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硬件组成及分级

合集下载

2023服务器基板管理控制器(BMC)技术要求

2023服务器基板管理控制器(BMC)技术要求

服务器基板管理控制器(BMC)技术要求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服务器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基本技术要求,包括远程访问、电源和热管理、告警监控、升级、部署和配置、维护诊断、硬件管理接口、软件管理接口、安全要求和性能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服务器产品BMC的设计和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智能平台管理接口规范(IPMI Spefification,V2.0)DSP0266Redfish规范(Redfish Specification Version1.11.0)RFC3411-RFC3418(STD0062)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v3)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基于LAN的串口重定向serial over LAN将原本只能从近端串口线输出的系统串口数据重定向到网络设备输出,并能接受远程网络设备的输入。

3.2远程访问remote access从另一网络,或者从一个并不永久连接到所访问服务器bmc上的网络资源的过程。

3.3硬盘背板hard disk backboard用于连接存储介质和CPU的关键器件,为存储介质提供标准接口、状态指示以及热插拔;部分硬盘背板支持端口扩展功能。

3.4BMC共享网口BMC shared network port利用边带(NC-SI)技术使管理系统与主机系统共用主机物理网口。

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BMC:基板管理控制器(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CIFS:通用网络文件系统(Common Internet File System)DHCP:动态主机设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GPIO: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 Purpose Input Output)IP:网际互连协议(Internet Protocol)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KVM:键盘视频和鼠标(Keyboard,Video,and Mouse)NFS:网络文件系统(Network File System)NCSI:边带网络接口控制器(Network Controller Sideband Interface)OS: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SOL:串口重定向(Serial Over LAN)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VNC:虚拟网络控制台(Virtual Network Console)FRU:现场可更换单元(Field Replaceable Unit)WEB GUI:网络图形用户界面(Web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PMBUS:电源管理总线(Power Management Bus)5组成部分与分级5.1组成部分BMC是服务器的核心管理系统,兼容服务器业界管理标准IPMI、SNMP、Redfish、支持键盘、鼠标和视频的重定向、文本控制台的重定向、远程虚拟媒体、高可靠的硬件监控和管理功能。

边缘数据中心分类分级及技术要求

边缘数据中心分类分级及技术要求

边缘数据中心分类分级及技术要求一、边缘数据中心的分类。

1. 按规模大小分类。

微型边缘数据中心。

就像数据中心里的“小不点”。

这种微型的呢,可能就服务于一个非常小的区域,比如说一个小办公室或者一个小店铺。

它的设备数量很少,可能就几台服务器,加上一些基本的网络设备,像个迷你的计算小站。

小型边缘数据中心。

比微型的要大一点,就像是数据中心里的“小家庭”。

它能满足一个小型社区或者小型企业园区的需求。

会有十几台到几十台服务器,还有配套的存储设备、网络交换设备等。

就像一个自给自足的小计算部落,可以处理一些相对复杂一点的业务,像小型企业的办公软件运行、本地监控数据存储等。

中型边缘数据中心。

这就有点像数据中心里的“小部落联盟”了。

它可以覆盖一个中等规模的城镇区域或者中型企业的多个分支机构。

有几十台到上百台服务器,存储容量也比较可观。

能处理更多种类的业务,比如区域内的电商物流数据处理、中型企业的核心业务数据备份等。

大型边缘数据中心。

那可是边缘数据中心里的“大城市”了。

能服务很大一片区域,像一个大城市的某个大区或者大型跨国企业在某个国家的大部分业务需求。

会有数百台服务器,有强大的存储系统和超高速的网络设备。

可以承担非常复杂的任务,像大型城市的智能交通数据处理、大型企业的全球业务数据缓存等。

2. 按应用场景分类。

工业边缘数据中心。

这是专门为工业领域打造的“数据车间”。

比如说在一个大型工厂里,它要处理生产线上的各种传感器数据,像温度、压力、流量传感器的数据。

这些数据实时性要求特别高,因为一旦数据处理不及时,可能就会导致生产故障。

所以工业边缘数据中心就像一个超灵敏的生产数据管家,确保生产线的高效运行。

商业边缘数据中心。

是商业世界的“数据小助手”。

在商场、超市这些地方,它要处理销售数据、库存数据、顾客流量数据等。

就像商场的“大脑”,根据销售情况及时调整库存,根据顾客流量安排促销活动。

它要保证商业运营的顺畅,让商家能赚得盆满钵满。

服务器硬件标准

服务器硬件标准

服务器硬件标准
服务器硬件标准包括以下几部分:
1. CPU(中央处理器):多核心、高性能的 CPU,以适应不同的计算
需求。

2. 内存(RAM):足够的内存容量,以便同时运行多个应用程序或服务。

通常建议 16GB 以上。

3. 存储:高速的固态硬盘(SSD)用于操作系统和关键应用,大容量
的硬盘用于数据存储。

4. 网络和连接:支持千兆以太网(或更高速度)的网络接口卡,以确
保高速数据传输。

对于关键应用,使用冗余网络接口以实现高可用性。

5. 操作系统和虚拟化:选择适合应用程序的操作系统,如 Linux、Windows Server 等。

如果计划使用虚拟化技术,确保服务器硬件支持
虚拟化功能。

此外,根据性能分类,服务器可分为入门级服务器、工作组级服务器、部门级/企业级服务器和机架式服务器。

入门级服务器通常只需一块CPU,内存也不用特别大。

工作组级服务器大约1至2颗处理器,可支
持大容量的ECC内存等。

部门级/企业级服务器需支持2至4个PⅢ Xeon(至强)处理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和可管
理性。

机架式服务器的外形比较像交换机,有1U、2U、4U等规格(U
指的是高度)。

服务器详细设备参数

服务器详细设备参数

项目指标项产品产品要求办理器当前配置内存配置内置硬盘当前配置★卡配置★高性能选项高要求以太网卡端口插槽配置★输入输出零件光软配置电源和节能特当前配置性介质虚构化安★虚构化支持装远程管理配置★系统管理远程管理卡服务器详尽设施参数技术规格机架式服务器 ,国际有名厂商产品( 报告年中国服务器市场最新排名前),数目颗*内存,最大支持内存数目块,单块容量,转速,接口支持热插拔;支持≥个热插拔寸盘接口硬盘或固态磁盘或个寸硬盘,支持的。

支持缓存加快技术。

配置内置卡,许多于缓存,供给、、、、功能。

支持内置驱动器,利用数据分层技术,将和一般硬盘组合成虚构化磁盘池,供给鉴于读写的加快。

知足高能力的储存要求数目个,自适应许多于个驱动器双电源()冗余钛金级能效电源、冗余电源电扇,支持热插拔,支持电源监控标准 .支持冗余的双卡安装方式集成基板控制芯片,支持标准,可实现独立于操作系统的远程操作,包含远程的开机、关机、重启等配置远程管理卡,拥有独自的管理网口,可不依靠主机操作系统进行远程操作。

供给远程监控图形界面,可实现与操作系统没关的远程对服务器的完整控制,包含远程的开关机、重启、更新 , 虚拟 , 虚构软驱 , 虚构光驱、虚构介质重定向等操作;支持和;支持。

前面板上装备有可编程液晶屏,可显示默认或定制信息,包含地故障监控址、服务器名称、金牌支持服务编号等。

假如系统发生故障,该液晶屏大将显示对于故障的详细信息能实现一对多的系统部署;能供给系统性能监测剖析,剖析包含管理软件办理器的性能利用率、内存、硬盘及组件级其他某些属性,并允许客户设置告警阈值;能供给电源监控及虚构机监控功能(均免费)供给原厂商五年全免现场质保(** 小时响应),五年硬盘不返还,为保证原厂服务的有效履行,要求全部硬件设施保修信息均为用售后服务,包户单位,一定从原厂宣布的原厂服务电话获得查问考证。

同时,★服务装招标过程中一定供给原厂商针对最后用户的项目受权函和质保函 , 在交货过程中,供给商供给的服务器、储存设施一定由原厂商直接发至最后客户指定地,半途不得转运。

RAID分级及区别

RAID分级及区别

常用的RAID级别有以下几种:NRAID,JBOD,RAID0,RAID1,RAID0+1,RAID3,RAID5等。

目前经常使用的是RAID5和RAID(0+1)。

NRAID</strong>NRAID即Non-RAID,所有磁盘的容量组合成一个逻辑盘,没有数据块分条(no block stripping)。

NRAID不提供数据冗余。

要求至少一个磁盘。

JBOD</strong>JBOD代表Just a Bunch of Drives,磁盘控制器把每个物理磁盘看作独立的磁盘,因此每个磁盘都是独立的逻辑盘。

JBOD也不提供数据冗余。

要求至少一个磁盘。

RAID 0</strong>RAID 0即Data Stripping(数据分条技术)。

整个逻辑盘的数据是被分条(stripped)分布在多个物理磁盘上,可以并行读/写,提供最快的速度,但没有冗余能力。

要求至少两个磁盘。

我们通过RAID 0可以获得更大的单个逻辑盘的容量,且通过对多个磁盘的同时读取获得更高的存取速度。

RAID 0首先考虑的是磁盘的速度和容量,忽略了安全,只要其中一个磁盘出了问题,那么整个阵列的数据都会不保了。

RAID 1</strong>RAID 1,又称镜像方式,也就是数据的冗余。

在整个镜像过程中,只有一半的磁盘容量是有效的(另一半磁盘容量用来存放同样的数据)。

同RAID 0相比,RAID 1首先考虑的是安全性,容量减半、速度不变。

RAID 0+1为了达到既高速又安全,出现了RAID 10(或者叫RAID 0+1),可以把RAID 10简单地理解成由多个磁盘组成的RAID 0阵列再进行镜像。

RAID 3和RAID 5</strong>RAID 3和RAID 5都是校验方式。

RAID 3的工作方式是用一块磁盘存放校验数据。

由于任何数据的改变都要修改相应的数据校验信息,存放数据的磁盘有好几个且并行工作,而存放校验数据的磁盘只有一个,这就带来了校验数据存放时的瓶颈。

学院服务器管理制度

学院服务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院服务器管理,确保服务器安全稳定运行,提高资源利用率,保障学院教学、科研和日常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院所有服务器,包括但不限于教学服务器、科研服务器、办公服务器等。

第三条服务器管理遵循“统一规划、分级管理、责任到人、安全可靠”的原则。

第二章服务器规划与配置第四条服务器规划应结合学院发展规划、实际需求和资源状况,由信息技术部门负责制定。

第五条服务器配置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硬件设备性能满足应用需求。

第六条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等软件版本应定期更新,以保证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三章服务器安全第七条服务器安全是服务器管理的核心,应采取以下措施:(一)建立安全防护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软件等。

(二)制定网络安全策略,严格控制外部访问权限。

(三)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及时修复安全漏洞。

(四)对服务器数据进行定期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五)建立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处理安全事件。

第四章服务器运行与维护第八条服务器运行应由专人负责,确保服务器稳定运行。

(一)定期检查服务器硬件设备运行状态,及时更换故障设备。

(二)定期对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等进行维护和升级。

(三)监控服务器性能,确保系统资源合理分配。

(四)对服务器日志进行定期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第五章服务器资源管理第九条服务器资源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网络资源。

(一)硬件资源:包括服务器主机、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由信息技术部门统一管理。

(二)软件资源: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等,由信息技术部门统一管理和分发。

(三)网络资源:包括IP地址、域名等,由信息技术部门统一分配和管理。

第十条服务器资源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合理分配资源,确保资源利用率。

(二)优先保障教学、科研和日常管理工作需求。

(三)禁止未经授权的资源共享。

第六章服务器使用规范第十一条服务器使用人员应遵守以下规范:(一)严格按照服务器使用规定进行操作,不得擅自修改服务器配置。

云数据中心的设计和实现

云数据中心的设计和实现

云数据中心的设计和实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云计算已成为IT行业的热门话题之一。

而云服务的核心便是云数据中心,其设计和实现关系到云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本文将从云数据中心的三个关键要素出发,分别探讨其设计与实现的方法。

一、服务器硬件服务器硬件是云数据中心最基础的组成要素,其稳定性和性能将直接影响云服务的质量。

因此,服务器硬件的选取和维护都应极为重视。

1.选取在选取服务器硬件时,首要考虑其性能和稳定性。

服务器的处理器应当选择高性能型号,如英特尔的Xeon和AMD的Opteron。

此外,内存的容量也应当充足,以保证负载均衡时的性能表现。

再者,硬盘的选择也很重要,SSD固态硬盘的随机读写速度较快,能够降低I/O瓶颈的出现。

2. 维护硬件故障是服务器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因此,如何及时发现并处理硬件故障显得相当重要。

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定时维护:预防性的定期维护可在硬件故障出现前发现潜在问题,从而有效避免硬件故障的发生。

24小时巡检:通过硬件监控系统对服务器硬件进行定时巡检,及时发现异常并协助技术人员解决问题。

备件备足:备件的选购需要根据使用场景和机型需求,保证备件的品质与兼容性,且备件数量应当充足。

二、网络架构网络架构是云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决定了云服务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用户的访问速度。

因此,网络架构的设计和实现应当更加注重性能和可扩展性。

1. 网络架构的设计高负载和大规模的云数据中心,需要使用按层次结构设计的网络架构。

首先,应当将数据中心内部根据不同功能和部门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区域,例如公共区域、内网区域和DMZ区域。

其次,每个区域内部应当部署多个交换机,实现横向扩展和负载均衡。

此外,采用路由器和防火墙的组合,可以隔离用户流量、数据流量和管理流量,实现网络分级管理和垂直管理。

2. 网络架构的实现部署云数据中心时,不支持多层级网络架构的交换机已经不再适用。

现在应该考虑一些更高效的交换机,例如数据中心交换机。

机房设备参数及要求

机房设备参数及要求

机房设备参数及要求SAS磁盘,扩展≥25个热插拔寸硬盘SAS/SATA硬盘;配置4个GE电口;4.磁盘阵列卡:配置独立的磁盘阵列卡,支持RAID 0/1/10等;5.★冗余性:配置冗余白金热插拔电源,并提供配套的电源连接线;满配冗余风扇,支持单风扇失效,风扇支持热插拔;6.★服务:提供原厂三年维保服务,设备生产商需在国内设有技术服务热线;4 磁盘阵列1.统一存储:★同时支持NAS、IP SAN和FC SAN,支持SAN和NAS一体化,不需额外配置NAS网关2.体系架构:多控架构,最大扩展至≥8控;3.缓存容量:★配置控制器数量≥2,当前配置缓存容量≥128GB不含任何性能加速模块、FlashCache、PAM卡、SSD Cache、PCI-E SSD、虚拟化存储网关Cache及NAS缓存等;4.前端主机通道接口:★配置≥88Gb FC接口,8GE IP接口,双控最大支持40个前端主机接口;5.磁盘配置:★配置≥4块960GB SSD固态硬盘,≥21块10K RPM SAS硬盘硬盘,≥17块2TB RPM NL SAS硬盘;6.最大硬盘数:★双控制器最多支持1000块硬盘;7.可维护性:磁盘、电源、IO模块都可以不停机热插拔;8.软件配置:★配置自动精简配置功能,配置多租户功能,配置原厂自研的多路径软件;★配置自动分级存储功能,能够以KB~MB的热点颗粒度为单位进行自动分级调整,提高存储资源利用效率,开启I/O监控热点数据,自动进行数据迁移;具备至少3层分级SSD、SAS、NL-SAS;★配置数据销毁功能或服务,可通过功能模块算法或者专业服务来提供销毁数据服务;★配置LUN迁移功能,支持存储系统内部的数据迁移;结合存储虚拟化功能支持与其兼容的异构存储系统之间的数据迁移,替换老旧存储;9.缓存分区:★支持缓存分区功能,保障关键业务的缓存Cache资源使用;10.存储双活:★配置SAN的统一存储双活架构,实现两套核心存储数据双活主机能够并发读写同一双活卷,任何一套设备宕机均不影响上层业务系统运行;无需额外增加虚拟化网关即可实现2套存储之间组成双活存储系统;双活架构需要具备独立的第三方仲裁设备;仲裁设备故障时,不影响业务运行;双活引擎数据传送必须采用FC协议和链路双活非IP协议或者IP链路11.虚拟化功能:支持存储异构虚拟化功能,能接管异构IBM、EMC、HDS、NetApp等主流品牌存储,无需破坏或者改变现有数据格式,构成异构资源池,进行统一的资源调配和管理;2 台机支持使用多个物理CPU,以便增强虚拟机的性能;4.要求支持OVF模板创建虚拟机,并且能直接从虚拟机导出OVF模板;5.支持虚拟机CPU/内存热添加,当虚拟机操作系统不支持CPU/内存热添加时,支持重启虚拟机操作系统而不是停止启动虚拟机,使得热添加的CPU/内存生效;6.支持网卡直通,支持物理网卡可以关联给特定的虚拟机,并支持物理网卡由某虚拟机独占,以满足客户高网络带宽高的需求;7.支持SR-IOV、LACP端口聚合等技术提升了虚拟网卡IO性能力和功能;8.支持服务器节点集成虚拟交换机EVS功能;虚拟交换机支持端口聚口、虚拟端口管理、VLAN管理、DHCP隔离、QoS流量整形和限速设置,提供实现网络数据包的收发与中转;9.★支持跨多物理服务器的分布式虚拟交换机DVS功能;分布式虚拟交换机支持采用Portal界面进行配置操作,分布式交换机的虚拟端口具有各自的属性速率,统计,ACL,VLAN,支持采用Port Group组管理相同属性的一组端口;虚拟机网络端口可视化、流量查询、DHCP隔离、网络QoS带宽限速及优先级;物理网口聚合功能;10.支持用户虚拟机IP与MAC绑定,防止IP和MAC地址仿冒,防止用户虚拟机DHCP Server仿冒;11.★支持存储精简配置Thin Provisioning功能,虚拟机磁盘只有实际写入数据时才会为之真正分配物理存储,未写入的虚拟存储空间不占用物理存储资源;12.存储精简配置Thin Provisioning需支持磁盘资源回收Shrink功能,支持通过释放这些已被删除的文件占用的空间,提高了虚拟磁盘所在的数据存储的可用空间,提高存储资源的利用率;13.管理系统基于免费Linux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无需额外的商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License费用;14.运维管理系统要支持跨地域的多个数据中心的统一管理,管理模型和管理流程统一,支持管理员按不同数据中心分权管理;15.支持虚拟机远程挂载光驱功能;支持虚拟机在运行情况下,管理员将本地PC、本地服务器或者本地虚拟机的光驱设备或者镜像文件ISO9660格式挂载到虚拟机中,进行虚拟机操作系统或者软件的安装、修复;16.虚拟机平台须支持主流的X86架构的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 Server 2003 /2008 R2及以上版本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XP、Windows 7操作系统, Redhat、SUSE、CentOS、中标普华、中标麒麟、Ubuntu、Fedora 等多个发行版本的Linux操作系统;17.配置虚拟机快照备份功能,支持能够对VM无感知进行院现有设备搭建容灾机房内HIS数据库的容灾;根据医院需求将医院其他在用系统迁移至新平台;2、数据迁移:搭建数据模拟迁移环境,测试数据模拟迁移,准备实施数据迁移,正式实施数据迁移,移植系统应用软件,正式运行应用系统,数据库迁移时间控制在3小时内,不能超过3小时;3、应急方案及服务:提供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应急演练方案,确保在应急状态下容灾的及时启用及生产系统修复后还原,医院业务系统能持续稳定的运行;注:技术指标★号部分为核心指标,有不满足或负偏离项作为无效投标文件;服务器、存储设备磁盘阵列,核心交换机应提供同一品牌;。

服务器利用率定级标准

服务器利用率定级标准

服务器利用率定级标准服务器利用率定级是指对服务器资源的利用程度进行分级评估的一种标准。

通过定级评估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了解服务器的利用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提高服务器的性能和效能。

下面是服务器利用率定级的相关参考内容:一、定级标准的制定原则1. 综合性:定级标准应该考虑到服务器的各个方面,包括硬件资源、网络带宽、存储容量、处理能力等。

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的标准。

2. 实用性:定级标准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服务器和应用场景。

标准应该能够反映服务器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利用率,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调整。

3. 可比性:定级标准应该具备一定的可比性,即不同的服务器可以通过同一标准进行评估,使得评估结果可以进行横向对比和纵向分析。

二、定级标准的内容1. 硬件资源利用率:服务器的硬件资源利用率是评估服务器利用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主要包括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硬盘利用率等。

根据不同服务器的配置和应用场景,可以设定不同的利用率标准,如低于30%为不合理利用、30%~60%为一般利用、60%以上为充分利用。

2. 网络带宽利用率:对于网络服务器来说,网络带宽的利用率非常重要。

网络带宽利用率可以根据服务器的网络配置和网络负载情况来进行评估。

通常可以将低于50%的利用率定为不合理利用,50%~80%为一般利用,80%以上为充分利用。

3. 存储容量利用率:存储容量的利用率是评估服务器存储资源利用情况的指标。

可以根据服务器的存储容量和实际存储需求,设定不同的存储利用率标准。

低于50%为不合理利用,50%~80%为一般利用,80%以上为充分利用。

4. 处理能力利用率:服务器的处理能力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可以通过对服务器的请求响应时间、任务处理时间等进行评估。

低于50%为不合理利用,50%~80%为一般利用,80%以上为充分利用。

三、定级标准的应用1. 评估服务器性能:通过定级标准可以对服务器的性能进行评估,帮助企业或组织了解服务器的利用情况和性能瓶颈,以便制定优化策略和调整资源配置。

数据中心机房运维初级工程师证书考试内容

数据中心机房运维初级工程师证书考试内容

数据中心机房运维初级工程师证书考试内容数据中心机房运维初级工程师证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中心基础知识:包括数据中心的概念、分类、组成和作用,以及数据中心的分级分类标准等。

2.数据中心网络技术:熟悉OSI与TCP/IP的网络模型,掌握数据的封装与解封装原理。

了解数据链路层功能、常见的数据链路层协议,以及以太网帧结构、MAC地址与交换机工作原理。

掌握网络层功能、IP数据包结构、IPv4地址的分类、私有地址与公网地址、子网掩码、VLSM方法、ARP协议工作原理等。

3.数据中心网络组成与维护:了解数据中心网络面临的挑战,以及网络虚拟化技术,SDN软件定义网络技术等。

熟悉数据中心的组成架构,以及常用的网络排错思路和流程。

4.数据中心服务器硬件基础:熟悉服务器的分类、应用场景以及硬件组成。

了解CPU的组成、工作过程、缓存、主频、核心数量,以及主板的芯片组、总线、各类I/O接口等。

熟悉固态硬盘与机械硬盘的工作原理及相关性能参数,了解数据存储的基本概念。

5.数据中心服务器软件基础:了解BIOS的软件功能,能够熟练操作市面主流服务器的BMC软件。

熟悉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了解操作系统的安装方式。

掌握Linux硬盘管理命令,熟悉文件系统的概念及常见文件系统类型,熟悉挂载的概念与操作。

掌握Linux网络管理,能够通过命令行配置Linux网络。

6.综合布线:熟悉综合布线相关概念,包括综合布线的发展史、常见结构、参考标准等。

掌握综合布线的传输介质、传输介质的分类,铜缆、光纤、光模块的使用规范。

基于综合布线实现数据中心布线的规划、管理、要点、步骤和标签标识的设计。

掌握数据中心布线的工艺、常见工具仪器仪表的使用,数据中心布线机架绑线规范,数据中心综合布线验收规范验收标准等。

请注意,具体的考试内容和形式可能会根据考试机构的要求和考试大纲而有所不同。

因此,建议考生在备考时,认真阅读考试机构发布的考试大纲和要求,了解考试内容和形式,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服务器运维基础知识

服务器运维基础知识

服务器运维基础知识服务器运维是一个关键的IT职能,它确保服务器的正常运行和高效性能。

本文将介绍服务器运维的基础知识,包括硬件、软件和安全性方面的要点。

一、服务器硬件1. 服务器类型服务器可以分为塔式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和刀片式服务器等。

塔式服务器适用于小型企业,机架式服务器适用于中型和大型企业,而刀片式服务器则是高性能计算的理想选择。

2. 主板和处理器主板是服务器的核心组件,承载着处理器、内存和其他硬件的连接。

处理器的选择应基于服务器的用途和预期的负载。

常见的处理器品牌包括Intel和AMD。

3. 存储系统存储系统包括硬盘、固态硬盘(SSD)和RAID控制器。

硬盘适用于大容量存储,而SSD则适用于需要更快速度和响应时间的应用。

RAID 控制器可提供数据冗余和性能优化。

4. 网络接口服务器通常具有多个网络接口,用于连接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

网络接口卡(NIC)及交换机是构建可靠网络环境的关键组件。

二、服务器软件1. 操作系统选择适合需求的操作系统是服务器运维的重要决策。

常见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 Server、Linux和Unix。

2. 虚拟化软件虚拟化技术可以使一台服务器运行多个虚拟机,提高硬件利用率。

常见的虚拟化软件有VMware、VirtualBox和Hyper-V。

3. 数据库数据库是服务器存储和管理数据的重要组件。

常用的服务器数据库软件包括MySQL、Oracle和SQL Server等。

4. 应用软件服务器上安装和配置的应用软件取决于组织的需求。

常见的应用软件有Web服务器(Apache、Nginx)、邮件服务器(Microsoft Exchange、Postfix)和文件共享服务器(Samba)等。

三、服务器安全性1. 防火墙和网络安全防火墙可以保护服务器免受恶意入侵和网络攻击。

硬件防火墙和软件防火墙都是常用的安全措施。

2. 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服务器应实施强密码策略,并限制用户和管理员的访问权限。

服务器硬件入门基础知识

服务器硬件入门基础知识

服务器硬件入门基础知识服务器硬件入门基础知识开篇一:服务器主板服务器主板概述对于服务器而言,稳定性才是首要,服务器必须承担长年累月高负荷的工作要求,而且不能像台式机一样随意的重起,为了提高起可靠性普遍的做法都是部件的冗余技术,而这一切的支持都落在主板的肩上。

下面我就来看看有关服务器主板的一些特性:1、首先,服务器的可扩展性决定着它们的专用板型为较大的ATX,EATX或WATX。

2、中高端服务器主板一般都支持多个处理器,所采用的CPU也是专用的CPU。

3、主板的芯片组也是采用专用的服务器/工作站芯片组,比方Intel E7520、ServerWorks GC-HE等等,不过像入门级的服务器主板,一般都采用高端的台式机芯片组(比如Intel875P芯片组)4、服务器通常要扩展板卡(比如如网卡,SCSI卡等),因此我们通常都会发现服务器主板上会有较多的PCI、PCI-X、PCI—E插槽。

5、服务器主板同时承载了管理功能。

一般都会在服务器主板上集成了各种传感器,用于检测服务器上的各种硬件设备,同时配合相应管理软件,可以远程检测服务器,从而使网络管理员对服务器系统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

6、在内存支持方面。

由于服务器要适应长时间,大流量的高速数据处理任务,因此其能支持高达十几GB甚至几十GB的内存容量,而且大多支持ECC内存以提高可靠性(ECC内存是一种具有自动纠错功能的内存,由于其优越的性能使造价也相当高)。

7、存储设备接口方面。

中高端服务器主板多采用SCSI接口、SATA接口而非IDE接口,并且支持RAID方式以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和数据安全性。

8、在显示设备方面。

服务器与工作站有很大不同,服务器对显示设备要求不高,一般多采用整合显卡的芯片组,例如在许多服务器芯片组中都整合有ATI的RAGE XL显示芯片,要求稍高点的就采用普通的AGP显卡。

而如果是图形工作站,那一般都是选用高端的3DLabs、ATI等显卡公司的专业显卡。

通信设备保养的分级及保养规定

通信设备保养的分级及保养规定

通信设备保养的分级及保养规定1. 保养的重要性通信设备是现代通信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保养通信设备的良好状态对于保障通信网络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定期保养通信设备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

2. 通信设备的分类根据通信设备的用途和性质,可以将通信设备分为三个级别:- 一级设备:包括核心交换设备、光纤传输设备等,对网络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 二级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对网络的稳定性有直接影响。

- 三级设备:包括终端设备、光猫、无线路由器等,对用户的通信体验有直接影响。

3. 保养规定3.1 一级设备的保养规定- 硬件保养:定期检查设备的损耗部件,如电源、风扇、散热器等,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进行设备的清洁工作,保证设备内部的干净和通风顺畅。

- 软件保养:及时升级设备的固件和软件,修复可能存在的漏洞和故障,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预防性维护:注意设备运行时的异常现象,及时处理和排查潜在故障,并建立设备运行日志,定期进行设备健康状态的检查。

3.2 二级设备的保养规定- 清洁保养:定期清洁设备的表面和内部,防止灰尘和杂物对设备的影响,保证设备的正常散热和运行。

- 软件更新:根据厂商的指引,定期更新设备的软件和驱动程序,修复可能存在的漏洞和提升设备的性能。

- 硬件检测:定期对设备进行硬件检测,例如对硬盘、内存等进行测试,以及检查设备的温度、电压等参数,确保设备的健康状态。

3.3 三级设备的保养规定- 清洁保养:定期清洁设备的外表面和内部,防止灰尘和污垢对设备的影响。

- 软件升级:定期更新设备的固件和软件,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 硬件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的硬件部件,如检查无线路由器的天线、电源适配器等,确保其正常工作。

4. 保养计划的制定为了做到及时、有效地保养通信设备,建议制定保养计划。

保养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保养时间表:根据设备的级别和重要性,制定定期保养的时间表。

网络及服务器基础知识

网络及服务器基础知识

网络及服务器基础知识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和服务器成为了支撑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基础设施。

无论是浏览网页、观看视频、进行在线交流,还是企业的业务运营、数据存储和处理,都离不开网络和服务器的支持。

那么,什么是网络和服务器呢?它们又是如何工作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开网络及服务器的神秘面纱,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一、网络基础知识1、网络的定义和作用网络,简单来说,就是将多台计算机通过一定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它的作用就像是一条无形的高速公路,让数据能够在不同的设备之间快速、准确地传输。

2、网络的类型(1)局域网(LAN):覆盖范围较小,通常在一个办公室、一栋建筑物或一个校园内。

(2)城域网(MAN):覆盖范围比局域网大,一般在一个城市范围内。

(3)广域网(WAN):覆盖范围极广,可以跨越城市、国家甚至大洲。

3、网络拓扑结构(1)总线型拓扑:所有设备都连接在一条总线上,容易实现,但一旦总线出现故障,整个网络都会受到影响。

(2)星型拓扑:以一个中心节点为核心,其他设备都连接到这个中心节点上,便于管理和维护,但中心节点一旦故障,会导致网络瘫痪。

(3)环型拓扑:设备依次连接形成一个环形,数据在环上单向传输,可靠性较高,但扩充性较差。

(4)树型拓扑:类似于树的结构,层次分明,适用于分级管理。

4、网络协议网络协议就像是网络世界中的“语言规则”,确保不同的设备能够相互理解和通信。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 TCP/IP 协议,它包括了 IP 协议(负责网络地址分配)、TCP 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和 UDP 协议(提供快速但不可靠的数据传输)等。

5、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IP 地址就像是网络中设备的“身份证号码”,用于标识设备在网络中的位置。

子网掩码则用于划分网络的网段,确定哪些设备在同一子网内。

6、域名系统(DNS)当我们在浏览器中输入网址时,例如,DNS 就会将这个域名解析为对应的 IP 地址,从而让我们能够访问到相应的网站。

服务器硬件组成及分级

服务器硬件组成及分级

服务器硬件‎组成及分级‎服务器英文‎名称为“Serve‎r”,指的是网络‎环境下为客‎户机(Clien‎t)提供某种服‎务的专用计‎算机,服务器安装‎有网络操作‎系统(如Wind‎o ws 2000 Serve‎r、Linux‎、Unix等‎)和各种服务‎器应用系统‎软件(如Web服‎务、电子邮件服‎务)的计算机。

这里的“客户机”指安装有D‎O S、Windo‎w s 9x等普通‎用户使用的‎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服务器的处‎理速度和系‎统可靠性都‎要比普通P‎C要高得多‎,因为服务器‎是在网络中‎一般是连续‎不断工作的‎。

普通PC死‎机了大不了‎重启,数据的丢失‎损失也仅限‎于单台电脑‎。

服务器则完‎全不同,许多重要的‎数据都保存‎在服务器上‎,许多网络服‎务都在服务‎器上运行,一旦服务器‎发生故障,将会丢失大‎量的数据,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计‎的,而且服务器‎提供的功能‎如代理上网‎、安全验证、电子邮件服‎务等都将失‎效,从而造成网‎络的瘫痪,对服务器可‎靠性的要求‎可见一斑。

服务器的种‎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服务器分为‎许多种,主要有按网‎络规模、按架构(芯片)、按用途、按外观1、按网络规模‎划分按网络规模‎划分,服务器分为‎工作组级服‎务器、部门级服务‎器、企业级服务‎器。

工作组级服‎务器用于联网计‎算机在几十‎台左右或者‎对处理速度‎和系统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小型网络‎,其硬件配置‎相对比较低‎,可靠性不是‎很高。

部门级服务‎器用于联网计‎算机在百台‎左右、对处理速度‎和系统可靠‎性中等的中‎型网络,其硬件配置‎相对较高,其可靠性居‎于中等水平‎。

企业级服务‎器用于联网计‎算机在数百‎台以上、对处理速度‎和数据安全‎要求最高的‎大型网络,硬件配置最‎高,系统可靠性‎要求最高。

需要注意的‎是,这三种服务‎器之间的界‎限并不是绝‎对的,而是比较模‎糊的,比如工作组‎级服务器和‎部门级服务‎器的区别就‎不是太明显‎,有的干脆统‎称为“工作组/部门级”服务器。

数据中心分级_TIA

数据中心分级_TIA

数据中心分级随着国内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和国内大型企业数据大集中的工作,我们已看到数据中心作为一种物理载体在企业发展和运营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也看到国内很多大型 IT 公司、金融、电信、政府等行业的数据中心在不断地投入建设。

笔者有幸参加了一些大型数据中心项目的设计工作,根据一些项目的体会以及结合手中所掌握的国际国内有关此方面的资料,对数据中心各等级的特性要求作一分析与汇总,供同行参考。

一.关于数据中心的定义数据中心( Data Center )通常是指在一个物理空间内实现对数据信息的集中处理、存储、传输、交换、管理,一般含有计算机设备、服务器设备、网络设备、通讯设备、存储设备等关键设备。

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 (Data Center Infrastructure) 是指为确保数据中心的关键设备和装置能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而设计配置的基础工程,也称机房工程 (Facility Site Engine ering) ,数据中心机房工程的建设不仅要为数据中心中的系统设备运营管理和数据信息安全提供保障环境,还要为工作人员创造健康适宜的工作环境。

二.数据中心设计的依据和标准目前国内外与数据中心有关的工程建设标准主要有《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50 174-92 )、《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 YD/T5003-2005 )、《美国通信工业协会 (TIA) 发布的《 ANSI/TIA-942 – 2005 , 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Standard for Data Cente rs (数据中心的通信基础设施标准)》,它们是数据中心建设定位、功能指标、设计技术、施工工艺、验收标准等的具体技术要求与体现。

其中美国通信工业协会 (TIA) 发布的《 ANSI/TI A-942 – 2005 , 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Standard for Data Centers (数据中心的通信基础设施标准)》是国际上第一部较为全面地以数据中心为对象的技术规范标准,它为现代的机房工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设计理念、系统构架与技术指标,并给出了许多的技术与系统的工程建议与指导。

浪潮英信服务器NF8480M6技术白皮书说明书

浪潮英信服务器NF8480M6技术白皮书说明书

浪潮英信服务器NF8480M6技术白皮书文档版本V1.0发布日期2021-09-30版权所有© 2021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保留一切权利。

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传播本手册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环境保护请将我方产品的包装物交废品收购站回收利用,以利于污染预防,共同营造绿色家园。

商标说明Inspur浪潮、Inspur、浪潮、英信是浪潮集团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本手册中提及的其他所有商标或注册商标,由各自的所有人拥有。

安全声明服务器产品安全一直是浪潮关注的焦点,保障产品安全是浪潮的关键战略之一。

为使您更清晰地了解服务器产品,请注意如下安全风险声明。

●在调整用途或淘汰服务器时,为了保护数据隐私,建议从BIOS、BMC中恢复固件出厂设置、删除信息、清除日志。

同时,建议采用第三方安全擦除工具对硬盘数据进行全面安全擦除。

●您购买的产品、服务或特性在业务运营或故障定位的过程中将可能获取或使用用户的某些个人数据(如告警邮件接收地址、IP地址),故您有义务根据所适用国家的法律制定必要的用户隐私政策并采取足够的措施,以确保用户的个人数据受到充分的保护。

●服务器开源软件声明的获取,请直接联系浪潮客户服务人员咨询。

●部分用于生产、装备、返厂检测维修的接口、命令,定位故障的高级命令,如使用不当,将可能导致设备异常或者业务中断,故不在本资料中说明。

如需要,请向浪潮申请。

●浪潮服务器的外部接口未使用私有协议进行通信。

●浪潮建立了产品安全漏洞应急和处理机制,保证第一时间及时处理产品安全问题。

若您在浪潮产品中发现任何安全问题,或者寻求有关产品安全漏洞的必要支持,可以直接联系浪潮客户服务人员。

浪潮将一如既往的严密关注产品与解决方案的安全性,为客户提供更满意的服务。

内容声明您购买的产品、服务或特性等应受浪潮集团商业合同和条款的约束。

本文档中描述的全部或部分产品、服务或特性可能不在您的购买或使用范围之内。

服务器硬件组成包括哪些部分(一)2024

服务器硬件组成包括哪些部分(一)2024

服务器硬件组成包括哪些部分(一)引言:服务器作为计算机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硬件组成包括多个关键部件。

本文将介绍服务器硬件组成的五个主要部分,分别是中央处理器(CPU)、内存(RAM)、硬盘、网卡和电源。

正文:一、中央处理器(CPU)1. CPU是服务器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计算机的指令和处理数据。

2. CPU的主频、核心数和缓存大小是核心参数,对服务器性能有重要影响。

3. 常用的服务器CPU厂商包括英特尔和AMD,它们提供不同系列和型号的CPU供选择。

二、内存(RAM)1. 内存是服务器的临时存储器,用于存放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

2. 内存容量直接决定服务器可以同时运行的程序数量和性能。

3. 服务器内存的类型包括ECC内存和非ECC内存,前者更稳定可靠。

三、硬盘1. 硬盘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用户数据。

2. 常用的服务器硬盘类型有机械硬盘(HDD)和固态硬盘(SSD)。

3. 硬盘容量和读写速度是选择服务器硬盘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四、网卡1. 网卡是服务器与网络之间的接口,用于实现数据传输。

2. 服务器可以配备多个网卡,以提供更高的网络带宽和可靠性。

3. 常见的网卡类型有千兆以太网卡和万兆以太网卡,后者速度更快。

五、电源1. 电源为服务器提供电能,确保其正常工作。

2. 服务器电源需要具备稳定性和高效性,以满足对可靠性和能效的要求。

总结:服务器硬件组成涵盖了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网卡和电源等部分。

合理选择和配置这些硬件组件可以提高服务器的性能和可靠性,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在选择服务器硬件时,需考虑各部分的性能参数和需求,以达到最佳的性能和稳定性。

物理服务器的基本结构

物理服务器的基本结构

物理服务器的基本结构物理服务器是指基于硬件设备的服务器,它由多个组件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存储设备、网络接口等。

每个组件在服务器的结构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共同构成了服务器的基本结构。

本文将介绍物理服务器的基本结构以及各个组件的功能和作用。

一、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物理服务器最核心的组件之一,它负责执行服务器上的各种计算任务。

CPU包含多个计算核心,每个核心都能执行指令并处理数据。

它通过高速总线和其他组件进行通信,接收和发送指令和数据。

二、内存内存也是物理服务器不可或缺的组件,它用于存储当前运行的程序、数据和操作系统。

内存具有快速的读写速度,能够提供瞬时的数据访问能力,有效地支持服务器的运算和存储。

三、存储设备存储设备在物理服务器中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主要包括硬盘驱动器(HDD)和固态硬盘(SSD)。

HDD通过旋转的磁盘读取和写入数据,而SSD使用闪存技术,具有更快的读写速度和更高的数据传输率。

四、电源供应电源供应是确保物理服务器正常运行的关键组件之一。

它向其他组件提供所需的电能,包括CPU、内存、存储设备和其他外部设备。

电源供应有多个保护机制,以确保服务器在电压过高、过低或突然中断的情况下能够正常运行。

五、网络接口物理服务器通过网络接口与其他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包括路由器、交换机和防火墙等。

网络接口根据所使用的网络协议和速率连接到网络,实现服务器与其他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六、风扇和散热器物理服务器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保持温度适宜,服务器配备了风扇和散热器。

风扇通过强制对流来冷却服务器,而散热器则通过传导热量来降低温度。

它们协同工作,确保服务器长时间稳定运行。

七、扩展槽为了满足不同需求的扩展和升级,物理服务器通常配备了扩展槽。

通过扩展槽,可以添加额外的硬件组件,如网络适配器、图形处理器(GPU)等,以提升服务器的性能和功能。

总结物理服务器的基本结构由中央处理器、内存、存储设备、电源供应、网络接口、风扇和散热器以及扩展槽等组件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务器硬件组成及分级服务器英文名称为“Server”,指的是网络环境下为客户机(Client)提供某种服务的专用计算机,服务器安装有网络操作系统(如Windows 2000 Server、Linux、Unix等)和各种服务器应用系统软件(如Web服务、电子邮件服务)的计算机。

这里的“客户机”指安装有DOS、Windows 9x等普通用户使用的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服务器的处理速度和系统可靠性都要比普通PC要高得多,因为服务器是在网络中一般是连续不断工作的。

普通PC死机了大不了重启,数据的丢失损失也仅限于单台电脑。

服务器则完全不同,许多重要的数据都保存在服务器上,许多网络服务都在服务器上运行,一旦服务器发生故障,将会丢失大量的数据,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计的,而且服务器提供的功能如代理上网、安全验证、电子邮件服务等都将失效,从而造成网络的瘫痪,对服务器可靠性的要求可见一斑。

服务器的种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服务器分为许多种,主要有按网络规模、按架构(芯片)、按用途、按外观1、按网络规模划分按网络规模划分,服务器分为工作组级服务器、部门级服务器、企业级服务器。

工作组级服务器用于联网计算机在几十台左右或者对处理速度和系统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小型网络,其硬件配置相对比较低,可靠性不是很高。

部门级服务器用于联网计算机在百台左右、对处理速度和系统可靠性中等的中型网络,其硬件配置相对较高,其可靠性居于中等水平。

企业级服务器用于联网计算机在数百台以上、对处理速度和数据安全要求最高的大型网络,硬件配置最高,系统可靠性要求最高。

需要注意的是,这三种服务器之间的界限并不是绝对的,而是比较模糊的,比如工作组级服务器和部门级服务器的区别就不是太明显,有的干脆统称为“工作组/部门级”服务器。

2、按架构划分(芯片)按照服务器的结构,可以分为CISC(复杂指令集)架构的服务器和RISC(精简指令集)架构的服务器:IA架构服务器(Intel Architecture Server)-即通常所讲的PC服务器,采用x86(CISC)芯片并且主要采用Windows NT/Windows2000、Linux、FreeBSD等操作系统的服务器,如Intel PentiumIII(P4)和Intel (P4)Xeon(至强)等。

RISC架构的服务器指采用非英特尔架构技术的服务器,使用RISC芯片并且主要采用UNIX操作系统的服务器,如SUN公司的SPARC、HP公司的PA-RISC、DEC的Alpha芯片、SGI公司的MIPS等;由于RISC架构服务器的性能和价格比CISC架构的服务器高得多。

近几年来,随着PC技术的迅速发展,IA架构服务器与RISC架构的服务器之间的技术差距已经大大缩小,用户基本上倾向于选择IA架构服务器,但是RISC架构服务器在大型、关键的应用领域中仍然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3、按用途划分按照使用的用途,服务器又可以分为通用型服务器和专用型(或称“功能型”)服务器,如实达的沧海系列功能服务器。

通用型服务器是没有为某种特殊服务专门设计的可以提供各种服务功能的服务器,当前大多数服务器是通用型服务器。

专用型(或称“功能型”)服务器是专门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功能专门设计的服务器,在某些方面具有与通用型服务器有所不同。

如光盘镜像服务器是用来存放光盘镜像的,那么需要配备大容量、高速的硬盘以及光盘镜像软件。

4、按外观划分按照服务器的外观,可以分为台式服务器和机架式服务器以及刀片服务器1.台式服务器有的采用大小与立式PC台式机大致相当的机箱,有的采用大容量的机箱,像一个硕大的柜子一样,主要分为单塔式和双塔式,2.机架式服务器的外形看起来不像计算机,而是像交换机,有1U(1U=1.75英寸)、2U、4U等规格,如下图所示。

机架式服务器安装在标准的19英寸机柜里面。

刀片服务器刀片服务器是一种称之为“HAHD(High Availability High Density,高可用高密度)”的低成本服务器平台,是专门为特殊应用行业和高密度计算机环境设计的。

在结构上它比前面介绍的机架式服务器更紧凑,因为它像刀片一样非常薄,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插入整个服务器系统的机柜中,所以称之为“刀片服务器”,如下图。

主要应用集群服务。

硬件知识CPUInter公司的产品Pentium 4和Celeron是面向个人电脑的,“Xeon(至强)”、“Xeon MP”和“Itanium(安腾)”是面向工作站和服务器的。

此外,虽然每个品种的最高工作频率、所支持的FSB以及高速缓存容量等都有一些微小的区别,但内部设计基本相同,确保了软件的兼容性。

Pentium 4(或者Celeron)和Xeon的最大区别是对一台机器中安装多个CPU的“多处理器系统”的支持。

Pentium 4在整个系统中只能安装一个物理CPU,而Xeon可以集成2个,XeonMP甚至可以集成4个以上。

这里要特别提提安腾处理器这类处理器应该说是大多数人不是很了解的处理器之一。

因于它是专为要求苛刻的企业和技术应用而设计,是瞄准高端企业市场的,并且相对Intel其他系列的处理器来说,其价格昂贵,即使最便宜的型号价值仍然超过1000美元!安腾处理器是构建在IA-64(Intel Architecture 64)上,64位只是安腾处理器的一个技术特征。

最新的安腾2处理器具有6.4GB/秒的系统总线带宽、6MB的集成三级高速缓存和1.5GHz的主频。

特别提出的概念:xeon XEON DP和MPXeon DP处理器基于P4核心,规格基本与P4相同,但加入了超线程技术HT技术(即可在一个物理CPU 上实现二个逻辑运算单元,大大提升服务器的运算能力)和两路SMP的支持。

XEON DP的改进版-新一代的DP处理器也正式投放市场了,采用0.13微米工艺,配备512K全速二级缓存,使用类似P4 NorthWood核心,性能高于旧式的XEON DP。

Xeon MP处理器采用了新开发的NetBurst架构及超线程技术。

与XEON DP处理器相比,XEON MP具备1M或512K的L3 Cache和256K的L2 Cache。

XEON DP处理器支持两路SMP,常用在部门级服务器上。

XEON MP处理器支持4路或者更多SMP,常用在企业级服务器中。

AMD的产品AMD 从2001年开始在服务器领域跃跃欲试,并于6月推出了支持双处理器的Althlon MP及配套的AMD-760 MP芯片组,支持DDR ECC SDRAM和AGP 4X。

该芯片组包括AMD-762系统控制器(北桥)和AMD-766周边总线控制器(南桥),稍显不足的是AMD-762只在33MHz上支持64位PCI。

AMD Athlon MP 处理器可与稳定可靠的AMD Socket A 结构兼容,并可支持DDR 内存。

这款处理器采用AMD 的0.13 微米铜导线工艺技术制造,由AMD 设于德国德累斯顿的Fab 30 芯片厂负责生产。

AMD Athlon MP处理器是AMD Athlon系列处理器的最新型号,可确保多处理器系统能发挥前所未有的高效能。

这款处理器是全球首款有如此能力的第七代x86处理器,可支持高效能多处理器平台的服务器及工作站。

M 同时MP型的处理器是配置单处理器(1-way)和双处理器(2-way)服务器及工作站平台所必要的组件,尤其适用于商用及企业系统。

这款处理器的设计独特,最适合执行多线程序以及负责重要任务的应用软件。

主板说起高端主板的厂商来确实不多,大家能数得出也就那几家,都很熟悉。

分别是超微、Intel、泰安。

这三家一直以来霸占着高阶主板的绝大部分市场。

这三家被称之为老三家,其中超微与泰安两家是专业的高阶主板生产厂,主要生产服务器工作站等高阶主板。

与超微有点差别的是泰安在国外也有生产普通的台式机PC主板,不过国内非常少见。

Intel则因为是芯片组厂家,对自己的主板产品并不主推。

硬盘现在的硬盘从接口方面分,可分为IDE硬盘与SCSI硬盘还有SATA。

IDE硬盘即我们日常所用的硬盘,它由于价格便宜而性能也不差,因此在PC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个人电脑上使用的硬盘绝大多数均为此类型硬盘。

另一类硬盘就是SCSI硬盘了(SCSI即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由于其性能好,因此在服务器上普遍均采用此类硬盘产品,但同时它的价格也不菲,所以在普通PC上不常看到SCSI的踪影。

传输速率:IDE ATA66 最大数据吞吐量为每秒66MB。

ATA100 类似ATA/66,但是最大数据吞吐量为每秒100MB,主板和硬盘必须同时支持ATA/100,有一些第三方生产的PCI卡可以帮助电脑运行ATA/100驱动。

SCSI 控制器传统上就比IDE快,数据传输能够达到每秒160MB~320MB。

Ultra 320 SCSI Ultra 320 SCSI是新的SCSI标准,刚刚开始应用。

Ultra SCSI 320使用32 bit PCI槽允许最高传输速度为每秒160 MB,使用64 bit PCI槽的控制器最高传输速度为每秒320 MB。

SCSI 320使用16 bit总线,兼容SCSI 160。

SATA SATA是串行(serial)ATA的缩写第一代SATA:SATA-1又称作SATA-150,传输速度是150MB/s(或者1.5Gb/s)新一代SATA-2SATA-2也可以称作SATA-300,符合ATA-7规范,传输速度高达300MB/s(或者3Gb/s)为什么采用SATA首先要从ATA的缺点说起(3大缺点):1. 信号线长度无法延长2. 信号同步性难以保持3. 5V信号线耗电较大SCSI-320接口的数据线能达到320MB/s的高速是因为它的数据线将一组组的差分信号线两两扭合而成SATA 优点:串行I/O传输协议所使用的上行、下行两对差分信号线意味着更简单的信号电缆、更小型化的接口,当然更少的线也就带来了更简单的主板设计、特别是更少的南桥芯片引脚,整个系统的成本也就大大降低SATA唯一需要克服的困难就是在比PATA高了数十倍的工作频率下,怎样能工作的稳定。

内存如今常用的服务器内存主要有SDRAM和DDR二类,还有另一种RAMBUS内存,是一种高性能、芯片对芯片接口技术的新一代存储产品。

现在刚兴起的DDR2,也逐渐延伸到服务器内存。

现代Hynix在去年六月份已经开始量产供服务器和工作站使用的DDR2内存了。

而从技术层面来说,之所以与普通内存有着区别,都是因为ECC。

这是ErrorChecking and Correcting的简写。

它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的计算机指令中。

ECC和奇偶校验(Parity)类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