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这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的知识,从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三个层面来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最新学术成果的配合,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认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使学生既具备人文精神,又具有科学素养。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熟悉组织行为学相关基本概念和原理1.1了解组织行为学相关概念1.2 掌握组织行为学研究内容与方法课程目标2:从个体、群体、组织三个层面理解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提高学生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实践奠定基础2.1了解个体层面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并能应用于实践2.2了解群体层面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并能应用于实践2.3了解组织层面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并能应用于实践(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1.教学目标:(1)理解组织行为学概念和内容;(2)了解组织行为学发展历程;(3)掌握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
2.教学重难点:(1)组织行为学概念和内容;(2)组织行为学发展历程;(3)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
3.教学内容:(1)组织行为学概念和内容;(2)组织行为学发展历程;(3)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
4.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比较、案例。
5.教学评价:思考组织行为学研究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价值。
第二章个体差异1.教学目标:(1)了解个性理论和行为;(2)了解能力理论和行为;(3)了解价值观理论和行为。
2.教学重难点:(1)个体行为受到哪些因素影响?(2)个体行为的理解对管理者的启示3.教学内容:(1)个性理论和行为;(2)能力理论和行为;(3)了解价值观理论和行为。
4.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比较、举例分析。
5.教学评价:利用“大五”模型测试一下你自己的人格特征,分析结果并讨论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第三章工作态度和行为1.教学目标:(1)掌握态度的含义和构成;(2)了解典型的工作态度;(3)了解典型工作行为2.教学重难点:(1)态度的含义和构成;(2)典型工作态度和行为。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介绍《组织行为学》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组织行为学是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中所表现的行为和态度的学科,它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以行为科学为基础,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促使了企业组织的发展,组织行为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组织行为学”已经成为工商管理类各专业本科教学的核心课程之一。
加强此课程的研究与教学,对于学生毕业后提高管理水平,特别是对于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所属员工的心理和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及时协调个人、群体、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将分成四大单元、共十一章进行讲授。
具体章节详见下表“课程内容”部分。
三、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相关的理论知识体系,形成组织行为能力发展的良好基础;同时要求学生对于组织行为方面的基本技能有所掌握,理解并能运用基本的组织行为技能。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分析个性差异、管理压力、防御挫折,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具体培养目标为:1、使学生强化对我们的民族自信和理论自信,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2、使学生全面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体系,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组织中人的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3、使学生建立分析、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为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或深入研究组织行为理论打下基础;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吃苦耐劳、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勤劳务实与细致耐心等职业精神。
七、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分四个模块依次进行教学:第一,组织行为学概述模块:采用课堂授课形式,着重讲解组织行为学的总体理论框架及其要点,掌握组织行为学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内涵、地位和作用,此教学模块重在引导学生培养其对组织行为学的认知能力。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1.理解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规律性,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控制能力。
2.学会权变的思想,权变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素质目标:
1.培养作为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系统思考、持续学习、为社会服务的价值观念;
2.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严谨、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职业道德。
3
重点:组织设计的方案;
难点:组织结构的差异
课堂讲授
15
组织文化
3
重点:组织设计的特点;
难点:如何创建积极的组织文化
课程思政融入点:倡导和热爱中国文化
课堂讲授
校园文化建
设小论文
16
复习
3
重点: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
难点:培养积极的组织行为学视角观察日常生活与工作
课堂讲授
合计:
48
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考核形式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专业选修课
课程英文名称:OrganizationBehavior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48/3/3
其中实验学时:0
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心理学
授课时间:周二,周三,5-7节
授课地点:莞城6208
授课对象:2018级会计学1、2、3、4班
难点:组织行为学模型
课堂讲授
2
组织中的多元化
3
重点:组织多元化特征;
难点:多元化管理
课堂讲授
3
态度与工作满意度
3
重点:态度工作满意度内涵外延;
难点:工作满意度如何影响工作
课程思政融入点:树立积极的工作态度
课堂讲授
压力及A型人格测试
组织文化课程设计
文化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能够识别和分析不同的文化类型,掌握文化的建设和传承方法,提高学生对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了解文化的作用和意义;3.熟悉不同的文化类型及其特点;4.掌握文化的建设和传承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识别和分析不同的文化类型;2.能够运用文化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撰写和文化相关的报告和论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精神;2.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团队协作精神;3.培养学生对于文化的尊重和认同。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不同文化类型的分析和识别,以及文化的建设和传承方法。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文化的作用和意义;3.不同文化类型的分析和识别;4.文化的建设和传承方法;5.文化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通过讲授法,教师将向学生传授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不同文化类型的分析和识别,以及文化的建设和传承方法;通过讨论法,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和探讨文化的相关问题,提高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法,学生将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案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法,学生将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文化,提高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将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我们将选择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的教材,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参考书将作为学生深入研究的辅助资料,我们将选择与教材相配套的参考书,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多媒体资料将用于辅助教学,我们将收集和相关的多媒体资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实验设备将用于实验教学,我们将准备和相应的实验设备,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企业文化》教学大纲
《企业文化》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企业文化课程类型:必修课课程学时:32学时课程目标:1.了解企业文化的概念和作用;2.分析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3.探讨企业文化的构建和塑造;4.理解企业文化与员工行为之间的关系;5.学习如何培养和传承企业文化。
教学大纲:第一章:企业文化概述(2学时)1.1企业文化的定义和特征;1.2企业文化的作用和意义;1.3企业文化与组织优势的关系。
第二章: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4学时)2.1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2.2企业文化对组织结构的影响;2.3企业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2.4企业文化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第三章:企业文化的构建和塑造(8学时)3.1企业文化的构建过程;3.2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3.3企业文化的传播和落地;3.4企业文化的和创新。
第四章:企业文化与员工行为(8学时)4.1员工行为的基本特点;4.2企业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引导和规范;4.3企业文化对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影响;4.4员工行为对企业文化的反馈。
第五章:企业文化的培养和传承(8学时)5.1企业文化的培养方法和策略;5.2企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5.3企业文化的评价和调整;5.4企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方法:1.授课: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介绍企业文化的概念和作用。
2.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企业案例,寻找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4.角色扮演:模拟企业的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企业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考核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教程》-教学大纲.doc
中国传统文化一、课程信息课程编号:A000053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课程类别:必修先修课程:无学分:2学时:32(28理论+4实训)适用专业(方向):所有专业开课学院:所有学院二、课程简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拓展课程,本课程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概述、中国传统哲学、中国古代教育、中国传统文学,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国传统艺术、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七大专题。
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中国文化的来源、历史文脉、思想精髓和辉煌成就,学生还会了解到作为一个中国人,将传承怎样的传统文化,并将如何发扬下去。
并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以及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本课程是专科学生的人文公共选修课课程,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特征,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培养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力、审美水平,并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目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必修课,在教学中旨在落实四项根本教育任务:一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讲授,让学生畅游于优秀文化海洋,提高学生对优秀文化的了解和把握。
二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处世社交能力。
在课程中通过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的讲解,为今后的工作生活和处世社交提供方便。
三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在课程中通过传统生活风俗、礼仪的讲解,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是拓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和深远的,通过课程学习,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目标《中国传统文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专题内容、主题人物、欣赏经典传统文化、评析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等环节,促进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读解的方法:分别从传统文化影响力的视角、文化的研究等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此增强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和水平,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37902 课程名称:组织文化 英文名称:Organizational Culture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32 学 分:2 适用对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管理学、组织行为学
二、课程简介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一整套共享的观念、信念、价值和行为规则,以至得以促成一
Corporate culture is a set of Shared concepts, beliefs, values, and behavior rules in an enterprise that can lead to a common pattern of behavior. The corporate culture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behavior of the leader, directly affects the effectiveness of human resources, and has a profound and long-term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ope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courses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include: the elements, structure, function and connota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and enterprise culture,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dynamic evolution process, enterprise culture conflict and integration, the change of enterprise 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nterprises,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etc.
种共同的行为模式。企业文化直接决定着领导者的行为方式,直接影响着人力资源的 有效性,对于提升企业独有的核心竞争力有着深刻而长远的作用。因此,在人力资源 管理专业开设《组织文化》课程有其必要性。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企业文化的要 素、结构、功能与内涵、企业文化运行机制和动态演化过程、企业文化的冲突与整合、 企业文化的变革、企业文化的传播与建设、中国企业的文化特征与发展、跨文化管理 等内容。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特
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企业文化的现象、本质及其对管理的意义,全 面掌握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了解企业文化的演变与发挥作用的机
理,借此培养学生应用企业文化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当代企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当代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挑战 2.熟悉企业在动态环境中的社会角色 3.掌握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企业的全球化与本土化 1.主要内容 跨国巨头的盛宴、中国公司的出海、全球本土化时代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跨国巨头的盛宴 中国公司的出海 全球本土化时代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如何理解从文化取向差异、管理方式差异、工作态度差异来选择全球化战 略和本土化战略 第二节 动态复杂的生存环境 1.主要内容 信息社会与知识社会、危机管理、员工差异化、管理创新、竞合关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竞合关系 知识点: 信息社会与知识社会、 危机管理 员工差异化 管理创新 竞合关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正确认识当前动态复杂的生存环境 第三节 企业的社会角色 1.主要内容 企业社会责任、企业伦理、社会责任与企业伦理困境
企业文化实践在中国的演进 企业文化实践发展趋势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实践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主要内容 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发展起步期、发展分化期和在中国的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企业文化浪潮的“四重奏” 沙因、奎因等人贡献的企业文化研究成果 霍夫斯泰德提出了多维度组织文化模型 企业文化理论在中国发展的三个阶段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正确理解企业文化在中国的发展 (三)思考与实践 阅读相关书籍,以一个日本企业为例子,论述其企业文化的形成、实践例分析、多媒体教学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 企业文化的兴起与演进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企业文化兴起的背景及其蕴含的历史必然性 2.了解企业文化理论的创建过程及标志性事件 3.熟悉企业文化实践的发展与趋势 4.掌握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企业文化的兴起背景 1.主要内容 企业文化的兴起背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社会的大变革 管理实践的变化 管理理论的危机与发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正确理解企业文化兴起的深刻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企业文化实践的发展与趋势 1.主要内容 企业文化实践的发展与趋势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企业文化实践的兴起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企业社会责任、企业伦理 知识点: 企业社会责任的对象、内容、法规和主要标准 企业伦理的内涵 社会责任与企业伦理困境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正确认识目前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伦理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三)思考与实践 1.如何理解竞合关系在行业内的具体应用,请用案例说明。 2.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哪几个部分,应当如何实施?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