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⑴懒惰不是人的本性:
⑵外控与处罚促使人努力的唯一手段;
⑶强调成就目标的奖赏;
⑷人可以学会接受与谋求职责; ⑸人有想象力与创造性; ⑹强调开发与发挥人的智慧及其可能性。
(二)“自动人”假设的管理原则
1、管理重点的变化;
2、管理职能的变化;
3、奖励制度的变化; 4、领导与管理体制的变化。 (三)“自动人”假设的评价
1、是管理理论与思想的进步,含创造性成分;
2、假设的基础是错误的
四、“复杂人”假设
(一)什么“复杂人”假设 基本含义 ⑴需要不同--胜任感(主要的需要)不同 ⑵不同人可用不同方法激发满足胜任感; ⑶工作与组织形态的匹配,引发最强烈的 动机; ⑷新目标可以继续激励胜任感; ⑸没有万能不变的管理模式,需要灵活与 权变的管理。
第二节 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人性假设与 管理理论
人性假设的提出及其内容要点
1、麦格雷戈(1906—1964)
“真正的问题在于管理者的宇宙观和价值观
的改变,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如何执行的问题
便成为细枝末节了”。(《管理理论X或Y的抉 择---企业中的人性方面》,1960年)
2、雪恩的四种人性假设
麻省理工学院的管理与组织心理学家也出 版了《组织心理学》一书,提出了如下四种人性 假设及其对应的管理理论。 从时代背景、人性假设的提出、对应的管
(三)对“经济人”假设的评价:
1、含科学管理的成分; 2、享乐主义哲学的消极人性观; 3、工人观的错误; 4、机械管理模式。
二、“社会人”假设
(一)什么是“社会人”假设
1、也称“社交人”;是建立在人际关系学 说基础上;重视社交需要。
2、梅奥的观点:
⑴“社会人”取代“经济人”假设: ⑵人际关系协调职能取代传统职能; ⑶非正式团体取代正式团体; ⑷提出新型、民主、沟通的领导体制。
①管理者从经济利益出发;
②控制与修正职工的行为,以符合组织的 需要; ③严格控制下属。
3、雪恩概括“经济人”的特点:
①强调人行为的经济诱因; ②组织的控制与操纵; ③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应加以防范和干预; ④组织控制感情.
(二)“经济人”假设的管理措施
1、重点是以工作或任务为中心; 2、传统的管理职能(控制等); 3、外部奖惩(葫萝卜加大棒式); 4、专制集权领导体制;
(二)“复杂人”假设的管理措施
1、组织形式的权变;
2、领导方式的权变;
3、管理方法的权变;
Fra Baidu bibliotek
4、奖酬方式的权变。
(三)“复杂人”假设的评价 1、有积极启示作用; 2、应注意与防止的倾向。
理理论、代表人物、管理的特点(管理重点、管
理职能、奖惩措施、领导体制)简介如下:
(1)经济人假设
20世纪初,经济人假设,X管理理论,泰勒 等为代表。 以工作或任务为中心 传统的管理职能
外部奖惩——葫萝卜加大棒式
专制集权领导体制
(2)社会人假设
30年代,社会人,人际关系理论,梅奥等 人。 以人为中心 人际关系协调职能
3、雪恩的观点
⑴社会与社交需要是人的主要工作动机; ⑵强调从工作的社会关系中意义与动力;
⑶人对社交反应远比诱因(奖酬与控制)
更强烈; ⑷管理者应满足员工的社会需要。
(二)“社会人”假设的管理原则
1、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2、强调与重视人际关系协调的职能; 3、提倡集体奖励; 4、重视参与管理的形式。
一、“经济人”假设
(一)什么是“经济人”假设 1、“经济人”也叫“惟利人”或“实利人” 源于“享乐哲学”与“劳动交换理论”。
2、麦氏将经济人假设指导下的管理理论概
括为“X理论”。 (1)经济人人性的弱点
①天生懒惰;
③自我中心; ⑤容易盲从、受骗。
②缺乏雄心;
④安于现状;
(2)“X理论”管理要点
集体奖励方式
新型民主、沟通领导体制
(3)自动人假设
40—50年代,自动人假设,Y理论,代表人 物马斯洛。 以环境与人为中心 职能是设计环境与采访
强调内部激励
主张新型民主的参与决策领导体制
(4)复杂人假设
60—70年代,复杂人,超Y理论(权变理论) 代表人物摩尔斯等。
组织结构的权变
领导体制的权变 管理方法的权变
(三)对“社会人”假设的评价
1、是管理思想与方法的一大进步; 2、过于否定经济人假设的管理作用;
3、重视非正式组织,有轻视正式组织的倾
向; 4、仍是依赖与被动的人性观。
三、“自动人”假设
(一)什么是“自动人”假设 1、也叫“自我实现”人假设;马斯洛等提出来 的。 2、麦氏将“自动人”假设概括为“Y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