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第2课《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课件: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再别康桥》(共31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课件: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再别康桥》(共31张PPT)
河畔金柳倒影图
7难舍难分 招手惜别云 彩图
挥手作别云彩 图
结构全解:
第一部分 (1)
轻轻的我走了
轻轻的我来了 轻轻的我招手 河畔上的金柳 泛舟康桥 离愁别绪 依恋母校 作别母校 生离愁
再 别 康 桥
第二部分
(2-6)
软泥上的青荇
榆阴下的一潭
来寻梦
悄悄的我走了
第三部分 (7) 悄悄的我来了 悄悄离去 心忧伤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 绅士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 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他的新诗可堪 千古绝唱,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 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 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 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 人。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 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 是惊天地、泣鬼神的。难怪这位英年早逝 的文坛巨星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 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那柳荫下波光潋滟的清泉,沉淀着诗 人像彩虹一样的绚丽迷人的梦,可谓 融情入景。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 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5、撑篙漫溯寻梦图 1、挥手作别云彩图 6、黄昏夏虫沉默图
四、“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 的康桥”是脍炙人口的诗句,联系上下 文,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妙处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是承接上一句诗“但我 示 不能放歌”而来的,因为诗人此时此刻连“在星辉 斑斓里放歌”亦不忍,只好以无声的悄悄作为别离 的笙歌。在由波光艳影荡漾,水底青荇招摇,星辉 斑斓组成的大自然的和谐中,只有无言的沉默是对 康桥最好的告别。在这一句内,“悄悄”与“笙箫” 亦成押韵,增加了语言的韵律美。“沉默是今晚的 康桥”则是“康桥今晚是沉默的”倒装,这一倒装 不仅造成句与句的押韵效果,而且以“沉默”定义 康桥此时的特性,再一次突出了康桥的宁静美,收 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1.2《雨巷》《再别康桥》ppt导学课件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1.2《雨巷》《再别康桥》ppt导学课件

【自主校对】 一、 1.huá nɡ sù ɡāo liá o chì chù chó u chà nɡ wǎn pǐ xì nɡ zǎo dià n
chēnɡ 2.xià nɡ/hà nɡ
qiāo/qiǎo jiē/jié ní /nì zǎi/zà i 斓/谰/澜 忧/犹/优/尤
bié /biè
《再别康桥》 1920 年,徐志摩来到英国留学。 1921 年,进入康桥大学(现剑桥大学 )皇家 学院。这一段留学生活,特别是剑桥美丽的自然风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1922 年启程回国前夕,他写下了《康桥再会吧》一诗,表达对康桥的眷恋。1928 年,他重游英国。7 月的一个傍晚,他一个人悄悄来到了久别的母校,漫步于寂 静的校园,怀念逝去的美好岁月。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没有人认识他,他 满腔的热情和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无以倾诉,怅然若失。乘船回国途中,诗人挥 笔写下了《再别康桥》一诗。
店和《新月》月刊,两人有着浓厚的情谊。节选部分以徐志摩性情中的“同情 心”“爱”作为中心,通过叙写徐志摩去世之后朋友们的主观感受,表达了对 挚友的悼念之情。
预习案—聚沙成塔
[作者档案馆 ] 戴望舒 (1905—1950),浙江杭县(今余杭)人,中国现代著名诗 人。1929 年 4 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 被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而成为传诵一时的名 作, 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 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 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 显得明朗、沉挚。 《雨巷》 《我用残损的手掌》是其代表作。
他的一生真是爱的象征。爱是他的宗教,他的上帝。 朋友们,志摩是走了,但他投的影子会永远留在我们心里,他放的光亮也 会永远在人间,他不曾白来了一世。我们有了他做朋友,也可以安慰自己说不 曾白来了一世。我们忘不了他和我们在那交会时互办过《现代评论》周刊、新月书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课《诗两首:再别康桥》课件(共28张PPT)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课《诗两首:再别康桥》课件(共28张PPT)

返回
启发: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 比较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 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 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 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 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
返回
2.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苏轼的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从文天祥的“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从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到 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古往今来,爱 国主义精神都是中华之魂,它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它 是一支点燃中国人智慧和力量的熊熊火炬,爱国主义精神
将永远传承下去,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返回
导入:自古写离别诗的作品可以说是数不
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句?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返回
探究五:本诗首节和末节在节奏上相同,在语 意上相似,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返回
提示: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 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结构严 谨,给人以整体之美,体现了徐志摩主 张诗歌的“音乐美”和“建筑美”,使
依依惜别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
返回
◇叠词(修辞)的妙用
请找出本诗和《雨巷》中的叠词,体会其作用
每日一思


1.面对民族的兴衰,我想到的是那一抹残阳,一片荒 漠,我想到了“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毫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2课《诗两首课》课件(共21 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2课《诗两首课》课件(共21 张PPT)
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来在诗人心中的投影。
作者为了能营造成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
雨巷 油纸伞 丁香 篱墙……
姑娘是怎样的一个姑娘?作者是如何来写姑娘的?
①动“作丁:香“一彷样徨的””““彳结亍着”愁。怨这的两姑个娘词”写。出姑“娘结的”迷字茫写、出
困惑、无助。可②见神这态是:一“个冷美漠、丽凄高清贵又的惆姑怅娘”,。是“冷漠”
拓展训练
沙扬娜拉 ——致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这首诗写于1924年5月。诗的开头,以一个构思精巧的比 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那一低头的温柔”与“水莲 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两个并列的意象妥帖地重叠在一起, 诗人把日本女性那种特有的温柔和羞怯描绘得惟妙惟肖,淋 漓尽致。接下来,是阳关三叠式的互道珍重,情透纸背,浓 得化不开。“蜜甜的忧愁”应当是全诗的诗眼,看似矛盾的 写法,使感情更趋于饱满。“沙扬娜拉”是迄今为止对日语 “再见”一词最美丽的翻译,既是杨柳依依的挥手作别,又 仿佛在呼唤那女郎温柔的名字。悠悠离愁,千种风情,尽在 不言之中!
3.有人认为,这首诗歌是一首爱情诗,是一首男子追寻、等待姑娘 的诗歌,但是另外一方面,又有人有别的看法了,他们认为,这首 诗是一首政治诗,诗歌中的这些意象,雨巷、丁香姑娘,都有它们 独特的政治象征。你们赞同哪一种看法呢,这首诗究竟是一首爱情 诗,还是一首政治诗?
前面我们已经讨论了姑娘的象征意义,那么,她究竟是象征 着爱情呢,还是象征着革命青年的美好理想呢,我们无法确定。这 首诗歌充满着象征色彩的,对它的这些朦胧意象,我们可以有不同 的解读。而这首诗歌的主旨是指对于爱情的追求呢,还是对于美好 革命理想的追求呢,我们无从知道,都有这个可能性,一千个读者 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言之成理都可以。我们唯一能够确定的是, 这个姑娘是美丽高洁的,她可以是任何美好事物的象征。

高中语文 第2课 再别康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第2课 再别康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
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
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
于他当时时间比较紧急,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
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
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
完整版ppt
23
“招摇”是什么意思?水草为什么而“ 招摇”?
招摇:本意指故意张声势引人注意。 本文写出了小草对诗人点头致意,欢迎 诗人的到来。
“甘心”是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的心醉了,写出了诗人 对康桥永久的爱恋。
完整版ppt
24
“虹”“梦”是怎么的形态?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完整版ppt
25
诗人为什么不能“放歌”?为 什么而“沉默”?
离别,黯然神伤,“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别情缕缕,离绪重重,虽然是全诗的高潮 ,却是以情绪的低落和基调的抑郁作为标志 ,表达了诗人对母校深深的离情。
完整版ppt
26
“不带走一片云彩”是什么意 思?
康桥永远在诗人心中,挥之不 去。照应了开头。
完整版ppt
21
为什么连用三个“轻轻的”?
三个“轻轻的”写出诗人只身来到和离开 康桥的情景。诗人不愿意惊动他心爱的母校, 不愿打破她的宁静与和谐,只想悄悄地与康桥 做依依惜别。
感情温柔细腻,节奏轻缓,为全诗定下感 情基调。
完整版ppt
22
“柳”本是绿色的,为什么作者说是“金 柳”?
Ø作者是在傍晚来到母校的,夕阳辉映着柳树,给柳 树镀上一层金光。 Ø作者为什么把柳树说成是“新娘”? Ø新娘是女人一生中最美的时刻,男人一生中最激动 的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可见诗人内 心多么迷恋康桥,这一比喻独具匠心,表现了诗人对 康桥的极度迷恋。

高中语文必修一:2 诗两首《再别康桥》课件 (共55张PPT)

高中语文必修一:2 诗两首《再别康桥》课件 (共55张PPT)

6情绪低落 静思默想
黄昏夏虫沉默图
2欢喜和眷恋
河畔金柳倒影图
1难舍难分
招手作别云彩图
7悄悄作别
挥手惜别云彩图
பைடு நூலகம்
结构全解:
第一部分 (1)
轻轻的我走了
轻轻的我来了 轻轻的我招手 河畔上的金柳
作别母校
生离愁
泛舟康桥 离愁别绪 依恋母校
再 别 康 桥
第二部分
(2-6)
软泥上的青荇
榆阴下的一潭
来寻梦
悄悄的我走了


导入新课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
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钟情诗神缪斯的心。 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 被胡适称为“情圣”和“诗圣”的诗人徐志摩到底 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这节课让我们和徐志摩一起 《再别康桥》,走进诗人追求爱、自由和美的诗意 的内心。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 做 / 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徐 志 摩
徐志摩与张幼仪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 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 命。”-―――徐志摩
林徽因
徐志摩、林徽因和泰戈尔在一起
徐 志 摩 与 陆 小 曼
陆小曼
• 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
—胡适
• 徐志摩的人生观只有三个大字: “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 胡适

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1第1单元第2课 《诗两首》 课件 (共47张PPT)

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1第1单元第2课 《诗两首》 课件 (共47张PPT)

再别康桥——徐志摩
徐志摩(1897~1931)名章垿,现代诗人、散 文家。浙江海宁人,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 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 学习银行学。1920年赴英国,研究政治经济 学,攻读博士。这期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 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1 年开始创作新诗,新月社主要成员之一。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 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1927年参加创办新 月书店。1931年 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 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神秘、迷蒙、复古、 怀旧的象征 • 雨巷:幽深寂静的雨巷,象征着:①阴暗 的社会环境②追求理想的道路 • 姑娘:空虚、幻灭,令人心生感慨,是美 好理想的象征 • 丁香:美丽、高洁、愁怨的象征 • 我:迷失方向,彷徨苦闷的知识分子 • 篱墙:哀怨凄凉
雨巷—中心思想
代表作:
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 的一夜》、《猛虎集》; 小说散文集《轮盘》; 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 写); 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 记》; 散文《自剖》、《想飞》、 《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 翠山居闲话》等。
剑桥大学,坐落于英国剑桥, 是一所誉满全球的世界顶级大学, 与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帝国 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同属 “G5超级精英大学”。是英国本 土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在 学校800多年的历史中,涌现出牛 顿、达尔文等一批引领时代的科学 巨匠;造就了培根、凯恩斯等贡献 突出的文史学者;从这里走出了14 位英国首相,9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4位菲尔兹奖得主曾为此校的师生、 校友或研究人员被公认为是当今世 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2017年6月14日,英国《泰晤士报 高等教育》公布2017年世界大学 声誉排行榜,剑桥大学排名第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再别康桥》课件 (共36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再别康桥》课件 (共36张PPT)

徐 志 摩
1916年考入北大, 与16岁的张幼仪结 婚。 1918年赴美留学。
1920年赴英国,就 读于剑桥大学,攻 读博士学位,期间 邂逅了林徽音。 1922年3月,与张幼 仪离异,8月回国。
在上海任銀行行長和霓裳服裝公 司總裁時的張幼儀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 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 侣。得之,我幸;不 得,我命。”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 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 侣。得之,我幸;不 得,我命。”
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 1924年印度泰戈尔访华,任翻译, 后随泰戈尔漫游欧洲。同年认识陆小 曼并相恋。 1926与陆小曼结婚。
1927年在上海光 华大学任教授。 1930年秋,应胡 适之邀,到北京大 学任教。
学习。在这里,他度过 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 贮满诗意的新生活。
一河康 条,桥 水我的 。敢灵 说性 是全 全在 世一 界条 最河 秀上 徐 丽; 志 的康 摩 —
1922年,第一次离开剑桥,写下长诗
《康桥,再会吧》
1926年,第二次旅游英国,留下散文 《我所知道的康桥》 1928年,第三次去剑桥,告别剑桥, 留下佳作 《再别康桥》
榆阴浮藻清潭图
3无限的依恋
青草水底招摇图
6情绪低落 静思默想
黄昏夏虫沉默图
2欢喜和眷恋
河畔金柳倒影图
1难舍难分
挥手作别云彩图
7悄悄作别
招手惜别云彩图
课Hale Waihona Puke 总结这首诗运用优美抒情的语言,以自 己回到母校康桥,在河中泛舟的所见、 所思、所感,表达了对母校热爱、依依 惜别的深情.
艺术特点
1、形式:四行一节 错落排列 字数相近 回环 呼应——建筑美 全诗共七节,四行一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 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都 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首句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 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 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 的云彩。”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 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 什么?已毋须赘言。既然在康桥涅槃过一次,又何必 带走一片云彩呢?——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 人以整体之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 诗两首——《再别康桥》 课件(共92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  诗两首——《再别康桥》 课件(共92张PPT)
——《我所知道的康桥》
• 胡适:“他的人生观真是一 种‘单纯信仰’,这里面有 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 是自由,一个是美。
• 徐志摩——中国二 十世纪初的高富帅 ,追求爱,美,自 由。
与徐志摩相关的三个女子:
张幼仪(原配)
“你总是问我,我爱不 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 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 这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 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 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 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 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 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 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 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 大概是爱他吧。在他一生 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 ,说不定我最爱他。”
康桥——徐志摩的精神依恋之乡
• 康桥情结:
• 康桥一方面充满了这位浪漫诗人所需的古老、宁 静和梦幻色彩;一方面康桥是诗人一生“真愉快 ”时光的所在,他在这里接触了西方文学,接触 了诗歌,也认识了林徽因。
(主要)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同年应父命与16岁的张幼仪成婚。 1920年赴英留学,就读于剑桥大学,其间爱恋林徽因。 1922年与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回国。 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 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
失去,不一定不再拥有。不要因为寂寞而错爱,不要因为 错爱而寂寞一生。 ⑥如果真相是种伤害,请选择谎言。如果谎言是一种伤害,请 选择沉默。
如果沉默是一种伤害,请选择离开。 ⑦旋转木马是最残忍的游戏,彼此追逐却有永恒的距离。 ⑧我们一路走一路被辜负,一路点燃希望一路寻找答案。
过去的畅想有多快乐,现世的遗憾就有多悠长。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 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 四月天!
林徽因 (灵魂伴侣)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再别康桥》说课课件(20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再别康桥》说课课件(20张PPT)
❖ 诗人在剑桥留学的两年中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 的影响,追求个性解放的人生理想,追求“爱、自由、美”的生活理想(胡 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 母校、精神成长地、爱情向往地……
分组诵读,感悟诗歌
❖ 全班按照现有的座位自然分成四组,每组推选出 两名代表。前三组的两名代表中一人负责诵读诗歌 ,一人到讲台负责在黑板上写下听同学诵读时感悟 较深的字词,每组诵读结束后,教师请该组负责写 字词的同学简单谈一谈,写下这些字词的理由;第 四组的两名同学负责给前三组的同学打分,每组结 束后打出分数,并在三组诵读结束后作出点评。
作业
❖ 我们已经步入高中殿堂,回想初中母校的一草一 木,你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对母校是一种什么样 的情感,参照《再别康桥》为母校写一首小诗。
六、方法选择
❖ 这节课主要通过诵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品味 情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创设了小组诵读竞赛的情景,让学生在比赛情景中品味 新诗三美和情感;为了做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创设小组比赛的同时,创设让学生点评的情景,把 课堂教给学生,教师作必要的补充。总的来说,以诵读 为主线,创设比赛情景,学生点评,教师点拨,共同完 成“感受新诗三美、品味诗歌感情”的教学目标。
背景介绍
❖ 1.根据预习,哪位同学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徐志摩和康 桥的关系?
❖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 学于此,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邂逅了林徽音,在这里,他度过了一年多真正 悠闲自在、贮满诗意的新生活,可以说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康桥的一 切,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1922年徐志摩回国前夕,曾作长诗《康桥再会 吧》。

第1单元第2课《诗两首》PPT课件人教版

第1单元第2课《诗两首》PPT课件人教版


实秋、陈西滢等。他们不满足于新诗的自由散漫,而努
力地去追求新的格律。其中卓有成效的是闻一多,他主
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
诗的词藻,他创立了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的新格律
的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导读·边学边思
二、朗读感知
《雨巷》
1.朗诵品味诗歌的音乐美:老师范读及学生自由读,并识
栏 字句清新、音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

开 富于变化。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

集》《云游》等。徐志摩追求个性解放,生活理想是:
爱、自由、美。
导读·边学边思
2.背景介绍
(1)《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
全国处于白色恐怖时期,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
栏 目
多情自古伤离别
开 关
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3.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导记·晨读晨练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本 课
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导读·边学边思
3.文体知识
现代诗派:这个诗派得名于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文学
月刊。围绕这个刊物并且创作诗歌风格相似的一群新
人,被称为现代诗派。20世纪30年代中期是这个诗派的

鼎盛时期。现代诗派的诗艺核心是象征主义。
课 栏
新月派: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1923
目 开
年成立,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成员有胡适、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再别康桥》)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____________________ 波光里的艳影 , 在我的心头荡漾 _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4)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别 揉碎在浮藻间 康桥》)
栏 目 链 接
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 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 相近的韵或不押韵。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
栏 目 链 接
文学体裁。作品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
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也有散文一样不分行, 不押韵的特点,如鲁迅的《野草》
栏 目 链 接
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
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 命失败后的痛苦,心中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 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具有
一定的普遍性的。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
栏 目 链 接
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巷:这是由“雨”和“巷”两个意象构成的。雨是
[辨析]“凄清”形容清冷;“凄婉”是指(声音)
悲哀而婉转。 凄婉 的笛声从远处的高楼上传来,令人哀 ①________ 伤不已。 ②当________ 凄清 的月光,在朦胧的幽径上流过,我 的思绪也随之飞扬。
栏 目 链 接
5.积累名句
(1)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巷》)
地”“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等连贯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叠唱的效果。④词的重叠运用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叠的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桥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由于他事先没有联系好,
他所熟悉的朋友一个也不在。
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地迎接他,于是,他就一个
人漫步在七八年前曾生活过的地方,感受那美好的回味。 在他乘船离开马赛归国途中,在汹涌澎湃的海涛声中记下 了重返康桥时的感受
栏 目 链 接
3.文体常识
诗歌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 种类。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为________ 叙事诗 和 ________ 抒情诗 。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为 ______、______ 格律诗 自由诗和______ 散文诗。其中中国古代诗歌中的 “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 格律诗 诗”都属于 ________范畴。
栏 目 链 接
1.注音
(1)撑 着 chēnɡ ____ . (3)寂寥 . (7)沉淀 . (9)颓圮 . (11)斑斓 . (2)彷 徨 . (4)青荇 .
pánɡ ____ xì n ____
栏 目 链 接
liá o ____ dià n ____ pǐ ____ lá n ____
chù (5)彳亍 ____ .. chì
栏 目 链 接
诗集著有《再别康桥》《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猛虎集》。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 其中代表作有《云游》《落叶》《自剖》 《_______________ 我所知道的康桥 》《印度洋上的秋思》《北戴河海滨 的幻想》等。
栏 目 链 接
2.课文背景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 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
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形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 婉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 音节开启了一个“新纪元”。
栏 目 链 接
《再别康桥》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旅游欧洲的归途中,
时值1928年11月6日。“康桥”现在通译为“剑桥”,英
国的学术、文化中心,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也是个风 景秀丽的地方。徐志摩年轻的时候曾在此读书、生活,结 识了许多英国朋友。这次重游康桥是在一个夏天晴朗的下 午,一个人怀着对美好往事回忆的激动心情,悄悄地到康
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③复沓句式的妙用。如“像我一样”“像我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
2* 诗两首 雨巷 再别康桥
栏 目 链 接
1.走近作者
戴望舒(1905—1950),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浙江
雨巷 》,并因此作被称 杭县(今杭州市)人。代表作有《________ 为“ ________”。 雨巷诗人 戴望舒的诗歌主要受中国古典诗人和法国象征主义诗 人影响,前者如晚唐温庭筠、李商隐,后者如魏尔伦、果尔 蒙、耶麦等。作为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无论理论还是创作 实践,戴望舒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1.问题导读
(1)《雨巷》这首诗押什么韵?韵脚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么?有何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巷》每节6行,每节押“ɑnɡ”2到3次。韵脚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别为:长、巷、娘、芳、徨、怅、光、茫、郎、墙。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中韵的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濛的意境、凄婉徘徊的情调很好 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2.写对字形
彷huá nɡ nɡ (1)辉huá nɡ huá 追sù (3)shuò sù 斑lá n n (2)lá n 波lá 河pà n n (4)挑xì 菜qí


栏 目 链 接
风 料
3.解释词义
(1)彳亍:
链 接

(2)彷徨· 徘徊
[辨析]“彷徨”含有内心苦闷,不知所向的意思。“徘
徊”强调来回地走,含有慢慢踱着的意思,也可比喻生产时
栏 目 链 接
起时落、没有向前发展的情况。
徘徊 不 ①近几年来,鲁东南地区夏播玉米产量呈现出______ 前的局面。 彷徨 观望。 ②他在人生的十字路口________
(3)凄清· 凄婉
栏 目 链 接
4.近义词辨析
(1)沉淀· 沉积
[辨析]“沉淀”:①指溶液中难溶的物质沉到溶液底
层或指沉淀到溶液底层的物质;②比喻凝聚、积累。“沉淀” 目
可用于抽象事物,也可用于具体事物。“沉积”指物质在溶 液中沉淀后积累起来,比喻沉淀、积聚。多用于抽象事物。 沉淀 ,才能写出好诗。 ①情感需要________ ②唐玄宗在潞州驻足近三年,在潞州的山山水水间, 沉积 。 书写下了丰厚的文化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在诗的内容上他注重诗意的完整和明朗,在形式上不
刻意雕琢。诗集主要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 《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等,另有译 著等数十种,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栏 目 链 接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徐志摩是 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一生追求“爱”“自由” 与“美”,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 的贡献。他的诗字句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 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 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栏 目 链 接
地融合起来。
(2)从诗歌形式上看,《雨巷》舒缓悠扬的节奏是怎样形
成的?
答: ①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独特朗读 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 形式,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②韵律诗停顿时需 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