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公开课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作者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地位。
(2)能够分析并欣赏《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书法艺术特点。
(3)能够默写《兰亭集序》的部分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兰亭集序》。
(2)运用比较分析法,了解王羲之与其他书法家的区别与联系。
(3)通过临摹练习,提高书法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和书法艺术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兰亭集序》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2)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
(3)默写《兰亭集序》的部分内容。
2. 教学难点:(1)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精髓。
(2)对《兰亭集序》文学价值和书法艺术特点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兰亭集序》的背景、作者生平和书法艺术地位。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理解文意。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比较分析法:分析比较王羲之与其他书法家的区别与联系。
5. 实践操作法:临摹练习,提高书法技能。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案、课件和教学素材。
(2)书法用具(毛笔、墨汁、纸张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兰亭集序》。
(2)了解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兰亭集序》朗诵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地位。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理解文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比较分析(1)分析比较王羲之与其他书法家的区别与联系。
(2)引导学生发现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特点。
5. 临摹练习(1)教师示范临摹《兰亭集序》的部分内容。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兰亭集序》的历史背景、作者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能够解读文本内容,领会文意,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兰亭集序》的作者、背景和艺术特点。
2. 理解并背诵课文。
3.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翻译。
2.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常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课文原文、翻译、注释、背景介绍等。
2. 准备相关的古代书法作品,以便进行欣赏和对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引导学生关注《兰亭集序》的历史背景。
2. 初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和文意理解。
3. 讲解课文:教师逐句讲解课文,解释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常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分析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兰亭集序》的书法艺术特点,如行书、草书等,并与相关书法作品进行对比欣赏。
5. 翻译练习:学生自行翻译课文,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背诵课文:学生进行课文背诵,教师进行抽查和评价。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8.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包括翻译、背诵和相关的练习题。
9. 拓展学习: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了解更多的书法艺术知识。
10. 课程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兰亭集序》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2.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如PPT、视频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 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兰亭集序》的艺术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学生能够分析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和艺术特点。
学生能够解读并背诵《兰亭集序》全文。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临摹和创作,培养书法艺术感知。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培养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尊重,提升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及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教师阐述《兰亭集序》的文学背景和创作动机。
2.2 课文讲解:教师逐句讲解《兰亭集序》的文本,解析关键词语和句式。
教师分析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如行书、草书、楷书等。
2.3 书法欣赏:教师展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原文和临摹作品。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笔法、结构、布局等特点。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讲解《兰亭集序》的文本和书法艺术。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和提问。
3.2 互动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书法作品的展示和评价。
3.3 实践法:学生进行《兰亭集序》的临摹和创作练习,体验书法的艺术魅力。
教师对学生的书法作品进行指导和评价。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2 书法作品:教师对学生的书法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笔法、结构、布局等方面的进步。
4.3 知识测试:教师进行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兰亭集序》的文本理解和书法知识的掌握。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教师使用《兰亭集序》的文本和注释版本,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
5.2 多媒体: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和书法艺术的相关知识。
5.3 书法用品:学生准备书法练习所需的毛笔、墨水、纸张等用品。
第六章:教学进程6.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课件、书法作品、相关文献等教学资源。
《兰亭集序》2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惠风和畅”,可谓辰良,是为二乐;
聚会之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可谓景美,是为
三乐;
“引认为流觞曲水,”此乃事趣是为四乐;
宴会之中“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可谓情真,是为五乐;
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可谓极视听之娱,赏心是为六乐;
42/77
作者感到人贤、辰良、景美、情真、赏心、事 趣六事齐臻,突出了情感主旋律——“乐”。
诗集由来句子:“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内容产生)。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诗 集行成)。
编集目标句子:“后之览者, 亦有感于斯文”。
34/77
课内练习:
分组背诵课文
35/77
第三课时
36/77
乐痛
悲
37/77
思索 阅读课文,归纳作者是怎样入题
• 先交代修禊时间、地点和与 会者
• 描写当地自然风光,暗示它 能够引发与会者诗兴
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 五字。老姥愠色,因谓姥曰:“但 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 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 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16/77
何法盛《晋中兴书》: “山阴道士养群鹅,羲之意甚悦。
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 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归。”
王羲之曾写《黄庭经》,换取山 阴道士好鹅。按《晋书·王羲之传》 说王羲之写是《道德经》。
8/77
9/77
10/77
相关“序跋”
序也写着“叙”或称“引”,如同今 日“引言”、“序言”。是说明书籍著述 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文章。 也有对作者作品评论和对相关问题研究阐 发。“序”普通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 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内 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 主、夹叙夹议,不多见;抒情成份较多序, 多半是为诗歌唱和集子而作,比如本文。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和作者王羲之的基本情况。
分析并欣赏《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学习并运用相关的文学鉴赏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兰亭集序》的文意和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习如何运用文学技巧进行创作和表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和体验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其积极作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分析简要介绍《兰亭集序》的背景和作者王羲之的生平。
对课文进行逐段解析,分析其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
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文学特点。
分析和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简要介绍王羲之的背景和《兰亭集序》的背景。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体会文学特点。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的含义。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并欣赏课文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3.4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逐段解析,解释难点词汇和句子。
分析课文的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3.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相关的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标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学生对文学鉴赏技巧的应用和运用能力。
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合作表现。
4.2 评价方式课堂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合作表现。
学生的作业和作文表现。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兰亭集序》的原文和注释。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图片。
与《兰亭集序》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文学鉴赏技巧资料。
《兰亭集序》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公开课优秀教案
《兰亭集序》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篇:《兰亭集序》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公开课优秀教案《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安徽省肥东第一中学宣沫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指导学生探索生活的意义及认识生命的价值。
3、品赏作者笔下景物的清雅朴素之美,并进而了解作者对山水钟情的性灵。
4、积累文言实虚词知识。
教学重难点:依托于文言语言的学习,并进而品赏作者笔下景物的清雅朴素之美,体会作者对生命的认识是教学的重点;深入理解作者在感情的起伏变化中寄托的的生命感悟,并进行客观公允的评价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赏读法、探究法、点拨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环节:[课前预习]1、运用字、词典,疏通全文,读准句子,尝试口译全文,标清难以理解的字词(读一读、译一译、标一标)2、了解王羲之的生平事迹和晋代的思想潮流,把握文章感情(查一查,找一找)3、评价王羲之的生命观,写写自己的人生观(想一想,写一写)[课堂流程]一、赏帖悟性1、字如其人说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很多人想到这是部书法作品,被誉为“天下一行书”,观书贴,悟性情。
(1)字的特点:古雅秀美,潇洒自然古人常用一个字来形容它——“雅”(2)字如其人王羲之的“雅”:出身名门[其伯父为东晋元勋王导“旧时王谢堂前燕”(王导.谢安)其父王旷.官至淮南太守]又少有美誉,自然兴起名士之雅。
(羲之简介)2、检查预习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无丝竹管弦之盛/世殊事异/取舍万殊(归类记忆)▲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对称推求)▲向之所欣/及其所之既倦目怀/ 人之相2.解释下列句子▲引以为流觞曲水(省略宾语)▲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省略主语)▲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二、赏景识趣主题:文如其人——王羲之的“雅”在写景中的体现(1)自由朗读前两段,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并说说喜欢的理由A辰雅△暮春之初△天朗气清(天高气爽,玉宇澄清)△惠风和畅(微风拂拂,暖意融融)B景雅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黄玮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黄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兰亭集序》;(2)理解《兰亭集序》的文言文表达和修辞手法;(3)分析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及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兰亭集序》;(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书法作品;(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王羲之的文学才华和书法艺术魅力;(2)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兰亭集序》;(2)理解《兰亭集序》的文言文表达和修辞手法;(3)分析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及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2)王羲之书法艺术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体验书法艺术的美感;3. 欣赏教学法:欣赏古代书法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兰亭集序》的内容,了解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2. 学生准备:预习《兰亭集序》,了解王羲之的背景资料;3. 教学资源:书法作品、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王羲之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其在书法艺术史上的地位;(2)提问:什么是《兰亭集序》?它为什么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兰亭集序》,感受其语言美;(2)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等;(3)讨论: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有哪些?3. 案例分析(1)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2)分析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特点,如用笔、结构、章法等;(3)让学生尝试临摹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体会其书法魅力。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兰亭集序》的艺术价值;(2)提醒学生注意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的《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优秀的《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及其历史背景。
分析并欣赏《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学习并运用相关的文学鉴赏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解读《兰亭集序》。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兰亭集序》原文及注释。
王羲之的生平介绍。
《兰亭集序》的艺术特色分析。
2.2 教学资源: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展示。
文学鉴赏指导书籍。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发学生兴趣。
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及其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原文,理解大意。
学生通过注释和学习资料,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
3.3 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分析文本,提出问题,促进思考。
3.4 文学鉴赏技巧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兰亭集序》的语言、结构、意象等方面的特点。
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讲解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5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作业内容: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完成对《兰亭集序》的鉴赏essay。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文,尝试运用课堂所学的文学鉴赏技巧进行分析和欣赏。
4.2 作业要求:要求作业内容充实,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教学效果。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5.2 教学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以及其历史背景。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兰亭集序》的主要内容。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兰亭集序》的文意和艺术价值。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践等方法,学习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和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简介。
课文原文及翻译。
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解释。
2.2 书法艺术:王羲之的书法风格特点。
介绍一些王羲之的代表作品。
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开场白,引起学生对《兰亭集序》的兴趣。
简单介绍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王羲之的书法风格。
3.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查找的资料,展示对王羲之书法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深入理解《兰亭集序》的文意和艺术价值。
3.4 实践环节:教师示范王羲之的书法技巧,学生跟随练习。
学生自由练习书法,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积极参与程度。
4.2 书法练习:评价学生的书法作品,关注对王羲之书法风格的掌握程度。
4.3 课文背诵:检查学生对《兰亭集序》的课文背诵情况。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兰亭集序》相关文本。
5.2 网络资源:关于王羲之及其书法的资料。
5.3 书法用品:毛笔、墨水、纸张等。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授课方式: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理解《兰亭集序》的文学与艺术价值。
结合多媒体展示,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6.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分享学习心得。
组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兰亭集序》中的文化内涵。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2. 能够分析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和艺术特点。
3. 能够默写《兰亭集序》的部分内容。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2. 通过观察、模仿和创作,提高学生的书法技能。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兰亭集序》的文化背景和文学价值。
2.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和艺术特点。
3. 《兰亭集序》的默写能力。
2.2 教学难点1. 对《兰亭集序》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 王羲之书法技巧的掌握。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兰亭集序》的背景、文学价值和王羲之的书法风格。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法:指导学生进行书法练习,提高学生的书法技能。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兰亭集序》的文本和书法作品,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2. 书法工具:提供毛笔、墨水等书法工具,方便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引入话题:介绍王羲之和他的书法作品。
2. 引发兴趣:展示《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思考。
4.2 讲解1. 讲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2. 分析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和艺术特点。
4.3 讨论与分析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兰亭集序》的深层次含义。
2. 分享成果: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4 书法实践1. 指导学生进行书法练习,重点掌握王羲之的书法技巧。
2. 学生创作: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书法作品。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评估学生在书法实践中的积极性和创作能力。
5.2 书法作品1. 评估学生的书法作品的质量,包括字迹、结构、布局等。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得方法。
2.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得创作意图,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得对人生得眷恋与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
2.体会作者由“乐”到“悲”再“痛”得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得积极情绪。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时数】3课时一、导入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凡大仁大智者都愿寄情于山水,青山可以淡定人得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得心灵,使原本被世俗烦扰得双眸明亮如初,使原本扭曲浮躁得心回复平静,使尘世得烦恼成为过眼云烟。
千年往事兰亭盛会便就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得人生乐事,也就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得升华。
“书圣”王羲之从这次兰亭盛会中体悟到了什么呢?她想通过这篇序文传达出哪些人生感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法艺术与文学艺术珠联璧合、堪称绝世之作得《兰亭集序》吧!二、文体简介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得“引言”、“前言”。
就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与作者情况得文章。
也有对作者作品得评论与对有关问题得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
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得,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得序,多半就是为诗歌唱与得集子而作,例如本文。
本文就是王羲之为《兰亭集》这部诗歌集子所写得序言。
[过渡]请大家默读单元提示,思考如下问题:1.本单元文章得体裁就是什么?2.这一类文章一般都采用怎样得写作手法?3.我们怎样来学习这类文章?[明确] 1.山水游记类散文 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3.①联系作者与写作背景②反复阅读③欣赏文中描述得自然风光④品味作者抒发得感情与文章寄寓得旨趣[过渡]现在我们就按照单元提示得方法学习这篇文章。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作者与写作背景。
三、作者及作品简介1.王羲之其人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2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和文化价值。
分析并欣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
解读《兰亭集序》的文意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运用比较法和案例分析法,深入研究《兰亭集序》的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书法艺术的魅力。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兰亭集序》全文。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图片及相关评论。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兰亭集序》的文化背景、文意和修辞手法。
难点:分析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和《兰亭集序》的艺术特色。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起学生对《兰亭集序》的兴趣。
简介王羲之的背景和《兰亭集序》的文化价值。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理解文意,体会修辞手法。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
3.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比较《兰亭集序》与其他书法作品的异同。
分析并评价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4 课堂讲解讲解《兰亭集序》的文化背景和文意。
解析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和《兰亭集序》的艺术特色。
3.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评估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的表现。
4.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作业中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评价学生的书法作品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和考试成绩,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兰亭集序》原文及相关注释。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图片及评论。
5.2 多媒体资源教学课件和演示文稿。
与《兰亭集序》相关的视频和音频资料。
5.3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和评论文章。
《兰亭集序》第一课时(公开课课件)
作品字体结构分析
深入研究《兰亭集序》的字体结构和排版技巧。
作品笔画特点解析
剖析《兰亭集序》的笔画运用和特色。
王羲之及其书法成就
1
王羲之生平介绍
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和他对书法领域的贡献。
2
王羲之书法艺术特点
探究王羲之书法的独特风格和艺术技巧。
3
王羲之书法影响与地位
讨论王羲之对后世书法发展的影响和他在书法界的地位。
《兰亭集序》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兰亭集序》对后世书法影响
分析《兰亭集序》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启迪和影响。
《兰亭集序》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探讨《兰亭集序》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价值。
结语及思考
1 作品的心路历程
深入解读《兰亭集序》背 后的创作心路和情感。
2 如何欣赏《兰亭集序》 3 书法的地位及发展
分享欣赏《兰亭集序》的 方法和技巧。
《兰亭集序》第一课时 (公开课课件)
本课时将带您进入《兰亭集序》的世界,从中国书法简介开始,欣赏并分析 这部伟大作品的背景、风格、字体结构和笔画特点。
课程导入
1 探索中国传统艺术
了解中国书法的重要性和 魅力。
2 引发观众兴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建立学习框架
激发学习者对《兰亭集序》 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为学生介绍本课程的目标 和结构。
思考在当今社会中书法的 地位和未来发展。
学习反思及课程总结
总结本课程的收获和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和思考。
中国书法简介
千年艺术传统
追溯中国书法的源起和发展。
艺术家的墨香传世
让学生了解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并欣赏魅力。
艺术与哲学的结合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公开课)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兰亭集序》是必修课文。
本单元共五篇文言文,其中《游褒禅山记》《兰亭集序》是游记散文。
《鸿门宴》是《史记》中的名篇,《寡人之于国也》是儒家经典《孟子》中的一篇,最后一篇《陈情表》是自读课文。
单元说明中指出,学习本单元要初步掌握古诗文赏析的基本方法,提高文言文直译能力。
本单元有两篇山水游记,学习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述,它还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这就提醒我们在学习这样的名篇时,学习重点应该放在对作者情感和抒发哲理的理解和感知。
而这同时要求我们能够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反复阅读这些文章,体会其节奏、语气和韵味,这样的文章有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文言语感,同时增强我们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能力。
二、学情分析
经过高一一年对文言文的学习,学生虽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具有一定的文言功底,但绝大部分学生文言功底普遍较薄弱,且本学期文言文难度较之上学期有很大提升,学生还需积累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对文本的教学主要还是从基础抓起,把握文言字词句、疏通文意,让学生真正读懂文章,只有这样才能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
本次教学教案是针对对口高考医卫(1)班的学生而设计,在此之前已经学过《游褒禅山记》和《寡人之于国也》两篇文章,学生对文言现象有了初步了解。
本次教案将结合学生的学情对文言文翻译和对作者的情感把握作为教学重点。
以便夯实文言基础,并对山水游记散文中的作者的情感有所把握。
三、教学用时
该篇目设计教学用时为三课时,但教案部分只呈现第一课时教案。
优秀课件《兰亭集序》公开课教学课件(30张PPT)
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
纵使 情趣
无根据
一个个
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这次(集会)的诗文
⑵作者“悲”什么?为什么“悲”? 一悲古人生死感慨,“我”深有同感; 二悲今人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 三悲后人叩问今人,可谓千古一悲! 文章由“我”的个体之“痛”和 “悲”,推己及人更加深刻感人。人 类社会从古到今,迈进了多少年,然 而人类对生命本质的体验何其相似! 真是古今同痛,千古同悲
文体知识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 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 叫序,附于卷末叫“跋”。 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 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 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 地去阅读或理解。 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 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 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 乐 )
第3自然段
助词,引起下文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
通“趋”趋向 对…事情 等到 过去 到达 一时 不一样
一俯一仰之间 有的人 之于
通“晤”
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
高兴的样子 满足 附着
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 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 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
ɡuǐ
春季的末 一个月
介词结构“于会稽 山阴之兰亭”后置 县名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 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
的《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优秀的《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作者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能够解读和欣赏这篇文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领会《兰亭集序》的文采与书法艺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兰亭集序》的作者、背景和艺术特点。
2. 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 欣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三、教学难点1. 文中古文词句的理解。
2. 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精髓。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兰亭集序》的背景、作者生平和文章内容。
2. 互动法:引导学生探讨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 欣赏法: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其艺术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兰亭集序》的文采与书法艺术。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兰亭集序》的背景、作者生平和文章内容,重点解析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5. 书法欣赏教师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其艺术特点。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兰亭集序》的艺术价值。
7. 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让学生亲身体验书法艺术的魅力。
2. 邀请书法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技巧。
3. 学生自主研究其他古代书法家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互动、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兰亭集序教案(优秀8篇)-最新
兰亭集序教案(优秀8篇)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书画作品: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卷》。
《兰亭集序》教案怎么编写?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呢?下面是为大伙儿带来的8篇《兰亭集序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要求:1、学习一些古汉语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感受作者兰亭盛会之乐和聚散之悲,学习作者对于人生的积极态度。
3、揣摩本文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和感情发展的线索安排,领悟一点为文之道。
教学重点和难点:1、几处词类活用现象和“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等难句。
2、情景交融和感情线索。
3、作者对庄子“一死生、齐彭殇”虚妄论调的批判。
教学内容和过程:一、由“入木三分”的成语故事导入新课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我们现在形容文章言论深刻有力,可以用上一个什么成语?明确:“入木三分”。
设问: 它的出处和原意怎样呢?明确: 我国最著名的大书法家,人称“书圣”的王羲之,唐朝张怀灌著的《书断》里,记有他的一个故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所谓“祝版”,是古时的祭祝文字,都写在木板上,所以叫“祝版”。
因为他笔力强健,落笔有劲,所以深透入木。
因此形容书法用笔功力之深,谓之“入木三分”。
后来也可形容文章言论深刻有力。
讲解: 王羲之,东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做过“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他写的《兰亭集序》(板书课题),流传至今,即所谓“兰亭字贴”,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兰亭集序》不仅书法出众,而且文章本身也为人所称道。
下面我们就要学习这篇文章。
二、释题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朋友以及儿子、侄子共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饮酒赋诗,事后把诗汇编成集,王羲之为这本诗集作了序。
(序是一种文体,放在书的前面或后面)题目意思是“兰亭集会的诗集的序”。
它是古代诗序中的名篇。
三、点拨字词句,疏通文意1、点拨字词句。
本文文字简练,有的字句有一定难度。
课文注释中有的,这里不再重复,没有而又需要理解的,稍作补充解释并归类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知道唐太宗吗?他在临死之前泪流满面向唐 高宗央求道:“父王为创立大唐,历尽艰辛, 而今天下托付给你,我也放心,父王只从你这 里要一样东西。” 他说:“我所要的‘兰亭’ 真本,可与我同去,你的意思如何?”高宗点 头答应了,太宗也就一命呜呼,气绝身亡。王 羲之遗世的最佳书法珍品,就这样葬入了昭陵 了。此后传世的“兰亭”是“兰亭”被萧翼从 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智永禅师的弟子辩才处骗得 送入太宗秘库之后,遴选善书的欧阳询、褚遂 良等名家刻意临兰摹亭集之序公作开课 ……
兰亭集序公开课
第一步:音 读
❖癸( guǐ)丑 会稽( Kuài jī ) ❖修禊( xì) 激湍(tuān) ❖流觞(shāng) 形骸( hái) ❖感慨系( xì)之 嗟悼( jiē dào ) ❖齐彭殇(shāng) 若合一契( qì)
兰亭集序公开课
第二步:意 读
小组合作,翻译各段,注意每段中出现的 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
这里有高山峻岭,
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翠
竹,又有清水激流,在亭
子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
引以为流觞曲水, 来作为流动酒杯的弯曲水
列坐其次。
道,大家依次排列,坐在
兰亭集序公开课曲水的旁边。
❖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 叙幽情。是日也,天
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 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 足以畅快地抒发幽雅情怀。
父子碑
❖ 相传王羲之当年在会稽 做官,一天正当他兴致 勃勃在书写“鹅池”两 字时,刚写完“鹅”字, 皇帝圣旨送到,他只好 搁笔去跪接圣旨,他儿 子王献 之顺手提笔一挥, 续写了一个“池”字。 这两 字“鹅”瘦“池” 肥,这块碑成为书法史 上著名的“父子碑”。
兰亭集序公开课
祖孙碑
❖ 右军祠后面是“御碑亭”。
兰亭集序公开课
第一、二段
❖
永和九年,岁在癸
❖
永和九年,这年是癸丑年, 三月之初,我们在会稽郡山
丑,暮春之初,会 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修禊
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群贤毕
活动。众多的的贤士都来参加 年轻的、年长的都聚集在一
至,少长咸集。此 地有崇山峻岭,茂 林修竹;又有清流 激湍,映带左右,
起。
岂不痛哉! 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 品类之盛,所以游目 风舒畅,抬头仰望宇宙天 骋怀,足以极视听之 空的广大无边,低首俯视 娱,信可乐也。 万物品类兴盛繁茂,用来
放眼纵观,驰骋胸怀,足
以尽享视与听的乐事,实
在是快乐啊!
兰亭集序公开课
第三段
❖ 夫人之相与,俯 ❖ 人们彼此相处,转瞬间就度 仰一世。或取诸 过一生。有时倾吐志趣抱负, 怀抱,悟言一室 在家里跟朋友促膝交谈;有 之内;或因寄所 时借助外物寄托情怀,不受 托,放浪形骸之 约束地放纵生活。
外。虽趣舍万殊, ❖尽管人们的取舍千差万别, 静躁不同,当其 性情也有沉静躁动的差异, 欣于所遇,暂得 但当他们对接触的事物感到 于己,快然自足, 高兴,心里感到暂时的得意, 不知老之将至。 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人生
兰亭集的序公开暮课 年已即将到来。
❖
及其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感慨 系之矣。向之所
兰亭集序公开课
飘
若
惊 龙
浮 云 ,
矫
若
要学会鉴赏首先就要学会“阅读”: 阅读的第一步:音读,即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第二步:意读,即理解作品的内容,弄清 各节中的关键字、词、句的含义,进而从 整体上把握全文。
第三部:情读,想象自己是文章中的人 物,感受作者的情怀。
第四步:美读,即领悟作家的情感,做到 婉转处,还它个委婉,激昂处还它个激昂
兰亭集序公开课
兰亭集序公开课
王羲之简介
❖ 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为官至右军参军, 世称王右军。因与上级扬州刺史不和称病离郡,放 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后人辑有《王右军集》 2卷。
❖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 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 锺繇等名家书法,又在洛阳看到蔡邕写的石经及张 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 碑,从此书艺大进。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 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 动的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 龙。后世誉之为“兰亭书集序圣公开”课 。
君民碑
❖ 过鹅池边的三折石桥, 绕过土阜,便到了小兰 亭。亭内有石碑一块, 上刻“兰亭”二 字,为 清康熙帝的手书。此碑 字经无数游览者,抚摸 而稍平,因此这碑被称 为“君民碑”。文革中, 兰亭遭到了破坏,此碑 被砸成三截。虽经修补 仍可见破损痕迹,其中 “兰”字缺尾, “亭” 字缺头,但古韵犹兰亭存集序。公开课
王 羲 之
兰亭集序公开课
兰亭
❖ 出绍兴市区,沿着山阴路 (古之“山阴道”)向西南 而行,经13公里之路程, 来到兰渚山下,一个如今 占地面积30715平方米的 书法圣地兰亭就展现在面 前了。相传春秋时期越王 勾践曾在此种过兰草,汉 代时于此又设过驿亭, “兰亭”一名便由此而生。
兰亭集序公开课
兰亭集序公开课
亭内御碑高6.8 米,宽
2.6米,碑厚20公分,
为我国最大的古碑之一。
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
的《兰亭集序》,碑的背
面是乾隆皇帝游兰亭时写
的一 首七律《兰亭即
事》。祖孙两位皇帝的作
品刻 于同一石碑,人称
“祖孙碑”,这在国内绝
无仅有,说它是国宝并不
为过。
兰亭集序公开课
序
❖ 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 “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 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 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 书后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 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 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 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 例如本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待到对于自己所得到的事物 感到厌倦,心情随当时的境 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
欣,俯仰之间,
过去感到欢欣的事,
已为陈迹,犹不 顷刻间变成往事,对此不
能不以之兴怀。
能不深有感触。
况修短随化,终 ❖何况人寿命的长短随着造化
期于尽。古人云:而定,终有穷尽的一天。古人
“死生亦大矣。”说:“死生也是人生的一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