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上语文12 纪念白求恩(名师教案)
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1.了解议论文的文体常识;厘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2.学生本文叙议结合的写法,理解对比论证的方法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3.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1.厘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重点)2.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重点)3.理解对比论证的方法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难点)2课时。
第一课时◆任务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1.交流资料,了解背景引导语:他,是一名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
1938年到中国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曾经说过,手术台就是我的阵地,他就是——背景资料: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
1938年初,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率领一支医疗队来到中国,3月底到达延安,不久,转赴八路军晋察冀边区工作。
1938年11月,率医疗队到山西进行战地救治。
1939年2月,白求恩率领“东征医疗队”到冀中前线救治伤员,不顾日军炮火威胁,连续工作69小时,给115名伤员做了手术。
有一次,当某伤员急需输血时,他主动献了300毫升的血,并且他还倡议成立并参加了志愿输血队。
4个月里,行程1500余里,做手术315次。
1939年10月下旬,在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他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后来给伤员做手术时感染病毒,仍不顾伤痛又赴前线,终因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于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终年49岁。
他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1939年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了追悼大会,悼念国际友人白求恩,毛泽东同志赠送了花圈,并题写了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 纪念白求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 纪念白求恩【第一课时】》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白求恩的事迹,学习他无私奉献、国际主义精神,以及他对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他们来说,理解课文内容并不是难事。
但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和表达方式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白求恩的事迹和他所体现的精神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对这些内容的讲解和阐述。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白求恩的事迹,学习他的无私奉献和国际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理解白求恩的精神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自主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重点词语的解释4.课堂练习题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白求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白求恩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气和情感。
教师对课文进行翻译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白求恩的精神品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第1篇】《纪念白求恩》教案教学目标:1、初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锻炼自己根据重点句归纳段意的能力2、了解课文背景,作者介绍。
3、理解议论文中叙述的作用,学习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4、学习对比手法教学重点: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课时安排:2教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案导入:简介白求恩生平事迹。
白求恩同志的死使人们无比悲痛,毛泽东同志于1939年12月21日写下了这篇纪念白求恩的文章。
那么白求恩大夫的感人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二、检查预习内容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派遣狭隘满腔热忱以身殉职鄙薄晋察冀拈轻怕重和睦颓唐偃旗息鼓1、根据解释写出词语2、1)冷漠不关心。
漠不关心__3、2)比喻对事物反应迟钝,情绪淡漠。
麻木不仁__3)微小得不值得一谈。
微不足道4)在工作中挑轻的,躲避繁重的。
拈轻怕重 _5)好了还力求做得更好。
精益求精6)不含杂质,不掺杂其他成分。
本课指真正、名副其实。
纯粹7)原意为窄小,不宽阔。
常用来比喻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开阔。
狭隘8)无聊而不高尚的情趣。
低级趣味9)(政府、机关、团体等)派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派遣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文章就是单单为了纪念白求恩而写的吗,表达哀痛的心情吗?看看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写作目的是什么?三、研读学习,合作探究环节一归纳段意理清思路1、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归纳各段要点。
小组交流:重点句:(中心句)第一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第二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单元目标1、学习默读。
2、勾画关键语句,在喜欢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标注。
3、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的思路。
(二)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1、默读课文,了解白求恩其人其事。
2、了解这篇文章对于祖辈、父辈的影响。
3、通过抓关键句的方法,厘清课文的思路。
4、梳理课文内容,把握白求恩的高贵品质,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5、厘清课文第四段的写作思路。
6、体会双重否定句、排比句的特点。
7、探讨白求恩优秀品质的现代价值。
(三)目标确定1、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3、体会双重否定句、排比句的特点。
4、探讨白求恩优秀品质的现代价值。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2分钟)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主席的《纪念白求恩》。
(板书,屏显课题、作者)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以下内容:(屏显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3)体会双重否定句、排比句的特点。
(4)探讨白求恩优秀品质的现代价值。
)2、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二)理清思路(20分钟)1、师:现在我们进入第一个目标的学习。
请大家默读课文,归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要点。
(屏显:默读课文,归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要点。
)2、学生默读课文。
3、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最后进行归纳,屏显答案。
4、师:课文整体上是总分总的结构。
先概括叙述白求恩的事迹,再分别阐述对他精神品格的理解,最后做总结,号召大家学习。
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是白求恩最突出的特质,所以放在第一点重点说:“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他国际主义精神的最好体现,所以紧接着来说;对技术的精益求精是具体业务的追求,放在后边说,也体现出先政治,后业务的认识原则。
(阐述时播放课文的思维导图,提醒学生做笔记)5、师:这篇课文表达方式上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夹叙夹议。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纪念白求恩教案人教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2)把握分析议论文的方法(3)理解并背诵经典名句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自主、合作和探究,感知课文内容,分析议论文三要素,感受语言特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共产主义精神,学习白求恩精神,做白求恩式的人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理解纪念白求恩的意义;背诵、理解名句含义2、难点:掌握议论文的要素;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老师诵读跳皮筋的儿歌,初步感知人物。
学生讨论,听老师读儿歌时有什么感悟?教师导语:一名医生,一个加拿大的共产党员,本着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远涉重洋,帮助与他毫无关系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并为之牺牲。
他的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赞扬和学习么?毛泽东的这篇《纪念白求恩》会告诉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2、介绍白求恩生平事迹(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第一步,听读课文,感受文中感情,解决字词。
之后,教师通过大屏幕检测强调本文的重点字词,主要是四字语。
这一部分体现双基教学。
第二步,自读课文,勾画出重要的语句,归纳各段要点。
同时,教师提示问题:写作本文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纪念么?找到文中标明目的或观点的语句。
(三)讨论交流,问题探究。
问题1、各段内容要点之间的联系由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引出议论文的概念及三要素:(学生自学教材75页,了解议论文常识)问题2、什么是论点、论据、论证呢?(教师举例让学生初步感受)问题3、品味语言:要求学生找到文中最精彩的句子,并说出其精彩之处。
(教师提示赏析方法:含义、修辞、传神词语、美妙的字等)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由教师提炼出重点句子在全班赏析:先指导诵读,读出排比句的气势,并解释理由,该句套用“就是一个……的人”的排比句式,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和人生意义五个角度再次肯定了白求恩的精神,突出了“纪念”的重要意义,句式由短而长,语意丰满,气势磅礴,如同赞美诗一般,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第【1】篇〗《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崇高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
2.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特点。
3.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习运用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的重要词语(尤其是成语);本文句式整齐,节奏明快有力,应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的说理力量。
【教学重难点】1.对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的理解。
2.对文章雄辩说服力的理解。
具体表现为:事和理、情与理的高度融合;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方式;用对比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概括而有力的语言。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纪念白求恩》是一篇议论文,可以用形象的方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激情朗诵现代诗人朱子奇先生写的诗歌《白求恩纪念歌》导入。
“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
/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
/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
/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
/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有条件也可以用多媒体放映电影《白求恩大夫》中白求恩在小庙里给伤员做手术而遭敌机袭击的场景来导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扫清障碍,积累词汇,进行语言训练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熟悉的或者认为有价值的字词。
教师帮助整理重点字词音形义:以身殉(xùn)职派遣(qiǎn)狭隘(ài)热忱(chén)拈(niān)轻怕重纯粹(cuì)鄙薄(bó)漠(mò)不关心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狭隘:窄小,也形容心胸、见识不宽广。
鄙薄:轻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纪念白求恩》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大夫而作的。
本文记叙了白求恩同志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不幸以身殉职的感人事迹,高度评价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号召大家都要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纪念文章,观点鲜明,因此,教学的重点是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以及白求恩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
难点是如何培养学生这种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关于白求恩同志的事迹及背景都是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内容,因此,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必须让学生做好充足的预习准备。
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查找有关白求恩大夫的小故事,组织学生观看影片《白求恩大夫》。
这样,学生不仅了解写作背景而且在头脑里会对白求恩大夫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当学生真正理解了白求恩,再来学习本文,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殉职、热忱、拈轻怕重、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精益求精、见异思迁、鄙薄”等词的读音和词义。
2、了解毛泽东、白求恩及时代背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白求恩共产主义精神。
2、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3、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重点是从朗读文章入手,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以及白求恩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
难点是如何培养学生这种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
【教学类型】新授课,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1.小组竞读法。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形式多样,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2.情境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给学生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并出示学习目标。
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2.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3.学习白求恩优秀品德,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1.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2.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938年,疯狂的日军不断入侵中国,许多外国人不断逃离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
但有一个人却率领着一支医疗队“逆行”前往中国。
他工作极其负责,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就是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因病去世,以身殉职。
在他逝世后,毛泽东亲笔写了一篇文章——《纪念白求恩》,记述了他的事迹,给予他高度的赞扬。
白求恩为什么获得了毛泽东的高度赞扬?让我们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二、教学新课 派遣.(qi ǎn ) 殉.职(x ùn ) 狭隘.(ài ) 热忱.(ch én ) 纯粹.(cu ì) 鄙.薄(b ǐ) 拈.轻怕重(ni ān ) 漠.不关心(m ò) (d ān )承担. (ti āo )挑.剔 (d àn )重担. (ti ǎo )挑.战 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热忱:热情。
忱,情意。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拈,抓、捏。
担 任务一:梳音晓义,日积跬步至千里挑麻木不仁: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
文中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
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
益,更。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迁,改变。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阅读《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阅读《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纪念白求恩》是一篇纪念性文章,是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为纪念加拿大著名医生白求恩写的。
文章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本篇文章语言简洁、观点鲜明,充满了情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但他们对于我国历史、英雄人物的了解相对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白求恩的精神风貌。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白求恩,了解他的事迹和精神风貌;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章观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感受白求恩的精神风貌;2.难点:分析文章结构,学会鉴赏英雄人物。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相关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文章;2.情感教学法:以情促知,以知传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3.自主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环节;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白求恩的事迹,查阅相关资料;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资料、白求恩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白求恩的事迹,引导学生了解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感受白求恩的精神风貌。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白求恩的图片和相关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韵律美。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毛泽东要写这篇文章?白求恩的精神风貌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心得。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重点、难点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
教学方法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点拨的点评法。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开启”课文。
1.以多媒体放映电影《白求恩大夫》中白求恩在小庙里给伤员做手术而遭敌机袭击的场景,或投影出小学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白求恩。
2.简介白求恩生平。
3.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明确:纪念白求恩,更要学习白求恩。
二、读、练结合,评点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归纳各段要点。
2.评点文章的第一部分,教师可设计以下练习:①解释词语“不远万里”,写出“派遣”一词的音和义。
②划分层次。
③这一段中先叙事,后发议论,把记叙与议论的分界处标出(画两道竖线)。
然后细读议论的内容,想想记叙的事跟议论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④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对白求恩作一简单的介绍呢?以上任务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点拨,花时25分钟左右。
三、师生交流评点结果。
明确:第一段:“一个外国人……这是共产主义精神,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
第二段:“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学习他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2.评点文章第一部分结果。
①不远万里:不以万里为远。
派遣:(政府、机关、团体等)命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②划分层次可分三层。
③……不幸以身殉职。
||一个外国人……这段记叙是为后面的议论服务的,记叙简明扼要,却突出其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④先概括白求恩同志的简历,是对逝世者深怀敬意的追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

-在培养文化意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白求恩的精神在当今社会的意义,以及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这种精神。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还不错,但在提问环节,部分学生的疑问并没有得到充分解答。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疑问,确保他们在课堂上学有所得。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以下方面需要改进:
1.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合理安排各个环节,确保教学内容充实、有序。
2.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围绕主题进行。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无私行为进行思考,这个方法效果不错,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较为活跃。但在时间的把控上,我觉得可以适当缩短,以便为后面的教学内容留下更多时间。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国际主义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深入浅出地解释这些概念,尽量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理解课文主旨,了解白求恩大夫的生平事迹及其国际主义精神。
2.掌握课文生词、短语,如“共产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对白求恩的敬意。
-词汇、短语的运用:学生可能在记忆和运用词汇、短语时遇到困难,教师应设计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如造句、对话等,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12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纪念白求恩》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援助我国抗日根据地的情况,以及他无私奉献、国际主义精神的事迹。
课文通过讲述白求恩的生活和工作,表现了他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旨在教育学生学习白求恩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但对于外国历史人物的事迹和国际主义精神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白求恩的事迹,理解他的精神品质,并能够从中受到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求恩的事迹,理解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学习白求恩的精神,培养自己的国际主义精神,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白求恩的事迹和精神品质的把握。
2.难点:国际主义精神的理解和实践。
五. 教学方法1.阅读理解: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白求恩的事迹和精神品质。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写作练习:通过写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白求恩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讲解:准备课文讲解的PPT,包括白求恩的事迹、照片等资料。
2.分组讨论: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写作练习:准备写作题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白求恩的精神。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介绍白求恩的事迹,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呈现(1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了解白求恩的事迹,理解他的精神品质。
教师通过PPT呈现白求恩的事迹和照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讨论题目,深入思考白求恩的精神品质,并准备进行汇报。
纪念白求恩(名师教案)

纪念白求恩(名师教案)第一章:白求恩的一生1.1 生平背景介绍白求恩的出生地、家庭背景及成长经历。
强调白求恩在医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和对人类健康的贡献。
1.2 医疗事业的发展讲述白求恩如何开创了现代医疗技术的新篇章。
分析白求恩对医学领域的创新和改革,以及他的影响力。
第二章:白求恩的精神品质2.1 国际主义精神强调白求恩的国际主义思想,他如何跨越国界为全人类服务。
讨论白求恩如何影响了现代医疗国际化的发展。
2.2 无私奉献讲述白求恩如何无私奉献,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强调白求恩的无私奉献精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意义。
第三章:白求恩的医疗技术3.1 技术创新介绍白求恩在医疗技术方面的创新,如他的手术技术和医疗设备。
分析白求恩的创新如何提高了医疗水平,拯救了无数生命。
3.2 医疗理念讲述白求恩的医疗理念,如他倡导的全面护理和人文关怀。
讨论白求恩的医疗理念如何影响现代医疗的发展。
第四章:白求恩与国际援助4.1 援助中国介绍白求恩如何援助我国抗日战争期间的医疗事业。
强调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以及他对中国的深厚感情。
4.2 援助其他国家讲述白求恩如何援助其他国家的医疗事业,如他在二战期间的救援行动。
讨论白求恩的国际援助精神对我们当今世界的启示。
第五章:纪念白求恩的意义5.1 传承白求恩精神强调传承白求恩的精神品质和医疗理念的重要性。
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白求恩的精神,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5.2 纪念活动介绍世界各地如何举行纪念白求恩的活动,以弘扬他的精神。
鼓励学生参与纪念活动,感受白求恩的伟大精神。
第六章:白求恩的医学教育贡献6.1 医学教育理念讲述白求恩对医学教育的理念,如何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分析白求恩的医学教育理念对现代医学教育的影响。
6.2 培养医学人才介绍白求恩如何培养医学人才,包括他的学生和。
强调白求恩在医学教育方面的贡献,以及他对医学事业的传承。
第七章:白求恩的人文关怀7.1 关注患者心理讲述白求恩如何关注患者的心理,提供全面的人文关怀。
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白求恩精神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白求恩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思想教育:通过白求恩同志的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举例解释:
-在讲解文章主题时,要引导学生理解“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
-在分析语言表达时,可以具体指出“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中的“极端”一词的修辞效果,以及如何运用到学生的写作中。
5.写作手法分析:学习文章的论述方法,如对比、排比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写作和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阅读理解:通过分析《纪念白求恩》一文,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把握文章主旨,领会毛泽东同志对白求恩同志的评价,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2.词语解释: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和短语,如“精益求精”、“共产主义”等。
3.内容梳理:分析文章结构,了解毛泽东同志对白求恩同志的评价,包括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等。
4.思想教育:通过学习白求恩同志的事迹,培养学生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同学们对于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来解释这些概念,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
纪念白求恩(名师教案)

纪念白求恩(名师教案)第一章:白求恩生平简介1.1 白求恩的早年生活1.2 白求恩的医学事业1.3 白求恩的共产主义信仰1.4 白求恩在中国的医疗工作第二章:白求恩与中国共产党2.1 白求恩与八路军的合作2.2 白求恩的医疗队在中国2.3 白求恩的援助对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性2.4 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理念对中国的影响第三章:白求恩的医疗技术3.1 白求恩的外科技巧3.2 白求恩的医疗创新3.3 白求恩的培训和教育工作3.4 白求恩的医疗理念和价值观第四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4.1 白求恩的全球化医疗理念4.2 白求恩的国际援助工作4.3 白求恩对国际主义医疗事业的影响4.4 白求恩的国际声誉和认可第五章:纪念白求恩的意义5.1 白求恩的精神和价值观对当今世界的意义5.2 纪念白求恩的活动和倡议5.3 白求恩对医疗事业的贡献和影响5.4 学生参与纪念白求恩的方式和方法第六章:白求恩与八路军抗日战争6.1 白求恩参与八路军抗日战争的背景6.2 白求恩在战场上的医疗服务6.3 白求恩与八路军的合作关系6.4 白求恩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和牺牲第七章:白求恩的医疗队成员与事迹7.1 白求恩医疗队的组成与任务7.2 白求恩医疗队成员的贡献与事迹7.3 白求恩医疗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7.4 白求恩医疗队的成就与影响第八章:白求恩的医疗理念与实践8.1 白求恩的医疗理念形成背景8.2 白求恩的医疗理念核心价值观8.3 白求恩在抗日战争中的医疗实践8.4 白求恩的医疗理念对现代医学的启示第九章:白求恩的精神品质与价值传承9.1 白求恩的精神品质及其表现9.2 白求恩的价值传承与影响9.3 白求恩精神在当代的意义9.4 传承白求恩精神的方法与途径第十章:纪念白求恩的活动与倡议10.1 国内外纪念白求恩的主要活动10.2 白求恩纪念活动的重要意义10.3 学生参与纪念白求恩的方式与方法10.4 倡导白求恩精神,践行国际合作与交流第十一章:白求恩与中国的友好关系11.1 白求恩在中国期间的友好事迹11.2 白求恩与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11.3 白求恩对中国的医疗援助和精神支持11.4 白求恩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和影响第十二章:白求恩的国际影响与评价12.1 白求恩在国际社会的声誉和认可12.2 白求恩对国际医疗事业的贡献12.3 国际社会对白求恩的评价和纪念12.4 白求恩精神在国际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第十三章:白求恩精神的现实意义13.1 白求恩精神在当今世界的价值13.2 白求恩精神对医疗事业的启示13.3 白求恩精神在人道主义援助中的作用13.4 白求恩精神对个人品质和职业素养的影响第十四章:如何传承和弘扬白求恩精神14.1 传承白求恩精神的途径和方法14.2 弘扬白求恩精神的重要性和意义14.3 个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白求恩精神14.4 社会如何支持和推动白求恩精神的传承和发展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纪念白求恩的意义和价值15.2 白求恩精神在未来的发展方向15.3 学生如何继承和发扬白求恩精神15.4 展望未来,白求恩精神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和传承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纪念白求恩展开,共分为十五个章节。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人物精神、作者的情感体验和对人生的思考。
2.继续学习默读,侧重圈点勾画和做标注。
3.读书“三到”:眼到,手到,心到。
4.理解语言的三个层面:形式层面、内容层面、感情层面。
5.把握作者的思路,了解思路展开的一般方式。
◇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人物精神、作者的情感体验和对人生的思考。
②学习默读,侧重圈点勾画和做标注。
③把握作者思路。
2.难点:①学会圈点勾画和做标注。
②了解文章思路展开的常见方式。
◇课时安排◇《纪念白求恩》:推荐安排2课时。
《植树的牧羊人》:推荐安排2课时。
《走一步,再走一步》:推荐安排1课时。
《诫子书》:推荐安排1课时。
12 纪念白求恩毛泽东◇教材分析◇《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在1939年12月21日为悼念逝世的白求恩而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是七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议论文。
毛泽东在文中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精神品质,他把对白求恩精神的评价提升到共产主义精神的高度,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
全文结构清晰,论证明了,兼顾叙述与抒情,是纪念文章的典范之作。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掌握议论文的文体特点。
2.把握分析议论文的方法。
3.理解并背诵经典名句。
【过程与方法】1.通过默读、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师生共同讨论本文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学习白求恩同志的优秀品德。
②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③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④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2.难点:把握议论文中叙述与议论的关系,掌握议论文的文体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先请同学们聆听一首配乐诗朗诵:“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这是朱子奇先生写的《白求恩纪念歌》。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

《纪念白求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白求恩的生平事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3)品味文章语言,领会白求恩精神的内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手法。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国际主义精神和道德情操。
(2)激发学生对高尚品德的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白求恩精神的内涵,学习白求恩的优秀品质。
2. 掌握夹叙夹议的写法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领会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特点,理解议论文中的叙述与记叙文中的叙述的区别。
2. 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深入理解白求恩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特色。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3. 点拨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白求恩的照片,介绍白求恩的生平事迹。
白求恩,全名诺尔曼·白求恩(1890年3月3日—1939年11月12日),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
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年因病逝世。
他在中国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为中国抗日革命呕心沥血,毛泽东称其为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 引出课题《纪念白求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同志写的《纪念白求恩》,了解白求恩同志的伟大精神。
(二)检查预习1. 请学生介绍自己收集到的关于白求恩的资料。
2.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读准字音:派遣(qiǎn)狭隘(ài)热忱(chén)纯粹(cuì)鄙薄(bǐ)殉职(xùn)(2)理解词义:①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人生之舟”。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人生的,体裁丰富,形式多样。
有的是对美好人生的礼赞,有的是对人生的憧憬和感悟,还有的是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回顾。
选择这些课文,试图引导学生初步思考人生问题,学会规划人生,珍爱生命。
《纪念白求恩》是一篇纪念性文章,是毛泽东对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的礼赞。
《植树的牧羊人》是一篇小说,讲述了一个牧羊人在荒漠中默默无闻植树的故事,让人相信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创造。
《走一步,再走一步》写了作者童年时克服恐惧、获得自信的一段回忆,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诫子书》是一篇富含道德劝喻意味的家书,文短意长,言辞恳切。
学习本单元,要继续训练默读、圈点勾画、厘清文章思路。
《纪念白求恩》一文逻辑清晰,可在默读中厘清文章思路,并通过把握人物形象,从中获得思考;学习《植树的牧羊人》,要学会抓住文中标志时间转换的词语,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要重点品味心理描写;学习《诫子书》,要学会勾画关键词,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本单元的写作“思路要清晰”主要训练学生在叙事之中做到思路清晰、言之有序。
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分类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阅读 12.纪念白求恩2 1.积累生字词,背诵课文中富含哲理和富有文采的语句。
2.学习默读(默读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重点是做到手到,学会圈点勾画。
3.厘清作者思路,了解一般文章思路展开的常见方式。
4.感受课文中展示的不同人生,学会思考人生,珍视生命。
13.植树的牧羊人2 14.走一步,再走一步1 15.诫子书 2写作 思路要清晰 2 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 212 纪念白求恩【教学目标】1.学习默读,学会圈点勾画,厘清文章思路。
2.学习对比手法和夹叙夹议的写法,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3.学习白求恩大夫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默读课文,学习圈点勾画,厘清文章思路。
2.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叙为主的写法,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告诉加拿大和美国,我十分地快乐,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多有贡献。
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其余千百万亲爱的同志!——白求恩(选自《纪念白求恩》,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师:曾有一个人,叫白求恩,加拿大人,是一位著名的医生。
他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1939年11月因病去世,以身殉职,并在临死前写下上面的这段话。
这段话让我们感受到白求恩对自己生命中最后两年的生活的评价是什么?(明确:快乐、有意义、希望能多做贡献)白求恩在中国生活了两年,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事迹。
毛泽东在他逝世后亲笔写了一篇文章——《纪念白求恩》,记述了他的事迹,给予他高度的赞扬。
白求恩最后两年在中国到底做了哪些事,让他深感自己的人生如此愉快而有意义,并且获得了毛泽东的赞美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设计意图】从白求恩的遗言来解读白求恩对人生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愉快而有意义的?带着疑惑,进入文本,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为感受白求恩的崇高精神奠定情感基础。
二、初读全文,了解大意1.了解文中人物结合课文注释和相关资料,详细了解白求恩的生平事迹。
课件出示:资料助读1:1938年初,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率领一支医疗队来到中国,3月底到达延安,不久,转赴八路军晋察冀边区工作。
1938年11月,率医疗队到山西进行战地救治。
1939年2月,白求恩率领“东征医疗队”到冀中前线救治伤员,不顾日军炮火威胁,连续工作69小时,给115名伤员做了手术。
有一次,当某伤员急需输血时,他主动献了300毫升的血,并且他还倡议成立并参加了志愿输血队。
4个月里,行程1500余里,做手术315次。
1939年10月下旬,在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他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后来给伤员做手术时感染病毒,仍不顾伤痛又赴前线,终因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于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终年49岁。
2.默读课文(1)借助相关资料,扫清字词障碍。
(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2)全文一共有4个自然段,概括各段的意思。
预设第1段: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2段: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3段: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4段:赞扬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3.述说印象读完全文后,说说你对白求恩的初步印象。
(生自由交流、表达)预设(1)白求恩是一个医术很高超的人。
(2)白求恩是一个对工作兢兢业业的人。
(3)白求恩是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
(4)白求恩是一个对中国做出许多贡献的人。
…………三、品析课文,学习白求恩精神师:作者从白求恩的事迹中感受到了他崇高的精神,也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
请大家默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是怎么写的,并完成两个任务。
(1)用横线勾画出每段话中评价白求恩的关键句。
(提示:关键句是总括句、总起句)(2)用“从__________的事迹中,作者认为白求恩是一个具有_____________精神的人”的句式,理清文章要点。
预设(1)“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2)从白求恩能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抗日,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毫不在乎自己的利益、自己的生死,一心想要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斗争的事迹中,作者认为白求恩是一个具有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的人。
资料助读课件出示:国际主义精神就是世界主义精神,是站在整个世界而非仅仅只是站在某个国家、民族的角度来考虑全人类快乐幸福的思想和世界观。
共产主义精神是全世界劳动者联合起来,放下国家间的隔阂,彼此帮助的精神。
四、精读课文,品析写法(1)思考:什么是叙述?什么是议论?预设①叙述,即记叙和述说。
它是一种记人叙事并陈述其来龙去脉的表述方法,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个要素。
②议论是一种评析、论理的表述法。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到议论,说长道短,论说是非。
在写作时,更要进行议论,通过宣扬观点、阐明理论,来影响读者。
(2)以第2段为例,从文中找出议论的语句,了解第2段是如何进行夹叙夹议的以及采用夹叙夹议写法的好处。
预设第2段的第1、2句是议论句,是对白求恩对工作、对人民极端负责任和极端热忱这件事的意义加以阐述;第7句是议论句,是对前面叙述的“不少的人”行为的总结和评价,揭示这种人的实质——“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第10句也是议论句,是对前面叙述前线的人和晋察冀军民被白求恩精神感动的事情的意义的揭示,号召我们要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这段话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
作者先叙述后议论,夹叙夹议,叙述为议论提供了事实依据,让议论的语句建立在叙事之上,真实感人。
而议论句也是高度总结了白求恩的精神实质和这种精神的意义,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种夹叙夹议写法的运用,使他的事迹更真实感人,他的精神更加崇高伟大,也强调了我们学习他的精神的必要性。
师小结:作者怀着深情先概括叙述了白求恩的事迹,再分别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他的精神品质,即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最后做总结,号召大家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整体上是“总—分—总”的结构,采用的是“叙—议—颂”的写作思路。
作者用叙议结合的方式,更深刻地表达了他对白求恩强烈的赞颂之情。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第二课堂,围绕课文内容,阅读相关的文章,可以从课内自然延伸到课外,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让学生立足于课文,认真阅读课文,学习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学会整合文章的要点,逐步由浅入深地感受白求恩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把阅读落到实处。
五、布置作业课外阅读其他老一辈革命家写的纪念白求恩的文章,如朱德的《纪念白求恩同志》、宋庆龄的《我们时代的英雄》、聂荣臻的《“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怀念白求恩同志》,读后以“他们眼中的白求恩”为主题,整理读后感受,更加深入地了解白求恩的精神,以及他对人们的影响。
第2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对比的手法,理解其作用。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课时】一、交流展示,导入新课学生交流上节课布置的阅读任务成果,感受不同人物对白求恩精神的不同解读。
师:朱德眼中的白求恩,在中国对工作、对人民都是极其务实的,行动多于语言,具有实际主义精神。
宋庆龄眼中的白求恩是“世界英雄”,站在世界的角度,写出他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巨大贡献。
聂荣臻以亲身经历,写其与白求恩交往的具体事件,他眼中的白求恩是对中国人民做出卓越贡献和伟大功绩的人。
【设计意图】本环节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课后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也可以顺利过渡到本节课白求恩与另一种人的对比,从而挖掘白求恩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研读课文,分析对比手法师:白求恩精神如此崇高,有这么多革命家给予赞颂,但同时还有另外一些人的一些行为不尽人意,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
1.研读第2段默读第2段,圈出表现“不少的人”的行为特点的词语,并在一旁批注这些词表现了这些人的什么特点。
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不少的人”的什么行为特点?预设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喜欢自吹。
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2)从这一段可以看出作者写到的这些人是怎样的人?预设极其自私而又冷漠的人,没有责任心的人,对生活、对他人、对工作没有热情的人,生活态度消极的人。
(3)作者对这些“不少的人”持怎样的态度?这里的用词与写白求恩时的用词有何不同?(引导学生学习教材P69补白《词语的感情色彩》)预设作者对这些人持批评、谴责的态度。
这里的“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拈轻怕重”等都是贬义词,而作者在写白求恩时为了赞颂他的精神品质,运用的都是褒义词。
(4)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预设对比。
首先,把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与白求恩“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相对比,把不少的人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与白求恩“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进行鲜明的对比,体现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