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适应性探究
内地就读藏族大学生适应现状分析及对策
内地就读藏族大学生适应现状分析及对策[摘要] 藏族大学生内地就读政策是我国发展民族教育的创新举措,关系到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当前内地就读的藏族大学生在自然条件、价值观念、人际环境、管理环境等方面的适应上相对滞后,影响高等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目标的实现。
本文结合藏族大学生在内地高校的适应现状,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藏族大学生内地高校适应现状对策一、藏族大学生内地就读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也是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需要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家稳定、民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问题。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以来,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一直给予极大的关怀和支持,在资金投入、招生、就业等方面采取特殊举措和倾斜政策。
我国政府于1985年起利用内地优质教育资源在经济发达的省市开办了内地西藏班(校),100多所国家重点高校分别零散地承担了本科以上层次的学生培养任务,为西藏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
截至2006年,西藏班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到1300人,西藏班累计高校招生为9100人,内地西藏班高校在校生总数5200人,为西藏培养输送了 1.4万余名大中专毕业生,在西藏建设的各个领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成为一支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藏族大学生通过内地深造更好地实现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他们经过大学阶段的系统学习,普遍受到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精通藏语、汉语,逐步提高外语水平,回到民族地区后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许多藏族大学生求学期间亲历内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接触到先进的管理经验,依靠民族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毕业后投身创业实践,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搭建起民族间经济、社会、文化沟通的桥梁。
我国内地高校的多民族师生通过对藏族学生的关心、热爱和培养,升华了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有效地践行了国家的民族教育政策,丰富了民族教育的实践活动;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尤其是对藏民族教育事业的关心和人才培养的关注,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形成,有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加强,有利于祖国西南边陲的稳定与繁荣。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适应与社会工作介入问题的文献综述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适应与社会工作介入问题的文献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适应与社会工作介入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他们所面临的社会适应问题和心理压力往往比较突出。
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文化背景、族群差异等原因,在适应大学生活和社会环境方面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他们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可能会面临比较大的挑战,需要得到社会工作者的关注和帮助。
在当前社会,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适应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随着少数民族大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难也逐渐凸显出来。
针对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适应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适应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的现状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社会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进一步完善社会工作的策略与方法,提高社会工作的有效性,促进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社会适应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工作介入的现状与问题,并分析社会工作对他们的影响因素。
通过研究,我们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社会工作介入,以提升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他们在校园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本文还将通过对社会工作介入的策略与方法以及有效性评估的研究,为相关高校和社会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促进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提高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和多元发展的进程。
1.3 研究意义少、排版等问题。
研究意义内容如下: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适应与社会工作介入问题,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这一群体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对于社会工作者和相关从业者而言,本研究可提供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适应问题的深入分析,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与困扰,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工作介入,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个人成长与发展。
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问题及教育管理研究
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问题及教育管理研究作者:张丽娟邢金明来源:《当代教育探索》2013年第03期摘要:高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接班者和建设者的重任,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生力军,我们必须了解他们在高校中存在的各种如学习、生活、人际等不适应问题,改变教育和管理方法,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教育管理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生力军,我们必须了解他们在高校中存在的各种不适应问题,改变教育和管理方法,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
少数民族大学生来到以汉族人聚居的城市和学校接受高等教育势必会存在适应问题,只有全面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适应性上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民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问题1 语言、学习不适应由于少数民族大多拥有自己的语言或文字。
在中小学,接受本民族语言教学,进入大学校园后,他们要接受汉语教学,因此对他们来说首先要克服就是语言障碍。
民考民的学生有一年到两年时间预科,学习汉语,只有通过国家汉语水平相应级别的考试他们才可能有资格毕业。
对于他们来说,1-2年需要学会一门语言全新的、可能从未接触过的语言,并运用它学习、生活、工作,其实是有很大难度的。
另外,民考汉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虽然汉语水平比民考民学生稍微好些,但查看课业成绩就会发现,其实他们的成绩在汉族班级里排名很靠后,这说明其实汉语对他们来讲还是有难度的;另外,他们和同班汉族学生一样需要通过国家四级考试,这对他们也有很大难度。
2 生活不适应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少数民族都生活在该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中,日积月累,其生活方式难免刻上了本民族鲜明的特色,如饮食习惯、着装服饰等。
虽然学校都设有清真餐厅为穆斯林学生提供饮食,但食堂饭菜,不论从价格还是质量上都无法和学生家里相比,他们往往会吃不好饭,同时因为经济问题营养不良。
另外,在主流文化的环境中,为了实现融合,他们往往需要做出服饰的部分改变,这也需要经济的支持,同时对他们的民族文化也是一种冲击,这些都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
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徐钰君来源:《成才之路》 2020年第33期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中药学品牌专业(编号:TAPP-PPZY2015A070)、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专项课题“提升内地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质量的长效机制研究——以南京仙林大学城六校为例”(项目编号:16FYHLX100)、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一流学科”建设管理创新项目立项课题“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索”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徐钰君(1978-),女,江苏南京人,讲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徐钰君(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苏南京210046)摘要: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内地进行学习、生活,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困难。
文章主要从心理适应情况、学习适应情况、文化适应情况和生活适应情况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并对促进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性工作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学习适应;文化适应;生活适应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33-0018-02在笔者工作的大学城内,共有六所高校接收来自新疆的约上千名少数民族大学生。
由于地区教育水平差异,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需要较长时间,融入学校较缓慢。
本文主要对南京某大学城的大学生展开调查,并采用问卷网答卷方式,从心理适应情况、学习适应情况、文化适应情况和生活适应情况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
一、调查对象截止2018年6月,南京市仙林大学城共有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942人。
本次问卷采用问卷网答卷方式,共有255人答题,占总人数27.07%。
二、调查结果本课题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适应情况、学习适应情况、文化适应情况和生活适应情况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
(1)心理适应情况。
心理适应主要是指各种个性特征互相配合,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
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
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近年来,我国对于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视日益增强。
尤其是在新疆地区,为了促进当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许多研究开始探索相关的问题。
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提升途径。
一、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现状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指在中国内地各高校就读,且来自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
他们背景的多元性、文化差异和社会环境造成了他们在学习适应性方面面临的一些特殊挑战。
首先,在学习能力方面,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遍存在语言障碍、知识基础薄弱等问题,尤其是对于汉语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
其次,他们的学习动力相对较低,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缺乏良好的激励因素,对于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等能力相对较弱。
此外,少数民族学生在面对主流文化的差异时也容易感到焦虑和困惑。
在大学中,他们可能会遇到来自他人的偏见、不了解他们背景的误解,这些因素会对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学习适应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因素在探讨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时,不可忽视的是影响因素的多样性。
首先,个体因素对学习适应性起到重要作用。
个体因素包括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方面。
而在少数民族学生中,由于其文化背景的差异,这些个体因素可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其次,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也对学习适应性起到一定的影响。
社会环境中的态度、价值观会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于个体的成长、思维方式以及学习习惯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适合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意义重大。
三、提升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途径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
首先,加强汉语教育和学习能力培养。
通过开设专门的汉语课程和提供学习辅导,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提升汉语水平,加强自己的学习能力。
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探究
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探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探究,从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分析、对策探讨和实践案例等方面展开研究。
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然后,探讨了内地高校对这一群体的教育管理现状,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通过实践案例分享,总结了教育管理的有效实践经验。
结论部分对研究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启示。
本研究旨在为提高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这一群体的学习和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
【关键词】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对策探讨、实践案例、结论总结、未来展望、研究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各地区的高校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
这些少数民族学生来自于距离内地较远的新疆地区,他们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
由于地域、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差异,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内地高校的学习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对于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更好地了解和满足这一群体的教育需求,如何提高其学习和生活质量,如何促进其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入研究和有效管理。
本文拟对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管理进行探究,以期为促进这一群体的教育发展和民族团结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情况,准确把握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提高该群体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通过对现状的详细分析和问题的深入剖析,旨在为相关部门和学校提供科学的参考和建议,促进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不断完善和发展。
通过具体案例的探讨和实践经验的分享,探讨更适合该群体的教育管理模式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
宁夏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适应性调查研究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由于其成长背景 、 生活差异以及 自身学习情况的特殊性等交互作用 , 在预科学习生活
中呈现 出鲜 明 的“ 适应 性 ” 特征 , 主要 表现 在人 际交往 、 业态 度 以及 生 活认 同等方 面 。清 楚 、 确地 把握 这 学 准 民族 预科 学生 的适 应性 特 征 , 助 于我们 进~ 步优 化 民族 预科 教 育 管理 方 式 , 有 提升 教 育 质量 , 而 促 进 民族 进
二 研 究 方法
本 文 以宁夏 大学 民族 预科 教育学 院学 生为 对象 , 采取 分层抽 样 与随机 抽样 相结合 的方式 , 合采用 通信 综 调查 、 实地调 查 、 个案 访谈 和集 体座谈 等方 法进行 实 证研 究 。横 向上 , 共发 放 调查 问卷 20 10份 , 际 回收 问 实 卷 25 03份 , 回收率 为 9 .% , 77 经过后 续初 步分 析和 通览 , 除无 效 问卷 8 剔 2份 , 际得到 有效 问卷 17 实 9 1份 有
别、 群体 信仰 等特 征而 不 断发展 , 行双 向适 应 。这种 双 向适 应 性具 有 突 出 的 民族性 、 进 层次 性 和 动态 性 。 同 时, 随着教 育 条件 和社会 生 活 的不断 发展 , 民族 预科 教 育还 出现 了许 多新 现象 , 如高 分低 就 、 专业 选 择等 。 民族 预科 学生 由于 民族 间经 济 、 文化 、 社会 等方 面所 存在 的事 实上 的不 平等 性 以及环 境转换 所 带来 的巨 大变化 , 其在 面 临着学 业 、 使 生活 和 文化等 迅速 适应 的压力 , 现 出与其 他 学生 群 体 所不 同的 特征 。然 而 据 呈 笔 者对 相关 研究 或 以文献 分 析和 理论 思辨 为 主 , 只单 纯 就心 理 压力 、 业 成就 等 某一 问题进 行 考 察 呈 或 学 ¨,
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学习不适应问题探究
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学习不适应问题探究摘要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因为文化差异、语言障碍、心理压力等多种因素影响,常常面临学习不适应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学习不适应的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能够为少数民族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学习不适应、文化差异、语言障碍、心理压力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
然而,由于文化差异、语言障碍、心理压力等原因,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常常面临学习不适应的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成绩,也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探究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学习不适应问题,对于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不适应问题的原因文化差异尽管多元文化在大学校园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重视,但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在适应主流文化方面仍面临一定的困难。
他们可能对主流文化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习惯,从而导致学习上的不适应。
语言障碍语言障碍是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学习不适应的主要因素之一。
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在家乡所使用的语言与大学教学语言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都存在困难。
这种语言障碍不仅影响了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也阻碍了他们与他人的有效交流。
心理压力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常常面临来自家庭、社会和学业等方面的心理压力。
他们可能对自身的表现有过高的期望,同时也可能面临来自同族群体的期望压力。
心理压力的存在可能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从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解决办法提供文化适应培训针对文化差异带来的适应困难,学校可以开设文化适应培训课程,帮助少数民族大学新生了解主流文化的基本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
通过培训,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化适应能力,促进学习的顺利进行。
加强语言支持将重点放在语言培训上,提供针对少数民族大学新生的语言支持措施。
这可以包括提供专门的语言课程、配备专业的语言导师和辅导员,以及提供语言交流机会,加强少数民族大学新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参与度。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问题和对策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问题和对策【摘要】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少数民族学生入学问题与适应性挑战、教育管理不规范、缺乏文化多样性教育、心理健康问题缺乏关怀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加强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学帮扶计划、规范教育管理工作流程、增加文化多样性教育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提供更多关怀。
这些对策可以有效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质量和整体发展,提高他们在校园中的融入度和学习成绩。
展望未来,希望高职院校能够更加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身的潜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适应性挑战、文化多样性、心理健康、关怀、对策建议、总结分析、展望未来、实际应用。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尤其是对少数民族人才的需求。
少数民族学生作为高职院校中的重要群体之一,其教育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的少数民族学生数量逐渐增多,但其在入学阶段面临着诸多问题和适应性挑战。
由于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高职院校中的教育管理工作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少数民族学生往往缺乏文化多样性教育,心理健康问题也较为突出,缺乏足够的关怀和支持。
对于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和探讨,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更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1.2 问题现状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问题和对策在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少数民族学生入学问题和适应性挑战较为突出。
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异,少数民族学生往往面临着适应新环境和学习方式的困难。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学汉语·精读》教材适应性调查
弈 文 娟
( 新 疆医科 大学 厚博学院 , 新疆 克拉玛依 8 3 4 0 0 0 )
摘
要 :文章 为 了解新 疆 高校 少数 民族 大学生对其普遍使 用的《 大学汉语 ・ 精读》 教材的适应性情 况, 运
用访谈 法、 问卷调查 法和数据 统计法 , 从教材 的插 图、 语音 、 课 文、 生词 、 语 法、 练 习等方面进行 调查 分析 , 并提
第 3 2 卷 第 4期 2 0 1 6年 1 2月
新 疆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 0URNAL 0F XI NJ I ANG EDUCATI ON I NS TI TUTE
Vo 1 . 32 . N o. 4 Dec. . 20 1 6
新疆 高 校 少 数 民族 大 学 生《 大学汉语 ・ 精 读》
新疆 财 经大 学 ( 以下 简 称 新 疆 四所 高 校 ) 正 在 使 用 和 已经使 用过该 套 教材 的新 疆高 校少 数 民族大
学 生进行 该 套教 材 的适应 性进 行调 查分 析 。通过
时 间 :( 2 ) 《 大学汉语 ・ 精读》 教材使用情况 , 包 括学 生 曾经 或 现 在 学 习《 大学汉语 ・ 精 读 》的册
外汉语 ) 。
8 0
祁 文娟 : 新 疆 高 校 少数 民族 大 学 生 《 大 学汉语 ・ 精 读》 教 材 适 应 性 调 查
2 . 访谈 法 。对发 放 问卷 的 2 8 0名少 数 民族 大
使 用教 材 的学生 学 习汉 语 的时 间都在 两 年 以
学生中的 3 0人进行 了实地电话访谈 。访谈 内容
段开始学习汉语 的人数 占 1 2 %。由此可知 , 学生
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适应的因素
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适应的因素摘要: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适应的因素,并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适应障碍进行调查,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习适应影响因素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适应的因素有多种,而关于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适应的研究文献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校园环境在学校中,校园文化环境影响着少数民族学生的适应。
学校特别是内地的学校因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少,有时学校很少举办关于少数民族的活动,这会影响这些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适应性。
这些活动会减少学生在适应大学学习过程中产生额外的压力和负担。
如果学校对他们的要求缺乏支持和发现,学生对校园的归属感可能是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和他们坚持完成学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民族认同和民族一致性认识强烈的民族认同在学生融入大学群体和校园环境的过程中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民族认同不仅影响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思想,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
而且还影响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对学校环境的认识和他们对自己的学术及社会能力间的关系的认识。
民族认同感是他们获得支持的重要源泉,这可以促进他们的适应。
相反,那些民族认同感不强烈的学生却很少寻求参与学校的关于少数民族的活动。
研究发现民族认同不仅与自尊无关,还与自尊和焦虑无关。
三、社会支持就家庭支持而言,学生的适应性与父母的大力支持和大学生的高水平心理适应有关。
通过分析父母支持与学生对校园环境的意识对少数民族学生影响发现,父母的鼓励和学生对偏见的低水平意识与学生和教师间高水平的学术交往经历,高水平的社会整合融入和高水平的学术成就相关。
少数民族学生的社会适应情况和他们对学校的忠诚度、心理适应情况等有关。
四、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适应问题的研究文献并不多,而其中大多数文献主要关注的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民族认同和心理适应等问题。
相关文献也不多见,这反映出目前国内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适应问题研究的缺乏性。
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学生活适应情况调查报告——以天职师大彝族学生为例
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学生活适应情况调查报告——以天职师大彝族学生为例An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the living adjustment of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Taking Yi students in Tianjin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NormalUniversity as an example姓名:卢萧锋专业:教育学【摘要】本调查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51名彝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学生活适应问卷,调查了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彝族大学生生活适应情况。
调查结果发现刚上大学时,大部分同学人际关系都出现了问题;当朋友出现冒犯他们的民族习惯时,大部分人还是希望通过沟通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民族习惯;语言环境不适应成为有效沟通的障碍之一。
大部分彝族学生不适应学校提供的饮食;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大部分同学学习英语课程比较吃力;多数同学都不同程度的不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碰到不懂的问题时,问老师的同学比较少;学习不刻苦;课余时间安排不合理。
【关键词】彝族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学生活适应SummaryThis survey in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51 students for thestudy of the Yi nationality, self-made ethnic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University life questionnaire conducted a survey of Yi nationality in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tudents ' living situations. Survey results found that just when I was in College, most of the classmates, there was a problem when friends offend their national habits, the majority of people still hope that through communication and let them know their national habits; language environment should not become barriers to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Most of the diet of Yi students adapt to the school; some students learning objectives is not clear, attitude is not correct; most students learn English courses are a hard time to varying degrees most of the students do not understand what teachers say content met do not understand the question, ask the teacher of students less studied is not hard; after-school time is not reasonable.KeywordsThe Yi people Ethnic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University life一、调查背景随着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内地高校学习。
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视角下和谐校园构建途径探析
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视角下和谐校园构建途径探析引言随着新疆地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疆少数民族学生选择到内地高校接受更好的教育,这无疑是他们个人发展的一大机遇。
由于文化差异和地域间的隔离,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内地高校的文化适应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促进校园内的和谐发展,需要从文化适应的视角出发,探索构建和谐校园的途径。
一、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1.文化差异的困扰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和内地的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得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内地高校的生活和学习中感到困扰。
他们可能对内地的离婚率高、恋爱观念开放等社会现象感到困惑,内地的汉族学生对新疆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饮食习惯等也存在着认知误区。
这些文化差异给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扰,使他们在适应新的环境时感到十分不安。
2.地域间的隔离由于地理位置的隔离,新疆地区和内地地区在文化传统、语言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也使得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来到内地高校后,更加难以适应。
他们可能因为语言不通而无法与他人进行正常交流,也可能因为文化传统的不同而感到孤立。
这种地域间的隔离也成为了制约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的重要因素。
二、和谐校园的构建途径探析1.加强文化交流为了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内地高校的文化适应,加强文化交流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可以组织举办一些文化交流活动,让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有机会了解内地的文化传统,同时也让内地学生了解新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这样一来,就能够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困扰,促进学生的融合和融洽。
2.开设相关课程内地高校可以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开设一些相关的课程,比如关于新疆地区的历史、语言、文化等方面的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内地的文化传统,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内地的学习生活中来。
这些课程也可以让内地学生更好地了解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民族自治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需求研究——以大理学院为例的开题报告
民族自治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需求研究——以大理学院为例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与意义在我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占据了高校的相当比例。
然而,由于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许多困难,影响了他们的发展和未来。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民族自治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需求,研究如何优化教育手段和服务,以促进他们的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
以大理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系统地掌握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文化需求。
2.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针对大理学院的少数民族学生,从课程、教学环境、服务和文化活动等方面出发,对学生的教育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
具体内容包括:一、探究学生的心理需求,包括学校对多元文化教育的支持程度、学生对母语教育的态度等;二、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三、了解学生的生活需求,包括住宿、饮食、交通等;四、针对学生的各种需求,提出优化措施。
主要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和数据分析。
研究人员将根据所得到的数据,形成相应的分析报告。
3. 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期待获得以下成果:一、对大理学院的民族自治地区的教育服务和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掌握;二、深入了解学生的教育需求和文化需求,为学校提供更加全面、多元的服务优化措施;三、促进民族地区高校教育质量提高,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发展。
4. 参考文献1. 朱玲玲.民族高校文化氛围建设研究——以云南大学为例[J].青春岁月,2009(13):161-163.2. 海燕, 杨玉萍. 歧视、包容与民族地区高校教育服务之思考[J].南方民族论坛,2015(5):154-155.3. 王和珍.大学文化多元与民族高校教育质量[J].华中教育研究,2017(10):84.。
在内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困境探索
在内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困境探索在内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这些困境,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一个主要困境是文化差异。
由于民族文化差异的存在,他们可能在语言表达、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上与主流文化学生存在一定差异。
这会导致他们在学习中的适应性较差,并且可能对学术成绩产生不利影响。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提供专门的文化适应培训课程,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适应主流文化学习环境。
第二个困境是教育资源不平等。
相对于城市和主流民族地区的大学,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往往教育资源匮乏,教学水平和设施条件较差。
这给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政府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性,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第三个困境是社会认同问题。
由于文化差异和身份认同的复杂性,少数民族学生可能在大学中感到孤立和排斥,这会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大学应该加强文化多样性的教育和培养,增加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创造一个包容和互助的学习环境。
学校还可以设立多元文化交流活动,鼓励少数民族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少数民族学生还面临经济压力。
许多少数民族学生来自较贫困的家庭,无法承担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用。
政府和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助学金和奖学金,为有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提供经济支持,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内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着多个困境,包括文化差异、教育资源不平等、社会认同问题和经济压力。
解决这些困境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包容、公平和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少数民族学生自己也应该积极适应主流文化并努力学习,为自己的发展做出努力。
少数民族大学生新生适应问题与对策 资料
少数民族大学生新生适应问题与对策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数量也在迅速的增加,据资料显示,2000年以来,全国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占全国大学生比例一直维持在5.7%~5.9%之间。
因为来自少数民族的大学生的民族身份的特点及其相应的心理与文化特征,所以他们成为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他们在大学生活、学习、交往出现许多不适应现象,许多研究结果都表明少数民族大学新生整体适应水平较汉族学生适应水平差[1]。
因此,高校应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新生适应问题,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一、少数民族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一)生活上的适应不良首先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生活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强烈熏陶,具有自己民族独特的生活习惯,来到大学后,与以汉族文化为主的同学共同生活,二者就会形成强烈的撞击;其次,国内有研究指出[2],少数民族学生多来自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刚来到汉族学生为主的大城市的学校,经济方面会承受很大的压力,服饰、生活习惯等与其他同学的差别,尤其是生活水平上的相对拮据,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二)学习方面的适应不良师资不足学校教育受到很大的限制,由于民族地区的贫困,教学质量低下,教学水平不高等都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基础较差,也更难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中途退学、休学的情况严重,即使在四年以后进一步深造的人数也较少。
少数民族学生考入大学后,进入“理想”重新构建期,由于少数民族学大学生在他们独特的家庭教育洗礼下形成的观念在学习和人生目标的确立上表现得缺乏方向和动力。
同时少数民族学生多生活在偏远地区: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畅通、接触的新鲜事物较少,导致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兴趣窄,无专长,而大学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于是,焦虑、茫然充溢着他们的心理。
(三)人际交往方面的适应不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性格、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与汉族学生存在较大差异,容易产生矛盾,一旦矛盾产生,人际关系就紧张且不易和解。
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
学生学 > - 7适应性的性 别差异及 与成就动机的 关系。结果表 明 : ( 1 ) 少数 民族 男生在教 学模式 、 学 习能 力和 学习态度上显 著 高于少数民族女生; ( 2 ) 追求成功动机 与学习动机及 学 习态度之 间存在显著 正相 关, 而避免 失败动机 与学 习动机 、 教 学模式及教学能力之 间呈显著负相 关; ( 3 ) 学习动机与学 习态度对追求成功的动机有明显预测力, 学习能力和 学习动机对 少数民族 大学生避免失败 的动机也具有显著的影响力。说明少数 民族大学生的成就动机 对其 学习适应性具有重要 影响。
t i v e c o r e l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m o t i v a t i o n a n d l e a ni r n g mo t i v a t i o n , t e a c h i n g m o d e a n d t e a c h i n g a b i l i t y ;(3)l e a ni r n g m o t i v a t i o n a n d
s t u d e n t s l e a r n i n g a d a p t a b i l i t y o f g e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c e s a n d a c h i e v e m e n t m o t i v a t i o n .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 (1)t h e m i n o i r t y u n i —
民族地区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研究——以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9+3”单招班为例
总第503期Vol.503大学(社会科学)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21年3月Mar.2021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绵阳市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一般课题“民族地区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研究———以四川幼专‘9+3’高职单招班为例”(课题编号:MZY20B08)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阮晓磊(1990—),男,硕士,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二系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论;袁芹(1995—),女,学士,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继续教育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民族地区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研究———以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9+3”单招班为例阮晓磊,袁芹(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江油621709)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法,对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9+3”单招班学生的学习适应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研究发现:这些学生在学习自然环境适应方面较好,在学习社会环境适应、学业适应、学习心理适应方面适应较差,且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
为了使“9+3”单招班的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本研究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优化人培方案,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以期提高民族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习得性和学习成就感,使其毕业后更好地服务于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9+3”单招学生;学习环境;学业;学习心理;适应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9-0120-0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由此可以看出党中央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关于民族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适应性探究
民族高校有些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会面临学习与生活方式上的适应问题。
基于此,以大连民族大学为例,通过调查分析,探讨促进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提升教育适应性的可行性策略如下:学校教育管理方面:校领导应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之间的学习与交流,突出民族高校特色;学生处应组织多种活动,形成与少数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教务处可以开设少数民族文化之类的选修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应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评。
学生个人教育方面:少数民族大学生必须端正思想态度,多与教师沟通,多与其他民族学生交流,养成良好的大学学习和生活习惯。
标签: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生活;教育;适应性
教育培养好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高校立校的意义所在。
从民族高校的实际教育状况来看,少数民族大学生来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求学,会面临语言交流、社会身份和生活方式等一系列的适应问题,种种变化与文化冲击会对他们的学习生活造成思想困惑与现实压力。
大连民族大学56个民族的学生齐聚校园,少数民族学生占60%以上,来自少数民族、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学生占80%以上,存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适应能力不够强的问题。
为此,本文以大连民族大学为例,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教育适应性方面的实际情况,并从中得出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策略。
一、教育适应性及相关概念的内涵
学校适应是一个广义、多维的概念,由于学者们多是根据各自的兴趣和对学校适应的不同理解来加以研究的,因此目前对学校适应的界定并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1]。
刘万伦认为学校适应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学生的学业行为、学校参与、情绪和情感、人际等方面的情况[2]。
李辉认为学校适应是指,学生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并和学校环境之间产生相互作用,最后达到平衡状态,以保证完成学业,达到学校的教育目的[3]。
陈瀛寰认为学校适应是学生通过积极的身心调整,和学校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达到学校的教育目的,顺利完成学业[4]。
关于教育适应性的定义,学界有不同的理解。
冷余生认为教育的适应具有双重性,即社会和教育对象,从教育适应的目的讲,也应是双重性的,即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体发展的需要[5]。
竺雪认为高等教育适应性是一种全面的适应,也包括对人的适应[6]。
刘尧认为适应是教育永恒的追求[7]。
尽管对教育适应性的理解视角存在一些差异,但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认为教育适应强调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平衡,是“以变应变” “以变促变”,适应与改造相统一的动态过程。
二、大连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适应性的调查情况分析
(一)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大学一至四年级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回收率为86%)。
从年级分布来看,大一学生9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2%,大二学生7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5%,大三学生7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6%,大四学生5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7%;从性别比例来看,男生12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3%,女生17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7%。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大学适应情况及寝室生活情况
在问卷调查中,对“您刚到大学觉得出现不适应的方面是什么”做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语言环境、饮食习惯、文化习俗等方面所占比例较大,其中主要为语言环境和文化习俗。
这就表明,大学生在文化适应方面存在突出问题。
寝室是大学生离开家迈入大学后的第二个家,是大学生生活的基本场所。
寝室生活关系着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思想情感。
寝室文化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人格的形成。
此外,民族高校的寝室中每个人都带着各自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那么面對突如其来的文化差异,将会如何面对大学寝室生活呢?
在有关寝室的调查中,86%的学生不喜欢在寝室学习,他们认为学习的气氛不够浓。
面对问题“室友打扰你的学习和休息时,你的态度是什么”,29%的学生表示不满意,26%的学生表示会忍耐到毕业,37%的学生表示会沟通,而8%的学生会选择其他方式。
可以看出寝室中还是会存在矛盾与冲突,但存在积极的因素。
当问及“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寝室中是否愿意主动和其他民族同学沟通”时,有77%的学生表示会积极主动地和室友沟通,努力学习其他民族文化;11%的学生表示自己主动了可是室友并不积极;8%的学生表示因为文化存在差异,很难沟通;4%的学生表示拒绝沟通。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大学生希望自己的风俗习惯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并期待融入大学寝室生活当中。
2.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教育适应的态度
少数民族大学生性格开朗,大多能歌善舞、多才多艺。
进入大学后,免不了参加各种活动,根据调查数据显示,49%的学生会参加本民族的活动,18%的学生会参加本校区的活动,26%的学生会参加校级活动,7%的学生会参加其他活动。
由此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学生有着强烈的民族文化意识,但同时也希望能够融入校园生活,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都是来自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由于地域教育水平的差异,他们从小接触的教育水平与汉族学生相差较远,以至于跟不上老师的思路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在“您觉得班委或辅导员对您的学习生活关心程度如何”的问题回答上,49%的学生表示他们对我很关心,35%的学生表示一般、偶尔关心一
下,16%的学生表示一点都不关心。
在“您所了解的本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主要是从何种渠道获得”的问题上,从调查数据分析得出,30%的学生是从家庭了解本民族文化,28%的学生是本民族地区,35%的学生是本民族地区的学校,7%的学生是社会及媒体。
就本民族的文化发展前景而言,17%的学生认为能越来越受重视,30%的学生认为能固守自己的特色,11%的学生认为能够保持现状,而42%的学生表示担忧,会逐渐被汉文化同化。
这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民族传统文化方面有着强烈的保护意识与发展愿望。
針对学校开设的一些选修课程调查数据显示,52%的学生持积极的态度,认为这种想法非常好,很有意义;19%的学生表示很好,会积极参加,并且鼓励其他同学一起去;15%的学生表示偶尔会去参加,但期望不高;4%的学生表示一般,没想法;10%的学生表示没有什么意义。
由此可见,学生对学校开设知识拓展类的选修课程是非常欢迎的。
三、启示与建议
(一)学校教育管理方面
在学校层面的管理上,首先,民族高校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学习生活,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建设好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突出民族高校特色,为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其次,学生处应组织各种活动,使汉族学生充分了解各个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形成与少数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再次,教务处可以开设少数民族文化之类的选修课程,增加全校大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与包容。
最后,学校专设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各院系联系,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及时发现存在心理健康困扰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疏导工作,减轻乃至消除其不良心理,提高其适应能力。
在基层管理层面上,首先,辅导员要注意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多与少数民族学生沟通、座谈,细致入微地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引导和鼓励他们积极融入大学集体生活、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对他们的生活、学习乃至感情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开导和解决。
其次,班导师应该在督促班级学生认真学习的同时,注意观察和掌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特别是对出现学习和生活不适应情况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要加强沟通与交流,引导和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调整和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最后,学生会与班级干部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身边最近的人,也要履行职责,积极关爱少数民族大学生,帮助出现学习生活及教育不适应的同学尽快摆脱困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二)学生个人教育方面
如果少数民族大学生不能积极努力地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单靠外在的教育管理、引导与帮助,没有得到个体有效的回应与支持,是很难取得实效的。
因此,出现学习生活及教育不适应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必须端正思想态度,多与教
师沟通,多与其他民族学生交流,多参加各种组织活动,增强对公共活动的认同,逐步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大学学习生活习惯。
总之,民族高校要重视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适应性加强教育引导,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适应学校新环境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新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及教育管理制度安排。
这样,民族高校才能实现服务民族这一立校宗旨,少数民族大学生也能尽快成长成才,为民族团结和国家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1]邹小勤.我国大学生学校适应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3.
[2]刘万伦.中小学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发展特点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 (2).
[3]李辉,朱丽芬,李梅.大学生学校适应性研究综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2).
[4]陈瀛寰.寄宿中学生学校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苏省淮安市某两所寄宿中学的实证调查[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5]冷余生.高等教育适应性的若干理论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1989(2).
[6]竺雪.试论高等教育的适应性[J].理论观察,2014(2).
[7]刘尧.“适应”是教育永恒的追求——兼评世纪末几种热点教育观[J].教育学术月刊,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