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列强侵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慎对待“冲击—回应模式”
“冲击—回应”模式是一个以西方人价值观来认识 东方的研究模式,它假设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动态 的近代社会,而中国社会则是一个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的 传统社会,其缺乏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经过西方 的冲击,中国传统社会才有可能摆脱困境,获得发展。 这种以“西方为中心”的“外向型”模式在美国现代中 国学界一直占有统治地位,成为一种“学术规范”。直 到60年代后期,中国研究领域兴起了一股批判思潮,才 有人公开对这一模式提出质疑。 费正清部分地纠正了自己对中国历史的观点,承认 自己的中国史观并非无懈可击,并在《中国新史》和再 版的《美国与中国》中对自己以前的观点进行了修正, 承认中国的近代化主要是基于中国自身的内在生命和动 力,西方的影响是有限的。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失 败 标 志
甲午战争
1894—1895 光绪帝 败 日本 签
民族危机 民族资本主义 民族资产阶级
康梁维新思想 “公车上书”(1895) 报刊、学会、学堂 (施政 《应诏统筹全局折》 《定国是诏》 纲领) 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 (“六君子”)
戊戌变法
1898.6.11—9.21 光绪帝 资产阶级改良派
答案:B
热点追踪
(2015东城期末•15)下图是抗日战争某一战 役示意图,与其相关的正确表述是
A.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 亡中国的梦想 B.赢得了太原会战的胜 利 C.是中国战场由守转攻 的转折点 D.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 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答案:D
热点追踪
(2015通州期末•10)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 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 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 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 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 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2015海淀期中•27)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 中写道:“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 付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 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符合这一 论述的历史过程是 A.从禁烟运动到鸦片战争 B.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 C.从维新运动到义和团 D.从戊戌变法到清末新政
答案:B
时间 重大历史事件 (周年纪念) 命题点 知识点整理 战争的背景(明治维 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新)、条约内容及对 (120周年) 结束;《马关 中国、东亚格局的影 条约》的签订 响; 体现列强侵华新 阶段的特点 1945年 正面战争的抗战、敌 (70周年) 后战场的抗战、抗战 抗战胜利 胜利的原因、胜利的 意义
热点追踪
(2015海淀期中•20)美国人马 士对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一次战 事的评价为:“从那一天起, 海上的优势就一直被日本占去 了。”此战事发生的地点是右 图中的 A.日本挑起战端; B.黄海海战,日本控制黄海制 海权; C.日本进攻辽东半岛,占领旅 顺、大连; D.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答案:B
热点追踪
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不能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 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严格地说,鸦片战争后的20年, 中国社会主要是呈现半殖民地的特征,到19世纪60年代,又呈 现半封建的特征。但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则是以鸦片战争为标志。
概念解析
列强侵华对中国的影响
(1840——1949)
晚清史
民国史
1840
1912 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
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华
《考试说明》规定 《课程标准》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 鸦片战争 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 第二次鸦片战争 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 中日甲午战争 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 的斗争精神。
《南京条约》
附件 《黄埔条约》 《望厦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工业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客观 内忧 外患 洋务运动 刺激 民族资本主义 19世纪60—90年代 第二次鸦片战争 慈禧太后、同治帝、光绪帝 1856—1860 地主阶级洋务派 早期维新思想 “中体西用” 军用企业、民用企业 海军 教育
答案:B
(2012·15)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 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 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 确的是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近现代中日关系发展 台湾问题(日本的“台湾情节”) 两次日本侵华战争比较 „„„„ 梳理知识点
2014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热点7.甲午战争与东亚历史进程 专家点评(点评人郑大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入选理由 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对中国和东亚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研究甲午战争,有利于深入了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变革, 也有利于明晰日本历史的转折和东亚历史进程的演变,具有深刻 的现实意义。目前研究情况大致如下: ⒈甲午战争爆发前的形势研究。学者们分析了甲午战争爆发时的 世界局势,中国国内政治体制落后,中国和藩属国朝贡体系的变 化,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和战略战备计划等形势,论证了甲午战争 爆发的必然性,驳斥了甲午战争突发论。 ⒉甲午战争军事情况研究。涉及甲午战争中中日军事力量、战略、 战术的比较,清朝陆海军的评价,甲午战争的情报问题。总结了 甲午战争失败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原因。
辩证看待问题
列强侵华的“五大趋势”
1.赔款:数额越来越多 2.割地:面积越来越大 3.通商口岸:沿海延伸内地 4.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入为主 5.侵华方式:由直接侵华到“以华制华” 结合史实论述
近代列强侵华方式总结
1.发动侵华战争: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日本侵华等 2.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3.侵犯中国主权:如开辟租界、控制关税、破坏司法权、片 面最惠国待遇、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等 4.干涉中国内政、操纵中国政权:控制清政府、操纵北洋军 阀政府、扶植蒋介石等 5.割占领土:割占了中国的香港、东北、西北、台湾等大片 领土 6.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破坏辛亥革命、阻挠北伐战争、支持反革命政变、帮助蒋介 石进攻解放区等 7.经济侵略:勒索赔款、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 掠夺劳力等 8.精神文化侵略:传教、实行奴化教育等。
审慎对待“冲击—回应模式”
构建联系,完善框架
“师夷长技以制夷”
工业革命
鸦片战争前后 1840—1842 发 地主阶级 道光帝 引 英国
鸦片战争
败 签
引发
(1860) 《北京条约》
1851—1864 咸丰帝 农民阶级 “修 约”
(1858) 太平天国运动 《天津条约》
签 败 1856—1860 咸丰帝 英法联军
答案:B
(2013·17)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 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 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 一项权益是 A.获得军费赔偿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答案:D
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华
鸦片战争
中: 开始 矛盾 任务 《南京条约》等 政: 工业革命 割、赔、开、协 经: 世界 小农 近代 (1840—1842)英: 虎门销烟 领事、片面、租居 思: “师夷长技” (道光帝) 导: 火烧圆明园 政: 主权 权力结构 二鸦片战争 中: 洋务 民资 (1856—1860)英法: 工业革命 《天津条约》 经: 《北京条约》 思: (咸丰帝) 导: 体用之争 政: 主权 瓜分 救亡 《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 中: (1894—1895)日: 经: 外资 民资 小农 明治维新 赔2亿 割三地 (光绪帝) 导: 东学党 维新思想 开四口 设工厂 思: 完全 工具 新政 《辛丑条约》 政: 八国侵华 中: 命脉 赔款 驻兵 使馆 经: (1900—1901)八国: (光绪帝) 导: 义和团 不反帝 外务部 思:
《马关条约》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94—1895 甲午战争
1898—1900 光绪帝 农民阶级
1900—1901 光绪帝 英俄德法美日意奥
义和团运动
民族危机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败 签 《辛丑条约》
新政发起阶段 “预备立宪”
清末新政
1901—1911 光绪帝 清政府
辛亥革命
1911 宣统帝 资产阶级革命派
2015: 《马关条约》120周年 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热点追踪
(2015海淀期末•4)下列两幅地图反映的战争 态势分别属于抗日战争的
图1
平型关大捷形势示意图
图2
华北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
A.防御阶段;防御阶段 C.相持阶段;相持阶段
B.防御阶段;相持阶段 D.相持阶段;反攻阶段
答案:B
热点追踪
(2015西城期末•21)蒋介石曾发表公告说: “此乃初步之胜利,不过聊慰八个月来全国之 期望,稍弭(平息)我民族所受之忧患与痛 苦。”“此”事指 A.百团大战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远征军入缅
2011•17 2012•15 2013•17
(2011·17)下图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 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 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 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 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 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
答案:C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热点追踪
(2015顺义一模•17)右图是 创作于民国时期揭示日本帝国 主义对中国进行侵略的漫画。 漫画有可能揭示的事件是 A.1914年对德宣战占领山东 B.1931年的“九·一八”事 变占领东北 C.1935年的“华北事变”进 逼华北 D.1937年的“七·七”事变 全面侵华 答案:C
热点追踪
2014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热点7.甲午战争与东亚历史进程 专家点评(点评人郑大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 所研究员) 入选理由 ⒊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学者们着重分析了甲午战争 对近代中国国力、政治体制、经济形势、思想文化等的 冲击和长远影响。面对新形势,总结战争经验、吸取教 训尤为重要,诸如发展国力、杜绝腐败、实现强国梦想, 避免战争,减少战争带来的人类灾难等等,学者们进行 了不同的思考。 ⒋甲午战争对东亚历史进程的影响。甲午战争使中朝宗 藩关系终结,日本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空前膨胀,心 理基础、意识形态、对世界的认识发生重大改变,欧美 和日本等在华势力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日俄争夺朝鲜, 中朝两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审慎对待“冲击—回应模式”
“冲击—回应模式”
50—60年代,在美国和 西方相当流行,费正清的近 现代中国研究始终贯穿了这 一模式,无论是《美国与中 国》,还是他与邓嗣禹合著 的《中国对西方的反应》, 对“冲击—回应”模式都作 了极为深刻的论述。
审慎对待“冲击—回应模式”
费正清在《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中提出:中国文 化“既有传统的遗产,又受西方的影响,他们相互交 织在一起”。认定中国历史进程是由一个更加强大的 外来社会的入侵所推动的。 “冲击—回应”模式的核心问题是中国的传统社会和 传统文化。在费正清看来,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在长 期以来成功地占据了意识形态上的正统地位,从而使 中国社会保持极大的稳定。当近代大量西方人来到中 国沿海寻求贸易机会时,这个古老的中华帝国对外部 世界表现出惊人的惰性,它闭关自守,排斥一切外来 势力。为此,费正清强调,西方的挑战对中国是一种 刺激,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进步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