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阅读 最新 最完整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对比阅读(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对比阅读(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对比阅读部编版(含答案解析)【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

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

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

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

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

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夷简不悦。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

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

闻贼已出塞,乃还。

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

”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

”进枢密直学士。

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之大观也B.南极潇湘感极而悲者矣C.前人之述备矣览物之情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安求其能千里也2.下列对【甲】文中划线句子停顿的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A.然则/何时/而乐耶?B.然则/何时而/乐耶?C.然则何时/而乐/耶?D.然则/何时而乐/耶?3.下列对【甲】文相关句子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文: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有所不同吧?B.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最新部编版七上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有答案)

最新部编版七上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有答案)

七上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陈太丘与友期》对比阅读一、(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注释】①虞人:侍卫。

1.解释加点词语解释(4分)陈太丘与友期.行去后乃.至天又雨.,公将焉之是.日,饮酒乐2..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3.(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二、(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1.解释下列词语。

(4分)过中不至.尊君..在不?孤往者尝为.邺令孔子亦不师.周公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024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记承天寺夜游》

2024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记承天寺夜游》

2024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记承天寺夜游》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②退则死法③,当恁么④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注】①木末:树梢。

②死敌:死于敌手。

③死法:死于军法。

④怎么:如此,这样。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怀民亦未寝.(睡觉)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C.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尝试)D.思欲就.亭止息(到,靠近)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B.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C.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D.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B.【乙】文题目标明“记游”,本可记述游历经过和松风亭的由来及四周的景物。

但苏轼非为叙事,而是明理。

C.【乙】仅记作者生活中的一点感受,不追求情节的完整和事理的严密,出语平淡通俗却意味深长,真实再现作者为人坦诚、天真、达观、有趣的一面。

D.【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场景不同,却情怀共通:乐观、旷达,随遇而安。

对比阅读 10篇 最新最全

对比阅读 10篇 最新最全

《陋室铭》对比阅读 10篇含答案与翻译2019年6月整理《陋室铭》对比阅读目录:1.子欲居九夷。

2.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3.记承天寺夜游。

4.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

5.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6.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

7.吾室之内,或栖于椟。

8.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9.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10.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1.【甲】《陋室铭》【乙】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⑴有仙则名.⑵谈笑有鸿儒..⑶子欲.居九夷⑷何.陋之有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斯是.陋室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B.惟.吾德馨我亦无他,惟.手熟尔C.无丝竹之.乱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可以.调素琴公亦以.此自矜3.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⑵或曰:“陋,如之何?”4.(2分)【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填空)5.从这两段文字,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3分)答案:1.(4分)出名博学的人想,想要什么 2.(3分) B3.(4分)⑴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⑵有人说:“(那个地方)非常简陋,怎么能住呢?”4.(2分)(1)惟吾德馨 (2)君子居之5.(3分)清雅脱俗,安贫乐道,高洁傲岸,淡泊宁静。

【乙】翻译:孔子想搬到九夷(边远之地)去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2.【甲】(刘禹锡《陋室铭》)【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

(完整版)课内与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课内与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及答案

课内与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第一篇《论语》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论语》七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乙】李生论善学者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

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1)吾日三省.吾身()(2)不逾.矩()(3)王生不说.()(4)王生惊觉,谢.曰()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吾悉能志.之处处志.之B.居.五日不可久居.C.而君变色以.去以.塞忠谏之路也D.王生益愠.人不知而不愠.3.翻译下面的句子(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卖油翁》对比阅读(最新最全中考题集锦)

《卖油翁》对比阅读(最新最全中考题集锦)

二、阅读以下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 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 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 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 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 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 尔。”康肃笑而遣之。
一、阅读以下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甲]《卖油翁》欧阳修 [乙]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 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 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 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 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 定。钱氏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 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塔晃动,工匠师傅说:“还 没有铺好瓦片,上面轻,所以像这样。”于是就用瓦片铺 盖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实在没有办法,工 匠师傅就暗中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赠送给她金钗, 向喻皓请教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简单, 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工匠师 傅遵照他的话去做,塔于是就稳定了。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 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梵天寺木塔》沈括)原来是 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 后六面互相连接,像只打开的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 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自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 的技艺精熟。 注释:(1)钱氏:指五代时吴越国君钱氏。钱镠于公元895年建 国,至其孙钱弘归降宋朝。吴越国境包括今江苏、浙江、福 建部分地区。两浙:即两浙路,治所在今杭州,包括今上海、 浙江全部及江苏东南部地区。(2)据:统治,割据。(3)级: 层 。(4)患:嫌,担心。(5)布:铺排。(6)贻(yí):赠给。(7) 讫(qì):完毕。(8)弥束: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约束。弥:紧密。 (9)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面。 (10)胠箧: 打开的箱子。胠箧,音qūqiè。胠:从旁边打开,打开。(11) 履:走,踩踏。(12)伏:通假字,通“服”,佩服。

最新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完整版)

最新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完整版)

(一)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

流俗不顾,匠人未识。

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

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

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

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

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

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

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

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

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取⑨斯。

——李绅《寒松赋》注释:①芊眠:茂密状。

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

③盘簿:牢固状。

④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

⑤叶:相合。

⑥隆:高。

⑦谅:确实。

⑧固:鄙视。

⑨取:取法。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②穹石盘簿而.埋根而③可远观不可亵.玩焉亵④甘冒霜而停.雪停10.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

(2分)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11.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12.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2分)(二)参考答案9.答案: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③亲近而不庄重。

④使(雪)停止。

评分:每两小题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0.答案:寒松笔直的树干撑起茂密旺盛的树冠,昂首挺立,生机盎然;坚韧恭肃的树枝,苍翠茂密,遒劲有力。

依靠层层山峦生长的寒松与高天白云携手挽臂,掩映成趣;隐居幽静山涧的寒松积聚着雾霭,收藏着烟霞,氤氲迷离,如诗如画。

完整版)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含答案解析

完整版)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含答案解析

完整版)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含答案解析小石潭记从XXX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XXX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XXX上。

佁然不动,XXX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XXX,XXX,XXX。

隶而从者,XXX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心乐之:心情愉悦。

2)佁然不动:静止不动。

3)其岸势犬牙差互:岸边形势错综复杂。

4)乃记之而去:记录下来并离开。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不足为外人道也B.乃记之而去有闻而传之者C.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心乐之山川之美答案:D。

都是表示对景色美丽的赞叹。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有上百条鱼,它们游来游去,仿佛没有归宿。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从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弯弯曲曲像蛇一样,时隐时现。

4.下列对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围绕着“石”来写,在移步换景中引导读者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B.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了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C.作者的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D.XXX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

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答案:D。

虽然XXX在文中提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但并不代表他认为小石潭不值得游玩。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通过描写潭边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对比阅读+课件38张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对比阅读+课件38张

对这两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甲诗题目中的“酬”是作者对神交已久的诗人白居易的酬谢,因为白居易写诗关怀作者。 B.甲诗颔联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C.品读乙诗,我们能从“逢秋”“悲寂寥”中感受到诗人因贬谪而抑制已久的消沉和愤激。 D.两首诗的尾句都保持着明朗的格调,体现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怀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甲诗中,诗人借“沉舟”和“千帆”两个意象表达复杂的情绪,请简要分析。
【答案】 (1)C (2)作者以“沉舟”自喻,表达出自己因长期被贬而愤慨惆怅的心绪,又以“千帆竞 发”写出一种积极进取的景象,表现出释然豁达、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解析: (1)本题考查诗人的情感。 ABD.正确; C.有误,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 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 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诗人因贬谪而抑制已久的消沉和愤激”错误。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诗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意思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 林木欣欣向荣。其中诗人用“沉舟”和“病树”比喻遭贬谪的自己,用 “千帆”和“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们,两相对比,写出了诗人自己 凄苦的身世,表现了诗人多年被贬的辛酸与愤懑不平之意。另外还可以从 哲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两句诗蕴含着社会变化发展、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哲理。诗人并不以自己 的多舛的命运为意,表现了作者胸襟的旷达和乐观。
精选专练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专题04 文言文对比阅读(《学弈》对比14篇)-备战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

专题04 文言文对比阅读(《学弈》对比14篇)-备战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

专题04 文言文对比阅读(《学弈》对比14篇)温馨提示:文言文对比阅读是期中必考题型,一定加强对应题型的训练,根据期中范围,《学弈》是本次必考文章,希望做到会一反三!一、文言文阅读【甲】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乙】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①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②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③曰:“七录”。

(七录《明史·张溥传》)注:①手:亲手。

②皲: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

③斋:书房或学舍。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通过之善.弈者也(2)弗若..之矣(3)思援.弓而缴之(4)日沃汤.数次2.翻译下列句子(1)为是其智弗若与?(2)如是者六七始已。

3.【甲】文在写二人学弈的过程中运用了的手法,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古人勤奋好学的故事不胜枚举,你还能举出一个事例吗?【答案】1.(1)擅长,善于(2)不如(3)拉,引(4)热水2.(1)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2)像这样六七遍才停止。

3.对比;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4.示例: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句意: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善:擅长,善于;(2)句意: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

弗若:不如;(3)句意: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

援:拉,引;(4)句意:每天要在热水里浸泡数次。

汤:热水。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重点词有:(1)为:因为;是:这样;智:智力;弗若:不如;与:同“欤”,吗;(2)如是:像这样;始:才;已:停止。

3.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蕴涵的道理。

根据甲文“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可知,将专心致志学下棋的人与三心二意想拉弓射大雁的人的学棋状态与学习效果进行比较,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专心致志学习的人学习效果好;启发我们学习要专心,不能分心(三心二意)。

七年级下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七年级下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七年级语文(下)期末复习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一)【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注释】薛谭、秦青:传说中秦国两名善于唱歌的人。

讴(ōu):徒歌(无伴奏)歌唱。

这里指唱歌。

衢(qú):大路,四通八达的路郊衢:郊外的大道边。

饯:用酒食设宴送行,设酒送行。

振:使……振动。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及.鲁肃过寻阳(等到)B. 未穷.青之技(尽、完,用完。

这里指学完。

)C. 自谓.尽之(以为,认为)D. 即更.刮目相待(更加)2. 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A.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B.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C.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D.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3.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⑴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⑵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4. 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吕蒙和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

孙权是现身说法,直言劝说,提出要求,易为人所接受;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的行动,即演奏的高超技巧让薛谭折服,从而达到劝人的目的。

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

(二)《秦观劝学》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暗疏①之,亦不甚失。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②饮酒者游。

旬朔之间③,把卷无几日。

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题共10篇(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题共10篇(含答案解析)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此次整理共计文言文对比阅读10篇,分别是《岳阳楼记》《三峡》《孟子》《曹刿论战》《河中石兽》《桃花源记》《鱼我所欲也》《小石潭记》《醉翁亭记》《马说》)(一)《岳阳楼记》甲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乙文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①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②无所不快;而况乎灌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③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节选) 注释:①会计:是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

②蓬户瓮牖:蓬户,用蓬草编门;瓮牖,用破瓮做窗。

③乌:哪里。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B.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如果没有C.穷耳目之胜以自适.适:到、往D.窃.会计之余功窃:偷得,这里指“利用”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乃.重修岳阳楼乃.不知有汉B.览物之.情无丝竹之.乱耳C.不以.谪为患弗敢专也,必以.分人D.而.况乎灌长江之清流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作者开篇即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肯定了好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期间的政绩。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含答案)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含答案)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

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山僧曰:“此瀑声()。

”疾趋,度石罅,瀑见。

石青削①,不容寸肤②,三面皆郛③立。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④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⑤如虹,忽卷掣折⑥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

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⑦,不知作何等语。

(节选自《观第五泄⑧记》)【注】①青削:颜色青绿,陡峭如刀削。

②不容寸肤:指没有泥土。

③郛:此处指像城墙环绕一样。

④掉:摇动。

⑤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

⑥掣折:转折。

⑦牛鬼蛇神:比喻各种怪诞的形象。

⑧第五泄:第五级瀑布。

1.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词语方法提示解释斗折蛇行语境推断法①心悸成语印证法:心有余悸②水态愈伟以今推古法③山行之极观也课内迁移法: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④2.请为乙文画波浪线句子断句。

(用“/”标示,限两处)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3.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根据上下文推断,“也”“哉”“欤”三个语气词,填入乙文画横线的句子末尾,最恰当一个是( )。

山僧曰:“此瀑声()。

”5.请从甲、乙两文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①、②。

6.请阅读两篇选文,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填写下表。

选文句子思想感情似与游者相乐快乐《小石潭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①山行之极观也赞叹《观第五泄记》而犹不忍去②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完整版)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完整版)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唐雎日:,绕。

⑩[参考答案一、《桃花源记》与《苛政猛于虎》:1.C2.A3.D4. 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3分)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

(2分)5.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参考译文: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的很伤心。

孔子用手扶著车轼侧耳听。

他让子路前去询问说:“听您的哭声,真像轼一再遇上忧伤的事。

”妇女于是说道:“是的。

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

”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

”孔子对子路说:“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孙叔敖遇狐丘丈人》:1.A(4分)2.D(4分)3.C(4分)4.(5分)(1)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

(3分,“恒”“过”各1分,语句通顺1分)(2)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害吗?(2分,“乎”1分,语句通1分)5.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3分)参考译文:《孙叔敖遇狐丘丈人》,孙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说:“我听说,有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吗?”孙叔敖吃惊不安地说:“我不聪明,怎么能够知道。

请问什么叫三利,什么叫三害?”狐丘丈人说:“爵位高的人,人们会嫉妒他;官大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多的人,怨恨会集中于他。

这就是三利三害。

”孙叔敖说:“不是这样的。

我爵位越是高,心志越在于下层;我的官越是大,做事越小心谨慎,只想着人民百姓;我的俸禄越是多,(我对贫穷的人)布施越加广泛。

可以通过这种办法避免祸患吗?”狐丘丈人说:“说得好啊!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三、《爱莲说》与《夏日赏荷》:1.C(陪同、会同)2.A3.D(爱莲说不是游记)4.(1)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说了。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及参考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醉翁亭记》对比阅读制卷人:向晖(一)【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予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予,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也(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3分)(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2)余至扶风之明年()(3)既而弥月不雨()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译文:3.《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有共通之处。

(4分)(二)【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中石兽》对比阅读11篇含答案和翻译2019年6月整理11篇对比阅读目录:1.河堤决口时很多棒椎鱼2.南岐大脖子3.黔无驴,老虎试探驴4.杜处士好书画5.官夫人被割耳朵但治疗6.雁奴7.齐某者卖豆丸收父亲尸骨8.赵人患鼠,乞猫吃了鸡9.赵括纸上谈兵10.刘羽冲按古书打仗治水患11.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1.【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居卫河侧者言:河之将决,中流之水必凸起,高于两岸;然不知其在何处也。

至棒椎鱼集于一处,则所集之处不一两日溃矣。

父老相传,验之百不失一。

棒椎鱼者,象其形而名,平时不知在何所,网钓亦未见得之者,至河暴涨乃麇①至。

护堤者见其以首触岸,如万杵齐筑,则决在斯须间矣,岂非数哉!然唐尧洪水,天数也;神禹随刊②,则人事也。

惟圣人能知天,惟圣人不委过于天,先事而绸缪,后事而补救,虽不能消弭,亦必有所挽回。

——《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麇(qún):成群。

②随刊:实地勘察,因势利导。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 分)(1)尔辈不能究物理物理: (2)啮沙为坎穴啮:(3)象其形而名名:(4)虽不能消弭虽:2.下列对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护堤者/见其以/首触岸,如万杵/齐筑B.护堤者/见其以首/触岸,如万杵/齐筑C.护堤者/见其/以首触岸,如/万杵齐筑 C.护堤者见/其/以首触岸,如/万杵齐筑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1)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 至河暴涨乃麇至。

4.智慧源于生活。

我们可以分别从甲乙两文中悟出什么道理?(5分)答案:1.(4分)(1)事物的道理、规律(2)咬,在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写出侵蚀或冲刷即可)(3)命名(被命名、得名)(4)即使2.(3分)C3.(1)按照他的话,(1分)(大家)果然在数里外的地方找到了石兽。

(1分)(2)到了河水暴涨之时(1分),(它们)才集合到一起。

(1分)4.(5分)要点与评分:甲文能围绕“不可只凭主观臆断”来说明道理,得3分,乙文能围绕“先事而绸缪,后事而补救”来说明道理得2分。

摘抄原文内容正确的,每处只得1分,总的最高得2分。

示例:甲文告诉我们对待事情不可只凭主观臆断,而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原因,做出判断。

乙文告诉我们要善于利用经验,在灾难发生前做好准备,发生后及时补救。

【乙】翻译:住在卫河岸边的人说:河堤决口的时候,河水中流必然凸起,高于两岸。

但不知将在什么地方决口。

到了棒椎鱼集聚在一起,那么这个地方用不了一两天就要决口了。

父老们都这么传说,这条经验百无一失。

棒椎鱼是因为它像棒椎而得名的。

它平时不知在什么地方,下网下钩也捉不到它。

到了河水暴涨之时,它才集合到一起。

护堤的人看见它们用头撞堤岸,好像千万个棒椎向堤岸猛捣,那么决口就是转瞬间的事了。

这不是天数么?不过,唐尧时朝的洪水,是天数;大禹实地勘察,因势利导,则是人事。

只有圣人才能掌握天的规律;唯有圣人才不把过错推给上天。

他们事事预算筹划,并在事后加以补救,这虽然不能完全消除祸患,但也必然有所挽回。

2.【甲】(纪昀《河中石兽》)【乙】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②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终莫知其为丑。

(刘元卿《南岐之人》)【注释】①瘿:颈瘤,俗称大脖子病。

②焦:干枯细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B.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C.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D.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湮于沙上湮:(2)如是再啮啮:(3)焦而不吾类类:(4)及见外方人至及: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沿河求之,不亦颠乎?(2)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4.甲乙两文都写了"笑",讲学家、老河兵、南岐群小妇人的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两文揭示的共同道理是什么?(5分)答案:1.(3分)B 2.(1)埋没、淹没(2)冲刷(3)像(4)等到3.(1)(你们)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也是颠倒事实吗?(2)我们这地方的人全是这样,哪里用得着去医治呢?4. (5分,第一问3分,意对即可;第二问2分,意对即可)第一问:讲学家嘲笑寺僧没有探究客观事物的道理;老河兵笑讲学家主观臆断;南岐群小妇人笑外方人脖子干枯细瘦,和他们不一样。

第二问:示例一:做任何事情不可囿于自己的见识而主观臆断。

示例二:一个人不能孤陋寡闻自以为是,用自己片面的看法去衡量正确的事物,否则只能是颠倒是非美丑。

【乙】翻译:南岐这个地方在四川的山谷中,这里的水甘甜却水质不好,凡饮用它的人都会患上颈瘤病,所以这里的居民都没有不得颈瘤病的。

当看到有外地人来,就有一群小孩妇女围观取笑他,说:“外地人的脖子好奇怪,(脖子)细小一点也不像我们。

” 外地人说:“你们在脖子那肿大是得了病,你不去寻找药来祛除你的病,反而认为我的脖子是细小的呢?”取笑他的人说:“我们乡里的人都是这样的,不用去治的!”最终没有谁知道自己是丑的。

3.【甲】(纪昀《河中石兽》)【乙】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2分)⑴石必倒掷坎穴中⑵有好事者船载以入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⑴棹数小舟棹: ⑵湮于沙上湮:⑶庞然大物也庞然:⑷尽其肉,乃去去:3.与“其反激之力”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蔽林间窥之 B.无案牍之劳形C.大言数主之失D.子之听夫志4.翻译。

(5分)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分)⑵驴一鸣,虎大骇,远遁。

(2分)5.用“只知…,不知…”概括讲学家和老虎的知与不知,归纳天下事的相同原理。

(3分)答案:1.(2分)⑴石必倒掷/坎穴中⑵有好事者/船载以入2.(4分)⑴划船(答“船浆”0.5分)⑵埋没⑶巨大的样子⑷离开3.(3分)C4.(5分)⑴你们这些人不懂得探求事物的规律,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洪水冲走呢?⑵驴一鸣叫,老虎非常害怕,远远跑开了。

(2分)5.(3分)只知“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不知“反激之力”会让“石必倒掷坎穴中”。

只知“庞然大物”而“大骇”,不知驴并无“无异能”。

原理:天下之事不能简单按常理作主观臆断(或:天下之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甚多)。

【乙】翻译: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运到后却没有用处,便把它放置山下。

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

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

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大吃一惊,便逃得远远的;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非常害怕。

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

(老虎)渐渐地听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始终不敢向驴子搏击。

老虎又渐渐靠近驴子,更加随便地戏弄它,碰撞、倚靠、冲撞、冒犯。

驴忍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而欣喜,心中盘算此事想着:“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老虎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方才离开!4.【甲】(纪昀《河中石兽》)【乙】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②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③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④入两股间,今乃掉⑤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杜处士好画》【注解】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

②戴嵩:唐代画家,韩滉弟子。

③拊:拍。

④搐chù:收缩。

此指“夹”。

⑤掉:摆动。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2分)(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2)一日曝书画曝: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1)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3.结合语境,用自已的话说说下列句中“笑”的具体原因。

(4分)(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2)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4.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

(4分)__答案:1.(1)经历(2)晒2.(1)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的迎水面冲刷沙子,形成空洞。

(2)蜀地有个姓杜的读书人,喜欢书画,(他)珍藏的书画要用百来计算。

3.(1)讲学家笑找石头的人弄不清沙轻石重的性质,不在原地找,而是顺水而下去寻找。

(2)牧童笑杜处士珍藏的斗牛画把尾巴画错了。

斗牛时牛的尾巴应当夹在两条大腿之间,而画家画的牛的尾巴却是翘起(摆动)的。

(意思对即可)4.甲文示例:(1)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

(1分)计学家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1分)(2)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1分),老河兵熟悉河流,富有实际经验,所以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1分)乙文示例:(1)做什么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

(1分)戴嵩画画,没有仔细观察斗牛,而是想当然认为斗牛时牛的尾巴是翘起(摆动)的,所以画错了。

(1分)(2)要注意观察生活,向生活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

(1分)牧童天天放牛,注意观察,一下子就看出画的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