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1)

合集下载

项痹病诊疗规范1[1]

项痹病诊疗规范1[1]

一、诊断中医诊断:项痹西医诊断:颈椎病(神经根型)(一)疾病诊断参照1995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①临床症状: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②临床体征: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③CT或MRI检查: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或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或椎管变窄。

凡符合以上3条标准而无手术指征均为治疗对象。

(二)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一)推拿:以松解类手法为主,并配合整复类手法松解类手法操作如下:1、基本手法:头颈部-指禅推法、点按法、滚法、拿法、揉法、推法、叩击法等,可选择上述手法一种或几种放松颈项部及肩臂部的肌肉,时间可持续10-15分钟。

2、整复类手法:定点旋转扳法(二)针灸治疗选穴:以夹脊穴、肩井、后溪、风池为主,根据证型酌选以下穴位①血瘀气滞型加膈俞;②痰湿阻络型加丰隆、足三里;③风寒痹阻型加大椎;④肝肾不足型加太溪、太冲。

⑤气血亏虚型加脾俞、气海、足三里。

手法:常规消毒,进针得气后,,根据证型施行补泻手法,留针30分钟;同时,辅以周林频谱仪照射。

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牵引:采用坐式电动牵引,牵引力一般按体重的15~20%给予,从低重量开始,根据病人的适应情况可以适当加减。

,总定时一般为15~20分钟,其中持续牵引10~15分钟,间隙牵引5分钟。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一、定义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诊断依据1.1•中医诊断〔1) 有网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桩先人性苗形、颈林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 颈部汕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5) 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1) 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脊神经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痛点封闭无显效,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踪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外所致的上肢疼痛疾患。

(2体红:颈部僵直、活动受限。

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

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円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世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 实验审及特殊检査X线片显小顿松变山若向后成角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

CT可准确判断椎管狭窄程度,MRI对颈椎病特别是对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帮助最大。

三、辨证分型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顿部僵般,活动不利,畏风寒。

舌淡红,苔淡白,脉弦紧。

项痹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一)中医病名及定义项痹病(TCD 编码:BNV261),是由于正虚劳损,筋脉失养,或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以颈项部疼痛麻木,痛及头、肩、背、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二)西医病名及定义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 编码: M47.221+G55.2*),是由于颈椎间盘变性、颈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刺激或压迫相应水平的神经根,并出现以颈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 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 椎间孔挤压试验或/ 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 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1. 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1.风寒湿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一)推拿治疗1.放松及整复治疗手法:(1)特色颈椎旋转手法:此法为我科李义凯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经验手法,其技术操作规范为:1)以右侧为例,患者端坐位,颈部自然放松,医者立于患者身后采用按法、揉法、滚法等手法放松患者颈肩部软组织3~5min。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颈椎病(ICD-10编码:M47.221+G55.2*)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标准》(ZY/T001.9-94),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青、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脊神经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痛点封闭无显效;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外所致的上肢疼痛疾患。

(2)体征颈部僵直、活动受限。

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

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

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实验室及特殊检查X线片显示颈椎变直者向后成角,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

CT可准确判断椎管狭窄程度,MRI对颈椎病特别是对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帮助最大。

(二)、证候诊断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畏风寒。

2024年版项痹病中医诊疗方案

2024年版项痹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病,即颈椎病,是一种以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为主要病变,引起颈
椎管狭窄和神经根受压的疾病。

它常见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特别是那
些从事长期劳动和劳动强度较大的职业,如司机、工程师等。

中医认为,项痹病主要是由于气血不通所引起的,多为肝肾亏损、气
血不足、阴精不足等病理因素导致。

因此,针对这些病理因素,中医诊疗
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气活血:中医认为,项痹病主要是气血不通所引起的,因此需要
通过活血化瘀来改善气血循环。

常用的药物有桃仁、红花、醋香附等,可
以配合艾灸、拔罐等物理疗法来促进气血循环。

2.养肝养肾:肝肾亏损是项痹病的一个病理因素,因此应该通过养肝
养肾来缓解症状。

中药治疗中,可以选用黄芪、当归、山药等来补肝肾,
辅以艾灸、针灸等来加强疗效。

3.补益肌肉:项痹病往往会导致颈肩部肌肉的僵硬和疼痛,因此需要
通过补益肌肉来改善症状。

中医治疗中,可以选用川芎、细辛、肉桂等来
温经活血,辅以推拿、针灸等来缓解症状。

4.调养经络:中医认为,项痹病主要是经络不通所引起的,因此需要
通过调养经络来改善症状。

常用的药物有川芎、红花、桃仁等,可以配合
针灸、拔罐等物理疗法来促进经络通畅。

总结起来,针对项痹病的中医诊疗方案主要包括调气活血、养肝养肾、补益肌肉和调养经络等方面。

通过中药治疗和物理疗法的结合,可以改善
气血循环,缓解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当然,在使用中医诊疗方案
治疗项痹病时,也要结合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
的疗效。

项痹诊疗方案

项痹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版》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 / 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4.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周内。

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腱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发病1-2周。

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发病2周后。

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在,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症候诊断1.风寒痹阻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型: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亏虚型: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型:头晕目眩,面色苍白。

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一)非药物治疗1、推拿治疗(每工作日一次)(1)松解类手法①基本手法:头颈部一指禅推法、点按法、滚法、拿法、揉法、推法、叩击法等,可选择上述一种或几种放松颈项部的肌肉,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其后,用拇指指腹与中指指腹同时按揉风池穴1分钟,从风池穴起至颈根部,用拇指指腹与食、中指指腹对称用力拿捏颈项两旁的软组织由上而下操作5分钟左右。

②间歇拔伸法:患者仰卧位,一手托住颈枕部一手把住下颌,纵向用力拔伸,持续2-3分钟,可反复3-5次。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4年一、病名中医病名: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编码:G54.25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麻木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在,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二)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鉴别诊断1、中医鉴别诊断:(1)肩痹:以肩关节疼痛、屈伸活动不利为主症。

(2)落枕:因睡时头颈姿势不当所致,起床后感项强作痛,病程短而易愈。

2、西医鉴别诊断:(1)肩周炎:肩周炎俗称凝肩,是肩周肌、肌腱、滑囊、关节囊慢性损伤性炎症。

因关节外粘连,临床以肩关节活动时疼痛、功能受限为主要特征。

颈椎病可引发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而使肩部肌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变为真正的肩周炎。

有自然病程,一般在1 年左右可自愈,但若不配合治疗和功能锻炼即使自愈也将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项痹诊疗方案

项痹诊疗方案

项痹(颈椎病)诊疗方案颈椎病,又称项痹,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长时间对着电脑、手机,不良的生活习惯,都可能导致颈椎出现问题。

作为一名有着十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项痹的诊疗方案。

一、病因分析1.颈椎退行性变: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骨关节等组织发生退行性变,导致颈椎稳定性降低,容易受到外力损伤。

2.不良生活习惯: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睡觉姿势不当等,都可能导致颈椎负担加重,诱发项痹。

3.肌肉劳损: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使颈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导致肌肉劳损,进而引发项痹。

4.外伤:颈部受到外力撞击、扭伤等,都可能引发项痹。

二、临床表现1.颈部疼痛:患者常感到颈部肌肉疼痛,尤其是在劳累、受凉后加重。

2.活动受限:颈部活动受限,转头时颈部僵硬,甚至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

3.上肢麻木: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上肢麻木、无力等症状。

4.头痛:颈椎病变可能压迫颈部神经,导致头痛。

5.眩晕:颈椎病变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可能出现眩晕症状。

三、诊断方法1.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症状表现等,为诊断提供依据。

2.体格检查:通过颈部触诊、活动度检查等,了解颈椎病变情况。

3.影像学检查:包括X光、CT、MRI等,观察颈椎结构、椎间盘退变情况。

4.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颈椎病变相关抗体检查等,排除其他疾病。

四、治疗方案1.保守治疗:(1)药物治疗:抗炎、止痛、活血化瘀等药物,缓解颈椎病变症状。

(2)物理治疗:如牵引、按摩、热敷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3)康复锻炼:指导患者进行颈部肌肉锻炼,增强颈椎稳定性。

2.介入治疗:对于严重颈椎病变,可采用椎间盘突出物摘除、椎管减压等介入治疗。

3.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恶化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五、预防措施2.增强颈部肌肉锻炼:定期进行颈部肌肉锻炼,增强颈椎稳定性。

3.注意保暖:颈部受凉容易诱发项痹,应注意保暖。

4.避免颈部外伤:避免颈部受到外力撞击、扭伤等。

(颈肩腰腿痛科)项痹(颈椎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颈肩腰腿痛科)项痹(颈椎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项痹:西医称为颈椎病,系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伤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此外。

颈椎周围的组织如咽喉、食管等病变可诱发颈椎病的发生。

本病40岁以上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一、【诊断要点】1、诊断依据:(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娱乐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MRI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症候分类;(1) 风寒湿阻型: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 气滞血瘀型: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 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

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滑。

(4) 肝肾不足型: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面红目赤。

舌质少津,脉弦。

(5) 气血亏虚型: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中医治疗】1、一般治疗:急性期应休息,局部热敷,避免颈部多活动与受凉。

加强患者自我身体功能锻炼教育,提高生活质量,延缓和预防病情进一步的发生与发展。

定期开展颈椎病宣传教育,提高患者颈椎病病科普知识,达到早期预防、诊断、治疗目的。

2、针灸:针刺风池、翳明、翳风、大柕、外关、合谷等穴。

3、牵引:颌枕带牵引,每日数次,每次半小时,本法不适宜脊髓型。

4、推拿按摩:手法宜轻、稳,忌用暴力,具体手法包括准备手法(点穴法、揉捻法、滚法)、治疗手法(旋转复位法、提端摇晃法)、善后手法(劈法、提捏法,散法)。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1000字项痹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风后遗症,病因主要是颈部椎关节和肌肉组织受损引起,临床表现为颈部僵硬、活动受限、肩胛部疼痛等症状。

对于项痹的治疗,中医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常常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治疗。

下面就是项痹的中医诊疗方案:一、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项痹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总体来说以通络、活血、祛风为治疗原则,根据不同症状和证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中药组合进行治疗。

(一)葛根芩连汤主要成分:葛根、黄芩、茯苓、甘草。

功效:解表清热,通络活血,适用于项痹病因为风热所致的病人。

(二)桂枝芍药知母汤主要成分:桂枝、芍药、知母、生薏苡仁。

功效:调和营卫,祛风解表,适用于项痹病因为风寒所致的病人。

(三)清热解毒汤主要成分:连翘、枇杷叶、葛根。

功效:清热解毒,化痰止咳,适用于项痹病因为湿热所致的病人。

二、针灸治疗颈椎病和项痹的治疗中,针灸疗法多用于疼痛缓解和痉挛、僵硬的放松。

常用穴位包括风池、大椎、肩井、天窗等。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使得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释放紧张、疼痛的肌肉,达到舒缓疼痛,缓解痉挛的效果。

三、推拿治疗推拿治疗又称按摩,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主要运用手指、手掌、拳头等手法,直接作用于皮肤、肌肉、韧带等组织,从而起到促进血液循环、调整气血、缓解疼痛、松弛肌肉、消除痉挛和僵硬等功效。

对于颈椎病和项痹的治疗中,推拿可作为辅助治疗的手段,通常通过捏、揉、拍、推等手法,配合适当的中药外敷或拔罐疗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椎间隙、减轻肌肉紧张和生理反射性调节功能失调等病因,达到舒缓疼痛、恢复局部组织功能的目的。

总之,应根据不同病情综合采取针、药、按摩、物理治疗等手段,达到从病后遗症的来源上治疗的目的,方法多样,单一的局部理疗效果有限。

2015版项痹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5版项痹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项痹病西医病名:神经根型颈椎病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3.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4.气虚血瘀证:颈臂刺痛,痛处固定,上肢麻木乏力,头晕目眩,面色晦暗。

舌质淡暗有瘀斑,苔少,脉细涩。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6.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四)鉴别诊断1.肩凝病:以肩关节疼痛、屈伸活动不利为主症。

2.落枕:因睡时头颈姿势不当所致,起床后感项强作痛,病程短而易愈。

三、治疗方案(一) 针灸疗法1、血瘀气滞证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针刺取穴:颈夹脊天柱玉枕风池大杼肩井、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后溪膈俞双侧取穴,肩髃、曲池外关用泻法,余穴平补平泻法,电针连续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

艾灸取穴:大杼膈俞双侧取穴,用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将专用隔热垫(内含艾绒)置入艾腔内按实,应用绷带固定于治疗部位。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4年一、病名中医病名: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编码:G54.25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麻木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在,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二)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鉴别诊断1、中医鉴别诊断:(1)肩痹:以肩关节疼痛、屈伸活动不利为主症。

(2)落枕:因睡时头颈姿势不当所致,起床后感项强作痛,病程短而易愈。

2、西医鉴别诊断:(1)肩周炎:肩周炎俗称凝肩,是肩周肌、肌腱、滑囊、关节囊慢性损伤性炎症。

因关节外粘连,临床以肩关节活动时疼痛、功能受限为主要特征。

颈椎病可引发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而使肩部肌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变为真正的肩周炎。

有自然病程,一般在1 年左右可自愈,但若不配合治疗和功能锻炼即使自愈也将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项痹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病症,主要症状为肩颈、背部、腰腿等部位的疼痛和活动受限。

中医认为项痹主要是由于气滞、血瘀、湿阻等原因引起的,因此在中医诊疗方案中,主要是通过活血化瘀、祛湿理气的方法来缓解疼痛,并调理身体恢复活动能力。

中医诊断项痹的准确性主要依靠病史询问、望诊、切诊、闻诊、问诊等综合分析。

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等,中医医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案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一、中药治疗:1.活血化瘀方:使用当归、川芎、赤芍等活血化瘀的中药,对病灶进行局部透热、活血化瘀的作用,以缓解疼痛。

2.祛湿方:使用独活、白芷、羌活等祛湿药物,改善湿性疼痛,同时搭配益气补肾的药物,以提升身体的抗病能力。

3.理气通络方:使用柴胡、香附、青皮等理气药物,促进气机通畅,以减轻气滞所引起的疼痛。

二、针灸治疗:1.穴位选择:多选用足太阳膀胱经的巅日、风门、至阳、风池、颊车、光明、足三里等穴位,以活血化瘀通经络,缓解疼痛。

2.针刺方法:可选用毫针、略长针,进行温针、热针、回旋针等方法,以提高疗效。

3.针灸配合理疗:可通过推拿、拔罐、火罐等疗法,加强局部气血的流通,促进康复。

三、推拿按摩:1.按揉梁丘穴:从头端向下,先梁压按揉,后推拿梁丘,以舒缓颈部的痉挛和疼痛。

2.按压肩井穴: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肩井穴,以缓解肩部酸痛、僵硬等不适。

3.摩擦背部经络:用手掌摩擦背部的膀胱经、肺经等经络,以活血化瘀、通经络。

四、饮食调理:1.忌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花椒、姜、蒜等,以免加重病情。

2.多摄入温热食物:如姜、红枣、山药、核桃等,以温养阳气,促进气血流通。

3.保持饮食规律:不暴饮暴食,保持饮食有节,以维持身体的平衡。

总之,中医诊疗方案针对项痹主要是通过调理气血、通经络、祛湿痹的方法来缓解疼痛,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方案,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前往中医院进行详细的诊断,以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项痹诊疗方案样本

项痹诊疗方案样本

项痹(颈椎间盘突出)中医诊断方案项痹(颈椎间盘突出)中医诊断方案一、概述项痹病是指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椎间盘突出、增生性颈椎炎、颈椎间盘萎缩退化等变化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宗合征。

中医病名:项痹西医病名:颈椎间盘突出二、诊断(一)西医诊断根据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患者,有慢性劳损或急性外伤史。

由于颈部寻常活动频繁,活动度大,易受外伤、颈椎退行性病变。

2、长期低头工作会计、写、缝纫、刺绣等职业者或习长期使用电脑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削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神经牵拉实验阳性、椎间孔挤压实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核对定性定位诊断故意义。

(二)临床体现发病缓慢,以头枕、颈项、肩背、上肢等部疼痛以及进行性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症。

轻者头晕,头痛,恶心,颈肩疼痛,上肢疼痛、麻木无力;重者可导致瘫痪,甚至危及生命。

其病变好发于颈5-6之间椎间盘,另一方面是颈6-7、颈4-5之间椎间盘。

颈椎病按其受压部位不同,普通可分为是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混合型等。

开始常以神经根压迫和刺激症状为重要体现,后来逐渐浮现椎动脉、交感神经及脊髓功能或构造上损害,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

(三)诊断要点1、神经根型颈椎病多数无明显外伤史。

大多患者逐渐感到颈部单侧局限性痛,颈根部呈电击样向肩、上肩、前臂乃至手指放射,且有麻木感,或以疼痛为主,或以麻木为主。

疼痛呈酸痛,灼痛或电击样痛,颈部后伸,咳嗽,甚至增长腹压时疼痛可加重。

上肢沉重,酸软无力,持物易坠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一、定义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诊断依据1.1.中医诊断(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1)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脊神经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痛点封闭无显效,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外所致的上肢疼痛疾患。

(2)体征:颈部僵直、活动受限。

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

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

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X线片显示颈椎变直者向后成角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

CT可准确判断椎管狭窄程度,MRI对颈椎病特别是对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帮助最大。

三、辨证分型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畏风寒。

舌淡红,苔淡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型: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痛如裹,四肢麻木不仁,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型: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型:头痛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四、类证鉴别肩痹:以肩关节疼痛、屈伸活动不利为主症。

落枕:因睡时头颈姿势不当所致,起床后感项强作痛,病程短而易愈。

五、治疗方案一中医辨证分型治疗1、风寒湿型治法:散寒除湿,舒经活络。

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独活、桂枝、当归、川芎、炙甘草、海风藤、桑枝、乳香、木香。

2、气滞血瘀型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熟地、桑枝。

3、痰湿阻络型治法:化痰开窍,祛湿通络。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半夏、白术、天麻、陈皮、伸筋草、茯苓、蔓荆子、甘草、生姜、大枣。

4、肝肾不足型治法:滋补肝肾,通络活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羌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茯苓、桂枝、防风、川芎、人参、当归、白芍、生地、甘草。

5、气血亏虚型治法:补气养血、舒经活络。

方药八珍汤加减。

当归、川芎、赤芍、熟地、党参、茯苓、白术、羌活、鸡血藤、甘草。

二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如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等。

三非药物治疗1. 针刺治疗:穴取:颈夹脊穴、风池、肩井肩中俞、肩外俞、曲池、外关、合谷、阿是穴等。

操作方法:根据病症选取穴位,用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每日取一定腧穴上电针,选择波形,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2. 其他外治法灸法:根据部位艾箱灸,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

拔罐:适量,每次5分钟,每日一次。

中频脉冲电治疗:患者适当部位,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颈椎推拿: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熏蒸: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刮痧:每个部位,3日一次。

TDP照射:局部,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中药泡足:舒筋通络,刺激足底相关反射区的同时引火下行,实现眩晕症状的改善。

每日一次。

针刀疗法:以松解粘连,缓解挛缩。

10日一次。

3.运动疗法1、颈椎功能训练,以颈部伸肌训练、柔韧性与系统性训练为目的的各类功法操例如“米字养生功”等。

2、现代康复训练,运动神经肌肉反馈重建,技术加强颈椎稳定性,运用颈椎检测与训练系统,对颈椎运动训练。

西医治疗:1.药物治疗:莫比可胶囊,,每日1次;妙纳片,50mg,每日3次;维生素B1片,30mg,每日3次,或弥可保片,500ug,每日3次。

2. 牵引疗法。

六、诊疗策略选择1、辨证要点颈部疼痛特点、新久虚实及个人体质是其辨证要点。

病之初期,多为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以邪实为主;反复发作或渐进发展,则气血亏耗,肝肾虚损,筋骨失养,而痰瘀诸邪未能去,为正虚邪恋之证。

个人体质在发病中占有明显的作用,素体阳虚者多为虚胖型,痰湿易内生,舌胖大,质淡苔白,脉虚;而阴血不足者,体瘦肌削,邪易化热化火,舌瘦质红,脉细数。

疼痛呈游走性,无定处,则多为风邪所致;痛处固定,拘紧、剧烈,遇寒加重,则为寒邪所致;以酸困重着为主,病多在下肢,则为湿邪多见。

重着麻木,或疼痛,且缠绵难愈,多为痰邪。

而颈椎病中后期多为痰瘀互结,闭塞血脉,为痛、晕、痿、瘫,表现复杂,经久难愈。

2、用药特点1)对于急性发作的颈椎病患者,可予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对疼痛剧烈者,可加地塞米松5—1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缓解后改用口服并减量,总疗程2—3周或稍长,酌情掌握。

2)中药可全程服用,疗效较好。

应抓住本虚标实这一特点,在治疗时特别强调调补肝肾,而活血通络则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

中成药可作为辅助治疗,出现不适反应,应停止服用或改用其他同类中成药。

3、治疗特色针灸治疗项痹疗效显著,且不限年龄、体质,对急性发作且疼痛剧烈者,应先使用药物控制,待缓解后再作治疗。

1)急性发作时,可采用远道取穴,局部用TDP照射或周林频谱仪照射,或采用卧位针刺,或腹针疗法,待缓解后可在局部采用拔罐治疗或刺络拔罐。

针刺手法上宜采用轻刺激,一般不用电针治疗。

2)在缓解期时,一般取坐位治疗,由于颈夹脊穴针感较为强烈,对初次针刺,或对针刺敏感者,或年老体弱者,行针时应密切观察,以防晕针。

或改取卧位针刺治疗。

另外,颈椎棘突在体表较难定位,故临床上先取颈7夹脊穴,由下向上按比例取穴,并逐渐缩小间距。

卧位针刺除外颈夹脊穴,余穴均可针刺。

取针后可在颈夹脊穴行点刺不留针手法,不用电针,可用拔罐治疗。

3)在针刺治疗结束后可推拿治疗,但应根据患者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定,若体质强壮、年轻,可在稍后或当天进行推拿治疗;若年老体弱,应次日或隔天进行,或以按揉手法为主,不用旋转复位等手法,或改用理疗。

牵引可作为辅助治疗,但要注意角度和重量,一般由轻到重,以颈部有一定的牵引力而患者感到舒适为准。

4、注意事项项痹的预防至关重要。

对患者来说,要提高对项痹的致病因素的认识,要纠正工作和生活学习中存在的不良体位、不良习惯。

如定期改变头颈部体位,重视桌面高度,改善睡眠状态(包括枕头的高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及颈部操等。

对医生来说,要详细、通俗地讲解颈椎病的发病原因、过程及后果,让患者得到基本知识和重视。

七、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

未愈:症状无改善。

八、疗效评价治愈:疼痛消失,感觉、反射、肌力等恢复正常,能参加劳动和工作。

好转:疼痛缓解,感觉、反射、肌力有所恢复,仅能参加一般劳动和工作。

未愈: 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

九、辩证施护1、一般护理1. 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观察颈项部强硬、疼痛程度、麻木感觉、异常等情况。

2. 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适当卧硬板床休息。

3. 运动功能受限,病情较重者应去枕平卧休息,避免长时间低头。

2.给药护理1. 用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冷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

2. 风寒湿痹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3. 热痹者,汤剂宜偏凉服。

3.饮食护理1. 饮食宜高营养,高纤维,清淡可口,易于消化。

2. 风、寒、湿痹者,应进食温热性食物,适当饮用药酒,忌食生冷。

3. 热痹者,宜食清淡之品,忌食辛辣、肥甘、醇酒等食物,鼓励多饮水。

4. 情志护理要关心患者,給于心理安慰。

减轻其痛苦,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5.健康指导1. 本病易复发,注意防风寒、防潮湿避免居暑湿之地。

2. 加强护理及功能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 不适随诊。

十、中医治疗难点分析1、项痹病手法治疗不同医师既往掌握的手法技巧各不相同,疗效差异也较为明显。

对于病情相似的患者不同医师采取的不同治疗手法在疗效不统一的同时,引起患者对治疗医师的信任度下降。

2、针灸治疗同样存在不同医师选穴的不同,导致临床治疗效果存在差异。

3、部分项痹病急性期的患者通过单纯应用综合中医保守疗法症状改善不显,甚至无效,颈肩部疼痛明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4、部分患者综合治疗效果改善仍然有限,住院周期较长,治疗手段及方式上相对不够丰富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5、部分项痹病眩晕的高龄患者合并有高血压,虽然口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平稳,但眩晕症状应用综合治疗仍改善不显。

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疗项痹中的作用,并使其疗效优势得到认可,本专科拟订如下解决措施与思路。

1、手法治疗的统一性必须尽快落实。

以继承为基础,以创新为特色,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科室医师的手法,尽可能减少手法差异,保证治疗效果的提升。

同时提倡医师个人特色手法的附加治疗,进一步扩大临床疗效。

2、针灸治疗同样需统一规范化。

结合各医师的特点及经验,拟定出适合我科的针灸治疗选穴标准。

3、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应用综合中医疗法的同时,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如布洛芬、芬必得、洛芬待因等,消除缓激肽、前列腺素等止痛物质,实现短时间改善疼痛症状效果,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4、进一步引进各种物理治疗仪器,引进新的治疗方法,初步计划年度内引入套管针刀治疗,由专家亲自示范指导临床医师学习操作,并在科室内推广试行。

5、引进中药足浴治疗。

通过制定科室足浴协定处方,应用于患者,以全息理论为指导,中药泡足舒筋通络,刺激足底相关反射区的同时引火下行,实现眩晕症状的改善。

十一、出院标准1.颈项部及上肢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

2.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