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尝试新课程理念论文
教师数学新课程论文发言稿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数学新课程教学的思考和体会。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转变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发展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发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 注重启发式教学。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强化实践环节。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验、操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3. 创设情境教学。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4. 利用信息技术。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三、关注教材改革,把握教学方向1. 研究新教材的特点。
新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兴趣,教师要深入研究新教材,把握教材的脉络,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2. 关注课程改革。
教师要及时了解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要求,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与课程改革同步。
3. 优化教学评价。
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 加强教师培训。
学校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 营造良好的教师成长环境。
学校要关心教师的生活,关注教师的工作压力,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
初中数学在课改中新理念论文
初中数学在课改中的新理念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认为,在新教材教学中我们应在教育观念、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进行深入细致地探讨和研究。
一、深刻领会新教材的基本理念,提倡质疑式的学习心态新教材首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当放手教室的主导地位,树立学生在课堂中、学习中的主体导向地位,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变教师的主导为参与,形成学生质疑、探究思考、总结分析的学习方式,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去。
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是用好教材、搞好教材实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只有我们的教学观念与新教材基本理念相吻合,熟悉进而研究新教材和新的教学方法,从而逐渐过渡到熟练地驾驭新教材,才能变挑战为机遇,更好地使用新教材,使新教材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让数学回归生活,结合生活实例学习新数学知识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因此,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枯燥乏味的数学理论知识,一旦融入多姿多彩的实际生活中就将变成趣味数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学生身边有趣的生活现象来引入新的知识,那么就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近感,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探索知识的强烈兴趣。
比如:我在讲《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我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半边破碎了的平行四边形的玻璃图片。
对学生提出疑问:假设是你不小心打碎了实验室的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玻璃(只剩下一部分玻璃),你要到玻璃店重新划一块平行四边形,很显然带着剩下的玻璃去不安全,我们该怎么办?学生对这样的提问很快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短暂的相互讨论中学生举起了他们的右手,各抒己见,当然想出的办法还不够,于是我又补充了几点,对平行四边形判定的学习,就在这样的一个实际问题中得以轻松解决。
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程理念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新课程理念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新课程标准适时颁布和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与时俱进的改革,教帅必须面对现实,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在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教学中,自己谈几点做法,供同仁参考。
一、教学内容体现生活性生活是—个大课堂,蕴涵着无限的鲜活的教学资源。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用数学,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采集生活数学实例.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开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重组整合,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达到生活内容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学生通过认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的思考来解决实际问题。
如教学人教版第六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猡、,’时,可以结合学生家庭住房情况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出自己家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的长和宽,画出平面结构图,然后分别汁算出每个房间的面积。
教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平面图让学生自己设计房屋的结构,充分合理利用住房。
如在装修时,客厅面积比较大,如果想将原来的客厅隔成一个正方形的会客室和—个小餐厅,怎样隔才能使会客室的面积更大?如果在每个房间的四周装上装饰条,那么需要装饰条多少米?学生通过训练,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之悄。
二、教学过程体现活动性天真、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队知规律,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设置一些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进入数学世界,化静的知识为动的过程,在快乐中探索,主动发现知以获取知识。
如“圆的认识’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走到操场上学习。
在操场上放一圆柱形的筐子,让学生站成—直线向里面投掷石子,比一比看准投中的多。
这时学生会发现离近的容易,离远的难,不公平,于是把队伍化成长方形、正方形,学生仍感到距离不一样。
在教师的逐步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索中,慢慢地队伍变成了圆形了,这样每个人投掷的距离就相等于。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法探讨论文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法探讨论文第一篇: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法探讨论文数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初中数学则是数学领域里的一个小单元.在新课改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要想达到教学预期的目的,不妨从以下方法着手.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大家都知道,数学不仅是非常抽象,而且是非常复杂的一门学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感觉都非常枯燥无味,总是提不起兴趣,只是想应付一下升学考试而已,所以一直是数学教师头痛的问题.对此,数学教师不得不另辟捷径,从新的起点出发,用激发的方式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数学中抽象的概念和公式进行转化和延伸,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多维思考,从而产生兴趣.比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中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因此,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启发学生深入自主学习,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学生自己画草图列表,参看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思维.通过这样的举一反三进行转化和延伸,激起学生们大脑思维系统,产生关注和思维,从而导致兴趣的产生.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此以往,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二、巧用人性化参与式教学,创设机会,让学生展示提升自己传统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扮演“主角”,在高高的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鸦雀无声地听,目不转睛地看;老师一问,学生一答;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各去完成,就这样一个公式化教学,没有一点新鲜感.在数学教学中,应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利用人性化参与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如同在和睦团结的家庭生活一样,积极地参与和教师共同学习,互相探讨学习方法.在适当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出题,老师解答.彰显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积极自主参与探索认知过程.例如,先让几位同学根据课本内容各出一道题(要求不能抄袭各种资料,要自己创制).然后交给老师在黑板上解答,演示,再让学生分析,总结.这样在老师解答过程中不但引起大家的共同关注和提出不同的解答方法,而且提高了同学们的创新和思维能力,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促进了师生之间互相平等,和谐沟通的友好关系.三、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推理和综合能力数学知识非常抽象,逻辑推理性强,综合面广,抓住逻辑推理特性,进行合理综合,对一些综合性题材的解决很有必要.比如数学体系与细胞几何证明,它包括对几何概念、几何语言(或术语)、定理定义和公理的综合运用.平面几何中的证明,主要是证明全等、相等、不等,线段比例和几何命题等内容.而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完成一个几何证明,不防着重培养学生的条理性、正确的思维方法剖析和图解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几何证明的方法主要是综合法和分析法,即人们比喻的执固索果和执果索固,前者是从命题的题设出发,由已知看可知,由可知看未知,并逐步推向未知,直到与命题的结论一致为止.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几何图形,则应进行剖析并分离出基本图形,再根据基本图形的属性,寻求解题的思路.对于一些含有隐蔽条件的题图,应当根据原有条件和需要适当添加辅助线,为证明辅路搭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存在或运用上数学知识,如城市建筑、机械生产、商业运作、建设等等,大到天文地理,小到家庭收支核算,可以说,数学在整个大干世界里,其应用最广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结合新课标,在教学中多开展一些生动活泼的社会活动,与学生一起带着学习工具,踏入社会,走进社区,让学生把课本知识运用到社会实际生活中去,进行实地操作(编排,记录,计算)观察分析和总结,真切体验数学知识在实践中的意义,体会知识与社会经历所带来的趣味性和成就感.这对学生以后融入社会奠定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也促进了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在学习上更加努力,对知识更加渴望.五、合理评价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评价水平,让不同的学生得到相应合理的评价,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给学生评价时,应注意几点:1.评价要及时.当学生在某科目考试或测验取得优异成绩或工作突出时,及时给予表扬和激励.2.评价要公正.评价要真诚,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在某方面欠缺的学生多加理解和激励.3.评价时要科学.评价时应以鼓励为主,及时强化,鼓励时要有尺度,也不能片面、单一.而要让学生不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4.评价要广泛.无论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任何事情,任何行为,只要值得评价,就可以适当给予评价,给予鼓励.5.要激励后进.任何老师对成绩好的学生,易于显露高兴,赞赏之情,对后进生表情上易显示讨厌.这是教师之大忌.教师是培养人才之师,人才有万千种,不会千篇一律,要承认差异,正视差异,要鼓励他们发展.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新的教育体制,配合新课标,积极不断探讨教育教学方法,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能力得以开发,真正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新型的现代化人才.第二篇:初探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快乐教学法初探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快乐教学法摘要:初中数学课堂快乐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体验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愉快的过程,而且使学生确立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做到快乐教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精心设计导语和教学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
在教学实践中理解数学新课标理念[论文]
在教学实践中理解数学新课标的理念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开展得如火如荼,为迎接新课程,我们数学教师在实践中应深入理解新课标的理念,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学生的个性与创新在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做一做”这个栏目中我要求学生做一做:在图(1)的左图中,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efgh边长相等,这个图案可以看作是哪个“基本图案”通过旋转得到的?图(1)事实上,这道题的答案有很多种,目的也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例如,这个图形可以看作是由正方形abcd绕点o旋转45度前后的图形共同组成的;也可以看做是由△abc围绕点o分别旋转450,900,1350,1800,2250前后的所有图形共同组成的;还可以看作是△aob围绕点o分别旋转450,900,1350,1800,2250,2700,3150前后的所有图形共同组成的。
注重培养学生个性的例子也有很多,例如在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做一做”这个栏目中要求学生做一做: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组点,并将各组内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
1.(2,0),(4,0),(6,2),(6,6),(5,8),(4,6),(2,6),(1,8),(0,6),(0,2),(2,0)2.(1,3),(2,2),(4,2),(5,3)3.(1,4),(2,4),(2,5),(1,5),(1,4)4.(4,4),(5,4),(5,5),(4,5),(4,4)5.(3,3)观察所得到的图形,你觉得它像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唯一,可以说“像猫脸”(如图(1)右图)等。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他们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不是贯彻执行新课标理念的一种障碍,反而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充分发展既是其自身的需要,又符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需求的逻辑。
因此,数学新课标应注重个性与创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发展,都能学有所长,感受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都能得到释放。
论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
论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新课程理念逐渐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应用。
数学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也不例外。
本文将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并讨论如何通过新课程理念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一、个别差异化教学新课程理念强调个别差异化教学,即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这意味着教师不能仅仅按照统一的教学进度进行教学,而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
比如,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增加针对性练习和巩固训练来提升其学习效果;对于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拓展性的问题或深入思考的题目,以发展其数学思维能力。
二、问题解决与数学思维的培养新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问题解决与数学思维正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运算技巧的训练,学生缺乏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和数学思维的培养。
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其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课程理念倡导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比如,在教学中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的计算问题、测量问题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来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四、探究性学习与团队合作新课程理念强调探究性学习和团队合作。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探究和研究,提供开放性的学习空间和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五、评价与反馈的重要性新课程理念强调评价与反馈的重要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论文: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论文: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在新课程的环境下,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成绩只是对数学学习的一种检验,重要的是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在独立分析、认识问题后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有所得”,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其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如何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呢?我浅谈一下我的做法: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好奇心。
我们知道好奇心是一种天生的和强有力的动机因素。
为了发展学生的内在动力,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有的学生,因学习失败、学习困难而对书本知识失去好奇心。
因而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必须保证学生既能较为轻松地学懂知识又能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自觉学习。
同时,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要表现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以促进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动用有关数学经验去思想、去解决问题。
二、把握教学难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1.数学学习目标的设置是激发数学学习动机的重要环节不同的学生,学习接受能力不同。
如在《解析几何》部分中有关直线系和曲线系的问题,直接使用直线系或曲线系方程,可以很快解决与交点有关的许多问题,思维灵活的学生,用来得心应手,兴趣盎然;而思维僵化的学生则很难理解这些方程,更不用说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些繁复的计算,势必导致其产生厌倦情绪,因而把握教学目标及情境创设是至关重要的。
2.学习内容的安排尽量线条清晰如在上高一《立体几何》的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之前,可先提一问题:建筑工人在用砖刀砌与地面垂直的墙面时,是否用了什么工具来帮助他判定他所砌的墙面符合要求?如有,是什么工具呢?这样学生很有兴趣,也很认真地开始学习新课,并能以互相讨论的方式,经过认真思考和恰当地应用所学的定义、定理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3.学习内容难度恰当针对不同的学生要分层次要求:特优生应加强对其学习深度和广度的加深和拓展;中等生应加强对其综合能力的训练;所谓的差生则应加强对其基础知识过关训练,使其学有所得,不断进步,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反思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增加了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一教学目标。
这一教学目标的提出揭示了现代数学教育的发展已超出了过去“双基”的要求,越来越强调能力的培养,在能力的培养中,越来越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决定个人将来发展的主要因素,已不再能用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而应该从更新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的大小来评判。
一、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经历知识发生过程好的新奇的课堂情境设计,能使课程的导入做到生动有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一节课好的开头,能把全体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带进课堂。
因此,新课程的导入的创设需要我们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着学生的认知规律,讲究知识的铺垫、台阶或过渡,达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引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顺应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状况,能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介绍数学背景知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应用价值初中数学教材中反映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内容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时引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勾股定理、赵州桥、黄金分割等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祖冲之、华罗庚等数学家的故事能够唤起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从而产生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教师上课要做到扣人心弦,耐人寻味,要求教师对教材总体设计要科学,每节课型的教学方法要精心策划,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适时创造性地变换教学手段。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以往的专业资格和文凭随时可能过时,从业者可以没有学历文凭,却不能没有办事的能力,因为直觉与悟性、觉察力和判断力、创造性和冒险精神,以及与团队的紧密协作能力,不一定是持有高文凭的人所独有的能力。
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论文范文5篇
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论文范文5篇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与实践中去掌握、去理解,而不是单一地听教师讲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论文范文5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论文范文一摘要:现如今的高中数学教学存在很大的问题,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已经失去了对于学习的热情,大部分学生似乎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
而且高中生处于升学考试的最重要阶段,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了,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游戏教学是个不错的方法,数学游戏表面浅显,实际上对于数学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学生可以通过较浅显的数学游戏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这对于日后习题难度的增加及知识的拓展有着基础性的作用。
教师要明白数学游戏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不仅能够激发起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更能够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数学态度。
关键词:数学游戏高中数学教学应用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要想学好一门科目,兴趣是始源。
要想改变现在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就需要转变枯燥的教学方式,以及落后的教学理念,运用游戏教学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为枯燥的高中课堂增添一丝活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由此看来,数学游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
所以要想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教师必须想办法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而数学游戏教学的方法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便利。
一、师生积极参与,营造和谐氛围数学游戏是一种趣味性很强的智力游戏,虽考验学生的动脑能力,但实质上对于学生的知识储备要求并不高,更不需要对于学生进行分别辅导,这样一来就保证了学生的自尊心。
数学游戏就是让学生在游戏动脑的过程中体会到其中的数学规律及数学思想,自己通过动脑思考出的问题总是印象深刻,这就是数学游戏教学受到欢迎的原因了。
这种教学方式需要师生的共同配合才得以展开,教师要想营造出和谐的氛围,首先要做的就是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设计出诙谐有趣的开场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论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
论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摘要】本文探讨了新课程理念对数学教学的影响。
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注重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数学教学成为一种趋势。
通过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对学生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未来,数学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现代技术促进教学的改进和创新,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数学教学、教育影响、数学思维能力、兴趣、实践操作、问题解决能力、现代技术、学生发展、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新课程理念对教育的影响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引领着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新课程理念强调个性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倡导学生主体地位和探究学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这种新的教育理念给传统的教育带来了一场革命,使教育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数学教学也必然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训练,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数学教学要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这些都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的重要特点,也是数学教师们需要重视和努力发展的方向。
1.2 数学教学的重要性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数学是一门普遍认可的基础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教学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激发他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
数学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抗挫折的信心。
学习新理念,尝试新教法论文
学习新理念,尝试新教法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我国中小学课程要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综合学习能力为出发点,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造,从而达到学生的自我提高。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得到切实发展呢?下面谈谈自己一些浅显的认识和尝试。
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使人对客观事物产生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先决条件。
如果一个教师一味强调师道尊严,课堂生活机械呆板,学生的学习只是慑于老师的尊严,毫无兴趣而言,久而久之,思维就会枯竭。
那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又从何谈起呢?因此,要想创新,教师必须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童心,能够融入学生之中,视学生位朋友,给予他们期待的目光、会心的微笑、赞许的点头、亲切的抚摸等,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爱的鼓舞、一种情感的交融。
那么,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
学生就会自觉地尊重老师的劳动、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即“亲其师而信其道”。
创设良好教学情景,孕育创新意识所谓情景,就是为了达到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营造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一般具有好奇好问的心理,生动的情境,往往能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迅速由抑制达到兴奋,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自我需要,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趣中生疑,疑中生奇,奇中生妙,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因此,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够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且能激发新意感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孕育而生。
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节课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每年都要过一次生日,可小强的哥哥昨天才刚刚过完他的第二个生日,你知道小强的哥哥现在多大吗?”一个学生站起来说:“2岁。
”教室里哄堂大笑,学生知道2岁这个答案是错的,但错在那儿却说不清楚。
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尝试论文
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尝试与思考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活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要坚持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思想和方法,推陈出新,让课堂焕发新的活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进,怎样构建科学、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积极探究的重要课题。
作为数学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实际,充分挖掘与把握教材,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联系实际生活,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兴趣是一切动力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搜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让学生看到数学就在身边、近在眼前,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消除对数学的畏惧感和陌生感。
例如,在教学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认识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周围的实物组织教学,如,红领巾、纽扣、七巧板、课本、课桌等,从中抽象出几何图形,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奥秘和广博,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二、勤于思考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有勤于思考、不断研究,才能有所成就。
数学学习活动实际上是脑部思维活动,作为数学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经常动脑的良好习惯,只有经常动脑思考,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为顺利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1)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教会学生正确的观察方式和分析方法,促使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实际上,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重要。
(2)教师应注重提供必要的思考依据,以培养学生科学合理、有理有据的思维习惯。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论文一、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对话的平台在“传授—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堂是教师独白的舞台,教师是知识的权威统治者,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角色,牵引着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按预设的方案运行,绝不允许有“脱轨”现象的发生,知识的传递是单向的、封闭的,即使有走马灯式的师生问答环节,看似热闹,但形式化的对话只是将教师的思想借学生之口转述,并不是来自学生思想深处的真实声音。
教师应将教学视为师生社会活动的组成部分,将学生视为平等的对话主体,学会耐心倾听学生的声音,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在知识传递过程中渗透情感的交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高超的教学艺术,温馨的人文关怀,给学生以陶冶和感染,创设情境使之好奇,设置疑问使之困惑,启发诱导使之顿悟,热情评价使之愉悦。
学习过程中的民主氛围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对话创设了条件,彼此敞开心扉,自由探究,自发讨论,在课堂这个平台上,结合各自的生活经历、对知识的独特理解,展开持续的思想交流,经验共享,精神相融,以沟通合作的方式完成知识的建构,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二、课堂是问题解决与生成的统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维系教学活动的纽带,问题解决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学习过程应该是问题产生与解决的对立统一,是一个“产生问题→解决问题→产生问题”的开放循环过程,当然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循环,在循环过程中,知识结构不断完善,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断提升。
知识结构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发展中必然会产生新的困惑,从而促使新问题的’产生,这是知识迁移的正常规律,是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精神的反映,是下一轮学习活动的起点,是值得褒扬和充分利用的教学资源。
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具有知识再生的问题,鼓励学生自由探究,进行研究性学习,运用“留白”的教学艺术,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新问题的产生提供沃土,使课堂的外延不断扩大。
例如,在讲“椭圆”时,结合机电专业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一道思考题:工厂里通常用一个直径1cm和一个直径2cm的标准圆柱来检测一个直径为3cm的圆柱。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摘要】新课改实施以来,高中数学教学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要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我们广大数学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以新课改为依据,不断总结、创新,改进我们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为有效,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本文在这种新形势下从相关教学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教学新课程理念的数学教学,要求做到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探索,使教学具有开放性,让学生学会学习。
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多年实践,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明确学习目的,使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积极思维活动。
人的心理与动物的心理不同,它具有自觉性与能动性。
学习目的越明确,自觉性与能动性就越强。
那么高中数学的学习目的是什么呢?那就是打好数学基础,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数学基础是指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二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基础知识,就不可能有基本技能,如果只牢记一些定义、定理之类的基础知识,而不会用,那么这些基础知识也是无用的。
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在伴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中进行的,只有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理想,才能逐渐由学数学到会学数学、爱学数学,才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只要老师从新世纪的数学教育发展目标出发,调整我们的视角,树立新的观念,踏踏实实去做,一定会实现有效教育的转变。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强调数学的活动过程,让学生通过探索去发现数学过程中的一些结论,要相信“知识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
数学的教学过程分为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应用解题的探索过程。
在概念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暴露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定义。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数学知识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创新问题的提出,是我国进入2l世纪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们必须以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新的建树,去开创教育的未来。
为培养创新人才,我们必须立足课堂教学,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l、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变学习过程为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与共同活动在创新思想的前提下,老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
教学中要做到用亲切、平等、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比如“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想的吗?”“你发现了什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来思考?”等。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和老师一起去探索、去发现。
2、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允许学生自由表达不同的意见传统教学中,老师问学生答是常用的形式,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一个学生答不上来再问一个,答对了,就算全班都懂了。
其实这样的一问一答并不意味着所有学生都懂了,也不意味着这就是唯一答案。
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发言的机会,纵然有不同的想法也得不到老师的肯定,只好放弃了。
这样强制性,封闭性的教学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减少整齐划一的要求,对同一个问题注意用“谁还想说”,“谁还有不一样的方法”等话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勇于创新。
笔者曾听过“简便计算”一课,执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新课后出现一道练习题:1.67×2.5+16.7×0.75,教师鼓励学生探求不同的计算方法。
先不急于挑明算法,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独立去探索,有的学生将1.67×2.5转化为16.7×0.25后,再运用定律简算,有的按一般计算顺序计算,先算乘后算加;也有的先将16.7×0.75转化为1.67×7.5后再进行简算。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有效教学的探索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有效教学的探索优秀获奖科研论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倡导建构的学习;倡导培养学生具有过硬未来社会变化的能力.课程改革在我县实施六年了,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只注重课堂气氛而不注意课堂效率;只重活动表象而不重活动本质;有活动而无体验;有合作形式而无合作的实质,效率低下.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尤为迫切.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有效学习的良好气氛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不同的数学内容需要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同一个数学内容也可以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但是不论创设怎样的教学都要把握一条原则,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为学生更好的发展服务.首先,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数学课堂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现实生活.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提供支持,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其次,情境创设要有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关.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情境的创设并不一定要在课的开始,也可以是在课的中间和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只要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情境创设在时间上是可以灵活安排的.例如,在“求平均数”这节课的开始,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在上这节课之前,老师准备了一些奖品,给每一个小组的同学.老师准备给第一小组表现好的同学奖励5支铅笔,给第二小组表现好的同学奖励6支铅笔,给第三小组表现好的同学奖励7支铅笔.教师还没说完,就有学生说:“老师好不公平!”老师:“为什么不公平?那怎么才公平呢?”从而引出“移多补少”的方法,进而,再进一步引出课题.这个情境的创设,突出了用“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并为后续的学习作了一定的铺垫,即当学生进一步遇到有关求平均数的问题,发现并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用“移多补少”去求解的,进而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二、挖掘有效教学内容挖掘有效的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要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就要树立新的教材观,教师要在如今的教材编写意图和教材重、难点的基础上,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内容要向学生的现实和生活实际开放,能反映学生的不同需求,而不是教材的机载重复.要使教材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探索知识奥秘的工具,就要活用教材为学生的创新服务.同时,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有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有效的教学内容,在认识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三、指导学生有效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有效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生品质,使他们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提供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要留给他们充足的探索时间和空间,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自己发现、探索、解决问题.每个学生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智力与能力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必然表现出不同的水平,教师也应尊重这些差异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愉悦;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基本数学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于教学中具有一定探索意义的问题或开放性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开展讨论和辩论,使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帮助,在交流中共同提高,逐步形成合作互助的意识和技能,促进自己学习能力的提高.只有这样,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探索,只有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才会有效地学习.四、帮助学生有效自我反思,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维过程等方面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以及对自己学习进度、学习心理的自我监控.通过反思性学习可以拓宽思路、优化解法、完善思维过程、增强学生的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教学中教师必须积极创造反思条件,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思想,确定解题关键,培养学生自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自我评价水平.每一次解题以后,我要求学生对自己是怎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走过哪些弯路,从中获得哪些经验教训进行认真的反思,学生逐步养成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解题质量和效率快速提高,真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课程改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可持续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每个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教法,让新课程的理念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充分落实,教学真正成为有效的教学,真正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真正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有效的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在旧的教学理念下,人们从数学中学到的是千篇一律的计算和演算中获得的逻辑思维的锻炼。
然而,从20世纪下叶开始,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发展对数学知识的要求广而深。
有位著名数学家曾经说过:看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只要看这个国家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就可以了。
这无疑说明了数学应用的重要性。
这对教育工作者提出要求,不能仍以旧的课堂模式来上课,旧的教学大纲急需要修改。
新课程标准的出现,不仅解决了这一难题,而且把数学教学的目的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那就是把“学以致用,数以育人”作为现代数学教育的新航向。
下面,我就新课改在发展和培养人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培养人的人文注意精神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势在必行传统数学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数学与实际、数学与其他科学的联系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相当一部分教师视应用问题为“不好的数学”,对于如何从数学角度分析和处理学生周围生活及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更始无意顾及。
学生们对应用题更是见而生畏,数学的应用意识更是淡薄。
这必将影响学生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使他们忽略了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然而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与不败之地,应用数学的发展必不可少。
因为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以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比拼,在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数学的作用正从幕后走向前台,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使得数学能够在许多方面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早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我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就作了有关机械证明的大会报告。
该报告充分说明了数学应用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重大作用。
二、新课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法宝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发面要求中学数学教学要使得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人人从数学中学到生活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中要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足见新课程对应用数学的重视。
任你翻开哪一版本的数学课本,你都会用一种更为亲切的感觉。
因为不管是从新内容的引入,还是例题习题中的练习设置,你都会感到书中要解决的问题和所说的事情都是自己身边急切需要关注的事,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想到,数学对你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数学教学中尝试新课程理念
摘要: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们在不断地学习新课程,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新课程;理念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137-01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回顾古往今来在科学上、学术上有重大成就的人,往往对其所从事的专业都有浓厚的兴趣。
陈景润在“文革”期间身处逆境,为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以铺板当桌子,演算用了几麻包草稿纸,甚至在走路时仍苦思冥想,最终取得了突破性成就。
牛顿为了做实验面对朋友吃过的鸡骨头,竟认为自己也已经吃过了。
类似的名人佳话举不胜举。
那么数学课怎样从激趣入手,使学生“乐学”、“会学”呢?启发是关键。
把启发引导,设疑激趣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在上课开始的五分钟里,教师要遵循“强动机,浓兴趣”的原则,启迪学生智慧,激发求知欲望,诱发出学习新知识的热情,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思维,并有所创新,达到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
二、方法上真正做到自主化
学习过程是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过程,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
作为认识对象的知识并不像实物一样,可以由教师简单地传递给学生,必须靠学生自己来建构,并且纳入他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别人是无法代替的。
数学教学主要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师应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自由地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勇于提出猜想,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做到数学教学方法的真正自主化。
三、教学中用活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
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
既要有能力把问题变得使人一看就一目了然,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领域中的各种方法自主学习,哪怕它对他(她)还是未知数。
四、教师需要转换角色,学生也需要减负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现在提倡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否真的减了?为什么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始终降不下来?这不能不引起大家的深思。
追究原因,有的责怪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有的埋怨出版社滥
编复习资料、练习册。
我认为这些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于考试命题超大纲、超教材,要求过高,题目又多又难。
教师心中无数,就用题海战术来对付,求助于各种复习资料和练习册。
因此,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关键是把好考试关,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命题。
考试方法标准化主要是命题标准化,把命题的标准公布于众,教师按标准教,教育部门按标准考,大家有章可依。
五、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三大要求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学习、小组学习、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
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辩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激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如在教学初一数学“线段的长短比较”时,我一开始询问学生平时如何比较身高,并请两个同学演示。
再让学生仿照比身高方法来比较两支笔的长短,由此引导学生找到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
法。
这样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这个问题。
在学习角的大小比较时,不再需要我的引导,学生从线段的比较中又找到了角的比较方法。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
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
教师倾听学生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总之,教师不能改变一个人的过去,但希望改变学生的态度,并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终身受益的东西。
新课程的学习也让我们自己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思想要变,我们的教学方式要变,更重要的是我们应是终生的学习者,我们要身体力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