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导学案
《六国论》复习导学案含答案
![《六国论》复习导学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4b81d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80.png)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导教案《六国论》复习导教案一.复习重点1.作者及历史背景苏洵( 1009-1066 ),北宋文学家,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号老泉(其家有老人泉,梅尧臣曾为之作诗,故自号)。
年二十七始发奋念书。
教二子念书。
嘉祐间(1056)携二子轼、辙至京师(轼、辙于嘉祐二年(1057)三月仁宗殿试,同科进士及第。
轼22 岁,辙 19岁),翰林学士欧阳修得苏洵文二十篇,荐于宰相韩琦,授秘书省校书郎。
苏洵为文语言明畅,笔力雄健。
与其子轼、辙合称' 三苏 ' ,俱为列入 ' 唐宋八大家 ' 。
其著作有《嘉祐集》。
本文选自《权书》(共政论与史论十篇,此为其八)。
战国时,秦于商鞅变法后日强,而六国因为因循保守,政治杂乱而相对衰败,在秦的军事和外交攻势下,只好纷繁割地乞降终至消亡。
宋代基于唐末藩镇盘据,五代(梁、唐、晋、汉、周)军人乱政,采纳中央专制集权政策,军权、财权、人权都归中央,将帅无自主之权,这样虽根绝了军阀拥兵作乱,但也造成了军事上衰颓。
辽(契丹(古族名,古国名)东胡人所建国家,今辽河上游一带)、西夏(党项羌(羌,古族)所建之' 大夏 ' ,今宁、陕、甘西北部)扰乱,宋军败多胜少,政治外交于是更脆弱, ' 澶( chán)渊之盟 ' (澶渊,古地名,今河南濮阳县西北)岁输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后辽向宋索地(索晋阳(今太原)、瓦桥(河北雄县)以南十县地),无奈宋又加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
西夏王李元昊上书请和,宋答应每年给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
苏洵此文正是借论六国赂秦导致消亡这一点(先人论史事不必定很全面,主要在于立论有据,言之成理。
' 六国消亡在于赂秦' ,此难免片面),责备宋代行贿辽、西夏以求偷安的不妥,主张任用谋臣奇才而奋起抵抗外侮。
此文文笔纵横恣肆、简劲切洽,是谈论文之模范。
二、课文内容简讲1、课文共5段,可依据论证过程分为三部分。
2020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常见“句式杂糅”分析》
![2020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常见“句式杂糅”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599ab8aeaad1f346933fe4.png)
2020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常见“句式杂糅”分析】错例正确形式错例正确形式1.是由于……决定的是由……决定的/是由于……2.是为了……为目的的是为了……/是以……为目的的3.他的死是为了……而死的他的死是为了……/他是为了……而死的4.……的原因,是因为…………的原因是……/……是因为……5.……的原因,是由于…………的原因是……/……是由于……6.是因为……的原因是因为……/是……的原因7.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8.……的原因主要是……所致……的原因主要是……/……主要是……所致9.其根本原因是……在作怪其根本原因是……/是……在作怪10.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11.关键的问题是……在起决定作用关键的问题是……/是……在起决定作用12.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13.经过……下经过……/在……下14.由于……下由于……/在……下15.由于……领导下由于……领导/在……领导下16.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上17.大多是以……为主大多是……/以……为主18.以……即可以……为宜/……即可19.有……组成有……/由……组成20.成分是……配制而成的成分是……/是由……配制而成的21.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靠……取得的22.本着……为原则本着……原则/以……为原则23.借口……为名借口是……/以……为名24.打着……为幌子打着……的幌子/以……为幌子25.听到……的噩耗传来听到……的噩耗/……的噩耗传来26.深受……所欢迎深受……欢迎/为……所欢迎27.变得分外……多了变得分外……/变得……多了28.比去年同期相比……比去年同期……/跟去年同期相比……29.……的特点是……的独到之处……的特点是……/……有……的独到之处。
江苏省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复习小说中情节的作用》导学案
![江苏省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复习小说中情节的作用》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654463482fb4daa58d4b85.png)
小说中情节的作用一、考纲:分析作品结构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
二、常见设问模式1、分析某一情节或句子的作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2、将小说的某个情节抽去,对小说的人物刻画和主题的表现有没有影响?为什么?3、理解情节的高潮或结尾的作用。
4、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
5、分析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倒叙、插叙、伏笔等方法的作用。
三、情节的作用构建“情节——环境——人物——主题”四级循环思考体系1、情节(结构)方面:●小说的开头:①设疑(悬念)法;②写景法(以写景开头)常见作用:开篇点题;制造悬念,埋下伏笔;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有时还能增添情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文章中间的某句话、某个情节常见作用:推动……情节的发展;为……情节发展作铺垫(埋下伏笔);引出下文对……叙写;与上下文是否构成呼应关系。
●小说结尾常见作用:照应开头、启发读者思考、揭示(深化)文章主旨等作用。
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项链是假的,但前面已埋伏笔。
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
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创造。
2、环境方面:营造氛围;交待人物活动的环境等。
3、人物方面:表现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等。
4、主题方面:表现主旨或深化主旨等。
四、构思方法巧妙的构思方法有抑扬结合、倒叙插叙、设置悬念、误会巧合、思维突转、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等。
1、《侯银匠》......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①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
②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2、《太阳老人少女》小说中对老人家庭生活的叙写是否多余?为什么?(4分)不多余。
①具体表现老人落寞悲凉的生活境遇。
②与下文老人的“活得挺好”的自述形成反差。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一轮复习导学案(教师)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一轮复习导学案(教师)](https://img.taocdn.com/s3/m/f3425a5aa417866fb84a8e9b.png)
北镇市高级中学20XX级高三年级语文学科一轮复习导学案文言文——翻译【考纲要求】考生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其能力层级为B级。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能力目标: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
【教学重点】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翻译文言文语句的意思。
【教具媒体】多媒体【知识内容】【教学过程】一、考点阐释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一直以来是高考文言阅读的重点。
因而,我们有必要加强文言文翻译能力的培养,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文翻译技巧,以便更好地驾御这一题型。
二、知识链接(一)链接高考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译: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赐的田地,又想夺取任丘老百姓的产业,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事停止下来。
(关键字:赐、复、民业、力争各 1 分,句意 1 分)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译:韩文立即偕同各位大臣匍匐在金銮宝殿给皇帝上书,奏章递入皇宫,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下饭,刘瑾等人十分恐惧。
(关键字:偕、伏阙、入、不食各 1 分,句意 1 分)(二)文言文翻译原则:三字要领:“信”“达”“雅”。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三)文言文翻译的标准——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从高考的特点出发,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中,尤其是在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上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达到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实例分析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翻译:希望您详细说明我不敢违背恩德。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边塞诗复习导学案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边塞诗复习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dd87c2f705cc175527094c.png)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边塞诗复习导学案考试说明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预习目标在“温故”中了解边塞诗的主要表现方法和情感。
预习方法1、结合导学案复习《唐诗宋词》,自主梳理、建构本课知识体系。
2、完成预习内容,并理清存在的问题。
预习内容1、结合《唐诗宋词》模块,请结合下列表格,写出你所掌握的边塞诗的相关内容。
2、结合你所接触的边塞诗,完成下面几个小题:(1)边塞诗常有哪些标志性词语?(2)边塞诗抒发的感情大致有几种?学习目标1、掌握边塞诗的解读方法。
2、掌握边塞诗的主要考查题型和解题思路。
学习重点掌握从题材入手理解诗歌的方法学习方法师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一、温故,交流“预习案”的思考问题,二、知识梳理及训练梳理边塞诗的相关知识(1)感情类型(2)主要手法(3)鉴赏方法二、高考体验1、(2004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2、(2007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出关①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三、课堂演练1、(2005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巩固案【日作业】一、必做题:(10分钟)1、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2、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下面这首诗歌的解读,并迁移高考,解答相关高考题目:(200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
高三语文导学案二轮复习NO.1
![高三语文导学案二轮复习NO.1](https://img.taocdn.com/s3/m/2a3e90c2ce2f0066f5332253.png)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学案—字音(一)【学习目标】1.区分常见多音字、形近字的读音。
2.养成正确识记普通话字音的良好习惯。
【考点精讲】1.多音字多音字可以分为两类:①多义多音字的错读:有些字的字义不同,字音也不同,但人们往往不加区别地错读成一个音。
例如:“耙”,读bà是一种弄碎土块的农具。
使用这种农具碎土平地叫“耙地”。
如果读pá就是另一种农具,有铁耙子、竹耙子等。
“乘”,作动词时读chãng(特别:姓乘),作量词时读shâng(特别:历史书叫史乘)。
“泊”作动词时读bï,停泊、船泊、泊位、淡泊,作名词时读pō,湖泊、血泊、罗布泊、血泊。
“屏”表“抑止或除去”读bǐng,屏住呼吸、屏退、屏除,表“遮挡”读píng,屏风、屏障、屏蔽。
②同义多音字有些字在不同的词里,字义没有显著的不同,但字音却不同了,例如:“剥”意思是去掉外面的皮、壳或其他东西,单用(常用于口语)读bāo,剥皮,剥花生;复合词中读bō,剥夺、剥削。
“壳”有两种读音:例如口语中读kã,壳儿、贝壳儿、脑壳、驳壳枪,书面语中读qiào,地壳、甲壳、躯壳。
“逮”,解释为捉,只有“逮捕”的“逮”读dài,其它都读dǎi(还有一种含义:到、及读dài,力有未逮)。
“苔”,只有“舌苔”的“苔”读tāi,其于都读tái。
“血”,书面语(用于复音词及成语)中读xuâ,贫血、心血、呕心沥血、狗血喷头,口语中单用读xiě,鸡血、血晕、血块子。
“扫”,作动词读sǎo,扫盲、扫地、扫兴,作名词读sào,扫帚。
2.形声字形声字误读主要是“秀才识字读半边”。
中国汉字中的形声字不是同声旁的字的读音都相同。
例如:“刹那”中的“刹”读chà),(“刹车”中的“刹”读shā。
“仓颉”中的“颉”读jiã,(“颉颃”读jǐháng)。
知其不可而为之-浙江省湖州中学高三语文《论语》复习导学案(学生版)
![知其不可而为之-浙江省湖州中学高三语文《论语》复习导学案(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395fb9e87101f69f31953e.png)
浙江省湖州中学高三语文《论语》复习之——《知其不可而为之》一、回顾整理★默写课文相关语录(1)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已而!已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不得与之言。
(2)子路曰:“。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君子之仕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翻译下列句子。
(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2)滔滔者天下皆是(3)不仕无义★孔子在坚持“仕”“义”的过程中,心态有过什么转变?孔子是否动摇了呢?二、课内研讨(一)知识梳理1.深则厉,浅则揭水深就穿着衣裳过河,水浅就提起衣裳过河。
比喻做事情要通达权变。
2.知其不可而为之①“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对孔子一生的概括,表现出孔子坚持理想、坚持原则、认定目标的执著精神和献身精神。
②这种言行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
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③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担当、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二)合作探究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一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论语·微子》)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梁惠王上》)二义,利也。
(《墨子·经说上》)今用义为政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
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
(《墨子·耕柱》)(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儒家与墨家对“义”的不同理解。
(3 分)(2)结合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儒家之“义”或墨家之“义”的看法。
(3 分)。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劝学》《师说》.docx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劝学》《师说》.docx](https://img.taocdn.com/s3/m/cbb8639a192e45361166f55d.png)
《劝学》《师说》复习导学案【学习要求】1.背诵《劝学》《师说》,并能准确默写。
2.掌握文中出现的如“绝、致、疾、师”等重点实词,“而、之、其、于”等虚词,并能翻译重点句子。
3.在掌握文本知识的基础上做到学以致用,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课前复习【学习要求】请用20-30 分钟完成下面的练习。
1. 根据结构图解背诵课文。
结构图解:《劝学》提高自己学习的意义改变自己中心论点: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学不可以已注重积累方法与态度坚持不懈专心致志学法点拨:提纲挈领背课文抓住文章的脉络诵读,可以条理清晰地记住全文内容,对背诵课文有很大帮助。
请结合结构图解,尝试记诵课文。
结构图解:《师说》论点:学者必有师古之圣人—今之众人正确态度破:士大夫耻学于师无贵无贱择师教子—其身耻师无长无少师说道之所存巫医等人—士大夫立:圣人无常师师之所存写作缘由:赠李蟠2.根据拼音写汉字。
di àn()青虽有 gǎo( )pù( )金就 l ì()则利cān()xǐng( )乎己xi a()六跪而二á o( ) qì()而望矣闻者zh āng()假 y ú( )马者假舟 j í() 者风雨兴 yān()kuǐ( )步qí()jì()一跃nú( )马十驾qi a()而舍之金石可 l ?u( )3.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②君子生非异也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④或师焉,或不焉。
4.解释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礼记》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6.吾从而师之。
....4.古之学者必有师。
7.师不必贤于弟子。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8.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课堂复习【学习要求】1.夯实基础,梳理文言知识点,完成知识整合。
多音字复习(正式)
![多音字复习(正式)](https://img.taocdn.com/s3/m/5e0127cbbb4cf7ec4afed047.png)
多音字专题复习【教学目标】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
2、规范语音诵读,提高辨别错误语音的能力。
3、准确区分多音多义字,形近形似字、形声字的读音。
【多音字复习策略】一字多音,是汉字的固有特点。
如“差”字有chü、chà、chüi、cÿ四个读音,“和”字有hã、hâ、hú、huï、huî五个读音之多。
这些数量庞大的多音字,在增强汉字表义丰富性的同时,也成了我们平时学习语文和普通话的拦路虎。
多音字的读音其实也是有规律的。
这种规律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很多多音字之所以多音,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多义。
表示的词义不一样,读音自然也就不一样。
这类多音字读音差别较大,而且词义之间彼此基本没有关联,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不同的字。
例如,“参”字共有三个读音,每个读音代表一类词义,词义之间没有引申关系:参cün(加入义)参加、参拜、高参;shýn(名物义)人参、参商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中,有些多音字的读音后面注有“名物义”“动作义”等。
这说明不同的读音具有区别词性的作用,词性不同,读音也就不同。
一般说来,这类多音字读音非常相近,只在声、韵、调三者之中的某一方面存在细微差别。
举例如下:长cháng(形容义)很长长远长久zhǎng(动作义)生长、成长、长知识数shǔ(动作义)数落、数不清、数得着shù(名物义)数据、数量、数额shuî(副词义)数见不鲜为wãi(动作义)大有可为、认为成为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中,还有些多音字的读音后面注有“文”“语”字样。
“文”即“文读”,表示这个读音是书面语的读音,一般出现于复音词或文言成语中。
“语”即“白读”,表示这个读音多用于口语中的单音词及少数日常用的复音词中。
这类多音字词义基本相同,有时甚至完全相同,读音不同仅仅在于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区别。
人教版高三语文高考高考复习:语言得体导学案
![人教版高三语文高考高考复习:语言得体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1702340c22590103029d0a.png)
语言得体导学案一、高考典题感知【高考真题】(2021高考全国1卷)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语言得体。
B项,“献丑”是谦辞,用于展示作品或演出时,表示自己技能很差的谦虚说法,不用于“落款出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 这个语境。
C项,“垂询”,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用于此处不得体。
D项“内人”:用以称自己的妻子。
此句是说郭教授的妻子。
不得体。
A项“舍弟”,用于自己的弟弟。
“家大舍小令外人”二、【技法指导】【例1】高考不仅是十二年知识学习的总检阅,更是一种体力和毅力的挑战和考验,是意志品质的自我较量。
在即将召开的高考励志班会上,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面对家长、老师、同学们,你会各说些什么?选出对应正确的一项()(1)对家长说:(2)对老师说:(3)对同学说:① 我们一定努力拼搏,永不言弃,用优异的成绩回报您的养育之恩!②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一定要用最灿烂的方式诠释生命的精彩!③ 我们一定不骄不躁,决不后退,用辛勤的汗水为母校增光!A 、① ③ ② B、① ② ③ C、② ① ③ D、③ ② ①技法小结:【例2】请根据下面两段话的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
(1)1978年8月8日,时任日本外相的园田先生来北京,准备和我国政府签订和平友好条约,黄华外长到机场去迎接。
不料,天公不作美,飞机刚停到机场上,就下起了大雨。
见园田先生走下飞机,黄华外长迎上前去,随后陪同园田走进了贵宾室。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部分复习学案七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部分复习学案七](https://img.taocdn.com/s3/m/4d25a6e6f8c75fbfc77db247.png)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部分复习导学案七复习目标:1、能仔细地阅读诗歌,弄清楚诗歌的大意和其中意象的内涵,并能将之组成画面加以描述。
2、能大致分清楚诗歌语言的特色(包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
3、能结合诗歌内容准确地说出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如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
4、在以上三方面要求的基础上,能体察诗歌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并形成语言加以复述。
考纲要求:详见《三年高考两年模拟》P143页。
◆预习案预习任务:一、细读详见《三年高考两年模拟》P143页的“考纲解读”,并勾画你认为的重要的信息。
二、细读《三年高考两年模拟》P146“知识清单”中“三、诗歌的表达技巧”的内容,勾画你认为重要的语句并加以积累。
三、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8.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余干旅舍①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注】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1)这首诗酸用了哪些意象米表达离情乡思?(2)有人评论此诗具有“时渐进,情渐浓”的特点,请结合相关意象赏析。
10.(四川广安市高2010级2009-2010年度两县一市一区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江上董颖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辈数尺沙迫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董颖,大致生活在宋高京绍兴初前后,一生穷困潦倒,迫于生计而常年奔走异乡。
(1)诗歌的前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作简要分析。
(4分)(2)诗歌的最后一句构思巧妙,前人称之为神来之笔,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4分)1.(河南省郑州47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渡桑乾刘皂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①刘皂,咸阳人。
②咸阳在并州西面,相距数百公里;桑乾河在并州北面约二百公里处。
(1)“客舍并州已十霜”中的“霜”字,可否换成“年”?请简述理由。
压缩语段教师版
![压缩语段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99d980fecaaedd3383c4d3fe.png)
一、复习目标1、明确高考压缩语段题目类型及特点2、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二、高考命题分析“语段的压缩”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压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段。
综合考查理解、分析、阐发、引申、筛选、概括等语言表达能力。
不论何种形式的压缩语段题,都要做到准确把握语段的主旨和内容;同时要求做到语句简洁、不遗漏主要信息、符合字数范围等。
(一)新闻概写和点评A.新闻概写1.拟写一句话新闻2.拟写新闻导语3.拟写标题B.新闻点评(评论)(二)下定义解答语段压缩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牢记一个公式被定义概念(种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
“种差”是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所独有的属性,即和其他种概念的本质差别;“邻近属概念”指被定义者的最小的属概念,即比被定义概念大一级的属概念。
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
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种差)的×××(属概念)”。
2.走好三个步骤第一步:提取“邻近属概念”。
下定义时,首先在所提供的材料中找一个邻近属概念。
邻近属概念的出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隐含在所给材料中,要考生自己找出来;二是材料所给信息中没有现成的属概念,需要考生根据材料的内容自己确定属概念。
第二步:寻找种差。
就是寻找那些属于邻近属概念的信息点。
要注意有些种差是由多个属性组成的复杂属性,在提取相关信息时这些属性一个也不能少,否则会造成定义不严密。
第三步:整合成单句。
整合成单句就是将被定义者、种差、(邻近)属概念,用“是”“叫”等一类连接词联结起来,使之符合“被定义者(种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的公式。
要注意这些属性组成的种差是多项定语的排列规律。
确定陈述语序,合理排序。
确定陈述语序时,一定要仔细分析所给种差的材料,寻找其中的陈述线索,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
3.淘汰“六种信息”①重复、冗赘信息,②比较信息,③成因、背景信息,④描写信息,⑤作用、意义信息,⑥举例信息。
山东省肥城六中高三复习必修一(鲁人版)导学案:第一单元《第1课 劝学》
![山东省肥城六中高三复习必修一(鲁人版)导学案:第一单元《第1课 劝学》](https://img.taocdn.com/s3/m/a234f37fa45177232f60a233.png)
劝学【制作】王长宏【课型】复习课【学案序号】1【审核】孔令海【使用日期】 9月6日【学习目标】1.背诵默写全文,积累文本所涉及的重要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等相关文言知识。
2.体味文本的论证特点及语言特色。
3.领会学习的重要意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自学达标1.掌握常见文言现象——古今异义词,完成后面的练习。
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
古今词义的差别,主要如“江”“河”在古代专指长江、黄河。
现在扩大为“河流”的通名。
④感情色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地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练习:指出下面句子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词,并解释。
(1)金就砺则利(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标注重点读音:木直【中】绳金就【砺】则利须【臾】之所学而闻者【彰】假舟【楫】者君子【生】非异也故不积【跬】步【骐骥】一跃【驽】马十驾【锲】而舍之金石可【镂】用心【躁】也【假舆】马者【跂】而望矣虽有【槁】【暴】蟹六跪而二【螯】日【参】【省】乎己【輮】以为轮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解释重点实词:劝学()不可以已()木直中绳()槁暴()不复挺者()金就砺()跂而望()博见()声非加疾()闻者彰()假舆马者()致千里()圣心备焉()锲而舍之()用心躁也()4、辨析重点虚词:而:水为之,而寒于水()吾尝终日而思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蟹六跪而二螯()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于: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善假于物也()焉:风雨兴焉()且焉置土石()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5、通假字:指出并解释輮以为轮()虽有槁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6、活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绝江河()7、特殊句式:指出句式青,取之于蓝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8、重点句子翻译:(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025届高三语文“语句改写效果分析(原句VS改句)“复习导学案
![2025届高三语文“语句改写效果分析(原句VS改句)“复习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02375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00.png)
2025届高三语文“语句改写效果分析(原句VS改句)”复习导学案班级姓名座号一、【学习目标】1能够掌握语句改写的种类和典型2掌握分析语句改写效果的方法技巧二、自主学习过程必备知识链接:一、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与方法速解语句改写效果分析“两步六思考”第一步,比对改句与原句,发现“不同点”。
改句与原句往往有两三处区别,要能够准确捕捉到这些区别,抓住答题切入点。
如2023年新高考卷Ⅱ的两处不同,就是答题的切入点。
第二步,多角度思考,分析“精彩处”。
思考答题角度,具体分析原句因何精彩,其表达效果及作用是什么。
思考角度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思考角度一句式特点长短句——使用长句,表意严密、细致。
使用短句,使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
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
整散句——整句使语言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恢宏。
散句表意灵活。
整散句结合,使语句波澜起伏,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倒装句、设问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等——倒装句强调的是前置或后置的部分;设问句能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反问句常给人语气强烈、掷地有声之感;双重否定句使肯定的意味更加强烈。
思考角度二艺术技巧可从表现手法(写景、写人、写物及抒情)、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等)、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角度切入思考原句的表达效果。
思考角度三语句衔接从语境的对象、行文的一致、意义上的连贯、文句的流畅等角度切入思考。
思考角度四词语运用①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往往能够使语言生动形象;②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③运用拟声词可以使描写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④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⑤罗列名词,可以形成多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叠加的现象,如一个特写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另外,还可分析其中的两字词语、四字短语等。
如连用四字短语,概括力更强,使文章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高三一轮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赤壁赋》学生用
![高三一轮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赤壁赋》学生用](https://img.taocdn.com/s3/m/845c70fa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ed.png)
),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
)其破.(
)荆州,下.(
)江陵,
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
)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
)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侣.(
)鱼虾而友.(
)麋
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
)。
举酒属.(
)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
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
)一苇之所如.(
),凌.(
)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
)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
பைடு நூலகம்
)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
2.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2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
编号
3.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使用时间
4.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5.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7.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
林清玄:生命的可爱在于不断地上升和下落
3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
【步步高】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导学案现代文阅读 散文31
![【步步高】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导学案现代文阅读 散文31](https://img.taocdn.com/s3/m/8da2a32ccc17552707220883.png)
学案31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一)——题型与方法学案目标 1.学习分析文中重要语句的方法。
2.做题过程中如何避免浅层化、片面化的问题。
1.(2007·江苏卷)(《麦天》原文见“分析作品结构”学案)文章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
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09·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记住回家的路周国平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
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
我想,人生也是如此。
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
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
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
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
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
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
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
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
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
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
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导学案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
学习目标:1.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
2.提高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
学习重难点: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并灵活运用
学习过程:
一.考点阐释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考试大纲》保留内容。
我们要注意两点隐含信息: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关键是理解教材中150个左右的实词;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的条件。
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态,又是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文言文的复习备考中,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
然而,文言文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不是仅仅靠积累就能解决问题的了,还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
下面结合近几年高考相关试题具体阐述一些推断的方法:
二、方法点拨: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法
(一)字形推断法
【方法简析】字形推断法,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解释词的本义。
【精要点拨】分析字形能说明字的本义,有助于我们了解词的本义,利于我们去推断词的引申义或其他义项。
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
“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
“皿”与器具有关;“宀”与房舍有关;
“阝”与地名有关;“求”与毛皮有关;
“言”与说话有关;“隹(zhuī) ”与鸟雀有关;
“尸”与身体关;“冖”与笼罩有关;
“系”与捆绑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
“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有关;
“页”与首有关;“自”关鼻,“目”关眼。
(二)字音推断法【方法简析】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有一定的关系,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运用通假字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从而释出符合语境的意
思。
【推断练
习】
(1)进住夏口(《赤壁之战》)(“住”通
“驻”)
(2)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倍”通“背”,“倍道”就是“违背自然规
律”。
)
(3)昌宗从旁趣说,使速言(“趣”就是通假字,通“促”,意为“催
促”)(4)使有司宽政,毁关(去掉关税),去禁(禁令),薄敛,已责。
(《左传》)责, 意思为
____________
(5)“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
从”,“景”
(6)“昌期少年,不闲吏
事。
”“闲”
(7)“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
匈”“匈”
(8)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
也。
“罢”
(三)联想推断法【方法简析】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联系教材,联想成语,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
题。
【推断练习】
1、李超,字魁梧,淄之西鄙人
联想:“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边境)
“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把……当作边境)
2、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联系《鸿门宴》中素善留侯张
言而喻喻:明白
7、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联想:日薄西山、义薄云天薄:靠近
8、敌见,惊退。
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韩轨遂投城遁走。
(2004辽宁卷)
联想:投笔从
戎投,扔掉,舍弃
(四)相似结构推断法
【方法简析】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有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相对的特点,利用它可以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
一个词也好,一个句子也好,如果形式比较整齐,那么处在相同位置上的字的意思很可能不是相同或相近,就是相反。
【方法简析】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
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推断练习】
1、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赤壁之战》
“敝”,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劳”。
2、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由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可以推断是“年幼”的意思。
3、行将为人所并(将)
4、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提拔)
据成分推断其词性,进而推断出其意义。
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
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
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推断练习】
根据字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1、将军身披坚执锐,讨伐暴秦,功盖寰
宇! (从句子成分看,“坚”“锐”分别充当“披”和“执”的宾语,因次解释为:坚硬的盔甲和锐利的兵器)
2、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
是。
樵:木柴。
3、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
4、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书褒城驿屋
壁。
条:整理
5、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
侯
脯(杀做肉干)
6、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
定词义的。
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1、梅以欹为美,正则无景(倾斜)
分析:根据“无景”与“美”意思相反,可推断“欹”与“正”意思也相反,即“倾斜”。
2、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断粮)
分析:现代汉语中“绝食”指断绝饮食,以示抗议或自杀;而本句前文已交代“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下文又写太守苏琼“贷粟以付饥者”,那么这个“绝食”当指水灾后断了粮食。
今义是主动地断绝饮食,此处则是被迫无奈断了粮,古今异义。
3、优孟,故楚之乐人也。
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辩”用于动词谓语“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富有”)之后,作宾语,应该是名词。
由此可推断,选项释为动词“辩驳”有误。
(“辩”的正确解释是“辩才”)
4、又念昔日定国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