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城市规划介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谋划武襄十等16条城际铁路,内连武汉城 市圈、宜(昌)荆(州)荆(门)、襄(阳)十(堰)随(州) 三大城市群,外接皖江城市带和长株潭城市群, 形成1至2小时城市快速通道。
荆门—荆州、宜昌— 荆州—潜江、荆州— 常德。
4)航运 依托长江,结合引江济汉工程,重 点建设内荆河航道,构建江汉平原 航道网。依托中心城区重要港口, 建设荆州港旅游码头、荆州港危险 化学品码头、监利县容城新港区、 公安朱家湾综合码头、江陵码头、 洪湖港、石首港等项目,安排用地 417.11公顷。
(3)铁路 规划新建沪 汉蓉高速铁路荆州 站,位于荆州古城 东北部,现207国道 东部。加快建设荆 岳铁路,并对既有 荆沙线进行扩能改 造。规划增设荆岳 铁路沙市客运站, 保留原荆沙线沙市 货运站和沙市南站 货运站,完善配套 设施。
沪汉蓉高速 荆州站
荆州火车站是汉宜沿线六站中规模最大的车站。武汉至宜昌高速铁 路东连武合高速铁路、西接宜(昌)万(州)铁路,是我国“四纵四横” 快速铁路网络中沪汉蓉高速客运专线的一部分,以客运为主、兼顾 货运。汉宜铁路建成后将和宜万铁路、武合高速铁路构成沪汉蓉沿 江铁路大通道。
市域城镇体系发展目标
wenku.baidu.com
(1)进一步强化荆州作为湖北省域二 级中心城市的地位; (2)以荆州中心城区为核心,形成定 位科学、分工合理、层次清晰的市域城镇体系; (3)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至2015年, 城镇化水平达到47%;至2020年,城镇化水平 达到55%; (4)保护地方特色,形成各具特色的 小城镇,实现城乡持续协调发展; (5)以交通建设带动城镇集聚,形成 城镇密集发展带。
荆州港是国家二类水运开放口岸,自 1997年被湖北省政府批准对外开放以来, 外贸货物吞吐量年年递增,集装箱吞吐 量从1995年的仅66箱发展至2003年10 000箱,在长江上游仅次于武汉和重庆, 外贸货物吞吐量可达10万吨。荆州港正 在对盐卡口岸进行规划、整治,力争提 升为一类口岸。
荆州港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长江黄金航 线中段,上与宜昌相距148公里,下与 武汉相距476公里,上下间距合理,是 黄金航线不可或缺的重要支点。以荆州 港为中心,已形成了水、公、铁、空、 管五种运输方式相互交叉的立体交通格 局,荆州港已具备水陆联运、铁水联运 等综合运输能力。
现状
规划将现状穿城的318国道和207国道城区段作适当调整。将318国道往北调 整,经纪南镇、锣场镇接原318国道。将207国道向东改线,经纪南镇、锣场 镇、滩桥镇,由荆岳长江公铁两用桥过长江。原207国道占压楚纪南城区段 改线,恢复楚纪南城原貌。在荆州中心城区以西、李埠镇以东预留过江通道。
(3)适宜建设区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适宜建设区,为 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以外适宜城镇开发 建设,但尚未建设的地区,总面积为268.3 平方公里。 (4)已建区 已建区指实际已开发建设并集中连片、 基本具备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地区,总面 积为77.6平方公里。 对已建区应采取用地调整和旧区改造 方针,根据城市用地结构调整和发展要求, 逐步搬迁有污染的工业企业,提高公共服务 设施和公共绿地用地比例,改善城市环境。
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融入长江经济带,对接武汉,沟通宜襄,联动湘 北,引领鄂中南。 (1)融入长江经济带。发挥长江经济带重要节 点城市的作用,加强与东部地区在原料、产品、市场、 人才、金融、信息等方面的联系,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的 产业转移、参与产业分工。 (2)对接武汉、沟通宜(昌)襄(阳)。加强 与武汉城市圈的产业配套,发展汽车零配件产业,融入 武汉汽车产业集群;利用湖北省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 圈的发展机遇,加强与宜昌、襄阳的联系,大力发展文 化旅游产业。 (3)联动湘北,引领鄂中南。与岳阳、常德、 益阳、张家界等湘北城市错位竞争,产业联动;充分发 挥荆州的科教优势,强化鄂中南地区中心城市的服务功 能,加强与荆门、潜江、仙桃、天门等城市的联系,促 进与鄂中南城市的分工合作。
宜荆荆城市群
“宜荆荆”发展城市群,在交通方面有 深厚的基础。在地理位置上,荆州距宜 昌116公里,距荆门86公里;在交通状况 上,沪渝高速、二广高速襄荆段、汉宜 高速,“一横二纵”的高速公路骨架, 将三地接为等边三角形。同时,汉宜铁 路和荆岳铁路的建设以及长江、汉江的 水路运输,都为荆州、宜昌、荆门的合 作发展提供了保障。便捷的交通尤其是 水路交通发展,使得荆州可以充分利用 这一优势,加大港口建设,成为大综合 运输通道。
湖北荆州
景园1201班 余青怡
荆州
荆州市地处长江中游,湖北省中南部, 江汉平原腹地,东连武汉,西接三峡, 南跨长江与湖南为邻,北傍长湖与荆门 接壤,位于两湖平原经济协作区的中心 地带,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川湘 鄂经济纽带,国家粮棉油生产基地和淡 水渔业基地。
荆州市处于中国地势第三阶梯的西 部边缘,沿江地带系近代冲积层, 是江汉平原主体,平原湖区占 78.80%,丘陵低山区占21.20%, 水域面积大,以洲滩、湖泊为主的 湿地生态资源独具特色。
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2015年荆州市域总人口为 67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315万人, 城镇化水平为47%; 2020年荆州市域总人口为 68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377万人, 城镇化水平为55%。
城市规划区城镇发展规模
规划马山镇、八岭山镇、纪南镇、观音垱镇、太 湖管理区、沙市农场管理区、岑河原种场管理区为一般 发展城镇,关沮镇、岑河镇、锣场镇、李埠镇、弥市镇、 川店镇为重点发展城镇。 规划2015年重点镇人口规模为1.1~3.2万人,用 地规模为1.2~3.5 平方公里,人均110 平方米;一般镇 人口规模为0.5~1.3万人,用地规模为0.6~1.45平方公 里,人均115平方米。 规划2020年重点镇人口规模为2~5万人,用地规 模为2.2~5.5 平方公里,人均110 平方米;一般镇人口 规模为0.6~1.5万人,用地规模为0.7~1.7平方公里,人 均115平方米。
内河港:荆州港
荆州港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是长江中游重 要港口和交通枢纽。顺江而下476公里抵武汉,1 603公里 抵上海,溯江而上148公里抵宜昌,796公里抵重庆,北邻 襄樊、荆门等市,南经虎渡河可通湖南湘、资、沅、澧四 水,与湘北数县相接。
ABF荆州港三码头、荆州港四码头、荆州沙市港 C荆 州港旅游码头 D荆州港集装箱货运公司E荆州港盐卡 港区
农业
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农业资源得天独厚,水资源丰富,大小河流纵 横交错;耕地资源丰富,土层深厚肥沃,耕地 总资源、常用耕地面积均居全省之首; 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在全省范围内,农村劳 动力资源数仅次于黄冈。是全国闻名的粮、棉、 油和鱼、肉、蛋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产量位 居全省前列,油菜和淡水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 地位。但是,随着气候、资源和环境对农业约 束力增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因素增多,加大 了荆州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难度和不确定性风险。
二. 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2015年):建成区常住人口为 85万人; 远期(2020年):建成区常住人口为 100万人。 城区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5年)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 100平方米/人,城市用地规模为85 平方公里。 远期(2020年)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 102.5平方米/人,城市用地规模为102.5平方 公里。
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规划
城市规划区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 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和已建区进行空间管制。 (1)禁止建设区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禁止建设区,包 括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核心 区、自然河流水系保护区、地下文物埋藏区、 基本农田区等,总面积约为1104.7平方公里。 (2)限制建设区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限制建设区,包 括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控制 区、地下文物埋藏区控制区、一般农田区、 城市滞洪区等,总面积约为125.4平方公里。
工业
1、部分行业产品单一、结构趋同,竞争能力不强致使 产品积压严重,亏损额增加,亏损面扩大。 2、部分新增规模企业产品市场开拓不成熟,生产运行 不稳定,无法实现企业利润目标。
3、规下工业企业成长较慢。我区规下工业企业主要从 事机械、纺织、酿酒等传统加工工业,其产品大多停留 在简单模仿加工的水平,技术装备水平低,工艺流程简 单、产品缺乏特色、附加值低,技术创新能力弱,市场 抗风险能力差,资金信贷不足,企业成长周期长,发展 慢,不易形成规模企业。
荆州市中心城 区规划范围为 东至东方大道 以东800米, 南至长江,北 至沪蓉高速铁 路、荆沙铁路, 西至西环路以 西2000米,土 地总面积 11631公顷。
城区对外交通规划
(1)高速公路 加强城市道路与宜黄高速公路、荆襄高速公路等 出入口的交通衔接,完善宜黄高速公路、荆襄高速公路 出入口的建设。 (2)一般公路 规划城市公路主要对外出入口共8个。其中国道 出入口4个,分别为318国道向西接西藏方向、318国道 向东接上海方向、207国道向北接内蒙古方向、207国道 向南接广东方向。省道出入口1个,为荆州—监利一级 公路出入口。其他公路出入口3个,分别为南环路西至 万城出入口,西环路向北至马山出入口,北京东路向东 至洪湖出入口。
荆州总体规划
城市性质与规模
一. 城市职能 (1)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以楚文化、 三国文化为特点的知名旅游城市。 (2)以金融、商贸、会展、科技、 信息、文化教育为主的区域性服务中心。 (3)现代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 业基地。 (4)区域性交通枢纽和货运转运节 点。 (5)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
中心城区用地布局及 专项用地规划
一. 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发展以 向东为主,适当 向西、向北发展。 荆州中心城区空 间布局形成 “一 心、两轴、五片 区”的结构。 “一心”为商贸 金融和行政文化 城市中心;“两 轴”为南环路— 荆沙大道和园林 路两条城市发展 轴;“五片区” 为中心片区、武 德片区、城南片 区、城东片区、 古城片区。
引江济汉
建设中的进水节制闸和泵站
引江济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一部分, 这就像接力一样,在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上游 的水(丹江口水库)调往北方以后,汉江中下游 的水量减少,这就需要攫取长江的水补充汉江, 于是“引江济汉”工程的名称应运而生。荆州 争取到了引江济汉工程在荆州境内引水的方案 (此前还有在宜昌境内引水的方案,优势是水 位较高,弱势是线路较长),从荆州李埠龙洲 垸(距离上游的李埠镇3公里)的进水口到潜江 高石碑镇的出水口,全长67公里。引江济汉工 程建成后,每年可向汉江补水30亿立方米,这 大约相当于一亿人一年的生活用水。
全市辖二区(荆州区、沙市区)、 三市(石首、洪湖、松滋)、三县 (公安、监利、江陵)。地区生产 总值393.0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 30.13:31.64:38.23,固定资产投 资116.78亿元,全年财政收入24.41 亿元,粮食产量322.2万吨,粮食 作物播种面积459040公顷。
国土面积1.41万平方公里; 2011年,荆州中心城区面积为66.4平方 公里;荆州中心城区人口2011年末达到 90.42万人。 2011年,荆州市总人口为657.13万人, 城镇化水平达到45%;
长江中游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即“中三角”或“中四角”, 是以中国内陆最大城市武汉为中心城市,长沙、 南昌、合肥为副中心城市,[3-4]以武汉城市圈、 环洞庭湖经济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经 济圈、江淮城市群等中部经济发展地区,以浙 赣线、长江中游交通走廊为主轴,呼应长江三 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打造的国家规划重点地 武汉市区和全国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中三 角”包括湖北武汉城市圈(武汉、黄石、黄冈、 鄂州、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2013 年宜荆荆加入武汉城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