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神话:中国哲学的起源
中国创世神话对现代人的启示有
![中国创世神话对现代人的启示有](https://img.taocdn.com/s3/m/d24a5e20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de.png)
中国创世神话对现代人的启示有
中国的创世神话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尽管这些神话在一些方面是象征性的和传说的,但它们仍然具有深刻的哲学和文化意义。
以下是一些中国创世神话对现代人的启示:
1. 宇宙的无限和多样性:中国创世神话描述了一个无限多元的宇宙。
这提醒现代人,世界是复杂多样的,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人类、文化和观念。
我们应该尊重和欣赏这种多样性,并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2. 自然的尊重和平衡:中国的创世神话通常涉及到自然界的神灵和力量。
它们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和平衡关系。
现代人应该学会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以确保我们和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3. 人类的起源和责任:创世神话中描述了人类的起源和使命。
它们教导我们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有责任照顾和保护它。
现代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和对地球的影响负起责任,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4. 力量与智慧的平衡:中国的创世神话中通常描绘了不同的神灵和宇宙力量,有些代表力量和力量,有些代表智慧和知识。
这提醒我们,现代社会需要平衡力量和智慧,不仅依靠力量解决问题,还需要智慧和理性的引导。
5. 德行和道德的重要性:中国的创世神话中经常涉及到神灵和人类之间的道德关系。
它们强调了德行和道德准则在塑造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现代人应该重视道德价值观,注重个人操守,以及社会公正和和谐的建设。
这些是中国创世神话对现代人的一些启示。
虽然这些神话可能被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解读,但它们仍然具有价值和智慧,可以为我们提供在现代世界中生活和相处的指导。
“轴心”“连续”“突破”问题再审视
![“轴心”“连续”“突破”问题再审视](https://img.taocdn.com/s3/m/9162e4ee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80.png)
“轴心”“连续”“突破”问题再审视吾淳【摘要】“轴心”“连续”“突破”问题分别涉及雅斯贝斯、张光直及马克斯•韦伯等人的理论,覆盖哲学、历史、宗教及文明类型、传统等诸多领域,且其中所延伸出的问题又极为丰富。
本文可以视作是作者在此前研究基础上的一个总结或概括性思考。
文章共六个部分,各部分标题依次为:一、雅斯贝斯:“轴心说”;二、张光直:“连续”与“突破”;三、马克斯•韦伯:“传统”与“革命”;四、“偶然性”与“特殊性”之于“突破”或“革命”的意义;五、“静止”与“运动”,关乎历史合法性;六、“大传统”与“小传统”。
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本身及其延伸性的思考,能够深化相关问题的研究,或者能够使相关思考更丰富也更具体。
【关键词】轴心;连续;突破;传统;审视中图分类号:B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7660(2921)91-9145-97作者简介:吾淳(又名吾敬东),浙江衢州人,哲学博士,(上海209234)上海师范大学哲学-法政学院哲学与跨文化研究所教授。
基金项目: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项目“轴心”“连续”“突破”问题分别涉及雅斯贝斯(Kae Jaspers)、张光直及马克斯•韦伯(Max Wener)等人的理论,覆盖哲学、历史、宗教及文明类型、传统等诸多领域,且其中所延伸出的问题又极为丰富。
因之,这也是本人若干年来一直关心的问题,一系列研究著作及论文皆围绕这几个问题以及所关涉或延伸的问题而展开,本文可以视作是在此前研究基础上的一个总结或概括性思考。
一、雅斯贝斯:“轴心说”“轴心说”或“轴心期”亦即“轴心”问题是雅斯贝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著中提出的,或者也可以说是因雅斯贝斯的提出而著称于世①。
雅斯贝斯“轴心说”提出的初衷即动机,是试图克服黑格尔(Heyee)的哲学观和兰克(Leopold von Ranke)的历史观,以及与这些观念或理论密切相关的、长期以来存在于西方人头脑中的西方中心观,这些观念中所包含的傲慢与偏见令雅斯贝斯无法接受。
中国文化中的语言起源故事
![中国文化中的语言起源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0619a52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c8.png)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语言起源的故事。
以
下是一些关于语言起源的传说:
1. 仓颉造字
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负责记录历史事件。
他观察天地
万物的形状和动态,创造了文字。
仓颉造字的故事在中国流
传了数千年,是中国文化中关于文字起源最著名的传说之一。
2. 伏羲画卦
传说伏羲是中国的创世神之一,他通过观察天地自然现象,创造了八卦图和易经。
八卦图是中国文化中最早的符号系统
之一,也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3. 女娲补天
传说女娲是人类的始祖之一,她用五彩石补天,创造了人
类的文化和文明。
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
敬畏和感恩之心。
4. 神农尝百草
传说神农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通过尝试各种植物的
味道和药效,发明了草药和医药。
这个故事展示了古代中国
人对生命和健康的探索和追求。
5. 伶伦制乐
传说伶伦是黄帝的音乐家,他通过观察鸟鸣声和自然声音,创造了音乐。
这个故事表明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这些传说都是中国文化中关于语言和文字起源的重要故事,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创造力和文化传统。
我国创世神话的宗教哲学意蕴之探析
![我国创世神话的宗教哲学意蕴之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9c0266d15abe23482f4dde.png)
我国创世神话的宗教哲学意蕴之探析神话孕育了宗教哲学,具有丰富的宗教哲学意蕴。
创世神话体现了我国宗教哲学所特有的天人合一的宇宙生成模式。
盘古神话、天梯神话、女娲造人、补天神话等创世神话从内容上看反映了人们对宇宙起源的追索与想象,就其实质来说则蕴涵着我们先人对远古黄金时代(一种无限观念)的渴求。
其中既有人神交通的特许人物——连接有限无限的中介(类似于创立宗教及宗教组织的克里斯玛),又有追求远古黄金时代的人类(类似于宗教组织中的信徒)。
这些创世神话故事以其独特的形式影响了中国宗教(儒教、道教)的产生并为其哲学思考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标签:创世神话;绝地天通;宗教;宗教哲学神话是哲学的母亲。
西方哲学家说,任何神话中的诸神都不过是客观的或实在地直观到的理论。
人类早期的思维形式总是形象化的、感性的。
维柯在《新科学》中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在世界各民族从野蛮到文明的进程中发现了原始神话的价值,认为神话思维方式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一个必经的初期阶段。
并认为这种“诗的形而上学”、“诗的智慧”是人类通过感觉和想象能力所达到的认知水平,它虽然同哲学、科学的抽象理智水平有别,却又是它们的基础和来源。
神话一向被人们视为“原始的哲学,最简单的思想表达形式,了解世界和解释生与死、命运和自然、神和崇拜的一系列尝试”。
通过对我国创世神话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到,首先它们是人们想象的产物,源于人们对宇宙起源的追索和想象;其次它们孕育了宗教哲学,具有丰富的宗教哲学意蕴。
创世神话体现了我国宗教哲学所特有的天人合一的宇宙生成模式。
例如,在盘古创世神话中,盘古是一个开辟混沌、化生万物的创世神的形象;进入哲学领域,他又被概括抽象成为宇宙本源和始基的概念。
正由于此,我们可以从创世神话中追寻其原始的宗教哲学意蕴,并深刻领悟其中的宗教学内涵及其对我国儒、道教哲学的深远影响。
一、盘古神话及其宗教哲学意蕴宗教作为一种对于无限的追求与把握,可以说它自从有人类历史以来就已经开始了。
上古浅谈中国上古神话的演变
![上古浅谈中国上古神话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18975679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cc.png)
上古-浅谈中国上古神话的演变上古神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描绘了古代人们对世界、自然和人类起源的想象和解释。
这些神话在中国的文学、艺术、哲学等多个领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本文将简要探讨中国上古神话的演变过程。
一、混沌初开:原始神话的产生在远古时代,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十分有限,许多自然现象和生命奥秘都无法解释。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发挥想象力,试图用神话来解释世界的起源和各种奇异现象。
因此,我们可以在最早的神话中看到对天地、日月、山川、草木等自然现象的诞生和功能的描述。
例如,《山海经》中描述的盘古开天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盘古是中国神话中的创世神,他用自己的力量将混沌的宇宙分成两部分,形成了天和地。
这个神话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表达了古人对世界起源的理解。
二、部族融合:神话的多元化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部族逐渐融合,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影响使得神话开始发生变化。
不同部族的信仰、价值观和世界观在碰撞中相互交融,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神话内容。
例如,炎帝和黄帝被视为华夏民族的祖先,他们的神话故事被广泛传播。
炎帝的神话主要强调他的智慧和发明,如火的使用、农业的推广等;而黄帝的神话则更注重勇武和治国能力,如《山海经》中描述的黄帝与蚩尤的战争。
这些神话反映了不同部族的特色和信仰,也展示了神话多元化的趋势。
三、儒家影响:神话的人伦化转变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对神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强调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因此在儒家的视角下,许多神话被重新解释和改造,以强调其道德教化的作用。
例如,《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的神话,原本是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对人类起源的想象,但在儒家的解读下,它变成了一个关于忠诚和毅力的故事,用来激励人们要有坚定的意志和追求正义的决心。
这种转变使得神话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使得神话更加富有教育意义。
四、道教兴盛:神话的宗教化发展道教是中国的一种本土宗教,其信仰体系中融合了许多中国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
神话传说与中国古代哲学的思辨
![神话传说与中国古代哲学的思辨](https://img.taocdn.com/s3/m/ea4dfdb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9a.png)
神话传说与中国古代哲学的思辨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自古就有许多神话传说和哲学思辨。
神话传说是古人对于自然世界和人类生命的想象和解释,哲学思辨则是古人对于世界和人生的探究和思考。
这两者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其本质都是探究人之所以存在和生命的意义,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两个重要方面。
神话传说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这些神话传说无论是从人类起源还是各种自然现象中产生,都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通过神话传说古人树立了一种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认知方式,从而给传统文化和古代哲学留下了丰厚的思考资源。
通过神话的想象,古人观察到自然现象、人类社会是多么的不可测,这让人们对生命、自然和宇宙作出了更为深入的思考,如在《尚书》中有一则神话传说,是元首嚣烈假意偷走黄帝的熊旗,黄帝说:“帝之旗也,有渊名,莫敢量者,周流四海,不失其航,以六合为限,以神明为祐。
”这种神话在传说中,可谓是一种超越经验,却又离不开人的生存和命运的感性认知,人们相信它,是因为它能够让人们在感性认识中获取到启迪和智慧。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对人民的精神和情感有着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即使在今天还在不断地发酵演化。
哲学思辨则是中国文化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哲学思辨可以追溯到周朝时代,在科学和技术开发还没有出现之前,中国文明通过思辨和哲学论述探究人生、探索宇宙、领悟道德规范等问题,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独特风貌。
在《道德经》中,有一段很有名的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段话所折射出的思考当然是不能超越神话传说的本源性,它的特点是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生命和宇宙的本源,强调了不可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
中国古代哲学思辨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当了是中国文化和智慧的重要标签和精神指引。
在神话传说和哲学思辨中,精神内核是相通的,它们是处理不同问题的两种方式,但是在思辨的本质上是一样的,无论是从神话故事中的托物言志,亦或是从哲学思辨中的道向德的主张,这些都是人们认知自身和周围世界时不断推进的思考过程,也是我们今天所深度关注的。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9811f6c3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e9.png)
先秦时期
简介 天道观
人道观 古今观
名实观
知识论
先秦名实观
中国夏王朝(约前21~前16世纪)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奴隶制的诞生,经殷商(约前16~前11世纪),到西周 (约前11世纪~前711年),中国奴隶制进入鼎盛时期。从西周后期到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 221)时期,奴隶制逐渐崩溃,封建制生产关系诞生并确立起来。公元前 221年秦王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 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基本完成了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人们通常将秦代以前的中国哲学称为先秦哲学。
涉及了概念、判断推理等许多领域,为中国逻辑学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先秦哲学中提出的一系列重要哲学范畴,如:天人、气、精气、太极、阴阳、道器、动静、常变、有无、名 实、心物,均成为秦汉以后哲学思想发展的基础。
秦汉时期
01
简介
02
天人03
宇宙生成
05
古今之变
战国时期,各国相继确立了封建制。秦灭六国,建立了多民族的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秦王朝的虐政 激起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借助这次起义,刘邦建立了汉朝。汉初统治者慑于秦亡的教训,抛弃“以法 为教,以吏为师”,崇尚黄老之学。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些依托黄帝的著作,其内容是对老子思想的发展与改造, 并吸收了法家思想,形成黄老之学。黄老主张清静无为,有利于暂时缓和阶级矛盾与恢复经济,在汉初盛极一时。 后来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逐渐成为统治 思想。而科学的进步、王充等人的反正统派哲学思想的出现以及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建立,使哲学思想呈现出复 杂的新局面。汉代哲学思想主要是围绕天人关系、宇宙形成、形神关系、古今变迁等问题展开的。
孟子大力宣扬孔子关于仁的学说,提出“仁义礼智”的德目体系,又把仁义礼智与人的本性起来,认为人的 本性中含有仁义礼智的萌芽,称之为“四端”。他宣称四端是人所以区别于禽兽的地方。荀子反对孟子的性善论 (见性善),提出性恶论(见性恶),认为人之所以为人者,并不在于人性本善,而在于对生物本性的改造。
原始神话:中国哲学的起源
![原始神话:中国哲学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42f0c67c168884868762d6ea.png)
西颢沆砀,秋气肃杀。 玄冥陵阴,蛰虫盖藏。
含秀垂颖,续旧不废。 草木零落,抵冬降霜。
奸伪不萌,妖孳伏息。 易乱除邪,革正易俗。
隅辟越远,四貉咸服。 兆民反本,抱素怀朴。
《青阳》 《朱明》
青阳开动,根荄以遂。 朱明盛长,旉与万物。
膏润并爱,跂行毕逮。 桐生茂豫,靡又所诎。
《太平御览》卷七九所引战国时佚书《尸子》记载:"子贡曰:'古者黄帝四面,信乎?'孔子曰:'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计而耦,不约而成,此之谓四面。'"意思是说,子贡向孔子询问当时尚流传于民间的古老神话--"黄帝四面"是否可信的问题。孔子对此予以否认,他把作为神话形象的黄帝说成了开明帝王,于是,原为长着四张面孔的神人也就随之按照理性原则说成黄帝派四个人去治理四方了。然而事实是否如此呢?
据史籍记载,明堂之名起于西周,并为后来的历代帝王所效法。《周书·明堂》谈及明堂之建制时说:"明堂方一百一十二尺,室中方六十尺,东应门,南库门,西皋门,北雉门。东方曰青阳,南方曰明堂,西方曰总章,北方曰玄堂,中央曰大庙。"据专家考证,天子明堂实乃中国古人按照他们的太阳神信仰,根据天人合一原则精心设计的作为微观宇宙模型的一个建筑群落。你看,在平面布局上,它与我们在上节描述的中国古代神话宇宙观的象征模式系统何其相似!明堂的东庙叫"青阳",属青色,与东方(春季)模式系统中的太阳神"青阳"一样;明堂的南庙叫"明堂",配赤色,与南方(夏季)模式系统中的太阳神"朱明"相应;明堂的西庙叫"总章",配白色,相当于西方(秋季)的太阳神"西颢";明堂的北庙叫"玄堂",属黑色,与北方(冬季)的太阳神相符相合。由此看来,不妨说天子明堂正是中国神话宇宙观的一个人工物化的绝妙缩影。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起源与传承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起源与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46719d9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e5.png)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起源与传承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丰富多样,涵盖了众多神仙、妖魔、仙女等形形色色的神秘生物与故事情节。
这些古老而神奇的传说源远流长,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也为人们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寄托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从古代神话传说的起源、特点和传承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神话传说的起源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史前时代。
在古代人类追求认识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信仰体系,并以神话的形式将其记录下来。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对自然界的力量和现象赋予了灵魂,并通过创作神话来解释这些未知的事物。
古代神话传说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神秘力量的崇拜和想象,从而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神话传说。
二、神话传说的特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蕴含哲学思想:古代神话传说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诸多关于人生、宇宙、道德等方面的思考。
例如,《山海经》中记载了许多关于人性、命运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寓言故事。
2. 形象丰富多样: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妖魔、仙女等形象各异,栩栩如生。
这些形象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美和善的追求,也展示了他们对于世界的探索和理解。
3. 脉络清晰: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故事情节通常都有一定的脉络和逻辑,虽然有些故事看似荒诞不经,但背后往往都隐藏着一些深刻的道理和寓意。
4. 正气凛然: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往往有许多正义和正气的力量。
例如,《封神演义》中描写了人们为了反抗战争和邪恶势力而奋起的故事,展示了古代人们对于正义的坚持和追求。
三、神话传说的传承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传承具有多样性和持续性。
传统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在口头传承和书面传世中延续至今。
同时,古代神话传说也通过文学作品、戏曲、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得以传扬。
此外,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古代神话传说也在电影、电视剧等媒体中得以新的再现和传播。
这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也促进了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宇宙和人性的思考。
中国哲学史第一册
![中国哲学史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18cb1f8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62.png)
《中国哲学史第一册》:探寻中华思想的源远流长一、远古时期的哲学萌芽在遥远的史前时代,中华民族的先民们便开始对自然现象、人生百态进行思考,哲学的种子悄然萌芽。
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神话传说、民间信仰和原始宗教中。
诸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虽然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但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古人对宇宙起源、人类命运的初步探索。
二、先秦诸子百家争鸣1. 儒家: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义、礼、智、信”的五常道德观念,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
孟子、荀子等后继者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使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2. 道家:老子的《道德经》奠定了道家哲学的基础,主张“道法自然”,强调无为而治。
庄子进一步发展了道家思想,提出了“逍遥游”的人生理想。
3. 墨家:墨子创立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倡导节俭、反对战争,具有浓厚的平民色彩。
4. 法家: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主张法治、权谋、术数,强调国家利益至上,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支持。
5. 名家:惠施、公孙龙等名家学者,专注于逻辑推理和名实之辨,对中国哲学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两汉时期的哲学发展1. 董仲舒:融合儒、道、法三家思想,提出“天人感应”学说,为汉朝统治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治国理念。
2. 扬雄:继承和发展了先秦诸子百家之学,著有《太玄经》等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 王充:批判神学迷信,倡导实事求是,著有《论衡》一书,对中国古代哲学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哲学史第一册》:探寻中华思想的源远流长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变革1. 玄学兴起:魏晋时期,玄学成为哲学主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等。
他们倡导“贵无尚虚”,强调宇宙的本体是“无”,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佛教哲学的传入与融合: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至南北朝时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产生了独特的中国佛教哲学。
鸠摩罗什、慧远等高僧大德,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哲学思想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哲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a5fe1f87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8.png)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哲学思想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有着丰富多样的宗教信仰与哲学思想。
这些信仰和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对中国的文化、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哲学思想起源于远古时期。
在古代,中国的神话故事和传说中充满了神灵和英雄人物的形象,这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敬畏。
后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开始形成并逐渐独立发展。
二、宗教信仰中国的宗教信仰多元而复杂。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的三大宗教:佛教、道教和儒教。
佛教起源于印度,自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后逐渐普及,并与中国的文化融合。
佛教强调个人修行和超脱世俗的理念,弘扬慈悲和智慧的价值观。
道教则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主张顺应自然,追求长寿和永恒的生命。
儒教则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提倡孝道、仁爱和忠诚的价值观。
除了这三大宗教,中国还有其他宗教信仰,如民间信仰、伊斯兰教、基督教等。
民间信仰包括一些以神仙、祖先、神灵为对象的信仰,这些信仰多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崇拜。
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则是外来的宗教,自唐宋时期开始传入中国,目前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也有一定的信徒。
三、哲学思想中国的哲学思想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主要集中在儒家、道家和墨家等学派。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伦理,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则。
道家思想则追求自然和谐,主张顺应天道,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墨家思想注重兼爱和反对战争,提倡以和平和公正的方式解决纷争。
此外,中国还有其他一些哲学学派,如法家、阴阳家和名家等。
这些学派在古代中国的历史演进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四、影响与传承中国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不仅在中国本土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佛教在中国传承发展,并传播到东亚地区,对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文化与宗教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的儒家思想也传播到东亚地区,并成为东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秦原始神话知识点总结
![先秦原始神话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cbb821c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6c.png)
先秦原始神话知识点总结一、神话的定义和特点神话是一个古老而富有神秘色彩的词汇,它起源于古代人类的宗教信仰和宇宙观念。
神话是人类民族心灵奇观和历史政治现实的精神体验,是一种由人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社会环境中创作和传播的传统故事和传说。
神话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富有原始生活气息,体现了古代人类对宇宙、生命和人性等问题的探索和表达。
神话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表现了人类对神灵、神秘力量和宇宙秩序的崇拜和敬畏;其次,神话是一种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它以寓言、寓言、传说、神话等多种形式向人们传达古代人类的宇宙观念和价值观;再次,神话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它融合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性的思考和体验,形成了具有深刻意义和丰富内涵的故事和形象。
二、先秦原始神话的历史背景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萌芽阶段,此时的先民们仍处于原始社会的阶段,他们对世界、自然和人生现象的认识稀薄和片面。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神话成为了古代先民们理解和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对宇宙和人生问题的探索和表达的主要形式。
在先秦时期,中国古代神话主要包括伏羲氏、女娲氏、炎帝、黄帝等各种传说故事。
这些神话记载的人物和事件,通常具有极其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和寓意性,展现了古代先民们对自然、社会和人性问题的理解和探索。
三、先秦原始神话的内容和特点1. 伏羲氏:按照神话记载,伏羲氏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早期神话人物,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始祖,被传说为传统的八卦卦象的发明者。
据说他在黄河边发现了卦象,并据此创立了八卦,为后来的易经起了奠基作用。
2. 女娲氏:女娲氏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性神话人物,被认为是古代天生能够创造人类的女神,被视为人类的母亲。
据说她用五彩石补天、造人,教人采集五谷养生,传播文明。
3. 炎帝:炎帝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另一位早期神话人物,据说他是中国古代人类社会的始祖之一,是黄帝的祖先。
中国哲学史及其后续影响
![中国哲学史及其后续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166c1d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6.png)
中国哲学史及其后续影响中国哲学是一门流传已久的学问。
从《易经》、《道德经》、《孟子》等传世经典开始,中国哲学逐渐形成了以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禅宗、理学等流派为代表的多元化格局,形成丰富多彩的中国哲学传统。
中国哲学的成就,不仅在于继承和发扬本土哲学思想,更在于对现代思想、世界文化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一、中国哲学的起源和演变中国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和龙的崇拜。
《史记》记载,“堯舜之隆享,共工作乱,帝舜禅位与之天下”(《史记·五帝本纪》),这就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有关天帝之位传承的故事。
其中,堯、舜都是以仁慈伟大的统治者形象所闻名的,属于“仁政之时”,共工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大坏蛋”,属于“乱世之中”。
这种神话言论已经包含了人类社会原始的政治、伦理、宗教等元素。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社会和军事斗争的加剧,中国哲学逐渐产生和发展。
在此时期,诸子百家汇集,各大流派开始形成。
其中,儒家注重人伦道德和教育,提倡以仁义礼智为宗旨;道家主张超脱尘世,追求自我完美和自由;墨家强调博爱和反对兵戎相见;法家则注重法制和实用主义,强调“得失同源”;名家则提出“名实之辩”和“形神兼备”的观点。
“诸子百家”的多元化,反映了时代的多变和人们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同时也推动了中国哲学的深入发展。
二、中国哲学的影响中国哲学作为非常珍贵的中国文化遗产,不仅对国内外思想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而且对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也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方面,中国哲学不仅为众多文学巨匠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而且直接和间接地滋养了中国文学的内涵和精神追求。
例如在唐诗中好多内容都深受儒家、道家思想影响。
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将进酒》,诗中“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一句表达了不同于庄周、老子的独特情怀,显示出一个灵魂内心独立、自主、自由的态度。
在艺术方面,中国哲学也为中国艺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浅析中西哲学差异
![浅析中西哲学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0b560551f524ccbff0218440.png)
社科文化浅析中西哲学差异程至立(中国农业大学,北京 100083)摘 要:中西哲学都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二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差异。
本文从中西哲学的起源出发,跟随二者的发展历程来看二者在不同时期的特点。
在发现相同和差异后,继续探究其成因,大体认为与二者有所差异的核心内容、研究目的和处世态度有关。
关键词:中西哲学;兴起;发展;特点;差异一、中西哲学的兴起略有相似一方面,古希腊哲学在一定程度上起源于古希腊神话,在希腊神话脱胎之后,古希腊哲学才逐渐成形。
另一方面,古希腊文明的兴起与其宗教有着较大的联系。
他们有着宗教与理性无关的信仰,虽然这种信仰是没有理由的,看起来毫无根据,但是将其与科学进行比较,它与科学都有着理性的反思,二者都是理性思考的产物。
但即使如此,它与科学又有着较大的差别,科学具有实践性,其公理可以进行二次实验亲自加以证明,是实证性的,但哲学的全部问题都是无法证明的。
而对于中国哲学的起源,其实也与中国神话有着一定的联系。
例如,创造神话其实也是对宇宙起源的一种探索,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之为神话哲学的源头。
同时,中国哲学的产生与原始宗教的发展也密不可分。
[1]作为古代宗教里的观念,“神人交通”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将二者进行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中西哲学的脱胎都是源于神话,也均与宗教有着紧密联系。
二、中西哲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不大相同2.1古希腊哲学的发展历程及特点纵观古希腊哲学的发展史程,古希腊哲学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根据其特点,研究学者将其大致分为古希腊自然哲学时期、古希腊存在哲学时期和古希腊综合哲学时期这三个时期。
古希腊自然哲学时期又称作古希腊早期哲学,公元前6世纪左右,哲学家大多为自然哲学家,自然哲学分析的基本问题就是万物的本原问题,在这一时期,存在大量有关万物生成本原的理论。
紧接着的第二个时期——存在哲学时期,其兴起于南意大利。
其主要研究哲学与树立科学的关系,认为一切科学都要数理化。
先秦与古希腊神话价值观比较研究
![先秦与古希腊神话价值观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c2d836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5d.png)
先秦与古希腊神话价值观比较研究引言先秦时期和古希腊时期是两个对人类思想影响深远的时期。
中国先秦时期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的起源,而古希腊时期被视为西方哲学的摇篮。
虽然这两个时期相隔较远,但它们都有自己的传统和神话故事,这些故事非常重要,因为它们体现了时期的价值观与思想。
本文旨在比较先秦与古希腊的神话故事与价值观,探讨它们的异同点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第一部分:价值观的源头1. 先秦时期的价值观源于封建道德中国先秦时期是封建社会的时期,封建道德对于塑造人们的价值观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道德的核心是“仁”,即亲爱、关心、尊敬他人。
这种价值观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家庭的作用,追求和谐与共荣。
2. 古希腊的价值观源于人类自身的追求古希腊时期是奴隶制社会,但相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古希腊的价值观更侧重于个体与自己的关系。
古希腊人追求自由、正义和美,追求知识和真理。
这些追求使得古希腊人注重思考和探索。
第二部分:神话故事与价值观的体现1. 先秦时期的神话故事中国先秦时期的神话故事主要集中在《尚书》、《诗经》和《左传》等古代文献中。
其中最著名的神话故事是《山海经》和《史记》。
这些故事中,神明经常被描述为慈爱、仁慈和公正的存在,他们管理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这种神话故事体现了中国人的封建道德观念,强调了尊重、恩义和和谐的重要性。
2. 古希腊的神话故事古希腊神话是古希腊文化的核心,几乎涵盖了所有领域。
其中最著名的是众神的故事,例如宙斯、赫拉、雅典娜、阿波罗等。
这些故事中,神明被描绘为强大、自由和有独立意识的存在。
他们的行为和态度经常被视为人类行为和态度的模范。
古希腊的神话故事体现了对个体自由和尊严的重视。
第三部分:价值观对社会的影响1. 先秦时期的社会影响先秦时期的价值观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封建道德的重要性使得中国的社会关系得到了加强和保持,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和社会等级制度。
这种价值观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法律和家庭伦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西方哲学的对比论文
![中西方哲学的对比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ed65fdd5727a5e9846a6179.png)
中西方哲学的对比论文中西方哲学的对比论文摘要:中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已经开始的比较早,但本文主要从中西方哲学的起源的不同,中西方哲学在天、人的方面的比较,中西方功利主义政治哲学的相异性的方面进行阐释,得出中西方由于不同的哲学出发点所得出的伦理意识的不同,进而导致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底蕴和不同的民族性格。
关键词:起源、天、人、仁、义、利一.中西方哲学起源的不同1.1西方哲学的起源探索西方哲学发源于古希腊。
古希腊是个海洋国家,其境内土地贫瘠,农业发展受到限制。
但古希腊有许多肥沃的山谷,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海岸曲折而且有很多天然良港。
这个地理环境为手工业活动和发展海上交通提供了有利条件。
手工业生产的兴起要求对加工对象及各种矿石等自然物的属性有较多的了解,由此逐渐形成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思维倾向;航海事业的需要导致了天文和气象知识的产生,而这种活动又开阔着人们的视野,使人们接触并思索到更多的未知事物;商业往来则拓宽了人们社会活动的范围,并由于得失成败导致“审慎”与推理思维的发展。
这宏大开放的视角环境及其社会生产方式,促使人们不得不注重对自身之外的自然物的思考和研究,并由具体困惑的产生和解决进一步形成了解茫茫宇宙及其本质的求知欲望,从而决定西方哲学一开始就把人们引向对自然知识的追求和立足于自然及社会进行理性探索的轨道。
另一方面,西方哲学直接源于古希腊神话。
那些被早期自然哲学阐述宇宙生成的思想在神话诗篇中早已出现。
神话通过想像把天空和大地、日、月、星系、河、海、火、土、水、气和金属进行神化,于是,混沌成了卡俄斯神,天变成乌兰诺斯天公,地成为该亚地母……,这种对诸神各自代表一种自然力量的想像,表明希腊人对宇宙结构种种自然性质的关注。
公元前8世纪时,赫西俄德的《神谱》就是一部以神话语言、形象方式编纂而成的宇宙生成论,它可以说是西方具有思辨色彩的早期哲学认识宇宙结构及其属性的范本。
古希腊神话的思维倾向是在人之外有一种巨大、普遍的本质和力量主宰着人间祸福、事物变幻。
论哲学的起点
![论哲学的起点](https://img.taocdn.com/s3/m/02381265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01.png)
论哲学的起点一、概述哲学,这门深邃而广泛的学问,自古以来便是人类思考自身存在、理解世界本质的重要工具。
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哲学不仅关注个体与宇宙的关系,也探索人类知识的边界和真理的本质。
在漫长的哲学发展历程中,不同的哲学家们提出了众多关于哲学起源和发展的理论,形成了多元化的哲学流派和观点。
在这些纷繁复杂的哲学思想中,一个基本而核心的问题始终贯穿那就是哲学的起点是什么?这个问题不仅关乎哲学的起源,更直接关系到我们对哲学本质和功能的理解。
本文将尝试探讨哲学的起点,以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哲学的本质和发展历程。
在探讨哲学的起点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哲学。
简而言之,哲学是对世界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研究的学科,是人类特有的理解世界的方式。
它涉及到逻辑、形而上学、伦理学、美学等多个分支,旨在通过系统性的思考和论证来揭示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那么,哲学的起点究竟在何处呢?不同的哲学家和哲学流派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
有些哲学家认为,哲学的起点是人类对自我和世界的困惑和追问,是人类对存在和意义的渴望和探索。
而有些哲学家则认为,哲学的起点是人类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是人类对理性和智慧的崇尚和推崇。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探讨哲学的起点,包括哲学起源的历史背景、哲学思考的基本问题、哲学方法论的演变等方面。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方面,我们将试图揭示哲学的起点和本质,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哲学的价值和意义。
在接下来的部分中,我们将逐一探讨这些问题,并通过引用相关哲学家的观点和理论来支持我们的分析。
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探讨和分析,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哲学的起点和本质,从而更好地把握哲学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趋势。
1. 哲学的定义与重要性哲学,这一源于古希腊的词汇,最初意味着“爱智慧”。
它是一种对世界、人生以及知识的深入探索和反思,旨在理解我们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哲学的定义,可以说是一种对普遍性和根本性问题的系统追问和解答,这些问题包括:什么是真实?什么是正义?我们如何应该生活?等等。
哲学起源于神话
![哲学起源于神话](https://img.taocdn.com/s3/m/1b0bd02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b9.png)
哲学起源于神话 ⼤多数⽂化的历史都有关于原初的“黄⾦时代”的记忆,那时,⼈类的⽣活⽅式与现在有着巨⼤不同。
⽽对重返黄⾦时代的渴望,是许多⽂化变迁的推动⼒。
对早期的希伯来⼈来说,黄⾦时代就是伊甸园,在那⾥,亚当和夏娃“与上帝遗弃在傍晚的凉爽中散步”。
对孔⼦来说,黄⾦时代就是以明德与仁政来治理中国的“圣王时代”。
既然我们这门课的主要焦点——西⽅哲学——起源于希腊,那么我们就有必要知道,希腊⼈也相信⼀个“黄⾦时代”。
因此,为了对哲学如何诞⽣于神话有所理解,让我们简要的看⼀下古希腊的历史。
有些学者相信,古希腊⼈所梦想的黄⾦时代,就是结束于特洛伊战争的克⾥特-迈锡尼⽂明。
这个时代是古希腊神话的灵感来源。
希腊历史接下来的⼀个重要发展是“取材于错综复杂的神话的荷马史诗的创制”。
这些史诗把庞杂的神话转化为诗歌的形式,使它们的含义变得更为明显。
但在当时,⼈们的意识还没有发展到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形式。
杰尼兹认为,较为原始的思维⽅式被我们的现代“主体意识思维”所取代是发⽣在公元前六世纪,这与古希腊第⼀位哲学家——泰勒斯的出现⼤约在同⼀时期。
接下来是古希腊哲学活动极度繁盛的三个世纪,并在哲学家亚⾥⼠多德的著作中达到了⾼峰。
亚⾥⼠多德的著作意义深远,因为他是第⼀个发展出类似于现代意义上的“科学”视点的希腊⼤哲学家。
如果将这⼏个主要发展放在⼀个时间轴上,我们就可以粗略勾画出古希腊的历史。
当然,图中表现出来的每个重要变化之间的三百年间隔,只是变化的实际发⽣时间的近似值。
然⽽,历史本⾝向我们提⽰了这么规则的发展模式,仍然是颇有意味的。
事实上,这个模式让⼈们想到时钟的盘⾯:包含了分成四等分的⼗⼆个部分。
有意思的是,古希腊⽂明时代本⾝,也被⼀些⼈视为“黄⾦时代”——这⼀事实暗⽰了,这个模式可以周⽽复始的⽆限重复下去。
如果是这样,那么描画这四个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种好办法,就是把它们映射到时钟的表⾯上。
如果此时我们想起我们的现代历法正式开始于上图结束的地⽅(即耶稣诞⽣的那⼀年,虽然不是在希腊),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将这个时间轴映射到圆周上最好的办法是让它们沿着逆时针的⽅向前进,也就是将9点的刻度放在3点的位置上,就像我们⽤与公元纪年相反的顺序来计数公元前的⽇期⼀样。
夏王朝——神话的哲学
![夏王朝——神话的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b0de71e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0b.png)
夏王朝——神话的哲学神话,本来是远古人们编创的故事和传说,其中反映了他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
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而是由于古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理解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矛盾变化,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拟人化的产物。
神话往往表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
古代希腊神话对欧洲文化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中国古代神话极为丰富,许多神话保存在古代著作中,如《山海经》、《淮南子》等。
历代创作中模拟神话、假借传说中的神反映现实或讽喻现实的作品,通常也称神话。
可以说在人类的童年即原始社会时期,神话极为繁荣,但是到了奴隶社会如夏代,神话必定会有更辉煌的发展。
那时的生产水平和人们的认识能力仍然很低,劳动者既是统治者的奴隶,也是大自然的奴隶,在他们的幻想里,既有反抗统治者(奴隶主)的强烈愿望,也有控制自然力以减轻沉重劳动的强烈愿望,这便是传播和创生神话的强大动力。
因此关于神话问题,我们放在本章来专节讲述。
跟原始的母系制相对应而崇拜女性的神话,最典型的要算是"女娲造人补天"了;而跟后来原始的父系制相对应而产生的崇拜男性的神话,最典型的却要算是"盘古开天辟地"了。
就以"女娲"的神话为例,其在民间流传已有数千年之久,见于文字记载(《淮南子》)至今也有两千多年了。
它是讲:往古的时候,宇宙发生了一场大变动。
西北角撑天的柱子断了,半边天空坍塌下来,天上露出个大窟窿。
大地也裂开了,出现一道道的大深沟。
山林燃起了熊熊烈火,洪水汹涌澎湃吞噬了大地,野兽到处乱窜,残害人类。
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决心把天地重新修补好。
她从山上拣来了许多五色彩石,架起火来烧成石浆,用这些石浆把天上的窟窿修补好。
为了使天空不再坍塌,她又宰了一只大海龟,斩下它的四只脚立为四极,杀死在中原地带作恶的黑龙,赶走各种恶禽猛兽,并把大片大片的芦苇烧成灰,阻塞滔滔洪水,使这场塌天大祸平息,人类从灾难中解脱出来。
中国神话传说的起源与流变历程
![中国神话传说的起源与流变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41849c9a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4a.png)
中国神话传说的起源与流变历程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度,其中庞大的神话传说系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神话传说源远流长,流传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它不仅关乎着人们的精神信仰,也与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息息相关。
本文重点探讨中国神话传说的起源和流变历程。
一、神话的起源中国神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那时的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神秘力量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和敬畏。
为了解释这些现象,人们开始创造各种各样的神话故事,并将这些故事传承下来,逐渐形成了中国神话的庞大体系。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创造和传说,主要发生在两大阶段。
在古代原始社会中,神话故事的主题主要关于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动物神话和鬼神传说等。
例如「女娲补天」、「伏羲氏」、「神农氏」等,他们被人们视为古代的始祖和智慧之神,可以驾驭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保证丰收和平安。
而在封建社会中,随着宗教、哲学、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神话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主要涉及到对天命、神仙、神仙神话和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等传说。
二、神话的流变历程中国神话的流变历程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中国历史的漫长和多样性,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文化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神话故事。
另一方面是中国社会中的政治、文化、宗教、哲学、科技等方面的发展,为中国神话传说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意义。
在中国历史的不同阶段中,神话故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古代原始社会时期,神话故事主要是口耳相传的,这一时期的神话传说多数是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祖先崇拜的体现。
例如,在「女娲补天」中,人们创造了伏羲和女娲氏为人类铸骨补天的故事,很好地诠释了人类与自然、祖先之间的关系。
此外诸如瑞兽之类过于神秘的事物、兽面具神等等也都是中国原始神话中的主题。
在封建社会时期,神话传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各地风俗文化的不同,神话故事中涉及到了许多新的内容,例如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政治事件的解读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始神话:中国哲学的起源一般说来,原始神话与古代哲学的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中国神话与中国哲学的关系亦然。
特别是创世神话,由于它所要回答的正是关于宇宙本源的哲学问题,可以称之为神话哲学中的本体论,因此与作为理性化身的哲学的发生,关系就更为密切。
本文从几个典型的中国创世神话的分析入手,尝试揭示中国神话的宇宙观模型,并进而对作为中国哲学之主流的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的神话发生给出相应的解释。
汉代的司马迁在《史记?乐书》中曾经提到当时盛行的一种官方礼乐活动——“太一祭仪”,其中谈到祭祀“太一神”的神话信仰。
原文如下:“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
常有流星经于祠坛上。
使童男童女七十人俱歌。
春歌《青阳》,夏歌《朱明》,秋歌《西颢》,冬歌《玄冥》。
” 在班固的《汉书?礼乐志》里,我们找到了这些歌谣:《青阳》《朱明》青阳开动,根荄以遂。
朱明盛长,旉与万物。
膏润并爱,跂行毕逮。
桐生茂豫,靡又所诎。
霆声发荣,壧处顷听。
敷华就实,既阜既昌。
枯槁复产,乃成厥命。
登成甫田,百鬼迪尝。
众庶熙熙,施及夭胎。
广大建祀,肃雍不忘。
群生碪碪,唯春之祺。
神若宥之,传世无疆。
《西颢》《玄冥》西颢沆砀,秋气肃杀。
玄冥陵阴,蛰虫盖藏。
含秀垂颖,续旧不废。
草木零落,抵冬降霜。
奸伪不萌,妖孳伏息。
易乱除邪,革正易俗。
隅辟越远,四貉咸服。
兆民反本,抱素怀朴。
既畏兹威,惟慕纯德。
条理信义,望礼五岳。
附而不骄,正心翊翊。
籍敛之时,掩收五谷。
据神话专家考证,几乎地球上所有民族的原始先民都曾产生过太阳创世的神话。
对于原始人来说,太阳的朝出夕落是他们藉以建立时空意识的最初坐标,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太阳的存在和运行创造了原始人眼中的世界。
因此,原始先民往往通过某些象征性的模拟太阳运行的歌舞仪式来表达自己对太阳神创造天地的膜拜,并希望借此促使太阳一如既往地保持其应有的光度与热度,从而惠及万物、造福人类。
这就是在许多民族中至今仍然保存着的、古老的“助日风俗”。
从太一祭仪“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以及它的歌舞形式(“童男童女七十人俱歌”),可以断定它就是我国原始先民的一种助日仪式。
而从字面上看,《汉书?艺乐志》所记载的这四首歌谣与太阳的关系也是十分清楚的。
“青阳”是“旭日”之意,“朱明”是“烈日”之意,至于“西颢”与“玄冥”,不过是指西照的斜阳和晦暗的落日而已。
这就说明太一神1从其原初的意义上看,应该是太阳神的化身。
其中所透露的中国神话宇宙观的信息是:?这组歌谣的内容涉及一年四季的自然现象和人事活动,相关的语汇有“惟春之祺”、“秋气肃杀”、“抵冬降霜”、“籍敛之时”等,并被明确称为“春歌”、“夏歌”、“秋歌”和“冬歌”,包含着明显的时间意识。
或许原始先民正是根据太阳在一年中运行的不同位置来分辨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而这四首歌谣就是在不同季节的助日仪式中演唱用的。
?这组歌谣还包含着极为特殊的空间意识。
如果说原始人是通过观察太阳的年周期来确定春夏秋冬四季的话,那么,他们大约通过观察太阳的日周期来确定东南西北四个空间方位。
这样,春天的太阳与初生的旭日相配,成为东方的象征,是为“青阳”;夏天的太阳与正午的烈日相配,成为南方的象征,是为“朱明”;秋天的太阳与傍晚的夕阳相配,成为西方的象征,是为“西颢”;冬天的太阳与夜间转入地下的太阳相配,成为北方的象征,是为“玄冥”。
这表明,中国古人所设想的神话宇宙观模型是以四季(时间)和四方(空间)为时空坐标、在太阳神崇拜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宇宙的四种象征模式系统:即东方(春季)模式系统;南方(夏季)模式系统;西方(秋季)模式系统;北方(冬季)模式系统。
其特征是:?因其以四季与四方互相认同,所以其时空意识便是混然一体的;?因其以太阳的运行观察和描述自然,所以其宇宙观便呈现出循环往复的特征(一如太阳的朝出夕落)。
我国南朝梁人宗懔在其记载古代南方地区时俗风物的《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七日为人日。
”其注又说:“按董勋《问礼俗》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羊,四日为猪,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
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
’”宋代典籍《太平广记》卷三十亦云:“一说,天地初开,以一日作鸡,七日作人。
”这里所记载的、在我国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的人日风俗实际上隐含着一则古老的创世神话即“鸡人创世”神话。
即使从字面上来说,我们也可以复原这则创世神话的内容,即:(造物主)第一天造鸡,第二天造狗,第三天造羊,第四天造猪,第五天造牛,第六天造马,第七天造人。
神话学家通过大量的考据证明:在我国上古社会的关于动物的神话象征谱系之中,鸡、狗、羊、猪分别象征着四方和四时,牛和马则象征着地与天即上方与下方。
如《墨子?迎敌祠》就曾谈到,在迎击东方之敌时,“其牲以鸡”;在迎击南方之敌时,“其牲以狗”;在迎击西方之敌时,“其牲以羊”;在迎击北方之敌时,“其牲以彘(猪)”。
四种动物与四方的象征等值作用不言而喻。
《易?说卦》则说:“干为天,为父,为良马,为老马。
坤为地,为母,为子母牛。
”而人,则因其特殊性象征着世界的心脏——中。
这样一来,鸡人创世神话中前六天所造的六种动物和第七天所造的人合在一起,恰好构成了关于三维立体空间的一种特殊的隐喻象征系统。
换言之,如果说汉代的“太一祭仪”隐含着原始先民的四方位的平面空间观念的话,那么,不妨说人日风俗背后的“鸡人创世”神话实际上隐含着原始先民的七方位的立体空间观念。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已经基本掌握中国神话宇宙观的秘密了,归结如下:?它以四方位的平面空间观念为基础,在时空混同的前提下建立了关于宇宙的四种象征模式系统;?它以七方位的立体空间观念为基础,在自然进化的前提下确立了人在宇宙中的核心地位。
这种神话宇宙观对于中国哲学的影响主要是:?中国古代哲学以强调“天人合一”为其主要特征,这一观念的形成正是源于原始神话的这一素朴的宇宙观。
?按照这种神话宇宙观建立自己的价值坐标,就是老子所谓的“道法自然”,但因其取法自然的角度和方面不同,所以才产生了中国古代哲学的两大流派:即以实、有、动为价值取向的儒家哲学,它显然是以《春歌》和《夏歌》为其行为准则;以虚、无、静为价值取向的道家哲学,它显然是以《秋歌》和《冬歌》为其行为指针。
?原始神话把象征着宇宙的完美状态的圣数“七”留给了人类,并将其安排在六合之中的最佳方位,中国哲学中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与此有关。
?原始神话以太阳运行和四季循环比附人事,使得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均强调变易是自然和人事的2千古通则,从而充满了辩证法的思想光辉。
《古史辨》派的学者们早已考定:黄帝与皇帝异名同实,其传说出自上古神话。
张舜徽教授说:“皇,煌也,谓日出土上光芒四射也。
”(《郑学丛着》第429页)即黄帝是从远古太阳神崇拜演变而为人间帝王的。
在关于“黄帝四面”的神话中,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黄帝作为太阳神的本来面目以及儒家对这一事实的改造及其深远影响。
《太平御览》卷七九所引战国时佚书《尸子》记载:“子贡曰:‘古者黄帝四面,信乎?’孔子曰:‘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计而耦,不约而成,此之谓四面。
’”意思是说,子贡向孔子询问当时尚流传于民间的古老神话——“黄帝四面”是否可信的问题。
孔子对此予以否认,他把作为神话形象的黄帝说成了开明帝王,于是,原为长着四张面孔的神人也就随之按照理性原则说成黄帝派四个人去治理四方了。
然而事实是否如此呢?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战国佚书四种,其中《十六经?立命》明确记载着黄帝的奇特面貌:“昔者黄宗(帝)质始好信,作自为象(像),方四面,傅一心。
四达自中,前参(通叁,下同)后参,左参右参,践立(位)履参,是以能为天下宗。
”为了给这段文字一个准确的解释,我们尚需了解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礼制——“明堂之制”。
据史籍记载,明堂之名起于西周,并为后来的历代帝王所效法。
《周书?明堂》谈及明堂之建制时说:“明堂方一百一十二尺,室中方六十尺,东应门,南库门,西皋门,北雉门。
东方曰青阳,南方曰明堂,西方曰总章,北方曰玄堂,中央曰大庙。
”据专家考证,天子明堂实乃中国古人按照他们的太阳神信仰,根据天人合一原则精心设计的作为微观宇宙模型的一个建筑群落。
你看,在平面布局上,它与我们在上节描述的中国古代神话宇宙观的象征模式系统何其相似!明堂的东庙叫“青阳”,属青色,与东方(春季)模式系统中的太阳神“青阳”一样;明堂的南庙叫“明堂”,配赤色,与南方(夏季)模式系统中的太阳神“朱明”相应;明堂的西庙叫“总章”,配白色,相当于西方(秋季)的太阳神“西颢”;明堂的北庙叫“玄堂”,属黑色,与北方(冬季)的太阳神相符相合。
由此看来,不妨说天子明堂正是中国神话宇宙观的一个人工物化的绝妙缩影。
按照上述典籍中的说法,这种叫明堂的建筑东南西北均有一个正厅,并各各配有两个厢房。
据说,中国古代的天子就是住在这样的建筑里,每一个月换一个房间,并且穿这一个月应穿的衣服,吃这一个月应吃的饭菜,听这一个月应听的音乐,祭这一个月应祭的神灵,办理这一个月应行的时政……满十二个月正好转完一圈。
而逢到闰月的时候,天子则住在中间的大厅(即“大庙”)里。
天子如此行为,大概一方面是想表明自己与上天的特殊关系,另一方面也是想以此表明自己是遵天行事抚恤万民的吧。
由此可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展,作为神话宇宙观的缩影明堂越来越担负起了社会教化的功能。
了解了所谓的“明堂之制”,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十六经?立命》中的这段文字,问题就比较容易回答了。
其实,这段文字说的正是黄帝依据自己的形象设计明堂的故事,即文中提到的“作自为像”。
因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神黄帝本来具有“四面一心”的奇特相貌,所以,明堂也就准此造成了“四达自中”的“(上圆)下方”的形式。
其中,所谓“方四面”,是指“青阳”、“明堂”、“总章”、“玄堂”这四个太庙分别面向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所谓“傅一心”,是指处在明堂中心的“大庙”(或言“太室”)将四方太庙连接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所谓“前参后参,左参右参”,是指明堂的四方太庙分别包括三个居室,加到一起正是一年十二个月的数目;所谓“践位履参”,是指帝王即位以后必须效法太阳运行的规则,顺着每年的十二个月在明堂之中易室而居;所谓“是以能为天下宗”,是指因明堂之制乃效法宇宙3模型而来,故而能够成为万民拥戴的权力中心。
如果承认了“黄帝四面”神话的真实性,其寓意实际上是一目了然的:中华民族的原始先民本来认为是太阳神创造了空间方位(四方),后来在将这一朴素观念人格化的过程中,太阳神变成了半人半神的黄帝,四个空间方位也随之变成了黄帝的四张面孔。
这大概就是“黄帝四面”神话的真相了。
何新在《诸神的起源》中说:“上古时代的中国曾广为流行对太阳神的崇拜。
这些崇拜太阳神的部落也许来源于同一个祖系,也许并非来源于同一个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