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词分析的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分析

合集下载

基于高频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探析

基于高频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探析

第12卷第3期2020年6月高校辅导员学刊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D O I:10.13585/j.c n k i.g x f d y x k.2020.03.012基于高频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探析*薛 彬(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河北沧州061199)摘 要:为客观展示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研究现状,文章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利用B i c o m b及U c i n e t工具对C N K I中913篇文献进行了分析,通过高频关键词确定㊁关键词社会网络构建㊁网络中心性分析与热点主题的初步确立㊁凝聚子群分析与热点主题的确证四大步骤,梳理出当前五大研究热点:思政教育的问题对策与环境建设㊁思政教育的信息载体与课程建设㊁思政教育的信息传播与文化育人㊁思政教育主体的个性化与社会化㊁思政教育的德育功能与新闻阵地㊂关键词: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社会网络分析;高频词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37(2020)03005605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发展了新的教育形态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也受到了深远影响㊂关于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研究现状,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给出了不同解释,如孙铭涛等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方法对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研究进行了计量分析与评价,[1]胡恒钊探讨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等㊂[2]以上研究反映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研究现状,但普遍存在文献数量少㊁主题内容局限等问题㊂基于此,本研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从宏观角度分析并梳理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研究热点,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借鉴㊂ 一㊁研究设计(一)数据来源研究需分析的文献全部来自于中国知网C N K I㊂检索过程:在C N K I的期刊库中输入专业检索式S U=( 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教育’) *( 互联网’+ 网络’)*( 高校’+ 大学’)(注:专业检索式中, S U”代表 主题”, +”表示 或”, *”表示 且”),将来源类别选定为 核心期刊”和 C S S C I”,起止时间不限,采用2019年10月16日的检索结果,得到文献共计926篇,剔除会议通知㊁学校简介㊁论点摘编㊁人物介绍㊁期刊目次等内容,筛选出913篇文献用于分析㊂(二)研究方法研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生成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通过对文献网络中各种关键词的关系进行量化表征,来揭示关系的结构,并解释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从而客观描绘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研究热点㊂(三)研究工具研究采用的工具包括书目共现分析软件B i-c o m b2.0和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 c i n e t6.0㊂B i c o m b是基础的数据挖掘工具,可以协助分析C N K I文献,根据生成的数据记录导出E x c e l 文件或T X T文件,以便被其他程序做进一步处理;U c i n e t是流行度高㊁易于上手的社会网络分析工具,具有很强的矩阵分析功能㊂(四)研究过程研究的总体步骤包括:第一步,利用B i c o m b 2.0对选取的913篇文献按照关键词进行统计,*作者简介:薛彬(1983-),男,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讲师㊂. All Rights Reserved.并针对 同义不同名”的关键词进行数据清洗和规范化处理(例如将 中国科大”统一规范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将与主题无关的 冯刚”删除等),提取得到符合要求的高频关键词;第二步,利用B i -c o m b 软件对提取的高频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生成T X T 格式的共现矩阵,并由U c i n e t 6.0将共现矩阵可视化,呈现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通过分析网络中心性及凝聚子群,得到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研究热点㊂ 二、研究结果(一)高频关键词的确定研究提取的高频关键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研究热点㊂本研究中,利用B i c o m b 软件对913篇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数据清洗之后,得到308个核心关键词,出现频次累计3417次㊂将出现频次设置为10次以上(含10次),并剔除检索词 思政教育”㊁ 互联网”㊁ 网络”㊁ 高校”等后,可提取出56个热点关键词(如表1所示),出现频次累积百分比为45.83%,超过知识图谱中规定的27%[3],符合分析标准㊂表1 高频关键词(部分)关键词频次关键词频次关键词频次关键词频次大学生114思想政治69微42挑战30媒体87舆论58校园网39话语26对策84辅导员51环境39影响24创新78时代51队伍38研究22文化70思政课程51互联网+34路径21由表1可知,在提取的高频关键词中, 大学生”㊁ 媒体”㊁ 对策”㊁ 创新”㊁ 文化”㊁ 思想政治”等关键词的出现频次较高,说明这些词有成为热点主题的潜力㊂(二)关键词社会网络的构建在研究中,不仅要分析关键词的出现频次,还需了解关键词的共现关系㊂通常,关键词在同篇文献中两两出现的频次越多,说明这两个关键词所代表的主题关系越密切[4]㊂由B i c o m b2.0软件生成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以T X T 格式文件导入U c i n e t6.0后,通过N e t d r a w 功能绘制出如图1所示的平均密度为0.6974的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㊂图1 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图1所示的网络图谱共包含56个节点,各节点分别代表1个高频关键词㊂节点间存在相互关联的连线,说明关键词间存在共现关系㊂网络的疏密体现着热点主题的分散与集中趋势㊂处于网络核心位置的 大学生”㊁ 思政课程”㊁ 媒体”㊁ 创新”㊁ 文化”㊁ 队伍”㊁ 思想政治”㊁ 辅导员”等节点周围存在较为密集的连线,指向 微”㊁ 时代”㊁ 教育者”㊁ 社会主义”㊁ 舆论”等高频关键词,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在网络的外围也存在 途径”㊁ 模式”㊁ 平台”㊁ 社交网络”等零散的关键词形成的相互连线㊂可见,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研究存在较为核心的热点问题,同时涉及的研究主题也比较丰富㊂(三)网络中心性分析与热点主题的初步确立在社会网络分析中,通常通过研究节点的 中心性”来探讨该节点在社会网络中所拥有的 权力”㊂常用的指数包括度数中心度㊁接近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㊂其中,度数中心度测量的是一个节点与其他节点建立直接关联的能力;接近中心度通过描述一个节点与其他节点间的 距离”,来确定其传递信息的能力;中间中心度则刻画了一个节点在其他 点对”中间充当 中介”作用的能力[5]㊂本研究中的度数中心度反映某个关键词与其它词是否共同出现在某篇文献中;接近中心度衡量网络中某个关键词与其它关键词共现的机率大小;中间中心度则是测量网络中某个关键词影响其它关键词共同出现在一篇期刊论文中能力大小的指标[6]㊂在U c i n e t 6.0中通过N e t w o r k→C e n t r a l i t y→M u l t i p l e M e a s u r e s 可得到各节点的中心度数值㊂其中,度数中心度㊁接近中心度㊁中间中心度的平均值分别为:33.182㊁60.368㊁1.252㊂三种中心度数值均高于平均值的高频关键词共12个,如表2所示(度数中心度用D 表示,接近中心度用C表示,中间中心度用B 表示)㊂表2 高频关键词中心度测量结果(部分)高频关键词DCB高频关键词DCB大学生83.63685.9389.557辅导员60.00071.4294.688媒体74.54579.7106.759时代50.90967.0732.449对策58.18270.5133.465思政课程56.36469.6202.831创新63.63673.3333.432校园网45.45564.7062.211文化63.63673.3335.176队伍58.18270.5132.529思想政治60.00071.4293.231意识形态34.54560.4401.279表2的高频关键词中,大学生”㊁ 媒体”的三种节点中心度都远高于其他关键词,处于网络的绝对核心位置; 创新”㊁ 文化”㊁ 辅导员”的三种节点中心度虽不及 大学生”和 媒体”,但也位列前1/2,处于网络的次核心位置; 思想政治”的度数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高,但中间中心度略低,说明该关键词在网络中拥有较大的 权力”且经常与其他关键词共同出现在一篇论文中,但对于其他关键词共现的影响力不足; 对策”的度数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较低,但中间中心度较高,说明该关键词不一定是热点,但在其他关键词共现中起到了 中介”的作用㊂由此可初步判定 大学生”㊁ 媒体”㊁ 创新”㊁ 文化”㊁ 辅导员”指代了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㊂(四)凝聚子群分析与热点主题的确证社会网络中的凝聚子群通常用来描述一个网络的结构㊂本研究的凝聚子群是指网络中相互间关联度较强,同时出现在某些文献的关键词构成的集合㊂F a c t i o n s 派系算法用于划分凝聚子群,因此可在U c i n e t6.0中沿着N e t w o r k→S u b -g r o u p s →F a c t i o n s 这条路径对共现矩阵进行派系分析㊂由于在网络中心性部分,已经初步根据关键词划分出5个热点主题,这里在使用F a c t i o n s 派系算法时,需要指定派系数为5㊂由此,可得到最小规模为9的共计5个凝聚子群,如表3所示㊂表3 高频关键词凝聚子群分析结果子群高频关键词密度1对策㊁校园网㊁环境㊁研究㊁思想教育㊁问题㊁教育㊁途径㊁图书馆㊁互动0.912大学生㊁媒体㊁创新㊁思政课程㊁互联网+㊁挑战㊁路径㊁方法㊁机遇㊁模式㊁教学㊁建设㊁大数据㊁发展㊁移动1.633文化㊁舆论㊁辅导员㊁话语㊁社会主义㊁传播㊁引导㊁实践㊁育人㊁马克思主义㊁易班1.164时代㊁微㊁影响㊁信息㊁意识形态㊁民族㊁实效性㊁社交网络㊁网络化0.695思想政治㊁队伍㊁教育者㊁德育㊁平台㊁网站㊁思想㊁阵地㊁道德㊁新闻㊁功能1.25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表3所示的派系分析结果可以对由网络中心性分析初步得出的热点主题进行补充和完善㊂前文得出的五个关键词分属第2㊁3个子群,其中 大学生”㊁ 媒体”㊁ 创新”同属于子群2,且该子群的密度高于其他子群,说明子群2所指代的热点主题最为核心; 文化”㊁ 辅导员”同属于子群3,且该子群的密度高于1,说明子群3所指代的热点主题处于次核心的位置㊂除此之外,表2中的其他高频关键词(除 大学生”㊁ 媒体”㊁ 创新”㊁ 文化”㊁ 辅导”)则分属于子群1㊁4㊁5,这三个子群所指代的主题也可被视为研究热点㊂由此,可初步确定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包括:思政教育的问题对策与环境建设㊁思政教育的信息载体与课程建设㊁思政教育的信息传播与文化育人㊁思政教育主体的个性化与社会化㊁思政教育的德育功能与新闻阵地㊂三、研究热点(一)思政教育的问题对策与环境建设互联网+”创新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同时也为思政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㊂研究者着重探讨了现实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区别,其中最主要的是师生关系的转变㊂网络赋权使师生超越了 主体 客体”的关系而发展成为 主体 主体”的主体间性关系[7],这使得不少研究者将目光聚焦到这种思政教育新范式当中㊂在主体间性视域下,研究集中于教育理念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和重构[8]㊂除此之外,良好的环境对于提升思政教育水平大有裨益㊂研究者主要从图书馆及校园网建设两方面来进行探讨㊂图书馆建设方面,研究集中于如何依托 互联网+”的独特优势,来完善馆藏结构[9]㊁提升馆员素质等;校园网建设方面,研究集中于如何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㊁保障校园网络安全等㊂(二)思政教育的信息载体与课程建设互联网+”促使媒体的位置由边缘走向中心,诸如全媒体㊁新媒体㊁自媒体等表述层出不穷,但其本质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更为便捷㊂在这种背景下,媒体已然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平台㊂研究者多分析媒体为思政教育带来的利弊以及如何将媒体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效融合㊂而在诸多媒体中,微信公众平台等 微”媒体的相关研究最为广泛㊂课程教学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思政理论课建设也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㊂ 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者的主体权威易被弱化㊁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易受冲击,面对此挑战,研究者多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入手,尝试探讨如何利用网络及媒体,创设科学的师生互动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㊂(三)思政教育的信息传播与文化育人互联网+”催生了新的话语交流方式,舆论生态和传播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也为高校文化育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㊂机遇方面,研究者主要探讨了网络文化育人的特征及路径,如坚持马克思主义话语权㊁提升辅导员素质㊁借助 易班”平台建设网络思想文化阵地等;挑战方面,面对网络中的大量负面信息,网络舆情管理已成为重要的热点问题㊂其中,高校网络舆情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和舆情引导研究是领域内关注的热点问题,舆论领袖发现和管理研究则是核心问题㊂(四)思政教育主体的个性化与社会化互联网+”背景下, 大学生”这一思政教育主体的个性特征和社会特征更加凸显,而高校思政教育的相关研究也紧密围绕这两点而展开㊂个性化方面, 网红”(或 意见领袖”)及少数民族学生是最受关注的群体㊂一方面,研究者看重 网红”对舆论的引领作用,着力探讨如何将辅导员培养成为具备 正能量”的意见领袖;另一方面,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地位,研究者探讨如何通过课程改革等途径对其进行正确引导;社会化方面,研究者主要关注S N S等社交网络对高校思政教育所发挥的作用㊂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已经自发形成各种网络社会小群体,而这些群体也已成为人们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流的重要载体㊂研究集中于大学生在网络社群中的行为特征以及网络社群的实效性提升等方面㊂(五)思政教育的德育功能与新闻阵地德育工作素来是思政教育的重心, 互联网+”为立德树人带来了新思路和新路径㊂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德育的机遇和挑战㊁网络德育工作的推进策略等方面,如网络德育资源建设㊁网络德育平台建设㊁网络德育队伍建设以及网络德育管理体系建设[10]等㊂以网络为载体的新闻宣传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功效越来越突出㊂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新闻传媒的特征及育人功能[11]㊁高校新闻网建设等㊂[1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本研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研究热点进行了梳理,从宏观层面说明了该研究的现状㊂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相关研究将实现数量扩大化㊁质量优质化㊁内容深度化和主题精细化㊂同时,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只分析了研究热点,未探讨研究趋势;第二,只运用了社会网络分析法,未利用其它研究方法进行验证,将在后续研究中加以解决㊂参考文献:[1] 孙铭涛,等.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研究的计量分析与评价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方法[J ].湖南社会科学,2019,(5)[2] 胡恒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J ].学术论坛,2013,(2)[3] 王佑镁.MO O C 何去何从: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研究热点分析[J ].中国电化教育,2015,(7)[4] 吉亚力,等.基于关键词共现和社会网络分析法的我国智库热点主题研究[J ].情报科学,2015,(3)[5] 刘军.整体网分析 U C I N E T 软件实用指南[M ].上海:格致出版社㊁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6] 魏瑞斌.社会网络分析在关键词网络分析中的实证研究[J ].情报杂志,2009,(9)[7] 徐世甫.网络育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范式[J ].中国高等教育,2019,(9).[8] 张端.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探索[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3)[9] 杨淑珍,等.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2)[10] 石共文,等.高校研究生网络德育探微[J ].现代大学教育,2013,(1)[11] 黄飞.论高校新闻宣传的思想教育功能[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3)[12] 何理,等.高校新闻网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J ].广西社会科学,2011,(4)AH i g h -F r e qu e n c y W o r d s -b a s e dS t u d y of t h eH o t A r e a s o f R e s e a r c ho n C o l l eg e I d e o l o gi c a l a n dP o l i t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X u eB i n(H a i b i nC o l l e g e ,B e i j i n g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C a n gz h o u ,H e b e i ,061199,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o p r e s e n ta no b j e c t i v e p i c t u r eo fc o l l e g ei d e o l o g i c a la n d p o l i t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a ga i n s tt h e I n t e r n e t p l u sb ac k g r o u nd ,t h i s p a pe r a p p l i e s s o c i a l n e t w o r k a n a l ys i s a n d u s e s B i c o m b a n dU c i n e t m a k e s t o l o o ka t 913p u b l i c a t i o n s f r o m C N K I .W i t h f o u r s t e ps ,i t f i n d so u t t h e f i v eh o t a r e a so f r e s e a r c ho n c o l l e g e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 p o l i t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t o t h e e x i s t i n gp r o b l e m s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n f o r m a t i o n c a r r i e r s a n dc u r r i c u l u m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n f o r m a t i o n t r a n s m i s s i o na n d t e a c h i n g o f c u l t u r e ;i n d i v i d u a l i z a t i o na n ds o c i a l i z a t i o no f t h e s u b j e c t o f e d u c a t i o n ;m o r a l f u n c t i o no f i d e o l o gi c a l a n d p o l i t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a n d p o w e r o f t h e p r e s s .K e y w o r d s :I n t e r n e t p l u s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 p o l i t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c o l l e g e sa n du n i v e r s i t i e s ;s o c i a ln e t w o r k a n a l y s i s ;h i g h -f r e q u e n c y w o r d s (责任编辑:陈九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 Al,l中共R党i史gh$政ts治经R济es学e$r哲v学e-d三.门课程#文科还要开设, 国
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或, 科学社会主义- 课程"'(( 自此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师开展教学有了依据" 同时开始运用马克思主 义的立场$观点和 方 法# 逐 步 进 行 分 析$ 批 判$ 抵 御 错 误 的 思 潮的行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要 功能是办好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 明确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3( 这一 重要论述#, 生命线- 理论具体表现为,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
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 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师重要作用以及历史使命"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大学生 教学
实效性 思政课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频次 0>% $33 $33 $(( $$> 1' 10 00 ;0 ;% 3> 3( 3%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44$'1> 年 3 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 ,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 按照 这样的要求#同年 $% 月教育部发布的. 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 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明确规定!,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必 须正确处理红与专的关系"- ')( 此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 伍开始重建#但又存在教师难教和学生不愿学等问题" 针对 这时期存在问题#教育部于 $'>% 年 1 月发布了. 改进和加强 高等学校马列主义课的试行办法/ 规定!全国高校都要开设

基于词频分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研究

基于词频分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研究

基于词频分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年学生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大学生作为中国的未来与希望,其思想政治动态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词频分析的方法,探究当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态度与表现。

首先,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最常出现的词汇是“创新”、“发展”、“人才”。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创新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而作为未来的人才,大学生必须具备创新精神,抓住机遇,勇于实践。

此外,“文化”、“历史”、“传统”等词汇也经常出现,这反映了大学生在思想上更加注重文化传承与历史传统的继承。

其次,在政治方面,大学生最常提到的关键词是“中国梦”、“强国”、“民族”等。

这反映了大学生对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的关注和追求。

同时,大学生也关注社会公正和人权等方面的问题,这在他们的词汇表中也有所体现。

再次,在价值观念方面,大学生最常提到的关键词是“责任”、“公益”、“奉献”等。

这说明大学生在价值观念方面已经逐渐形成了以责任和奉献为核心的精神,表现出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最后,在教育方面,大学生最常提到的关键词是“素质教育”、“高等教育”等。

这说明大学生对教育体制和质量的关注与追求。

同时,大学生也提出了一些关于教育改革的建议和意见,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公平和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表现出了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发展趋势,关注国家发展、社会公正、个人责任、教育改革等方面的问题,具备相对的文化传承意识和创新精神。

毫无疑问,大学生将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思想政治动态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其积极发展和成长。

基于词频分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研究

基于词频分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研究

基于词频分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研究随着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之一。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思想政治动态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基于词频分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通过词频分析,可以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从而明确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

2.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通过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倾向,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通过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可以在帮助大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的基础上,促进其健康成长和自我发展。

1.文献分析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和分析,从而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的基本情况。

2.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在大规模的调查中收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信息,从而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的全貌。

3.实证分析法:基于现有数据或者实践案例,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的数据分析和现象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和规律等。

1.关于大学生价值观问题的词频分析: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整体上更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忽视了社会责任和国家利益。

此外,很多大学生在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中,忽视了与他人的合作和共赢,出现了“利己主义” 和“自我中心主义”的情况。

2.关于大学生异化和反感问题的词频分析: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存在着被异化和反感的情况,很多大学生对于当下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精神生活等方面都存在着不满和抵触情绪。

3.关于大学生自我发展问题的词频分析: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也注重自我发展和实现。

很多大学生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资源的整合,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发展。

1.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学生在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中,需要把握社会责任和国家利益,注重与他人的合作和共赢,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基于共词分析的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分析

基于共词分析的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分析

个 对称 矩 阵 ,主对 角 线上 的数据表 示 关键词 与 自
个 “ t x t ”格 式的 记事 本 文档 中 ,本 文采 用武 汉
身 的共现 频 次 ;非 主对 角线上 单元格 的数 据代 表两 个 不 同关键 词之 间的 共现频 次 。 为 了消 除频次 悬殊 造成 的影 响及 适应 不 同的多
大学 ROS T虚 拟学 习 团 队开 发 的 RO S T C M 内容 分析 和 文本 分析 软 件对 t x t 文档 进行 内容 分析 。首 先 导人 待分 析 的 关 键 词 文 本文 档 , 由软件 进 行 自 动 分 词 ,然 后查 看 分 词 结 果 ,对 错 误 的分 词 结 果
网 络 2 4 7 1 4 建设 l l 3 2 3 科 学发 展 观 7 5 功能 l 1 3 2 4 核心 价值 6 9 体 系
多维尺度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从而发现思想政治
教 育领 域近 年来 的研究 热点变 化趋 势 。



价值 1 9 3 l 6 机制 l O 6 2 5
关 键 词 : 思 想 政 治教 育 ; 共 词 分 析 ;聚 类 分 析 ;社 会 网络 分 析 ; 多 维 尺 度 分 析
以往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 的研 究热点及变 化趋 势 ,
表1 排名前 2 5 个高频 关键词 表
序 号 高 频词 频 次 序号 高频 词 频次 序号 高频 词 频次 l 思 想政 3 4 0 9 1 0 和谐 1 6 7 1 9 以人 为本 1 0 3 治 教育 2 大 学生 9 5 8 l l
社 会 1 9 1 1 7 方法 1 0 4
模式
6 8

数据来源

公共英语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研究

公共英语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研究

公共英语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全球语言”英语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共同语言,并在学术领域、商业领域、文化交流领域等得到广泛应用。

公共英语的教育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领域,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必要的语言能力和技能,帮助学生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交流的机会,开拓眼界。

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和英语教育相互渗透,从而提高学生在国际舞台上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在公共英语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

首先,我们需要通过英语教材的精选,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内容,深入浅出地叙述国家发展史、文化背景、现代政治风貌等相关知识,形成富有文化内涵的教材,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思想,激励他们对祖国的历史、传统、文化和人民的优良品德进行深入的认识和重新评价。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启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质。

主动开展英语课堂上的团队协作、参加英语演讲比赛、模拟联合国等多种形式的英语实践活动,通过交流、合作、比赛等活动,促进学生语言自信、领导才能、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同时,把课堂与生活、文化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以身作则、示范教育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兴趣和热情。

最后,我们应该贯彻实施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和创新各种适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英语教学方法和技术。

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深入开展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

特别是注重英语阅读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英语原文阅读材料,精选历史、文化、哲学、社会、科技等领域的相关原版书籍,通过学生独立阅读、讨论、剖析,使他们在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

综上所述,公共英语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非常重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面的价值观,促进学生能力的综合提高。

通过教育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政治风貌,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质,为学生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基于词频分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研究

基于词频分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研究

基于词频分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研究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新媒体的不断涌现,思想政治动态的传播与变化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具有高度活跃性和开放性的群体,他们对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具有敏锐的感知力和强烈的反应性。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进行研究和分析,不仅有助于了解他们的意识形态变化和价值观念,也有助于引导和规范他们的思想与行为。

本文将基于词频分析的方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进行深入研究,希望通过分析大学生的言论和表达,探究他们的关注焦点、思维方式、情绪倾向等特征,从而更好地把握他们的思想政治动态。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1. 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

通过对大学生言论的词频分析,可以清晰地了解大学生群体对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关注点和热点,揭示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情感倾向。

2. 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态度。

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他们在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偏差和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引导和教育工作,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态度和观念。

3.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反映了他们不同层面的心理状态和情感需求,通过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研究方法本文采用词频分析的方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进行研究和分析。

词频分析是指通过统计文本中的词语出现频率,从而揭示文本的主题、重点和内在信息。

在本文中,我们将收集大学生在社交媒体、论坛、微信群等平台上发布的言论,通过分析词频的高低和趋势,来探究他们对于思想政治话题的关注程度、情感倾向和观念特征。

三、研究内容1. 关注焦点分析通过词频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话题的关注焦点。

在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上,他们更关注哪些话题?关注的程度如何?有何情感倾向和观念认知?通过分析他们的言论和表达,可以揭示出他们对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态度和看法。

基于共词网络的教育信息化热点主题识别与发展态势研究

基于共词网络的教育信息化热点主题识别与发展态势研究

基于共词网络的教育信息化热点主题识别与发展态势研究基于共词网络的教育信息化热点主题识别与发展态势研究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普及与推广,为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并提供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教育信息化的热点主题与发展态势,本研究采用了基于共词网络的方法进行研究。

共词网络是一种用于分析文本关联性的方法,通过计算词语在文本中的共现频率,可以将相关的词语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网络。

在本研究中,我们选取了一批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文本数据,通过对这些文本数据进行分析,构建了共词网络模型。

首先,我们使用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文本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分词、停用词过滤等。

然后,根据预处理后的文本数据,计算了各个词语之间的共现频率,并构建了共词网络。

在共词网络中,每个节点表示一个词语,节点之间的边表示两个词语之间的共现关系。

接下来,我们对共词网络进行了分析,识别出了一些教育信息化的热点主题。

通过对网络中度数较高的节点进行聚类,我们发现了几个主要的热点主题,包括在线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智能教室等。

这些热点主题反映了当前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关注焦点和研究热点。

除了识别热点主题,我们还通过分析共词网络的结构特征,了解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态势。

通过计算网络中节点的度分布、聚类系数等指标,我们发现了网络的小世界特性和无标度特性。

这表明教育信息化领域存在着一些核心概念和核心研究领域,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小众领域和研究方向。

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共词网络的方法,对教育信息化的热点主题进行了识别与研究,并了解了其发展态势。

通过该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动态和趋势,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共词网络的潜力,结合其他的分析工具和方法,深入研究教育信息化的各个方面,为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本研究通过构建共词网络和分析网络结构特征,识别了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热点主题并了解了其发展态势。

近20年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文献综述

近20年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文献综述

近20年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近二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也在不断地拓展和深化。

本文旨在通过对近二十年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文献进行综述,梳理和分析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在综述的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演变进行回顾,以明确其研究的起点和发展脉络;分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包括其内涵、外延、特征等方面;再次,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以揭示其学科交叉性和融合性;总结近二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全面、系统地展现近二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研究现状和成果,为该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做出贡献。

也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关注和研究,共同推动该领域的繁荣和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演变在近20年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演变呈现出一种不断深化和细化的趋势。

这一演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初期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意识形态的传播和灌输上。

学者们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向广大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围绕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意识形态灌输,以及如何应对各种挑战和冲击展开。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逐渐关注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多维性。

在这一阶段,学者们开始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他们不仅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还开始关注其心理、情感、道德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前沿热点研究可视化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前沿热点研究可视化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前沿热点研究可视化分析作者:韩巧霞徐国亮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年第03期摘要:动态追踪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前沿热点领域,可以了解学科发展的趋势,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使用文献计量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的研究尚不多见,借助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对CSSCI来源期刊的文献分类排序特征、共引作者和共引文献等方面信息进行归集。

进行关键词方面的深度文献计量时,在共词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战略坐标的图示法展示2000—2015年期间国内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

分析结果发现:传播路径、培养机制、思想引领等最受关注,中国精神、文化建设等新颖度较高。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共词聚类分析;战略坐标DOI:10.15938/ki.iper.2019.03.008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9)03-0036-082000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论文成果逐年增多,研究主题、视角和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动态追踪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前沿热点,可以了解学科发展的趋势。

借助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①,对CSSCI来源期刊的文献分类排序特征、关键词、共引作者和共引文献等方面信息的归集,以期分析结果可为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数据库的选择和数据统计研究选择的文献数据为CSSCI来源期刊,由于不同数据库数据格式的限制,研究机构、期刊、作者、关键词等数据信息来源于CNKI数据库,采用学科领域检索方法,检索时间段为2000—2015年,检索论文来源类别设置为CSSCI,最终检索到有关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文献共计25940篇,删除非学术研究文献后,共筛选出有效文献22947篇,检索及更新时间为2016年8月。

共引文献和共引作者的数据信息来源于CSSCI数据库,按“中图类号”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14个分类代码分别进行检索,最终检测到相关文献共计12660篇,同样进行数据剔除后获得有效文献11366篇,检索及更新时间为2016年11月。

基于词频分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研究

基于词频分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研究

基于词频分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学教育的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
话题。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其思想政治动态的状况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
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进行研究和分析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词频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文本分析方法,它通过对文本中的词语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
揭示出文本的关键词、热点话题以及思想趋势等信息。

基于词频分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动
态研究,即通过分析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发布的言论和文章,来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的思想
政治动态。

可以通过词频分析来统计和分析大学生在网络上发布的言论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

通过分析这些关键词,可以了解大学生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话题,进而了解他们对思想政治
的关注程度和主要关注的方面。

如果“就业”、“毕业”、“竞争”等词在大学生的言论
中出现频率较高,就可以推断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动态中更加关注就业和竞争问题。

可以通过词频分析来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的发展和变化趋势。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
段的词频分析结果,可以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的演变和动态变化。

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创新”、“创业”等词出现频率逐渐增加,可以推断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中对创新和创
业的关注度逐渐上升。

基于词频分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研究

基于词频分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研究

基于词频分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研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我们可以采用词频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

词频分析是指对一段文字或语料库中单词出现的频率进行计算和分析,以此来掌握其主题、语调和情感等方面的信息。

利用词频分析的方法,我们可以对大学生们经常使用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得出他们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动向和思考方式。

一、大学生思想动态的主要关键词在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词频分析时,我们发现他们经常提到的关键词主要包括:民主、自由、创新、责任、公平、公正、公共利益、社会责任等。

通过对这些关键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几点结论:1. 大学生对民主、自由的关注程度较高,这反映了他们对社会政治制度的关注和参与意愿。

2. 大学生对创新和责任的重视程度也很高,这反映了他们对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责任的思考和关切。

通过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词频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出大学生思想动态正在发生着演变,具体表现为:3. 大学生对公平和公正的追求也在不断加强,这反映了他们对社会公共利益的追求和参与意愿持续增强。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1. 给大学生更多的民主自由,让他们在思想和言论方面有更大的发言权和表达平台。

2. 注重创新和责任教育,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未来职业的责任和使命。

3. 关注公平公正,加强公共利益意识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践行社会责任。

最后,我们认为,对于大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研究,不是要为其贴上一个标签,而是要更深入的了解大学生们的内心思想和观念,才能真正发现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的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思政社会热点分析报告

思政社会热点分析报告

思政社会热点分析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关键环节。

为了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需要紧跟社会热点,及时进行分析与研究。

本报告将从四个方面进行社会热点分析,以期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互联网思想观念引发的社会价值观的变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信息传递和人际交流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同时,互联网上的各种观点和价值取向也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互联网,学会辨别信息真伪,以及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是当前高校思政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青年群体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参与近年来,青年群体对社会问题的态度和关注度逐渐增加。

他们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社会实践,对环境保护、贫穷与贫困等社会问题表达出强烈的关切。

高校思政工作应该鼓励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社会多元文化对思想观念的冲击与反思随着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社会各个群体和文化面临相互冲突和融合的情况。

高校思政工作应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不同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冲突和碰撞,倡导文化包容和相互尊重,培养学生具备跨文化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四、全球性问题对国际视野的拓展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医疗卫生、经济全球化等对于提升学生国际视野和地球公民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校思政工作应该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关注全球性问题,并积极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工作应该紧跟社会热点,通过对互联网思想观念、青年群体参与社会问题、社会多元文化以及全球性问题的分析与研究,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这对于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热点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热点问题
从教师发面讲,只有快乐幸福的教师才能教出 快乐幸福的学生,学生的幸福感是教师给的,教 师的幸福感是学校给的。学生的幸福感是一种成 功体验,教师的幸福感是一种高峰体验。
3.要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人 文关怀和道德情感是一种博大的精 神力量和巨大的感召力量,主要目 的是让学生去感受生命的过程,感 受生命的价值。
民主化的政治环境
民主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趋 势之一。世界从18-19世纪开启 民主化运动以来,民主已经进入 “第四波”。现有大致120个左 右的国家和地区正在朝民主化方 向发展。特别是苏东国家和东亚 儒教国家走向民主化的逐渐成功, 对中国大陆政治体制改革增加了 压力,究竟什么样的民主适合中 国,也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挑 战。
1 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教育理念 2 增添与时俱进的教育内容 3 采用科学、现代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1 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1. 以人为本中心,突出人的发展。 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 真正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让人 去体验美好,体验快乐,体验崇高, 体验成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鲜 明的价值判断,丰富的思维体系。现 代人的自我价值、自我判断没有统一 的价值尺度,也不是金钱标准所能衡 量,而是人的自我实践、自我体验、 自我确认。
3
市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问 题。
市场经济遵循等价交换,如 何防止官场、学场市场化是一 个重大课题。
市场经济崇尚多元经济、多 元利益。如何在多元之中有主 导,多样之中有主体,多变之 中有主线。对思想政治教育提 出了挑战。
4
多元化的文化环境
多元文化并存、各种思潮浮现:
提问: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寝室变成“单人套 间”

基于共词网络的教育信息化热点主题识别与发展态势研究

基于共词网络的教育信息化热点主题识别与发展态势研究

2024年2月Feb.2024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第41卷第1期Vol.41㊀No.1doi :10.3969/j.issn.1672-0598.2024.01.01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收稿日期:2022-09-29㊀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233266) 面向新文科建设的地方高校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㊀作者简介:石道元(1974 ),男,湖南常德市人;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知识管理研究㊂㊀本文引用格式:石道元.基于共词网络的教育信息化热点主题识别与发展态势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1(1):130-142.基于共词网络的教育信息化热点主题识别与发展态势研究∗石道元(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重庆㊀400067)摘要:通过对教育信息化领域高水平学术文献分析,揭示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热点研究主题与发展态势,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及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㊂以近十年CSSCI 数据库教育信息化文献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并生成共词网络,运用共词分析㊁社会网络分析㊁战略坐标分析等研究方法,以期识别分析我国教育信息化热点主题及发展态势㊂研究表明:慕课㊁人工智能㊁教学设计㊁深度学习等受到了教育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目前教育信息化研究主要聚焦在学习分析㊁在线学习与开放教育㊁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方法㊁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㊁教师专业发展㊁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等主题,而在线学习的学习分析是当前最活跃研究主题,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㊂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共词网络;网络分析;热点主题中图分类号:G353.1;G434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0598(2024)01-0130-13一、引言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㊂2010年7月,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指出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 ㊂为推进‘纲要“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发展任务,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 2020年)“纲领性文件(以下简称‘规划“)㊂因此,非常有必要梳理一下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域热点主题及发展态势㊂科学文献是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载体㊁科学知识传播的主要媒介,而关键词是科学文献核心内容的高度凝练体现㊂因此,利用教育信息化领域文献集合中关键词共词分析,可以揭示教育信息化领域研究热点㊁主题结构及发展动态[1]㊂这些年来,很多学者运用多种共词聚类技术从不同的视角㊁对象㊁年限对031第1期石道元:基于共词网络的教育信息化热点主题识别与发展态势研究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主题热点㊁趋势进行了充分研究[2][3][4],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㊂在传统主题挖掘分析过程中,各关键词均被视为独立属性变量㊂科学文献体系中,各文献知识元间交叉链接,共同构成了节点丰富㊁交错纵横的知识网络系统,如关键词之间的共现构成了共词网络㊂从网络分析的视角来看,关键词是共词网络中的知识节点,它们之间的 共现关系 不是单个关键词所拥有的属性,而是共词网络系统的属性㊂因此,基于常规统计手段(如SPSS等)属性变量分析并不适合分析共词网络关系数据,其研究结果的正确性也有待考证[5]㊂共词网络数据存在网络各节点之间,表征着节点间关联㊁接触㊁联络及群体依附等关系,适用于分析共词关系数据的方法是网络分析[6]㊂基于此,本文尝试拓展网络分析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教育信息化领域知识结构的探测,以揭示我国教育信息化热点主题,进而探讨其发展态势㊂二、研究设计(一)数据处理本文研究数据处理包括数据采集㊁关键词清理㊁高频关键词筛选和共词矩阵构建四个环节㊂1.数据采集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最初以 电化教育 形式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先后经历了电化教育㊁教育信息化㊁智慧教育等几个发展阶段[7][8]㊂按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和特征,‘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将 教育信息化 主题文献归属于 G43电化教育 ,且下属划分有 G431视听教学(电化教学) G432广播㊁电视教学 G433程序教学 G434计算机化教学 G436电化教材 等㊂本研究数据来源于CSSCI数据库刊载教育信息化研究文献,限定检索条件为 中图分类号=G43电化教育 ,期刊年限为 2010 ,检索日期为 2020年5月3日 ,共返回相关文献7600篇㊂2.关键词清理由于部分文献中关键词命名存在不规范情况,在不影响分析结论的前提下,本文采取了相应规范化处理:①同义㊁近义关键词合并处理,如以统一的替代词 慕课 替换不同表达形式的关键词 MOOCs MOOC ,等等;②专指性不强,含义过于宽泛的关键词删除处理,如 影响因素 策略 等㊂经过上述处理后,将7600篇文献题录信息导入BibExcel进行关键词词频统计,共得关键词13095个,累计频次31226次,平均每篇文献关键词4.11个㊂3.高频关键词筛选关键词的频次是衡量其表征研究热点的能力和重要程度的重要指标㊂从表1可看出,词频大于等于40的关键词有64个,累计频次总占比17.51%;慕课㊁教育信息化㊁信息技术㊁翻转课堂㊁人工智能㊁学习分析㊁教学设计㊁大数据等是时域内教育信息化研究热点,也是本文研究分析的对象㊂表1 高频关键词统计关键词频次关键词频次关键词频次关键词频次慕课391深度学习90知识建构59混合式教学47教育信息化367创客教育86微课58内容分析46信息技术247网络课程77教师培训57自主学习46翻转课堂181高等教育72大学生57教学改革45131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1卷续表1关键词频次关键词频次关键词频次关键词频次人工智能167教育大数据71虚拟现实56数据挖掘45学习分析164个性化学习70网络学习54网络环境44教学设计156学习环境69在线教育54学习科学43大数据150教育游戏68教育技术学52教育变革43教学模式145实证研究68TPACK52开放教育42教育技术139网络学习空间68泛在学习51信息化教学41在线学习136基础教育67云计算50大学英语41智慧教育132学习资源65社会网络分析49教育公平41远程教育127协作学习64开放教育资源49教育应用40移动学习120混合学习64课堂教学48在线课程40互联网+109电子书包60网络教育47知识图谱40教师专业发展94信息素养59网络教学47智慧课堂40 4.共词矩阵构建利用BibExcel统计高频关键词在文献集合中共同出现的频率,构建64ˑ64的共词矩阵A ij,如表2所示㊂表2 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部分)慕课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翻转课堂人工智能学习分析教学设计大数据慕课0452*******教育信息化401227204信息技术512041260翻转课堂262400253人工智能271004112学习分析1522240523教学设计130651500大数据9403122300㊀㊀注:为忽略自相关因素影响,将共词矩阵对角线元素统一赋值为 0 ㊂(二)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共词分析㊁社会网络分析和战略坐标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这样能更客观准确地描述和分析我国教育信息化热点主题结构及发展态势㊂1.共词分析法共词分析作为一种文献内容分析方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并由Callon㊁Courtial将该方法引入文献情报学领域[9]㊂当两个能表达某学科领域的主题关键词共同出现在一篇文献中时,则表明这两个词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10]㊂关键词共现频数越多,它们之间关系越紧密,主题也就越相近㊂关键词的共231第1期石道元:基于共词网络的教育信息化热点主题识别与发展态势研究词关系可以用共词矩阵表示(参见表2),共词矩阵除可直观展示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距离外,共词矩阵还是开展共词网络分析的前提和基础㊂2.社会网络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起源于矩阵论和图论,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人类学研究,旨在对社会行动者关系与结构进行分析㊂近年来,社会网络分析的思想和方法逐渐渗透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研究领域,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网络科学[11]㊂作为一种结构主义视角下的量化分析方法,社会网络分析一方面可揭示知识网络的属性特征,如网络节点中心性等;另一方面还可定量描述网络社群关系结构,如根据知识节点在网络结构层面上的对等关系进行主题聚类等㊂3.战略坐标分析法1988年,Law等人提出通过绘制战略坐标图的方法来展现研究领域内部关系及该领域与其他领域间相互影响的情况[12]㊂战略坐标图常被用来描述分析主题聚类的发展态势[13][14]㊂战略坐标图是以主题聚类内部强度指标 密度 为纵坐标,以聚类间联系强度指标 向心度 为横坐标,以横纵坐标平均数(或中位数)为坐标原点的二维四象限坐标分布图㊂在战略坐标图中,向心度指标反映了一个主题与其他主题的联结能力,向心度越大,说明该主题与其他研究主题联系越频繁,在整个研究领域中趋于核心地位;密度指标则反映了一个主题聚类的内部聚合能力,密度指标越大,主题内部结构就越稳定,表明该主题研究发展越成熟[15]㊂三、研究结果分析(一)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热点分析在社会网络分析中,最常使用的数据处理对象是二值邻接矩阵,即矩阵中的行和列都代表完全相同的行动者,且排列的顺序相同㊂将原始矩阵A ij转换成二值矩阵B ij的转换方法为:计算A ij所有数据平均值(0.8983),设定共词频数临界值为 1 ,当小于临界值时取值为 0 ,反之取值为 1 ㊂将二值矩阵B ij 导入Ucinet,可视化结果如图1所示㊂图1㊀高频关键词共词网络331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1卷图1是一个二元无向关系网络,共包含64个关键词节点㊁1532条关系连线㊂借助共词网络社群图,一方面可以 透视 共词网络中各关键词节点位置及节点间的互动,另一方面还可通过点度中心度㊁中间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等中心性指标精确度量节点在网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㊂1.点度中心度(Degree)某点的点度中心度就是该点与其他节点直接关联数㊂对于一个拥有n个节点的无向图,节点i的点度中心度是i与其他n-1个节点的直接联系总数,其计算公式为:C D(N i)=ðn j=1X ij㊀(iʂj)如果一个点与其他很多点直接相连,就说明该点具有较高的点度中心度,表明该节点居于中心地位㊂2.中间中心度(Betweenness)中间中心度是以经过某个节点的最短路径数量来表征节点重要性的指标[16]㊂节点中间中心度愈大,就愈凸显该节点的中介作用和核心地位㊂假设g jk是节点j到节点k的捷径数,点i的中间中心度是节点i处于所有点对的中间度之和,中间中心度的计算公式为:C B(N i)=ðn jðn k g jk(i)/g jk㊀(jʂkʂi and j<k)3.接近中心度(Closeness)接近中心度测度的是该点与图中所有其他点的捷径距离之和,关注的是节点与网络中其他所有节点的接近性程度㊂假设d ij是节点i到节点j的捷径距离,接近中心度的计算公式为:C C(N i)=ðn j=1d ij表3列示了各高频关键词节点中心性计算结果及排序㊂表3 高频关键词节点中心性指标Id关键词Degree关键词Betweenness关键词Closeness 1慕课50慕课99.66慕课762教育信息化46教育信息化74.79教育信息化803人工智能42教学设计62.44人工智能844教学设计40教学模式61.93教学设计865教学模式39人工智能56.85教学模式876深度学习38深度学习49.33深度学习887学习分析38学习分析47.42学习分析888信息技术37信息技术44.15信息技术899翻转课堂37翻转课堂42.64翻转课堂8910在线学习33在线学习35.45在线学习93 431第1期石道元:基于共词网络的教育信息化热点主题识别与发展态势研究续表3Id关键词Degree关键词Betweenness关键词Closeness60大学生14网络教学 3.59大学生112 61网络教学13开放教育 3.01网络教学113 62教育技术学12教育技术学 2.34教育技术学114 63混合式教学11教育应用 1.40混合式教学115 64教育应用10混合式教学 1.20教育应用117统计特征最大值50最大值99.66最大值117最小值10最小值 1.20最小值76均值23.94均值19.55均值102.09标准差8.88标准差19.66标准差8.93一个高中心度的节点,会在网络中拥有更多的资源,并占据着网络中的特殊位置,而低中心度的节点一般位于网络的边缘,在关系的形成过程中是不活跃的[17]㊂结合图1㊁表3发现,慕课㊁教育信息化㊁人工智能㊁教学设计㊁教学模式㊁深度学习㊁学习分析㊁信息技术㊁翻转课堂㊁在线学习等关键词具有较高的点度中心度㊁中介中心度和较低的接近中心度,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居于网络中心地位;大学生㊁网络教学㊁教育技术学㊁混合式教学㊁教育应用等关键词则以较低的点度中心度㊁中介中心度和较高的接近中心度处在网络边缘位置㊂另外,较高的词频代表了较高的热度,但较高的研究热度未必会带来与之对应的地位与影响力,如大数据㊁信息技术虽具有较高的研究热度,但由于与之发生关系的关键词偏少㊁重要性不够,这就导致了这些研究热点在教育信息化领域重要性大大降低;反之,深度学习㊁在线学习㊁在线课程㊁教育公平㊁智慧课堂等等尽管研究热度不高甚至很低,但却居于领域研究的核心或相对重要的网络位置而具有较高的影响力㊂可见,社群网络结构属性能对节点产生能动影响㊂(二)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热点聚类主题分析在社会网络分析中,聚类的目的就是把关系性质相似的点归为一类,而把差别大的点归为另一类,从而使同类的点具有高度的同质性㊂目前聚类方法主要有组合式聚类㊁分区式聚类两种,前者将点逐步组合聚类,而后者则将大的点集逐步分化㊂从理论上讲,对初始矩阵行(列)的相似性计算及置换不会给矩阵带来任何信息改变,但这种行为有助于发现矩阵隐含的关系模式㊂CONCOR作为一种迭代相关收敛算法,它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作为相似性测量,针对矩阵行(或列)间的相关系数进行重复计算,经过无数次的反复迭代计算,最终产生的是一个仅仅由+1(完全相关)和-1(完全无关)项组成的相关系数矩阵㊂这样每行/列分裂为两个类,每个类都由一系列关系结构对等的点构成㊂从算法上看,可对每个子矩阵继续无限细分下去,但究竟细分到何种层次,这取决于问题研究分析的层次㊂通过CONCOR算法迭代计算,初始矩阵重排分区为如表4所示的聚类矩阵㊂531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1卷表4 共词聚类矩阵结合表4,可对重排分区的六个主题聚类特征作具体分析㊂1.在线学习与开放教育(主题聚类#1)主题聚类#1是最大的知识聚类网络,主要围绕在线学习与开放教育的研究,包含慕课㊁教学设计㊁在线学习㊁网络课程㊁在线课程㊁网络学习㊁在线教育㊁移动学习㊁泛在学习㊁网络教育㊁高等教育㊁远程教育㊁开放教育资源㊁开放教育等16个高频关键词㊂随着新技术革命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巨大的改变,在线学习开始受到社会关注㊂在线学习即E-Learning,又称远程教育㊁网络学习㊁在线教育等,是一种通过应用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进行内容传播和快速学习的方法[18]㊂近年来随着在线学习的不断发展与演变,又开始衍生出虚拟学习㊁移动学习㊁泛在学习等学习方式㊂为迎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与变革,麻省理工学院通过大规模建设㊁发布和共享课程资源,拉开了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序幕[19]㊂2015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于管理的意见“,极大地推进了我国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㊂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实践和推广也推动了开放在线课程(慕课)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㊂目前,慕课的发展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势必会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产生重要影响[20]㊂2.学习分析(主题聚类#2)在主题聚类#2中,学习分析㊁教育大数据㊁大数据㊁数据挖掘㊁个性化学习㊁社会网络分析等关键词聚集在一起,表明聚类#2主要是围绕着学习分析的研究㊂学习分析是通过对学习者㊁学习环境的数据收631第1期石道元:基于共词网络的教育信息化热点主题识别与发展态势研究集㊁分析和呈现,从而实现对学习和学习情境的优化[21]㊂学习分析研究本质是从大数据的角度理解学习,教育大数据为学习分析提供了独特的机会,使研究者可从与学生相关的海量数据中辨别他们的学习行为发展趋势,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学习者的能力和进步,从而促进个性化和适应性学习体验[22]㊂早期的学习分析研究是伴随线上学习特别是慕课的发展而兴起的,如利用在线学习平台上的学生活动数据挖掘,可以开展学习行为群体特征分析㊁在线学习投入分析㊁在线学习质量分析㊁学习结果预测分析等[23]㊂近年来,随着大数据㊁商业智能及可视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持续渗透,学习分析的发展有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学习分析的方法也从被动潜在的指标分析演变为实时动态学习分析㊂3.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方法(主题聚类#3)主题聚类#3是关于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翻转课堂㊁微课㊁教学模式㊁混合式教学㊁教学改革㊁大学生㊁知识建构㊁深度学习㊁内容分析㊁自主学习㊁协作学习等14个高频关键词㊂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是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㊂早期的信息化教学比较重视教学模式研究实践,强调教师教学设计与策略目标的达成,不太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开始涌现,能够统筹线上㊁线下学习优势的混合式学习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㊂与混合式学习不同的是,翻转课堂教学更加强调课堂外学习和课堂内知识内化提升[24]㊂翻转课堂通过重构课堂教学流程,让学生课前利用微课等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由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学习等方式展开课堂教学,把学生学习由浅入深地引向深度学习,以提升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能力[25]㊂4.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主题聚类#4)在主题聚类#4中,教育信息化㊁信息技术㊁信息化教学㊁教育公平㊁教育变革㊁教育技术㊁教育技术学㊁基础教育㊁电子书包㊁互联网+㊁云计算㊁人工智能㊁智慧教育㊁智慧课堂㊁网络学习空间等15个高频关键词聚集在一起,表明聚类#4主要是围绕着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㊂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26]㊂这些年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实现教育公平㊁提高教育质量㊁推进教育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起步㊁应用㊁融合㊁创新[27]㊂在融合创新阶段,互联网+㊁云计算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智能信息技术与教育 双向融合 ,包含了实体空间与网络学习空间的融合,形成技术沉浸㊁信息无缝流转的智慧教育新生态[14][28]㊂另外,电子书包作为一种教育信息化移动终端设备,迎合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学习[21]㊂5.教师专业发展(主题聚类#5)主题聚类#5是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主要包括教师专业发展㊁教师培训㊁TPACK㊁信息素养㊁网络环境㊁课堂教学等关键词㊂教师是教育信息化乃至技术整合的关键因素,也是教育变革的自主行动者[29]㊂而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培训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效果及专业发展水平[30]㊂为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 2013 13号)‘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 2019 1号)‘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 2022年)“(教师 2018 2号)等文件,对提高我国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㊂作为一套符合信息技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专业知识体系,TPACK创造性地将技术㊁教学法和学科内容三种关键知识整合起来,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㊂731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1卷6.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主题聚类#6)聚类#6是关于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的研究,包括学习环境㊁学习资源㊁教育应用㊁学习科学㊁虚拟现实㊁创客教育㊁教育游戏等关键词㊂随着大数据㊁虚拟现实㊁智能终端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学习科学㊁情境认知㊁分布式认知等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兴起,为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的建设提供了新思路[31]㊂首先,新信息技术使教育空间拓展为物理空间㊁资源空间和社区空间,线上线下融合㊁真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交互的混合式学习空间越来越多地进入学习领域[32]㊂其次,数字化学习资源趋向多元共创和开放共享,创客教育㊁STEAM课程等将成重要发展领域㊂最后,未来的学习设计中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教育游戏环境设计㊁教育游戏成效㊁游戏化教学策略等将成新的研究热点[33]㊂(三)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热点主题发展态势分析在社会网络分析中,密度指标可用来测度主题聚类内部及相互之间的连接程度㊂对于特定的主题聚类而言,密度D k的计算可以通过该聚类中所有关键词之间(不考虑自相关)共词频数的平均值来表示,而不同主题聚类间互动关系密度D kl可以通过该聚类中所有关键词与其他聚类的关键词之间共词频数的平均值来表示,具体计算方法如下:D k=ðg k i=1ðg k j=1x ijg k(g k-1)㊀(iʂj)D kl=ðg k i=1ðg l j=1x ijg k g l㊀(kʂl)其中:g k是主题聚类块矩阵βk中关键词个数,x ij表示关键词间共现频次,g l是块矩阵βkl中关键词个数,而D kl是块矩阵βk与块矩阵βkl之间关系密度值㊂结合表4,各块矩阵聚类密度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㊂表5 聚类密度矩阵#1#2#3#4#5#6#1 2.217 1.1980.8570.6000.3960.429#2 1.198 6.8000.548 1.0560.4440.357#30.8570.548 1.6260.5100.4880.327#40.600 1.0560.510 2.0380.7560.610#50.3960.4440.4880.756 1.7330.310#60.4290.3570.3270.6100.310 1.000表5揭示了所有聚类主题内部及相互间关系紧密情况,如聚类#2密度6.800(赋值关系矩阵密度可以大于1)是密度最高的聚类,表明自身内部成员间关系最为紧密,同时该主题聚类与主题聚类#1㊁主题聚类#4之间也有着紧密的渗透联系㊂总的来说,六个主题聚类内部关系比较紧密,而各主题聚类间关系相对疏远,说明主题聚类派别表现较为明显㊂为进一步揭示各主题聚类的动态特征与发展趋势,下面对各主题聚类进一步实施战略坐标分析㊂831。

公共英语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研究

公共英语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研究

公共英语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公共英语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研究引言在公共英语教学中,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进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还能够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于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公共英语教学中,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公共英语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现状、影响因素、效果评估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加强公共英语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重要话题,在公共英语教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渗透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公共英语教学是大学生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能力,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社会的发展需求。

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政治觉悟,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和政治立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公共英语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可以促进学生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效果评估,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深入探讨公共英语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 正文2.1 公共英语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英语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宣传和教育来引导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立场。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

在公共英语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新世纪以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论域与前沿展望

新世纪以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论域与前沿展望

2023年6月高校辅导员第 3 期 总第 80 期新世纪以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论域与前沿展望*彭容容(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摘要:以“主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检索出的中国知网(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子库)收录的954篇期刊论文(2000年1月至2022年12月)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

研究发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历经20多年发展,仍处于学术研究的活跃阶段,大数据、新时代、话语权、方法创新等是热点议题。

回归本体之维、紧扣教育之维、深化时代之维、拓展方法之维,在网络化虚拟社会中把握人的存在、从网络强国战略高度培育时代新人、以回应重要时代命题为价值旨归、实现从“跨时空”到“跨思维”的有效转换,是未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向纵深发展的题中之义。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热点论域;前沿展望[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618(2023)03-0019-06一直以来,“党高度重视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1]国家如何用好网络,通过开展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成为学界热点议题。

自2000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被明确提出以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迎来高速发展期,学界对之进行了系统化、专门化、纵深化研究,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

对新世纪以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进行系统化梳理,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总结二十多年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效和经验,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在辨识热点论域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研究。

一、新世纪以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整体态势分析本文选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发文量、作者、机构及期刊来源情况等外部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有助于把握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整体态势。

(一)年发文量总体趋势新世纪以来,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极为丰硕,本研究选取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硕博士论文这两类代表性文献为检索范围。

基于共词分析法的我国教师领导力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基于共词分析法的我国教师领导力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基于共词分析法的我国教师领导力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郑小军;尹海艳
【期刊名称】《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17)2
【摘要】文章以中国知网为检索平台,筛选截至2023年9月4日知网收录的257篇与教师领导力相关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

以高频关键词分析法和共词分析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采用SPSS 26.0、Bicomb 2.0和Ucinet 6.0等软件作为研究工具进行数据挖掘与内容分析。

研究发现,我国教师领导力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教师领导力内涵、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影响因素和提升策略等方面。

同时,文章还借助高频关键词社会网络图和文献内容分析,预测我国教师领导力研究的发展趋势:(1)加强教师数字化领导力研究;(2)完善教师领导力评价体系;(3)加强教师领导力的实证研究;(4)加大对骨干教师领导力的培养力度。

此外,从教师自身维度和外部环境维度阐述了提升教师数字化领导力的策略,以期为提升我国教师领导力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总页数】8页(P70-77)
【作者】郑小军;尹海艳
【作者单位】南宁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5.1
【相关文献】
1.我国智慧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分析——基于词频分析法、共词聚类法和多维尺度分析法
2.国内SPOC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分析——基于词频分析法、共词聚类法和多维尺度分析法的研究
3.我国中学地理核心素养研究热点的嬗变与演进——基于词频分析法、共词聚类法和多维尺度分析法的研究
4.国际MOOC 领域热点主题及发展趋势研究——基于共词分析法的知识可视化图谱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课程思政研究热点分析

课程思政研究热点分析

课程思政研究热点分析作者:王继超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第34期【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要发挥课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目前课程思政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定位、课程思政育人价值研究、课程思政教师价值引领能力研究、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研究、主导思想五个方面。

【关键词】课程思政研究热点分析【中圖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4-0030-02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

基于这一理念,全国各地教育教学单位开展了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热潮。

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课程思政展开立体式的探索,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成果,对当前课程思政研究热点进行梳理,对于后续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1.数据来源本研究所有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

检索策略为主题:课程思政,时间跨度: 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共检索到文献题录656篇,每条题录包含摘要、关键词、作者、机构、发表年份、期(卷)及参考文献等。

2.研究方法CiteSpaceⅢ可视化软件是由美国德雷赛尔(Drexel)大学陈超美教授基于Java平台设计,其主要用于科学文献数据计量、分析、识别、显示科学发展新动态和新趋势,在共引网络分析和可视化方面具有准确和高效的特点。

3.关键词分析所谓“热点”是随着学科发展的变迁而变迁的一个动态的量,表现在相关研究成果大量涌现以及反映研究主题的关键词反复出现。

关键词是一篇论文的精华与核心,是对科研论文主题的高度概括,对高频关键词分析可以发现学科的研究热点。

把数据导入CiteSpace Ⅲ软件对数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将节点设置为关键词(Keyword),结果得到频率较高的20个高频关键词。

一、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要发挥课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共词分析的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分析作者:钟利红邓之宏来源:《职业时空》2013年第03期摘要: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近七年的学术论文的关键词作为研究对象,以共词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利用ROST内容挖掘软件以及SPSS统计工具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归纳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共词分析;聚类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多维尺度分析以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热点及变化趋势,主要是依赖于该领域专家的直觉判断和传统的文献综述,本文将共词分析法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把国内2006年1月以来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篇名的文献关键词作为分析对象,利用ROST内容挖掘软件进行词频统计和共现分析,形成共词矩阵,在此基础上用SPSS19.0进行了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从而发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变化趋势。

一、数据来源本文选取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论文为基本的数据来源,以“篇名”作为检索途径,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检索词,年度从2006年到2012年,从得到的检索结果中剔除会议通知、会议报道、刊物征稿等消息类文献,并只挑选有关键词的文献,经过去重处理后,最终得到相关文献3581篇。

从这些文献中逐一抽出关键词并保存在一个“txt”格式的记事本文档中,本文采用武汉大学ROST虚拟学习团队开发的ROST CM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软件对txt文档进行内容分析。

首先导入待分析的关键词文本文档,由软件进行自动分词,然后查看分词结果,对错误的分词结果进行修正,将正确的分词词语加入用户词典,在此基础上重新进行分词处理,过滤掉一些没有实际意义以及与研究无关的词汇和单字后,并对意思相近的词汇进行合并,按词频由高到低排序,从中截取前25个关键词作为高频关键词,如表1所示。

二、数据处理1.构造共词矩阵和相异矩阵对25个关键词两两配对,使用ROST CM软件统计这些关键词在323条文献中共同出现的频次,形成25×25的共词矩阵,如表2所示。

共词矩阵是一个对称矩阵,主对角线上的数据表示关键词与自身的共现频次;非主对角线上单元格的数据代表两个不同关键词之间的共现频次。

为了消除频次悬殊造成的影响及适应不同的多元统计方法对数据的要求,用Ochiia系数将共词矩阵转化成相关矩阵(附录1),即将共词矩阵中的每个数字都除以与之相关的两个词出现频次开方的乘积,其计算公式为:相关矩阵中,0值过多,统计时很容易造成误差。

因此,可以用1减去相关矩阵中的数据,得到表示两词间相异程度的相异矩阵(附录2)。

与相关矩阵相反,在相异矩阵中,数值越小表明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越近,相关程度越大;数值越大则表明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越远,相关程度越小。

相异矩阵的数据很重要,可以作为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的矩阵变量。

2.关键词聚类分析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献中的共现频次,反映了关键词关系紧密的程度。

聚类分析就是对共词关系网络中的词与词之间的距离进行数学运算分析,将距离较近的词聚集起来,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类,使得类内属性相似性最大,类间相似性最小。

本文将相异矩阵导入到SPSS19.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选择“组间平均链锁(between-groups linkage)”进行分析,该方法利用了个体与小类的所有距离的信息,克服了距离易受极端值影响的弱点。

对获得的聚类树状图进行必要的分析处理,标注了分类参考线,可将25个关键词分为5大类别,每类包含的关键词用大括号表示,如图1所示。

3.关键词共现社会网络分析为找出关键词之间具有的某种内在联系,更好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热点和趋势,笔者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利用UCINET的绘图功能,将二值矩阵的数据转化为一个关键词共现网络图,下面将从网络图的中心度,以及聚类分析展开探讨。

4.多维尺度分析多维尺度分析是一种探索性的数据分析方法,它将含有多个变量的大型数据压缩到一个低维空间,形成一个直观的空间二维(或三维)图形,以空间中的点与点之间的平面距离来反映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似程度。

在SPSS19·0中以表2的相关矩阵为基础进行多维尺度分析,结合前面聚类分析的结果加以整理作出了如下的多维尺度图,如图3所示。

三、总结与讨论结合高频关键词的共词矩阵、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2006-2012年“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可以概况为以下几类: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如何创新,包括关键词2、3、5、4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学生成为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网民群体。

在这种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应运而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也是重要领域。

由于互联网的特点,网络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如网络负面信息的快速传播、网络道德的缺失、网络成瘾等,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教育方法大打折扣甚至是无能为力,“创新”成为加强这一领域的必然。

如何有效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对社会进行积极的影响,如何正确对待网络道德,创新途径、方法从而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向。

对此,这方面的文献较多,许多研究者和实践者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研究,包括关键词20、24、18继十六大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科学命题和战略任务之后,十七大报告进一步作出了重要部署。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一个重要抓手。

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是近年的一个研究重点,占据文献比例较大,学者们多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关系,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价值,引领、融入的路径选择、对策研究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尤其在“对策”、“途径”方面是研究的重点,也是研究和实践的难点问题。

3.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域文化是重要的一个高频词,有校园文化、多元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网络文化、儒家文化、大众文化、消费文化等文化资源,从而阐述文化价值、文化功能、文化建设、文化载体、文化力、文化自觉等。

这是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相关学科交叉渗透的一个结果,文化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综合交叉日益成为思潮政治教育研究纵深发展的重要一维,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新视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域[1]。

国内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从文化的角度切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围绕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对如何认识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等问题进行探讨[2]。

也有学者,如刘克力等,直接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属性并进行探析[3],而有的学者认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困境是由于我国青少年普遍缺乏文化自觉意识,为此提出文化自觉是全球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重任[4]。

4.和谐社会与思想政治教育从文献上来看,和谐社会的研究在2006、2007、2008年中最多,在2011、2012的文献中已经明显减少。

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热点与党和国家的政策有密切关联,意识形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

在对“和谐社会”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去考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它的作用、方法的创新、和谐理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和谐校园的建设等等。

5.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情况、新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实效性还不够理想。

寻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方法与途径,是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课题。

对此,很多学者进行了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探索。

有的学者认为,“以人为本”理念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法宝。

有的学者认为,坚持教育内容科学性、思想性、针对性的统一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方法。

谭焱等认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要进行研究思维的转向——从以前“把如何塑造学生作为唯一目标”转向对“教师”的研究[5]。

张红霞认为增强实效性,也必须要制定具有目的性、层次性、全面性的评价指标体系[6]。

总的来说,实效性的研究是积极的、有益的、开拓性的,但还缺乏从学科体系高度进行的深入、全面、系统的研究,在实践中实效性并没有得到质的提高。

因而,相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仍然是今后一段时间的研究重点。

另外,关于价值的研究,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价值,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途径的研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机制的研究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高频词,说明这些方向也是目前重点关注的方向。

共词聚类分析不同于普通的文献计量方法,它是能定量反应出词与词之间的亲疏关系,进而反应这些词所代表的主题内容的结构[7]。

通过高频关键词反映“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的研究热点,并且通过共词聚类分析反映这些热点内容的结构关系。

但是由于所选关键词的多少造成的聚类结果有所不同,因此不排除有些出现频次较低的关键词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8]。

与此同时,尽管《CNKI全文数据库》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但收入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片面性以及检索的不可重复性,可能存在数据的漏检或误检。

因此,我们的数据统计分析难免会出现差错和缺漏。

但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热点分析,进一步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和热点,重要的是将文献计量学的共词研究方法移植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这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参考文献:[1] 周琪.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视域研究述评[J].思想理论教育,2007,(4).[2] 谢宏忠.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研究述评[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 刘克力,罗仲尤.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属性探析[N].光明日报,2012-05-13(7).[4] 章建明,巢传宣.文化自觉:全球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重任[J].求实,2011,(5).[5] 谭焱,白彦刚.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维转向[J].思想教育研究,2011,(6).[6] 张红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指标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5).[7] 李长玲,翟雪梅.我国情报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共词聚类分析[J].情报科学,2008,(3).[8] 侯跃芳,崔雷.医学信息存储与检索研究热点的共词聚类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馆情报杂志,2004,(1).[9] 孙立会,赵蔚,杨欣,孙大春.我国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共词聚类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