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体质研究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民体质研究历史

2009年09月23日01:39 上海体育科研沈勋章

体质,通俗地讲是人的身体质量。用学术语言表述,就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如果将体质翻译成英语,constitution这词恰与宪法谐音,眼下无法考证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词源,翻开历史就有充分理由相信,体质的重要性与个人、家庭、国家、民族都是休戚相关的。国民体质,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体质的总体状况,一个民族的身体素质的基本状况。它既是社会生产力的组成要素,又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青少年是国家建设未来的生力军,他们的体质与健康状况好坏事关国家的强弱和民族的盛衰,未来人力资源的基础。一些资深专家认为,我国体质研究工作真正得到重视并取得明显发展,还是从1979年首届全国儿童青少年体质调查研究。 1979年国家体委、教育部、卫生部按照统一器材、统一时间和统一方法,以随机抽样为原则,对全国16个省、市,近20 万名7至25岁的青少年儿童,进行了23项指标测试。除建立城乡男女各年龄组的评定标准外,还以淮河、秦岭为界,按南、北八省市形成我国南北人群体质的差异与特点。国家体委在1980年召开了“中国青少年儿童体质研究科学论文报告会”,会上交流了130

多篇论文。首次全国规模的体质调查,初步了解了我国青少年儿童的体质状况、特点和某些规律;研究制定了我国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与身体素质的评价标准;获取了我国青少年儿童在体质研究方面比较全面的基础资料和数据;初步形成了我国有关青少年儿童体质发展的调研工作,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这项大规模、多指标、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成果不仅对我国学校教育、卫生保健、体育教学训练、运动员科学选材、多年系统训练以及经济、国防建设等方面具有实际参考价值,在学术上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1981年11月在京成立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分会,都浩然同志成为第一届主任委员,委员们主要来自体育、教育、卫生系统的专家或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体质研究学科的正式确立,它为我国体质研究工作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3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经过体育、教育、卫生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国体质研究工作得以很大发展,无论在开展专题论文报告、举办学科建设研讨会、还是组织体质骨干培训班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体质研究分会开展了各类评价标准的研制性工作。1986年至1988年研究制定了《中国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标准》;1987年至 1989年修改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91年研制了《西藏自治区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1995年起,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建立并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规定和要求,国家开始着手国民体质体系建设工作。在各部委的联合协作下,先后出台了《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3-6岁幼儿和60-69岁老年人体质评定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军人和公安武警锻炼标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普通人群”(20-59岁)标准》等一大批体育

科技成果。以上《标准》多由国务院或国家体委批准作为一项体质制度在全国贯彻执行。

在2000年我国首次完成了《国民体质评价标准研究》,该评价标准覆盖了幼儿、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四大块人群,初步建立起从3岁至69岁各年龄段人群的体质评价标准,使国民体质的定期监测和常规测定有了科学、客观的评定依据,有力地推动了全民健身、科学健身运动的发展。同时,各地区建立起来的国民体质监测站和健身咨询站,对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加健身锻炼,提高精神活力,增强群体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体质研究把群众性体育活动推向了一个新高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