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专题讲座《数据管理技术》模块的理解和再认识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管理技术》教材教学研讨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管理技术》教材教学研讨](https://img.taocdn.com/s3/m/fb12f957cf84b9d528ea7a23.png)
教材的衔接
与必修的衔接
“数据管理技术”
“信息技术基础”中的 “信息资源管理”
应 用 层 面
要求使用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 统,目的是为了感受利用数据 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 高效检索方面的优势;
要求学会使用大型专业数据库,目 的在于让学生学会使用数据库处理 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同样着 眼于应用,却是在更高、更深的层 面。 从技术难度上提升,要求借助数据 库系统软件设计数据库、建立数据 库、管理数据库,更重要的是从技 术思想深度挖掘,理解数据库的核 心“关系”,即抓住数据库的本质 和核心。
激发兴趣,认识关系数据库——借生活 中常见的例子助理解陌生的概念
第一章 认识数据管理技术 感受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
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变迁 认识关系数据库 综合活动:多媒体教学资 源库的使用
教材给师生指导与启发: 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出发,举 出生活中各种类型的数据和数据 管理的事例。 从实际操作(如解剖数据库等) 中获得对一些概念的理解。
教材的衔接
计算机应用的 技术基础
算 法 与 程 序 设 计
一般信息技术应用
多 媒 体 技 术 应 用
智能信息处 理技术专题 人 工 智
网 络 技
数 据 管
术
应 用
理
技 术
能
初 步
选修2+(x)学分
信息技术基础
必修2学分
各选修模块带有一定程度的技术取向色彩,各选修模块沿技术分类纵向 设置 。它们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
具 体 技 术
要求能够对简单数据库进行解 剖分析,以了解使用数据库管 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对 数据库的分析和认识定位在浅 层;
高中信息技术专题讲座《数据管理技术》模块的理解和再认识-2015年2月-袁志平
![高中信息技术专题讲座《数据管理技术》模块的理解和再认识-2015年2月-袁志平](https://img.taocdn.com/s3/m/7548feb2960590c69ec37671.png)
高中信息技术系列讲座㈤《数据管理技术》模块因为交流而形成了文化。
而信息交流产生了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进步,又扩展了信息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信息技术是改造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基本手段。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分支,又是其他所有学科发展的基础。
一、大纲与课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工作,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
⒈教学大纲(程序设计)1982年开始了中学计算机教育试验。
教育部于1983年和1984年先后2次召开了“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
1984年建立了“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试验中心”。
制定了《计算机选修课的教学大纲》,确定了中学开展计算机教育的方针,并在五所大学的附中进行试验。
此间,计算机教育以兴趣小组、选修课等形式开展。
学习目标: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掌握基本的BASIC语言并初步具备读、写程序和上机调试的能力;逐步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程序设计语言为计算机教学的主要内容。
1984年邓小平提出“计算机的普及(教育)要从娃娃做起。
”1986年国家教委召开了“第3次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
总结了计算机教育工作的经验,提出了“七五”计划的设想和安排。
将“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试验中心”改为“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以加强中学计算机教育工作。
1987年我国颁布《普通中学电子计算机选修课教学纲要》。
降低了对程序设计技巧部分的要求,增加了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内容,如“了解一种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⒉指导纲要(程序设计→软件教学)1991年召开了“第4次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指出了计算机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
国家教委成立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领导小组”,随后,各省、市相继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
从此,计算机教育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走上了健康、稳步发展的道路。
有人称“第4次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是计算机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高中信息技术感受数据管理技术教案粤教版的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感受数据管理技术教案粤教版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467352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e.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管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中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操作。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管理技术的概念和作用2.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中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操作3. 数据管理技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管理技术的概念、作用以及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中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操作。
2. 教学难点:数据管理技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管理技术的概念、作用和基本操作。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数据管理技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数据管理技术的操作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数据管理技术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数据管理技术的概念和作用。
3. 讲解演示:讲解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中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操作。
4. 案例分析:分析数据管理技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内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数据管理技术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中数据管理技术基本操作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据管理技术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内容包括数据管理技术概念、作用、基本操作等。
2. 准备实际问题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数据管理技术解决问题。
3. 确保学生已经掌握了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的前置知识。
八、教学资源1. PPT课件2. 实际问题案例及解决方案3.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4. 计算机及相关软件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索其他数据管理技术工具的使用,如Excel、Access等。
2. 鼓励学生参加数据管理技术相关的竞赛或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推荐学生阅读数据管理技术相关的书籍或文章,加深对数据管理技术的理解。
高中信息技术感受数据管理技术教案粤教版的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感受数据管理技术教案粤教版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c758c68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e3.png)
教案:高中信息技术——感受数据管理技术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数据管理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1. 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1. 数据管理技术的高级应用。
教学准备:1. 计算机教室。
2. 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据管理实例,如购物时的电子支付、社交媒体上的信息管理等,引发学生对数据管理技术的兴趣。
2. 教师提问:“你们对数据管理技术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基本概念和作用(10分钟)1. 教师介绍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如数据的定义、数据管理技术的作用等。
2. 教师通过示例演示数据管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等。
三、基本操作方法(10分钟)1. 教师介绍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数据的录入、查询、修改等。
2. 教师通过示范操作,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数据管理技术进行数据的管理和操作。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教师布置实践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数据管理技术进行实际操作。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教师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管理技术的未来发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并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疑问。
要激发学生对数据管理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六、深入学习数据管理技术(10分钟)1. 教师讲解数据管理技术的高级应用,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
2. 教师通过实际案例,向学生展示数据管理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金融、医疗、教育等。
高中信息技术 感受数据管理技术教案 粤教版的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 感受数据管理技术教案 粤教版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66a04b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4.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能够进行数据录入、编辑、查看和整理。
3.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管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Excel的基本操作:数据录入、编辑、查看和整理。
3. 运用Excel解决实际问题:制作学绩表、销售数据统计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Excel的基本操作,数据管理技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Excel的高级功能和技巧,如公式填充、数据透视表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
2. 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数据管理技术解决问题。
3.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兴趣。
2. 基本操作学习:讲解和演示Excel的基本操作,让学生跟随操作。
3. 实践任务: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运用Excel解决实际问题。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据管理技术解决问题。
5. 拓展学习:介绍Excel的高级功能和技巧,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
2. 以实践任务和案例分析为主要评价手段,考查学生运用数据管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设置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Excel基本操作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教案和练习题。
2. 提供充足的计算机设备,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进行实践操作。
3. 收集一些实际案例和数据,用于教学分析和实践任务布置。
八、教学进度安排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通过学习《高中信息技术数据管理技术选修模块教学的实
![通过学习《高中信息技术数据管理技术选修模块教学的实](https://img.taocdn.com/s3/m/bb99ccb3f8c75fbfc77db2e6.png)
通过学习《高中信息技术“数据管理技术”选修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课程,请结合您的教学实例谈谈您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和教学处理方法。
《数据管理技术》的课程目标是通过学习该模块学生应该掌握数据管理的基础知识和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方法,学会使用大型专业数据库,初步学会使用数据库技术管理信息,处理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体验并认识数据管理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
数据管理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应用,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本模块是针对数据管理技术应用而设置的选修模块,由3个主题组成:(一)数据管理基本知识(二)数据库的建立、使用与维护(三)数据库应用系统学生情况:在我农村高中生,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并没有接受到系统的信息技术基础教育,有些学生根本就不会操作计算机,对计算机的了解太少了,特别是喜欢上网的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又相对较强。
学生水平差异显著、信息技术水平较低是目前我校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使用教材进行课堂教学中,主要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深度及广度方面将实施分层教学,使全体学生都等得到较好学习效果。
教材情况与教学策略:第一部分数据管理基本知识本单元着重于数据管理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初步掌握数据库基本操作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第一节主要涉及一些概念性的知识,建议采用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数据入手讨论什么是数据,通过数据库实例介绍数据库。
第二节介绍数据模型和数据规范化,理论知识较多且难度较大,建议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但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减轻理论学习的枯燥感。
第三节以数据库基本操作为主,教学方法建议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相关的任务和活动可以参照教材,但不要简单地依照教材去实施。
教材中的任务主要起示范和引导的作用,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设计更多、更好的任务与活动,活动方式建议以学生个体活动为主。
高中信息技术感受数据管理技术教案粤教版的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感受数据管理技术教案粤教版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b8dcfe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d.png)
教案:高中信息技术——感受数据管理技术教案编写者:教案编辑专员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操作。
3. 能够运用数据管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数据管理技术的概念和作用。
2. 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1. 数据管理技术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 电脑和投影仪。
2. 数据管理技术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如何管理和处理数据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3. 教师总结:数据管理技术是一种高效、便捷的数据处理方法,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数据管理技术的概念和作用。
2. 演示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操作。
3.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掌握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方法。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案例材料,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2. 学生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据管理技术解决问题,并讲解解决方案的实施步骤。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实践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3. 学生完成实践操作,分享成果。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
3. 布置课后作业:运用数据管理技术解决一个生活中的问题,下节课分享成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了数据管理技术的概念和作用,掌握了基本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据管理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支持,确保他们能够顺利掌握数据管理技术。
六、深入学习数据管理技术(10分钟)1. 讲解数据管理技术的高级功能。
2. 演示如何运用高级功能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3.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掌握数据管理技术的高级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 感受数据管理技术教案 粤教版的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 感受数据管理技术教案 粤教版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02cd3b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72.png)
高中信息技术感受数据管理技术教案粤教版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概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管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粤教版信息技术教材中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操作。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管理技术的概念及意义2. 粤教版信息技术教材中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操作3. 数据管理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数据管理场景(如购物时的商品条形码扫描)引出数据管理技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数据管理技术的概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重要性。
3. 示范:演示粤教版信息技术教材中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操作,让学生跟随步骤进行实践。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数据管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制作班级成绩统计表、分析学生身高体重数据等。
5.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管理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数据管理技术服务社会。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对数据管理技术的认识和兴趣。
2. 实践操作:检查学生分组练习时的操作步骤和结果,评估学生对数据管理技术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与数据管理技术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粤教版信息技术教材。
2. 辅助材料:数据管理技术的相关案例、图片、视频等。
3. 计算机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常使用计算机进行实践操作。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据管理技术。
2.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提高课堂互动性。
3. 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看到数据管理技术的重要性。
5. 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数据管理案例,让学生理解数据管理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 感受数据管理技术教案 粤教版的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 感受数据管理技术教案 粤教版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1dbae20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01.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管理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粤教版信息技术教材中数据管理技术的认识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概念。
2. 数据管理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粤教版信息技术教材中数据管理技术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概念。
2. 数据管理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粤教版信息技术教材中数据管理技术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实例及粤教版教材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数据管理技术应用案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数据管理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数据管理技术应用案例,引发学生对数据管理技术的兴趣。
2. 讲解概念:讲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数据管理的重要性。
3. 教材内容讲解:详细讲解粤教版信息技术教材中数据管理技术的内容。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教材中的数据管理技术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数据管理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讨论成果。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数据管理技术的了解。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评价学生对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实例及粤教版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实践能力:评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数据管理技术的能力。
3. 讨论参与: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讨论成果。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及粤教版教材内容。
2. 选择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数据管理技术应用案例,进行分析。
3. 结合所学知识,为自己所在的小组设计一个数据管理技术应用方案。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及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信息技术 感受数据管理技术教案 粤教版的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 感受数据管理技术教案 粤教版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bc59b6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0b.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高中信息技术——感受数据管理技术适用版本:粤教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管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内容:1. 数据管理技术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2. 数据管理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3. 粤教版教材中数据管理技术的相关知识点。
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
2. 讲授法:讲解数据管理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数据管理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涵盖数据管理技术概念、发展历程、应用案例的课件。
2. 教学素材:收集生活中的数据管理技术应用案例。
3. 学生用书: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数据管理技术?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学到了什么?2. 学生分享对数据管理技术的理解和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数据管理技术的概念:数据管理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数据进行有效组织、存储、检索和处理的技术。
2. 介绍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手动管理到电子表格、数据库管理系统,再到如今的大数据技术。
3. 分析数据管理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购物网站、社交媒体、智能家居等。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教材中的案例,探讨数据管理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数据管理技术的认识。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索更多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数据管理技术概念和应用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课后作业中的发现,交流对数据管理技术的认识。
二、深入学习(15分钟)1. 讲解粤教版教材中数据管理技术的相关知识点,如数据模型、数据库设计等。
高中信息技术 感受数据管理技术教案 粤教版的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 感受数据管理技术教案 粤教版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cb2be4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4.png)
1. 让学生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管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数据管理技术章节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管理技术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2. 数据管理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3.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数据管理技术的相关知识点。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管理技术的重要性。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数据管理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利用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对数据管理技术知识的深入探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数据管理技术的概念及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其背景知识。
3. 通过实例分析,展示数据管理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引导学生进入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深入学习数据管理技术的相关知识点。
5.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数据管理技术的理解和应用想法。
五、课后作业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运用数据管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心得体会,评估学生对数据管理技术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实际应用数据管理技术方面的能力。
3. 结合学生的作业和课堂互动,了解学生对粤教版教材中数据管理技术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数据管理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案例。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企业,了解数据管理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 开展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开发基于数据管理技术的小项目。
八、教学资源1.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相关章节。
2. 数据管理技术的相关案例资料。
3.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4. 网络资源,用于查找和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九、教学反思2. 分析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高二信息技术-第一节了解数据管理技术PPT课件
![高二信息技术-第一节了解数据管理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408ca0bcd126fff6050b54.png)
3
材料一: (1)大型超市中经理可以随时了解上万种商品的销售情 况、库存情况,以便制定合理的进货决策;在商品调价期间,能 够保证每银台中的收款机收取同种商品货款时价格一致;某种新 商品进入超市,能够让所有收款机按价收款。
材料二: (2)现在大型的医院为每位初次求诊的病人建立电子病 例,当病人第n次求诊时,凭借挂号条中的号码可以调出病例, 参考以前的病症和治疗信息从而使医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疗, 并且医生可以通过对以往病例进行分析可以开展某种药物的临 床研究和某种治疗方法的研究。
6
你发现了什么??
7
1.信息和数据
信息 :是对客观世界的抽象描述。在数据管理领 域,一般把信息理解为关于现实世界事物存在方式或运 动状态的反映的组合。
数:据 数据是指存储在某一种媒体上能够识别的物理 符号。
数据反映信息,而信息依靠数据来表达。
8
姚明NBA职业生涯数据
赛季 球队 出场 首发 时间 篮板 助攻 抢断 盖帽 失误 犯规 得分
30
94
147 195 1271
20042005
火箭
80
80
2447 669 61
34
160 196 298 1465
20032004
火箭
82
82
2692 735 122 22
156 204 273 1431
20022003
火箭
82
72
2382 657 137 31
147 173 230 1104
汇总 火箭 481 471 15725 4467 765 189 912 1304 1583 9196
高中信息技术专题讲座《数据管理技术》模块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2015年2月-袁志平
![高中信息技术专题讲座《数据管理技术》模块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2015年2月-袁志平](https://img.taocdn.com/s3/m/b9b9d2200066f5335a812175.png)
高中信息技术系列讲座㈤——《数据管理技术》模块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数据管理技术》模块的目标是:掌握数据管理的基础知识和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方法。
理解数据库技术中的核心特征——关系。
初步学会使用数据库技术管理信息,处理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
体验并认识数据管理技术,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
关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据管理技术》模块的教学,就是运用数据库技术开发相应的管理系统。
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视角和思维方式,就要从应用软件的使用者,转变为应用软件的开发者。
《数据管理技术》模块的组成:①数据管理基础知识②数据库的建立、使用与维护③数据库应用系统。
一、模块教学中一些“难点”问题①“关系数据库”中的“库、表、字段、记录”等基本概念。
②“关系”所表达的含义。
③用实体“关系图”,来描述“关系数据模型”。
④同类数据库之间的链接、数据导入、导出的基本方法。
⑤对“层次”和“网状数据模型”的理解。
⑥“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相互关系。
⑦“数据规范化”在“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二、常见问题的解决案例⒈为什么要使用数据库?由于数据库中的“表”,与表格数据处理软件中的“表格”极为类似。
所以,学生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数据库到底有什么用?”,对数据库的用途没有认识。
例如:北京古城中学的郭新老师,在“第一章认识数据管理技术”的“第一节感受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起始课。
解决方法:主要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三种不同的数据管理方法:①利用操作系统管理数据。
②利用电子表格管理数据。
③利用数据库技术管理数据。
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文件管理”为切入点,引出数据、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技术三个基本概念,通过解决“获奖人数统计”问题,比较利用电子表格工具软件(如Excel)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差异。
在学生体验这三种不同的数据管理方法的过程中,加深对数据、数据管理的理解,认识到数据库技术在当今社会,尤其是网络中的应用价值。
高中信息技术 《数据管理技术——3.3数据的统计》说课稿
![高中信息技术 《数据管理技术——3.3数据的统计》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602400343323968001c9222.png)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管理技术——3.3数据的统计》
说课稿
《数据管理技术——3.3数据的统计》说课稿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数据的统计》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内容。
为此,本节内容是在第二节《数据的查询》的基础上的延伸与深化,探讨更加有效的数据库管理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兴趣。
因此,在本节中占据最重要的的地位。
教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方法、思想、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让学生根据统计问题的需求灵活使用“总计”选项功能建立恰当的查询进行有效统计,需要正确分析问题的需求,然后是熟悉数据库管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在内化了这些功能特点之后,就可以灵活运用解决问题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领会数据的统计在数据管理中的作用。
2、掌握数据统计的操作方法,使学生能找到数据统计的最简便直观方法。
3、灵活应用数据统计解决常见的数据处理问题。
4、借助网络平台辅助学习。
高中信息技术感受数据管理技术教案粤教版的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感受数据管理技术教案粤教版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7555156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9f.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管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数据管理技术的认识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管理技术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2. 数据管理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数据管理技术的内容概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管理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数据管理技术的高级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管理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数据管理技术实例。
3. 讨论法:分组讨论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管理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数据管理技术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数据管理技术实例,如购物、社交媒体等。
4. 教材内容讲解:概述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数据管理技术的内容。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演示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数据管理技术的高级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数据管理技术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数据管理技术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数据管理技术发展历程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数据管理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的认识。
4. 评价学生对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数据管理技术内容的了解。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
2. 课件:数据管理技术概念、发展历程、应用实例等。
3. 网络资源:相关数据管理技术的研究论文、新闻报道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数据管理技术概念及发展历程。
2. 第二课时:分析数据管理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第三课时:概述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数据管理技术的内容。
4. 第四课时:实践操作,分组讨论数据管理技术的高级应用。
全国浙教版信息技术高中选修4新授课1.1数据管理说课稿
![全国浙教版信息技术高中选修4新授课1.1数据管理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578aa9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f.png)
3.网络资源:提供在线数据库管理系统,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以及提供实际操作的平台。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以下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
1.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提问、解答疑问等方式与学生互动,确保学生能够及时理解教学内容。
3.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练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指导学生如何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率。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布置如下:
1.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设计并创建一个个人数据库项目,如个人财务管理数据库,要求包含基本的增删改查操作。
3.撰写一篇关于数据库管理在个人生活或学习中的应用体会,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加深对数据库管理重要性的理解。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数据管理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使学生认识到数据管理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够规范使用数据管理技术。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
1.首先介绍数据库管理的基本概念,如数据库、表、记录、字段等,并通过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2.接着,通过实际操作演示,逐步展示如何创建数据库、建立表格、插入数据等基本操作。
3.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数据库操作的注意事项和可能遇到的问题。
通过学习《高中信息技术数据管理技术选修模块教学的实
![通过学习《高中信息技术数据管理技术选修模块教学的实](https://img.taocdn.com/s3/m/ff97428ab14e852458fb57a6.png)
通过学习《高中信息技术“数据管理技术”选修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课程,请结合您的教学实例谈谈您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和教学处理方法。
本课是《数据管理技术》课的开篇,是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的基础上对数据管理知识的进一步认识、拓展与加深。
共有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体验数据管理技术,二是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
这节课既要学生了解认识数据库,又要学生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一些概念,并且激发学生对数据管理技术的兴趣,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展示央视“对话”节目“我要做第一”,专访甲骨文公司首席执行官拉里.埃里森学生欣赏视频,激发学习兴趣,进入学习状态。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根据学生崇拜英雄的心理特点,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自主探究,掌握新知教师针对导入作品提问1、甲骨文公司主要从事的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那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属于系统软件还是应用软件?2、甲骨文公司的成名之作是关系数据库商业应用系统,那什么是关系数据库?学生思考、上网搜索、回答教师提问,从而了解数据库的相关知识。
了解数据库相关知识,为后面的学习建立一个初步的认知。
案例分析,理解新知 1、演示一下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大赛的获奖作品。
2、提出问题:有这么多人参加中小学信息技术大赛,我们如何来管理这些信息呢?比如参赛选手的姓名,来自哪个省,获几等奖……如果你是这个活动的“管理员”,你会采取什么办法来管理这些数据呢?3、归结回答:a.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管理文件。
b.利用Excel管理数据。
c.利用word等软件。
d.利用数据库应用系统管理数据。
1、欣赏。
2、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通过让学生们观看中小学信息技术大赛的获奖作品,引起他们的兴趣,在欣赏的过程中思考问题,利用情感引导的教学模式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数据管理技术选修模块教学的深入思考
![“数据管理技术选修模块教学的深入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e0656a9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d.png)
“数据管理技术选修模块教学的深入思考●“数据管理技术”选修模块教学存在的问题1.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易保持数据管理技术属于计算机技术中的后台技术,离学生日常的信息技术应用有一定的距离。
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很难直接体会到数据管理技术的价值所在,从而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一些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较高的基础知识做铺垫数据管理技术中的一些理论知识确实比较难、不要说是中学生,就是大学本科生接受起来都有一定的困难。
例如,数据规范化理论牵扯到对函数和映射等数学概念的深层次理解,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要求较高,大多数学生接受起来相当困难。
●开设“数据管理技术”选修模块的意义因为牵扯的相关知识比较多且知识的难度较大,于是许多学校的教师在开设选修课的时候逐渐回避了“数据管理技术”选修模块。
而笔者认为在高中开设“数据管理技术”选修模块的意义还是很大的,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来理解这种意义。
1.从知识体系的角度来看2.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数据管理技术已经渗透到信息技术应用的各个领域。
新《标准》在选修模块中加入“数据管理技术”模块的内容,不仅起到了完善课程结构、理清课程发展思路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来说是十分有益的。
3.从教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北京市从2022年9月开始实施教育部的高中课程改革计划,从全国的范围来看不是第一批实施课改的省、市和区。
虽然有其他先行者的经验和教训可供借鉴,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因此,不同学校的教师应当积极践行新《标准》,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从新《标准》对学生发展的要求角度来看“数据管理技术”模块中的主要知识在金融、商业、铁路、航空、医院和图书馆等行业以及财务、教务、科研、人事、软件开发和生产管理等工作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可以说在社会主流行业中处处可以体会到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
现在的学生,就是未来社会各行各业中的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信息技术专题讲座《数据管理技术》模块的理解和再认识高中信息技术系列讲座㈤《数据管理技术》模块因为交流而形成了文化。
而信息交流产生了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进步,又扩展了信息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信息技术是改造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基本手段。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分支,又是其他所有学科发展的基础。
一、大纲与课标计算机的教育教学工作,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
⒈教学大纲1982年开始了中学计算机教育试验。
教育部于1983年和1984年先后2次召开了“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
1984年建立了“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试验中心”。
制定了《计算机选修课的教学大纲》,确定了中学开展计算机教育的方针,并在五所大学的附中进行试验。
此间,计算机教育以兴趣小组、选修课等形式开展。
学习目标: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掌握基本的BASIC语言并初步具备读、写程序和上机调试的能力;逐步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程序设计语言为计算机教学的主要内容。
1984年邓小平提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
” 1986年国家教委召开了“第3次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
总结了计算机教育工作的经验,提出了“七五”计划的设想和安排。
将“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试验中心”改为“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以加强中学计算机教育工作。
1987年我国颁布《普通中学电子计算机选修课教学纲要》。
降低了对程序设计技巧部分的要求,增加了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内容,如“了解一种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⒉指导纲要1991年召开了“第4次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指出了计算机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
国家教委成立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领导小组”,随后,各省、市相继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
从此,计算机教育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走上了健康、稳步发展的道路。
有人称“第4次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是计算机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1994年我国颁布《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
程序设计只作为教学内容的一个普通模块,软件教学逐渐地时兴起来。
1997年~1999年北京市教研部教材编写组,率先研究讨论将高中计算机教材名称《计算机》改为《信息技术》。
2000年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下发了三个重要文件:《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制定了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阶段目标和主要任务,“校校通”工程的具体目标以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具体措施和课程内容安排等。
从此,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学习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此次会议,是信息技术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⒊课程标准2003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明确了“信息素养”的主要内容:提升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提升学生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
提升学生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使学生逐步地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并将信息技术内容划分成:一个基础模块、五个选修模块。
①信息技术基础②算法与程序设计③多媒体技术应用④网络技术应用⑤数据管理技术⑥人工智能初步2003年教育部开始审查在《课程标准》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科书。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教科书各省、市、自治区的高中、初中和部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经过多次地改编后,融入了教育部《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逐渐地形成了“以信息、信息处理为主线,选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模式。
各地区高中、初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教科书的编写,基本上都是在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标准》精神和理念的基础上,参照、或参考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以及五个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初步》的“内容标准”而编写,或者是改编的。
根本目的: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
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
二、数据管理技术《数据管理技术》模块是针对数据管理技术应用,而设置的选修模块。
⒈整体目标①掌握数据管理的基础知识和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方法。
②理解数据库技术中的核心特征——关系。
③初步学会使用数据库技术管理信息,处理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
④体验并认识数据管理技术,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
⑤关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⒉内容标准《数据管理技术》模块三部分的组成:①数据管理基础知识②数据库的建立、使用与维护③数据库应用系统㈠数据管理基础知识①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概念、产生与发展。
②初步学会使用“数据库”辅助学习、研究。
③掌握“关系数据库”中的“库、表、字段、记录”等概念,理解“关系”所表达的含义。
④了解“数据库”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㈡数据库的建立、使用与维护①初步掌握数据的收集、分类,建立“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方法。
②学会使用实体“关系图”,来描述“关系数据模型”。
③掌握建立数据库结构、添加数据、编辑数据库的常用方法。
④掌握数据检索及报告输出的基本方法。
⑤掌握数据筛选、排序及统计的常用方法。
④掌握同类数据库之间的链接、数据导入、导出的基本方法。
⑤了解结构化查询语言的基本概念。
⑥掌握结构化查询语言的基本数据操作、数据查询语句的使用方法。
㈢数据库应用系统①理解“层次”和“网状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
②理解“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概念、相互关系。
③初步掌握设计和实现“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方法。
④认识“数据库应用系统”在信息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⑤认识到“数据规范化”的意义,以及在“数据库应用系统”建设和使用中的价值与作用。
三、教学策略策略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定位。
教学策略是指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手段、方法和途径。
⒈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要创建学习《数据管理技术》的物质条件环境。
注意营造良好的《数据管理技术》模块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任课教师要负责营造学习《数据管理技术》的课堂信息文化环境。
应在引导学生把握《数据管理技术》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
在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相关的概念和相互关系,陶冶学生的心性,形成健康人格。
要做好指导和调控,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亲历与体验“简单数据库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以及方案实施等,参与并完成解决问题全过程。
例如:北京古城中学的郭新老师,在“第一章认识数据管理技术”的“第一节感受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的起始课。
通过模拟网络投票的“让我来顶踩”、模拟网络注册和留言的“请你留个táoyě言”、模拟网络聊天室的“课堂讨论区”、模拟网络考试的“随堂测验”等体验项目,使学生在干净、安全的局域网环境中,体验数据库在当今网络中的应用方法,并看到了在现实中无法见到的后台数据库的真实模样!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他们体会到了“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价值。
同时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课程的专业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例如:北京九中的徐菲菲老师,在《认识、创建数据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比较贴近于学生实际学习生活的“创建信息技术大赛管理系统”的主题活动。
鼓励学生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教师设置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让学生亲身经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
⒉选用适合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方法。
如: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实验法、导学法、辅táoyě导法、谈话法、陶冶法、任务驱动法、交流法、互动法、练习法等等。
在《数据管理技术》模块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用简明、准确、生动的语言传授知识,开发学生智力的方法。
在形式上看是教师主动,学生被动,但是在思维上应当是师生互动的。
讲授法又可以表现为讲述、讲解、讲演、讲读等形式。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需要,恰当地采用讲授、观察、讨论、参观、实验等方法。
要努力做到:学习借鉴,批判吸收。
灵活运用,恰到好处。
符合常规,每有特色。
建议:任课教师在《数据管理技术》模块的教学互动过程中,不但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教育教学经验,更要大胆地改革,积极探索新的适合《数据管理技术》模块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如:任务驱动、作品引导、探究式学习、主题活动、深度学习等。
各种教学方法之间,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教学方法没有什么哪个好、哪个差,也没有哪个更好、哪个更差。
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关键是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选择运用得是否恰当、合理有效。
在一节课中,教师可能会用了很多的教学方法,只不过是没有认真地总结归纳出来就是了,只是将使用的几个主要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写了出来。
例如:北京古城中学的郭新老师,在“第一章认识数据管理技术”的“第一节感受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的起始课中,就采用了“情景导学法、动手实践法、讨论法、演示法和讲授法”等。
四、模块评价《数据管理技术》等五个选修模块,通常不单独考试。
而是采用与《信息技术基础》模块,进行年度合格达标考试。
各地区教委考试办公室、基础教育科、教研室等负责考试的部门,自不同的时期,会相应地发布各个学科的《考试说明》文件。
指定教研室中的学科教研员等一些教学骨干教师来出笔试试题。
在符合《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考试方案》的要求,符合教科书教材内容标准的基础之上,结合信息技术学科各个学校的实施教学的情况,设计试题。
⒈笔试与上机信息技术学科的考试通常会有两种形式。
一是书面的笔试。
二是上机操作考试。
信息技术笔试试题可以采用多种类型,例如:填空题、选择题、连线题、排序题、判断题、简答题等。
设计不同类型的试题,有不同的出题方式、方法和标准要求。
参见附录:2015-02-01 93附录2011~2012年北京市石景山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数据管理技术》——笔试试题.docx 2015-02-01 94附录2011~2012年北京市石景山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数据管理技术》——上机试题.docx ⒉成绩统计与分析报告将笔试试题的成绩和上机考试成绩,再结合平时成绩进行综合统计,根据统计的结果,写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的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