中国危险废物管理体系与政策.doc
2024危险废物管理制度(通用范文8篇)
2024危险废物管理制度(通用范文8篇)2024危险废物管理制度篇1为落实实施《中国环境保护法》、《固体污染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环境,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特制订《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制度》。
1、遵照环境保护“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工作方针和“三同时”要求,做到生产建设和保护环境同时计划、同时实施、同时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统一。
2、企业责任人是危险废物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对全企业环境保护工作负全方面领导责任,并引导其稳步向前发展。
设置以企业法人为首、各部门领导组成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对企业各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决议、监督和协调。
3、节能环境保护技术中心是危险废物管理工作管理部门,负责企业日常管理,并把目标和任务落实到相关责任单位。
4、根据“管生产必需管环境保护”标准,节能环境保护技术中心对本单位危险废物管理工作负全方面领导责任;各部室、队组必需把危险废物管理工作纳入本单位管理工作中。
全体职员应自觉遵守国家、地方和企业颁发各项环境保护要求,稳定生产装置,规范生产工艺步骤,降低生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
5、危险废物管理工作责任节能环境保护技术中心(1)主持企业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日常工作。
建立管理网络、档案、台帐,完善保护管理体系,监督各生产经营单位污染物防治情况;(2)完善环境监测体系,监测和抽查全企业各类污染物排放情况;(3)参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汇报书(表)会审,监督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实施情况,负责新、扩、改建项目试生产报审工作;(4)按“事故四不放过”标准",组织污染事故调查;(5)编制环境保护考评指标,立即考评;(6)组织落实和实施国家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上级部门环境保护文件、条例和决议,不停提升职员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环境保护和生产建设同时发展。
2024危险废物管理制度篇21.目的与适用范围1.1为加强危险废弃物污染、消防防治工作,规范公司危险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处置行为,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制订本规定。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政策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政策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数量逐年增加,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手段。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本文将对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政策。
二、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存在的问题1. 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危险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企业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一些企业未能建立健全危险废物管理制度与监管体系,使得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等各环节难以得到规范化的控制管理。
贮存及处置环节的台账也难以反映危险废物的特性、动向等信息。
2. 贮存程序不够规范在危险废物的贮存环节,部分企业没有针对不同特性的危险废物,在废物贮存容器上设置不同的识别标签,在危废贮存场所也并未按照规定设置危废警示标志。
危险废物的贮存没有进行规范的分类,甚至存有混存、错存现象。
3. 申报与转移不够严谨企业在经营管理当中,须对危险废物严格按照环保部门的规定对于废物的种类、产生量、处置方式等进行网上申报。
然而,很多企业在这方面存在不足,如未建立健全的危险废物网上申报制度,未制定规范的危险废物管理与控制规划,没有落实危废减量措施等。
4. 应急演练有待加强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没有将应急预案及时向环保部门进行备案,未能根据应急演练的实际需求,完善各项应急装备及基础设施,没有针对可能遇到的突发问题,制定对应的应急处理措施,使得应急演练并未真正发挥实效。
三、改进政策1. 完善危险废物管理制度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危险废物管理制度的完善,制定更加具体、可操作的管理规定,强化企业的法律意识,明确企业的主体责任,加强对企业危险废物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2. 规范危险废物贮存程序企业应根据危险废物的特性,规范贮存程序,设置识别标签,按照规定设置危废警示标志,进行规范的分类贮存,杜绝混存、错存现象。
危险废物日常管理制度
危险废物日常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危险废物的规范化管理,防止环境污染,保障人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危险废物的收集、储存、运输、利用、处置等环节的管理。
第三条公司应按照“源头减量、分类收集、安全处置”的原则,对危险废物进行全过程管理,确保危险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第四条公司应建立健全危险废物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危险废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危险废物的识别与分类第五条各部门应加强对危险废物的识别与分类工作,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准确的分类,确保危险废物得到正确的处理。
第六条危险废物分类标准按照国家和地方环保部门的规定执行。
各部门应根据废弃物的性质、成分、危害程度等因素,将其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等类别。
第七条各部门应在生产、实验等环节设置必要的废物回收设施,实行危险废物的分类收集,避免不同类别的危险废物混合。
第八条接触危险废物的员工应了解废弃物的性质和危害,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做好个人防护。
第三章危险废物的储存与运输第九条危险废物储存场所应符合国家环保、安全等相关部门的规定,设置明显的标识和警示标志。
第十条危险废物储存场所应保持通风、干燥、照明等条件,配备必要的消防、防泄漏等设施设备。
第十一条危险废物应按照性质、类别进行分区、分类储存,避免混合。
储存容器应完好无损,标签清晰可见。
第十二条危险废物的运输应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的规定,使用符合要求的运输工具,确保危险废物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泄漏、溢出等事故。
第十三条危险废物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泄漏、防盗、防丢失等措施,确保危险废物安全到达目的地。
第四章危险废物的利用与处置第十四条各部门应积极研究和推广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技术,降低危险废物的环境风险。
生态环境部发布十四五全国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作方案
生态环境部发布十四五全国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作方案近年来,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危险废物的管理和处理成为重要议题。
为了加强我国危险废物的规范化环境管理,保障生态环境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部于近期正式发布了十四五全国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作方案。
该方案将全面提升我国危险废物管理水平,推动危险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一、背景和意义1. 背景危险废物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具有高毒性、易燃易爆等特点,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危险废物的产生量也不断增加,管理形势日益严峻。
2. 意义全面规范和提升危险废物的环境管理水平,对于保护生态环境、预防环境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发布的十四五全国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作方案旨在全面规范危险废物的产生、处置和监管,加强监督执法,推动危险废物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工作方案的主要内容1. 强化危险废物的分类管理根据危险废物的毒性程度和处理要求,将其分为不同类别,建立科学的分类管理制度。
不同类别的危险废物将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确保其得到妥善处置,避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伤害。
2. 指定危险废物处理单位通过认证和审批程序,确定专门的危险废物处理单位,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技术和设施条件,能够安全有效地处理危险废物。
同时,对危险废物处理单位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并加强对其监督管理,以保证危险废物的无害化处理。
3. 建立危险废物的跟踪追溯系统建立危险废物的跟踪追溯系统,通过对危险废物产生、运输、存储、处理等环节进行监管,实现对危险废物的全程管理和控制。
一旦发现危险废物的违规处理情况,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4. 加强监督执法力度加大对危险废物的监督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危险废物监督执法机构和人员队伍,严肃查处危险废物的违法行为。
同时,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危险废物管理的重视度和自觉性。
危险废物管理条例汇编
危险废物管理条例汇编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概述危险废物管理条例的相关内容,并提供相关的
法规和政策指南。
危险废物管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领域,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2. 危险废物的定义和分类
危险废物是指具有毒性、腐蚀性、可燃性、感染性等特性,并
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废物。
根据其性质和来源等因素,危险废物可分为不同的类别,并在管理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3. 危险废物管理的法规与政策
危险废物管理条例是我国针对危险废物管理所制定的法规文件。
该条例明确了危险废物的管理责任和义务,并规定了危险废物的收集、运输、处置等环节的要求和标准。
此外,相关的政策文件和指南也对危险废物管理提供了具体的
实施指导。
这些文件包括危险废物安全管理制度、危险废物产生单
位的管理要求、危险废物处置场所的规划建设等。
4. 危险废物管理的重要性和挑战
危险废物管理的重要性在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防止危险废
物对周围环境和水源的污染。
然而,危险废物管理面临着一系列的
挑战,如废物源的不断增加、技术手段的改进以及监管和执法的不
足等。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管理的宣传教育,推动废物减
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危险废物的安全运
输和有效处置。
5. 结论
危险废物管理条例汇编旨在全面概述危险废物管理的相关内容,并提供相关法规和政策指南。
危险废物管理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
展的重要举措,需要加强各方的合作与努力,共同推动危险废物管理工作的落实和完善。
危险废物环境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危险废物环境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数量逐年增加,危险废物环境管理问题日益突出。
危险废物如果处理不当,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分析了我国危险废物环境管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危险废物环境管理面临的问题1. 危险废物产生量增加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危险废物产生量大幅增加。
根据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我国危险废物产生量已从2010年的约1200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约2000万吨。
危险废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处理和处置难度较大。
2. 危险废物处理能力不足我国危险废物处理能力相对不足,部分危险废物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根据生态环境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危险废物处理能力约为1800万吨/年,处理能力与实际产生量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3. 危险废物监管不到位当前,我国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法规体系不完善,监管体制和机制尚需进一步健全。
一些企业存在非法转移、倾倒和处置危险废物的现象,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4. 危险废物处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我国危险废物处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企业处理技术落后,难以达到环保要求。
此外,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部分资源化利用项目存在环境污染风险。
5. 危险废物处置费用高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费用较高,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
根据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费用占到了企业环保支出的大部分。
二、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对策1. 完善法规体系建立健全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法规体系,明确危险废物的分类、鉴别、运输、处理、处置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
加大对非法转移、倾倒和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2. 提高危险废物处理能力加大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危险废物处理能力。
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危险废物处理技术,提高处理效率和环保水平。
3. 强化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监管体制,加强对危险废物产生、运输、处理、处置等环节的监管。
2024年危险废物管理和监督规划
2024年危险废物管理和监督规划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2024年危险废物管理和监督规划,以确保我国危险废物的安全、合规处理和处置,保护环境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危险废物管理现状,提出2024年危险废物管理和监督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2. 现状分析2.1 危险废物产生量2023年,我国危险废物产生量约为XX万吨,同比增长XX%。
危险废物产生来源主要包括工业生产、医药卫生、实验室、生活等领域。
2.2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能力截至2023年底,我国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能力约为XX万吨/年。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方式主要包括焚烧、填埋、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
2.3 危险废物管理和监督现状目前,我国危险废物管理和监督体系日臻完善,已建立危险废物名录、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制度等。
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部分企业危险废物处理不规范、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
3. 2024年危险废物管理和监督目标3.1 危险废物产生量控制到2024年,危险废物产生量同比增长率降至XX%以下。
3.2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能力提升2024年底,我国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能力达到XX万吨/年。
3.3 危险废物管理和监督水平提升提高危险废物监管力度,确保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合规率不低于XX%。
4. 2024年危险废物管理和监督任务4.1 完善危险废物管理体系- 修订危险废物名录,明确危险废物分类和界定标准。
- 完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强化危险废物转移监管。
- 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制度,加强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监管。
4.2 提升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能力- 支持危险废物焚烧、填埋等处理处置设施建设。
- 鼓励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研发与应用。
4.3 加强危险废物环境监管- 加大危险废物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等行为。
- 建立健全危险废物环境监管信息平台,提高监管效率。
危险废物管理2024年计划模板
危险废物管理2024年计划模板一、引言在过去几十年里,全球危险废物的产生和处理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和健康问题。
为了确保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行动来管理和处理这些危险废物。
本计划旨在制定一系列举措,以确保2024年我国的危险废物管理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和目标1. 建立完善的危险废物识别和分类系统,确保危险废物的准确鉴定和分类。
2. 提升危险废物收集和运输设施的能力,确保危险废物的安全运输和储存。
3. 加强危险废物处理和处置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危险废物的合规处理和处置。
4. 促进危险废物治理技术和方法的研发和推广,推动危险废物管理的科技创新。
三、举措和措施1. 健全危险废物识别和分类系统:a. 制定和修订相关标准和规范,明确危险废物的定义和分类标准。
b. 加强对企业和机构的培训,提高对危险废物的识别和分类能力。
c. 建立和完善危险废物信息管理系统,实时跟踪和监控危险废物的产生和流向。
2. 提升危险废物收集和运输设施能力:a. 加强对危险废物收集和运输企业的监管,确保其设施和装备符合安全标准。
b. 制定和实施危险废物运输管理措施,确保危险废物的安全运输和储存。
c. 提供资金支持,鼓励企业投资新技术和设备,提高危险废物收集和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3. 加强危险废物处理和处置设施建设和管理:a. 制定和实施危险废物处理和处置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批管理制度。
b. 加强对危险废物处理和处置设施的监管,确保其符合环保法规和标准。
c. 通过公开招标和合作等方式,吸引和鼓励企业投资建设和管理危险废物处理和处置设施。
4. 推动危险废物治理技术和方法的研发和推广:a. 加强危险废物管理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b. 鼓励危险废物处理和处置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合作,推动研发和应用环保技术。
c. 定期组织危险废物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活动,促进行业间的合作和学习。
四、资源投入和保障1. 加大政府投入危险废物管理领域的资金支持。
危废管理制度印刷
危废管理制度印刷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危险废物管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保障生态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危险废物的定义与分类一、危险废物是指因其具有毒性、腐蚀性、感染性、放射性或其他物质性质,且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害,适用于本制度管理的废物。
二、危险废物按照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工业废物、生活废物和特定来源废物。
三、危险废物应当按照危险特性、物理性质、来源等分为不同的类别,方便管理、处置和监测。
第三章危险废物的产生一、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废物管理制度,合理规划生产过程,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量。
二、各单位应当利用技术手段,提高危险废物的回收利用率,减少危险废物造成的环境污染。
三、各单位应当对危险废物的产生、存放、运输、处置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确保不造成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第四章危险废物的收集和运输一、各单位应当建立危险废物收集点,明确标识,确保危险废物得到有效分类和储存。
二、危险废物的运输应当按照相关规定采取专门的车辆和容器,确保危险废物在运输过程中不泄漏污染环境。
三、危险废物的运输人员应当经过专门培训,了解危险废物的危害性质,遵守运输规定和安全操作流程。
第五章危险废物的处置一、各单位应当委托合格的危险废物处理单位进行危险废物的处置,确保危险废物得到合理的处置,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二、危险废物处理单位应当定期对处置工艺进行检测和评估,保证处置过程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
三、危险废物处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危险废物处理档案,记录危险废物的来源、数量、处理过程和处置结果等重要信息。
第六章危险废物的监测和报告一、各单位应当建立危险废物监测机制,定期对危险废物的产生、储存、运输和处置等环节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各单位应当遵守相关规定,将危险废物的监测数据及时报告给有关部门,不得隐瞒、篡改或删除监测数据。
三、各单位应当接受有关部门的抽查和监管,配合有关部门的检查,主动配合调查处理危险废物问题。
第七章危险废物的应急响应一、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危险废物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在发生危险废物事故时能及时有效响应,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处理危废物管理制度
处理危废物管理制度一、我国危险废物管理制度的现状1.危险废物的分类和特点危险废物是指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或实际危害的废弃物。
根据其来源和性质的不同,我国将危险废物分为三类:工业危险废物、农用危险废物和医药危险废物。
这些危险废物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如果不经过规范的处理和处置,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2.危险废物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我国危险废物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是“谁污染、谁治理”,即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具体来说,危险废物的产生单位应当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明确危险废物的种类和数量,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同时负责危险废物的收集、运输、处置等工作。
3.危险废物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我国危险废物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危险废物的识别和分类:对危险废物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分类,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危险废物的收集和运输:对符合规定的危险废物进行收集和运输,确保安全和环保。
(3)危险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对危险废物进行规范的处理和处置,以减少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4)危险废物的监管与责任追究:对违反危险废物管理规定的单位进行监管和责任追究,保障环境和人类健康。
4. 我国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危险废物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1)监管不到位:危险废物的产生单位存在一些违规行为,监管不到位导致危险废物得不到及时处理。
(2)处理设施不足:我国危险废物处理设施不足,导致部分危险废物无法得到规范处理和处置。
(3)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的危险废物管理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二、危险废物管理制度的优化与完善1.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监管为了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监管,我国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确保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和处理过程都得到有效监管。
重点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进行监管,加大对违规单位的处罚力度,有效遏制危险废物的产生和乱排乱倒现象。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等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主要包括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情况,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制定情况,危险废物申报登记、转移联单、经营许可、应急预案备案等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等情况等。
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见附1,非工业源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医疗机构、实验室、机动车保养维修等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参照附1;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见附2。
附1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及抽查表单位名称:单位地址:法定代表人:环保负责人:检查时间:年月日时至时检查人员:姓名:单位:环境监察执法证件号:姓名:单位:环境监察执法证件号:姓名:单位:环境监察执法证件号:—2—注:1.检查组应当至少包括两名具有环境监察执法证件的人员,可邀请专家参与检查。
2.检查人员要填写检查记录并签字。
3.对危险废物流向、贮存、利用、处置等信息,要核查原始凭证。
4.根据评分细则给出得分。
5.备注栏可对检查情况进行简要记录。
6.检查的主要内容不适用的,计为0分,并将该项分值从满分中扣除后,按比例换算达标、基本达标、不达标界值。
—3——4——5——6——7——8——9——10——11——12——13——14——15—附2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及抽查表单位名称:单位地址:法定代表人:环保负责人:检查时间:年月日时至时检查人员:姓名:单位:环境监察执法证件号:姓名:单位:环境监察执法证件号:姓名:单位:环境监察执法证件号:—16—注:1.检查组应当至少包括两名具有执法证件的人员,可邀请专家参与检查。
危险废物内部管理制度
危险废物内部管理制度第一条总则为加强危险废物的规范化管理,防止环境污染,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危险废物的收集、储存、运输、利用、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
第三条管理原则(一)危险废物管理应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
(二)危险废物管理应实行分类收集、分类储存、分类运输、分类利用、分类处置。
(三)危险废物管理应建立健全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第四条组织机构(一)公司成立危险废物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公司危险废物管理的组织领导工作。
(二)生产技术部、安全环保部、各车间等部门应设立危险废物管理人员,负责本部门危险废物的收集、储存、运输、利用、处置等管理工作。
第五条危险废物分类与标识(一)危险废物应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进行分类。
(二)危险废物容器和包装物上应标明危险废物类别、危险特性、主要成分、警示标识和警示文字。
第六条危险废物的收集与储存(一)各车间应根据危险废物的种类和性质,设置合适的收集容器和储存设施。
(二)危险废物应按照类别进行收集,不得混合收集。
(三)危险废物储存设施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设置防泄漏、防流失、防盗、防爆、防腐蚀等安全防护措施。
(四)危险废物储存场所应定期进行清理、维护,确保设施完好、清洁。
第七条危险废物的运输(一)危险废物运输应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的规定,使用符合要求的运输工具。
(二)危险废物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泄漏、防流失、防盗、防爆等措施,确保危险废物安全运输。
(三)危险废物运输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了解危险废物的性质和应急处理方法。
第八条危险废物的利用与处置(一)危险废物应优先考虑内部利用,实现资源化利用。
(二)对无法内部利用的危险废物,应按照相关规定,选择具备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外部处置。
危险废物综合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危险废物综合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为加强危险废物的管理,预防环境污染和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内产生的危险废物的全过程管理,包括危险废物的标识、储存、运输、处置、紧急救援等方面。
三、危险废物标识1.危险废物应在产生时进行标识,标识内容包括废物的名称、危险性特征、处理方法等信息。
2.对于危险废物储存场所,应设置显著的警示标志,以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安全。
3.危险废物容器应进行标识,包括废物的名称、危险性等级、储存时间等信息。
四、危险废物储存1.危险废物应储存在专门的储存场所,确保其不会对环境和员工的健康造成危害。
2.储存场所应具备防火、防爆、防漏等安全措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3.危险废物储存期限应根据废物的性质和危险程度进行评估,超过期限的废物应及时进行处置。
五、危险废物运输1.危险废物运输应按照国家规定的运输标准进行,确保运输过程中不会发生泄漏和事故。
2.运输车辆应具备相应的技术设备和防护措施,司机应经过专门培训并持有相关证件。
3.危险废物的运输需提前制定详细的运输计划,并进行风险评估和紧急预案的制定。
4.危险废物运输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运输工具的安全性。
六、危险废物处置1.危险废物处置应依据废物性质和危害程度,采用合适的技术和方法进行。
2.危险废物处置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确保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危险废物处置场所应具备相应的技术设备和防护措施,并进行定期的监测和维护。
4.危险废物处置需取得相关的许可证件,并定期接受监督检查。
七、紧急救援1.危险废物储存和处置场所应设置紧急救援设施,包括应急疏散通道、灭火设备等。
2.对于危险废物容器的泄漏、破损等突发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造成进一步的危害。
3.危险废物事故发生时,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有效的救援和处置工作,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危险废物综合安全管理制度
危险废物综合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为加强危险废物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危险废物事故的发生,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危险废物的收集、储存、运输、处理和处置等全过程的安全管理。
三、职责1. 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危险废物安全管理负总责,确保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2.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危险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考核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
3. 生产部门负责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储存和运输等环节的安全管理。
4. 环保部门负责危险废物的处理和处置等环节的安全管理。
5.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对员工进行危险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6.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危险废物安全管理负直接责任,确保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在本部门得到有效实施。
四、管理制度1. 危险废物识别与分类(1)企业应建立危险废物识别与分类制度,明确危险废物的种类、特性及其危险程度。
(2)生产部门应根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危险废物识别与分类,并报安全管理部门备案。
(3)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危险废物的识别与分类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
2. 危险废物产生与收集(1)生产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
(2)生产部门应根据危险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收集容器和收集方法,确保危险废物得到有效收集。
(3)生产部门应将收集的危险废物存放在指定的危险废物储存场所,并做好标识。
3. 危险废物储存(1)企业应建立危险废物储存制度,明确储存场所、储存方法和储存期限。
(2)危险废物储存场所应具备防泄漏、防渗漏、防腐蚀、防爆、防静电、防火、防盗等安全设施。
(3)企业应定期对危险废物储存场所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储存设施的安全运行。
4. 危险废物运输(1)企业应选择具备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的单位进行危险废物的运输。
(2)运输危险废物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泄漏、防渗漏、防腐蚀、防爆、防静电、防火、防盗等措施,确保运输安全。
2024年度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及处置设施建设要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危险废物的产生量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危险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潜在危害日益受到重视,因此危险废物的规范化管理及处置设施建设也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为了推动危险废物的规范化管理及处置设施建设,我国于2024年度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要求。
首先,针对危险废物的规范化管理,要求各地区建立健全危险废物管理体制与法律法规体系。
这包括完善危险废物的分类制度与标准,加强危险废物的监管与追溯机制,建立健全危险废物的全程管理信息系统等。
同时,要促进危险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鼓励企业采取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措施,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与排放。
其次,对于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的建设,要求各地区进行全面规划和布局,确保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的合理、高效和安全运行。
要注重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的选址,避免与居民区、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相接触。
同时,要加强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的设计和建设管理,确保各项设施的技术性能和运行效果满足国家相关标准。
此外,还要加强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的安全防护措施,建立健全事故应急预案与管理制度,提高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的应急处置能力。
另外,为了促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及处置设施建设的落实,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对危险废物管理的投入力度,加强对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及处置设施建设的政策支持与引导。
各级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危险废物管理及处置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和研发力度。
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对违规处理危险废物的企业进行处罚和整改,确保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及处置设施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2024年度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及处置设施建设要求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与法规体系、推动危险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全面规划和布局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加强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的设计和建设管理、加大对危险废物管理的投入力度、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等方面的要求。
危险物品和危险废物管理制度
危险物品和危险废物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危险物品和危险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区域内危险物品和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储存、运输、利用、处置等活动。
三、管理原则1. 预防为主,全过程管理。
2. 分类管理,危险物品和危险废物性质不同的,实行分类管理。
3. 责任明确,各部门、车间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危险物品和危险废物的管理。
4. 科学规范,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提高危险物品和危险废物的安全管理水平。
四、管理组织1. 公司设立危险物品和危险废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公司危险物品和危险废物管理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2. 各部门、车间设立危险物品和危险废物管理责任人,负责本部门、车间的危险物品和危险废物管理工作。
五、危险物品管理1. 危险物品的采购、储存、使用、运输、处置等环节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公司相关规定。
2. 危险物品的采购应当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供应商,并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
3. 危险物品的储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储存要求,建立危险物品储存档案,定期检查和维护储存设施。
4. 危险物品的使用应当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5. 危险物品的运输应当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运输单位,并制定运输安全措施,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6. 危险物品的处置应当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处置单位,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六、危险废物管理1. 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储存、运输、利用、处置等环节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公司相关规定。
2. 危险废物的产生部门应当对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分类、标识,并建立危险废物台账,记录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流向、贮存、利用、处置等情况。
3. 危险废物的收集、储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要求,建立危险废物收集、储存档案,定期检查和维护储存设施。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一、管理目标危险废物的规范化管理目标主要是确保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合法合规经营,防止违法倾倒和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确保危险废物的安全储存和运输;尽量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和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危险废物管理者的专业化水平。
二、管理内容危险废物的规范化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危险废物的识别分类和登记;危险废物的储存和运输;危险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危险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危险废物管理的经济和技术政策;危险废物管理的监管和执法。
三、指标体系1.危险废物识别和分类指标:包括对危险废物进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毒理性质的鉴定和分类。
2.危险废物储存和运输指标:包括储存设施和运输设施的规范要求、储存容器和包装材料的要求、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措施等。
3.危险废物处理和处置指标:包括危险废物处理工艺和设备的要求、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处置效果的评价等。
4.危险废物管理体系指标:包括危险废物管理组织的设置和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要求、质量控制和监督的要求等。
5.危险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指标:包括危险废物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等。
6.危险废物管理的经济和技术政策指标:包括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情况、技术创新和推广的情况等。
7.危险废物管理的监管和执法指标:包括监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执法措施的执行情况、监管和执法的效果等。
四、评价方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立监测和监控体系,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定期检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制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以便对管理工作进行定量、定性评价;定期进行绩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管理调整和改进;进行绩效对标,与其他同行业的企业进行比较,借鉴先进经验和管理做法;积极参与评比和评奖活动,争取荣誉和奖励,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
危险废物管理的法规与政策解读
危险废物管理的法规与政策解读一、危险废物管理的背景危险废物是指因其化学性质、生物性质和物理性质等特点,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的废弃物。
由于其潜在危害性,危险废物的管理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与政策来规范危险废物的管理与处置。
二、我国的危险废物管理法规与政策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该法是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法规,针对危险废物的管理与处置也做出了详细规定。
其中,对危险废物的生产者和处置者,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监督措施,以确保其按照法规要求进行合理管理和处置。
2. 《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一项具体配套法规,旨在规范危险废物的环境管理工作。
办法中包含了危险废物的分类与标识、储存与运输、处置与利用等方面的规定,以及相关监督与处罚措施。
3.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监督与管理,我国环境保护部于2014年发布了这一管理办法。
该办法明确规定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的申请、审批和管理程序,以及执法检查和处罚措施。
4. 《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责任保险办法》该办法是我国环境保护部制定的保险性法规,旨在鼓励与规范危险废物处理企业购买污染环境防治责任保险。
通过购买保险,企业可以降低经营风险,保障环境污染事件的赔偿和修复工作。
三、危险废物管理法规与政策的意义和影响1. 保护环境与人民健康危险废物管理的法规与政策的实施,可以减少危险废物对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的危害。
通过科学合理地分类、储存、运输和处置危险废物,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2. 规范市场秩序危险废物管理的法规与政策,对危险废物的生产、存储、运输、处置等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
这些规定使得危险废物处理市场具有合法性和规范性,防止了非法处理行为的发生,维护了市场秩序。
3. 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危险废物中的部分成分具有一定的资源价值,通过科学合理地处置和利用危险废物,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
危废管理制度2023
危废管理制度2023一、前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危险废物管理问题日益突出。
危险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有效管理和处理危险废物,确保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加强危险废物的监管和管理势在必行。
二、危险废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危险废物是指因其毒性、腐蚀性、易燃性、放射性等性质而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的废弃物。
危险废物的管理具有极高的风险性和复杂性,一旦处理不当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因此,建立健全的危险废物管理制度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举措。
三、危险废物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
通过加强危险废物的分类、分析和监测,提前预防危险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潜在危害。
2.全过程管理。
要求危险废物的产生、运输、储存、处理等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危险废物不对环境造成危害。
3.谁产生谁负责。
对于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要求其承担相应的监管和管理责任,确保危险废物得到妥善处理。
4.科学管理。
依据危险废物的性质和特点,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和处理方法,确保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理和处置。
四、危险废物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危险废物的分类和鉴别根据危险废物的性质和特点,对危险废物进行分类和鉴别。
根据《危险废物名录》的要求,将危险废物进行统一分类,并准确鉴别其危险性,制定相应的管理和处理措施。
2.危险废物的产生和排放控制对危险废物的产生过程进行严格管控,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和排放。
对危险废物的产生单位要求制定相应的危险废物管理方案,并实施相应的治理和控制措施,确保危险废物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3.危险废物的储存和运输对危险废物的储存和运输进行规范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危险废物的安全存放和运输。
要求危险废物的存储和运输单位配备相应的设施和设备,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危险废物的安全性。
4.危险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对危险废物的处理和处置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选择合理的处理技术和方法,确保危险废物得到有效处理和处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危险废物管理体系与政策
中国的危险废物管理体系和政策危险废物是固体废物管理的重点,也是近年来环境保护中日益受到关注的一个领域。
危险废物是具有毒性、反应性、易燃性、腐蚀性、传染性和其他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重大风险或有害影响。
危险废物的产量逐年增加。
目前,我国年产量约为1000万吨。
危险废物主要是综合利用、贮存和处置,各占三分之一左右。
我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仍处于探索阶段,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贮存、处理和处置水平较低。
从1996年到XXXX,全国危险废物累计储存量已达3056.9万吨。
多年积累的危险废物主要包括含铬废渣、无机氰化物废渣、含氰化物废渣、蒸馏残渣、含重金属污泥、苯胺焦油和电镀污泥。
危险废物管理和污染控制已被列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
有效管理危险废物已成为当务之急。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危险废物污染控制和管理的法规、规范和标准,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危险废物管理系统现状分析1。
《危险废物管理法》及相关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体法》)于1996年颁布,并在XXXX修订。
这部法律的颁布使固体废物的环境管理受到高度重视。
《固体法》全面规定了固体废物的环境管理制度和体系,包括监督管理、污染防
治、危险废物管理特别规定、法律责任和规章制度。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专项条例》对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转移、包装、贮存、利用、处置、设施建设、监督管理等活动有较为系统的要求,并规定了危险废物管理的具体计划和职责。
危险废物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8个方面:
(1)申报登记制度:
固体法规定,国家对工业固体废物实行申报和登记制度。
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数量、流向、贮存和处置的有关资料。
1992年,国家环保总局制定了《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规定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应申请登记。
(2)统一识别系统。
固体法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危险废物名录,并规定危险废物鉴别的统一标准、方法和标志。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用“清单”或“核对清单”来确定危险废物的类型和范围。
对列入清单的危险废物实行严格管理。
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比利时、瑞典、丹麦和荷兰等国家都在法律中规定或确认了这一制度。
1998年,中国颁布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列出了47类危险废物。
1996年发布了《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3)处置系统:
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危险废物,不得
擅自倾倒或者堆放危险废物。
逾期不处置的,由当地政府环境保护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不处置或者不处置的
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和处置的单位,必须向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申请营业执照。
XXXX国务院发布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规定了这一要求。
(6)转移单的制定——危险废物是具有毒性、反应性、易燃性、腐蚀性、传染性和其他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重大风险或有害影响。
危险废物的产量逐年增加。
目前,我国年产量约为1000万吨。
危险废物主要是综合利用、贮存和处置,各占三分之一左右。
我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仍处于探索阶段,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贮存、处理和处置水平较低。
从1996年到XXXX,全国危险废物累计储存量已达3056.9万吨。
多年积累的危险废物主要包括含铬废渣、无机氰化物废渣、含氰化物废渣、蒸馏残渣、含重金属污泥、苯胺焦油和电镀污泥。
危险废物管理和污染控制已被列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
有效管理危险废物已成为当务之急。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危险废物污染控制和管理的法规、规范和标准,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危险废物管理系统现状分析1。
《危险废物管理法》及相关法规《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固体法》)于1996年
颁布,并在XXXX修订。
这部法律的颁布使固体废物的环境管理受到高度重视。
《固体法》全面规定了固体废物的环境管理制度和体系,包括监督管理、污染防治、危险废物管理特别规定、法律责任和规章制度。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专项条例》对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转移、包装、贮存、利用、处置、设施建设、监督管理等活动有较为系统的要求,并规定了危险废物管理的具体计划和职责。
危险废物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8个方面:
(1)申报登记制度:
固体法规定,国家对工业固体废物实行申报和登记制度。
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数量、流向、贮存和处置的有关资料。
1992年,国家环保总局制定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应申请登记。
(2)统一识别系统。
固体法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危险废物名录,并规定危险废物鉴别的统一标准、方法和标志。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用“清单”或“核对清单”来确定危险废物的类型和范围。
对列入清单的危险废物实行严格管理。
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比利时、瑞典、丹麦和荷兰等国家都在法律中规定或确认了这一制度。
1998年,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列出了47类危险废物。
1996年发布了《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
(3)处置系统:
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危险废物,不得擅自倾倒或者堆放危险废物。
逾期不处置的,由当地政府环境保护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如果它不能处理w
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和处置的单位,必须向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申请营业执照。
XXXX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规定了这一要求。
(6)转让表的编制:1。
进一步完善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制度。
除了严格申报废物的种类、产量、流向、贮存和处置外,还需要申报运输、贮存和处置过程中的污染事故和污染监测数据,以明确我国危险废物的生产特点和污染特征。
同时,开展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产生、处理和处置及污染现状调查,为我国危险废物管理和标准制定提供基础依据。
2.完善危险废物识别体系,主要体现在危险废物名录、特征识别标准和方法上,危险废物识别是危险废物管理的技术基础和关键环节;
3.修订和补充危险废物的一般污染控制标准,如贮存标准;
同时,开发和研究焚烧和填埋以外的其他处置方法,如深井充填、土地耕作等。
并制定相关标准。
4.完善和制定危险废物特殊污染控制标准。
对于某种废物,如果
经过严格处理并用于特定目的,且其对环境的危害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则可以豁免。
因此,需要制定以下两个标准:
(1)无论是危险废物的贮存还是最终的安全处置(焚烧或填埋),建立综合利用的污染控制标准并不是最理想的废物处置方法。
环境总是有危险和威胁。
因此,鼓励企业采用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的处理处置方法尤为重要。
然而,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因此,建立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是关键。
(2)根据废物的特点,制定专门的污染控制标准进行处理和处置。
经过预处理后,一些废物的危险成分减少了,它们可能已经失去了其危险特性或其对环境的危害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如果仍然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废物生产者很难承担,这不利于危险废物的管理。
因此,可以认为此类废物没有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允许进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或与生活垃圾一起处置。
这在发达国家也是一种常见的做法,例如,德国和英国已经制定了将危险废物共同处置到一般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标准。
5.制定特殊的管理规定或控制标准。
由于危险废物的数量、特性和污染特性差异较大,如果难以按照统一的标准或标准进行管理,在技术和资源方面也难以实现,则应根据废物的数量和危害特性的差异制定相关的特殊管理方法和标准,包括特殊的废物管理法规(如医疗废物、废电池等)。
),小额豁免条款等。
这也是发达国家的做法。
例如,美国环境保护部规定,生活垃圾不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单独管理),医疗垃圾是专门管理的。
目前,中国已经颁布了《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排污费征收使用
管理条例》和《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
这些准则和标准在特定废物的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仍有许多类似的废物,如铬渣、石油钻井含油废物等。
迫切需要特殊的管理规范或污染控制标准。
6.危险废物特殊处置技术标准化。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技术,如水泥窑共处置技术、废矿山处置技术、地下深井灌注技术等。
因此,有必要研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