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效应优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效应优势

引言:整体加工、局部加工及其相互关系是当前认知心理学中知觉和人工视觉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而且存在着对立的观点。特征分析观点(Marr[1],Selfridge[2],Treisman[3],[4])强调知觉分析从简单的、局部的特征开始,整体特征在局部特征的基础上逐次整合起来。这个观点得到许多实验的支持,迄今在认知心理学中仍占主导地位。与之对立的是整体分析观点,它认为整体特征优于或先于局部特征被加工,局部只在需要时才从整体中分解出来(Navon[5],pomerantz[6~8],陈霖[9])。本世纪70年代以来发现的一系列结构优势效应,如字词优势效应(Reicher)、客体优势效应(Weisstein&Harris)、构型优势效应(Pomerantz)都支持这种整体分析观点。结构优势效应的研究目前非常引人注目。它把格式塔心理学最早提出的知觉中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问题导入认知心理学的方向,使之得到实验研究,为知觉组织问题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一、研究历史

在认知心理学中,字词优势效应(词优效应WSE)是指人们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同一字母。人们字母在有意义的字词中比在无意义的字词中容易识别。心理学对文字认知的研究几乎和心理学的整个历史一样长。词优效应最早是由Cattell提出的。早在1885年,Cattell就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他用速示器呈现字母或词,发现每10ms可以阅读3-4个无关字母,2个无关系的词,4个有联系的词。从词中识别一个词比字母数相同的无意义的字母串中识别一个字母要快。Erdmann等人还发现,命名一个词的时间比命名一个字母还要短,对这一现象,Cattell称之为“词优效应”。

对词优效应的解释,Cattell提出了轮廓说。他认为人们是根据一个词的熟悉的轮廓来识别。早期研究的实验程式是将全词一次呈现,或将组成的词一个一个地顺序呈现,结果大都验证了轮廓说。1939年Wolfe用儿童为被试做了一个实验,发现无论是正常儿童还是落后儿童,在上述两种呈现的条件下,识别没有明显的差异。这说明轮廓效应是熟练读者不断把词规则内化后形成的,至少不是词优效应的关键因素。对轮廓说最有力的反驳是1976年McClleland的实验,他把一个词的组成字母以大小写交替的形式书写如(WoRk),发现仍有词优效应。

一个词有音、形、义,有一套拼写和发音规则;有词干和词缀等变化规则,词的这些冗余信息促进了我们对词的识别。当快速呈现一个词时,也许我们并没有清楚地知觉它,而是利用冗余信息进行知觉后的推理和猜测,而是越是熟悉的词,猜的越快。在一段时间内,大量实验研究是围绕冗余问题展开的。根据意义性、熟悉性和书写结构可以把这些实验分为三类。

支持书写结构的证据主要来自对假词(pseudoword)的研究(Miller,Bruner and Postman 1954, Gibson Pick, Osser and Hammond 1962)。假词不是英语存在的词但它字母之间的联系是符合英语的拼写规则的,是可拼读的。既无意义又不为人们所熟知对的假词产生的较强的词优效应。由Neisser及其同事开创的视觉搜寻任务(Nessier1963,Nessier&Lazar1963,Nessier&Beller,1965)已成为研究人类信息加工的主要工具。它的主要程式为扫视一张词表,找出目标词或目标字母,反应时为因变量,目标字的数目、字母的排列方式为主要自变量。这一程式立即被用于研究词内的词内的冗余问题。例如研究书写结构对词识别的影响,将真词、假词、非词(既无意义又不可发音的词)排成词表。实验结果表明:对目标字母的搜寻,在假词中与在真词中一样好,而在非词中就差多了。这一结果被认为否

定了词义和熟悉性的作用,肯定了拼写知识的作用,这一实验被大量重复并得到了一致的结果。

为校验拼写知识是不是词优效应的主要原因,1969年Reicher创造了一个经典的实验程式控制拼写知识的影响。其方法为:不论出现项目是词如WORD还是非词ORWD,项目呈现之后,出现两个可能的反应让被试选择,其中之一为曾出现过的项目。如目标字母为第四个字母,则其中的一反应项目为D,另一反应项目为混淆项目K。混淆项目也为词,如WORK,在这种迫选的情况下,能产生正确的原因不外有三:第一,被试清楚的知觉到目标字母,这就无所谓词优效应。第二,被试只看到前三个字母,猜对第四个字母,这时无论是词还是非词,猜对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第三,被试看到前三个字母和第四个字母的轮廓。迫选条件控制了拼写知识的作用。Reicher仍旧发现有词优效应,组成词的字母要比组成非词的字母识别正确率上高出10%作用。这说明在拼写知识和熟悉性都不能起作用的情况下,词的意义仍旧起作用,产生词优效应。

自从Cattell提出词优效应以来,心理学在文字认知方面的研究沉寂了一段时间,直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这类研究才又出现在西方文献里。从七十年代开始,词优效应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在字词优势效应研究的推动下,Weisstein和Harris(1974)研究了包括不同图形中的直线线段的察觉和识别。他们的结论是他们的研究结论是在一个结构严谨的三维空间图形中的线段识别起来要优于组织较差的图形的同一线段。这种现象类似于字词的优势效应,他们将之称为客体优势效应。

Weisstein和Harris的上述研究引起人们的注意,原因之一是他们在实验中应用了线段和图形,与Reicher所用的字母和字词相比,显得知觉性质更加突出了。这一点确实是有意义的。但是他们把客体效应与三维图形联系起来的看法引起异议,并且还发现影响客体优势效应的其他因素。Earhard(1980)发现,图形的三维性不是产生客体优势效应的必要因素。

Klein在1978年发现掩蔽刺激的有无及掩蔽刺激的性质也对客体优势效应有重要影响。他设想有两种知觉系统,特征系统和客体系统。特征系统对视觉刺激的基本特征如方位、位置等敏感,并且它对靶子线段特征的反应,除受掩蔽刺激的影响以外,不受上下文影响。客体系统不表征个别特征,而是将诸特征整合为三维客体的总体特征,可被三维、结构严谨的刺激所激活。单个线段识别依赖特征系统,有上下文线段识别依赖两个系统。因此,后者优于前者。但随机掩蔽刺激可破坏客体系统表征,或在客体系统提供整体信息之前就迫使识别系统做反应,这样就不会出现客体优势效应。

二、研究背景

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客观事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按照一定规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此人对于各种事物刺激模式的识别也总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在模式识别过程中,自上而下加工的作用随模式识别研究的深入而日益受到重视。在模式识别中,刺激模式的整体结构优于部分,整体的结构在模式识别中起有利作用,统称为结构优势效应。其中包括字词优势效应、客体优势效应、构型优势效应、字母优势效应。

三、研究内容

1.字词优势效应:含义: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同一字母。相关研究:这个效应是由Reicher(1969)首先在实验中确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