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节奏的调控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节奏的调控艺术
节奏是一个音乐概念,指的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 一堂成功的课犹如奏乐,按照主旋律,通过教师的机智调控,使教学节奏起伏有致、收放有度、动静相生、疏密相间、快慢相宜,各个环节有机相联,给人以艺术享受.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要提高效率,增强感染力,不能不注意教学的节奏. 而课堂教学节奏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问与答、讲与练等活动交互出现的各种有规律的发展变化.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如果45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像流水般地滴,滴,滴,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 ”那么,怎样使数学课堂不枯燥,富有节奏感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作尝试.
一、准确把好教学节奏的脉络———教学程序
一般地,教学程序可以由“导入、铺陈、高潮、终结”四个环节构成,它也是教学节奏跌宕起伏的清晰脉络.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想准确把握这一脉络,就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其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制造波折,促成教学高潮的到来. 在这一动态生成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起伏有致
潮有涨落,山有峰谷. 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也应有曲折起伏,跌宕有致,富于变化,才能整体和谐,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精心安排教学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使教学过程有起有伏,形成节奏,在教学的黄金时间里出现高潮,在高潮之前要有几个小浪头作铺垫. 如在八上“函数2”中,为使学生在和谐起伏的教学流程中了解函数关系的表示方法,笔者对该课堂节奏进行了艺术性的调控. 首先教者带领学生穿越时空来到宋朝的布庄,由卖布的故事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第1个波峰:“宋朝时期,有一王记布庄出售一种布匹,每尺4文钱. 你能列一个式子来表示出购买这种布匹所需的金额数y(文)与所购买的数量x(尺)之间的关系吗?”学生静思,寻求解答,形成波谷. 于是教者话锋一转,形成第2个波峰:“有一天王掌柜要外出进货,只有不会算账的王夫人在家营业,怎么办呢?”于是教者接着引领学生用图1中的表格表示了金额与数量之间的关系,王夫人对照表格又可以正常营业了. 最后教者再次推进一步形成第3个波峰:“有人知道王夫人的底细,故意为难她,问买2. 5尺的布匹需多少钱呢?这一下把王夫人愣住了. ”于是教者引领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图2所示的图象,表示了金额与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样王夫人对照此图又可以正常营业了. 整个教学过程中,真可说是波澜起伏,环环相扣,把课堂气氛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既掌握了函数关系的三种表示方法及其优缺点,又把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引向纵深.
2. 收放有度
“放”,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独立地思考、分析问题,理解掌握相关知识. “收”,就是在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对有关问题进行必要的归纳和综合,从而使学生获得的新知识明确化、系统化和完整化.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应该表现为教师引导得法,既放得开,又收得拢,即“放”与“收”的高度和谐统一. 如“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的教学片段: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边平行且相等. 即有:①AB// CD;②AD// BC;③AB=CD;④AD=BC. 在以上4个条件中,若只有1个条件成立,能得到四边形ABCD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吗?首先教者放手让学生们分小组进行合作讨论,气氛非常热闹,有的列组合,有的写证明,有的举反例……很快有学生举手发言:两两组合共有6种,分别是:①②、①③、①④、②③、②④、③④. 其中能推出四边形ABCD一定是平行四边形的有①②、①③、②④、③④. 接下来教师先请学生对不能推出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两种组合举出反例,再对能推出四边形ABCD一定是平行四边形的四种组合一一加以证明,随后,教师进一步指出,组合①②即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叫定义法;组合①③、②④即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组合③④即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2. 整个活动中,教师先放手让学生探索平行四边形判定的条件,等到探索活动接近尾声时,教师及时请学生归纳出探索的成果,再引领学生对不能推出是平行四边形的组合举出反例,对能推出是平行四边形的组合加以证明,进一步对最后得到的结果进行分类巩固. 学生由此深刻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判定定理. 可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适时准确地“收”,起到了关键作用.
3. 动静相生
高明的电影导演,总是在闹场之后安排一个静场,以调节和平衡观众的情绪,数学课堂亦是如此. 课堂教学方式的交替变换,有助于学生消除疲劳,保持注意力.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讲究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和合理搭配,使之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把师生间的双边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 如在讲授两圆的位置关系时,其中用数量表示两圆相交是这节课的难点. 已知⊙O1、⊙O2
的半径分别为r,R,且R>r,O1O2=d,结合图形讨论:怎样用d,r,R的数量关系来表示⊙O1与⊙O2相交的位置关系呢. 多数学生能很快得到d0,有的认为d>R-r. 争论不下,教者要双方派代表说明理由,当坚持d>0的一方说明理由后,反对方指出d>0时包括了两圆内含这一情形. 此时教者插入两圆动态演示课件,引领学生结合图形观察,终于一致认为d>R-r. 紧接着问为什么?学生又静下来深入思考. 约一分钟后,有一位学生举手发言,他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说明了R-r<D<>
二、合理设计教学节奏的载体———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节奏主要还是通过教学内容的呈现而得以实现. 为此,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也是有效调控教师课堂教学节奏的重要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1. 疏密相间
中国画讲究空间艺术,有“疏可走马”和“密不透风”的说法,是说画面上有的地方留白很多,稀疏得可以走马;有的地方几乎没有一点空隙,密得风都吹不进. 一疏一密之间,画面反而有张有弛,和谐统一. 数学课堂教学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说,数学课堂教学也应注意“布白留空”,即有意留下让学生自己
去回味思考的内容,造成一种“完而未完,意味无穷”、“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教学境界,以激发学生困惑、联想、注意的心理状态. 如“勾股定理”中,课题已揭示,在一系列问题的诱导之下,学生猜想出: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由于该命题的证明有多种方法,因此,教学中要给学生留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剪一剪、割一割、拼一拼、算一算. 在教师提示下,出现了古代数学家赵爽、李锐的证法,印度国王、美国总统加菲尔德的证法,《几何原本》中的证法等. 在这里,教师只是提供图示,加以点拨,具体操作则放手给学生. 在本节课结束时,可留这样的思考题:勾股定理作为千古第一定理,除了以上所述外,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因而引起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深入思考. 本节课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深入展开,课堂结构紧凑,节奏协调,穿插合理,呈现数学课堂“疏密相间”的美感.
2. 快慢相宜
这里所谓“快”与“慢”是就教学内容的速度而言的. 教学的速度通常有
两种极端倾向,若速度太快,急如骤雨,学生反应跟不上,只能干瞪眼,造成学生“消化不良”;若速度太慢,慢条斯理,迂缓拖沓,搞得学生无精打采,这样的教学很难成功. 一节课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虎头蛇尾、草率收兵的“超前”或“滞后”都是不正常的. 讲课的速度宜快慢交替,使人听了有错落之感. 如“分式方程1”的教学,由于教学内容的限制,课的后期需安排较长时间的课堂练习,若节奏掌握不好,容易造成先松后紧. 在刚上课时,由于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的注意能迅速转移到课堂教学上来,故在学习分式方程的概念时教学应是明快的. 而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分式方程的解法,需多安排一点时间,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消化每个步骤,不至于囫囵吞枣. 故在学生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之后,先通过复习一道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然后进行类比.尝试解一道分式方程,引导学生参照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自行探索、归纳分式方程的解法. 最后出示几组练习加以强化,从而使本节课的节奏紧凑而不失重点.
三、有效使用调控节奏的工具———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是教学节奏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和调控工具,教师要想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学节奏,就需要锤炼自己的语言. 教学语言通常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 有声语言即口头语言,课堂中教师的口头语言要规范准确、通俗易懂、抑扬顿挫、幽默风趣、富有激情. 如讲解数学概念时,要严密准确、深入浅出;总结数学性质时,要抓住要领,言简意赅,必要时编成口诀;讲述重点时,可提高音量,减慢语速,适当重复;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可暂时变换声调,几句幽默,提醒注意. 无声语言指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等. 书面语言即课堂板书,体态语言即肢体语言,是人的身体、手势、眼神、表情传递出来的信息. 在教学中欲突出重点,强调某些关键词语,可以在有声语言抑扬顿挫的同时,配上恰当的手势,或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板书加以区别,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四种情况时,教者可面向学生,右手表示大数,左手表示小数,用手势表示解集的四种情况:两手都向右,取大数表示的解集;两手都向左,取小数表示的解集;两手相抱,解集在两数之间;两手摊开,表示没有解集. 实践证明,教师讲
课有声有色,加之体态语言、板书、练习的配合,更激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从而使课堂气氛有节奏、有旋律,达到教学内容与师生思路合拍共振.
四、密切关注教学节奏的生成——课堂反馈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存在许多难以预设的因素.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敏于判断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及时、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学节奏,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当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答非所问时,说明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就要及时变换节奏,穿插一些生动有趣、轻松活泼的内容,以使学生精力集中;当学生支支吾吾、不知所云时说明学生对教学内容难以理解,教师要适当进行“深题浅问”处理,改变教法,变换角度,努力避免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厌烦情绪;当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屑一顾或准确无误地回答时,说明学生已经掌握教学内容,教师就要加快节奏,否则就会出现学生情绪松懈的现象. 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面部反应,尤其是眼神,当学生对讲课内容感兴趣时,眼神是闪光、兴奋的,教师就可以保持讲课的节奏,或适当增大知识的传授量;不感兴趣或疲劳时,眼神是呆滞的,教学节奏应有变化,可穿插一些有趣味性的东西,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已听懂教学内容注意力分散时,眼神是漫不经心的,应加快节奏,增加密度;听不懂时,眼神是困惑、茫然的,教师就应该放慢节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或变换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讲解;能回答问题时,眼神是直视教师、充满自信的,教师可以提出更高水平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节奏;不能回答问题时,眼神不敢正视教师,甚至会低下头去等等,教师就要考虑换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
上述调控教学节奏的几个方面,并不是完全孤立的,而是在课堂教学中相互整合、相互渗透,从而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最优化. 总之,教师只有准确地把握课堂节奏,方能精彩演绎课堂. 教师只有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总结和开拓,才能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能娴熟驾驭课堂的“驾驶员”.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