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5个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5个有很⼤⼀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下来的,它代表了⼀个故事或者。
有些成语本就是⼀个微型的。
今天⼩编在这给⼤家整理了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接下来随着⼩编⼀起来看看吧!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不欺暗室】故事的主⼈公:蘧伯⽟,字伯⽟,谥成⼦。
春秋时期卫国(现河南卫辉)⼤夫。
封”先贤“,奉祀于孔庙东庑第⼀位。
【不欺暗室】是什么意思?欺:欺骗⾃⼰;暗室:⼈家看不见的地⽅。
在没有⼈看见的地⽅,也不做见不得⼈的事。
【不欺暗室】出⾃哪⾥?《汉魏南北朝墓志铭集释·隋王世琛墓志》:“信⾏所履,不欺暗室。
”【不欺暗室】词语辨析:【不欺暗室读⾳】:bù qī àn shì【不欺暗室的】:暗室不欺【不欺暗室的】:光明磊落【不欺暗室⽤法】:动宾式;作谓语【不欺暗室】如何:1、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做不欺暗室的⼈。
2、有道是君⼦不欺暗室,⽽窈窕淑⼥,亦当⾃守矜严,如此看来,你这姓李的⼩⼦不是君⼦,你这⼩丫头更不算淑⼥。
3、洪⾦两⼈赶上了神农帮的队伍,纵然不舍,洪⾦还是快速地跃下马来,他是个正⼈君⼦,不欺暗室。
4、贯良这⼀丝冲动来得甚是突然,让他⼼中不由⾃责起来,要知贯良⾃⼩就学过,君⼦不欺暗室,更何况对⾯坐着的是⾃⼰的嫂嫂。
5、我⼆哥他是⼀个满腹经纶不欺暗室的⼈,跟他⽐起来我真是腹笥甚俭。
6、君⼦不欺暗室,若这时候在⽉⼉⾝上上下其⼿,林风会连⾃⼰都看不起⾃⼰的。
7、蓝⼤龙头请⾃重,我王朝⾏得端,坐得正,不欺暗室。
【不欺暗室】典故:蘧(qú)伯⽟,名瑗,字伯⽟,春秋时蒲国⼈,⽣活的时代和孔⼦⼤致相同。
他是卫灵公时著名的贤⼤夫,也是⼀位道德和操⾏都⾮常优秀的⼈。
“卫地多君⼦”,历来⼈们都将蘧伯⽟作为卫国君⼦的代表。
蘧伯⽟⾮常贤德,⼈们⼗分敬重他。
⼀次,卫灵公与夫⼈南⼦在宫中夜坐,先听到辚辚的车声,可车声到宫门时却消失了,过了⼀会⼉,辚辚的车声⼜响起来。
卫灵公就问夫⼈说:“你知道刚才过去的⼈是谁吗?”夫⼈说:“应该是蘧伯⽟。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6个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6个(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6个按照我们中国成语的来源,我们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今天本店铺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接下来随着本店铺一起来看看吧!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一)六出祁山祁山,东起盐官,西至大堡子山,横卧在礼县西汉水北侧,绵延25公里,扼陇蜀咽喉,控南北要冲,是三国时蜀魏相争的古战场。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205个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205个成语,指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5条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205个1、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见《家语》孔子论叔仲会之语。
亦见《大戴礼》及《汉书·贾谊传》、米元章《海岳名言》。
)2、疾风知劲草,世乱有诚臣。
(见《隋书》炀帝赐杨素诏,谓古语也。
)3、十指有长短,痛惜皆相似。
(曹子建诗。
)4、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陈后主诗。
)5、得他心肯日,是我运通时。
(见《翰苑名谈》。
本朝太宗诗“待余心肯日,是汝命通时”。
后唐庄宗每见王庆,则心愤然,李嗣源为之言,庄宗乃引太宗语以答之。
)6、但守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罗大经《鹤林玉露》但以此为俗语,《直方诗话》谓张嘉甫以此为水部贺公所作。
贺于天圣中为郎官云。
郎瑛《七修类稿》又以为宋贺仙翁诗。
)7、在家贫亦好。
(戎昱诗。
)8、世乱奴欺主,年衰鬼弄人。
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皆杜荀鹤诗。
《坚瓠集》亦载之。
俗语云:势败奴欺主。
)9、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
(见《古今诗话》。
本大历诗僧元览诗,谓“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10、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曹邺咏李斯诗。
)11、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冯道诗。
)12、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亦冯道诗。
)13、一朝权在手,便是令行时。
(朱湾咏掷笼诗。
一说崔戎酒筹诗。
)14、白日莫空过,青春不再来。
(林宽诗。
)15、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见《容斋随笔》,盖亦宋人语。
)16、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
(白乐天《简简吟》。
)17、举世尽从愁里过,何人肯向死前休。
(杜荀鹤诗。
韩昌黎亦有“何向死前休”之句。
)18、最恨年年握针线(多作: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秦蕴玉《贫女吟》。
)19、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1. 班门弄斧东汉时期,梁鸿是当时著名的木匠,他非常擅长制作木器。
有一天,他来到孔融家中,孔融请他展示一下他的手艺,于是梁鸿在孔融的家中制作了一枝箭。
孔融看完后,自信的拿出一把雕刻好的斧子,说:“公看这斧子,能不能与箭相比?”梁鸿看了一眼,对孔融说:“这把斧子很好,但是它不够锋利,已经快被使用得磨钝了。
”孔融听了这话,大为惭愧。
后来,人们用“班门弄斧”来形容无意义的自夸,或者在本领不如别人的地方自大,自不量力的谈论别人的工作或技能。
2. 画龙点睛三国时期,曹操欲要杀害诸葛亮,但是前来劝阻的草庐中的黄老师,用一把羽扇在地上画了一只龙,然后点了一下龙的眼睛,龙就转头望向草庐外,曹操看了龙的眼睛后,觉得非常神奇,忘了杀诸葛亮。
后来,人们用“画龙点睛”来形容在作品中别出心裁地加入一些点睛之笔,能够起到画龙效果的一种技巧。
3. 胸有成竹唐代末年,有一个名叫张旭的文学家,他神情自若地走到对面的小溪边,然后拈花一笑,开始耐心地等待。
不一会儿,一只大雁飞了过来,但它并没有落下,而是紧紧悬停在张旭的头顶上方。
张旭毫不慌张地从腰间抽出长笛吹奏起来,那只大雁竟然被吸引住落在了张旭肩头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有一种叫做“胸有成竹”的自信,能够让我们更加自在、从容,获得自己期待的结果。
4. 见缝插针这个成语起源于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子囊曾经向鲁国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旦无人可以回答,鲁国便必须认为楚国的军事实力高于自己,因此子囊让鲁人先回答他一个问题。
子囊将假面饰物中的珍珠串成了链子,然后问鲁国人请问如何将这串珍珠插进一块布里没有缝隙的洞里面。
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谁知道,一个名叫乡会的奴隶却说,他能够将白色的珍珠推入黑色的布中,然后乡会便插入布里,证明自己的答案正确。
后来,人们用“见缝插针”来形容在困境中能够安然度过的一种能力,就如同把针插在一条布中一样。
5.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来源于一则古中国寓言,要说的是鲲、鹏、凤、龟以及一只毒蛇一同比赛画蛇。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的古国,在历史长河中,历时故事给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诸多启发,只有深刻理解,才能体会到历史故事的现实意义,并从中有所收获.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一)【成语典故】:哀感顽艳【成语拼音】:āi ɡǎn wán yàn【英文翻译】:to touch the wise and move the dull as well.【成语解释】: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
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成语出处】:三国·魏·繁休伯《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嘶,凄入肝脾,哀感顽艳。
”【近义词】:哀恸顽艳【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作品哀怨、感伤。
【成语造句】:这封信却是骈四骈六的,足有三千多字,写得异常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一回)这个人写文章既哀婉,又古朴,真是哀感顽艳啊!【成语典故】:哀告宾服【成语拼音】:āi ɡào bīn fú【成语解释】:宾服:古指诸侯或边远部落按时朝贡,表示依服、服从。
后泛指归顺、服从。
指哀求饶恕,愿意服从。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我见他慌悚踌躇,左支右吾,跪在街衢,哀告宾服。
”【近义词】:跪地求饶【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表示服从。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二)【成语典故】:阿谀谄媚【成语拼音】:ē yú chǎn mèi【成语解释】: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向人讨好;诌媚:巴结,奉承。
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裴晋公义还原配》:“只是这帮阿谀谄媚的,要博相国欢喜,自然重价购买。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一)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 图穷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一饭千金(韩信) 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二)【如火如荼】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
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
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惊,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
关于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关于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1. 三顾茅庐:指的是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刘备曾三次访聘诸葛亮,请他出山辅佐自己。
后人用“三顾茅庐”来比喻诚心实意地一再邀请。
2. 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3.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将军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4.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
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借助大雾天气,最终用草船骗得曹操十万支箭。
这个成语后来用来比喻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5.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
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
经过长期准备,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
这个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这些四字成语都与历史故事有关,通过简洁的表述传递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中国历史成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积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汉语语言的精华。
每个历史成语的形成都有一段真实的历史史实,它反映了政治、军事、文化、民间风尚、道德及理想。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 图穷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一饭千金(韩信) 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画龙点睛(张僧繇) 江郎才尽(江淹)精忠报国(岳飞) 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1、背城一战:背:背向。
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推荐」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推荐」成语是指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下面是我们带来的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老当益壮东汉名将马援,从小就胸怀大志,他打算到边疆去进展畜牧业。
马援长大以后,当了扶风郡的督邮。
有一次,郡太守派他送犯人到长安。
半路上,他觉得犯人怪可怜的,不忍心把他送去受刑,就把他放走了。
自己也只好丢了官,逃亡到北朝郡躲起来。
这时恰好赶上大赦,以前的事不再追究。
于是他安心地搞起畜牧业和农业生产。
不到几年工夫,马援成了一个大畜牧主和地主。
他有牛羊几千头,粮食几万石。
但是,他对富裕生活并不满足。
他把自己积攒的财产、牛羊,都分送给他的兄弟、朋友。
他说:“一个人做个守财奴,太没有意思了。
”他常对朋友说:“做个大丈夫,总要‘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才行”。
就是说,越穷困,志向越要坚定;越年老,志气越要壮盛。
后来,马援成了东汉有名的将领,为光武帝立下了很多战功。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兴高采烈稽康,字皮夜,他是魏晋之间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风度翩翩,文才超群,当时便有许多人倾慕他。
稽康一生写了不少诗和论文。
他在诗中曾一再提到环境的险恶。
“鸟尽良弓藏,谋极身心危,吉凶虽在己,世路多险峨。
”这些诗句对当时的现实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他的论文,则观点鲜明,论点集中,具有根强的`论辩力,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揭露和对礼法之士的批判。
如他在《养生论》中主张“清虚静泰,少私寡欲”,批判士族中的人过着“声色是耽”的纵欲生活,尤其对又想长寿又要享乐这类人的心理刻画更是特别精采。
他说,这类人“欲之患其得,得之惧其失,苟患失之所不至矣。
在上何得不骄,持满何得不溢,求之何得不苟,得之何得不失那!”稽康就是这样,把魏晋士大夫那种得失急聚、生死无常所产生的极为贪婪的变态心理一语破的,刻划得淋漓尽致。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纸上谈兵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1.李代桃僵:出自《史记·陈涉世家》,形容代替别人做事并且做得比原来的人还要出色。
2.画饼充饥:出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比喻虚构美好的事物来安慰自己。
3.望梅止渴:出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比喻在困难的情况下,通过想念远方的事物来安慰自己。
4.画龙点睛:出自《史记李斯列传》,比喻在作品、事物的关键地方加上一笔,使之更加完美。
5.鸿鹄之志: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比喻追求高远的志向。
6.亡羊补牢:出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比喻事情了差错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7.画蛇添足:出自《史记·孔子世家》,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
8.杞人忧天:出自《史记·杞梁传》,比喻无事自扰,过分担忧。
9.狼狈为奸:出自《史记·陈涉世家》,比喻两个坏人勾结在一起。
10.一曝十寒:出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比喻学习或工作不持之以恒,效果不佳。
11.杯弓蛇影:源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比喻因为过分警惕而产生的疑虑。
12.鸡犬不宁:源自《史记·酷吏列传》,形容形势紧张,人心惶惶。
13.指鹿为马:源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比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14.三人成虎:源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会被当作事实15.守株待兔:源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比喻盲目等待机会,不动努力。
16.背水一战:源自《史记·项羽本纪》,比喻处于绝境时,勇敢地进行最后一搏。
17.杀鸡取卵:源自《史记·项羽本纪》,比喻贪图眼前的小,而失去长远的利益。
18.破釜沉舟 -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决不回头。
19.投笔从戎 -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扔掉笔去参加军队。
指文人弃文从武。
20.约法三章 -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原指刘邦进入咸阳,废除秦法之后制定出三条简单法令。
关于中国历史故事的成语
关于中国历史故事的成语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一)1、指鹿为马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权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
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
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
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
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使用该成语形容一个人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2、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3、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4、围魏救赵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
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
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
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
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议说:“此时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邯郸,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都城大梁猛攻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
“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邯郸之围遂解。
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
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5、知恩图报秦穆公外出巡视的时候不小心把自己的战马弄丢了,等他找到的时候,一伙人已经把马杀掉正在吃肉。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1:
三国:
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
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
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战国:
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
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十个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十个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是中文语言中独特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由长期的语言使用积累而成的,具有一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成语的起源很多时候会与历史故事息息相关,这些故事也往往是当时的风貌、文化传承、王朝兴衰等多个方面的象征。
以下是十个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它们的典故会为我们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
1. 功德无量“功德无量”出自《佛说阿弥陀经》,故事中讲述了佛祖阿弥陀之前曾经是一位叫做“罗刹女”的魔物。
罗刹女为了获得长寿而向一位远古佛求助,却被要求修行行善。
最终罗刹女接受了劝化,赢得了亿万生命的钦佩和爱戴。
“功德无量”就是在这个故事中诞生的。
它的意思是人通过行善来获得积累的功德,这种功德是无穷无尽的,无量无边。
2. 合二为一“合二为一”出自春秋时期的故事。
当时,齐国国君想要超过周天子的权威,于是派出使者向周朝提亲。
周天子则派出了两个人前往齐国,分别向齐国国君和他的夫人提出婚事。
齐国国君难以再拒绝周天子,于是才有了这个“合二为一”的说法。
这个成语的原意是指若干事物相互融合、共同进步,就会达到更高的成就。
3. 千姿百态“千姿百态”来源于古希腊神话。
据说有一位叫做赫拉的女神非常喜欢变幻形态。
她可以变成人、兽或任何一种她想变成的形态,因此“千姿百态”这个词于是被引申为表示多样化和丰富性的代表语词。
4. 休戚相关“休戚相关”来自战国时期的故事。
据传,有一个叫做说申的人为周公宣扬法制,结果被周公的弟弟锄奸,说申被打成了“忘形之徒”,并流放了。
后来,尚书和吏部的人意外发现说申的言论对于当时的国家具有很大的作用,于是把他推荐给了国君。
说申因此再次被重用。
这个故事概括了生活中“休戚相关”的原则,即幸福与悲伤的原则。
5. 颠倒黑白“颠倒黑白”这个成语来源于汉朝群臣设胡萝卜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位国家之人给了一件仙女送来的胡萝卜,并称其子可以治好胡亥的疾病。
最后,胡亥从耳边听到事实后,对这件事表示懊悔,并赔偿了该子的所有人。
骗子变成为了被谴责者,人们就用“颠倒黑白”的成语形容这种情况。
历史故事有关的成语
历史故事有关的成语1、鞠躬尽瘁(诸葛亮)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释义: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5、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接竿而起(陈胜)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
指人民起义。
9、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其中不乏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这些成语一方面概括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风貌,另一方面也成为留传至今的有趣文化符号。
本文将带大家回顾一些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并了解其中的典故和寓意。
1、一心一意:一心一意最早出现在《晋书》中,记载了刘琨忧心忡忡地看着自己的手下兄弟们各怀鬼胎、勾心斗角的处境。
刘琨在这种情况下无奈地说“如今我也只有一心一意,以图东山复起了”。
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指全心全意的做某件事。
2、李代桃僵:说起这个成语,就不能不提《史记》中的一个故事。
传说当时有一个官吏做了一件错事,怕被处罚而找了一个人替自己顶罪。
这个人并不是重情重义的朋友,而是无辜的陌生人,最后这个不幸的陌生人被处决。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用代人而自己逃罪的行为来比喻不负责任的行为。
3、走马观花:这个成语的故事出自《红楼梦》,在小说中贾宝玉接到邀约以后,跟着众人到西郊去游玩。
一路上他匆匆忙忙,没有好好品味花草树木和风景美景,只是匆忙地走了一遭。
所以,这个成语就形容了没有时间和空间好好品味、欣赏事物,只是匆匆忙碌地一瞥而过。
4、天涯若比邻:天涯和比邻是两个相对的词语,既远离又亲近,出自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登高》。
这首诗中,杜甫写道他登高,俯瞰大地,徐徐地眺望,发现不论是多远的山水风景,都与他近在咫尺。
这也表达了“宽容、同情,无限接近”的情感。
5、指鹿为马: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一段著名故事。
秦国两个大臣向秦王告密,称现在细作已经深入了政府系统,而当时宰相越巫刚好在现场,辩驳说“所指者是鹿,非马”,不料秦王却执意认为是马,最后越巫只好默默离去。
这个成语形容明知是一件事物却歪曲事实,侮辱真相。
6、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庄子》中的一则寓言,讲述的是一个种田的人发现只要在树旁守株,兔子就会撞死在他的脚下。
他因此变得懒惰愚蠢,田地也失去了耕种和生产的动力,最终萎缩如凋枯的树。
所以这个成语其实是有一个反面意义的。
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是汉语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许多成语都是来源于古代历史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增加了成语的文化内涵,也让人们更加了解和传承了中华文化的传统价值观。
本文将介绍一些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共计十个,希望能够为读者增添一些有趣的知识。
一、画蛇添足:一个战国时期的故事,一位乐师被赏识后,他在自家墙上画了一条蛇,却因为不满意而画蛇添足。
结果他因为这个错误而失去了赏识,引申为做一件多余的事情,反而使事情变得更糟。
二、杞人忧天:南朝时期,有一个国家叫做杞国,这个国家有一个人每天都担心外面天塌下来,引申以小事自扰,多虑多虑。
三、因祸得福:战国时期,有一个铜匠趁机扬名四海。
他把客户的铜钱做了一枚解锁器,可以轻松解锁某类铁锁,结果被监守自盗的打铁匠发现,将他告了上去。
在灾难中寻找好的结果,浅缎得愈,引申为遭受危险而得到好处。
四、望洋兴叹: 讲的是古代有见过大海的人,靠边去上岸都没敢靠近,回去时别人问他有什么收获,他说望洋兴叹.引申为无能为力,感到无望。
五、狐假虎威:中国古代有一个故事,一个聪明的狐狸戴上一只老虎的皮,让其他动物都认为他是一只老虎,通过这种伪装来欺骗天真的动物。
引申为利用别人的威望来吓唬人。
六、兔死狗烹:战国时期,齐国寡妇不愿与人结婚,便养了两只宠物动物,分别是兔子和狗。
后来寡妇去世了,她的亲戚就把这两只动物宰杀了烹了。
引申为利用名利之间的差异来套取别人。
七、指鹿为马:秦朝时期,赵高安排官员测试他们的忠诚。
他拿出一只鹿问:“这是什么东西?”学习长官曰:“这是一只鹿。
”赵高曰:“你不是说这是马吗?”学习长官一点也不肯屈服,引申为用运用欺诈手段进行政治斗争。
八、铁杵磨成针: 说的是孟子的母亲三年都在磨手中的铁杵,孟子于是对她讲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表示只要有耐心,就能改变人生。
引申为耐心细心,经过长时间努力定能成功。
九、亡羊补牢:出自吕氏春秋,背景是鲁国为呵护羊群,曾将羊围在围墙内。
后因猪群闯入,打破围墙后,羊群不怕生命危险,降低了守卫安全意识,猪群又再次来入造成了重大损失。
出自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出自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1. 有关来源于"历史故事"的四字词语有哪些1、负荆请罪[ fù jīng qǐng zuì ]: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例句:只怪我们用错了人,应当负荆请罪。
2、草船借箭[ cǎo chuán jiè jiàn ]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出处: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
孙权手下有个将军叫周瑜,既聪明又勇敢,但是心胸狭窄,嫉妒诸葛亮的才华。
周瑜因水中有箭需要,要求诸葛亮负责十天内造十万支箭。
而诸葛亮只需要三天,他愿意立下军令状,完成不了任务就要受罚。
周瑜认为三天造十万箭是不可能的,正好利用这个机会除掉诸葛亮。
于是他一方面告诉军事工匠不要准备所有制作箭的材料;另一方面,他让大臣鲁肃打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
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
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
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
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面雾蒙蒙的,对面看不到人。
当小船驶近曹骏的水乡时,诸葛亮命令小船散开,并召集士兵击鼓呐喊。
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
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就要散了,诸葛亮命令小船迅速返航。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1. 鸣锣开道鸣锣开道的成语起源于战争时期,晋国的军队因为需要横渡一条小溪时,干脆造桥相互开车过去,这时一个兵曾建议在水边鸣锣开道,让百姓知道有军队经过,以免惊扰到普通百姓,从此以后这个成语就形成了。
2. 半途而废这个成语典故源于《庄子·外篇》中,讲述了两只乌龟赛跑,其中一只乌龟跑了一半便停了下来,最终输掉了比赛,因而诞生了“半途而废”这个成语。
3. 走马观花这个典故源于《东周列国志·齐世家》中的故事,齐宣王曾经养了一匹漂亮的战马,有一天他跟随手下的将领环游四方,到了一处名胜,宣王只是匆匆一瞥而已,从此以后风行走马观花之说。
4. 马不停蹄马不停蹄这个典故的故事源于古代刘邦的一场战役,他的骑兵虽然身处千里之外,但是却在夜里以马不停蹄的方式往战场赶去,这样的速度相当快,因而形成了相应的这个成语。
5. 杯水车薪这个成语的典故有两个来源,一是《尚书大传》中的“废书崇玉,实杯水车薪之戚也”,另一个则是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使用之案例。
二人皆出处来源,各自使用之,逐渐成为后世的成语。
6. 画龙点睛画龙点睛的典故源于《庄子·南华经》之中,有一次庄周看到有一个小孩在玩耍,画了一条龙,但是画龙缺少某种气息,这时一位慧眼识珠的人从旁边走过,点了一下瞳孔,一下龙便立刻栩栩如生。
7. 过河拆桥过河拆桥的故事源自刘禹锡的《陋室铭》,东晋时期江西因为战乱而变得破败不堪,社会动荡不安。
他曾经参加了自然科学的高考,毕业资格和前景都被削去,但把过程变得完整却是很重要的事情。
8.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世说新语》中,有一个叫杨修的人说:“兵书五十有余,其事去矣,或云“见机则作”,或云“有调则应”,此实博闻强记,未必先智。
”9. 拔苗助长拔苗助长典故的由来是出自《战国策·赵策十三》。
赵王名国因叛亡被困,再三求援秦国,秦昭王听说赵王援军不足,手中的援军不断增加,赵王见后差点伤心而亡,这便是拔苗助长之意。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5则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5则读中国历史故事有什么好处?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一)【闻雷失箸】故事的主人公: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闻雷失箸】是什么意思?比喻借别的事情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
【闻雷失箸】出自哪里?《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先主方食,失匕箸。
”【闻雷失箸】词语辨析:【闻雷失箸读音】:wén léi shī zhù【闻雷失箸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闻雷失箸】如何造句:1、这孩子很聪明,闻雷失箸,反应比同龄儿童快十倍。
2、老僧人看了看金夕,又意味深长的看了看闻雷失箸的谷古。
3、其表演之成功,真使“青梅煮酒论英雄”中“闻雷失箸”的大耳贼刘备自叹弗如也。
4、曹操煮酒论英雄时,他假托闻雷失箸,以掩饰自己的失态,竟然瞒过了一代奸雄曹操。
【闻雷失箸】典故:东汉末年,豪强并起,北方涿县的刘备也趁乱拉起了队伍。
由于徐州牧陶谦等人的推荐,刘备于公元196年(建安元年)领兵驻扎徐州、下邳一带。
但不久就被吕布、袁术打败,只好去投奔曹操。
曹操知道刘备是一个有胆识的人,即给他以很高的礼遇。
但是,刘备却一直胸怀异志。
当时,汉献帝刘协由于不满曹操专权,将机密诏令藏在衣带中,要车骑将军董承组织力量诛灭曹操。
刘备也是董承联系的对象之一。
正当董承等人密谋策划的时候,有一天曹操来到了刘备的住处。
两人一边喝酒一边闲谈。
曹操突然问刘备:“你说当今天下谁可以称得上英雄?”刘备故意说:“我看袁绍可以算得上英雄了。
”曹操摇摇头,说:“我说,当今天下,只有你我二人可以称得上英雄!袁绍这样的人,根本不配!”刘备最怕的就是曹操知道自己的心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股
•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 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 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 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 力读书。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 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 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 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 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 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 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 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 锻炼。
多多益善
• 有一天,刘邦把韩信召进宫中闲谈,(刘邦) 与韩信讨论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每个人的能 力有高有低。刘邦问道:“像我自己一样的能统 帅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你只不过能统帅 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你能统帅多少 呢?”韩信回答道:“我统帅的士兵越多越好。” 刘邦笑道:“你统帅士兵越多越好,那为什么被 我所控制?”韩信说:“陛下不能统帅士兵,但 善于带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之所以被陛下你 所控制的原因了。 并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 不是人们努力后所能达到的。
抢答赛
单刀赴会
“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 将军单刀赴会。”原指关羽只带一口刀 和少数随从赴荆州宴会,后泛 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 壁引邻居之烛光读书, 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 现在用这个成语来 形容勤学苦读。
闻鸡起舞
• 原意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 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执教者:吴代霞
在(
)填入主要人物
蔺相如) • 毛遂自荐( 毛遂 ) 负荆请罪( 纸上谈兵( 赵括 ) 卧薪尝胆( 勾践 ) 惊弓之鸟( 更羸 ) 指鹿为马( 赵高 ) 焚书坑儒(秦始皇 ) 多多益善( 韩信 ) 苏秦、孙敬) 三顾茅庐(诸葛亮 悬梁刺股( ) 刮目相看( 吕蒙 ) 才高八斗(曹植 ) 入木三分(王羲之 ) 单刀赴会( 关羽 ) 望梅止渴( 曹操 ) 洛阳纸贵( 左思 ) 凿壁偷光( 匡衡 ) 闻鸡起舞( 祖逖 )
毛遂自荐
• 战国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包围了赵都邯郸, 情况十分危急,于是赵王派平原君前往楚国,请 求援救。平原君打算在其门下食客挑选出二十个 文武人才一同前往,但只挑选出十九个,剩下的 都不符合条件。这时,有一个名叫毛遂的人,主 动向平原君自我推荐。到了楚国,平原君和楚王 会谈,从早上到中午,都还没有结果。毛遂于是 持剑走到楚王面前,极力说明赵、楚联合抗秦的 利害关系。楚王终于被说服,答应赵国愿意出兵 援救。于是两国当场歃血为盟,誓守联合抗秦的 盟约。毛遂这次不仅帮平原君完成任务,也为国 家立下了功劳,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平原君因 此待他为上宾。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毛遂自 荐」这个成语,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
故事大王
• 以小组为单位,派一位代表选 择其中的一个故事来讲一讲。 同学们在讲故事的时候,声音 要洪亮,眼睛要看大家。同故 事的同学,也要听得认真,不 能随意讲小话。
抢答赛
每小组派两人搭档,双脚放在 完全打开的报纸上。本次比赛以抢 答形式进行,答对,则当其他的组 别的报纸将被折叠一次;若答错, 答错的组别的报纸将被折叠一 次......以此类推,两人搭档中,有 一人脚落地,则淘汰。最终胜利的 两组,每人分别加上2分。
卧薪尝胆
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 前都尝一尝苦胆。原指中国 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励精图 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 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 发奋图强。
悬梁
• 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 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 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 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 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 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 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 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 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 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