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订餐餐饮单位食品安全指南
网络餐饮平台管理制度模板

一、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网络餐饮平台经营行为,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维护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网络餐饮平台及其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
第三条网络餐饮平台应遵循诚信经营、安全第一、公平竞争、服务至上的原则,加强内部管理,确保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管理第四条网络餐饮平台应建立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审查制度,对申请入网的餐饮服务提供者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其具备合法经营资格。
第五条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具备以下条件:1. 持有有效的《食品经营许可证》;2. 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3. 具有良好的信誉和经营业绩;4. 按照规定进行食品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
第六条网络餐饮平台应与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签订《网络餐饮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三、食品安全管理第七条网络餐饮平台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品安全。
第八条网络餐饮平台应加强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食品安全管理,包括:1. 定期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进行食品安全检查;2. 对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要求其立即整改;3. 对存在重大食品安全风险的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予以停业整顿或清退。
第九条网络餐饮平台应建立健全食品原料采购、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四、消费者权益保护第十条网络餐饮平台应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网络餐饮平台应确保消费者在平台上的交易安全,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交易环境。
第十二条网络餐饮平台应设立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处理消费者投诉举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五、法律责任第十三条网络餐饮平台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其他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网络餐饮平台应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配合执法部门查处违法行为。
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食物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处理步骤
第一步
立即停止餐品供应,并封存导致食物中毒或可疑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保护好现场,
绝不故意破坏现场,掩盖事实真相。
第二步
立即向应急处理小组报告,收到通知后立即启动应急救援程序,同时应立即拨打120,
请求急救中心进行救援。
第三步
救援组人员立即到现场进行初步检查,并安排交通工具协助将中毒者送到就近医院就医,协助客户方行政部门做好员工安抚工作,同时向公司管理层汇报。
第四步
应急救援小组应在事故发生后尽快赶到商户现场确认情况并向相关部门报备,同时要详尽说明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事故发生前三天的菜单、原料进货记录等有关内容。
如果可疑食品还没有吃完,请立即包装起来,标上「危险」字样,并冷藏保存,特别是要保存好污染食物的包装材料和标签。
协助商户将疑似造成食物中毒的餐品送交第三方检测部门进行检测。
第五步
对同时就餐尚未发病人员就地观察,必要时停工观察。
第六步
平台总部待检测部门的检验报告出来以后,确定责任。
对事故主要责任人员,按照商户合同进行处理,同时与客户协商赔付问题。
第七步
财务部对商户进行扣款等经济处罚。
第八步
当地运营部所有员工事件处理完毕后,运营部要认真总结,自觉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加强管理,汲取教训,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同时向上级部门做出书面报告。
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管理,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互联网餐饮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通过互联网提供餐饮服务的企业和个人,以及为网络餐饮服务提供平台服务的互联网公司。
第三条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风险控制、全程管理、社会共治的原则。
第四条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在经营活动中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本制度。
第五条网络餐饮服务平台应当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进行实名登记,并对其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第二章食品安全管理责任第六条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责任。
第七条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食品原料采购、加工、配送、销售等环节的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第八条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和考核,确保从业人员具备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
第九条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定期对食品安全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食品安全。
第三章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第十条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制定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明确食品加工、包装、运输、储存等环节的要求,确保食品安全。
第十一条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采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原料,禁止使用有毒、有害、过期、变质的食品原料。
第十二条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食品加工过程的控制,确保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第十三条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采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确保食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
第四章食品安全信息公示第十四条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在其网站、应用程序等平台上公示食品经营许可证、食品安全等级、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等信息。
第十五条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及时更新食品安全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网络餐饮服务餐饮安全管理规范

网络餐饮服务餐饮安全管理规范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22.04.13•【字号】•【施行日期】2022.04.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正文网络餐饮服务餐饮安全管理规范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一般要求5平台管理6供餐要求7配送要求附录A(资料性)配送箱清洁消毒流程参考文献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烹饪协会、北京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北京市房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艺康(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肯德基有限公司、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眉州东坡餐饮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海鸿达(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丁绍辉、智春、张磊、吴颖、高洁、宋晓丽、张旸、张壁存、李捷、谭量量、武薇、宋晶、白露露、苏跃斌、闫涛、樊子风。
网络餐饮服务餐饮安全管理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通过网络提供餐饮服务过程中餐饮安全管理的一般要求、平台管理、供餐要求和配送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餐饮服务提供者、平台、配送单位通过网络提供餐饮服务过程中餐饮安全的管理。
食品销售经营者通过网络提供餐饮服务,参照本文件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80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480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搪瓷制品GB4806.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陶瓷制品GB4806.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玻璃制品GB4806.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树脂GB480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4806.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GB3165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DB11/T1789餐饮服务单位餐饮服务场所布局设置规范DB11/T1790餐饮服务单位餐饮用具使用管理规范DB11/T1791餐饮服务单位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20年修订)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20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日期】2020.10.23•【文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1号•【施行日期】2020.10.23•【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正文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17年11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6号公布,根据2020年10月2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1号修订)第一条为加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行为,保证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通过第三方平台和自建网站提供餐饮服务的餐饮服务提供者(以下简称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利用互联网提供餐饮服务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指导全国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并组织开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
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具有实体经营门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按照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主体业态、经营项目从事经营活动,不得超范围经营。
第五条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在通信主管部门批准后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自建网站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在通信主管部门备案后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备案内容包括域名、IP地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或者备案号、企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等。
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设立从事网络餐饮服务分支机构的,应当在设立后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备案内容包括分支机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等。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相关备案信息。
网络订餐和外送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和应对方案

特别报道Mar 2017 CHINA FOOD SAFETY 23清洁工具紧挨厨具、交叉污染等状况普遍。
以上环境卫生等问题是消费者投诉的最主要问题,此外,还存在毛发、玻璃、金属丝、虫蝇等异物的污染。
很多商户的原料来源,冷藏条件也难以保障,也容易造成食物的腐败问题。
其次是外送环节,目前的外送都由骑手来操作。
骑手的个人健康和卫生,尤其是在特殊天气条件如下雨、下雪、天气炎热情况下的卫生处理还没有规范的措施,手部的清洁消毒也没有被重视,有可能造成金黄葡萄球菌和诺如病毒的交叉感染;外送箱的材料和设计以及清洁也都是被忽视的问题。
消费者发现店铺外卖包装不密封,导致食品撒洒漏较为严重,时间一长箱体内部的残渣就会成为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网络订餐和外送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和应对方案艺康集团亚太区食品安全总监 严志农博士▲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在我国迅速崛起的网络食品交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线上至线下的餐饮外送也成为了新的业态,这在国际上也是独特和领先的经济领域和生活方式。
线上餐饮同传统的线下餐饮消费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消费者没有直接在经营场所的接触和体验,而是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来完成订购,再由平台、专业外送或餐饮企业配送团队的骑手送到家庭或工作场所。
线上餐饮拉长了制餐到消费之间的时间,增加了许多新的环节,随之也带来了新的食品安全问题和监管挑战。
艺康集团亚太区食品安全总监严志农博士就网络订餐和外送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了一个简要分析,同时就近期网络平台在风险管理上所做的努力做了介绍。
“从内到外”,全面重视网络订餐安全 >>首先从源头来看,网络平台的入网商户(餐饮经营者)数量众多,除了大中型餐饮企业有着正规的管理和操作,绝大部分经营者的经营场所面积狭小,设施不全,甚至很多是无照经营。
通过关注央视315打假晚会的曝光、其他媒体的报道消费者的举报、平时的实际观察,严博士总结线上餐饮最突出的问题是制餐环境卫生状况差、油污沉积、苍蝇蛾子飞虫萦绕和蟑螂爬行、员工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没有制餐时需要的保护措施、清洗食材和餐具重复用水、加强各方监管,不惧食安挑战 >>网络订餐这个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食品安全问题和挑战,但值得欣喜的是,除了政府在监管方面政策的出台和实际查处以外,第三方平台作为责任主体也在积极主动地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同时通过跟食品安全的专业服务公司合作,探讨解决方案。
网络配餐管理制度

网络配餐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网络订餐服务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网络订餐服务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
三、订餐平台管理1.订餐平台应当依法取得相关经营许可证,具备从事网络订餐服务的资质。
2.订餐平台应当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所销售的食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对食品的来源、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进行跟踪监控。
3.订餐平台应当保证所提供的食品信息真实可靠,对食品的名称、原料、保质期、生产日期、产地等信息进行准确标注,不得虚假宣传。
4.订餐平台应当建立用户评价机制,接受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处理投诉和纠纷。
5.订餐平台应当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培训。
四、从业人员管理1.所有从业人员应当持有健康证明,经过食品安全培训合格,具备相关从业资格。
2.从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操作规程,做到洁净卫生,穿着整洁统一的工作服和帽子,不得在工作岗位吃食品、吸烟或携带宠物。
3.从业人员应当遵守订餐平台的规章制度,服从管理,严格遵守订餐流程和操作规程。
4.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定期的健康体检,确保身体健康,不得患有传染病。
五、食品安全监管1.订餐平台应当建立完善的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和配送管理制度,确保食品安全。
2.订餐平台应当对配送车辆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车辆的卫生和安全。
3.订餐平台应当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对每一批食品进行追溯管理,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应当及时召回并通知相关消费者。
4.订餐平台应当建立食品安全档案,记录食品的采购来源、生产加工流程、储存条件等信息,保存至少一年以上。
六、消费者权益保护1.订餐平台应当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提供真实、准确的食品信息,不得虚假宣传或误导消费者。
2.订餐平台应当保证消费者的隐私权,不得泄露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3.订餐平台应当确保消费者的权益,接受消费者的投诉和意见,及时处理纠纷,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网络外卖点餐注意事项

网络订餐请注意事项
1、选择合法正规的商家订餐,消费者在订餐前要认真查看主页公示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是否齐全。
应选择证照齐全、信誉好的入网餐饮服务单位订餐,切勿向无证无照、证照过期、证照信息与实际经营范围、经营地址不符等非法供餐者订餐。
网络订餐时,应查看商家资质,优先选择接入“互联网+明厨亮灶”,量化等级高的商家。
2、检查包装、及时就餐,消费者应选择距离近、配送快的商家,缩短食品派送时间,避免温度影响食品质量安全和口感。
取餐时先检查餐食包装是否完好、清洁,食安封签是否破损,所配送餐食是否与订购餐品一致;当面查验餐食是否受到污染或出现变质,一旦发现餐食变质或受到污染,应当拒收;确认无误后要及时就餐,避免长时间存放。
3、避免订购高风险食品,网上订餐应尽量避免选购生食、卤菜、冷加工糕点(如含奶油糕点、提拉米苏蛋糕等)以及凉菜等高风险产品,以防发生食源性疾病。
4、崇尚节约、反对浪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每个人的责任。
网络订餐时应该落实《反食品浪费法》要求,崇尚节约反对浪费,按需适量点餐。
5、保留证据、依法维权,网络订餐时要注意留存消费小票、发票或页面截图等相关凭证,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如发现餐饮食品安全问题,及时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15或12345,依法依规维护个人权益。
外卖食品安全注意事项

外卖食品安全注意事项随着外卖市场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家享受美食的乐趣。
然而,外卖食品安全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为了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我们有必要了解并遵守相关的注意事项。
下面将从食品来源、储存和加工环节等方面,为大家介绍外卖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
1.食品来源首先,选择可信赖的外卖平台或商家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高评分的商家,而不是只追求便宜。
同时,了解商家的经营执照和相关证照是否合法是关键。
此外,选购食材时要留意其新鲜程度和保质期,并确保商家具备齐全的卫生设施和食品安全管理系统。
2.食品储存在外卖送达之前,食品通常需要一段时间的储存。
因此,商家的食品储存环境和方式至关重要。
食品应在适宜的温度下保存,并且与易腐食材要分开存放,以防止交叉污染。
此外,商家应定期检查食品的保质期和储存条件,并及时处理不合格的食品,以保证食品的新鲜和安全。
3.食品加工在外卖食品加工过程中,卫生措施是关键的保证。
商家和厨师应该戴好手套和口罩,并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以防止疾病传播。
食材的洗净和消毒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此外,商家应该根据食材的烹饪要求进行加工,确保食物的熟度和口感。
尤其是肉类和海鲜等易变质食材,必须经过高温烹饪以杀灭潜在的病菌。
4.食品包装良好的食品包装可以保证外卖食品在送达的过程中不受外界影响,从而降低污染的风险。
商家应该使用耐高温、不易变形的食品包装材料,并确保包装完整。
此外,食品的标签上应该包含食品的名称、制作日期、保质期和保存方式等信息,方便消费者了解和选择合适的食品。
5.送达过程在外卖送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送餐员的卫生程度和携带食品的方式。
送餐员应该戴好口罩和手套,并妥善保管食品,以防止外界污染。
在接收外卖时,确保食品的包装完好无损,并检查食品是否冷热适宜。
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与商家联系并追究责任。
6.食品消费最后一步就是消费食品了。
在享受外卖美食之前,我们要确保食品的熟度和口感符合要求。
关于外卖食品安全注意事项

关于外卖食品安全注意事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卖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外卖食品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为了保障自己的健康和安全,我们在享受外卖美食的同时,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注意事项。
选择有资质的外卖平台。
在选择外卖平台时,应该选择那些有资质和信誉良好的平台。
可以通过查看平台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证照来判断平台的合法性和可靠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查看其他用户的评价和口碑来了解平台的服务质量和食品安全情况。
留意食品包装。
外卖食品的包装应该完整、干净、无异味。
在收到外卖食品后,应该仔细检查包装是否有破损或渗漏现象,如果有,应及时与商家联系并要求退换。
此外,外卖食品的包装上应有商家的名称、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以便在发生问题时能够及时联系商家。
注意食品的保存和食用时间。
外卖食品在送达后应尽快食用,尽量不要存放过久。
特别是夏季和高温天气,外卖食品更容易变质。
如果外卖食品存放时间过长,或者食品出现了异常气味、变色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及时与商家联系。
外卖食品的食用要注意个人卫生。
在食用外卖食品前,应先洗手,并确保餐具的清洁卫生。
同时,要注意食用外卖食品时的环境卫生,避免将食品直接放在桌面或其他不干净的地方。
在外卖食品的加热和烹饪过程中,要注意食材的新鲜和熟度,确保食品煮熟煮透。
要保持理性消费。
在选择外卖食品时,要根据自身的口味和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食品。
要避免过度依赖外卖食品,适当控制外卖食品的摄入量。
此外,要选择营养均衡、健康的食品,尽量避免选择油腻、高糖、高盐等不健康的食品。
外卖食品安全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通过选择有资质的外卖平台、留意食品包装、注意食品的保存和食用时间、个人卫生以及保持理性消费等方面的注意事项,我们可以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让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
内蒙古自治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网络订餐行为,保障食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10年第71号)、《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国务院2000年292号令)、《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第5号)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自治区范围内从事网络订餐服务以及提供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服务,应当遵守《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本办法的规定.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网络订餐,是指餐饮服务经营者通过互联网(含移动互联网)接受的送餐订单,制作并配送餐饮食品的经营活动。
本办法所称的从事网络订餐的餐饮服务经营者(以下简称网餐服务经营者),是指已取得食品经营许可(餐饮服务类)的食品经营者,自行设立订餐网站、移动客户端或在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开设网上店铺,制作并配送餐饮食品或委托第三方物流配送餐饮食品的餐饮服务经营者。
本办法所称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以下简称第三方平台),是指在网络订餐活动中为交易双方提供网页空间、虚拟经营场所、交易规则、信息发布、配送等相关服务的信息网络系统提供者。
第四条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指导全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并指导所属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做好本地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并协调通信管理部门做好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的监督管理工作。
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网餐服务经营者和第三方平台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食品安全标准和本办法的规定从事网络订餐服务,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六条鼓励第三方平台采集和应用各级政府及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食品安全数据,加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促进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逐步开放食品经营企业行政许可和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的数据接口,为第三方平台按照上款规定采集和应用政府食品安全数据提供便利。
网络订餐食品安全承诺书6篇

网络订餐食品安全承诺书6篇网络订餐食品安全承诺书篇1一、经营者对场内提供的食品,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作如下承诺:所经营的食品符合相应的标准,在保持期限内,无腐烂变质,包装标识符合要求,标识内容属实,票证合法齐全。
二、如果出现质量问题,按照国家规定或者与消费者的约定,承担包换、包退或者其他责任的,应当履行责任。
三、对市场内出售食品出现质量问题的投诉,只要消费者提出的理由是正当充分,应当按照消费者投诉处理办法先行处理。
当食品经营者或供货商无法立即处理时,应由市场经营者先行赔付,然后再由市场经营者向食品经营者或供货商进行赔偿。
四、食品经营者要对所购进或出售的食品质量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其出售的食品在保质期内:产地清晰;证件合法齐全、有效;外包装无毒无害质地良好。
五、对食品质量低劣、标识不明、证件不齐食品,坚决下架退货,不予销售。
六、食品经营者出售食品要明码标价,按照规定和消费者要求开具信誉卡,保证出售食品不蒙骗、欺诈消费者。
七、对未兑现承诺,出售假冒伪劣食品,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接受有相关部门法律处罚。
网络订餐食品安全承诺书篇2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卫生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医院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确保食品安全我们责无旁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和《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要求,特此承诺: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法》等食品卫生法律法规要求,积极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本单位卫生管理组织及各项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增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食品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对本单位的食品卫生安全负全面责任。
二、严格按照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要求,做好员工个人卫生,每日实行卫生检查制度;确保基础卫生设施齐全,保障食品卫生,杜绝食物中毒事件发生;三、严把进货关,坚持进货索证制度,不采购《食品卫生法》第九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和食品原料,建好食品购销台账。
XX市网络订餐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

XX市网络订餐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为规范网络订餐餐饮服务行为,保障广大公众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省局文件要求,现决定从4月至8月,在全市范围开展网络订餐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特制订本方案。
一、整治目标通过此次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全市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强化网络订餐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以下简称第三方平台)、网络订餐平台入网餐饮服务单位(以下简称网络订餐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网络订餐经营行为,有力打击网络订餐法违规行为,有效降低网络订餐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切实保障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二、整治重点督促第三方平台履行主体责任,规范第三方平台和网络订餐单位的经营行为,重点打击未开展实名登记和资质审查、无证从事餐饮服务和其他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
三、整治步骤此次网络订餐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从2016年4月至8月,为期5个月,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一)宣传发动和调查摸底阶段(即日起至5月上旬)。
—1 —各地监管部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辖区各第三方平台开展法律法规宣贯、约谈等行动,督促第三方平台切实开展自查自纠,把好平台所辖网络订餐单位“上线准入关、日常检查关、知识普及关",重点履行以下主体责任:1。
严格实施网络订餐单位实名登记、资质审查必要时进行现场核实;建立入网订餐单位主体信息档案并及时更新,定期核实更新;在网站醒目位置公示入网订餐单位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资质证明材料。
2.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或者指定专职管理人员,建立并执行网络订餐单位主体资质审查、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投诉举报处理、消费者赔偿等管理制度,并在平台上公开上述制度。
3。
对平台内经营信息进行检查,发现网络订餐单位存在超范围经营、发布虚假信息等违法行为及时制止,并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发现入网经营者无证经营、经营禁止性食品、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等严重违法行为,立即停止提供网络交易服务。
外卖食品安全保证措施

外卖食品安全保证措施随着外卖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外卖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
然而,外卖食品的安全问题也引发了广泛关注。
为了保证外卖食品的安全,各大外卖平台和餐饮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详细阐述以下几个方面:食品源头安全监管、配送环节保障、食品储存和运输安全、经营者资质管理以及用户教育等。
一、食品源头安全监管1. 餐饮企业与农产品供应商合作:外卖平台与餐饮企业在建立供应链关系时,会要求合作的农产品供应商提供合格证明和食品安全检测报告,确保原材料的安全性。
2. 食品安全检测:餐饮企业会定期进行食品安全检测,确保所采购的食材符合国家标准,并建立食品安全档案,追溯食品的来源和生产过程。
3. 供应商管理:外卖平台对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核,并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违规行为的供应商进行处罚或取消合作关系,以确保食材的安全来源。
二、配送环节保障1. 送餐员资质审核:外卖平台对送餐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核,要求他们有相关餐饮从业经验和食品安全知识,确保送餐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
2. 环境卫生监管:外卖平台对餐饮企业周边环境进行定期检查,包括餐饮企业和送餐员的工作场所,确保卫生环境符合标准。
3. 餐品密封包装:外卖平台要求餐饮企业对外卖餐品进行密封包装,以防止食品在配送过程中受到污染,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卫生安全。
三、食品储存和运输安全1. 储存环境控制:餐饮企业在储存食材和成品餐品时,确保储存环境干净、整洁,并根据不同食材的特点设置适当的储存温度和湿度,以防止食品腐败和变质。
2. 运输工具要求:外卖平台要求餐饮企业选择符合卫生标准的运输工具,并严格控制运输温度,防止食品在运输中受到污染和变质。
3. 快递渠道管理:外卖平台会与快递公司合作,要求快递员对外卖餐品进行专业化配送,确保食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并设立投诉渠道,及时处理用户的投诉和问题。
四、经营者资质管理1. 餐饮企业许可证要求:外卖平台对餐饮企业有严格的许可证要求,要求企业具备相关的资质和健康证明,确保企业的经营合法性和食品安全。
网上订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网上订餐食品安全管理,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网上订餐服务的餐饮服务单位(以下简称“餐饮单位”)及其相关从业人员。
三、餐饮单位责任1. 餐饮单位应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证规定的经营范围经营。
2. 餐饮单位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及职责。
3. 餐饮单位应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
4. 餐饮单位应定期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 餐饮单位应保证食材来源安全,严禁使用过期、变质、假冒伪劣等不合格食品。
6. 餐饮单位应确保食品加工、储存、运输、配送等环节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四、食品安全管理制度1. 食材采购与验收制度(1)餐饮单位应从合法渠道采购食材,确保食材来源安全。
(2)采购的食材应具有合法检验检疫证明,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3)验收食材时,应检查食材的外观、气味、色泽等,确保食材新鲜、无异味。
2. 食品加工与制作制度(1)餐饮单位应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规范食品加工制作过程。
(2)从业人员应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保持双手清洁,遵守卫生操作规程。
(3)食品加工过程中,应防止交叉污染,确保食品卫生。
3. 食品储存与运输制度(1)餐饮单位应配备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储存设施,保持食品储存环境清洁、干燥、通风。
(2)食品储存时应按照温度、湿度等要求分类存放,防止食品变质。
(3)食品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食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
4. 食品配送与包装制度(1)餐饮单位应选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配送工具,确保食品在配送过程中不受污染。
(2)食品包装材料应无毒、无害,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3)食品包装应密封、防潮、防尘,确保食品在配送过程中保持卫生。
五、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1. 餐饮单位应定期接受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监督检查,配合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检查。
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管理,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网络订餐食品经营活动的第三方平台、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和其他相关单位。
第三条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管理应遵循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公平竞争、质量第一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第三方平台责任第五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具备合法的经营资质,并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进行资格核查。
第六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食品采购、储存、加工、配送等环节的管理制度。
第七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送餐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和管理,确保其具备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八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处理制度,及时处理消费者关于食品安全的投诉和举报。
第九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定期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对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下线处理、暂停业务等。
第三章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责任第十条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具备合法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证规定的范围经营。
第十一条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食品采购、储存、加工、配送等环节的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确保食品来源合法,不得采购、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
第十三条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食品加工、储存、配送环节的管理,确保食品卫生、新鲜、安全。
第十四条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提供真实、准确的食品信息,不得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
第四章送餐人员责任第十五条送餐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接受食品安全培训。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最新版】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17年11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6号公布,根据2020年10月2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1号修订)第一条为加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行为,保证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通过第三方平台和自建网站提供餐饮服务的餐饮服务提供者(以下简称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利用互联网提供餐饮服务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指导全国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并组织开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
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具有实体经营门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按照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主体业态、经营项目从事经营活动,不得超范围经营。
第五条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在通信主管部门批准后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自建网站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在通信主管部门备案后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备案内容包括域名、IP地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或者备案号、企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等。
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设立从事网络餐饮服务分支机构的,应当在设立后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备案内容包括分支机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等。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相关备案信息。
第六条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建立并执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审查登记、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制止及报告、严重违法行为平台服务停止、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制度,并在网络平台上公开相关制度。
第七条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设置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每年对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外卖行业的食品安全保证措施

外卖行业的食品安全保证措施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强度的增加,外卖服务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的主要用餐方式。
然而,外卖行业涉及到食品安全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对外卖行业的食品安全保证措施展开详细阐述,主要包括供应链管理、食品检测、工作流程规范和培训教育。
一、供应链管理外卖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
首先,外卖平台应该与具有合法资质、经过严格审查的餐饮供应商合作,只选择信誉良好且操作规范的供应商。
其次,外卖平台应加强对餐饮供应链的管理,建立食品追溯体系,确保传统菜品的原材料来源清晰可追溯,对有机食材、食品添加剂等特殊类型食品要加强监管。
此外,外卖平台还应定期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确保食品生产过程符合卫生标准和法规规定。
二、食品检测食品检测在外卖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外卖平台应与第三方食品检测机构合作,对供应商提供的食品进行检测,确保其安全性和卫生合格。
食品检测包括原材料检测、生产过程监测、成品抽检和环境检测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食品的全面检测,可以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处理和纠正,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三、工作流程规范外卖行业的工作流程规范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
外卖平台应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并要求供应商、餐饮厨师等相关从业人员严格执行。
其中包括食品加工流程、餐具消毒程序、制定食品储存标准和时限等,确保从食材购入到配送的整个过程规范有序。
此外,外卖餐厅应加强库存管理和记录,避免过期食品的使用,以及食品交叉污染的风险。
四、培训教育培训教育是提高外卖行业食品安全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
外卖平台应定期组织食品安全培训,包括供应商员工、餐厅从业人员和配送员等相关人员。
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安全知识、卫生操作规范、食品存储和配送注意事项等。
通过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减少因人为原因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综上所述,外卖行业的食品安全保证措施包括供应链管理、食品检测、工作流程规范和培训教育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订餐餐饮单位食品安全指南
从事网络订餐的餐饮服务经营者,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餐饮单位应取得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并按证照核定的经营范围从事经营活动。
网络送餐仅限个人订餐,企事业单位批量供餐应向具有相关资质的集体用餐配送单位订餐。
二、从事网络订餐的餐饮单位应当在网络经营活动主页面醒目位置公示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和经营地址。
公示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画面清晰,容易辨识。
三、食品加工过程应符合《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要求,加工制作食品的数量不得超过本单位加工能力。
四、送餐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取得有效健康证明,送餐时应穿着清洁工作服。
送餐人员出现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鼻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不得从事相关送餐活动。
五、不具备冷链配送条件的,送餐品种不应有冷菜、生食(如醉泥螺、醉虾、醉蟹等腌制生食水产品、生鱼片、拌黄瓜等)、冷加工糕点(如含奶油糕点、提拉米苏、芝士蛋糕、寿司等)、预拌色拉等高风险品种及法律法规禁止经营的食品。
六、选择距离较近并可短时送达的客户送餐,使食品可在加工完成后2小时的安全时限内食用。
入网餐饮单位应在第三方平台醒目位置标明外送范围和送达时间,按照标示的事项提供外送服务。
建议在送餐容器的外包装上标示食品加工时间和消费时限,并提醒消费者尽快食用,切勿长时间存放。
七、送餐容器和包装应清洁、完好,确保送餐过程食品不受污染。
直接接触的成品的包装和餐具应当清洁、无毒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八、送餐人员应按规定取得健康合格证明,送餐时应穿着清洁工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