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济南市区商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济南市区商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省会,是山东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商业发展十分迅速。
现今,济南市区商业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济南市区商业活动集中地点主要集中在历下区、市中区、天桥区等市中心区域。
这些地区拥有较大的商业面积,有各类商场、购物中心、餐饮娱乐场所等。
商圈区域主要包括趵突泉商圈、解放东路商圈等,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
其次,济南市区商业品牌多样化。
在济南市区,消费者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品牌,从国际品牌到国内知名品牌,涵盖了时尚、奢侈品、电子产品、家居用品等多个领域。
同时,也有大量的本土品牌,在本地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再次,近年来,电商快速发展,对传统实体商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网上购物,导致实体商业销售额下降。
为了适应这种趋势,许多实体商业也开始拓展线上渠道,与电商平台合作,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购物体验。
虽然电商的发展对实体商业造成了压力,但实体商业仍然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如现场体验、售后服务等,因此仍然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展望未来,济南市区商业的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将成为主流。
传统实体商业将进一步与电商平台合作,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提供更加全面的购物体验。
消费者可以在网上选择商品,线下实体店进行试穿、试用,最终选择购买的渠道。
这种模式将提高消费者的购物便利性和体验度。
其次,特色商业将受到更多关注。
济南市区将大力发展特色商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的商业品牌。
这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再次,商业场所的多样性将增加。
未来,济南市区商业场所将不仅仅局限于大型商业综合体,还将出现更多小型精品商铺、创意集市等。
这些场所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舒适、个性化的购物环境,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最后,绿色商业将受到重视。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商业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济南市区将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排放,提倡绿色购物和绿色消费。
历城区调研报告
历城区调研报告历城区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历城区是济南市的一个行政区域,位于山东省中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历城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城市建设情况、教育医疗水平以及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情况,为历城区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居民对历城区发展的评价和期望;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历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以及居民的生活状况。
三、调研结果:1. 经济发展状况:调研结果显示,历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多家知名企业在历城区设有分支机构,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调查发现,居民对历城区的经济环境普遍持肯定态度,认为历城区的产业结构多元化,就业机会较多。
2. 城市建设情况:历城区的城市建设水平也较高。
许多高楼大厦和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给人一种现代化、繁荣的感觉。
同时,历城区也注重城市环境的改善和绿化工作,街道整洁有序,公园绿地面积较大,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3. 教育医疗水平:历城区的教育和医疗水平较高。
调查显示,历城区有多所优质的中小学和高等院校,教育资源相对丰富。
医疗方面,历城区拥有多家三甲医院和一流的医疗设施,居民对就医条件普遍满意。
4. 居民生活质量:居民生活质量较高,生活便利度较高。
调查显示,历城区的市中心配套设施完善,商业中心、超市、娱乐场所等应有尽有,满足了居民的各种需求。
此外,交通便利也是居民普遍认可的优点。
四、问题与建议:1. 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入驻,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2. 城市建设: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建设力度,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加强市容市貌管理,保持城市的整洁和美观。
3. 教育医疗: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对医院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4. 居民生活: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便利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五、结论:历城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建设状况良好,教育医疗水平较高,居民生活质量较高。
济南经济发展与展望
金融政策
加强金融支持,拓宽融资渠道 ,降低融资成本。
人才政策
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 制,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
05
济南经济与周边城市经济比较
周边城市经济发展现状
青岛
作为沿海城市,青岛在海洋经济、港口贸易 等方面具有优势,经济发展迅速。
徐州
徐州地处苏北,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产业基础 ,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区域竞争压力加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的深入发展,济南面临着来自周边 城市的激烈竞争,需要不断提升自 身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济南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政策支持
国家及山东省对济南的发展给予 了大力支持,为济南的经济发展
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基础设施建设加速
随着济南交通、能源、信息等基 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经济发
郑州
作为中原地区的交通枢纽,郑州在物流、商 贸等方面有较大发展潜力。
济南
济南在省会城市中经济实力较强,但在周边 城市中面临竞争压力。
济南经济在周边城市中的地位
01
济南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具有政治、文化、科 技等方面的优势,经济发展基础较好。
02
在周边城市中,济南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水平均 较高,排名靠前。
济南经济发展与展望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31
目录
• 济南经济发展概述 • 济南经济发展历程 • 济南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
遇 • 济南经济展望 • 济南经济与周边城市经济比较 • 济南经济发展案例分析
01
济南经济发展概述
济南经济现状
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 拥有较为完善的经济体系和产业
展的基础条件日益优越。
济南市(含区县)商圈调研分析报告
经十西路(腊山河东路至二环西 路),华联购物广场世购店
核心 混合区 成熟
是
是
物中心、欧亚大观商都
山东 济南 槐荫 省市区
华联广 省会 友店商
圈
张 华庄 联路 超( 市纬广十友二店路、至远二大环购西物路广)场,-
次级荫 省市区
百联海 省会 那城商
圈
美 百里 联路 海( 那美城里东路至二环西路),-
纬三路,银座购物广场
山东 济南 历城 省市区
省会
洪楼商 圈
花园路(历山路至二环东路), 银座洪楼店、印象城、大润发花 园店、银座奥莱东环店
华信路,银座华信店
山东 济南 历城 省市区
省会
世纪大 道商圈
世 首纪 创大 奥道 莱(唐冶东路至春晖路),科创路,百联奥莱高新店
山东 济南 历城 省市区
省会
万虹广 场商圈
次级 混合区 新生 是 是 次级 商业体 发展 是 是 三级 商业街 发展 否 是 三级 商业街 衰退 否 是
济南市商圈附表
省
市
区/县
街道 (镇)
行政 区划
商圈简 称
主路段/位置
辅路段/位置
商圈 划分
商圈形 态
商圈 发展
是否 适合 入驻
是否 已有 竞品
备注
山东 济南 历城 省市区
唐王 镇
乡镇
唐王镇 商圈
龙 嘉泉 禾路 购( 物临广港场北路至唐王广场),-
三级 商业街 发展 否 是
山东 济南 历城 省市区
港沟 镇
乡镇
港沟镇 商圈
港九路(旅游路至港沟隧道口)
-
三级 商业街 衰退 否 是
山东 济南 历城 省市区
济南市区域经济发展比较优势分析
Vo . 3 No. I2 3
Jn2 O u . 01
济 南 市 区域 经 济发 展 比较优 势分 析
袁银兰, 王有 邦 ( 山东师 范大学 人 口资源 与环境 学 院 , 山东 济南 2 0 1 ) 5 0 4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比较优势理论的研 究, 运用区位 商法对济南市三大产业及 内部结构, 以及 若干工业部 门进行分析 , 出济 得
分 布 的 方 法 , 同 时将 分 析 结论 体现 为 一 个相 对 份 额 指 标值 ,
即区位商值 。济南地 区的各行业总产值 ( 增加值 ) 在国民生产
总 值 中所 占 的 比重 与 全 国 该 行 业 占 国 民 生 产 总 值 比重 之 比
资源禀赋的结构 ” 对于大多数地 区经济的发展 , , 具有较高的
11 ]
。
提出的“ 比较优势战略” 更集中地体现 了这一精神。它最值得 重视的核 心内容 ,就是 “ 使经 济发展在每个阶段上都能发挥
当时 资 源 禀赋 的 比较 优 势 , 而维 持 经 济 的 持续 增长 并 提 升 从
区 位商 法 是 空 间分 析 中 用 以计 量 所 考 察 的 多种 对 象 相 对
比较优势 是国际和地区间进行经济交流和合作 的基础 ,
是 在 经 济 区 域 化 和 全 球 化 条 件 下 各 国 能 互 利 和 双 赢 的 基
础。各国 、 各地区生产和出口 自己具有 比较优势 的产 品或劳
务 , 口 自 己不 具有 优势 的产 品和 劳 务 , 仅 对 自己 有利 , 进 不 而
中图 分 类号 : 17 F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号 :6 2— 1 12 1 )3— 10—0 1 7 9 6 (0 00 0 3 3
济南市历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
济南市历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编制实施好“十一五”规划,对于抓住和利用好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全区现代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十五”以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区位优势,融入省会经济,按照“一带两区”发展布局,实施“农业稳区、工业强区、三产旺区、开放兴区”发展战略,强化“四个突出”工作重点,全区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开创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0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91.7亿元,是2000年的2.14 倍,年均增长16.5 %。
其中第一产业18.3亿元,是2000年的1.32倍,年均增长5.6 %;第二产业269.9亿元,是2000年的2.19倍,年均增长16.9%;第三产业103.5亿元,是2000年的2.46倍,年均增长19.7%。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是2000年的2.41倍,年均增长19.2%。
“十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50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8倍。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8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80元,年均分别增长10.9%和11.2%,城乡居民吃穿用住行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成效。
全区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7.8:68.8:23.4调整为4.7:68.9:26.4。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都市农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全区经济作物面积达47.5万亩,粮经作物比例由“九五”末的6:4调整为5.5:4.5。
设施农业、花木、林果、奶牛四大产业规模膨胀,效益提高。
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评价济南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副省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和重要工业基地..全市总面积8177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257平方公里;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势南高北低..在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中对城市性质的定位是“山东省省会;着名的泉城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环渤海地区南翼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之间和企业一样相互间既存在合作也存在竞争..利用SWOT分析模型对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有助于明确城市的战略定位;提高城市竞争力;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1.优势Strengths济南是山东省政治中心;几乎所有的省直机关和大多数中央驻鲁机构都设在济南;是全省的决策中心..其省会城市的地位具有省内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此外;济南市是区域性宏观经济调控中心;除省级宏观调控部门多在济南外;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中国证监会济南分会、中国宝监会济南分会等代表中央政府监管黄淮海地区的银行、证券、保险业的派出机构都在济南设立区域性总部..济南是山东省的科教文化中心;教育基地的地位也十分显着;济南市区高校云集;有各类高校40余所;在校生达数十万人;这在山东省内也是独一无二的..以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学和省级科研机构密集..济南在晶体材料、微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等高科技领域居于全国领先地位..齐鲁软件园被命名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软件园;是全国4家国家级软件园之一..济南的工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形成了交通装备、电子信息、冶金钢铁、机械装备、石化化纤、食品药品等六大优势产业;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有较好的推动作用..济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被誉为“泉城”;72名泉与大明湖构成了独特的泉城风貌..历代帝王达官;文人墨客更是留下了无数咏泉的诗篇..千百年来;人们围绕泉水展开的民俗活动成为今天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是济南古城的整体景观特色;这是古人留给济南的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0世纪初济南古城西部建成的经纬路分明的商埠区;又是前人留给济南保护古代泉城生态、建设新城商埠经济的成功典例..直到今天;济南古城区和商埠区仍然是城市最繁华的中心区和旅游区..济南的三大名胜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每年吸引这大量的游人..优美的自然风光是城市的一张名片;对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具有较大作用;同时能够提高济南综合服务业发展;提高第三产业比例;加快城市转型..山东是华东地区经济大省;济南是山东省省会;地处中心位置;是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济南是联系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交通枢纽;居于南北交流、东西交流双重枢纽地位;区位优势明显..济南已形成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的枢纽..济南国际机场与国内外40多个大城市相连;经营客货运输和通用航空的业务..传统的胶济铁路、京沪铁路在此交汇;通往全国各个城市..随着以济南为中心的全省高速公路网络的形成和京沪高速铁路、太青高速铁路、济莱、青银等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民航事业的发展;济南的交通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加强..2.劣势Weakness济南市规模偏小;影响着山东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迈进..深入分析山东省内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差异;不可否认与省会城市的“弱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城市发展空间小且结构不合理;弱化了省会城市功能..受制于城市发展载体规模偏小且空间结构不合理;导致济南经济建设投资规模长期偏小;工业经济规模不能有效地膨胀;也制约了城市对资本和人口的聚集能力..济南辖区版图结构失衡;制约了辖区发展的活力..济南辖区版图形态为“西南—东北”的带状失衡型结构..因受辖区版图结构的限制;制约了城市发展空间的扩张;丧失了城市发展的最佳机遇期..食、购、娱建设明显滞后;反映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匮乏;各地旅游商品开发严重趋同..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思想转变慢;较少考虑现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快节奏的生活习惯;缺乏参与性强、科技含量高的文化表现形式;不能真正表现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济南虽然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对于古建筑、古街区的保护以及风景名胜的保护并不是很好..济南的商埠区已经大部分被破坏在1992年;在济南矗立了80多年的济南标志性建筑——具有典型日耳曼风格建筑的济南老火车站;在济南新火车站的规划建设中被拆除重建没有像天津的五大道;广州的沙面那样被很好的保护;形成自己的特色..大明湖周围的建筑高度也没有很好的控制;泉水旅游资源也在工业化进程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各部门缺乏统一规划协调;无法发挥各景点的整合优势;三大名胜一直未形成营销整体..济南市没有鲜明的旅游形象;对外宣传没有响亮的旅游口号;缺乏明确的目标市场定位..这都不利于城市整体形象的提高..综合济南的经济发展状况;济南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地位较为落后..即便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比较中;部分指标也相对滞后;这与其九千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地位十分不相称..产业集群不明显;无产业优势;无行业领袖;自然资源不足..产业结构的状况代表着地区经济发展的程度;良好的产业结构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济南产业结构呈三、二、一格局;省内其他城市三次产业比重均呈二、三、一格局分布;其中青岛、淄博、东营、烟台、威海第二产业都在50%以上..产业结构的层次明显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亟待调整提高..此外;对外经济贸易方面;目前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具有吸引力的出口创汇项目;因此这方面也存在着很大差距..济南路网系统不很健全;城市干道网密度偏低;影响了城市道路系统整体功能的正常发挥;造成交通效率低..特别是城市东西向交通受阻;是济南市交通的最大症结之一..交通设施容量的扩充;完全被车辆的高速增长所抵消..单纯的道路交通建设;已难以全面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道路拥堵现象常有发生..停车场所匮乏;造成乱停乱放现象..3.机遇Opportunities我国的对外开放进程是自南向北逐步推进的;继珠三角、长三角的外向型经济率先得到发展之后;按照规律性的判断;环黄渤海地区可能成为下一轮外资投放和地区经济增长的重点..山东半岛在中国参与亚太地区经济分工协作及促进南北协调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它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中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带..济南作为山东的省会城市;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机遇..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宏观区位处在我国北方海岸线的中偏南段;是中国大陆最接近日、韩两个亚洲发达国家的地区..从国内区位看;山东半岛处在南方发达地区长三角和北方发达地区京津、辽中南之间;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出海门户;区位条件很好..山东的区位优势远未得到发挥;总体上还属于沿海外向型经济起步滞后的地区..以奥运、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为大背景;形成了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格局;是类似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的又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经济增长极..作为省会城市的济南;地处该经济区南翼;黄河下游南岸;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济南都市圈的提出;为济南发展提供了机遇..济南都市圈将建设成为环渤海经济发达地区联结长江三角洲地区、面向中原腹地的枢纽型都市圈;依托山东半岛城市群;辐射黄河中下游的强势龙头;环渤海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心..作为济南都市圈中心城市;济南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全运会的举办都济南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机遇;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的形象;同时提供了一个让全国人民了解济南、展现济南特色的平台;将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来济南;促进济南的发展..济南作为京沪高铁五个始发站之一;高铁的开通运营将为济南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济南城市发展和综合实力提升产生深远影响..济南与京沪时空距离的改变;加强了济南与沿线城市特别是与两大经济中心城市之间的联系;加快承接京沪两大城市圈产业转移步伐;为济南产业结构升级带来新的机遇..有利于济南城市功能的优化与空间结构的重构;推动济南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济南市民的观念、行为和生活方式带来一系列深刻变化..4.威胁Threats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高速发展;山东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多年来主要经济总量指标一直居全国前列;但是人均指标相对落后;表明山东还不是“经济强省”..城市化率较低;与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相比差距更大..同时在省会城市中;较小的城市规模和较弱的综合实力;都会对济南产生威胁..在长三角和京津冀的南北夹击下;山东存在成为“经济洼地”的可能..如果不注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为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创造好的软环境;就必定会被边缘化;处于劣势地位..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经济总量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差距显着..上海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无可取代..同样;广州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领先于珠三角其它城市..产业发展、奥运契机使青岛得到快速的发展;城市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同为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城市的济南却没有形成显着的影响力优势..以各种类型的国家级开发区、试验区为标志的新一轮中心城市建设高潮中;济南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2006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准设立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开发区、试验区、经济区25处..由此产生的区域竞争格局;已在深层次上对山东的发展、尤其是对济南的发展构成了挑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项国家战略的批复;对山东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这两项国家战略都位于山东的沿海地区;对于山东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省会城市济南将会带来威胁..综合分析纵观济南的概况;不难看出;济南在目前的发展中;存在着许多可利用优势和潜力;也存在许多的威胁和挑战..比如技术不够先进、完备;大部分的工业都属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生产组织也较落后;产前产后的联系地较为松散;土地管理上存在若干问题:如:土地资源匮乏;耕地减少;政治理念体系目前也比较落后;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占据主流;不够重视科技;尊重人才;这些都影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济南作为山东省的省会;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城市;对连接中国东部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济南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分析;济南市应该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的步伐;把济南市建设成全国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科研和生产基地..加快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的步伐;把济南建设成为现代化的软件基地;具有相当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新型第二产业..通过山东省创建文化科技强省的契机;发展知识型、创新型、高科技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型产业;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中的新型高附加值知识型龙头城市..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把济南的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全省的文化旅游资源..济南城市的空间布局应以东西方向发展为主..按照美学原则;以广州、青岛、厦门、上海浦东等为榜样;将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建设成为具有一定风格和艺术价值的协调美的景观整体..建设具有较高景观价值的景点、建筑;同时精心保护文物古迹..济南应该抓住机遇;规避威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不断发展壮大;使自身发展成为具有较高竞争力的省会城市;成为环渤海经济区中重要的一级..。
地区经济分析报告--山东省
地区经济分析报告–山东省1. 引言山东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省份,地处黄河下游地区,东临黄海,是中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旨在对山东省的地区经济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2. 经济概览山东省是中国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工业和商贸中心之一。
省会济南是山东省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其它重要城市包括青岛、烟台、潍坊等。
山东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是中国重要的产粮、产煤和重工业基地。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山东省的地区生产总值(GDP)在全国省级行政区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广东省。
2019年,山东省的GDP达到了8.6万亿元,同比增长6.5%,经济增速稳定。
该省的主要产业包括农业、制造业、电力能源和服务业等。
3. 主要产业分析3.1 农业山东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农业对该省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该省拥有广阔的农田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农产品种类繁多,其中主要包括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粮油作物和蔬菜水果。
近年来,山东省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机装备更新换代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2 制造业制造业是山东省的支柱产业之一,该省拥有较为完善的制造业体系和现代化的产业基础。
重要的制造业领域包括钢铁、化工、汽车、机械设备等。
山东省的制造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其中青岛市的啤酒产业、烟台市的化工产业以及济南市的机械设备制造业是该省的重要制造业代表。
3.3 电力能源山东省是中国重要的电力能源生产地,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
该省的煤炭产业发达,煤炭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与此同时,山东省也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
3.4 服务业服务业是山东省经济的重要支柱,该省的服务业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主要的服务业包括金融、旅游、物流和信息技术服务等。
山东省重点发展金融服务业,特别是在青岛市和济南市建设了一系列国际化金融中心。
济南区域经济发展SWOT分析
济南区域经济发展SWOT分析论文山东建筑大学胡佳奕2011051015城规111一、优势Strength1、区位交通优势济南地处环渤海湾经济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结合部,建设跨省域中心城市的地缘优势得天独厚。
随着京沪高速铁路、京福高速公路和以济南为中心的全省高速公路网络的建成,济南的交通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加强,由此将有利于拓展发展空间,扩大经济辐射范围2、文化底蕴深厚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底蕴丰富,区域特征鲜明,“一山一水一圣人”突出体现了山东的文化特征。
龙山文化、黑陶文化映照千年,舜帝、孔孟、诸葛亮、李清照等文化名人灿若星斗。
济南有72名泉,以泉城著称,泉是济南最大的特色,特别是趵突泉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美景想来就让人羡慕,“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文人乐山乐水,文以载道,诗以悦情,人文的参与使济南泉水更具魅力、更具色彩。
济南的不少名泉和无名泉都有动人的传说和故事,例如“孝感泉”讲的是“刘琮孝母”的故事,“饮马泉”传说是曹操饮马的地方等等。
4、人才优势济南是全省的科教中心,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密集。
各类专业人才众多,人才优势明显。
5、基础配套设施及条件基本完备。
以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济青高速铁路、309国道和102省道等为支撑,沿东西向的交通线路已经形成,南北向交通也具有一定基础。
同时,东部产业带内供电、供水、燃气和排污状况也在不断得到改善,能够适应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需要。
另外,济南东部产业带已逐步培育和发展了劳动就业、知识产权、贸易、物资和金融等体系,具备了商品流通、房地产开发、金融保险、科技、信息和咨询服务等功能。
二、劣势Weakness1、薄弱的物质资源基础济南本身并不具有良好的矿产能源及其他物质资源基础,工业生产原料主要依靠外地运输,这就使得在济南发展重工业的成本偏高,且能效过低。
与此同时,受限于济南南有山区北有黄河这一地理限制,就使得在物质资源开发上受到了进一步的制约。
济南市区商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济南市区商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济南市近期商业发展历程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济南市民的主要购物场所是“六朵金花”:济南百货、大观园、人民商场、济南华联、山东华联、济南一百。
“六朵金花”无一例外是大而全的百货店。
大到家具,小到一根针,在一个店里就可以买全。
1996年崛起的银座商城及1997年出场的贵和购物中心率先向传统商业模式发出了挑战,把专业店搬进商场。
以三联家电为代表的各种专业商场、专卖店也在济南遍地开花,传统百货店遭到严重挑战,大部分客流被分流。
“超市要革百货的命”,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济南商业第二轮洗牌的演化过程。
世界购物广场的出现,如原子裂变般释放出巨大能量,不少有外省资金以及外埠管理背景的企业接踵而至,纷纷来到济南开办超级市场,新国道、万嘉隆、绿地、将军惠员、大润发、上海联华等如雨后春笋。
两个回合下来,不少曾经辉煌的济南本土商号逐渐淡出。
第一回合中,老字号的济南第一百货出局;第二回合,开“平价商场”先河的中兴商厦、曾是中国企业500强的济南国贸大厦相继出局,济南最早的百货店——济南百货大楼也是元气大伤。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同时,最新一轮的济南商战才是真正较量的开始。
首先是业态升级大战。
集购物、休闲、娱乐和饮食于一身的银座地下购物广场,自2000年开业至今持续火爆,一站式的超级购物模式这种新兴的第三代商业形态不断叫响泉城。
随后上海联华、北京国美、江苏苏宁以及易初莲花等省外实力商家及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零售巨头及纷纷抢址济南,构建以济南为大本营的商业发展新版图。
随着济南与16个地级市全部实现高速公路贯通,使整个山东形成了以济南为中心的半日生活圈,半日生活圈的形成,以及《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济南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的出台,优化资源,调整结构,大大提升了济南的商业竞争力。
二、济南市商业发展现状1、济南商业、餐饮业蓬勃发展。
2002年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总数达713处,其中城市市场229处,农村市场484处,市场成交额达533.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6.5亿元。
济南南部山区发展前景
济南南部山区发展前景济南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地处黄河下游平原与山东半岛的过渡地带。
济南南部山区是济南市的重要地区,其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为其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下面我将从经济、旅游和环境方面探讨济南南部山区的发展前景。
首先,济南南部山区的经济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这一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金属矿石和建筑材料等。
南部山区还是重要的农业区域,拥有大量的农田和水资源,适宜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发展。
此外,南部山区地势复杂,适宜发展旅游业,如山地旅游、农家乐和度假村等,为南部山区提供了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机会。
其次,济南南部山区的旅游潜力巨大。
南部山区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如泉水、山脉、溪流和森林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休闲价值。
尤其是南部山区蕴藏着哺育泉城的无数泉眼,如护城河、黑虎泉和趵突泉等,深受游客喜爱。
此外,南部山区还保留着很多传统的农村风貌和民俗文化,如村落建筑、农耕习俗和传统节日等,具有很高的旅游吸引力。
可以预见,南部山区作为济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旅游潜力将会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最后,济南南部山区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修复。
政府加大了对南部山区的环境保护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禁止乱采滥挖和限制开发建设等,有效防止了环境破坏。
同时,南部山区的居民也越来越重视环保,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形成了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和共识。
这些都为南部山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综上所述,济南南部山区的发展前景可观。
其丰富的资源和优美的自然景观使其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旅游目的地。
同时,南部山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也为其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南部山区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济南都市圈产业结构区域效应优化研究
济南都市圈产业结构区域效应优化研究曹萍;刘晓娜【摘要】基于济南都市圈产业结构区域效应现状进行分析,旨在找出其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各城市及都市圈明确优势行业和弱势行业,通过优化使区域效应有所增强.文章主要采用SPSS软件、相关性系数和区位商方法对济南都市圈区域效应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济南都市圈内部区域效应现状表现为极化效应强于扩散效应,核心城市济南对于其它6城市有一定累积效应,但产业同构现象已较为明显;根据济南都市圈外部区域效应测算结果对其进行分类,各城市产业参差不齐.济南都市圈各城市应在发展优势产业、增强比较优势的同时,对弱势产业注重经济要素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区域效应.【期刊名称】《山东建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28)004【总页数】6页(P341-346)【关键词】产业结构;区域效应;优化;济南都市圈【作者】曹萍;刘晓娜【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101;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601.50 引言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我国大城市发展也与其它发展中国家一样逐渐由集聚发展走向扩散、单个城市逐渐融入区域发展之中的发展态势,形成具有规模效益的城市群[1]。
都市圈同样也是空间集约化发展和实施有效大都市管治的一种区域模式,其既是城市与区域经济演进的必然产物,也是协调区域发展的有效手段。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后期阶段,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城乡差距仍比较大。
产业结构优化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已经成为国家和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2-3]。
济南作为山东省省会,近年来经济规模与实力、经济运行质量、产业层次结构等都得到了显著扩大、提高和改善。
但从总体而言,济南市整体实力仍然偏弱,产业竞争力不强,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与周边地区的产业经济关联性不高。
济南都市圈产业结构研究,对于进一步发挥济南的省会优势,促进三次产业结构合理化,提升济南市乃至山东省经济的发展,在更广阔的空间优化配置各项资源要素,改善山东省经济空间结构,提升整体综合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4]。
论济南在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
中心地优势 , 由于这些优势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具有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 这就突出体现 了济南在带动全省
整体经济发展中独特而重要 的地位 , 使其必然成为带动全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 中心城市。 第二 , 济南作为半岛城市群西端的中心城市以及山东 中部的核心城市 , 亦使其成为促进全省东中西 三大区域联动发展的重要 中心城市。在山东省“ 十一五规划” 设定的“ 一群一囤一带” 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意义。
一
、
济南 在促 进全 省 区域经 济协 调发 展 中的 地位 与作 用
准确认识济南在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中的地位与作用 , 需要从多个层 面、 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分 析与判断。从经济总量上看 , 济南并不居于全省首位 , 0 年 , 2 4 济南的 G P总量 为 11 . 亿元 , 0 D 68 9 占全省 GP D 总量 的 1 .5 青岛则突破 20 亿元大关 , 04 %, 00 在全省 G P总量中的份额达到了 1 . %。然而, D 39 7 从
作者简 介: 马黎明 ( 5一 ) 男。 1 9 , 山东莱 阳人 , 9 济南社会科学 院管理科学研究 中心副研究员 。
・
8 ・
维普资讯
一
体, 因而济南又与南部城市带形成 了较强的经济联系。总之, 济南因其在省内三大经济圈中处于中间
位置, 可以更好地对全省区域经济发挥辐射带动和枢纽传递作用 , 使其具有 了省 内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
一
圈一带” 山东半 岛城市群 、 ( 济南都市囤 、 南部城市带 ) 的区域经济发展思路 , 就突出强调了中心城市对
全省区域经济发展 的带动辐射作用。济南作为山东省省会城市和全省 的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科技中心 , 在 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功能, 学界定济南市作为区域性 中心城市 的功能 目 科 标并促使其实现 , 对于全面提升济南的城市竞争力以及推动全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 具有十分重要的
济南居民现状分析报告
济南居民现状分析报告1.引言济南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本报告旨在对济南市居民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包括人口结构、经济状况、生活水平等方面,以便更好地了解济南市的居民群体,并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实证依据。
2.人口结构分析2.1 总体情况截至2021年底,济南市的总人口约为1000万人左右。
其中男性人口稍多于女性人口,占比约为51%和49%。
人口密度相对较高,城区人口占比较大。
2.2 年龄结构济南市居民的年龄结构相对较为均衡。
老年人口占比相对较低,约占总人口的14%;而年轻人口和中年人口占比相对较高,分别约占总人口的33%和43%。
这也说明了济南市居民整体的青壮年化趋势较为明显。
2.3 家庭结构济南市的家庭结构多样化,核心家庭(夫妻和子女)和单身家庭占主导地位,分别约占总家庭的40%和25%。
多代同堂的家庭比例相对较低,约占总家庭的10%左右。
这反映了家庭结构的现代化和单身化趋势。
3.经济状况分析3.1 就业状况济南市的就业率相对较高,市民就业水平较为稳定。
截至2021年底,济南市的城镇就业人口占比约为75%,农村劳动力占比约为25%。
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是市民就业的主要行业,分别占就业人口总比例的30%、25%和18%。
3.2 收入水平济南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总体较高。
根据统计数据,济南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4万元左右。
高收入群体主要分布在金融、互联网和房地产等行业,而低收入群体更多集中在服务业、制造业和农业。
3.3 贫困状况虽然济南市居民的总体收入水平较高,但仍有少部分人处于贫困状态。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贫困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4%左右。
这部分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由于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不均衡发展,使得部分农村地区存在着贫困问题。
4.生活水平分析4.1 教育水平济南市的教育水平较高。
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普及率都较高。
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枯竭、污染的加剧,生态经济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在中国,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生态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然而,如何实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却是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从济南市南部山区的生态经济发展情况出发,探讨了其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一、问题分析济南市南部山区作为山地景观区,环境处于脆弱状态,生态系统经常处于不利平衡。
同时,由于该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对较低,自然资源的滥用很普遍,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因此,如何实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南部山区发展的根本问题。
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1.加强山地生态保护对于南部山区的生态保护来说,最根本的是加强山地的生态保护。
需要将生态保护视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积极开展生态环境的修复、保护和管理。
其中,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机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山地环保行动。
2.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南部山区主要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因此,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是南部山区生态经济发展的关键。
该地区的优势在于不同海拔高度的气候差异,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如水果种植、养殖等,同时,也应该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提高效益。
3.推进生态旅游南部山区的自然资源优势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条件。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深度体验等方式,让游客置身于美丽的山水之间,体验丰富的文化和生态资源,从而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1.加强政策支持针对南部山区的生态经济发展,政府需要加大公共服务的投入,建立调节机制,促进农村发展,提升乡村生态环境建设水平。
同时,需要推出一系列激励政策、税收减免等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发展,吸引外部投资。
2.提高生态保护意识对于南部山区的居民来说,提高生态保护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可以通过举办环保知识普及活动、发放环保宣传资料等形式,引导当地居民增强生态保护意识,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报告——山东济南市为例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报告——山东济南市为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经济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因此,对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对于制定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山东省的省会城市济南市为例,对其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济南市的地理和人口情况济南位于山东中部,东临黄海,属于中国的华北地区,是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之一。
济南市的总面积8177.5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底,全市常住人口超过900万人。
在人口结构方面,济南市的人口年龄构成较为平衡,而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较高。
这意味着济南市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知识储备,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助推作用。
二、济南市的产业结构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济南市的经济在山东省乃至全国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济南市的主要产业包括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制造业等。
其中,信息技术产业是济南市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近年来济南市加大了对信息技术的扶持力度,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济南市还非常注重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
在生物医药领域,济南市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先进的生物技术,已经形成了以生物制药、生物工程和生物诊断为核心的现代生物产业体系。
济南市的制造业在“中国制造2025”中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济南市注重高端制造业和智能制造,并已经拥有了一批智能制造龙头企业和示范工厂,加速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三、济南市的产业发展策略为了促进济南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济南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济南市聚焦“五新”经济,即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技术和新制造业,构建全面创新型产业体系,加快转型升级。
同时,济南市抓住“技术创新热潮”,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培育创新创业人才。
其次,济南市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构建生态城市。
济南市制定了严格的环保政策和标准,推行“绿色+”生态标准,并实施环保重点工程,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推动经济和环保协同发展。
2023济南经济报告
2023济南经济报告1. 引言本篇报告旨在对2023年济南市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就业市场、外贸进出口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
通过对这些关键指标的分析,我们将对济南市经济的整体状况进行评估和展望。
2. 经济增长整体上看,2023年济南市的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
根据济南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全年济南市的GDP增速预计将达到7.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主要得益于济南市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积极推进和发展动力的持续释放。
3. 产业结构济南市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与升级,服务业比重持续增加。
根据数据统计,2023年济南市的第三产业占比将达到55%,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个百分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金融、信息技术和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服务业在济南市的快速发展,为济南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4. 就业市场2023年济南市的就业市场持续稳定增长。
预计全年就业人数将超过100万人,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将进一步提高。
此外,济南市积极推动技能培训和人才引进,为就业市场提供更多机会和动力。
5. 外贸进出口济南市的外贸进出口也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
根据海关统计,2023年全年济南市的进出口总额预计将超过500亿美元,同比增长15%。
其中,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和汽车等产品的出口增长明显,进口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增长。
6. 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未来,济南市的经济发展仍然具有较大的潜力和机遇。
随着“低碳经济”理念的不断推进,济南市将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环保技术和节能产业的支持力度。
同时,济南市还将加强与周边城市和地区的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结论总的来说,2023年济南市的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市场稳定增长,外贸进出口也展现出良好的态势。
未来,济南市的发展将继续聚焦于推动服务业发展、加大环保和节能产业的力度,并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实现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市区域经济发展分析————————————————————————————————作者:————————————————————————————————日期:济南市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分析【摘要】:本文通过运用区域规划理论中的增长极理论与比较法对济南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研究,重点通过比较法对济南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第三产业是济南市的优势产业,并以南部山区的规划发展为例对此加以说明,最后运用增长极理论就如何加快和完善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如何利用优势产业加快济南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提出几点意见与分析【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关键词】:济南市区域规划经济发展理论与方法0:序言增长极的形成,应具有历史、技术经济和资源优势三个方面的条件。
从历史条件看,不同形式的集聚范围内,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社会文化环境如果具有了优势条件,就有利于增长极的形成。
从技术经济条件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在技术和制度方面具有较强创新和发展能力的区域,更适合于增长极的产生和发展。
从资源条件看,在原料、能源以及水源等资源优势的区域,新的增长极更有利于形成。
经济增长极作为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力量,它自身不仅形成强大的规模经济,对其他经济也产生着支配效应、乘数效应和极化与扩散效应。
这三种效应的产生,充分显示了经济增长极的重大意义。
比较法是国际和地区间进行经济交流和合作的基础,是在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条件下各国能互利和双赢的基础。
各国、各地区生产和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或劳务,进口自己不具有优势的产品和劳务,不仅对自己有利,而且也对别人有利,更对地区和全球有利。
抓住比较优势,就是最落后的发展中地区也能成功地抓住机遇。
对于大多数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就是采用增长极理论与比较法,对济南市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
1:济南概括1.1济南地理位置与资源济南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6°01′至37°32′、东经116°11′至117°44′之间,面积8177平方公里。
南部为泰山山地,北部为黄河平原,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复杂多样。
境内河流较多,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
还有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等河流。
湖泊有大明湖、白云湖等。
济南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燥少雨,多西南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严寒干燥,多东北风。
年平均气温13.5℃-15.5℃,全年无霜期230天左右,降水量600-900毫米。
济南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煤、花岗石、耐火粘土以及铜、钾、铂、钴等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
特别是石灰岩品位高、储量大。
花岗石中的黑色花岗石,质地纯正,为国内独有。
林木资源分乔木、灌木两大类,共有60多科300多种。
南部山区盛产苹果、黄梨、柿子、核桃、山楂、板栗等,并产有远志、丹参,野菊、香附等多种药材。
北部沿黄河的平原地带,大枣也有很高的产量。
济南种植和养殖资源也相当丰富,有多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以及家禽、家畜、水产品等。
这些资源为济南城乡建设和经济发展储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济南自然景色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尤以泉水遍布、清冽甘美而闻名于世,有“济南泉水甲天下”和“泉城”之美誉。
主要风景名胜有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百脉泉五大泉群,大明湖、千佛山,龙洞、灵岩寺、五峰山、华山、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孝堂山汉代郭氏祠、隋代四门塔、唐代龙虎塔、九顶塔以及抢救挖掘的洛庄汉墓,新建的野生动物世界,红叶谷生态旅游区等,供人们观赏游览。
1.2济南区域发展的背景与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省会和环渤海地区的重要城市,作为区域性的综合型中心城市,必须具有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多种辐射功能,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金融辐射功能。
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省会更应制定符合自身的区域发展战略,无论对区域本身,还是对实现济南的均衡和可持续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济南的城市职能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旅游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全国重要交通枢纽。
通过其城市职能了解分析适宜自身发展的产业结构对区域的经济发展,制定区域的发展战略极其重要,所以本文将对济南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且在济南近几年发展中,由于南部山区经济发展迅速,规划方向明确,发展战略得到的效果突出,故本文将以南部山区作为重点区域进行分析。
2:济南的产业结构分析2.1研究理论与方法研究理论有:增长极理论、点粥渐进扩散理论理论、核心边缘理论、圈层结构理论……研究方法有:系统法、传统综合方法、比较法、数学模拟法、野外调查……本文所用的是增长极理论与比较法。
增长极论理论说明富于创新的优势经济元素在经济空间中处于支配地位,而其他经济元素则处于受支配的地位。
处于在支配地位的经济元素具有推动效应,它自身的增长和创新会诱导推动其他经济元素的增长。
增长极有两个含义:一是作为经济空间上的某种推动型工业,二是作为地理空间上的产生集聚的城镇及增长中心。
比较法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方法之一,也是地理学认识区域特征和规划学进行方案论证择优方案的基本方法。
2.2 济南市经济发展现状济南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目前逐步形成了电子信息、交通设备、旅游业、机械制造、生物工程、纺织服装等六大主导产业,具备承接国际产业特别是制造业转移的良好条件,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加快。
济南市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经济结构继续得到调整。
2.3济南市区域经济发展系统比较法分析数据近五年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如下: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4406.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7.86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828.97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2339.46 亿元,增长10.3%。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64331元,增长8.9%,折合9960美元。
全市地域财政收入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达到1387.4亿元和325.4亿元,分别增长7.96%和22.3%(注2)。
全部税收653.5亿元(含海关代征、出口退税共计50.4亿元),增长23.8%;税收占生产总值比重14.8%,提高1.3个百分点。
【2】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3910.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5.17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637.45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2058.18亿元,增长14.9%。
全市地域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1145.1亿元和266.1亿元,分别增长39.3%、26.6%(注2)。
全部税收527.7亿元,增长21.2%;税收占生产总值比重13.5%,提高0.5个百分点。
企业景气指数平均136.8点,提高14.7个点。
转方式调结构成效显著。
服务业主导作用不断增强。
金融、信息服务、物流、会展、文化旅游等行业收入增长均超过20%,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44.6%。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5.60:42.91:51.49调整为5.50:41.87:52.63。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42.6%,提高0.2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优化提升。
年末高新技术产业企业511家,其中年工业总产值过亿元企业207家,增加9家。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64.0亿元,增长30.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1.54%,提高2.03个百分点。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
【3】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335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注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7.1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453.6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7亿元,增长13.0%。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50376元(折合美元7373美元)(注3),增长11.3%。
2009年,全市地域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967.7亿元和210.2亿元,分别增长4.9%、13.0%(注4)。
全部税收435.5亿元,增长13.6%。
全部税收占生产总值比重13.0%,提高0.3个百分点。
【4】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3017.4亿元,比上年增长13.0%(注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5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330.7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1511.7亿元,增长16.8%。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45724元/人(注3),增长12.9%,折合美元6589.7美元/人。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三次产业比重由2007年的5.9:45.2:48.9调整为2008年的5.8:44.1:50.1。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237.7亿元,增长18.4%,占生产总值比重41.0%,提高1.2个百分点。
经济外向度18.5%(注4),与上年持平。
【5】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554.3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5.7%。
其中:第一产业150.3亿元,与上年持平,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4%,拉动GDP增长0.2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1163.0亿元,增长16.1%,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3.68%,拉动GDP增长6.8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1241.0亿元,增长17.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4.92%,拉动GDP增长8.63个百分点。
人均生产总值42171元(按户籍人口计算),增长14.7%。
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70115元/人,增长16.1%(按从业人员计算)。
各项税收总额352.0亿元,增长24.9%;占生产总值比重13.8%,提高0.9个百分点。
其中:服务业实现税收172.6亿元,占全部税收的49.03%,增长35.5%。
全市地域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758.6亿元和157.0亿元,分别增长23.1%、22.3%,地域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29.7%,提高4.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60%,提高24.18个百分点。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6.64:45.85:47.51调整为5.89:45.53:48.58,一、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75、0.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07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019.1亿元,增长18.5%,占GDP的比重39.9%,提高0.9个百分点;经济外向度18.5%,提高2.5个百分点。
区域经济发展更趋协调。
城市中心区服务业主导地位巩固,第三产业增加值842.8亿元,增长17.0%,占全市三产总量的67.6%。
近郊区工业集聚特征突出,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62.2%。
远郊区在稳定第一产业的基础上第二产业有所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61.1亿元,占全市一产总量的40.7%;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4.5%,占全市比重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