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黏土矿物材料与环境修复)

合集下载

同济大学2023年12月《环境化学》考查课试题辅导答案

同济大学2023年12月《环境化学》考查课试题辅导答案

同济大学2023年12月《环境化学》考查课试题辅导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A2. 答案:B3. 答案:C4. 答案:D5. 答案:A二、填空题1. 答案:氮气2. 答案:323. 答案:碱性4. 答案:烷烃5. 答案:电子三、简答题1. 答案:环境化学是研究物质在环境中的转化过程及其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的学科。

2. 答案:环境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空气、水、土壤等环境介质中的物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3. 答案:环境化学在环境保护、污染控制、环境修复等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

4. 答案: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农业面源污染等。

5. 答案:环境化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实验室分析、模拟模型等。

四、分析题1. 答案:此题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电源:选择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或风能,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 节能设备:使用节能的灯具、电气设备等,减少能源消耗。

- 智能控制:应用智能技术进行能源的优化管理,如智能照明系统、智能温控系统等。

- 增加能源利用效率:采用高效的能源利用设备和技术,减少能源浪费。

2. 答案:此题需要综合分析,具体建议如下:- 优化废气治理工艺:采用先进的废气处理设备和技术,如烟气脱硫、烟气除尘等,以减少废气排放。

- 加强废气监测: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废气排放的情况,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 引入可再生能源:将可再生能源应用于生产过程中,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 提高生产工艺技术: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技术,减少或消除产生废气的过程,达到废气减排的效果。

五、解析题1. 答案:此题需要综合考虑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传输途径和影响因素,具体解析如下:- 来源: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废渣、废气以及农药、化肥等农业活动。

- 传输途径:重金属通过水、空气、土壤等介质的传输和迁移,进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体内。

- 影响因素:聚合度、电解质浓度、底泥特性、环境pH值、有机物质的存在等因素会对重金属的毒性和迁移行为产生影响。

环境化学名词解释

环境化学名词解释

环境化学名词解释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环境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分布规律、迁移转化过程以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中,环境化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大家解释一些与环境化学相关的名词。

1. 污染物污染物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物质,其存在在自然环境中可能对生态系统、人类健康以及其他生物体造成危害。

常见的污染物包括有机污染物(如石油、农药、溶剂)、无机污染物(如重金属、酸雨)和大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2. 生态毒性生态毒性是指化学物质对环境中生物体的有害作用。

生态毒性测试主要用于评估化学物质对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

常见的生态毒性测试方法包括急性毒性测试、慢性毒性测试和生物累积测试等。

3. 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介质中化学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

常见的环境监测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总氮等。

环境监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环境中化学物质的分布和污染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4.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通过评估人类活动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为决策提供信息和建议的过程。

环境影响评价包括预测环境影响、制定环境管理计划、评估环境风险以及提出环境保护建议等。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确保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5.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和分解的有机化合物,由于其长期存在和生物积累效应,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常见的POPs包括多氯联苯(PCBs)、地球村四号(DDT)和多溴联苯醚(PBDEs)等。

国际上已经制定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球管理条约》(POPs条约),旨在减少和消除这些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

6. 环境风险评估环境风险评估是一种定量评估环境中化学物质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风险的方法。

通过收集相关数据,确定暴露路径,估算暴露剂量,并进行毒性评价,可以评估化学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

《环境化学》第三章

《环境化学》第三章

天然水的存在形式
位臵 大气圈 主要存在形式 雨、雪、水蒸 汽等 位臵 岩石 圈 主要存在形式 地下水、岩浆水、 苦咸水等
水圈
河流、冰川、 海洋、湖泊、 沼泽等
生物 圈
体液、细胞液、 血液等
天然水的组成
• 天然水中一般含有可溶性物质、胶体物 质和悬浮物质。 • 可溶性物质的成分十分复杂,主要是在 岩石的风化过程中,经水溶解迁移的地 壳矿物质。 (1)水体中的颗粒物质 • 水体中的颗粒物质分为悬浮固体和溶解 性固体两种。
天然水的组成
④水解作用 K2O· 2O3· 2+2CO2+11H2O→H2Al2Si2O8·2O Al 6SiO H +2KHCO3+4(SiO2· 2O) 2H (4)水体中的溶解性气体 • 大气中的气体与溶液中同种气体间的平 衡为: [G(aq)] = KH×pG
天然水的组成
KH —各种气体在一定温度下的亨利定律常
水的碱度
• 苛性碱度:当用标准酸溶液进行中和滴定到 pH=10.8时,所消耗的酸量。 • 酚酞碱度:以酚酞做指示剂,消耗的酸量。 • 总碱度:以甲基橙做指示剂,消耗的酸量。 由于没有明显的滴定突越,苛性碱度测不到, 是一个理论值。
酚酞碱度=[OH-]+[CO32-]-[H2CO3*] – [H+]
„CO2(aq)‟= 3.34×10-7×32.39=1.082×10-5mol/L (0.4761mg/L )
第二节 水体中的酸-碱化 学平衡
碳酸平衡
• 大气中含有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压的CO2; 在水生生物体之 间的生物化学转化中,CO2占有独特的位臵, CO2对调节天然水pH 值起着重要作用。 • 在水体中存在着CO2、H2CO3、HCO3-、CO32-等4种 物质;

(NEW)戴树桂《环境化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NEW)戴树桂《环境化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答:(1)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 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 的过程称为污染物的迁移。而污染物的转化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 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污染 物的迁移和转化常常相伴进行。
(2)汞的迁移转化过程 汞在沉积物中经过细菌进行分解,转化为甲基汞,然后进入水体中 的微生物体内,之后鱼类摄取微生物为食物,进而进入鱼的身体内形成 毒性更大的有机汞,另一部分通过水的蒸发进入到空气,在空气中发生 分解又形成了汞,通过降水或降尘进入到沉积物或者水中。汞的迁移转 化循环过程如图1-2所示。
目 录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 第五章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第七章 受污染环境的修复 第八章 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 第五章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
3.什么是环境污染?如何判别?请依据下图叙说由物质(污染 物)因素引起环境污染的概念。[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研]
图1-1 答:(1)环境污染的定义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 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的过 程。 (2)判别环境污染的依据 具体说,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对大气、水质、土壤和动植物的污 染,并达到致害的程度,生物界的生态系统遭到不适当的干扰和破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图1-2 汞的迁移转化循环
四、论述题 谈谈环境化学在环境污染控制、治理中的应用。[河北大学2014年 研] 答: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是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 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环境化学主要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 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 环境化学在环境污染控制、治理中的应用如下: (1)在大气环境化学方面,研究对象涉及大气颗粒物、酸沉降、大 气有机物、痕量气体、臭氧耗损及全球气候变暖等。空间尺度从室内空 气、城市、区域环境,远距离乃至全球。关于大气环境化学过程研究主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Environment Chemistry)课程编号:总学时:32H学分:2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类本科生所属单位(教研室、实验室):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教学方式:讲授、自学考核方式:考查一、本课程的目的、性质及任务环境化学是运用传统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结合生物学,生物化学,毒理学,气象学,土壤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的交叉来解释环境问题。

环境化学是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

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环境化学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处理一般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

通过《环境化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环境化学任务(课题)的研究方法,明确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地位和作用;明确环境化学的任务和目的。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生态学的基础知识、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2)掌握环境中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的主要物质的化学基础知识,明确环境中主要化学污染物的来源、迁移、分布、反应、转化、效应和归宿;(3)熟悉掌握温室效应、酸雨的成因、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4)重点掌握有机、无机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迁移转化的规律及其效应;(5)了解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分析方法。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在环境学导论、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授完的基础上开设,为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后置课程服务。

四、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1. 环境和环境问题;2. 环境污染和化学污染物;3. 环境化学的定义、内容和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1. 掌握有关环境的概念;2. 了解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发展动向;3. 掌握环境污染的定义、影响因素、化学污染物。

第二章大气圈和大气污染教学内容:1.大气圈的构成;2.对流层大气的组成和性质;3.环境空气的质量;4.大气污染;5.大气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环境化学课程简介

环境化学课程简介

《环境化学》课程简介《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基础上形成的。

它主要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鉴定和测量化学污染物在大气圈、水圈、土壤 - 岩石圈和生物圈中的含量 , 研究它们在环境中存在形态及其迁移、转化和归趋的规律。

《环境化学》是化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方向课之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化学的研究领域及发展趋势,使学生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利用化学的基础知识提高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为从事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研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个人简介杜广芬,1979年3月生,2002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工工艺专业,获工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获工科硕士学位。

2005年在临沂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参加工作,从事环境化学教学和样品成分结构分析测试工作。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学时数:32 面授学时:32 学分:2考核方式:平时成绩、理论考试成绩与作业相结合。

适用专业:化学类各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关系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解决环境问题是化学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本课程与我院化学系各专业关系密切,是应化专业学生选课的必备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使他们掌握环境知识,以便将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决策时能与环境保护统一协调,能正确分析处理发展与环境的矛盾,具备处理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掌握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从而制定正确措施。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环境化学是继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专起本)等课程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课,为今后学生的从事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工作创造了条件,同时为学生在环境、分析测试等方面继续深造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环境化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既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内容广泛。

环境化学第七章环境修复PPT课件

环境化学第七章环境修复PPT课件
台湾地区近年连续发生镉米污染事件,曾采用不同方法减低 危害,本案例将表层30公分受污染土壤与下层土30-150公分 加以混合,即以5倍土壤稀释,对桃圆县芦竹乡中镉和铅污 染地区进行了修复,通过稀释,原来中低污染浓度的镉 (1mg/kg-5mg/Kg)和铅(40mg/kg-200mg/kg) ,可稀释至 标准以下,镉(<1mg/kg)和铅(<40mg/kg)。并连续四期水 稻试种,米中镉的含量均符合卫生安全标准,可恢复为农地 使用。
Acar等也报道了类似的结果,85%-95%吸附于高岭土 表面的苯酚能够得到去除,能量消耗大约是18-39kwh/m3。 实验室研究表明六氯苯和三氯乙烯也能达到60-70%的去除 率,其他稠环芳香化合物的去除效率高低不一,但是都显 示出了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作用。
-
19
3 联用技术
(1)与化学法联用
-
21
(3)与微生物法的联用
单纯的生物修复周期可长达若干年,传统方法多用泵 将营养物注入地下以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和数量,但该方法 成本较高,且不适用于密实性土壤。利用电修复技术可以 有效地辅助微生物及营养物质在土壤中的输送和扩散,并 且有高度定向性,因此可显著节约营养物质的用量以降低 成本。
电动力学强化生物修复技术一般有两种应用模式:
5 电动力学法
在土壤中加入电极,电流接通后,阳极附近的氢离子就会向土 壤毛细孔移动,并将重金属置换出来,随水溶液流回阳极,得 以去除。电流可以打破所有金属-土壤键。对于渗透性较高, 传导性较差的沙土,此法不适用。此法曾应用到铬和砷的去除。
-
15
电动力学修复技术 (electrodynamics remediation technologies)
②妥善处理被挖污染土壤,避免引起次生污染。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Environmental Chemistry一、课程基本信息(一)知识目标掌握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及土壤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

(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分析污染的来源、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环境化学行为,产生效应的机制和风险能力。

(三)素质目标— 1 —掌握环境化学相关专业知识基础上,具有环境保护意识,且在环境介质中污染源控制和迁移转化等环境保护领域中,具备责任感。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要求学生了解污染的产生、现状及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环境化学行为,产生效应的机制和风险(二)理解理解大气环境、水及土壤中的化学污染物迁移转化原理(三)掌握掌握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及土壤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环境化学主要介绍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环境问题上的作用与地位,研究内容,特点及发展动向。

第二节环境污染物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及其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重点:1.环境污染物类别的划分及环境效应。

2.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

3.环境化学的发展动向。

思考题:1.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你如何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程?2.结合所学课程及相关资料的查询,提出你对环境化学发展方向的看法。

建议教学方法:图解及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10学时— 2 —第一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2学时大气的温度层结,大气垂直递减率,气块的绝热过程,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第二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8学时大气中自由基的来源,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光化学反应烟雾和硫酸型烟雾的形成过程和机理,酸雨、温室效应及臭氧层破坏的化学机理及危害。

本章重点:1.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2.大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和碳氢化合物的转化及光化学烟雾污染。

3.硫氧化物的转化及硫酸烟雾型污染。

4.酸雨、温室效应以及臭氧层破坏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环境化学》(第二版)知识点总结和部分课后习题答案(共

《环境化学》(第二版)知识点总结和部分课后习题答案(共

《环境化学》(第二版)知识点总结和部分课后习题答案(共.doc《环境化学》(第二版)知识点总结和部分课后习题答案前言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行为、分布、转化及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影响的科学。

本文档旨在总结《环境化学》(第二版)的核心知识点,并提供部分课后习题的答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环境化学基础1.1 环境化学的定义和研究范畴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环境化学的研究领域1.2 环境污染物的分类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1.3 环境化学的分析方法样品采集和处理污染物的检测技术第二部分:大气环境化学2.1 大气组成和结构大气层的划分大气成分及其作用2.2 大气污染现象雾霾酸雨温室效应2.3 大气污染物的化学行为气体扩散化学反应沉降过程第三部分:水环境化学3.1 水体的组成和特性淡水和海水的成分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3.2 水污染现象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物3.3 水处理技术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第四部分:土壤环境化学4.1 土壤的组成和特性土壤的物理结构土壤的化学组成4.2 土壤污染现象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重金属污染4.3 土壤修复技术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第五部分: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5.1 固体废物的分类和管理城市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5.2 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填埋焚烧回收利用5.3 资源化技术废物能源化材料化土地利用第六部分:环境化学案例分析6.1 典型环境化学事件工业污染事件农业污染事件生态破坏事件6.2 环境化学事件的影响分析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对人类健康的影响6.3 环境化学事件的应对措施污染控制生态修复法律法规部分课后习题答案习题1:大气污染的化学原理习题概述答案解析习题2:水体富营养化的化学机制习题概述答案解析习题3:土壤污染的化学修复方法习题概述答案解析结语《环境化学》(第二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环境化学的平台。

通过对知识点的总结和习题的解答,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环境化学的原理和应用,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环境化学》戴树桂(第二版)_课后习题答案1111111111

《环境化学》戴树桂(第二版)_课后习题答案1111111111

《绪论》部分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1.如何认识现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环境问题不止限于环境污染,人们对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个由浅入深,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a、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一个污染问题,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指城市和工农业发展带来的对大气、水质、土壤、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

对土地沙化、热带森林破环和野生动物某些品种的濒危灭绝等并未从战略上重视,明显没有把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b、1972年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中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不仅表现在水、气、土壤等的污染已达到危险程度,而且表现在对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也宣告一部分环境问题源于贫穷,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这是联合国组织首次把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然而,它并未从战略高度指明防治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明确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没强调需要全球的共同行动。

c、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有新的突破性发展,这一时期逐步形成并提出了持续发展战略,指明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d、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巩固和发展了持续发展思想,形成当代主导的环境意识。

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

它促使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的行动纲领。

这是本世纪人类社会的又一重大转折点,树立了人类环境与发展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2.怎样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系统的影响地球环境系统即为生物圈,生物圈有五大圈层组成: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这五大圈层受到人类影响也就影响了整个地球环境系统例如:大气圈,人类的工业化,是的矿物质燃料使得co2 so2等气体大量进入大气中是的大气吸收的地面的长波辐射增多,形成保温层这就是我们说的温室效应生物圈:人类的砍伐,屠杀野生动物,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食物链的断裂或减少,是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受到影响造成灾害各种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减弱抗破坏力减弱土壤圈:树木的砍伐造成水土流失,人们盲目施肥造成土壤污染水圈:水的污染就不用说了岩石圈:人类活动的原因引发酸雨,溶洞腐蚀,砍伐造成风沙肆虐风化现象加剧而且五大圈层相辅相成,一个受到影响会引发其他的影响,进而造成自然灾害,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人类的活动最终的苦果还要人类自己承受2.你对于氧、碳、氮、磷、硫几种典型营养性元素循环的重要意义有何体会?(1)氧的循环:(2)碳的循环:(3)氮的循环(4)磷的循环(5)硫的循环(6)体会:氧、碳、氮、磷和硫等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地球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它涉及地层环境中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过程,是地球运动和生命过程的主要营力。

2024年环境化学(带)

2024年环境化学(带)

环境化学(带附件)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存在、迁移、转化、归趋和影响的科学。

它是环境科学与化学的交叉学科,旨在揭示化学物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规律,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环境化学的定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环境化学的定义环境化学是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行为、效应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关注化学物质在空气、水、土壤、生物等环境介质中的分布、迁移、转化、降解和生物可利用性等方面。

环境化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化学物质和人类活动排放的化学物质。

二、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1.环境分析化学:研究环境中化学物质的检测、测定和监控方法,为环境化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2.环境污染化学:研究污染物的来源、排放、迁移、转化和归宿,探讨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

3.环境生物化学:研究生物体与化学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探讨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代谢和生物降解等过程。

4.环境催化化学:研究催化剂在环境污染物降解和资源化中的作用,为环境污染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5.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地球表层环境中化学元素的分布、迁移和循环,探讨化学物质在地质历史演变中的作用。

6.环境化学污染控制:研究化学污染物的治理技术、政策和法规,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环境化学的研究方法1.采样与分析方法:采用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和仪器检测等技术,获取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浓度、形态和分布等数据。

2.模型模拟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归趋过程,预测污染物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3.实验室模拟方法:通过实验室模拟环境条件,研究化学物质的环境行为和生物效应。

4.现场监测方法:利用遥感、传感器等技术,实时监测环境中化学物质的浓度和分布。

5.联合研究方法:结合多种研究手段,从不同角度探讨化学物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机制。

四、环境化学的发展趋势1.环境纳米化学:研究纳米材料在环境化学污染控制中的应用,探讨纳米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潜力。

环境化学 环境科学中的学科分支

环境化学 环境科学中的学科分支

环境化学环境科学中的学科分支环境化学作为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自20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崭露头角,而自21世纪初以来,它便开始大行其道,成为当今环境科学中一个重要分支。

环境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将化学和环境科学联系起来,又同自然学、化学教育、生物学等学科相结合,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

环境化学的概念是:环境化学是一个融合了化学、环境科学、和其它学科的跨学科场景,通过研究物质的生成形态、组成、转换、和转移,以及环境中物质的环境行为及其变化,使人们研究和解决环境污染及其危害问题。

环境化学有很多分支,如气体环境化学、固体环境化学、溶剂环境化学、微生物环境化学、化学生态学等。

这些分支学科分别研究环境中不同形态物质的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各种化学反应和环境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同时也考虑环境污染的源头和效果,以及对于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气体环境化学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化学学科,它主要研究大气中的有机和无机物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如二氧化硫的硫酸化和硫氧化等。

固体环境化学是研究固体环境的化学学科,它主要是研究土壤、悬浮物、底泥、沉积物等固体物质的属性、转化及作用机理,其研究内容包括植物根系对土壤离子的营养及毒素吸附或转化,悬浮物质的溶解、分散、混合、及携带其它物质的迁移形态,土壤中物质的氧化、还原、转化等。

溶剂环境化学主要是研究溶剂化合物的污染及其危害,如苯、甲醛、氯代烃以及对卤素的毒性。

它还要研究溶剂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混合等过程及其机理。

微生物环境化学是介绍环境中微生物的特征,以及其对环境物质形态转换的作用,了解微生物对环境污染及危害的影响,提出有效的污染预防与控制对策。

化学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态系统中物种、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化学表征的学科。

它综合运用化学的研究手段,来解释及预测物种、生物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复杂关系,从而有效地促进环境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环境化学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我们的环境,其研究结果在环境污染预防研究及其相关技术的开发中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化学--第7章--受污染环境的修复

环境化学--第7章--受污染环境的修复

毒性的代谢产物的形态,通过木质化作用在植物组织贮藏,也可
代谢或矿化为水和二氧化碳等,或随植物的蒸腾作用排出植物体。
25
§7.2 植物修复技术
§7.2.3 植物修复有机污染物的过程和机理
2、植物分泌物的降解作用
植物的根系根系可向土壤环境释放大量分泌物,其数量约占植
物年光合作用的10%~20%。植物产生的各种天然有机物或酶类,
7227723植物修复有机污染物的过程和机理3增强根际微生物降解直接围绕在植物根周围的土壤环境一般称作根际植物根系分泌的一些物质和酶进入土壤不但可以降解有机污染物还向生活在根际的微生物提供营养和能量支持根际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使根际环境的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非根际土壤生物降解作用增72根际rhizosphere的作用植物根系分泌的一些物质及酶进入土壤可以降解有机污染物
及其降解中间产物的毒性,也是决定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否适用的关键。另外
污染物其他性质也很重要,如挥发性。
微生物往往只能利用土壤溶液溶解态的污染物。
锁定:土壤环境中污染物由于与土壤颗粒相互作用,生物有效性下降。
10
§7.1 微生物修复技术
§7.1.2 影响微生物修复效率的因素
4、环境条件
环境因素指的是土壤颗粒的性质(有机质及黏土含量等)及介质条件
§7.1.1 概述
&概念: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清除土壤和水体
中的污染物,或是使污染物无害化的过程。它包括自然和人为条
件下的降解和无害化过程。
&强化生物修复: 人为修复工程一般采用有降解能力的外源微生
物,用工程化手段来加速生物修复的进程,这种在受控条件的修
复又称强化生物修复或工程化的生物修复。强化生物修复技术常

环境化学 环境科学中的学科分支

环境化学 环境科学中的学科分支

环境化学环境科学中的学科分支环境化学是在环境科学的范围内研究环境中化学物质和过程的一个学科分支,它与分析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化学和化学工程等有着密切关系。

它研究环境中物质的自然状态,以及环境中物质的组成及其演变规律,对环境的污染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环境化学的定义、内涵及学科范围入手,分析有关环境科学中的环境化学,包括环境中物质的多样性、环境中物质的测试方法、环境污染物的检测与分析、污染物的控制技术及环境保护措施等,最后总结环境化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环境化学;环境科学;污染物;检测与分析环境化学环境科学中的学科分支环境化学是一门以化学为主要手段,研究环境中物质的组成和演变规律的学科。

它属于跨学科的介入学科,与环境科学、分析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化学和化学工程等密切相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环境化学的定义环境化学是指研究以化学方法探讨环境中物质的组成、动态及其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物质在环境中的运行机理,用化学方法分析环境中物质的自然状态,研究物质在环境中的转换、控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利用化学方法防治环境污染。

环境化学的学科范围环境化学研究的学科范围包括:环境中物质的构成、特征及其多样性;环境中物质的测试方法;环境污染物的检测与分析;污染物的控制技术;环境保护措施,以及现实环境污染对生物和人类健康及环境本身的影响。

环境化学与环境科学的关系环境科学是一门集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其研究的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

而环境化学则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研究内容是物质的组成及其演变规律,主要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化学影响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性环境化学可以说是当今环境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环境化学可以为环境科学研究建立基础,进行预测性研究,发现环境化学问题,从而提供可靠有效的环境管理策略、技术方法和技术措施,以达到环境保护的最终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黏土矿物材料与环境修复
摘要:
黏土矿物材料、赤潮、水体污染、大气污染、放射性污染、环境替代材料人类应用黏土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利用黏土作为烧制各种陶器和砖瓦的原料。

而人们有意识地研究黏土则始于20世纪初。

在X射线衍射技术诞生以前,人们并不知道黏土的真实本质。

黏土科学作为一门21世纪人类将会迎来一个“新石器时代”,人类对非金属矿产的需求将大大超过对金属矿产的需求。

黏土矿物在人们的生产领域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黏土矿物广泛存在于各种地质体中,特殊的晶体结构赋予黏土矿物许多特性,例如脱水、复水性能,膨胀和收缩性能、可塑性能、离子交换性能等。

黏土矿物的粒级又属胶体范围,高的比表面积和表面双电层结构使其具有胶体的特性。

在本质上,黏土矿物属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天然黏土矿物大都具有某种活性,这种活性正是晶体结构和胶体性质的反映。

黏土矿物材料治理赤潮污染
赤潮是指由海洋环境条件的改变,促使某些浮游的藻类生物爆发性的繁殖而引起的异常现象。

主要发生在近海域。

关于赤潮发生的原因虽然尚未完全查明,但根据有关报道看来,科学家们在这一问题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共识,认为基本有三条:
1、水域化学因素的变化,是由于城市生活用水、工业废水的大量倾入,使内弯和浅海区无机态氨、磷酸盐和铁、锰等微量元素增加,为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2、由于水温和盐度的变化,一般为20~33℃的水域中,赤潮水域的盐度一般为27%~37%;
3、气象条件的变化,通常赤潮出现在闷热、风平浪静的夏季。

一般认为,赤潮是生物、营养物质、地理条件、海流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近几年来,有害赤潮对沿海经济产生的危害明显增大,其主要原因是:
1、有害赤潮发生面积增加,有些有害赤潮发生面积可达几千平方公里;
2、有害赤潮发生时间增长,有时可持续数十天,甚至几个月;
3、有害赤潮出现的几率增多,在赤潮生物密度不太高的情况下就会对海洋生物甚至是人类本身产生毒害作用。

所以,“九五”期间由有害赤潮造成的经济损失,特别是渔业损失惨重。

治理有害赤潮的方法通常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化学灭杀法。

主要利用一些化学药物,如硫酸铜、过氧化氢、某些天然化合物等来抑制或杀死赤潮生物,该方法由于所用药品的二次污染或成本高等原因难以推广应用。

1、利用物理方法和手段,分离或杀死赤潮生物。

诸如围隔法、超声波法、紫外线法等,由于此类方法难以应用于较大面积的有害赤潮防治,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

2、利用不同生物间相克相争性质的生物控制法。

3、天然矿物絮凝法。

该方法是利用天然矿物的吸附性质,絮凝赤潮生物,控制有害赤潮的发生。

基于我们长期从事黏土矿物学研究的基础,我们认为,用黏土治理赤潮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措施。

这是因为,黏土矿物广泛存在于各种地质体中。

特殊的晶体结构赋予黏土矿物许多特性,例如吸水和脱水性能等。

由于黏土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天然黏土矿物大都具有某种活性。

黏土矿物的粒级又属胶体范围,高的比面积和表面双电层结构,使其具有胶体的特性。

黏土矿物治理赤潮的作用在于:(1、)黏土矿物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很强的吸附固体、气体、液体及溶于液体中的物质的能力,因而可以将水体中过剩的营养物质,如N、+3+2+
P、NH
4、Fe、Mn等吸附在黏土矿物的表面上,贫化海水,破坏赤潮海藻赖以生存、繁殖的物质基础;(
2、)黏土矿物的粒子也可以附着于藻体的内外表面上,当这些粒子沉积得很多的时候,藻体也就难以生存而死亡。

在我们对硅藻土矿床的研究中发现,硅藻遗体总是与一些黏土矿物,如高岭土、蒙脱石和伊利石等密切共生,且雷州半岛硅藻土矿床产于第四纪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中期的沉积地层田洋组中。

而田洋组岩性实际为具有不同硅藻含量的黏土层,包括硅藻土、含黏土硅藻土、黏土质硅藻土、硅藻黏土夹蒙脱石黏土、蒙脱石高岭石黏土、凝灰岩黏土及玄武质火山尘等土层。

它们均属于破火山口和火山构造洼地湖泊相堆积。

除了它们都同属于细粒物质,大体由水中同时沉淀外,从一个侧面说明,水中过多的黏土含量不适合于硅藻生存,因而才死亡,沉积为硅藻土矿床。

因此,采取适当的方法喷洒经火化处理后的黏土,可以对治理赤潮起到积极的作用。

并且也是当前比较经济而又合用的治理方法。

由于天然矿物具有来源广、成本低、操作方便、无二次污染等特点,此法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已经在日本、韩国等国家推广使用。

但天然矿物的絮凝能力较低,在使用时存在用量大、淤渣多等缺点,为此,余志明等提出了黏土矿物表面改性方法并研制出具有高絮凝能力的表面改性黏土,大大提高了该法的应用价值。

黏土矿物材料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一、黏土矿物对水体污染治理的研究(1、)处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天然黏土矿物中存在大量可交换的亲水性无机阳离子,但实际黏土表面通常存在一层薄的水膜,因而不能有效地吸附疏水性有机污染物。

采用某种有机阳离子,通过离子交换,把黏土矿物中原先存在的无机阳离子置换出来,使其成为疏水性有机黏土,可增强七去除水中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能力。

近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
利用季铵盐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钠型蒙脱石作用,经过离子交换将体积较大的有机正离子引入层间形成大孔洞材料——有机蒙脱石,再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和表面活性剂脂肪链的萃取作用来吸附有害的有机污染物。

有机蒙脱石可以对低浓度非离子型或离子型有机污染物进行有效去除。

(2、)处理水中的离子型化合物
离子型化合物一般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在土壤中极易迁移并污染地下水。

黏土矿物表面上存在大量的Si-OH、Al-OH等基团,通过适当的化学处理可
使其质子化或者解离,用于吸附处理水中的阴离子污染物。

如HDTMA蒙脱石可有效去除五氯苯酚等阴离子。

二、大气污染
蒙脱石、海泡石、坡缕石及高岭土等,因吸附性强,作为吸附过滤材料广泛应用于大气污染的净化。

它们经简单的处理之后,即可用于臭气、毒气及有害气体如NO
x、H
2S等的吸附-6-6。

过滤。

实验证明,在含氨为100×10气体中放置40g海泡石,可使氨的浓度降至18×10
三、放射性污染
坡缕石、海泡石、蒙脱石等用作阳离子交换剂净化被放射性污染的水体,过滤清除放射性气体及尘埃,也可用作危险废物的稳定剂,对放射性物质永久性吸附固化,以及机房中静电子(软X射线)的吸收等方面。

四、环境替代材料
石棉曾被作为摩擦、密封、过滤和吸附材料用于化工、冶金、军事等领域。

但一个时期以来的研究证明,石棉对身体健康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石棉微粉吸入体内,可导致严重的矽肺、肺癌等肺部、胸腔恶疾。

而海泡石、坡缕石以其独特的物质化性能及长纤维结构特征可作为理想的石棉替代品,被广泛用作摩擦材料、密封材料等,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由于大量使用石棉制品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威胁和损害。

利用黏土矿物生产建筑材料用于保温隔热、隔音等。

如用黏土烧纸的人工轻质骨料,具有质轻、高强、吸水率低等特点,既可减轻建筑物自重,又可提高建筑物强度。

一膨润土等为主要原料可生产人工合成沸石,用来代替传统洗涤剂中的三聚磷酸钠,可大大减少洗涤废水中残余磷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蒙脱石、海泡石、坡缕石等现已广泛用于油污废塑料、城市垃圾等处理,阻止无机或有机有害污染物的迁移等。

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共同课题,全球性研究、开发环境材料的热潮方兴未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基于超纯、超细和功能化等研究的不断深入,黏土矿物材料在环境修复、环境净化和环境替代等方面必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