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在之前的物理学习中,掌握了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实验技能,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电荷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了解,但对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静电现象的认识尚不深入。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进一步理解电荷的本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尊重客观事实,敢于质疑、探索。
3.强调安全意识,让学生了解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防护措施,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交流能力。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新课内容:讲解电荷的概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等。
2.教师引导: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科学原理?”
3.学生思考: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静电现象的观察和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电荷的概念、电荷的性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等。
2.教师示范: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电荷的概念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如何使用验电器检测电荷?
3.教师引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电荷概念和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
2.练习题示例:
-解释为什么摩擦头发后可以吸引小纸片?
3.鼓励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学案
两种电荷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重、难点: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器材: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乒乓球,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干。
学习课时:2课时一、课前预习:1、经过的物体能够,我们就说物体带上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就是摩擦起电现象。
2、原子由和组成,位于原子的中心,带正电,带负电。
3、人们把最小的电荷叫做,常用符号表示e= 。
4、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对外不显电性的原因是。
5、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二、课前展示从小学的自然课中,你知道哪些有关电学的知识?三、创设情景: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冬季的夜晚,当我们脱衣服的时候,常常会听到“噼啪”的声音,还会看到小小的火花;当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
实际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古希腊盛行用琥珀做饰品,他们发现刚刚摩擦过的琥珀吸引毛发等小东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琥珀之力”。
后来希腊文“琥珀”一词演变为“电”这个词。
那么到底什么是电?物体是怎么带上电的?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五、展示汇报:1、摩擦起电:用摩擦过的塑料尺子,圆珠笔等,靠近碎纸片,观察现象。
完成下列问题: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的物体能够,我们就说物体带上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3.两种电荷:引导学生分析: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_____________________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_____________________互相排斥。
第15.1节两种电荷(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全一册物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第15.1节两种电荷(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全一册物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在设计这节物理课“两种电荷”时,我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正电荷和负电荷的概念,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我采用了探究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和观察中感受电荷的性质,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 让学生知道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定义。
2. 让学生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即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理现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是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的理解和应用,教学重点是正电荷和负电荷概念的建立。
1. 丝绸和毛皮,用于产生静电。
2. 玻璃棒和橡胶棒,用于展示电荷。
3. 验电器,用于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4. 气球和塑料尺,用于展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一、导入(5分钟)1. 通过讲解自然界中的电现象,如雷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电是什么吗?电有哪些性质?”二、探究电荷的产生(15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用丝绸和毛皮分别摩擦玻璃棒和橡胶棒,观察产生的现象。
三、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15分钟)1. 讲解电荷的分类,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2.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玻璃棒和橡胶棒带电的现象,并分别标记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四、电荷间的相互作用(15分钟)1. 让学生用验电器检验带电的玻璃棒和橡胶棒。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让学生用气球和塑料尺进行实验,观察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2. 提问:“你们认为电荷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引导学生思考电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电荷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较好,但在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实验和实际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电荷的知识。
拓展延伸:让学生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涂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实证意识。
3.通过学习电荷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创新,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具体安排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引发学生对电荷的思考,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小组合作完成一份电荷知识问卷,用于测试同学们对电荷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在班内进行互评。
作业要求:
-基础知识巩固题需独立完成,实践应用题和拓展阅读题可以适当查阅资料,但要注明来源。
-探究性问题和小组合作项目需要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作业完成后,学生需认真检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字迹清晰,表述规范。
2.新课内容:
(1)电荷的概念及分类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库仑定律及其应用
(4)电荷量的计算与单位
3.实践活动:
(1)使用电荷测试仪进行实验,观察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运用库仑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与评价:
(1)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重点知识。
(2)通过课堂提问、作业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通过绘制概念图或思维导图,整理电荷相关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2.实践应用题:
-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荷实验,如用电荷测试仪观察不同材质物体的带电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利用库仑定律,计算生活中两个带电体的库仑力,如带电的气球和墙壁之间的力。
3.拓展阅读与思考:
-阅读有关电荷在科技领域应用的文章,如静电复印机、静电喷涂等,了解电荷在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5章第1节《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电路的基本知识,了解了电流、电压等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电荷的认识处于初步阶段,对电荷的性质和规律理解尚不深刻。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已学知识出发,逐步深入探究电荷的本质和相互作用规律。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他们对物理实验充满热情,但同时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实验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实验探究,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4.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电荷的概念、相互作用规律以及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强调重点知识。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并尝试解释。
4.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4.小组合作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荷实验,验证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要求实验方案明确,操作步骤清晰,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5.撰写学习心得: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保持字迹工整,绘图清晰。
2.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答案正确,解题过程合理。
3.多元教学,突破难点: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突破教学难点。
4.互动交流,促进思考: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加深对电荷知识的理解。
5.知识巩固,拓展延伸: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引入电荷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拓展学生视野。
15.1两种电荷(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5.1两种电荷(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在今天的物理课上,我们将一起探索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电荷。
通过这个主题,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电荷的基本概念,并学会区分正电荷和负电荷。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个课程时,我采用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
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电荷的性质,掌握电荷的分类,并能够运用电荷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荷的概念,知道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定义。
2. 能够区分和识别正电荷和负电荷。
3. 学会用电荷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荷的概念,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定义。
难点:电荷的相互作用,电荷的守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气球,丝绸,毛皮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们亲眼看到电荷的存在。
我会用丝绸和毛皮分别摩擦气球,然后让学生们观察气球之间的相互作用。
2. 理论知识:讲解电荷的概念,介绍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定义。
解释电荷的相互作用,电荷的守恒定律。
3. 实践操作:让学生们自己尝试用丝绸和毛皮摩擦气球,观察和记录气球带的电荷性质。
4. 讨论交流: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讨论电荷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电荷的概念,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定义。
难点:电荷的相互作用,电荷的守恒。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了解电荷的概念,掌握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定义,并能够运用电荷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在课后,学生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电荷的知识,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个课程,我希望学生们能够培养对物理的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让他们明白,物理知识是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引入环节的实验设计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的重要手段。
15.1两种电荷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5.1 两种电荷教案 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孩子们的学习应该以他们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个教学活动时,我以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他们好奇、好动的性格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我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电荷的概念,并能够区分正电荷和负电荷。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电荷的概念,知道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电荷的概念,知道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存在。
难点则是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电荷的概念,我准备了各种带电的物品,如气球、塑料尺等。
同时,我也准备了各种吸引和排斥的物品,如毛皮、纸屑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到电荷的存在,并引发他们对电荷的好奇心。
2. 讲解:我会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解释电荷的概念,让他们明白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区别。
3. 实践活动:我会让孩子们亲自动手,用带电的物品去吸引和排斥其他的物品,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电荷的概念,知道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存在。
难点则是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活动,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同时,我也会根据孩子们的掌握情况,设计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让他们能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探索。
通过这个教学活动,我希望孩子们能够不仅掌握电荷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我相信,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15.1《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对基本物理概念和实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电荷知识的学习表现出较高的兴趣。然而,由于电荷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电荷性质和相互作用规律方面可能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电荷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正、负电荷的认识。
4.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5.注重评价学生的过程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电荷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勇于探索、善于质疑的精神。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静电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学会静电防护方法。
8.教学评价,关注成长: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9.跨学科融合,提高创新能力:将电荷知识与化学、生物等学科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
10.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通过学习电荷知识,引导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填空题:考查学生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以及静电现象的产生和消除方法。
-计算题:培养学生运用电荷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
2.完成一份关于电荷知识的手抄报,内容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如电荷的定义、分类、相互作用规律等。
-此项作业旨在锻炼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设计和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教案
教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电荷的定义:正电荷和负电荷。
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 电荷的单位:库仑(C)。
4. 电荷的守恒定律:电荷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只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荷的定义、相互作用和单位,理解电荷守恒定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电荷的定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荷的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气球,丝绸和毛皮。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闪电和静电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荷的存在和性质。
2. 知识讲解:讲解电荷的定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荷的单位。
3. 实验演示:用丝绸和毛皮分别摩擦气球,观察气球带的电荷性质;将带电的气球靠近其他气球,观察相互作用现象。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笔记本记录实验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的电荷知识解释。
5. 知识巩固:讲解电荷守恒定律,并用实例进行解释。
六、板书设计1. 电荷的定义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3. 电荷的单位4. 电荷守恒定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文字描述电荷的定义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解释电荷守恒定律的含义,并给出一个实例。
(3)完成实验报告单,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
2. 答案:(1)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性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电荷守恒定律的含义是:电荷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只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
本节课主要介绍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具体内容包括:1. 电荷的定义和性质2. 两种电荷的产生和鉴别3.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4. 电荷守恒定律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荷的定义和性质,知道两种电荷的产生和鉴别方法。
2. 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运用相互作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3. 了解电荷守恒定律,能运用守恒定律分析电荷的转移和积累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荷守恒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重点:电荷的定义和性质,两种电荷的产生和鉴别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室用具(如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头发时产生的静电,引发学生对电荷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吗?2. 电荷的定义和性质介绍电荷的定义,即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
讲解电荷的性质,如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3. 两种电荷的产生和鉴别讲解两种电荷的产生方法,如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介绍鉴别两种电荷的方法,如用实验室用具进行实验,观察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讲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即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理解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
5. 电荷守恒定律介绍电荷守恒定律,即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电荷的总量始终保持不变。
讲解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荷的转移和积累过程。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电荷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电荷的定义和性质2. 两种电荷的产生和鉴别3.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4. 电荷守恒定律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电荷的定义和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5章第1节两种电荷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5章第1节两种电荷一、教学内容1. 电荷的定义:正电荷和负电荷2. 电荷的单位:库仑(C)3.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4. 电荷的守恒定律:电荷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荷的定义、单位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理解电荷守恒定律。
2. 能够运用所学的电荷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电荷的定义、单位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室用具(如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等)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如摩擦起电、静电吸附等,引导学生思考电荷的存在和性质。
2. 新课导入:介绍电荷的定义、单位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 实验演示:用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等实验室用具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电荷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应用。
5. 知识巩固: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电荷的基本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电荷的定义2. 电荷的单位3.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4. 电荷守恒定律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列举三种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答案:摩擦起电、静电吸附、静电感应等。
2. 题目:用文字描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答案: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答案:正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现象引入电荷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电荷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电荷守恒定律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全册 第十五章 15.1 两种电荷 教案(表格式)
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会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相关现象。
2)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工作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3)知道原子及其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
4)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感受和领悟人们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静电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会从科学的角度解释常见的自然现象。
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导体和绝缘体
1.人们穿普通化纤面料的服装容易吸附灰尘,这是现象。
2.自然界中只存在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同种电荷,异种电荷。
3.电荷的多少叫,其单位是。
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它是利用同种电荷相
互的原理制成的。
4.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和核外电子组成
的,带正电,带负电。
5.以下学习用品中,在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塑料刻度尺 B.物理课本
C.绘画橡皮 D.金属小刀片
6.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物体A,A被吸引过来,则A是()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一、教学内容1. 电荷的定义:正电荷和负电荷。
2. 电荷的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 电荷的单位:库仑。
4. 摩擦起电的原理:物体相互摩擦时,电荷的转移。
5. 静电现象:例如静电吸附、静电放电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荷的定义、性质和单位,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掌握静电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荷的性质和摩擦起电的原理。
2. 教学重点:电荷的定义、性质和单位,摩擦起电的原理,静电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如脱衣服时产生的静电、梳子梳头发时产生的静电等,引导学生关注静电现象。
2. 知识讲解:(1)电荷的定义:正电荷和负电荷。
(2)电荷的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电荷的单位:库仑。
(4)摩擦起电的原理:物体相互摩擦时,电荷的转移。
3. 实验演示:(1)丝绸摩擦玻璃棒,观察玻璃棒带电现象。
(2)毛皮摩擦橡胶棒,观察橡胶棒带电现象。
4. 随堂练习:(1)判断正误: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2)完成实验报告册上的相关题目。
5. 知识拓展: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防止。
六、板书设计两种电荷1. 电荷的定义正电荷负电荷2. 电荷的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 电荷的单位库仑4. 摩擦起电的原理物体相互摩擦时,电荷的转移5. 静电现象静电吸附静电放电七、作业设计1. 判断正负电荷的题目:(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__电。
(2)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____电。
2. 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静电现象,并说明其原理。
第15章第1节两种电荷-(新教案)2022秋九年级上册初三物理(人教版)全国
第15章第1节两种电荷(新教案)2022秋九年级上册初三物理(人教版)全国教案:第15章第1节两种电荷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电荷的性质,从而理解两种电荷的概念。
通过设计一系列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两种电荷的性质和区别,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电荷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两种电荷的概念和性质。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电荷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两种电荷的性质和区别。
2. 教学重点:掌握两种电荷的概念和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丝绸、毛皮、橡胶棒、玻璃棒等)。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电荷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荷的存在和性质。
2. 理论讲解:讲解两种电荷的概念和性质,强调它们的区别。
3. 实验观察:进行一系列实验,如用丝绸和毛皮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轻小物体,用橡胶棒吸引轻小物体等,让学生观察电荷的性质。
5. 课堂练习:给出一些生活中的电荷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掌握两种电荷的概念和性质。
2. 难点:理解两种电荷的性质和区别。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两种电荷的理解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他们观察生活中的电荷现象,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是理论讲解与实验观察的结合,是学生分组讨论的环节,是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内容。
一、理论讲解与实验观察的结合我选择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电荷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荷的存在和性质。
这样的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起他们的好奇心。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5.1两种电荷(教案)
两种电荷教学目标1.从实验探究中,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
2.知道电荷有两种,和两种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通过大量事例认识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拉近了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感知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和生活中已经有了摩擦起电的概念,从生活入手,通过实验,能够轻松的进入电学学习。
重点难点重点:1.从实验探究中,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
2.知道电荷有两种,和两种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难点: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原子及其结构。
教学过程1【讲授】预习预习要求阅读课本32页至35页内容,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如果你觉得还有需要补充的内容和疑问,请记录下来,预备组内交流。
1、小实验:准备一堆小纸屑,用一把塑料梳子快速的梳头几下,然后把梳子靠近这堆小纸屑,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2、仔细观察电视机的屏幕,会发现屏幕上蒙有一层灰土,结合前面做的实验,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2【活动】感受摩擦起电一:引入新课利用生活离不开的电引入电学的学习。
动动手:利用身边的东西摩擦,靠近小纸屑或者头发,看看会发现什么现象?橡胶棒/塑料尺/塑料梳子/气球/吸管等物品经过摩擦都可吸引纸屑/纸巾/头发等学生经过实验可以直观的感受到物体经过摩擦后变成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联系上一节课的知识让学生理解物体经过摩擦后能量的转化3【活动】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二:自制小教具感受电荷的相互作用1.利用纸巾摩擦相同吸管带上同种负电荷,感受同种电荷的相互作用力。
2.让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上正电荷,将玻璃棒靠近纸巾摩擦的吸管,向学生展示异种电荷的相互作用力总结:一起学习正电荷,负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活动】自主学习三:了解原子及其结构,更好的理解摩擦起电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原子及其结构,更好的理解摩擦起电。
通过画丝绸和玻璃棒、毛皮和橡胶棒的电子转移图,更直观的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的转移。
四:练习巩固1.带正电的玻璃棒慢慢靠近悬挂着的通草球时,发现球被排斥,这说明通草球()A.一定带负电 B.一定带正电.C.一定不带电. D.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带正电.2.甲、乙、丙三个带电小球,已知甲、丙互相吸引,乙、丙互相排斥,乙球带负电,则()A.甲球带负电,丙球带负电B.甲球带负电;丙球带正电C.甲球带正电,丙球带负电D.甲球带正电,丙球带正电3.有甲、乙、丙、丁四个带电小球,已知甲和乙互相吸引,丙和丁互相吸引,甲和丙互相排斥,丙球带负电,则()A.甲带正电. B.乙带正电C.丁带正电. D.乙带负电4.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验电器,分别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如果把它们的金属球互相接触一下,验电器金属箔的张角将()A.不变 B.变大一些C.变为零 D.变小一些,但不为零4.验电器的金属箔原来是张开的,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可观察到验电器的金属箔闭合后又张开了,则能说明()A.两片金属箔原来均带负电,后来带正电B.两片金属箔原来均带正电,后来带负电C.两片金属箔在玻璃棒靠近前后一直均带负电D.两片金属箔在玻璃棒靠近前后一直均带正电5.原子的中心是______,带______电,核外有绕核运动的______,带______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5章第1节+两种电荷+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1.通过生活实例,如塑料棒吸引碎纸片、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轻小物体等,让学生感受电荷的存在,引发学生对两种电荷的好奇心。
2.设计有趣的实验现象,如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等,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激发学生对电荷相互作用规律的探究欲望。
3.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塑料棒会吸引碎纸片?为什么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会吸引轻小物体?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3.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探究中思考,在合作中成长。通过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策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两种电荷的本质,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时,我还将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物理的魅力,体验学习的乐趣。
2.组织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发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表现进行点评,强调电荷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电荷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并进行总结。
2.强调作业的完成要求:认真观察、分析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5章第1节+两种电荷+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5章第1节“两种电荷”,是在学生学习了电荷、电流等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拓展。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节课的知识点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两种电荷的概念及其区别。
人教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精品讲义专题15.1两种电荷学案(学生版+解析)
第十五章流和路(原卷版)课时15.1两种荷2022年课程标准物理素养1.3.1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1.3.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小致历程,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
1.3.4了解物质世界的小致尺度。
物理观念:认识两种荷;认识摩擦起现象。
科学思维:了解荷的种类及荷间的相互作用。
科学探究:了解验器的构造、原理及其作用及子流动的方向。
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知识点一、摩擦起1.现象探究-生活中的摩擦起现象探究实验将塑料梳子与头发摩擦后靠近小纸屑将玻璃棒用丝绸摩擦后靠近泡沫小球用衣服摩擦气球后靠近头发现象现象分析塑料梳子、玻璃棒、气球在摩擦前不能吸引纸屑和头发,但在和相应物品摩擦后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能力,这是因为物体经过摩擦带了“”归纳总结摩擦能是物体带(或者说摩擦使物体带来荷)特别提醒:(1)探究摩擦起现象时应在比较干燥的环境进行,在潮湿环境下实验容易失败;(2)带体能够吸引常见的轻小物体有灰尘、胡椒粉、毛发、细小水流、碎纸屑、通草球、泡沫小球等。
2.摩擦起: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叫摩擦起。
(2024·广东广州·一模)羊毛巾和气球均不带,它们相互摩擦后气球带正,带正的气球与玻璃棒又互相吸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棒可能不带,也可能带正B.摩擦后的羊毛巾带正是因为得到正荷C.羊毛巾和气球摩擦时,正荷从羊毛巾转移到气球D.羊毛巾和气球摩擦时,气球带正是因为产生了很多子知识点二、两种荷1.探究实验:荷间相互作用图示实验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将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分析同为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它们所带的荷种类一定时相同的,相同荷之间相互排斥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荷种类不同,不同种类的荷之间相互吸引同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它们所带荷种类相同,相同荷之间相互排斥探究归纳(1)荷间有相互作用;(2)相同荷间与不同荷间相互作用不同;(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荷不同(1)正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荷叫正荷;用“+”表示。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15.1两种电荷教案
教案: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15.1 两种电荷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5章第1节《两种电荷》。
本节课主要介绍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具体内容包括:1. 电荷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 两种电荷的产生和鉴别;3.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荷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知道两种电荷的产生和鉴别方法;2. 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静电现象;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荷的定义和基本性质,两种电荷的产生和鉴别方法,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难点: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仪、毛皮、橡胶棒、玻璃棒等;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如验电器、电荷发生器等)、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如摩擦起电、静电吸附等,引发学生对电荷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探究电荷的定义和基本性质:(1)教师展示毛皮摩擦橡胶棒和玻璃棒摩擦丝绸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2)引导学生探讨电荷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如电荷的守恒定律、电荷的量子化等;(3)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电荷的基本性质。
3. 探究两种电荷的产生和鉴别:(1)教师展示自然界中两种电荷的产生现象,如雷电、摩擦起电等;(2)引导学生探讨两种电荷的产生原因和鉴别方法;(3)学生通过实验验证两种电荷的产生和鉴别。
4. 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1)教师展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现象,如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等;(2)引导学生探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如库仑定律等;(3)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引导学生思考电荷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涂等;(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荷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 两种电荷的产生和鉴别方法;3.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1节 两种电荷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一、教学内容1. 电荷的定义:正电荷和负电荷。
2. 电荷的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 电荷的单位:库仑。
4. 电荷的守恒定律:电荷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只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荷的定义、性质和单位,理解电荷守恒定律。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电荷的定义、性质和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室用具(如验电器、电荷发生器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室用具、笔记本、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实验室验电器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观察到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电荷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讲解电荷的定义、性质和单位,让学生了解电荷的基本概念。
3. 实验观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室实验,观察电荷的排斥和吸引现象,加深对电荷性质的理解。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电荷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电荷的题目,让学生即时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电荷的作业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荷的定义:正电荷、负电荷。
2. 电荷的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 电荷的单位:库仑。
4. 电荷守恒定律:电荷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只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列举三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带电现象,并说明其原理。
答案:(1)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是因为梳子和头发之间产生了静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导致头发随梳子飘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电荷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重、难点:
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器材:
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乒乓球,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干。
学习课时:2课时
一、课前预习:
1、经过的物体能够,我们就说物体带上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就是摩擦起电现象。
2、原子由和组成,位于原子的中心,带正电,带负电。
3、人们把最小的电荷叫做,常用符号表示e= 。
4、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对外不显电性的原因是。
5、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二、课前展示
从小学的自然课中,你知道哪些有关电学的知识?
三、创设情景: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冬季的夜晚,当我们脱衣服的时候,常常会听到“噼啪”的声音,还会看到小小的火花;当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
实际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古希腊盛行用琥珀做饰品,他们发现刚刚摩擦过的琥珀吸引毛发等小东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琥珀之力”。
后来希腊文“琥珀”一词演变为“电”这个词。
那么到底什么是电?物体是怎么带上电的?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五、展示汇报:
1、摩擦起电:用摩擦过的塑料尺子,圆珠笔等,靠近碎纸片,观察现象。
完成下列问题: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的物体能够,我们就说物体带上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3.两种电荷:
引导学生分析: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_____________________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_____________________互相排斥。
归纳: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
猜想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猜想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讨论并得出结论: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检验。
(2)学生自学验电器的主要构造,通过实验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和作用。
验电器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电器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
5.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电量的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_。
6.摩擦起电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电流:认真观察实验5.1-5分析实验,思考下列问题:
①验电器A 金属箔片张角,验电器B金属箔片张角。
说明金属棒杆上有了电荷的。
②叫导体,例如。
叫绝缘体,例如。
③金属导电靠的就是。
六:实践创新,开动脑筋:
1、人们在研究现象时,认识到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它们是和。
2、市场上出售一种能滚动的毛刷,当毛刷在尼龙衣物上滚动时,可以把灰尘和微小脏物吸入刷内,其道理是。
3、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带有____电(或电荷、静电)_________而具有了____吸引轻小物体_____________的性质。
4、有A.B.C三个带电小球,如果小球A带正电,小球C吸引小球B,小球B排斥小球A,那么小球B带____________ 电;小球C带____________电.(填“正”或“负”).
5、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拓展提升
1.如图所示,图______中的两个通草球一定带电。
2、有些用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弄脏,这主要是
因为化纤布容易发生现象,从而细小灰尘的缘故。
3、打扫房间时,小刚用干绸布擦穿衣镜,发现擦过的镜面很容易粘上细小绒毛.这是因为他擦过的镜面因而带了电,带电体有的性质,所以绒毛被吸在镜面上.
4.铜棒、油、干燥的木条、塑料棒、人体、大地、碳棒、干燥空气中属导体的有______,属绝缘体的有______。
5.松木、橡胶、陶瓷、食盐溶液中属于导体的是 []
A.松木 B.橡胶 C.陶瓷 D.食盐溶液
6、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一只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箔张开,在这过程中()A.玻璃棒上的质子转移到金属箔上B.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金属箔上
C.金属箔上的质子转移到玻璃棒上D.金属箔上的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
学习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