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理论与基础 13第十三章 电站锅炉燃烧优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炉膛出口截面浓度(ppm)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0° 5° 10° 15° 20° 25° 30° 上下摆动角度

美国Ultramax公司的Ultramax燃烧优化技 术、Pegasus公司的Power Pefecter燃烧优化 技术、NeuSIGHT燃烧优化技术、艾默生 公司的Smart process燃烧优化技术、Neuco 公司的Combustionopt燃烧优化技术和英国 Powergen公司的GNOCIS PLUS(Generic Neural Optimization Control Intelligent system )燃烧优化技术都已经比较成熟。
1、测试方法 2、试验结果分析
第三节 锅炉燃烧优化控制研究
一、燃烧优化控制的意义


设计参数和锅炉机组本身的整体特性之间 存在部分偏差; 燃烧调整优化试验时间间隔较长; 入炉煤质变化频繁; 运行人员的运行水平客观上存在差异。
二、燃烧优化控制系统原理
数字通信
燃烧特 性模型
燃烧优 化控制 策略
=30°
2000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1
0° 20°
5° 25°
10° 30°
15°
平均温度(K)
11
21 31 炉膛高度(m)
41
50.35
炉膛出口截面平均值(K)
1420 1400 1380 1360 1340 1320 0° 5° 10° 15° 20° 25° 30° 上下摆动角度
燃烧优化研究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基于燃烧优化调整试验的研究; (2)基于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锅 炉燃烧优化技术; (3)基于检测技术的燃烧优化研究; (4)基于燃烧设备层面的设计与改造研究; (5)基于燃烧理论建模技术的研究-数值模 拟。

第二节 燃烧优化调整试验研究

燃烧优化调整试验指新机组投产或大修后 的锅炉,以及燃料、燃烧设备、炉膛结构 等有较大变动时,为了解和掌握设备性能 ,确定最经济、最合理的运行方式和参数 而进行的一系列测量、试验、计算和分析 工作。
燃烧优 化数据 库
DCS
数字通信 或4-20mA
燃烧优化控制系统
一次风率 烟气氧量 总风煤比 磨煤机出口温度 燃烧器负荷分配 二次风量分配 煤质 负荷 锅炉效率
锅炉燃烧 特性模型
烟气排放
氧量反馈 - 原氧量设定 + + PID 氧量设定补偿值 锅炉
0 来自燃烧优化控制系统 的氧量补偿值
数据安 全检查 安全逻辑 检查

国内西安热工研究院研究出了锅炉燃烧优 化指导系统、清华大学开发了OCP3系统、 东南大学开发了BCOS-2000/2.0系统、浙江 大学开发了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燃烧优 化指导系统等。

清华大学OCP3系统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和非 线性寻优技术,指导锅炉燃烧调整,并且 采用了模型自修正技术,以实现锅炉燃烧 优化的闭环控制,采用系统后可以提高锅 炉燃烧效率0.5%~1.0%,减少NOx排放 10%~20%。
第Biblioteka Baidu节 基于检测技术的燃烧优化

检测局部参数的燃烧优化,包括较早期的 氧量测量、污染物排放测量、飞灰含碳量 测量等,也可以为燃烧优化提供依据。
第四节 基于设备改造的燃烧优化
第五节 基于燃烧数值模拟的燃烧 优化

=0°
=5°
=10°
=15°
=20°
=25°
炉膛出口截面平均浓度(%)
2.7 2.6 2.5 2.4 2.3 2.2 0° 5° 10° 15° 20° 25° 30° 上下摆动角度
600
平均浓度含量(ppm)
0° 20°
5° 25°
10° 30°
15°
500 400 300 200 100 0 1 11 21 31 炉膛高度(m) 41 50.35
一、燃烧优化调整试验内容 1、锅炉负荷特性试验
(1)锅炉最大负荷试验 (2)锅炉最低不投油稳燃负荷试验 (3)锅炉经济负荷试验
2、一次风粉均匀性调整 3、最佳过量空气系数调整 4、配风方式调整 5、煤粉经济细度调整 6、燃烧器运行方式调整 7、混配煤试验 8、制粉系统优化试验
二、锅炉燃烧优化调整试验研究
燃烧理论与技术
第十三章 电站锅炉燃 烧优化研究
第一节 燃烧优化的发展过程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石油危机之后,燃煤 机组得以迅速发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引进技术消化吸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浓淡燃烧器。 九十年代中期和末期,检测技术,电子信 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经济、安全、环保三者并举的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