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一单元第4课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课件
鉴真东渡
(2)影响: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 01
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
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
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02
03
“玄奘西游往天竺,故事经典传千年” ——印度篇
三、玄奘西行
玄 奘,唐代高
僧,佛经翻译家、旅 行家。13岁出家,曾 游历各地,参访名师。 因感到佛教宗派众多, 佛经译文多误,决心 到天竺学习佛法。
玄奘 西行
僧 人
天竺
求取 佛经
独行 千难万险,回 九死一生。国
鉴真与玄奘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
“中外交往看大唐,盛况空前探缘由” ——原因篇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法律、 制度完善),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经济繁荣,文化先进
论从史出
“中外交往看大唐,盛况空前探缘由” ——原因篇
材料三:
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经济繁荣,文化先进
②对外开放,交往友好 ③交通发达,水路便利
(根本原因)
论从史出
“对外开放要坚持,共同传承中国梦” ——启示篇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为实现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结合唐朝中外交流的史实,
你能否为中国的发展提一条建议?
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目 录
01 遣唐使
02 鉴真东渡
03 唐与新罗的关系
04 玄奘西行
日
英
本
国
为什么各地华人聚居的
美 地区都被称为“唐人街”? 悉
国
尼
古代新罗、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是指今天的哪些国家和 地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 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交往的史实吗?你能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 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旧金山唐人街
伦敦唐人街
悉尼唐人街
毛里求斯唐人街
鸿 东罗马帝国使节 胪 寺 官 员
东北少数 民族使节
高丽帝国使节
唐高宗驾崩,有61个国家和 地区派出特使或首领亲自参 加安葬仪式。葬礼之后,武 则天令工匠用写真的手法, 雕刻了参加葬礼的那些使节 或首领,立于朱雀门两侧。
唐太宗设“鸿胪寺”接待外国使者,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做官,通婚
地黄
黄芩
鉴真东渡,在携带的物品中有多种药材。鉴真曾为日本鉴定药物并为光 明皇太后治过疑难病症。日本平安时代由丹波康赖编纂的《医心方》中, 收录有鉴真的医方。日本江户时代的药袋上曾印有鉴真像。
二、唐文化的传播力 建筑
第 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三、唐文化的学习力 跟随哥哥早年出家
第 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 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鉴真手迹《请经书帖》 被日本视为国宝
鉴真在第六次东渡之时,携带了王羲之的行书真迹一幅、王 献之的行书真迹三幅,以及其他各种书法50卷。这对日本书道的 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鉴真本人也是书法名家。
二、唐文化的传播力 医药
第 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麻黄
五味子
丹参
当归
一、唐文化的向心力
第 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பைடு நூலகம்
弘法大师行状绘图
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 前后达十几批
少则两百人,多则五百多人 精挑细选的优秀人才
遣唐使葬身大海
时间长 次数多 规模大 素质高
一、唐文化的向心力
第 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唐文化的向心力
第 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 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 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 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伦敦唐人街
悉尼唐人街
毛里求斯唐人街
鸿 东罗马帝国使节 胪 寺 官 员
东北少数 民族使节
高丽帝国使节
唐高宗驾崩,有61个国家和 地区派出特使或首领亲自参 加安葬仪式。葬礼之后,武 则天令工匠用写真的手法, 雕刻了参加葬礼的那些使节 或首领,立于朱雀门两侧。
唐太宗设“鸿胪寺”接待外国使者,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做官,通婚
地黄
黄芩
鉴真东渡,在携带的物品中有多种药材。鉴真曾为日本鉴定药物并为光 明皇太后治过疑难病症。日本平安时代由丹波康赖编纂的《医心方》中, 收录有鉴真的医方。日本江户时代的药袋上曾印有鉴真像。
二、唐文化的传播力 建筑
第 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三、唐文化的学习力 跟随哥哥早年出家
第 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 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鉴真手迹《请经书帖》 被日本视为国宝
鉴真在第六次东渡之时,携带了王羲之的行书真迹一幅、王 献之的行书真迹三幅,以及其他各种书法50卷。这对日本书道的 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鉴真本人也是书法名家。
二、唐文化的传播力 医药
第 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麻黄
五味子
丹参
当归
一、唐文化的向心力
第 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பைடு நூலகம்
弘法大师行状绘图
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 前后达十几批
少则两百人,多则五百多人 精挑细选的优秀人才
遣唐使葬身大海
时间长 次数多 规模大 素质高
一、唐文化的向心力
第 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唐文化的向心力
第 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 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 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 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课件
(3)唐材诗料。三李白中、“杜尤甫其、是白唐居朝易文等学。 ”指的是什么?请列举两位其中成就突出 的代表人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
日。
--《旧唐书•崔融
传》
材料二: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
胡乐。
天の果てでも同じ時を共 有しています
货币
服饰
唐朝的开元 通宝 (始铸于621 年)
日本的和同 开珎 (始铸于 708年)
唐装
和服
茶道 生活中的历史
节日
斗茶
茶道
端午节
遣唐使还将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到日本,如五月初五的“端午 (阳)节”、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七月十五的“中元 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等,就是那时候从中国传去的, 有些节日一直流传至今。
教 育 设立大学,完善学制
建 筑 日本的都城平城京仿照唐朝长安城
文 化 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
生 活 风 饮食、服饰、茶道等;端午节、乞巧节、
俗
中元节、重阳节登高等
唐朝时期的中外交往:
1、日本派遣使节、留学生、留学生来唐朝学习先进的文化,这些人被称为: 遣唐
使。
2、 阿倍仲麻吕
是唐朝时来华的日本人中的杰出代表人物。
剑道
生活用具
日本收藏的唐紫檀木琵琶
B 1.唐朝时,由日本派遣来唐朝学习先进文化的使节被称为
()
A A.留学生 B.遣唐使 C.节度使 D.遣隋使
2.下列有关遣唐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来华目的是学习中国的军事技术 B.指的是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 C.当时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 D.遣唐使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
日。
--《旧唐书•崔融
传》
材料二: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
胡乐。
天の果てでも同じ時を共 有しています
货币
服饰
唐朝的开元 通宝 (始铸于621 年)
日本的和同 开珎 (始铸于 708年)
唐装
和服
茶道 生活中的历史
节日
斗茶
茶道
端午节
遣唐使还将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到日本,如五月初五的“端午 (阳)节”、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七月十五的“中元 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等,就是那时候从中国传去的, 有些节日一直流传至今。
教 育 设立大学,完善学制
建 筑 日本的都城平城京仿照唐朝长安城
文 化 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
生 活 风 饮食、服饰、茶道等;端午节、乞巧节、
俗
中元节、重阳节登高等
唐朝时期的中外交往:
1、日本派遣使节、留学生、留学生来唐朝学习先进的文化,这些人被称为: 遣唐
使。
2、 阿倍仲麻吕
是唐朝时来华的日本人中的杰出代表人物。
剑道
生活用具
日本收藏的唐紫檀木琵琶
B 1.唐朝时,由日本派遣来唐朝学习先进文化的使节被称为
()
A A.留学生 B.遣唐使 C.节度使 D.遣隋使
2.下列有关遣唐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来华目的是学习中国的军事技术 B.指的是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 C.当时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 D.遣唐使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思维导图素材 新人教版
作用
鉴真 东渡
目的 地
天竺
时间 贞观年间
玄奘 西行
经历
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玄奘遍访天竺名寺,学习佛法
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返回长安
贡献 《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重要贡献
退 出
思维导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和同为一家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经过意义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鉴真东渡经过作用历经艰难先后7次东渡日本前6次均未成功鉴真在日本传播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
流
思维导图
和同为一家
唐朝的
中外文
玄奘 西行
化交流
鉴真 东渡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 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 经过
促进了吐蕃经济的发 展,增进了汉藏两族
的友好关系
意义
和同 为一 家
历经艰难,先后7次 东渡日本,前6次均
未成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经过
鉴真在日本传播佛经,还传 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 、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
做出了卓越贡献。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第4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课件(共37张PPT)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 年8月上 午12时 12分21 .8.1100 :12Aug ust 11, 2021
•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 年8月11 日星期 三12时 12分4 秒00:12: 0411 August 2021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理解
唐朝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
五、说教法、学法
• 根据本课的内容特点我将采用讲授法、问答法、
自主学习方式、对比分析法等教法学法进行教 学。
•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提高
学生的认知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1 .8.1121 .8.11W ednesday, August 11, 2021
设计意图:通过解读教材,让学生了解鉴真对中日友 好往来的贡献。
唐朝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
鉴真塑像 (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
唐招提寺:日本佛教律宗建筑群,简 称为唐招提寺 。在日本奈良市西京五 条。由唐鉴真 主持修建,于759年建 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诗赋考 试好不好,为什么?
• 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 于唐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 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 的。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 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有着很大 的促进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科举制在世界文明史上占重要地位。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 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 行的考试。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 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 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 试制度 ,明确指出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与英国 科举考试制度及现代各国考试制度之间的渊源关 系。这说明,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 发展产生过一定影响。
看书、讨论并归纳:他们分别为科举
制度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
二、科举制的完善
朝代: 唐朝 人物: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过程: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
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武则天:开殿试、设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 试内容;亲自面试
动脑筋
明经考试有一种叫做“帖经”的试题类
型:考官任意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用
纸条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
将其默写出来。你怎样看待这种类型的题目? 我们现在的考试中有相似的题型吗?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特别是诗赋的发展 4、科举制对世界其他各国的考试选官制 度产生影响
科举的考试方法,主要有口试,帖经,墨义,策论和诗 赋。帖经,就是主考官任择经书中一页,遮盖全文,仅 留一行,再裁纸为帖,盖上三、五字,令考生念出或写 出这三、五字。帖经是唐代科举的主要考法之一,各科 考试,均须帖经。墨义,就是从经书中编出若干个问题, 要求考生用经书原文回答、策论,就是按策问临场撰文 回答问题。这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考法。最后一种考 试方法诗赋,即令考生临场按文题和规定的格律创作诗 赋。唐自开耀元年后,规定进士科必须试杂文二篇(一 诗一赋),然后试策。科举考试中的帖经、墨义、诗赋 ,是考试方法的重大发展,是现在的填空、简答、论述 、作文等考法的源流。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1. 玄奘西行:学生将了解玄奘西行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印文化交流的贡献。
2. 鉴真东渡:学生将了解鉴真东渡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
3. 遣唐使:学生将了解遣唐使的背景、组成、任务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作用。
4. 唐朝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学生将了解唐朝与周边国家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情况。
3. 价值观:通过学习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4.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5. 时空观念: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运用时空观念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考虑到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历史知识,我们需要分析所教年级的学生层次、知识储备、能力素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
5. 唐朝的对外贸易:唐朝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 玄奘西行的目的是什么?他如何将佛经带回中国?
2. 鉴真东渡的原因是什么?他的努力对日本佛教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 遣唐使的作用是什么?通过遣唐使,唐朝与周边国家在哪些方面进行了交流?
六、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具体知识点如下:
1. 玄奘西行:了解玄奘西行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印文化交流的贡献。包括他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历时多年到达印度,学习佛法,并将所学的佛经带回中国,对中印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鉴真东渡:了解鉴真东渡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包括他如何五次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对日本佛教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2. 鉴真东渡:学生将了解鉴真东渡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
3. 遣唐使:学生将了解遣唐使的背景、组成、任务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作用。
4. 唐朝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学生将了解唐朝与周边国家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情况。
3. 价值观:通过学习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4.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5. 时空观念: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运用时空观念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考虑到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历史知识,我们需要分析所教年级的学生层次、知识储备、能力素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
5. 唐朝的对外贸易:唐朝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 玄奘西行的目的是什么?他如何将佛经带回中国?
2. 鉴真东渡的原因是什么?他的努力对日本佛教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 遣唐使的作用是什么?通过遣唐使,唐朝与周边国家在哪些方面进行了交流?
六、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具体知识点如下:
1. 玄奘西行:了解玄奘西行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印文化交流的贡献。包括他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历时多年到达印度,学习佛法,并将所学的佛经带回中国,对中印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鉴真东渡:了解鉴真东渡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包括他如何五次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对日本佛教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课件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配人教
4
(2)灭亡原因:三个朝代均是君主的暴政引起民愤,失去民心导致其灭亡。 (3)开国者共同点 ①重视生产,关心百姓。 ②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配人教
5
2.分封制的影响 (1)积极影响:巩固了统治,拓展了疆域,使西周成为地域空前辽阔的奴隶制王 国。 (2)消极影响:诸侯国有较大的独立性。西周末年,由于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强 大,最终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动荡的局面。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读图学史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配人教
6
1.图片名称: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 2.地理位置:河南偃师西南二里头村。 3.价值:反映了夏王朝时期的阶级分化、等级界限以及文明进程。对研究国 家的兴起、城市的起源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配人教
21
(2)材料一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谁开始的?这一局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 制度的出现?
启。世袭制。 (3)材料二图中的现象出现在什么时候?与此现象有直接关系的一项制度是什 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西周。分封制。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配人教
14
基础过关
一、选择题
1.【贵州黔西南中考】中国历史上“禅让时代”结束,“家天下”时代开始
于( A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2.【湖南张家界中考】(改编)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夏朝是中国历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共62张PPT)教育课件
玄 唐代高僧,法相宗 奘 创始人,佛经翻译家、旅
行家。幼年家贫,父母早
西 丧,13岁出家,20岁在成
都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
行 参访名师。627年他从长
安出发,西行求法。645 年正月,玄奘带着657部 佛经回到长安。后20年间 从事佛经翻译工作。
…“…不山至谷天积竺雪,,终春不夏合冻,虽时消泮(融解), 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 难东陵归犯一。步…!…”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 没“,宁难可以就全西生而。死,
7、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 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 宗教是( D )
A 基督教 B 伊斯兰教 C 道教 D 佛教
10、阅读郭沫若的下列诗作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请回答: (1)“鉴真盲目航东海”发生在哪一朝代?他的主要 目的是什么?
被风浪所阻 2 突遇风暴,船被汹涌的波涛击破,不得不上岸。一个月后,鉴真
一行又下海,再遭风浪,船触礁搁浅,被渔民救上岸。
3
东渡未能成行 因官府出面阻止
4
未果 因弟子的好心阻拦
遭遇台风失败 5 海上漂泊14天后到了海南岛 鉴真因暑热患眼疾双目
失明
6
东渡成功 753年鉴真一行终于抵达今日本九州南部的鹿儿岛
——《大唐西域记》 岂能东归而生!”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印度古代佛教中心——那烂陀寺遗址
玄奘取经回长安
645年,玄奘携600多部梵[fàn]文佛经回到长安,受到 盛大欢迎。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龄等前去迎接。《玄奘取经 回长安图》生动描绘了玄奘归来时受到盛情迎接的场景。
三、玄奘西行
目的:为求佛学真谛
精挑细选的优秀人才 ——素质高
行家。幼年家贫,父母早
西 丧,13岁出家,20岁在成
都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
行 参访名师。627年他从长
安出发,西行求法。645 年正月,玄奘带着657部 佛经回到长安。后20年间 从事佛经翻译工作。
…“…不山至谷天积竺雪,,终春不夏合冻,虽时消泮(融解), 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 难东陵归犯一。步…!…”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 没“,宁难可以就全西生而。死,
7、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 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 宗教是( D )
A 基督教 B 伊斯兰教 C 道教 D 佛教
10、阅读郭沫若的下列诗作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请回答: (1)“鉴真盲目航东海”发生在哪一朝代?他的主要 目的是什么?
被风浪所阻 2 突遇风暴,船被汹涌的波涛击破,不得不上岸。一个月后,鉴真
一行又下海,再遭风浪,船触礁搁浅,被渔民救上岸。
3
东渡未能成行 因官府出面阻止
4
未果 因弟子的好心阻拦
遭遇台风失败 5 海上漂泊14天后到了海南岛 鉴真因暑热患眼疾双目
失明
6
东渡成功 753年鉴真一行终于抵达今日本九州南部的鹿儿岛
——《大唐西域记》 岂能东归而生!”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印度古代佛教中心——那烂陀寺遗址
玄奘取经回长安
645年,玄奘携600多部梵[fàn]文佛经回到长安,受到 盛大欢迎。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龄等前去迎接。《玄奘取经 回长安图》生动描绘了玄奘归来时受到盛情迎接的场景。
三、玄奘西行
目的:为求佛学真谛
精挑细选的优秀人才 ——素质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课件: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部编历史七下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2
唐与新罗的关系
3
玄奘西行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遣唐使是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时,日本为了学习 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的使者,当时称为“遣唐使”。由官员、医 师、画师、乐师、译师、史师,各类工匠等组成。
①文成公主入藏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A.唐高祖时期B.唐太宗时期C.武则天时期D.唐玄宗时期
5.从“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充分体
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6.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
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三、玄奘西行
你知道唐僧的 原型是谁吗?
玄奘
玄奘西行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 “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
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历经艰辛到 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 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 的工作。
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 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 是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思考:请你说说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吗?
《职贡图》(局部)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部编历史七下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2
唐与新罗的关系
3
玄奘西行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遣唐使是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时,日本为了学习 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的使者,当时称为“遣唐使”。由官员、医 师、画师、乐师、译师、史师,各类工匠等组成。
①文成公主入藏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A.唐高祖时期B.唐太宗时期C.武则天时期D.唐玄宗时期
5.从“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充分体
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6.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
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三、玄奘西行
你知道唐僧的 原型是谁吗?
玄奘
玄奘西行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 “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
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历经艰辛到 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 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 的工作。
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 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 是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思考:请你说说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吗?
《职贡图》(局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4.科举制的创立ppt课件
科举制的创立
人生四大喜事:
久旱逢甘霖,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欣赏黄梅戏
我国的科举制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有一种广东小吃,用猪瘦肉丸、 猪肝片、猪粉肠加入粥中煮熟 而成。色白鲜明,糜水交融, 味鲜香厚。它叫及第粥。
影视剧作《天下无贼》
黎叔:21世纪什么最贵?——
人才
科举制的诞生
科举制的结束
张之洞 袁世凯
★1905年9月2日,袁 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 科举 。延续1300多年的 科举制废除了。(清朝 末年被废除)
课后思考
学习了科举制后,请想一想,你对现在 的考试制度和考试形式有怎样的想法,敢大 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合理的建议吗?
考考你
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 ) D
A、唐玄宗时 B、武则天时 C、唐太宗时 D、隋炀帝时
• 进士科每年应举者少则八九百人,多则一二千人,而其中 能及第者不过十余人以至三十人左右,录取比例不过百分 之一二。
• 由于录取率低,有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中进士,而50 岁能考中进士的人也还算年轻,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 进士”的说法。
何谓“进士”?
• 进士重诗赋,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 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 进士"的说法。
类似今天作文
看图:请你描述一个读书人的经历
对后世:
• 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 废除。
生 员 童, 试 俗称 秀 才
)
(
举
人
,
乡 试
元 ”
第 一 名
称
“
解
( )
( )
贡
士
,
会 试
人生四大喜事:
久旱逢甘霖,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欣赏黄梅戏
我国的科举制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有一种广东小吃,用猪瘦肉丸、 猪肝片、猪粉肠加入粥中煮熟 而成。色白鲜明,糜水交融, 味鲜香厚。它叫及第粥。
影视剧作《天下无贼》
黎叔:21世纪什么最贵?——
人才
科举制的诞生
科举制的结束
张之洞 袁世凯
★1905年9月2日,袁 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 科举 。延续1300多年的 科举制废除了。(清朝 末年被废除)
课后思考
学习了科举制后,请想一想,你对现在 的考试制度和考试形式有怎样的想法,敢大 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合理的建议吗?
考考你
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 ) D
A、唐玄宗时 B、武则天时 C、唐太宗时 D、隋炀帝时
• 进士科每年应举者少则八九百人,多则一二千人,而其中 能及第者不过十余人以至三十人左右,录取比例不过百分 之一二。
• 由于录取率低,有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中进士,而50 岁能考中进士的人也还算年轻,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 进士”的说法。
何谓“进士”?
• 进士重诗赋,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 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 进士"的说法。
类似今天作文
看图:请你描述一个读书人的经历
对后世:
• 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 废除。
生 员 童, 试 俗称 秀 才
)
(
举
人
,
乡 试
元 ”
第 一 名
称
“
解
( )
( )
贡
士
,
会 试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共28张PPT)
2. 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 18 年的西游中体现出 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 力。 3. 通过对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和天竺 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 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
遣 唐 使 印
遣唐使船
1 含义: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由官员、医师、画师、乐师、译师、史师,各类工匠等组成。
新罗引入中国医学、文 化、历算成就
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韩服的雏形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 的朝鲜半岛就已出现。
秋夜雨中
秋风唯苦吟,世路少知音, 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 崔致远 崔致远(857—— ?)
12岁来唐求学,18岁中 进士,在唐为官8年多, 884年以唐使身份归国, 被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 山鼻祖,有“东国儒 宗”、“百世之师”的 称誉。
3.玄奘的重大贡献有哪些?
带回大量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
玄奘为中印的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的 贡献。他是我国古代著名高僧、旅行家 和佛经翻译家”。
理由:
1、玄奘历尽险阻,到天竺求取佛经。 2、精通佛教经典,掌握了深奥的佛学理 论,并翻译了大量的佛经。 3、编写的《大唐西域记》是一部极其珍 贵的历史文献。
4.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胜任西行取经的传 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 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四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最 高佛学府和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
答:僧人:玄奘。 最高佛学府:那烂陀寺。 著作: 《大唐西域记》
1、时间: 唐太宗时期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课件
2、为什么要去?
3、为研了习求佛取法佛的经主,要研地习点佛在法哪?
4、那带烂了陀什寺么来?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5、大哪量部佛文经献中有记载? 《大唐西域记》
玄奘,名陈袆(huī),河南偃师 人,法名玄奘,后人称他三藏法师
②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 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 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 名的佛学大师。
事件 时期 人物 目的 是否 出行的主要目
内容
身份 地 归国
的
鉴真东渡 唐玄宗 僧人 日本 未归国 弘扬唐朝文化
玄奘西游 唐太宗 僧人 天竺 归国 吸收异域文化
“走出去”+“引进来”
问题思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都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是如何面对重重困 难的?
鉴真东渡,前后6次,用了12年,困难重重,但他百折不挠,矢志不渝, 终于成功。玄奘西行路途遥远,他不畏艰险,历经磨难,为追求真理,坚忍 不拔,意志坚定。
第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为 日本著名古寺。由鉴真及其 弟子设计、建造、完成。整 个建筑深受中国盛唐建筑风 格影响。
大明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西 北,是扬州最著名的古刹。 扬州大明寺内有鉴真纪念堂 和鉴真坐像。
日本文字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它们的创制,与汉字有直接关系
开元通宝——唐高祖武德4年
和同开珎(始铸于708年)
(公元621年)开始铸造
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流入中国
的日本铜钱,系仿唐开元通宝而铸
第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对日本有哪些重要影响?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制度:三省六部制、均田制、租庸调制 建筑:唐招提寺、平安京 文字:平假名(草书)、片假名(楷书偏旁) 服装:和服(唐装) 节日:除夕、元宵、清明、中秋、端午、
3、为研了习求佛取法佛的经主,要研地习点佛在法哪?
4、那带烂了陀什寺么来?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5、大哪量部佛文经献中有记载? 《大唐西域记》
玄奘,名陈袆(huī),河南偃师 人,法名玄奘,后人称他三藏法师
②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 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 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 名的佛学大师。
事件 时期 人物 目的 是否 出行的主要目
内容
身份 地 归国
的
鉴真东渡 唐玄宗 僧人 日本 未归国 弘扬唐朝文化
玄奘西游 唐太宗 僧人 天竺 归国 吸收异域文化
“走出去”+“引进来”
问题思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都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是如何面对重重困 难的?
鉴真东渡,前后6次,用了12年,困难重重,但他百折不挠,矢志不渝, 终于成功。玄奘西行路途遥远,他不畏艰险,历经磨难,为追求真理,坚忍 不拔,意志坚定。
第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为 日本著名古寺。由鉴真及其 弟子设计、建造、完成。整 个建筑深受中国盛唐建筑风 格影响。
大明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西 北,是扬州最著名的古刹。 扬州大明寺内有鉴真纪念堂 和鉴真坐像。
日本文字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它们的创制,与汉字有直接关系
开元通宝——唐高祖武德4年
和同开珎(始铸于708年)
(公元621年)开始铸造
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流入中国
的日本铜钱,系仿唐开元通宝而铸
第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对日本有哪些重要影响?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制度:三省六部制、均田制、租庸调制 建筑:唐招提寺、平安京 文字:平假名(草书)、片假名(楷书偏旁) 服装:和服(唐装) 节日:除夕、元宵、清明、中秋、端午、
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时间 贞观初年(皇帝唐太宗)
第一单元
玄
奘
西
那烂陀寺
行
《玄奘西游像》
玄奘在那烂陀寺精研佛学理论,成为十大法师之一。后又游历天竺各地, 并与当地佛学家辩论,名声大震。玄奘最终拒绝了戒日王的盛情挽留,回 到了长安,受到唐太宗的热情迎接,史载当时“道俗奔迎,倾都罢市”。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单元
规模 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有500多人。 跟随遣唐使来华的,还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遣
唐
使
唐朝建立后的630-838年,二百余年间,日本正式的遣唐使 来中国的共12次。每次最少250人,最多五六百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规模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化
交
(1)时间
流 3.唐与天竺 玄奘西行
(2)贡献
第一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单元
目的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唐朝时日本派遣使节到 中国,称为遣唐使。
遣
唐
使
唐高宗时,唐与日本水军在朝鲜半岛爆发了大规模海战,结果日本 惨败而归。战败的日本亲身体会到唐朝的强大,于是开始全面效法 唐朝制度,这样,一批又一批遣唐使被派往大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时间 754年抵达日本
第一单元
历经12年,六次起程,出生入死,历尽艰辛
鉴
真
东
天宝二载十二月,举帆东下,到狼沟浦,被恶风漂浪,波击船破,
渡
人总上岸,潮来水至人腰。冬寒风急,甚太辛苦。 … …但普照师每日食时,行生米少许与众僧,以充中食。舟上无
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第一章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 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目录导航
01 目 标 导 航、思 维 导 图 02 知 识 要 点 03 难 点 释 疑、历 史 图 片 04 解历 题史 技图 巧 05 过 关 训 练 06 合 作 探 究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学习重点
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
( B )11.请为下面四幅图片选择一个合适的标题
A.唐朝经济繁荣 C.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B.唐朝对外交往频繁 D.唐朝科技发达
( C )12.(2019南京)唐太宗、高宗时,“各国或派使臣来朝 见进贡,或送子弟到长安留学,以及民间的自由往来……域 外交通,非常发达”。材料陈述的是 A.诸子百家争鸣 B.大运河的开通 C.中外交流频繁 D.都市生活繁华
合作探究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 下面材料,小组合作,开展探究。 材料 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 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 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 文化的优秀成分,
返回
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 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玄奘西行带回大 量佛经,他撰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天竺等地区的宝 贵资料;鉴真东渡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C )13.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体现出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A.高度繁荣 共享太平 B.世界领先 求同存异 C.对外开放 双向交流 D.源远流长 泽被东西
( A )14.某著名导演执导的历史剧《梦回唐朝》,在拍第十六 集《八方来客》(反映唐朝繁荣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时,拟 定了如下四个史实,请你帮他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传播中国文化 C.玄奘西行天竺研习佛经 D.日本遣唐使来华学习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目录导航
01 目 标 导 航、思 维 导 图 02 知 识 要 点 03 难 点 释 疑、历 史 图 片 04 解历 题史 技图 巧 05 过 关 训 练 06 合 作 探 究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学习重点
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
( B )11.请为下面四幅图片选择一个合适的标题
A.唐朝经济繁荣 C.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B.唐朝对外交往频繁 D.唐朝科技发达
( C )12.(2019南京)唐太宗、高宗时,“各国或派使臣来朝 见进贡,或送子弟到长安留学,以及民间的自由往来……域 外交通,非常发达”。材料陈述的是 A.诸子百家争鸣 B.大运河的开通 C.中外交流频繁 D.都市生活繁华
合作探究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 下面材料,小组合作,开展探究。 材料 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 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 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 文化的优秀成分,
返回
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 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玄奘西行带回大 量佛经,他撰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天竺等地区的宝 贵资料;鉴真东渡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C )13.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体现出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A.高度繁荣 共享太平 B.世界领先 求同存异 C.对外开放 双向交流 D.源远流长 泽被东西
( A )14.某著名导演执导的历史剧《梦回唐朝》,在拍第十六 集《八方来客》(反映唐朝繁荣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时,拟 定了如下四个史实,请你帮他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传播中国文化 C.玄奘西行天竺研习佛经 D.日本遣唐使来华学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
“遣唐使”回国的船只,克服种种艰
难险阻到达日本,当他踏上日本的国土时已经看不到日本的美丽景色了,
他受到天皇和日本人民的热烈欢迎。
知识探究: 中日文化交流
鉴 人物:扬州大明寺高僧
真 次数:6次(前5次失败,第6次成功,754年抵达日本)
东
内容: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 书法、建筑、绘画等
开放的社会风气
多彩的文学艺术
唐诗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史) 书法: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绘画:阎立本、吴道子
为什么在世界各地有许多唐人街?
英国唐人街
日本唐人街
美国唐人街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学习目标
1.了解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范围、日本派往中国的 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等史实。 2.通过阅读史料,培养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 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 等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至全世界。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
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
共同财富。
玄奘西游
玄奘,是唐太宗时期的著名僧人。他 13岁出家,法号玄奘,后人称他三藏法 师。他是小说《西游记》中“唐僧”这 个人物的原型。
1.玄奘西行的时间
公元629年
2.玄奘西行的原因 玄奘在研习当时的佛教经 典时,感到说法众多,无 法解答。
C.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鉴真 东渡
你能在图中找出唐朝时与中国有 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
长安
试 一试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日本教王护国寺所藏,画面描绘了日本僧人渡海入唐的情形。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公元628年的秋天,一位僧人从长安出发,开始了茫 茫的西行之旅……19年的时间,5万多千米的行程,大 唐、西域、中亚和印度,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见证了他 的身影。这位唐代僧人是( D ) A.释迦牟尼 B.鉴真 C.法显 D.玄奘
强化训练
3.日本官方多次派遣使节团到唐朝访问的根本目的是 (B )
9.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往频繁。当时与唐朝往来的
国家,从东向西有日本、新罗、天竺、大食等。其中,
新罗位于下列哪一地区?
(C )
A.朝鲜半岛 B.欧洲
C.西亚
D.印度半岛
同步训练
10.2 0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丝路人”通过陆上丝 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 展进步的新篇章。材料中的“丝路人”包括( B ) ①张骞 ②杨坚 ③玄奘 ④鉴真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那烂陀寺
同步训练
夯实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 阿倍仲麻吕,中国名晁衡,是一名日本僧人。他
于8世纪来中国留学并终老长安。为他而建的纪念碑
选点在环境优美的兴庆公园内。阿倍仲麻吕当时来华
的身份是( A )
A. 遣唐使
B. 落魄商人
C. 手工业者
D. 显赫贵族
2. 唐朝有一些节日传到日本,如“端午节”“七夕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学习目标
1. 了解唐朝和日本、新罗的关系以及遣唐使和 唐文化对日本、新罗产生的深远影响。 2. 简述鉴真东渡日本的情况。 3. 了解玄奘西行的史实。
知识梳理
日本
遣唐使
制度
文化交流
典籍 鉴真
知识梳理
天竺 贞观
佛教
首位
大唐西域记
科举制
11.它是玄奘西行旅途中的见闻回忆录,又是研究古 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它是( B ) A.《唐本草》 B.《大唐西域记》 C.《西游记》 D.《金刚经》
同步训练
12.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右图所示银币出土 于西安何家村,铸造于日本和同年间(706—714年)。 其形制、重量与开元通宝完全相同。据此推测,这枚 银币的铸造时间应当是我国历史上的( C ) A.汉朝 B.北魏 C.唐朝 D.宋朝
同步训练
而在中国的遣唐使们也向日本政府传达了唐朝末年国 力衰退的现状。综合这两点原因,日本政府决定终止 遣唐使的制度。但也有学者认为是在派遣遣唐使途中 频繁发生的海难事件导致这一结果。
——张曼《再探关于遣唐使废止的原因》 (1)日本为什么向唐朝派遣遣唐使?当时日本政府 邀请唐朝高僧远赴日本讲学。从高僧鉴真身上,我们 可以学到哪些优秀的品质?
(3)你认为如何才能再现中日交流的盛况?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等等。
同步训练
17.对外交往促进了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 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 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 乐等也纷纷东来。 材料二
同步训练
材料三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 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 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 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同步训练
13.“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 D )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同步训练
14. 唐朝与亚、非、欧各国的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 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 B ) A. 对外交流非常便利 B. 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C. 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D. 制度先进、疆域广大
节”“中元节”“重阳节”等。这说明了唐朝在哪一
方面对日本有深远影响?( A )
A. 风俗习惯
B. 书法艺术
C. 典章制度
D. 天文历法
同步训练
3.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 风尚的最典型的国家是( D ) A.印度 B.阿拉伯 C.德国 D.日本
4.如果给右图所示的鉴真塑像做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C ) A.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D.主动请缨,征战海外
同步训练
7.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 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史实是( A )
A.玄奘西行 C.文成公主入藏
B.鉴真东渡 D.王昭君出塞
同步训练
8. 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 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 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A ) A. 玄奘西行 B. 鉴真东渡 C. 昭君出塞 D. 遣唐使
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中国经 济重心已开始南移;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 全度高;等等。
(4)综合分析以上三则材料,你认为应如何推动中华 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尊重各国文化的独特性,传承民族文化;坚持 对外开放,吸收不同文明成果;弘扬和传播中 华文化;等等。
强化训练
1. 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 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有中外文化交流的是 (B ) ①和亲结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同步训练
5.“千年古寺叹兴亡,一代高僧出大唐。决渡扶桑传 药典,招提律戒漫书香。”高僧鉴真六次东渡的感人 事迹说明了( A ) A. 中国人民愿与邻国友好交往的真诚 B. 他为佛学真谛不怕苦的求学精神 C. 唐朝时期中日海上交通运输的不方便 D. 中日两国的经济发展程度特别高
6.唐朝有一位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使者, 他是( B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15.小明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
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据此判断,他研究的
课题应是( D )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短暂统一的隋朝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同步训练
能力提升
二、综合题 16. 中日交往,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旧唐书》《新唐书》的记载……日本派遣遣唐 使的历史长达 200多年,遣唐使在唐朝学习唐朝文化、 制度,对佛教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 894 年, 根据菅原道真的建议,日本政府终止了这一制度…… 但是日本政府为什么要停止派遣遣唐使,这一直是日 本历史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日本在 进入平安时代后,本国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即国风 文化的繁荣发展,此时已经不需要再去学习唐朝文化。
史海拾贝
波斯、大食与唐朝的友好关系 今天的伊朗属于古代的波斯。唐朝时期长安城里 的外国人以波斯人最多。波斯富商遍布各地,有些长 期留居中国。波斯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转运站。隋唐的 丝绸、瓷器、纸张等,沿着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 入波斯,再从波斯向西转运。 唐朝和大食的交往非常密切。唐高宗时,大食遣 使来长安通好。此后100多年里,入唐使节来唐近40次 之多。大食商人从陆路和海路来到中国,很多定居于 广州、扬州、长安,有的还在中国中了进士。在广州, 大食人建立了伊斯兰教礼拜寺。他们的信仰受到唐朝 政府的尊重。中国的造纸、纺织、制瓷等技术,传入 大食,又通过大食传到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
到中国来学习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等。 从高僧鉴真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为了实现理想,不 辞辛劳、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言之 有理即可)
同步训练
(2)依据材料,你认为在唐朝末年,日本“终止遣 唐使的制度”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日本吸取唐朝文化趋于饱和;唐朝后期由盛转 衰;航行艰险;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A.征服中国 B.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C.援助中国 D.建立外交关系
强化训练
4.小明同学制作了一张知识总结卡片,卡片的横线处 应当填写的内容是( C )
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②唐朝对外交通发达,长安是陆路交通中心,广州是 最大的外贸港口 ③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④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⑤唐太宗创立了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1)请写出材料一中的“这条路”的名称。 丝绸之路。
同步训练
(2)请分别写出材料二所示中图一和图二人物的主 要贡献。
图一所示人物的贡献: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 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图二所示人物的 贡献:玄奘西行天竺取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 做出了重大贡献。
同步训练பைடு நூலக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中后期“海 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要渠道”的原因。
强化训练
3.日本官方多次派遣使节团到唐朝访问的根本目的是 (B )
9.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往频繁。当时与唐朝往来的
国家,从东向西有日本、新罗、天竺、大食等。其中,
新罗位于下列哪一地区?
(C )
A.朝鲜半岛 B.欧洲
C.西亚
D.印度半岛
同步训练
10.2 0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丝路人”通过陆上丝 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 展进步的新篇章。材料中的“丝路人”包括( B ) ①张骞 ②杨坚 ③玄奘 ④鉴真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那烂陀寺
同步训练
夯实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 阿倍仲麻吕,中国名晁衡,是一名日本僧人。他
于8世纪来中国留学并终老长安。为他而建的纪念碑
选点在环境优美的兴庆公园内。阿倍仲麻吕当时来华
的身份是( A )
A. 遣唐使
B. 落魄商人
C. 手工业者
D. 显赫贵族
2. 唐朝有一些节日传到日本,如“端午节”“七夕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学习目标
1. 了解唐朝和日本、新罗的关系以及遣唐使和 唐文化对日本、新罗产生的深远影响。 2. 简述鉴真东渡日本的情况。 3. 了解玄奘西行的史实。
知识梳理
日本
遣唐使
制度
文化交流
典籍 鉴真
知识梳理
天竺 贞观
佛教
首位
大唐西域记
科举制
11.它是玄奘西行旅途中的见闻回忆录,又是研究古 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它是( B ) A.《唐本草》 B.《大唐西域记》 C.《西游记》 D.《金刚经》
同步训练
12.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右图所示银币出土 于西安何家村,铸造于日本和同年间(706—714年)。 其形制、重量与开元通宝完全相同。据此推测,这枚 银币的铸造时间应当是我国历史上的( C ) A.汉朝 B.北魏 C.唐朝 D.宋朝
同步训练
而在中国的遣唐使们也向日本政府传达了唐朝末年国 力衰退的现状。综合这两点原因,日本政府决定终止 遣唐使的制度。但也有学者认为是在派遣遣唐使途中 频繁发生的海难事件导致这一结果。
——张曼《再探关于遣唐使废止的原因》 (1)日本为什么向唐朝派遣遣唐使?当时日本政府 邀请唐朝高僧远赴日本讲学。从高僧鉴真身上,我们 可以学到哪些优秀的品质?
(3)你认为如何才能再现中日交流的盛况?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等等。
同步训练
17.对外交往促进了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 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 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 乐等也纷纷东来。 材料二
同步训练
材料三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 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 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 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同步训练
13.“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 D )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同步训练
14. 唐朝与亚、非、欧各国的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 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 B ) A. 对外交流非常便利 B. 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C. 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D. 制度先进、疆域广大
节”“中元节”“重阳节”等。这说明了唐朝在哪一
方面对日本有深远影响?( A )
A. 风俗习惯
B. 书法艺术
C. 典章制度
D. 天文历法
同步训练
3.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 风尚的最典型的国家是( D ) A.印度 B.阿拉伯 C.德国 D.日本
4.如果给右图所示的鉴真塑像做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C ) A.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D.主动请缨,征战海外
同步训练
7.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 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史实是( A )
A.玄奘西行 C.文成公主入藏
B.鉴真东渡 D.王昭君出塞
同步训练
8. 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 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 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A ) A. 玄奘西行 B. 鉴真东渡 C. 昭君出塞 D. 遣唐使
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中国经 济重心已开始南移;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 全度高;等等。
(4)综合分析以上三则材料,你认为应如何推动中华 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尊重各国文化的独特性,传承民族文化;坚持 对外开放,吸收不同文明成果;弘扬和传播中 华文化;等等。
强化训练
1. 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 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有中外文化交流的是 (B ) ①和亲结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同步训练
5.“千年古寺叹兴亡,一代高僧出大唐。决渡扶桑传 药典,招提律戒漫书香。”高僧鉴真六次东渡的感人 事迹说明了( A ) A. 中国人民愿与邻国友好交往的真诚 B. 他为佛学真谛不怕苦的求学精神 C. 唐朝时期中日海上交通运输的不方便 D. 中日两国的经济发展程度特别高
6.唐朝有一位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使者, 他是( B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15.小明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
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据此判断,他研究的
课题应是( D )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短暂统一的隋朝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同步训练
能力提升
二、综合题 16. 中日交往,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旧唐书》《新唐书》的记载……日本派遣遣唐 使的历史长达 200多年,遣唐使在唐朝学习唐朝文化、 制度,对佛教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 894 年, 根据菅原道真的建议,日本政府终止了这一制度…… 但是日本政府为什么要停止派遣遣唐使,这一直是日 本历史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日本在 进入平安时代后,本国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即国风 文化的繁荣发展,此时已经不需要再去学习唐朝文化。
史海拾贝
波斯、大食与唐朝的友好关系 今天的伊朗属于古代的波斯。唐朝时期长安城里 的外国人以波斯人最多。波斯富商遍布各地,有些长 期留居中国。波斯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转运站。隋唐的 丝绸、瓷器、纸张等,沿着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 入波斯,再从波斯向西转运。 唐朝和大食的交往非常密切。唐高宗时,大食遣 使来长安通好。此后100多年里,入唐使节来唐近40次 之多。大食商人从陆路和海路来到中国,很多定居于 广州、扬州、长安,有的还在中国中了进士。在广州, 大食人建立了伊斯兰教礼拜寺。他们的信仰受到唐朝 政府的尊重。中国的造纸、纺织、制瓷等技术,传入 大食,又通过大食传到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
到中国来学习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等。 从高僧鉴真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为了实现理想,不 辞辛劳、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言之 有理即可)
同步训练
(2)依据材料,你认为在唐朝末年,日本“终止遣 唐使的制度”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日本吸取唐朝文化趋于饱和;唐朝后期由盛转 衰;航行艰险;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A.征服中国 B.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C.援助中国 D.建立外交关系
强化训练
4.小明同学制作了一张知识总结卡片,卡片的横线处 应当填写的内容是( C )
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②唐朝对外交通发达,长安是陆路交通中心,广州是 最大的外贸港口 ③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④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⑤唐太宗创立了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1)请写出材料一中的“这条路”的名称。 丝绸之路。
同步训练
(2)请分别写出材料二所示中图一和图二人物的主 要贡献。
图一所示人物的贡献: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 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图二所示人物的 贡献:玄奘西行天竺取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 做出了重大贡献。
同步训练பைடு நூலக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中后期“海 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要渠道”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