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合同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建筑施工合同纠纷常见风险
建筑施工合同纠纷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施工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然而,随之而来的建筑施工合同纠纷问题也日益严重。
合同纠纷不仅给当事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影响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
本文将从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两个方面,探讨建筑施工合同纠纷的问题。
一、建筑施工合同纠纷常见风险1. 业主资信风险业主资信风险主要体现在业主资金实力不足、诚信度较差、虚假发包等方面。
这类风险可能导致施工企业无法按时收到工程款,甚至陷入工程款拖欠的困境。
防范措施:加强对业主的调查,了解其资金实力、诚信度和工程项目的真实性。
在签订合同前,可要求业主提供工程款支付保函,以降低风险。
2. 合同风险合同风险包括合同条款不平等、合同内容不明确、合同履行不良等问题。
这类风险可能导致施工企业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面临额外负担和损失。
防范措施:在签订合同时,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确保合同内容公平、明确。
针对不平等条款,可与业主进行协商,争取修改为对双方均公平的条款。
同时,加强对合同履行过程的监控,确保合同条款得到落实。
3. 工程变更风险工程变更风险指在施工过程中,因业主需求变更、设计缺陷等原因导致的工程量增减、工程进度调整等问题。
这类风险可能导致施工企业面临额外成本和工期延误。
防范措施:在合同中明确工程变更的相关条款,包括变更程序、变更成本和工期调整等。
在工程变更发生时,严格按照合同条款进行协商和处理。
4. 质量风险质量风险指施工过程中,因施工质量问题导致的工程验收不合格、维修加固等问题。
这类风险可能导致施工企业面临罚款、维修费用和声誉损失。
防范措施: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确保施工过程符合国家标准和合同要求。
在工程验收环节,积极配合业主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合格。
5. 法律风险法律风险包括政策变动、法律法规变化等。
这类风险可能导致施工企业面临合同无效、违法行为等法律问题。
防范措施:关注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调整合同条款和施工行为。
施工合同主要法律风险
施工合同主要法律风险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在签订和履行施工合同的过程中,双方往往面临着各种法律风险。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施工合同的主要法律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一、合同主体不合法合同主体不合法是指合同的一方或双方不具备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资格。
例如,无营业执照、超越经营范围、未取得相应资质等。
此类风险可能导致合同无效,给双方带来经济损失。
防范措施:在签订合同前,应审查对方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等相关文件,确保合同主体合法。
二、合同内容不明确、不完整合同内容不明确、不完整可能导致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纠纷。
例如,工程范围、质量标准、工期、价款等关键条款缺失或表述不清。
防范措施:在签订合同前,应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确保合同内容完整、明确。
必要时,可请专业律师参与合同起草和审查。
三、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变更和解除风险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因客观原因或主观意愿导致合同变更或解除。
例如,甲方变更项目、乙方延期交付等。
此类风险可能导致合同一方受损。
防范措施:在合同中约定明确的变更和解除条件,并在履行过程中注意证据收集,以便在发生纠纷时维护自身权益。
四、工程质量风险工程质量风险包括工程质量不符合约定、乙方使用不合格材料、工程安全隐患等。
此类风险可能导致甲方遭受经济损失,甚至承担法律责任。
防范措施:明确质量标准和要求,加强对乙方施工过程的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五、工程进度风险工程进度风险包括乙方延期交付、工期延误等。
此类风险可能导致甲方遭受经济损失,影响项目进度。
防范措施:明确工期要求,约定违约责任,加强对乙方施工进度的监督。
六、价款支付风险价款支付风险包括甲方逾期支付、支付金额不足等。
此类风险可能导致乙方遭受经济损失。
防范措施:约定明确的支付方式和时间,确保价款按时支付。
七、违约责任不明确违约责任不明确可能导致合同一方在违约时无需承担责任,损害对方利益。
防范措施: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违约责任,包括违约金、赔偿金额等。
建筑施工合同签订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提示
建筑施工合同签订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提示建筑施工合同签订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提示一、引言建筑施工合同是建筑项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件,但在签订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本文将详细分析建筑施工合同签订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并提供防范提示,以各方避免潜在法律纠纷的发生。
二、建筑施工合同风险分类及预防措施1. 风险一:合同条款不明确或存在漏洞合同条款不明确或存在漏洞可能导致各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争议。
为预防此类风险,建议在签订合同时,各方应认真审查合同条款,明确约定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并在必要时征求法律意见。
2. 风险二:计价方式和支付方式不合理合同中的计价方式和支付方式如果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工程款支付不及时或存在争议。
建议各方在签订合同时,明确约定计价方式和支付方式,并加入相应的约束和限制条款,以确保款项的正常支付。
3. 风险三:分包商履行能力不足若分包商的履约能力不足,可能导致工程进度延误或施工质量不达标。
为降低此类风险,建议在选择分包商时,对其资质进行充分考察,并明确约定分包商的责任和义务。
4. 风险四:工程变更和索赔处理不明确工程变更和索赔处理不明确可能导致争议升级,影响工程进度和成本。
为预防此类风险,建议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工程变更和索赔的程序与条件,并在变更或索赔发生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5. 风险五:违约和争议解决机制不明确合同中违约和争议解决机制不明确可能导致争议处理困难和成本增加。
为防范此类风险,建议在签订合同时,明确约定各方的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的方式,包括仲裁、诉讼等。
三、本所涉及附件1. 建筑施工合同范本2. 支付方式协议范本3. 工程变更申请表格4. 索赔处理程序流程图5. 争议解决机制协议范本6. 其他相关附件四、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合同条款:合同中的具体约定和规定。
2. 计价方式:确定工程代价的方式,如总价合同、单价合同等。
3. 支付方式:确定工程款支付方式的约定,如分期支付、进度支付等。
施工单位合同的风险及防控
施工单位合同风险及防控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竞争日益激烈。
施工单位作为建筑行业的主体之一,面临着各种合同风险。
如何识别、评估和防控合同风险,确保施工单位合法权益,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施工单位的角度,分析施工单位合同风险的类型、成因及防控策略。
二、施工单位合同风险类型及成因1. 合同订立风险(1)合同主体资格风险:合同当事人主体资格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如无相关资质、超越资质范围等。
(2)合同内容风险:合同条款不完整、不明确,如工程范围、质量标准、工期、价款等关键条款存在歧义。
(3)合同形式风险:合同形式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如未采用书面形式、书面合同不规范等。
2. 合同履行风险(1)工程质量风险: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不达标,导致工程验收不合格。
(2)工程进度风险:施工进度延误,导致合同约定的工期不能按时完成。
(3)价款风险:工程价款结算过程中,出现争议,如工程量、单价、取费等。
(4)材料设备风险:施工过程中,材料设备质量、供应等方面出现问题,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
3. 合同变更与解除风险(1)合同变更风险:合同履行过程中,因客观原因或双方协商需要对合同内容进行变更,但变更手续不完善、变更内容不明确等。
(2)合同解除风险: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或双方违反合同约定,导致合同解除。
4. 合同纠纷风险(1)合同争议解决方式风险:合同争议解决方式选择不当,如未约定仲裁或诉讼地点、仲裁机构等。
(2)证据风险:合同履行过程中,证据收集、保管不完善,导致纠纷时证据不足。
三、施工单位合同风险防控策略1. 合同订立风险防控(1)严格审查合同当事人主体资格,确保合同主体合法。
(2)完善合同条款,明确工程范围、质量标准、工期、价款等关键条款。
(3)采用规范的书面合同形式,确保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证据保全。
2. 合同履行风险防控(1)加强工程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施工合同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施工合同的法律风险与防范一、引言在建筑工程领域,施工合同是承包商与业主之间的重要法律文件。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施工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存在着法律风险。
本文将探讨施工合同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施工合同的法律风险1.合同条款模糊不清当合同条款过于笼统或不明确时,可能导致争议的产生。
例如,合同对工程质量、工期等关键性要求未进行具体规定,容易引发纠纷。
2.违约行为合同一旦其中一方未能按照约定履行义务,则构成违约行为。
这可能包括未按时完成工程、使用劣质材料等。
违约行为可能导致争端的产生,并对双方造成经济损失。
3.工程安全问题施工合同涉及到建筑工程,而工程安全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风险因素。
未能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可能导致工人受伤甚至死亡,从而引发法律责任。
4.合同变更与索赔在施工合同执行过程中,业主或承包商可能需要对合同进行变更,或提出索赔。
然而,若双方对变更和索赔的主要内容未能达成一致,可能会引发争议。
三、施工合同的法律风险防范1.明确约定各项条款施工合同在签订时应明确规定工程质量、工期、支付方式等重要条款,避免条款模糊不清带来的风险。
此外,还应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2.谨慎选择合同对象在选择合同对象时,应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评估对方的信誉和能力。
确保与具备良好声誉的合作伙伴签订合同,以降低合作风险。
3.合同审查与法律咨询在签订施工合同前,双方应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进行合同审查,以确保其合法有效。
此外,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应随时寻求法律咨询,以解决潜在的法律问题。
4.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为保障工程安全,承包商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确保所有工作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
5.及时协商与沟通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应及时沟通、协商遇到的问题。
通过有效的沟通和解决方案的制定,可以减少争议的发生,并维护双方的合作关系。
四、结论施工合同的法律风险不能忽视,但适当的防范措施可以降低风险带来的影响。
施工中常见的法律风险和防范措施
施工中常见的法律风险和防范措施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法律风险,这可能对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以及参与方的权益产生潜在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法律风险,合理的防范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施工中常见的法律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合同纠纷在施工项目中,一旦合同的条款存在模糊或者存在不合理的解释,就有可能引发合同纠纷。
这些纠纷可能包括工程质量、工期安排、付款问题等。
为了防范合同纠纷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合同条款清晰可行;2.合同签订前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避免存在重大漏洞;3.及时沟通和协商,避免问题升级为纠纷;4.合同履行过程中及时记录关键信息,以备不时之需;5.如遇到纠纷,及时寻求专业法律服务的支持。
二、工程质量问题工程质量是施工项目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如果发生工程质量问题,除了对工程造成损害外,还可能涉及赔偿、责任追究等法律风险。
为了防范工程质量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确保施工方具备相关资质和技术能力;2.按照行业标准和规范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3.及时检测和评估工程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4.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确保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5.合理分工和合作,避免因责任不清而引发纠纷。
三、安全事故施工现场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引发法律责任和赔偿问题。
为了预防安全事故和降低法律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2.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培训和教育;3.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4.落实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责任;5.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环境污染施工活动可能产生各种形式的环境污染,例如噪音、废水、废气等。
如果不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就有可能面临环境污染纠纷以及相应的法律风险。
为了防范环境污染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确保施工过程符合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2.合理规划施工活动,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3.使用环保设备和材料,降低环境污染风险;4.及时处理和处置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5.遵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施工过程的合法性。
工程施工合同范本法律风险
工程施工合同范本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工程施工合同是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文件,是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工程施工合同范本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本文将分析工程施工合同范本的主要法律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合同条款不明确合同条款是双方履行合同义务、解决合同争议的依据。
如果合同条款不明确,可能导致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产生分歧,甚至引发法律纠纷。
为防范该风险,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详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条款内容清晰、具体、完整。
此外,可聘请专业律师参与合同起草和审查,以确保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二、合同主体不合法合同主体是指合同双方的法律地位和资格。
如果合同主体不合法,可能导致合同无效,从而给双方带来损失。
为防范该风险,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核实对方的主体资格,包括但不限于营业执照、资质证书、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等。
同时,要确保双方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和条件。
三、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1. 工程质量风险: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若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和国家标准完成工程,可能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为防范该风险,施工单位应加强质量管理,确保施工过程符合国家标准和合同要求。
建设单位也有权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2. 工程进度风险:施工单位若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工期完成工程,可能导致建设单位损失。
为防范该风险,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施工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同时,建设单位应合理制定工期,并在合同中明确违约责任。
3. 工程变更风险: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若出现设计变更、工程量增减等情形,可能导致合同价款发生变化。
为防范该风险,双方应明确约定工程变更的程序和价款调整方法。
此外,施工单位应密切关注工程变更,及时与建设单位沟通,确保双方利益。
四、合同纠纷解决风险工程建设过程中,合同纠纷难以避免。
如果双方在合同中未约定明确的纠纷解决方式,可能导致纠纷解决困难。
为防范该风险,双方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纠纷解决方式,如仲裁或诉讼。
施工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防范
施工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防范施工合同管理是建筑施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作为一项涉及到双方合作和责任的协议,施工合同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法律风险。
本文将探讨在施工合同管理中应该如何进行法律风险防范,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一、明确合同条款合同条款是施工合同的核心,涵盖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在起草合同条款时,各方应当准确明确地表达各自的意图和要求,避免词不达意或存在歧义。
合同条款需要具体、明确,不能存在含糊不清的地方。
双方需要仔细研究并确保对合同条款的理解一致,以避免后期纠纷的发生。
二、选择合适的合同类型在施工合同中,常见的合同类型包括固定总价合同、成本加工费合同和成本加百分比费合同等。
选择合适的合同类型可以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来决定。
不同的合同类型对双方的权益保护和分工有着不同的要求。
合同类型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项目需求,并咨询专业律师或法律顾问的意见。
三、注意合同变更和索赔管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发生合同变更和索赔的情况。
变更和索赔的管理需要遵循合同约定和法律法规,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在合同中应明确变更和索赔的程序、条件和责任分担等细节,以确保变更和索赔的合法合理性,并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经济损失。
四、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施工质量和安全是施工合同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合同中应明确工程的质量标准、验收标准和安全要求,并约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施工单位需要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工程的施工和验收,同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障施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委托方需要进行定期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达到合同约定的要求。
五、妥善处理合同纠纷尽管在施工合同中已经进行了详细的条款约定,但仍可能发生合同纠纷。
在发生合同纠纷时,双方应积极寻求和解决纠纷的途径。
合同中可以约定争议解决的方式,如仲裁、诉讼等,或者通过友好协商和调解解决。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双方应以合作解决问题为出发点,遵循法律法规,确保合同纠纷的公正解决。
如何防范施工中的纠纷和法律风险
如何防范施工中的纠纷和法律风险一、引言在施工项目中,纠纷和法律风险是无法避免的问题。
为了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及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合同管理、风险评估和法律支持三个方面,介绍如何有效地防范施工中的纠纷和法律风险。
二、合同管理1.明确约定双方权责在施工合同中,明确约定双方的权责是防范纠纷的关键。
合同中应写明工程的范围、质量要求、工期、支付方式等重要条款,确保双方在开始施工之前已达成一致。
同时,合同还应明确约定双方违约责任和解决纠纷的方式,为后期纠纷处理提供明确的依据。
2.合理分配风险责任施工合同中的风险责任应该合理分配,避免一方承担过多的风险。
例如,对于工程变更、不可抗力等风险因素,合同应明确约定责任的承担方式,以减少争议的发生。
此外,对于可能引发纠纷的关键环节,如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等,合同应明确约定责任的界定和追溯机制。
3.监管合同履约情况合同的履约情况应得到监管,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监管工作可以通过定期巡检、验收、质量检测等手段进行,确保合同各方按照约定履行义务。
同时,监管工作需要做好记录,以备后续纠纷处理时使用。
三、风险评估1.充分了解项目风险在施工前,需要充分了解项目的风险情况,包括地质条件、天气变化、安全隐患等。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制定相应的风险预防措施,减少风险导致的纠纷和法律风险。
2.建立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情况,应提前建立应急预案,包括应对措施、责任分工和信息沟通机制等。
在出现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应对,减少纠纷的发生,并及时取得法律支持。
3.定期风险评估和调整施工过程中,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评估项目的风险是否发生变化,并及时调整措施,以应对新的风险。
同时,风险评估结果需要及时与各方共享,保持信息透明,减少误解和纠纷的发生。
四、法律支持1.法律合规性检查在施工前,应进行法律合规性检查,确保施工方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
检查内容包括施工许可、劳动合同、环境保护等方面,以减少因法律违规而导致的纠纷和法律风险。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范本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范本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一、引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建筑行业中的重要文书,它规定了工程建设的各项具体要求、工期、质量标准以及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然而,在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时,各方往往面临一些法律风险。
本文将探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范本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风险一:条款误解或模糊由于合同起草的涉及技术术语和法律条款,双方可能对某些条款存在误解或模糊理解,这会导致争议和纠纷的产生。
防范措施:1. 需要明确的定义术语,确保双方对合同中的专业术语有相同的理解。
2. 确保合同中的条款简明扼要,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模糊的措辞。
3. 若可能,可以向专业律师寻求法律意见,以确保条款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三、风险二:责任界定不清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涉及到责任的界定是合同中的重要内容。
若合同中对责任的界定不清晰,则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责任难以追究。
防范措施:1. 准确定义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并在合同中具体明确。
2. 在合同中规定好违约责任的种类和数额,以避免争议时无法确定违约责任数额的情况发生。
3. 合同中应明确规定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风险,以确保双方对责任的预期一致。
四、风险三:变更管理不当在长期施工过程中,可能由于各种原因需要对合同进行变更。
然而,若变更管理不当,可能导致一方权益受损或产生纠纷。
防范措施:1. 制定变更管理的具体程序和要求,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
2. 在进行变更时,必须经双方书面同意并签署变更协议,并明确变更涉及的事项、影响范围和费用补偿等内容。
3. 对于变更后的工作,应及时进行合同补充协议或相关文件的签署。
五、风险四:索赔和争议解决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由于工程进度、质量标准等方面的原因,可能发生索赔和争议的情况。
若未能妥善解决,可能导致长时间的法律纠纷和经济损失。
防范措施:1. 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索赔的流程和条件,确保索赔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2. 如发生争议,及早采取协商和调解等方式进行解决,避免争端升级。
施工合同条款中的风险与防范措施
施工合同条款中的风险与防范措施当施工企业确定投标以后,要先对该项目是否合法进行考察,保证发包方工程是合法的,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施工合同条款风险的,供大家阅读查看。
近年来,建设施工行业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在高速发展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影响工程建设正常开展的问题。
下文将从江苏省徐州市建设施工开展情况入手,分析施工合同条款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并对风险防范措施进行阐述。
一、常见风险(一)与法律规定相违背工程施工合同会受到许多法律条款的影响,因为建筑工程施工关系百姓安危,所以国家在该方面的法律条款和规范都比较完善.作为建筑企业必须依据法律条例进行施工,遵守法律规定,维护市场秩序,提升施工质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条款,如果承包人没有施工资质或者越级施工、无资质施工团体借用有资质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工程未经招标直接施工等,都是违法的,情况严重时,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不平等合同建筑施工企业在合同条款方面始终处于弱势方,因为施工合同文本草稿通常情况下均为发包方提供,所以如果施工企业没有对发包放提供的合同草稿进行全方位审核,很容易忽略其中一些盲点,导致合同不完善、权益失衡.一旦在施工过中出现各种例如经济损失、工期延误等问题,施工企业将承担风险,对施工企业的正常发展带来影响。
(三)合同履行风险合同履行时间段和建筑工程施工工期成正比,所以该阶段内施工企业不仅要面临环境风险,还要面临技术风险。
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工作人员若在项目管理制度执行中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任务完成效率低下以及合同不能全面履行,容易影响工程质量以及施工安全。
发包人资信也是比较关键的一点,如果发包人对合同的履行能力比较差、有意拖延工程款,容易造成风险。
近年来徐州本地许多施工团队采取分包的形式进行施工,但是分包商的选择却存在较大的问题。
经常因为分包商违约或者是分包商不能够按时完成相应的任务,导致产生经济损失。
一些发包人选用的驻工地代表或者是驻工地监理工作人员效率低下,会影响付款效率,甚至发出错误的指令,影响工程项目的正常开展.二、从法律的角度强化施工合同条款的方式(一)提升合同签订管理效率当施工企业确定投标以后,要先对该项目是否合法进行考察,保证发包方工程是合法的。
施工合同履行中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施工合同履行中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施工合同履行中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一、引言为了确保施工合同的顺利履行,建设项目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
本文就施工合同履行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供参考。
二、合同条款的风险及防范- 不明确的合同条款风险:例如合同中的隐含条款、模糊不清的价格、不明确的服务标准等,可能导致解释争议。
- 风险防范:确保合同条款明确具体,对重要条款进行详细描述,避免模糊语言的使用。
- 合同变更风险:施工过程中,双方可能需要对合同进行修改,但变更操作可能涉及风险。
- 风险防范:明确变更操作的程序与限制,确保双方经过协商一致才能进行合同变更。
- 合同解除风险:由于各种原因,双方可能需要解除合同,但解除操作可能涉及到违约责任问题。
- 风险防范:明确合同解除的条件与程序,明确解除后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三、履约保证的风险及防范- 延期履约风险: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无法按时履约,可能涉及到违约责任问题。
- 风险防范:合同中约定明确的履约期限,并提前制定应对延期履约的应急预案。
- 履约质量风险: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工程质量问题,损害业主权益,可能引发违约责任问题。
- 风险防范:合同中明确质量标准与验收机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合同要求。
- 不可抗力风险:如自然灾害、政府政策变化等不可预见的事件可能导致履约困难。
- 风险防范:合同中明确不可抗力事件的定义与应对措施,确保双方在不可抗力事件出现时的权益。
四、争议解决的风险及防范- 双方意见分歧风险: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因为质量、付款等问题发生纠纷。
- 风险防范:建立健全的纠纷解决机制,明确争议解决的程序,鼓励双方通过协商和谈判解决争议。
- 诉讼风险:如果无法通过协商解决争议,可能需要诉诸法院解决,但诉讼过程可能涉及时间和费用的浪费。
- 风险防范:在合同中约定争议解决的管辖法院和诉讼程序,可考虑引入仲裁机制以提高效率。
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范(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行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然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合同风险的存在,给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加强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范,对于确保工程顺利进行、保障双方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的主要表现1. 合同签订阶段的风险(1)合同主体不合法:合同双方主体资格不明确、不具备相应资质,可能导致合同无效。
(2)合同内容不完整:合同条款缺失,如工程范围、质量要求、工期、付款方式等,容易引发争议。
(3)合同形式不规范:合同未采用书面形式,或者书面形式不符合法律规定,可能导致合同效力受到影响。
2. 合同履行阶段的风险(1)工程质量风险:工程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可能导致工程返工、维修、赔偿等损失。
(2)工期延误风险:工程进度不符合合同约定,可能导致工期延误、违约金等损失。
(3)工程款支付风险:工程款支付不及时、不到位,可能导致施工单位资金链断裂、工程停工等损失。
(4)安全生产风险: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范措施1. 完善合同签订阶段的风险防范(1)严格审查合同主体资格,确保双方具备相应资质。
(2)细化合同条款,明确工程范围、质量要求、工期、付款方式等。
(3)采用书面形式签订合同,确保合同形式合法有效。
2. 加强合同履行阶段的风险防范(1)加强工程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合同约定。
(2)严格控制工程进度,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3)加强工程款支付管理,确保工程款按时到位。
(4)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3. 建立健全合同纠纷解决机制(1)明确合同纠纷解决方式,如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
(2)建立合同纠纷解决预案,确保在发生纠纷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3)加强合同纠纷案件代理,确保在合同纠纷中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结论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范是保障工程顺利进行、维护双方合法权益的重要环节。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文档1: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1. 引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建筑领域最重要的法律文件之一,它规定了施工过程中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然而,由于建设工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合同当中存在各种法律风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防范措施。
2.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法律风险2.1 造价风险:工程造价预算发生变动,合同价格无法满足双方利益。
2.2 进度风险:施工进度延误,导致工期超过合同约定。
2.3 质量风险:工程质量无法达到合同约定的要求。
2.4 设计风险:设计方案出现缺陷或错误,导致施工困难或质量问题。
2.5 承包商破产风险: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破产,无法按时完成工程。
2.6 法律法规风险:合同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导致合同无效或产生法律责任。
3.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防范措施3.1 确定明确的工程造价预算,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变更处理的程序和条件。
3.2 确定合理而可行的工期,并在合同中规定工期延误的责任和补偿方式。
3.3 设立严格的质量控制和验收机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合同约定的要求。
3.4 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和验证,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3.5 进行承包商的资信评估,选择有良好信誉的承包商,并在合同中规定违约责任。
3.6 仔细研究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附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样本法律名词及注释:1. 工程造价预算:指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的资金估算。
2. 进度延误:指建设工程的施工进度超过合同约定的时间范围。
3. 设计方案:指建设工程的各项设计计划和方案。
4. 资信评估:指对承包商的信誉和资格进行评估和审查的过程。
文档2: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1. 引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建筑领域中一份重要的法律文件,它规定着建筑施工过程中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然而,由于建设工程的特殊性,合同中常常存在着各种法律风险。
施工合同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施工合同的法律风险与防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施工合同作为建筑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其法律风险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施工合同法律风险是指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因合同条款不完善、法律法规变化、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等导致的可能性损失。
为了更好地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降低合同风险,本文将从施工合同的法律风险识别、评估和防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施工合同的法律风险识别1. 合同主体资格风险:合同主体资格风险主要包括当事人主体资格不合法、不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等。
例如,施工企业未取得相关施工资质,或者发包人不是项目合法权利人等,均可能导致合同无效。
2. 合同条款风险:合同条款风险主要包括合同条款不完善、约定不明、表述不清楚等。
例如,合同中工程范围、质量标准、工期、价款支付等关键条款约定不明确,可能导致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纠纷。
3. 法律法规风险:法律法规风险主要包括政策变动、法律法规冲突等。
例如,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国家政策发生变动,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或者合同签订时适用的法律法规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变化,对合同产生影响。
4. 合同履行风险:合同履行风险主要包括工期延误、工程质量问题、安全事故等。
例如,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可能导致工程验收不合格,进而影响合同履行。
5. 合同变更与解除风险:合同变更与解除风险主要包括合同变更不符合法定程序、合同解除不符合约定或法定条件等。
例如,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未经对方同意擅自变更合同内容,可能导致合同纠纷。
6. 合同纠纷解决风险:合同纠纷解决风险主要包括纠纷解决方式不明确、诉讼时效过期等。
例如,合同中未明确约定纠纷解决方式,可能导致当事人在纠纷发生时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二、施工合同的法律风险评估1. 合同主体资格评估: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应审查合同当事人的主体资格,确保当事人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避免因主体资格不合法导致合同无效。
施工中常见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
施工中常见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随着法律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建筑工程的复杂性增加,各种法律风险也相应地出现。
建筑公司和相关当事人必须认识到这些法律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合法性、安全性和顺利进行。
本文将介绍施工中常见的法律风险,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
一、合同纠纷风险与防范施工合同是建筑工程的基础,但合同纠纷是施工中最常见的法律风险之一。
常见的合同纠纷包括合同违约、合同解除、索赔等。
为了减少合同纠纷的发生,建筑公司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防范措施:1.明确合同条款:合同应明确约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工程进度、质量要求、支付方式等,以避免后期纠纷。
2.严格履行合同:各方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遵守时间进度,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3.及时记录和凭证保全:对重要事项、交流记录、变更请求等应及时做记录,并妥善保管相关凭证。
4.合理索赔和争端解决:当发生争议时,双方应沟通协商,如无法达成一致,可通过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纠纷。
二、人身伤亡风险与防范施工现场存在众多危险因素,因此人身伤亡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确保工人和相关人员的安全,并降低法律风险,建筑公司应采取以下措施:1.落实安全责任:明确安全管理责任人,并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2.提供充足的安全装备:为工人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头盔、安全鞋、安全带等,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3.严格遵守安全标准:建筑公司应遵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法律法规,并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4.定期检查和培训: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三、环境保护风险与防范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提高,建筑工程也面临着严格的环境保护要求。
为了避免环境保护风险和法律纠纷,建筑公司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遵守环境保护法规:建筑公司应了解并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规,包括噪音、废水、废气等环境排放标准。
工程施工协议书中常见的法律问题与风险防范
工程施工协议书中常见的法律问题与风险防范工程施工协议书作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合同文件,旨在明确工程双方的权益和责任,保障合同的履行。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常常会出现一些法律问题和风险。
为了防范这些问题的发生,本文将分析工程施工协议书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违约责任与风险防范在工程施工协议书中,一方未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即构成违约行为。
违约行为可能导致对方遭受经济损失,也会对工程质量和工期造成影响。
为了规避这一风险,合同中通常会约定违约责任及补偿方式。
合同双方应当明确约定违约责任的承担范围和方式,并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等救济措施。
此外,合同双方还可以约定争议解决方式,如选择仲裁或诉讼进行纠纷解决,以减少争议带来的不必要成本和时间。
二、变更和索赔的法律问题与风险防范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设计变更、境外货币汇率波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原因,合同双方常常会发生变更协商和索赔的情况。
针对这些情况,工程施工协议书应包含相应的约定,明确变更和索赔的程序和方式。
首先,合同中应明确变更或索赔的申请条件和时限,确保及时申请和证据保存。
其次,合同应规定变更或索赔的审批程序,明确变更或索赔所需的审批程序和权限,以防止滥用权力或拖延审批。
最后,合同双方还需约定变更或索赔案件的解决方式,如通过协商、仲裁或诉讼等方式来解决争议。
三、质量问题与风险防范在工程施工协议书中,质量问题是一个最为重要的法律问题。
一方面,甲方要求乙方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工程质量达标的产品或服务;另一方面,乙方要求甲方提供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和设计方案。
为了防范质量问题引发的法律风险,合同中应明确规定工程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并约定相应的验收程序。
同时,双方还应约定质量问题的解决途径和责任承担方式,如由乙方承担缺陷修复费用或乙方按一定比例退还甲方相应款项等。
四、保险与风险防范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原因,工程可能会遭受一定损失。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签订与履行中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8篇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签订与履行中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8篇篇1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设工程施工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在签订和履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过程中,各方主体面临着诸多法律风险。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这些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帮助相关主体规避法律风险,保障合同的顺利实施。
1. 主体资质与合同效力风险在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时,若合同主体不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可能导致合同无效或无法履行。
例如,施工单位未取得相应的施工资质证书,建设单位未获得土地使用权等。
因此,在签订合同前,双方应核实对方的资质证明文件,确保合同的主体资格合法。
2. 合同条款不明确风险合同条款不明确可能导致合同双方对权利义务的理解产生歧义,进而引发纠纷。
例如,合同条款中未明确工期、质量、价款等关键内容,可能导致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产生争议。
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双方应充分了解合同条款的含义,明确约定各项权利义务。
3. 违法违规风险在签订施工过程中,若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如未经许可擅自施工、转包、挂靠等,可能导致合同无效或受到行政处罚。
因此,双方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同的合法性。
1. 履约能力不足风险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若一方当事人因自身原因无法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如施工单位因技术不足、资金短缺等问题无法按时完成施工任务,可能导致合同无法按时履行。
因此,双方应充分了解对方的履约能力,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违约责任。
2. 变更与索赔风险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生设计变更、工程量增加等情况,可能导致合同价款发生变化。
若双方未能及时协商调整合同价款或签订补充协议,可能引发争议。
因此,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应密切关注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沟通协商调整合同内容。
3. 不可抗力风险不可抗力事件可能导致合同无法按时履行或无法完全履行。
例如,自然灾害、政府政策调整等不可抗力事件可能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
因此,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应关注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情况及时应对处理。
施工单位合同法风险防范
施工单位合同法风险防范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日益繁荣,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合同法风险。
合同法风险是指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因合同条款不明确、不完善或者合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行为不当,可能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或者合同权益受到损害的风险。
为了降低合同法风险,施工单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范。
一、加强合同签订前的风险防范1. 严格审查合同相对方的主体资格。
施工单位在签订合同前,应当对对方的法人地位、资质证书、经营状况等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对方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
2. 明确合同标的和范围。
施工单位应确保合同中的标的明确、具体,避免因标的模糊导致合同争议。
同时,要详细列明工程项目的范围,包括工程内容、工程量、工程质量等。
3. 合理制定合同条款。
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公平、合理的合同条款,确保合同权利和义务的对等。
4. 加强合同审批流程。
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合同审批制度,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合同审批应涵盖合同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等各个环节。
二、加强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防范1. 严格遵循合同约定。
施工单位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合同条款,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得到满足。
2. 加强合同变更管理。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变更合同,施工单位应按照合同约定或者双方协商一致的原则,及时办理合同变更手续。
3. 妥善处理合同纠纷。
施工单位在发生合同纠纷时,应及时与对方沟通,采取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
如协商无果,应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4. 加强工程款结算管理。
施工单位应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办理工程款结算,确保款项的支付与工程进度相匹配。
同时,要关注工程款支付风险,防止因发包人拖欠工程款导致自身权益受损。
三、加强合同履行后的风险防范1. 及时办理工程验收。
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后,应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办理工程验收手续,确保工程质量得到认可。
2. 完善资料归档。
浅谈工程施工合同风险(3篇)
第1篇一、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的类型1. 合同风险(1)合同条款不完善:合同条款不严谨、不完整,导致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争议。
(2)合同签订不规范:合同签订过程中,未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导致合同无效或可撤销。
(3)合同变更风险:在施工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合同内容发生变化,可能引发合同纠纷。
2. 技术风险(1)设计风险:设计不合理、错误或变更,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
(2)材料风险:材料质量不合格、供应不及时,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
(3)施工工艺风险:施工工艺不当、操作不规范,引发工程质量问题。
3. 经济风险(1)工程款拖欠:发包方拖欠工程款,导致承包方资金周转困难。
(2)工程变更增加费用:因设计变更、地质条件变化等原因,导致工程费用增加。
(3)汇率风险:汇率波动导致合同价格变化,影响工程成本。
4. 法律风险(1)政策法规风险:国家政策调整、法规变化,导致合同履行受到影响。
(2)知识产权风险:侵权行为导致合同纠纷。
(3)合同纠纷风险:合同履行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引发合同纠纷。
二、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的防范措施1. 加强合同管理(1)规范合同签订程序,确保合同合法有效。
(2)完善合同条款,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
(3)加强对合同变更的管理,确保变更合理、合法。
2. 严格技术管理(1)加强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2)严格材料采购、验收、使用等环节的管理。
(3)加强施工工艺培训和操作规范执行。
3. 优化经济管理(1)加强工程款支付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2)合理控制工程变更,降低工程成本。
(3)关注汇率变动,降低汇率风险。
4. 规避法律风险(1)密切关注政策法规变化,确保合同履行符合法律法规。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防止侵权行为。
(3)建立健全合同纠纷解决机制,及时化解纠纷。
总之,工程施工合同风险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对施工企业和业主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认识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合同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合同法规范双方当事人的行为,调整和完善经济运行关系,维护交易、生产秩序,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合同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并取得经济效益的桥梁和纽带,企业的经济行为通过合同获得的,称市场经济为合同经济,当今时代为合同时代并不为过。
为此,我们需要学习和掌握合同法。
对我们建筑企业来说,施工合同管理贯穿在合同管理的始终,如何有效地防范、控制、加强施工合同的风险管理和索赔管理,防止减少企业损失,是我们需要十分重视、认真分析研究的问题。
一、施工合同的特点决定施工合同潜在高风险。
施工合同的特点取决于施工合同标的物的特殊,即建设工程本身的特点和其交易、生产周期等特点。
这些特点可以用“特”长“”多“”广“”严“”五个字来概括。
1、“特”:就是合同“标的物”特殊:一是建筑产品的周期性和生产的流动性。
二是建筑产品的类别庞杂。
三是建筑产品体积庞大,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多,一次性投资数额大。
2、“长”:即合同纠纷周期长,施工周期有多长,施工合同的执行期也有多长。
3、“多”:合同条款内容多,较其它类型合同内容多。
4、“广”:涉及面广,施工合同不但涉及双方当事人,涉及法律法规,还要涉及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涉及其他单位及第三方和个人的利益等。
5、“严”:施工合同对合同承包方要求非常严,如应具有资质证书、营业执照、安全生产合格证、企业等级证明、外地企业进驻当地施工应办理有关手续等等。
正由于施工合同的特点决定了其合同的特殊性,合同履行的长期性、多样性、复杂性,由此导致施工合同高风险性,施工合同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根据施工合同的特点来分析研究风险产生原因和防风险的对策和措施。
二、施工合同常见风险类型及其表现。
1、技术与环境方面的风险。
①地质地基条件。
一般工程发包人提供一定的地基条件,往往这些条件与实际情况出入很大,施工时会引起超挖、超填,处理特殊地质情况如流沙,或遇到其他障碍物和文物都会增加工作量和拖长工期。
②水文气象条件。
主要表现在异常天气出现,如风暴、特大暴雨、洪水、泥石流、坍方等不可抗力的自然现象,都会造成工期拖延和损失。
③施工准备。
由于工程发包人提供的施工现场有隐患或通水通电和交通等准备不足,带来承包人不能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给工程开工后造成后遗症。
④设计变更或图纸供应不及时。
设计变更会影响承包人的施工安排,从而带来一系列问题。
设计图纸供应不及时,会导致施工进度延误,造成承包人窝工。
⑤技术规范。
特别是标准技术规范以外的特殊工艺,往往由于发包人要求不合理或过于苛刻,而事先没有这方面的约定。
⑥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施工方法选择,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设备选择,劳动力安排,施工组织设计的缺陷和漏洞,都对工程造价和工期有着极大影响。
⑦施工技术水平。
由于承包人承揽了与自己技术能力不太适应的工程项目,不能及时解决所遇到各类技术问题,或者是施工机械某些不配套或维修条件差等。
2、经济方面的风险。
①招标文件。
招标文件是投标的主要依据,特别是投标者须知、设计图纸、工程质量要求、合同条款以及工程量清单都潜在着经济风险,必须仔细分析研究。
②要素市场价格、材料设备供应。
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材料市场、设备市场,这些市场价格变化直接影响着工程承包价格。
材料设备供应风险主要表现发包人供应的材料或设备质量不合格,或供应不及时。
③国家政策调整。
主要是国家对工资、税种、税率调整。
3、合同签订和履行方面风险。
①合同条款不全面、不完善,合同文字不细致、不严密,致使合同存在比较严重的漏洞,或者合同存在着单方面的约束性,过于苛刻的责权利不平衡、不平等条款。
②合同内没有或者不完善的风险转移的担保、索赔、保险等相应条款。
③合同内缺少因第三方影响造成工期延误或经济损失的条款。
④发包人资信因素。
发包人履约能力差,由于发包人经济情况变化,无力支付工程款,或者发包人信誉差,不诚实,有意拖欠工程款。
⑤分包。
由于选择分包商不当,分包合同有漏洞,条款出现差错、矛盾等,会遇到分包商违约,不能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分包工程,致使影响整个工程进度或发生经济损失。
特别是发包人指定的分包商。
⑥合同履行过程中。
一、是由于发包人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工作效率低,不能及时解决问题或付款,或者发出错误指令二、是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的管理制度执行不力,管理不到位,或工作安排指挥错误和过失,导致不能全面履行合同,发生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或其它事故。
4、缺乏法律知识、违反或规避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风险。
一是由于对施工合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了解,对相关规定执行不力,如对工程变更和时效等相关法律规定不熟悉,会产生不利的法律后果或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是违反或规避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导致追究法律责任,承担法律后果。
如有的业主由于缺少资金或根本没有建设和开发资金,特别像有的房开公司没有资金就打空手道,打施工企业的主意,在未中标和签订施工合同前,要求施工企业借资垫资,往往出现阴阳合同、抽斗协议等,有的施工企业或项目经理为急于承接工程就提前投入大量资金,有的提前进场施工,这种情况,一旦发生纠纷往往因违反法律规定而得不到法律有效的支持和保护,带给施工企业很大的风险。
以上列举只是存在风险的主要方面,没有涉及的风险因素,随时随地可能发生,因此,了解和掌握施工合同的风险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了解施工合同潜在和可能发生的风险,才能心中有数,做事有底,遇事不慌,才能更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
三、加强合同风险的分析,提高防风险管理能力,采取防风险有效措施。
我们所讲的施工合同风险防范的分析,采取防范的对策和措施,主要是指在施工合同形成的谈判、正式签约过程和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处理风险的主要方法应做好:一是风险的预测、分析、评价;二是控制风险;三是转移风险和开展合同索赔制度。
1、风险的预测、分析、评价。
风险虽然具有不确定性,但并非不可知,绝大多数是可以预测,风险概率在一段时间、一定范围内是稳定的,如工期延误事件,工程设计变更事件,几乎在每一个施工阶段都会发生,就使这些风险事件概率相对稳定存在。
风险虽然可以预测,但这种预测不是轻而易举,需要依靠观察掌握有关知识,调查采访,参考有关资料,熟悉法律法规,向有经验的请教,使致准确地对风险作出预测,就可以掌握适当的处理风险的方法。
风险预测后,要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分析和评价测定风险量,作出处理风险结果的评审。
2、控制风险。
主要是在施工合同的谈判签订前,合同谈判签订阶段,合同履行时全过程三个阶段的防风险。
控制风险一是熟悉和掌握有关工程施工合同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二是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招标文件;三是签订完善的施工合同;四是掌握要素市场价格动态;五是加强合同管理,分析工程风险;六是管好分包商减少风险事件。
①合同谈判签订前的风险防范。
这是施工合同事前要进行的防风险,投标前要深入了解业主的资金信用度,经营作风,履行能力和是否具备签订合同的相应条件。
了解内容应包括工程建设四证(即立项、规划、土地、建设许可手续)是否完备,有否设计施工图,应拆迁是否到位,“三通一平”工作是否已做好,项目周边是否存在矛盾和纠纷,房产开发商的开发条件和资质是否具备。
还要侧面调查了解业主对项目工程的资金到位率情况,后续资金来源能否保证。
还要了解业主方是独资企业,还是合资、合作企业,是否有债务等。
如果是房地产开发单位还应充分了解其以往工程招标签订合同条款进行对比,应对招投标文件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正确理解招标文件,具体地逐条地确定合同责任,吃透业主意图和要求,细心分析投标人须知,详细勘察施工现场工地,仔细研究审查图纸,认真复核工程量,分析合同条款,并与项目经理部认真确定各个子项的单价和各项技术措施费用并制定投标策略,以减少合同签订后的风险。
②合同谈判及签订阶段如何把握好风险防范。
在合同谈判及签订阶段,主要是对合同文本进行复查,结合工程实际和业主方的具体情况进行合同风险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最终签订有利的工程承包合同。
一、是要明确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和审核人员,如经营处负责施工合同的审阅。
二、是细心复核合同文本,根据发包人提出要求,逐条逐句,逐字(包括文本的标点符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在审核中要多长个“心眼”,多考虑一些问题,多提出一些防范风险的建议和修改意见,把问题想得复杂一些总比不去考虑、不去分析研究的好,仔细分析琢磨条款内在函意。
三、是适度掌握谈判策略和技巧。
在合同实质性谈判阶段,应选择有合同谈判能力和有经验的人参与合同谈判,谈判人员要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明确分工,像楼总讲的“谁是主角,谁当配色,谁唱红脸,谁唱白脸”都要预先制订方案。
通过谈判,使合同能体现双方责、权、利关系平衡,尽量避免业主单方面苛刻条件,该讲要讲,该提出的问题要提出来,极力维护企业的权益。
同时还要提出对业主的约束条件。
虽然合同法赋予合同双方平等的法律地位和权力,但实际的经济交往中,绝对的平等是不存在的,特别施工合同,施工方往往占下风。
因此,权力还要靠自己去争取,如有可能应尽量争取合同文本的拟稿权,对业主提出的合同文本,应对每个条款都作具体商讨,切不可把自己放在被动的地位。
大中型建设工程合同一般都由业主负责起草,业主为了防止施工企业在合同履行中的索赔,特意聘请有经验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起草合同,一般质量较高,其中既隐含许多不利于承包人的风险责任条款,还有业主的反索赔条款。
有的业主往往会在未发中标通知书之前,提供条件苛刻的非示范文本合同草案,要求施工企业无条件全部接受,其合同条款往往把相当一部分风险转嫁给施工单位,缺乏对业主的权利限制性条款和对承包商保护性条款,由于施工企业所处的境地十分被动,因此要尽可能地了解各方面的可靠信息,坚持原则,运用策略,运用政策法规,尽可能修改完善,规避风险,切千万不可盲目迁就,轻率接受,急于求成,往往会后患无穷。
另外,合同谈判人员在谈判策略上,应善于在合同中限制风险和转换风险,对可以免除责任的条款应研究透彻,做到心中有数,切忌盲目接受业主的某种免责条款,达到风险在双方中合理分配,就是平等的合同条款,公平的约束条款,同时对业主的风险责任条款一定要规定得具体明确。
四是掌握和执行好合同的洽谈权、审查权、批准权,做好相互制约,要认真执行项目论证制度,减少合同中的漏洞。
在这方面我们公司已有一套程序,平时也已按公司规定执行。
但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对大项目或者需投入资金量大的项目,请分公司领导及项目经理在调查了解和洽谈的基础上,如需公司相关部门配合、协助或把关审查时,应提前将有关资料送交相关处室查阅,提早联系介入,不要等到时间很紧或工作很仓促时来办理,就比较被动,要作好提前的准备。
③加强合同履行时全过程的风险防范。
一、是加强合同履行过程中动态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