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轨迹规划
机器人轨迹规划
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方法 的优势,提高轨迹规划的性能
。
缺点是需要考虑不同方法之间 的协调和融合问题,增加了实
现的难度。
03
机器人轨迹规划的应用场景
工业制造
自动化生产线
在工业制造中,机器人轨迹规划 可用于自动化生产线上,执行物 料搬运、装配、检测等任务,提 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智能仓储管理
通过机器人轨迹规划,可以实现 智能仓储管理,包括货物的自动 分拣、搬运和堆垛,优化仓储空 间利用。
控制精度
提高轨迹控制的精度,减小执行 误差,提高作业质量。
鲁棒性
在不确定性和干扰下,保证轨迹 规划与控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5
机器人轨迹规划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工业机器人的轨迹规划
总结词
精确、高效、安全
详细描述
工业机器人轨迹规划的目标是在保证精确度的前提下,实现高效、安全的生产。通过对机器人的运动 轨迹进行优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并确保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发生碰撞或超出预定 范围。
机器人轨迹规划
汇报人: 202X-12-23
目 录
• 机器人轨迹规划概述 • 机器人轨迹规划算法 • 机器人轨迹规划的应用场景 • 机器人轨迹规划的未来发展 • 机器人轨迹规划的案例分析
01
机器人轨迹规划概述
定义与目标
定义
机器人轨迹规划是指根据给定的起点 和终点,通过计算机器人关节角度的 变化,使其能够以最优的方式从起点 移动到终点的过程。
避免碰撞
通过对机器人运动路径的精确规划, 可以确保机器人在工作环境中安全地 避开障碍物,避免与周围物体发生碰 撞。
机器人轨迹规划的挑战
01
环境不确定性
机器人运动控制中的轨迹规划与优化技术研究
机器人运动控制中的轨迹规划与优化技术研究摘要: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中的轨迹规划与优化技术对于机器人在各种应用领域的性能和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机器人运动控制中轨迹规划的基本概念、常用方法及其优化技术,并分析了轨迹规划与优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1. 引言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是机器人技术领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决定了机器人在工业自动化、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领域的性能和效率。
轨迹规划与优化技术作为机器人运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指导机器人运动路径和轨迹的选择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机器人运动控制中的轨迹规划和优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轨迹规划的基本概念与方法2.1 轨迹规划的基本概念轨迹规划是指确定机器人自身和末端执行器的路径,使其能够在特定的环境和约束条件下实现目标运动。
主要包括全局轨迹规划和局部轨迹规划两个方面。
全局轨迹规划是根据机器人的起始位置和目标位置,寻找一条完整的路径,以实现从起始位置到目标位置的连续运动。
局部轨迹规划则是在机器人运动过程中,根据机器人的实时感知信息,根据机器人自身的动力学特性和操作要求,动态地规划调整机器人的运动轨迹。
2.2 轨迹规划的方法常用的轨迹规划方法包括几何方法、采样方法、搜索方法等。
几何方法是通过定义机器人的几何形状和约束条件,计算机器人的最优路径。
采样方法是通过采样机器人的状态空间,选取一个合适的采样点构造路径。
搜索方法是利用搜索算法,在状态空间中搜索最优路径。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需求进行选择。
3. 轨迹优化的技术方法3.1 轨迹平滑轨迹平滑的目标是使机器人的路径更加平滑,减少轨迹的变化率和曲率,从而提高机器人的稳定性和精度。
常用的轨迹平滑方法包括贝塞尔曲线、B样条曲线等,可以将离散的路径点插值为连续的平滑曲线。
3.2 动态轨迹规划动态轨迹规划是指根据机器人的实时感知信息和环境变化,动态地规划机器人的运动路径。
机器人轨迹规划
机器人轨迹规划机器人轨迹规划是指根据机器人的任务要求和环境条件,制定机器人运动的轨迹以达到预定的目标。
机器人轨迹规划是机器人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目的是使机器人能够安全、高效地在给定的环境中移动。
机器人轨迹规划通常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环境感知与建模:机器人需要通过感知技术获取环境中的信息,并将其建模成可理解的形式。
这些模型可以包括地图、障碍物位置、目标位置等。
2. 路径规划:基于环境模型,机器人需要确定一条避开障碍物、同时能够到达目标位置的最佳路径。
路径规划问题可以分为全局路径规划和局部路径规划两个层次。
全局路径规划是在整个环境中搜索最佳路径,而局部路径规划是在当前位置的附近搜索最佳路径。
3. 运动规划:确定机器人在路径上的具体运动方式,包括速度、加速度、姿态等。
机器人的运动规划要考虑到机械结构的限制、动力学约束以及安全性等因素。
4. 避障规划:当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需要能够进行避障规划,避免碰撞。
避障规划可以基于感知信息进行实时调整,使机器人能够安全地绕过障碍物。
这些问题可以使用不同的算法和方法来解决,常用的算法包括A*算法、Dijkstra算法、蚁群算法等。
此外,机器人轨迹规划还需要结合机器人的动力学和控制系统,使机器人能够按照规划的轨迹进行运动。
机器人轨迹规划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工业自动化、无人驾驶、机器人导航等领域。
例如,在工业自动化中,机器人可以根据轨迹规划进行物料搬运,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
在无人驾驶领域,机器人车辆可以通过轨迹规划来规划行驶路线,保证安全、高效地到达目的地。
在机器人导航中,机器人可以根据轨迹规划进行地图绘制、自主导航等任务。
总之,机器人轨迹规划是机器人技术中的重要问题,通过合理的路径规划和运动规划,可以使机器人能够安全、高效地移动,完成各种任务。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轨迹规划算法和方法也在不断进步,为机器人的运动能力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机器人运动轨迹规划
机器人运动轨迹规划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已经成为了现代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角色。
而机器人的运动轨迹规划则是机器人能够高效执行任务的关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机器人运动轨迹规划的原理、挑战以及应用。
第一部分:机器人运动轨迹规划的基础原理机器人的运动轨迹规划是指利用算法和规则来确定机器人在工作空间内的行动路径。
它需要考虑机器人的动力学特性、环境条件以及任务需求。
运动轨迹规划主要分为离线规划和在线规划。
在离线规划中,机器人事先计算出完整的轨迹,并在执行过程中按照预定的轨迹行动。
这种规划方式适用于对工作环境已经事先了解的情况,例如工业生产线上的自动化机器人。
离线规划的优点是能够保证轨迹的精准性,但对环境的变化相对敏感。
而在线规划则是机器人根据当下的环境信息实时地计算出合适的轨迹。
这种规划方式适用于未知环境或需要适应环境变化的情况,例如自主导航机器人。
在线规划的优点是能够灵活应对环境的变化,但对实时性要求较高。
第二部分:机器人运动轨迹规划的挑战机器人运动轨迹规划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包括路径规划、避障和动力学约束等问题。
路径规划是机器人运动轨迹规划的基本问题之一。
它涉及到如何选择机器人在工作空间中的最佳路径,以达到任务要求并减少能耗。
路径规划算法可以基于图搜索、最短路径算法或优化算法进行设计。
避障是机器人运动轨迹规划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机器人需要能够感知并避免与障碍物的碰撞,以确保安全执行任务。
避障算法可以基于传感器信息和障碍物模型来确定机器人的安全路径。
动力学约束是指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满足的物理约束条件。
例如,机械臂在操作时需要避免碰撞或超过其运动范围。
动力学约束的考虑需要在规划过程中对机器人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建模,并在轨迹规划中进行优化。
第三部分:机器人运动轨迹规划的应用机器人运动轨迹规划在许多领域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领域,机器人可以根据离线规划的路径自动执行复杂的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第五章机器人轨迹规划
(3)在直角坐标空间或关节空间中采用某种适当的启发式方 法,由控制系统自动地选择路径点的速度;
对于方法(2),为了保证路径点处的加速度连续,可以设法 用两条三次曲线在路径点处按照一定的规则联系起来,拼凑成所 要求的轨迹。其约束条件是:联接处不仅速度连续,而且加速度 也要连续。
1.轨迹规划的一般性问题
这里所谓的轨迹是指操作臂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速度和加 速度。
常见的机器人作业有两种:
•点位作业(PTP=point-to-point motion) •连续路径作业(continuous-path motion),或者称为轮廓运动
(contour motion)。
操作臂最常用的轨迹规划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是要求对于选定的轨迹结点(插值点)上的位姿、速 度和加速度给出一组显式约束(例如连续性和光滑程度等),轨 迹规划器从一类函数(例如n次多项式)选取参数化轨迹,对结 点进行插值,并满足约束条件。 第二种方法要求给出运动路径的解析式。
如果对于运动轨迹的要求更为严格,约束条件增多,那么 三次多项式就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用更高阶的多项式对运动轨 迹的路径段进行插值。例如,对某段路径的起点和终点都规定 了关节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有六个未知的系数),则要用 一个五次多项式进行插值。
(t) a0 a1t a2t 2 a3t 3 a4t 4 a5t 5
3
0
0
t0 t1
t2 t
同理可以求得此时的三次多项式系数:
此时的 •
•
速度约 (0) 0
束条件 变为:
•
•
(t f ) f
由上式确定的三次多项式描述了起始点和终止点具有任意给定位 置和速度的运动轨迹。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确定路径点上的关节 速度,有以下三种方法:
机器人基础原理 第9章 轨迹规划与控制
位置连续、速度平滑
0 0
t f
f
•
0 0
•
t f 0
2024/2/17
(t) a0 a1t a2t 2 a3t3
•
(t
••
)
a1
2a2t
3a3t
2
(t) 2a2 6a3t
a0 0
a1 0
a2
3
t
2 f
f
0
a3
2
t
3 f
f
0
2
过路径点的三次多项式插值
(b) 含有多个解
带抛物线过渡的线性插值
2024/2/17
令 t=2th,由上面两式可得 :
••
••
tb2 ttb f 0 0
7
用抛物线过渡的线性插值
当给定关节加速度时,相 应的tb计算表达式为:
t tb 2
••2
••
t2 4 f 0
••
2
由度上值式必可须知选,得为足保够证 大,tb有即解,过渡域加速
速度约束条件变为:
•
•
0 0
•
•
t f f
求得三次多项式的系数:
a0 0
•
a1 1
3
a2
t
2 f
f
0
2
•
0
1
•
f
tf
tf
a3
2
t
3 f
f
0
1
••
( 0
f
)
tf
此时,经过路径点时的速度不再等于零。
当经过的路径点增加时,则可获得一段所需的曲线路径。 (上一段路径的终点作为下一段路径的起点,依次首尾相连)
机器人的轨迹规划
3
目标状态
机器人能得到的一个解答是由下面的算符序列组成的:
机器人规划是机器人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是人工智能 与机器人学一个令人感兴趣的结合点。
机器人轨迹规划属于机器人低层规划,基本上不涉及人工
智能问题,而是在机械手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础上,讨论机
器人运动的规划及其方法。所谓轨迹,就是指机器人在运动
过程中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轨迹规划问题通常是将轨迹规划器看成“黑箱”,接受表示
路径约束的输入变量,输出为起点和终点之间按时间排列的操
作机中间形态(位姿, 速度和加速度)序列。
在关节轨迹的典型约束条件之下,我们所要研究的是选择 一种 n 次(或小于 n 次)的多项式函数,使得在各结点(初始点, 提升点,下放点和终止点)上满足对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要 求,并使关节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在整个时间间隔 [ t0, tf ] 中 保持连续。
15
➢ 规划关节插值轨迹的约束条件:
1. 位置(给定)
9
在关节变量空间的规划有三个优点: (1) 直接用运动时的受控变量规划轨迹; (2) 轨迹规划可接近实时地进行; (3) 关节轨迹易于规划。
伴随的缺点是难于确定运动中各杆件和手的位置,但是,为 了避开轨迹上的障碍.常常又要求知道一些杆件和手位置。
由于面向笛卡尔空间的方法有前述钟种缺点,使得面向关节 空间的方法被广泛采用。它把笛卡尔结点变换为相应的关节坐 标,并用低次多项式内插这些关节结点。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计 算较快,而且易于处理操作机的动力学约束。但当取样点落在 拟合的光滑多项式曲线上时,面向关节空间的方法沿笛卡尔路 径的准确性会有损失。
工业机器人的轨迹规划与控制
工业机器人的轨迹规划与控制工业机器人在现代制造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轨迹规划与控制是实现高效生产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工业机器人轨迹规划与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工业机器人轨迹规划的基本原理轨迹规划是指确定机器人在三维空间内运动的路径,使其能够准确到达目标位置,并避免碰撞障碍物。
轨迹规划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任务规划:确定工业机器人要完成的任务,包括目标位置、姿态和速度等参数。
根据任务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轨迹规划方法。
2. 机器人建模:将工业机器人抽象成数学模型,包括机器人的几何结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
通过建模可以精确描述机器人的运动特性。
3. 环境感知:通过传感器获取机器人周围环境的信息,包括障碍物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等。
环境感知是轨迹规划中重要的一步,可以避免机器人碰撞障碍物。
4. 路径生成:根据机器人的起始位置、目标位置和环境信息,生成机器人的运动路径。
常用的路径生成方法包括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和样条插补等。
5. 避障算法:根据环境感知的结果,结合路径生成的路径,进行避障算法的计算。
常用的避障算法包括最近邻规划法、虚拟力法和人工势场法等。
二、工业机器人轨迹控制的基本方法轨迹控制是指根据轨迹规划生成的运动路径,使机器人能够按照期望的轨迹进行运动。
工业机器人轨迹控制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运动控制器:根据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和期望的轨迹,设计适当的运动控制器。
常用的运动控制器包括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和自适应控制器等。
2. 传感器反馈:通过传感器获取机器人当前的位置信息,并将其反馈给控制器进行实时调节。
传感器反馈可以提高轨迹控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动态补偿:考虑工业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的惯性和摩擦等因素,进行动态补偿,使轨迹控制更加精确和稳定。
4. 跟踪控制:根据实际轨迹和期望轨迹之间的差异,设计相应的跟踪控制策略,使机器人能够按照期望轨迹进行运动。
5. 跟随误差修正:根据传感器反馈的实际位置信息,对跟随误差进行修正和调整,使机器人能够更精确地按照期望轨迹进行运动。
机器人控制系统中的轨迹规划与运动控制算法
机器人控制系统中的轨迹规划与运动控制算法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机器人控制系统是机器人运行的核心部分,而轨迹规划与运动控制算法则是机器人控制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机器人控制系统中的轨迹规划与运动控制算法。
一、轨迹规划的概念与意义1.1 轨迹规划的定义轨迹规划指的是在给定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对机器人运动状态的合理规划,得到一条满足指定约束条件的运动轨迹,使机器人能够按照该轨迹从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
1.2 轨迹规划的意义轨迹规划在机器人控制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合理的轨迹规划能够提高机器人的运动效率,使机器人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预定任务。
其次,轨迹规划可以确保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避免障碍物,保证机器人和环境的安全。
最后,轨迹规划还能够优化机器人的运动轨迹,降低机器人的能耗,延长机器人的使用寿命。
二、轨迹规划的方法2.1 基于规则的轨迹规划方法基于规则的轨迹规划方法是最简单、直观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通过预先定义规则,使机器人按照特定的路径运动。
例如,可以通过定义机器人在固定速度下沿直线运动,然后改变运动方向,再沿直线运动到达目标位置。
2.2 基于搜索的轨迹规划方法基于搜索的轨迹规划方法则是通过对大量的运动路径进行搜索,找到一条最优的运动轨迹。
常见的搜索算法有A*算法、D*算法等。
这些算法通过计算每个运动路径的代价函数,选择代价最小的路径作为机器人的运动轨迹。
2.3 基于优化的轨迹规划方法基于优化的轨迹规划方法是一种更加高级和复杂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优化算法对机器人的运动轨迹进行优化。
其中,常用的优化算法有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
这些算法能够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寻找到最优的机器人运动轨迹。
三、运动控制算法的概念与分类3.1 运动控制算法的定义运动控制算法是指在机器人控制系统中,根据目标轨迹和当前运动状态,计算出合适的控制命令,从而控制机器人按照目标轨迹运动的一种算法。
《工业机器人轨迹规划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工业机器人轨迹规划算法的研究与实现》一、引言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已成为现代制造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轨迹规划作为机器人运动控制的核心技术之一,对于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精度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工业机器人轨迹规划算法进行研究与实现,旨在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用方法。
二、工业机器人轨迹规划概述工业机器人轨迹规划是指根据机器人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制定出一条从起始位置到目标位置的合理路径。
该路径应满足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约束,同时尽可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
轨迹规划算法是机器人运动控制的核心,其优劣直接影响到机器人的性能表现。
三、常见的工业机器人轨迹规划算法1. 直线插补法:该方法将目标位置与起始位置之间的路径近似为直线,通过计算直线上的离散点来规划机器人的运动轨迹。
该方法简单易行,但精度较低。
2. 圆弧插补法:该方法利用圆弧来逼近目标位置与起始位置之间的路径,提高了轨迹的平滑性和精度。
但该方法对机器人的运动学约束考虑不足,可能导致实际运动中产生较大的误差。
3. 优化算法:包括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粒子群算法等,通过寻找最优解来规划机器人的运动轨迹。
这些算法可以充分考虑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约束,得到较为理想的轨迹。
但计算量大,实现难度较高。
四、本研究采用的轨迹规划算法本研究采用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轨迹规划方法。
该方法首先建立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然后根据工作任务和要求,设定合理的评价函数。
通过遗传算法在解空间中搜索最优解,得到机器人的最佳运动轨迹。
该方法可以充分考虑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约束,提高轨迹的精度和平滑性。
五、算法实现1. 建立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根据机器人的结构和工作环境,建立精确的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
2. 设定评价函数:根据工作任务和要求,设定合理的评价函数,包括路径长度、运动时间、能量消耗等指标。
3. 遗传算法搜索最优解:采用遗传算法在解空间中搜索最优解,得到机器人的最佳运动轨迹。
机器人轨迹规划
机器人轨迹规划1. 简介机器人轨迹规划是指在给定机器人动态约束和环境信息的情况下,通过算法确定机器人的运动轨迹,以达到特定的任务目标。
轨迹规划对于机器人的移动和导航非常重要,可以用于自主导航、避障、协作操控等应用领域。
2. 常见的机器人轨迹规划算法2.1 最短路径规划算法最短路径规划算法包括Dijkstra算法、A*算法等。
这些算法通过计算机器人到达目标位置的最短路径,来规划机器人的运动轨迹。
它们通常基于图搜索的思想,对于给定的环境图,通过计算节点之间的距离或代价,并考虑障碍物的存在,确定机器人的最佳路径。
2.2 全局路径规划算法全局路径规划算法主要用于确定机器人从起始位置到目标位置的整体路径。
常见的全局路径规划算法有D*算法、RRT(Rapidly-exploring Random Tree)算法等。
这些算法通过在连续的状态空间中进行采样,以快速探索整个空间,并找到连接起始和目标位置的路径。
2.3 局部路径规划算法局部路径规划算法用于在机器人运动过程中避开障碍物或避免发生碰撞。
常见的局部路径规划算法有动态窗口算法、VFH(Vector Field Histogram)算法等。
这些算法通过感知周围环境的传感器数据,结合机器人动态约束,快速计算出机器人的安全轨迹。
3. 轨迹规划的输入和输出3.1 输入数据轨迹规划算法通常需要以下输入数据: - 机器人的初始状态:包括位置、朝向、速度等信息。
- 目标位置:机器人需要到达的位置。
- 环境信息:包括地图、障碍物位置、传感器数据等。
- 机器人的动态约束:包括速度限制、加速度限制等。
3.2 输出数据轨迹规划算法的输出数据通常为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可以是一系列位置点的集合,也可以是一系列控制信号的集合。
轨迹规划的输出数据应满足机器人的动态约束,并在给定的环境中可行。
4. 轨迹规划的优化与评估4.1 轨迹优化轨迹规划算法通常会生成一条初步的轨迹,但这条轨迹可能不是最优的。
机器人运动轨迹规划
机器人运动轨迹规划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机器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工业生产线上的机械臂,到家庭服务中的智能机器人,它们的高效运作都离不开精准的运动轨迹规划。
那么,什么是机器人运动轨迹规划呢?简单来说,它就是为机器人确定从起始位置到目标位置的最优路径,同时要满足一系列的约束条件,比如速度限制、加速度限制、避障要求等等。
这就像是我们出门旅行,需要规划一条既快速又安全,还能避开各种拥堵和障碍的路线。
要实现良好的机器人运动轨迹规划,首先得明确机器人的工作任务和环境。
比如说,一个在仓库里搬运货物的机器人,它需要知道货物的位置、仓库的布局、通道的宽窄,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障碍物。
只有对这些情况了如指掌,才能为它规划出合理的运动轨迹。
在规划运动轨迹时,有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种是基于几何模型的方法。
这种方法把机器人和环境都简化成几何形状,通过计算几何关系来确定运动路径。
就像在一张地图上,用线条和图形来表示道路和建筑物,然后找出从起点到终点的最佳路线。
另一种是基于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方法。
运动学主要研究机器人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而动力学则考虑了力和力矩对机器人运动的影响。
通过建立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可以更精确地预测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同时也能更好地控制机器人的运动。
还有一种是基于智能算法的方法,比如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等。
这些算法模拟了自然界中的生物进化或者群体行为,通过不断地迭代和优化,找到最优的运动轨迹。
除了方法的选择,还需要考虑机器人的运动约束。
速度和加速度的限制是很重要的,如果机器人运动速度过快或者加速度过大,可能会导致不稳定甚至损坏。
此外,机器人的关节角度限制、扭矩限制等也需要在规划中考虑进去,以确保机器人能够正常、安全地运动。
避障也是机器人运动轨迹规划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在复杂的环境中,机器人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物。
为了避免碰撞,需要实时检测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并根据这些信息调整运动轨迹。
工业机器人的轨迹规划与控制方法研究
工业机器人的轨迹规划与控制方法研究工业机器人作为现代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设备之一,广泛应用于不同的生产领域。
为了实现高效的生产和精确控制,工业机器人的轨迹规划与控制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就工业机器人的轨迹规划和控制方法进行探讨。
一、轨迹规划方法工业机器人的轨迹规划是指通过对机器人的运动轨迹进行优化设计,实现灵活高效的运动。
常见的轨迹规划方法有直线轨迹规划、圆弧轨迹规划和样条曲线轨迹规划等。
直线轨迹规划是指机器人按照直线路径移动的方法。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适用于一些直线型的加工任务。
但在某些情况下,直线轨迹规划缺乏灵活性,不能满足复杂加工任务的要求。
圆弧轨迹规划是指机器人按照圆弧路径移动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在机器人的运动过程中实现曲线的变化,提高机器人的运动灵活性。
但圆弧轨迹规划存在圆弧半径选择和切换问题,需要对机器人的运动空间进行规划和优化。
样条曲线轨迹规划是一种更加灵活和精细的方法。
通过将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划分为多段曲线,可以实现更加复杂的运动规划。
此外,样条曲线轨迹规划可以实现光顺的路径转变和加工过程,提高机器人的运动效果和精度。
二、控制方法工业机器人的控制是指对机器人的姿态、速度和力矩等参数进行调整和控制,以实现精确的加工和运动。
常见的控制方法有位置控制、力控制和力/位置控制等。
位置控制是指通过控制机器人的关节位置来实现对机器人运动的控制。
这种控制方法简单易行,但在一些复杂的加工任务中,只依靠位置控制难以满足精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力控制是指通过对机器人施加外力来实现对机器人运动的控制。
这种控制方法用于需要对加工件施加力矩的工艺过程,可以实现对力矩的高精度控制。
但力控制方法对机器人和加工环境的刚性要求较高,应用范围有限。
力/位置控制是将位置控制和力控制方法结合起来的一种综合控制方法。
通过同时对机器人的位置和外力进行控制,可以实现更加灵活和精确的加工过程。
力/位置控制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工业机器人的控制需求,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第三章机器人轨迹规划
第三章机器人轨迹规划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机器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从工业生产线上的机械臂,到家庭服务中的智能机器人,它们的高效运行都离不开精准的轨迹规划。
机器人轨迹规划,简单来说,就是为机器人确定一条从起始点到目标点的最优路径,并规划出在这条路径上的运动速度、加速度等参数。
这就好比我们在出门旅行前规划路线,不仅要知道从哪里出发到哪里结束,还要考虑路上的交通状况、停留时间等因素,以保证整个行程的顺利和高效。
轨迹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直接影响到机器人的工作效率。
一个合理的轨迹规划可以让机器人在完成任务时更加迅速、准确,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和时间浪费。
其次,对于一些对精度要求较高的任务,如精密加工、医疗手术等,精确的轨迹规划能够确保机器人的操作达到预期的效果,避免误差和失误。
此外,良好的轨迹规划还能延长机器人的使用寿命,减少机械磨损和能量消耗。
在进行轨迹规划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是首要的。
运动学主要研究机器人的位置、速度和姿态之间的关系,而动力学则涉及到力、力矩和运动之间的相互作用。
只有充分了解这些特性,才能为机器人规划出可行且高效的轨迹。
另外,工作环境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机器人可能需要在狭窄的空间、复杂的地形或者有障碍物的环境中工作。
因此,在规划轨迹时,必须考虑如何避开障碍物,同时适应环境的限制。
机器人的任务要求也对轨迹规划有着明确的指导作用。
不同的任务可能对速度、精度、平稳性等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在搬运重物时,需要保证轨迹的平稳性,避免货物的晃动和掉落;而在进行快速装配任务时,则更注重速度和效率。
目前,常见的机器人轨迹规划方法主要有两种:关节空间规划和笛卡尔空间规划。
关节空间规划是直接在机器人的关节角度、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上进行规划。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相对简单,能够较好地处理机器人的运动学约束。
比如,对于一个具有六个关节的机械臂,我们可以通过规划每个关节的运动来实现整体的轨迹。
工业机器人的轨迹规划和控制
工业机器人的轨迹规划和控制在现代制造业中,工业机器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能够高效、精确地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而要实现工业机器人的精准动作和高效作业,轨迹规划和控制则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工业机器人的轨迹规划,简单来说,就是为机器人确定一条从起始点到目标点的最优路径。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考虑众多因素。
首先是工作空间的限制,机器人的运动范围是有限的,必须确保规划的轨迹在这个范围内。
其次,要考虑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
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关节结构和运动方式都有所不同,这会影响轨迹的规划。
此外,还需要考虑任务的要求,比如速度、精度、加速度等。
为了实现有效的轨迹规划,工程师们通常采用多种方法。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基于关节空间的规划。
在这种方法中,直接对机器人的关节角度进行规划。
通过给定起始和终止的关节角度,以及中间的一些关键点,然后使用插值算法来生成连续的关节角度轨迹。
这样可以保证机器人的运动平稳,避免出现突变。
另一种方法是基于笛卡尔空间的规划。
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在三维空间中对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姿态进行规划。
这种方法更直观,更容易与任务需求相结合,但计算量相对较大。
在轨迹规划中,还需要考虑一些约束条件。
比如,速度约束,以防止机器人运动过快导致不稳定;加速度约束,避免过大的冲击;还有关节角度限制、力矩限制等,以确保机器人的运动在安全范围内。
有了规划好的轨迹,接下来就是控制机器人按照这个轨迹运动。
工业机器人的控制主要分为位置控制和力控制两种方式。
位置控制是最常见的控制方式。
通过不断测量机器人的实际位置,并与规划的位置进行比较,然后计算出控制量,驱动机器人向目标位置运动。
这种控制方式适用于大多数对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任务,比如装配、焊接等。
力控制则主要用于需要与环境进行交互、施加特定力的任务,比如打磨、抛光等。
在力控制中,通过安装力传感器来测量机器人与环境之间的接触力,然后根据力的大小和方向来调整机器人的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 机器人轨迹规划
3.1 机器人轨迹规划概述
四 轨迹规划涉及的主要问题
为了描述一个完整的作业,往往需要将上述运动进行组合。通 常这种规划涉及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对工作对象及作业进行描述,用示教方法给出轨迹上的若 干个结点(knot)。
(2) 用一条轨迹通过或逼近结点,此轨迹可按一定的原则优 化,如加速度平滑得到直角空间的位移时间函数X(t)或关节空间的 位移时间函数q(t);在结 点之间如何进行插补,即根据轨迹表达式 在每一个采样周期实时计算轨迹上点的位姿和各关节变量值。
图3.5及图3.6所示.
图3.5 由已知的三点P1、P2、P3决定的圆弧
图3.6 圆弧插补
第3章 机器人轨迹规划
3.3 机器人轨迹插值计算
各插补点坐标值
X i1 X i iX
Yi1 Yi iY
Zi1 Zi iZ
式中:i=0,1,2,…,N。
第3章 机器人轨迹规划
3.3 机器人轨迹插值计算
二 圆弧插补
1 平面圆弧插补 平面圆弧是指圆弧平面与基坐标系的三大平面之
一重合,以XOY平面圆弧为例。已知不在一条直线上的 三点P1、P2、P3及这三点对应的机器人手端的姿态,如
空间插补
点位控制 PTP
连续路径 控制CP
(1) 各轴独立 快速到达。 (2) 各关节最 大加速度限制
(1)各轴协调运动定时插补。 (2) 各关节最大加速度限制
(1) 在空间插补点间进行关 (1) 直线、圆弧、
节定时插补。
曲线等距插补。
(2) 用关节的低阶多项式拟 (2) 起停线速度、
合空间直线使各轴协调运动。 线加速度给定,
(3) 各关节最大加速度限制 各关节速度、加
速度限制
第3章 机器人轨迹规划
3.2 插补方式分类与轨迹控制
二 机器人轨迹控制过程
机器人的基本操作方式是示教-再现,即首先教机 器人如何做,机器人记住了这个过程,于是它可以根 据需要重复这个动作。操作过程中,不可能把空间轨 迹的所有点都示教一遍使机器人记住,这样太繁琐, 也浪费很多计算机内存。实际上,对于有规律的轨 迹,仅示教几个特征点,计算机就能利用插补算法获 得中间点的坐标,如直线需要示教两点,圆弧需要示 教三点,通过机器人逆向运动学算法由这些点的坐标
求出机器人各关节的位置和角度(1, …, n),然后由
第3章 机器人轨迹规划
3.2 插补方式分类与轨迹控制
(续)
后面的角位置闭环控制系统实现要求的轨迹上的一 点。继续插补并重复上述过程,从而实现要求的轨 迹.
机器人轨迹控制过程如图3.3所示。
图3.3 机器人轨迹控制过程
第3章 机器人轨迹规划
3.3 机器人轨迹插值计算
障碍约束
有
无
路径 有 离线无碰撞路径规则+在 离线路径规划+在线路径
约束
线路径跟踪
跟踪
无 位置控制+在线障碍探测 位置控制 和避障
本章主要讨论连续路径的无障碍轨迹规划方法。
第3章 机器人轨迹规划
3.2 插补方式分类与轨迹控制
一 插补方式分类
表3.2 路径控制与插补方式分类
路径控制
不插补 关节插补(平滑)
3.3 机器人轨迹插值计算
为减少实时计算量,示教完成后,可求出:
直线长度 L Xe X0 2 Ye Y0 2 Ze Z0 2
ts间隔内行程d = vts;
插补总步数N为L/d+1的整数部分
各轴增量 X Xe X0 / N
Y Ye Y0 / N
Z Ze Z0 / N
一 直线插补
如图3.4所示。已知直 线始末两点的坐标P0(X0, Y0,Z0)、Pe(Xe,Ye,Ze) 及姿态,其中P0、Pe是相对 于基坐标系的位置。这些 已知的位置和姿态通常是 通过示教方式得到的。设v 为要求的沿直线运动的速 度;ts为插补时间间隔。
图3.4 空间直线插补
第3章 机器人轨迹规划
第3章 机器人轨迹规划
3.1 机器人轨迹规划概述
二 轨迹规划的一般性问题
机器人的作业可以描述成工具坐标系{T}相对 于工件坐标系{S}的一系列运动。例如,图3.1所示 将销插入工件孔中的作业可以借助工具坐标系的一 系列位姿Pi (i=1,2,…,n)来描述。这种描述方 法不仅符合机器人用户考虑问题的思路,而且有利于 描述和生成机器人的运动轨迹。
(2) 关节空间运动。这种运动直接在关节空间里进行。由 于动力学参数及其极限值直接在关节空间里描述,所以用这 种方式求最短时间运动很方便。
(3) 空间直线运动。这是一种直角空间里的运动,它便于 描述空间操作,计算量小,适宜简单的作业。
(4) 空间曲线运动。这是一种在描述空间中用明确的函数 表达的运动,如圆周运动、螺旋运动等。
(3) 以上生成的轨迹是机器人位置控制的给定值,可以据此并 根据机器人的动态参数设计一定的控制规律。
第3章 机器人轨迹规划
3.1 机器人轨迹规划概述
(4) 规划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时,尚需明确其路径上是否 存在障碍约束的组合。一般将机器人的规划与控制方式分
为四种情况,如表3.1所示。
表3.1 机器人的规划与控制方式
第3章 机器人轨迹规划
3.1 机器人轨迹规划概述 3.2 插补方式分类与轨迹控制 3.3 机器人轨迹插值计算 3.4 机器人手部路径的轨迹规划
第3章 机器人轨迹规划
3.1 机器人轨迹规划概述
一 机器人轨迹的概念
机器人轨迹泛指工业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的 运动轨迹,即运动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机器人在作业空间要完成给定的任务,其手 部运动必须按一定的轨迹(ectory)进行。轨 迹的生成一般是先给定轨迹上的若干个点,将其 经运动学反解映射到关节空间,对关节空间中的 相应点建立运动方程,然后按这些运动方程对关 节进行插值,从而实现作业空间的运动要求,这一 过程通常称为轨迹规划。
第3章 机器人轨迹规划
3.1 机器人轨迹规划概述
图3.1 机器人将销插入工件孔中的作业描述
第3章 机器人轨迹规划
3.1 机器人轨迹规划概述
)
三 轨迹的生成方式
运动轨迹的描述或生成有以下几种方式: (1) 示教-再现运动。这种运动由人手把手示教机器人,
定时记录各关节变量,得到沿路径运动时各关节的位移时间 函数q(t);再现时,按内存中记录的各点的值产生序列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