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诊断概要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诊断和治疗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诊断和治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对于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他们的成长路径上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因此,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一、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诊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诊断是治疗的前提。
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点:(一)心理测量心理测量是指通过测试、问卷调查等手段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存在的问题。
例如:自评量表、抑郁量表等。
心理测量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诊断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
(二)个案分析个案分析是指对学生个体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观察。
这需要医生、教育工作者等专业人士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交流,了解该学生的成长历程、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资料。
通过个案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问题,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三)团体分析团体分析是指对一整个班级、学校或小组的学生进行集体观察和分析。
这种方式可以看出整体性的心理问题,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到所有学生。
在严重心理问题的班级,团体分析能够提供批量诊疗的方案。
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在完成心理问题诊断之后,我们需要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是治疗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家族、教育背景和亲密关系等家庭因素都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学生的家庭与学校能够携手合作去解决这些心理问题。
家庭治疗主要表现为:针对学生问题的,帮助家长提供更加正确的方法和支持,让孩子们得到适宜的关爱和支持。
家庭治疗可以让孩子解决家庭问题,减轻心理负担,得到更好的心理支持。
(二)个体治疗个体治疗是针对特定学生个人所开展的治疗方案,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
个体治疗可以是静态也可以是动态的,可以包括情感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
个体治疗的实行,需要素质高的医护人员或心理咨询师。
个体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能够针对实际情况,为学生量身制定治疗计划,使学生更容易面对生活和情感上的挫折,坚持抗击心理问题的挑战。
儿童青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障碍识别和处理ppt课件
环境因素
如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 等。
心理因素
如认知偏差、情绪调节能力不足等。
02
心理行为障碍的症状与识别
情绪障碍症状
01
02
03
情绪不稳定
情绪起伏大,时而兴奋, 时而沮丧,难以控制自己 的情绪。
焦虑、抑郁
经常感到紧张不安,担心 未来可能发生的不幸事件; 或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 和乐趣丧失。
监测药物反应
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使用药物后的反应,及 时向医生反馈情况。
避免药物滥用
药物治疗应作为辅助手段,避免过度依赖药 物或滥用药物。
05
预防与康复
提高儿童青少年心理素质
培养积极心态
01
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儿童青少年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
值观,增强自信心和抗挫能力。
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02
教导儿童青少年如何识别、表达和管理情绪,以减少情绪波动
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培养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03
教育儿童青少年如何自我调节情绪、减轻压力,以及如何应对
挫折和失败。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家长培训
提供家长培训课程,提高家长对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认识 和应对能力。
亲子沟通技巧
教导家长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促进家庭和谐与亲子 关系。
家庭环境改善
鼓励家长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支持的家庭环境,减少家庭矛盾 和冲突。
自我中心
只考虑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忽视他人的感受和需 要。
03
心理行为障碍的评估与诊断
评估工具与手段
01
02
03
04
观察法
通过观察儿童青少年的行为表 现,评估其是否存在心理行为
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报告
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诊断和评估,以帮助学生和相关人员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支持。
背景信息-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年龄:[学生年龄]- 学校:[学校名称]- 年级:[学生年级]- 诊断日期:[诊断日期]诊断结果根据对学生的观察、访谈和评估,我们得出以下诊断结果:1. 情绪问题:- 学生在过去几个月中表现出情绪不稳定的迹象,经常出现焦虑和沮丧的情绪反应。
- 学生对于学业和人际关系的压力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和困扰。
2. 社交问题:- 学生在班级中表现出较弱的社交能力,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相对较少。
- 学生对于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和参与集体活动的兴趣较低。
3. 压力管理问题:- 学生在应对压力方面存在困难,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
- 学生常常感到疲劳和身心不适,且睡眠质量不佳。
建议和支持基于以上诊断结果,我们建议以下措施来支持学生的心理健康:1. 心理咨询:- 学生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以提供情绪管理和应对压力的技巧。
- 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2. 社交支持:- 学校可以组织社交活动,促进学生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增强其社交能力。
- 学生可以参加兴趣小组或俱乐部,以扩展社交圈子并建立更多的人际关系。
3. 健康生活方式:- 学生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 学生可以尝试参与运动或进行放松训练,以减轻压力和提升心理健康。
结论本报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初步诊断,并提供了相应的建议和支持。
建议学生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来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学校和家长也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理解,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儿童心理行为预警征象筛查内容
儿童心理行为预警征象筛查内容1. 引言: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嘿,亲爱的朋友们,咱们今天聊聊一个非常重要但常常被忽视的话题——儿童心理健康!孩子们就像小树苗,需要阳光、空气和水分才能茁壮成长,而他们的心理健康也是同样重要。
别以为孩子们总是欢欢喜喜的,其实他们心里可能藏着一些“小秘密”,我们得留心哦!那咱们就来看看,哪些心理行为的预警征象需要我们注意一下。
2. 常见的心理行为征象2.1 情绪波动大首先,得说说那些情绪变化无常的孩子。
你知道,有的孩子早上还在开心地吃着早餐,转眼就哭得跟个泪人一样,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其实,这种情绪波动可能是孩子内心焦虑的表现,咱们得小心点,及时给他们关心和支持。
别怕麻烦,跟他们聊聊,了解一下他们在想什么,或许能拨开云雾见青天!2.2 社交退缩再者,咱们还得关注那些逐渐远离小伙伴的孩子。
曾经活泼好动的他们,突然变得喜欢一个人玩,甚至连和别人说话都变得忸怩起来。
可能一开始你会想,这孩子是不是腻了小朋友们的玩耍呢?但这背后很可能藏着更深层的心理问题。
像有些孩子因为受到欺负或不适应新环境,心里那块石头就会越压越重。
此时,作为父母的你们,应该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帮他们重拾与朋友们的快乐时光。
3. 注意力分散3.1 学习困难说到注意力,咱们得提一提那些学习上有点困难的孩子。
有没有发现,有些孩子上课时总是东张西望,或者做作业时一会儿画画,一会儿发呆?这可不是简单的“心不在焉”,可能是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减退,或者内心有其他烦恼在作祟。
此时,咱们可以通过游戏或者有趣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重新爱上学习。
3.2 过度焦虑此外,过度焦虑的孩子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有些孩子在考试前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动不动就开始担心:“我会不会考不好啊?”这种焦虑感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
作为家长,我们要温暖地告诉他们,考试并不是世界末日,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努力了才是最关键的。
让孩子们明白,犯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千万别把自己逼得太紧了。
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疾病筛查和诊断
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疾病筛查和诊断心理健康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这个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孩子们面临着各种心理疾病的困扰。
为了及早发现并提供适当的帮助,筛查和诊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步骤。
本文将探讨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疾病筛查和诊断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方法和工具。
一、心理疾病筛查的意义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疾病可能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发展和生活质量。
而早期发现并进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心理疾病的风险,提供相应的治疗和支持。
因此,心理疾病的筛查成为了确保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必要步骤。
二、常用的心理疾病筛查工具1. 艾森克儿童行为问卷艾森克儿童行为问卷是一种常用的心理疾病筛查工具,包括父母问卷和教师问卷两个版本。
通过对儿童行为进行评估,可以帮助发现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异常、情绪问题等潜在的心理疾病。
2. 哈密顿抑郁量表-儿童版哈密顿抑郁量表-儿童版被广泛应用于评估孩子的抑郁状况。
该量表通过问卷的形式,结合了父母和孩子的观察,以了解孩子在情感和情绪上的困扰程度。
3. 成人自评量表成人自评量表常用于评估青少年的心理疾病,如焦虑、自卑、社交障碍等。
通过让青少年自行填写问卷,可以了解他们的主观感受和内心体验,为进一步诊断提供依据。
三、心理疾病诊断的流程1. 临床访谈心理疾病诊断的第一步是与儿童或青少年进行详细的临床访谈。
医生或心理专家将与患者亲密交流,了解他们的历史背景、家庭环境、行为模式以及主观感受等。
这有助于形成对患者的初步印象和疾病的猜测。
2. 专业评估在临床访谈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专业评估工具会被使用。
例如,专门针对儿童和青少年心理疾病开发的症状评估表、行为观察记录和心理测试等,可以为医生和心理专家提供更多客观的数据。
3. 多学科协作有时候,在心理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单一的专业评估可能不足以得出准确的结果。
因此,医生、心理专家、教育工作者、家庭成员等多个学科的专业人员可能需要进行协作,共同分析和解释评估结果,确保最终的诊断准确无误。
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筛查表23条
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筛查表23条1. 自我封闭:青少年在情感上封闭自己,对外界很少透露内心感受。
2. 进食异常:青少年在饮食上表现出异常,可能是过度进食或食欲不振。
3. 睡眠问题:青少年经常出现睡眠问题,例如失眠、多梦或睡眠过度。
4. 激动易怒:青少年情绪容易激动并表现为易怒的行为。
5. 自残行为:青少年出现自残的行为,如刻意伤害自己的身体。
6. 焦虑抑郁:青少年情绪持续低落、压抑,并表现出焦虑和忧虑的情绪。
7. 社交问题:青少年在社交中出现问题,如孤立自己、回避社交活动。
8. 注意力不集中:青少年注意力难以集中,会出现分散注意力和注意力不持久的问题。
9. 自尊心低:青少年对自己缺乏自信,自尊心较低。
10. 逃学旷课:青少年经常逃学或旷课,对研究缺乏兴趣。
11. 沉迷网络:青少年对网络过度依赖和沉迷,影响日常生活。
12. 对学业压力反应剧烈:青少年对学业压力反应过大,表现出严重的焦虑和恐慌。
13. 社交恐惧:青少年对社交场合感到极度恐惧和局促不安。
14. 注意力过度集中:青少年对某些事物或活动过度集中并缺乏其他兴趣。
15. 情绪波动频繁:青少年情绪波动较大,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转到另一个极端。
16. 过度自责:青少年倾向于过度责备自己,对自己过于苛求。
17. 失去兴趣:青少年对以前感兴趣的事物失去了兴趣和热情。
18. 独立性不足:青少年过于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
19. 过度适应:青少年追求过度适应他人的期望,失去自己的独特性。
20. 研究困难:青少年在研究上遇到困难,可能是理解能力或研究方法问题。
21. 迷茫和无所适从:青少年对未来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22. 自卑感和自我厌恶:青少年对自己充满自卑感和自我厌恶的情绪。
23. 想法和行为的改变:青少年突然出现了想法和行为上的明显改变。
以上是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筛查表的23条指标,用于评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
任何一个指标的表现可能意味着青少年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及时关注和帮助。
小学生心理问题诊断与干预方法的总结
小学生心理问题诊断与干预方法的总结今天我把参加心理安康培训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向大家做个汇报。
各位教师对于学生的心理安康工作都有自已的实践经历和独特的理解、做法。
所以我讲的不妥的地方还请各位教师给予指正。
一、各年段学生心理特点一年级学生心理水平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开展,但仍以不随意性为主。
一年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拟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不到班级是一个集体,意识不到班级的荣誉。
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对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不会放到心上,但喜欢听表扬的话,对批评的话语不放在心理,一会就恢复到原始状态。
二年级学生心理水平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开展,但仍以不随意性为主。
二年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拟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到班级是一个集体,意识到班级的荣誉。
二年级学生还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对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不会放到心上,但喜欢听表扬的话,对批评的话语不放在心理,一会就恢复到原始状态。
三年级学生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拟明显。
身体练习时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经常忘记练习的主要目的。
兴趣十分广泛,几乎那项体育活动都喜欢,感知动作的要领比拟笼统,容易把相近的动作混淆起来,时间和空间感较差。
三年级学生注意不够稳定,不易持久,有意注意虽有开展,但还很不完善。
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较差,交换练习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内。
三年级学生无意记忆还占相当优势,因此,讲解不宜过长,表达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要提纲挈领。
三年级学生的情感容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愿意依靠教师,由教师来评价动作好坏和裁判胜负。
自我评价意识开场形成。
四年级学生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拟明显。
身体练习时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经常忘记练习的主要目的。
兴趣十分广泛,几乎那项体育活动都喜欢,感知动作的要领比拟笼统,容易把相近的动作混淆起来,时间和空间感较差。
通常起病于儿童少年的行为和情绪障碍概述
通常起病于儿童少年的行为和情绪障碍概述一、行为、情绪的基本概念(一)行为的基本概念行为是个体在由遗传决定的背景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基于经验的动作集合。
学习是在环境中获得的经验,是个体所有生活经历的总和,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经过不断修正、定义和改变的行为获得。
人们通过研究学习对行为的影响建立了行为主义的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行为的即刻原因。
巴甫洛夫证明学习是条件反射或简单联系的结果;华生认为行为是自然的、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结果;桑代克效果律阐述了那些导致令人“满意”结果的反应会受到强化并可能重复,而导致“不满”结果的反应则相反;斯金纳认为个体的行为应该包括该个体所有的言语、思维和行为,并断言任何行为都是可以预测和影响的。
(二)情绪的基本概念情绪是个体对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者由于外界事件、想法或观念及生理变化引起的态度的变化。
儿童的情绪发展有其自身独特的机制、固有的发展规律和其他心理活动所不能替代的功能。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对情绪的认知、表现和调节能力越来越丰富和完善。
儿童情绪的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从进化意义上讲,情绪能够使儿童组织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具备更好的适应和生存功能。
②儿童的情绪和认知过程相互影响,不仅认知过程可以产生情绪反应,而且情绪也会影响认知过程。
这种认知和情绪的结合导致儿童的认知能力不断发展,也会促进儿童不断产生高级的、复杂的情感动机。
③情绪可以引发、保持或减弱其他行为或心理过程。
二、儿童行为和情绪发展规律了解儿童行为和情绪发展规律,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认识儿童的行为和情绪特点,矫正和调节他们的行为和情绪,识别正常或异常的行为情绪问题,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
(一)学龄期儿童行为发展规律学龄期儿童行为发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也是体现个体逐渐成熟的过程。
从学龄期儿童社会化行为发展的角度,把学龄期儿童行为的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孤立期:一年级前半期,儿童互相不认识,交朋友还处在探索之中。
儿童行为问题测量心理行为评估讲解
主要项目得分分别是0,1,3和5,最高得分是65分。分数越高,表明更有可能 存在PTSD的症状。
研究:陈纬等人分别在震后半年和一年使用CRIES对四川省绵竹市的 203名4-8年级学生进行重复施测,结果显示,地震半年后有21.2%的 青少年可能罹患PTSD;地震1年后尚有19.2%的青少年可能存在PTSD问 题。
1. 当发生变化时,我能够适应
1
2
2. 不管我的人生路途中发生任何事情, 1
2
我都能处理
3. 当我面对问题时,我试着去看事情由于经历过磨砺,我变得更坚强了 1
2
5. 在生病、受伤或苦难之后,我很
1
2
容易就能调整过来
6. 纵然有障碍,我相信我能够实现我 1
2
的目标
0135
你会容易感到烦躁吗?
0135
就算是不必要,你仍会保持警觉吗?
0135
你睡觉有问题吗?
0135
2:儿童心理弹性量表
心理弹性( Resilience) 是指个体面临困难或处于逆境时成功应对 并适应良好的能力,又称“复原力”“抗逆力”“心理韧性”等。
20世纪80 年代以前,研究者认为:不利的处境一定导致发展的负面 影响,处境不利儿童日后的成就水平、适应能力必定低于正常儿童, 其发展遵循着:
儿童行为问题及测量
一、儿童行为问题的测评
Thomas Achenbach的CBCL(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YSR(Youth’s Self Report)和TRF(Teacher’s Report Form)最 具权威性
儿童少年行为和情绪障碍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ADHD的共患疾病
单纯 ADHD
31%
40%
对立违抗障碍
抽动障碍
11%
品行障碍
14%
25%
28%
焦虑障碍
心境障碍
确切症状? 注意缺陷 多动冲动
严重程度? 成绩差 人际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差
ADHD 诊断要点
起病年龄? 7岁前
表现一致? 居家、教室
公共场所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鉴别诊断 精神发育迟滞 品行障碍 心境障碍 儿童孤独症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
流行病学 国外:学龄儿童
患病率12%~16% 短暂性抽动障碍4%~20% 慢性抽动障碍1%~2% TS 4/万~5/万
国内:8岁~12岁
患病率2.42‰,男女患者比3~4:1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
病因和病理机制
病因不清
生物学因素:遗传是TS、慢性抽动障碍的主要原因 心理因素:诱发或加重症状 中枢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亢进
刻板行为障碍
鉴别诊断
强迫障碍 广泛性发育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 躯体疾病
拔毛癖
病程和预后 起病于儿童或少年期 多数慢性波动病程 患者不良情绪和心理因素增加拔毛发行为频率和 严重程度
无共病者预后较好
拔毛癖
治疗原则 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 家庭治疗 药物治疗:效果不确定,可选用SSRIs 对症治疗:局部损伤的躯体治疗
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
诊断依据 反社会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对立违抗性行为 持续半年以上 明显影响同伴、师生、亲子关系或学业 不是心理发育障碍、其他精神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所致
格林巴利的诊断要点 -回复
格林巴利的诊断要点-回复格林巴利的诊断要点是基于美国精神病学会(APA)制定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的标准。
格林巴利是一种临床诊断工具,用于评估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特别是在评估自闭症和其他相关发展障碍的诊断方面。
下面,我将逐一回答相关问题,详细介绍格林巴利的诊断要点。
格林巴利的诊断要点主要包括评估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行为、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等方面的特征。
其目的是确定是否存在自闭症和相关发展障碍,以便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干预。
首先,格林巴利要点之一是评估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互动能力。
这包括观察他们与他人建立和维持社交关系的能力,例如与同龄人进行互动、分享兴趣和情感交流等。
关键的指标包括缺乏社交互动的迹象,如缺乏眼神接触、不主动与他人交流、缺乏表情和身体语言等。
其次,格林巴利要点还涉及儿童和青少年语言和沟通能力的评估。
这包括语言发展的迟缓或受限,以及使用非言语方式进行沟通的能力。
例如,一些指标可以包括语言表达的困难、理解他人的困难、独特的语言使用方式(如重复说话、使用文字或数字代替语言)等。
第三,格林巴利要点还关注儿童和青少年在感知和兴趣方面是否存在特殊的行为或兴趣。
这包括对重复性行为、刻板兴趣或固定的日程和规则的显著依赖等的评估。
其他关键指标可能包括对特定主题或领域的无常规或强烈的兴趣、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度以及与年龄相比异常的感官体验。
最后,格林巴利要点还要考虑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和运动能力。
这包括评估他们的学习能力、注意力集中和专注力、行为控制以及运动协调等。
关键指标可能包括学习困难、专注力不足、动态敏捷性差等。
在进行格林巴利诊断时,必须注意多个要点的综合评估。
这意味着需要考虑多个特征和领域的临床表现,并根据他们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来确定是否满足自闭症和相关发展障碍的诊断标准。
总的来说,格林巴利的诊断要点是基于综合评估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交互动、沟通能力、特殊行为和兴趣、认知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儿童青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障碍识别和处理ppt课件
阐述心理行为障碍对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学习和社交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目的和意义
1 2
提高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意识
通过本次课件的学习,使参与者了解儿童青少年 心理行为障碍的普遍性和危害性,提高对心理健 康的重视程度。
促进早期识别和干预
帮助参与者掌握识别和处理心理行为障碍的方法, 以便在早期阶段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问题恶化。
专业治疗
在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寻求专业 治疗师的帮助,包括认知行为疗法 和药物治疗等。
05 预防和干预策略
提高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素质
培养自信心
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活动,支持他 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所长,
从而建立自信心。
增强抗挫能力
教育孩子面对挫折时保持乐观心 态,学会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提高抗挫能力。
忽视其他活动
他们可能不再参与其他兴趣爱好或与家人朋友的互动。
案例三:网络成瘾的识别和处理
• 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网络成瘾可能导致睡眠不足、眼睛疲劳、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案例三:网络成瘾的识别和处理
时间管理
设定合理的上网时间限制,鼓励 孩子参与其他有益的活动。
家庭和学校支持
家长和老师需要了解网络成瘾的表 现和影响,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儿童青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障碍识别 和处理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障碍概述 • 识别和处理心理行为障碍的方法 • 案例分析 • 预防和干预策略 • 结论和建议
01 引言
主题介绍
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障碍概述
介绍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障碍的定义、类型和常见表现,为后续内容的展开打 下基础。
影响因素
01
孩子心理问题的10个征兆
孩子心理问题的10个征兆
孩子心理问题的10个征兆包括:
1. 情绪表现:孩子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大、易怒、自卑、焦虑等情绪表现。
2. 行为表现:孩子可能会出现行为异常,如多动、攻击、孤独、失眠等。
3. 学习问题:孩子可能会出现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问题。
4. 人际关系问题:孩子可能会出现与他人相处不融洽、不被他人接受等问题。
5. 自我认知问题:孩子可能会出现自我评价低、缺乏自信等问题。
6. 睡眠问题:孩子可能会出现失眠、多梦等问题。
7. 食欲问题:孩子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
8. 身体不适:孩子可能会出现头痛、胃痛等问题。
9. 习惯问题:孩子可能会出现不良的生活习惯、沉迷网络等问题。
10. 社交障碍:孩子可能会出现社交障碍、无法融入集体等问题。
儿童行为问题概述
儿童行为问题概述很多儿童和青少年行为问题困扰着父母或其他成人。
如果这种行为或行为方式频繁发生、持续存在或适应困难(表现为情绪不成熟、社会能力和认知能力不足),则有显著临床意义。
严重的行为问题可能被称为♦精神障碍♦(例如,对立违抗性障碍,♦行为障碍♦)。
由于对行为问题的定义和对其量化的不同,各地的发生率变化不一。
评估儿童行为问题的诊断包含多级的行为评分。
婴儿及儿童的关注通常包括一般躯体行为(例如,饮食、排泄、睡眠问题),而年长儿及青少年主要包括人与人之间的行为问题(例如,活动能力、违抗行为、攻击行为)。
行为问题鉴别行为问题可以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严重的单一事件(例如,纵火、打架等)。
但更多的行为问题表现为渐进性的、需要随时间和问题积累才能加以识别。
在儿童所处的环境下进行行为问题的评估,效果最好。
•身心发育•一般健康•性格发育(例如,困难、容易)•与父母及照料者的关系就诊时直接观察到的亲子关系可以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同时观察家长对孩子的行为问题的反应。
并尽可能了解其他人包括亲戚、老师和学校护士在任何时候所观察到的情况。
面见家长和照料者提供儿童特征性一天的所有行为时间表。
询问家长在特殊行为发生前和发生后的有关事件。
也询问家长其他的问题•典型的年龄相关行为•对孩子的期望•他们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履行家长在教养孩子方面的支持(社会、情感和财力)•孩子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问题解释儿童的病史应该增加影响童年发育行为问题的因素,如暴露于毒素中、妊娠期并发症、或家庭中重症疾病的发生。
有些问题可能涉及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包括以下方面:•不切实际的父母的期望:例如,有些家长可能会期望,2年幼儿会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自己收拾玩具。
家长可能会误解其他正常的与年龄有关的行为而以为有问题,如对立的行为(例如,一个2岁幼儿拒绝按照成人的规则行为)。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质量差,:例如,有行为问题的父母不关注自己的孩子。
•过分溺爱:父母的善意反应可能会恶化子女的行为问题(例如,过度保护一个胆小的孩子可能造就一个喜欢操纵他人的孩子)。
青少年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分析2
最近有没有想过特别的自杀方式? 有没有为实施它们做准备? 有没有想过你的死会给亲人和朋友带来什么 影响? 是什么阻止了你采取进一步行动? 你对仍然活着有什么想法? 现在什么样的帮助能使你处理自己的问题会 感到轻松些? 讨论这些情况你有什么感受?
6.紧急心理援助
冷静、热情地与危机当事人交流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询问具体问题来确定当事人所需要的帮助 把要处理的事情写成协议 对危机事件当事人表示尊重
自卑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 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原因:
一 生理上的欠缺; 二 学习成绩不够理想; 三 同学的评价; 四 家庭环境的影响;
克服自卑
一 二 三 四 给予更多地关注和鼓励; 让学生有不断补偿不足的机会; 引导学生不要有攀比的心理趋向; 通过集体给与学生大家庭的温暖。
如何应对叛逆
接纳和理解他们的叛逆 与他们保持平等的关系 冷静处理青少年的叛逆 给予他们选择的权利 不随意批评他朋友
小丁是一名初二的男同学,在老师的眼里 他是一个十分内向的孩子,在同学们的心里他 是一个什么事都干不好的人,用孩子们的话来 说便是“一点都没有用!”他的作业总是比别 人作得慢,而且质量也不是很好,每次考试, 尽管他加倍努力,但成绩还是远远地落后在其 他同学的后面。而且,他长得有点胖,同学们 却又喜欢叫他“小胖子”,平时也不太愿意主 动与别人去玩,其他人也不会与他玩耍。 班主任老师,实在不忍心看到他在班级中 的地位以及其他同学对他的评价。在元旦排练 节目的时候,老师特地请他去配音,他疑惑地 看着老师,似乎不相信老师的话,终于慢吞吞 地挤出一句话:“老师,我……我……不行 的……”
不安全依恋与攻击性相关,不安全依恋 及其相关因素似乎是青少年反社会行为 的前提条件; 母亲与儿童之间的和睦关系对儿童的攻 击行为有显著的负效用; 安全依恋比不安全依恋的儿童更有同情 心。
儿童心理疾病诊断 → 学生心理问题诊断
儿童心理疾病诊断→ 学生心理问题诊断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学生心理问题诊断的指导,重点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学生面临着各种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
通过正确的诊断,可以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支持和干预措施,从而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诊断过程学生心理问题的诊断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调查和收集信息诊断师应该与学生进行面谈,并了解他们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此外,还可以收集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环境中的表现和反应的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来自学生自我报告、家庭成员、老师和其他相关的专业人士。
2. 评估和测试评估和测试是诊断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步骤。
通过使用心理测量工具和评估标准,可以更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问题的严重程度。
常用的评估工具和测试包括问卷调查、行为观察、认知能力测试等。
3. 诊断和分类在收集和评估完相关信息后,诊断师可以将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诊断和分类。
诊断和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将学生的问题与相关的心理疾病或障碍进行匹配,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治疗方案。
4. 制定干预计划一旦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了诊断和分类,诊断师可以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
干预计划应该基于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和措施,旨在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重要注意事项在进行学生心理问题诊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确保隐私和保密性:学生的心理健康信息是敏感的,诊断师需要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定,确保学生的隐私和保密性。
- 多学科合作:心理问题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等领域的专业人士。
- 个性化干预:每个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独特的,因此干预计划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调整和制定。
结论通过学生心理问题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干预措施,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在学校教育环境中,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个重要的任务,需要教育工作者、家庭成员和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诊断与预防PPT资料
案例(àn lì)剖析
案例(àn lì)4:一个八岁的女孩
一位8岁的女孩子,十分机灵、聪明。她在每天临 上床睡觉脱衣之前,总是要把床翻一个个儿,整 理枕头三次,如果不让她这么(zhème)做,她会很 懊恼。她还必须将床罩触及地面。睡觉前还必须 将拖鞋小心翼翼地放到床下,且必须重复三次。 在临睡前,必须上厕所三次,她在半夜经常醒来, 重复三次去厕所的行为。她还必须将玩具放在固 定的位置,离开卧室前一再检查这些玩具是否放 好。
毛某,自幼与其父不合,与母亲关系尚可。曾离 家出走,并常把自己家里的东西分给同学。有很 强的攻击性,喜欢与人争斗,并常常因此感觉到 非常大的乐趣(lèqù)。自幼就是同伴中的小头目, 常常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希望有朝一日能称王称 霸。
第十页,共33页。
案例(àn lì)剖析
案例3:一个被老师(lǎoshī)称为“蠢 蛋”的人
第十三页,共33页。
如何判别是否(shì fǒu)有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的一般(yībān)标准
自知(zì zhī)自律
q 正确认识自己;适当约束自己
悦己怡人
q 对自己接受肯定;与他人友好相处
乐观现实
q 积极的人生态度;现实的入世情怀
第十四页,共33页。
如何判别(pànbié)是否有心理问题?
以主观经验(jīngyàn)为标准——观察评 定
第二十九页,共33页。
如何(rúhé)预防青少年心理问题?
考生(kǎoshēng)家长常见问题
q 沉不住气(chén bùzhùqì)
q 照管过渡
q 唠叨不休
q 期望过高
第三十页,共33页。
如何预防(yùfáng)青少年心理问题?
常见于儿童青少年期心理障碍特点与表现
– 极重度 IQ低于20(心理年龄3岁以下)
常见于儿童青少年期的心理障碍特点和 表现
• 轻度
– 约占85%,外表多无异常 – 言语无障碍、生活可自理,学习、工作能力较差
• 中度
– 约占10%,多数有异常特征及缺陷 – 可进行训练,可学会自理简单生活,从事简单劳动
• 重度
– 可能占不到5%,身体常伴有明显缺陷 – 生活不能自理,必须监护
• DSM-IV将其归于第二轴的发育性障碍 • 发病年龄
–发生于18岁之前 • 患病率:
– 我国(1988)调查约有1%儿童为智力迟滞,农村高于 城市
– 北京一调查(1991)轻度智力迟滞2.74‰,中度以上智力 迟滞3.36‰
常见于儿童青少年期的心理障碍特点和 表现
诊断主要考察三个方面 ●适应性行为 ●智力 ●发病年龄
常见于儿童青少年期的心理障碍特点和 表现
分级
• DSM-IV
-轻度 -中度
IQ50或55-70 IQ35或40-50或55
-重度 IQ20或25-35或40 -极重度 IQ低于20或25
• CCMD-3
– 轻度 IQ50-69 (心理年龄9-12岁) – 中度 IQ35-49(心理年龄6-9岁) – 重度 IQ20-34 (心理年龄3-6岁)
●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正常的孩子在说、写、读、算的过程中, 能力的获得与运用上所产生的困难。……医生称之为“大脑 功能轻微不良”,心理学者称之为“高智商低成就”,教师们 称之为“学习不振”或“学习缺陷”,而近年来国内特殊教育界 则采用“学习障碍”来描 述此种现象。(台湾,刘弘白《学习障碍100问》1993
常见于儿童青少年期的心理障碍特点和 表现
常见于儿童青少年期的 心理障碍特点和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診斷與理解
•生理、心理、社會多軸向觀點 •醫學診斷 •心理診斷:
(1)認知、情緒、行為微觀分析 (2)情境、脈絡、系統之了解 (3)介入性/教育/治療性診斷之形成
常見兒童心智診斷
社會
學習障礙 語言障礙
•情緒低落(兒童、青少年可為易怒的情緒) •對所有或幾乎所有的活動失去興趣或喜樂 •並非刻意節食而體重明顯下降或增加體重;
或者減少或增加食慾(體重變化5%以上) •失眠或嗜眠
•增加或減少精神運動 •疲倦或失去活力 •無價值感、罪惡感、自責 •注意力不集中或思考能力減退或無法下
決斷 •反覆想到死亡、重覆出現自殺意念、曾
精神疾病的分類
•以患者抱怨的主要症狀來區分
身體症狀 焦慮症狀 憂鬱症狀 不尋常的言行症狀 行為障礙…
精神疾病的分類 世界通用的兩種分類系統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 (ICD-10)中的精神與行為障礙的分 類,
•美國精神醫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 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SM-IV)
精神疾病的診斷流程
重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單次發作 重覆發作
慢性 嚴重度/精神病性/緩解的特性 伴隨緊張(強直)的症狀 伴隨憂鬱病性的症狀 伴隨非典型的症狀 產後發作(產後四週內發作)
憂鬱病性症狀(melancholic features)
發作最嚴重時,發生以下兩項症狀中至 少一種
•對活動失去興趣 •對可以使人高興的刺激缺乏反應
•下列六種症狀中至少出現三種
不同情形的情緒低落 早晨時情緒最差 早醒(至少兩小時) 明顯減少精神運動或激動 顯著缺乏食慾或體重減輕 過度或不合宜的罪惡感
•非典型的症狀(atypical features) 具有情緒反應性 下列四種症狀中至少出現兩 •增加食慾或體重增加 •嗜睡 •鉛狀癱瘓、手足沈重 •長期持續性的人際拒絕敏感造成社 會或職業功能損害
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 與診斷概要
許育光 臨床心理師
診斷的實務意義
•標籤還是理解? •問題還是議題? •正向看待與凝視問題? •理解與誤解 •了解與釋懷 •邁向更合理的期待
介於醫療體系與學校之間
• 專科醫師:小兒神經科及兒童心智科醫師 • 臨床心理師 • 語言治療師 • 特教老師 • 職能治療師 • 社工師 • 諮商師/諮商心理師
•生物因素:身體疾病、藥物、濫用或依賴物質。
•中樞神經系統中神經傳導物質的異常:血清素、 去甲基腎上腺素、多巴胺等
•主要的觀念在於:有憂鬱基因學上的弱 質會讓一個個體易感於負向的生活事件
•一種基因與環境交互作用
危險因素
•性別:女性比男性多 •年齡:好發於20歲至40歲 •家族史:有家族史者比較危險 •婚姻狀況:分居、離婚、鰥寡者比較危險 •產後比較危險 •負向的生活事件和生活壓力:可能有關 •童年失去父母親或其關懷照顧:可能有關
•是疾患
憂鬱症狀至少要持續兩週以上 核心症狀至少佔多數時間 且造成社會失功能及痛苦
年齡因素
•五歲以下之兒童與主要照顧者分離通常 會經歷沮喪階段
•八歲左右的孩子會經歷類似成人憂鬱之 症狀
•較少出現
睡眠及食慾症狀 罪惡感及無助感 自殺企圖致死性較低
•憂鬱症狀易合併
拒學 焦躁不安 肚子痛 頭痛
流行病學
常見兒童心智診斷
• 語言障礙、失語症、緘默症在特質上有何不同,如 何區辨?
• 邊緣程度智力(Borderline IQ)與學習障礙在智力測 驗表現上都不佳,如何區辨?
• 自閉症與自我封閉的性格有何不同,應如何區分? • 偏差行為中的行為障礙與對立反抗疾患此兩類有何
相同和相異? • 過動兒可能同時會有哪些相關的症狀或診斷? • 一般學校體系所謂的情緒障礙兒童,指的是什麼樣
正常的悲傷與不正常的憂鬱
•嚴重度 •持續度 •情緒品質:是否與平常的難過不一樣
•是症狀群
可能是更大的情感症狀、認知症狀以及行為 症狀的部分呈現
合併症狀
•喜樂不能、低自尊、自責、罪惡感、無助感、 無望感、自殺意念、注意力減退、、、
•不見得是異常:哀悼
躁症發作加上重鬱症發作
混合發作加上躁症發作或鬱症發作 •食慾不佳或太好 •失眠或嗜睡 •失去活力或疲倦
6%
憂鬱症所造成的問題
•各種的功能變差。 •失去工作。 •身體不適到處求醫。 •做過多不必要的檢查,浪費醫療資源。 •造成家庭的負擔。 •自我傷害甚而自殺。 •破壞人際關係。
憂鬱症與自殺
•三分之二的重鬱症患者曾有自殺的想法 或企圖
•10%至15%自殺成功 •約70%的自殺個案於自殺前六週內曾就醫
•常較早發病,常自兒童期、青少年期或成年的 早期發病
•常和重鬱症、人格障礙症、焦慮性疾患、物質 使用疾患共病
憂鬱症的核心症狀
•憂鬱的情緒,情緒低落 •負面的思考、悲觀、灰色的想法 •缺乏快樂的感覺 •沒有精力 •精神動作遲緩
憂鬱症的症狀
•情緒低落 •持續性的悲傷、焦慮或空虛的感覺 •悲觀、絕望 •罪惡感、無助感、無價值感 •對過去有的嗜好、活動失去興趣 •睡眠障礙,如失眠、早醒、頻睡、淺睡、睡
•重鬱症
學齡前的終身盛行率約小於1% 學齡兒童之盛行率1-2 % 青少年約1-5% 趨勢:盛行率往上升
年齡層往下降
憂鬱症的分類DSM-IV
•重鬱發作(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至少兩星期,同時每天或幾乎每日出現下列症狀 中五項及以上,功能改變,且情緒低落或失去興 趣或喜樂此兩項至少存在一項
眠的時間短或過度睡眠、嗜眠…等 •飲食變差以至體重減輕或飲食過度,甚至導
至體重增加
•活動量減少、疲倦、動作遲緩 •出現死亡、自殺的想法 •做企圖自殺的舉動。 •坐立不安 •容易激動 •無法或困難集中注意力 •記憶力變差
•難下決定、猶豫不決
•持續性難以治療改善的身體症狀,如頭 痛、頭暈、胸悶、消化異常、慢性疼 痛…等
嚴重憂鬱
如合併自殺企圖、精神病症狀或拒食時, 住院是必須的
精神官能症
精神官能症
•焦慮性疾患 •身體型疾患 •解離性疾患
焦慮性疾患
•恐慌症 •懼曠症 •特殊恐懼症(單純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社交焦慮症) •強迫症 •創傷後壓力疾患 •急性壓力疾患 •廣泛性焦慮症
焦慮的特質(1)
•焦慮的特殊症狀組合因人、因病而異,也 各有其特性
憂鬱症的診斷與評估
•縱向:基本資料:年齡、性別、婚姻狀況、 教育與社經背景、職業、宗教…等。 現在病史 過去病史 家族史 用藥史 病前的人格 藥物的反應、耐受度、副作用
• 橫向:主訴、發病的情形、症狀的徵候、自然的 病程變化。 身體理學檢查 神經學檢查 實驗室檢查 儀器檢查 會談及精神狀況檢查 心理衡鑑 量表施測
•擔心、恐懼、痛苦,常混在一起,且常與身
體抱怨一起出現,由於他們的重疊性,常備放 在一個更廣的分類:情緒障礙
•焦慮疾患(anxiety disorders)和身體型 疾患(somatoform disorders)、與壓力有 關的疾患常相提並論,被泛指為輕型精神疾 病(minor mental disorders)
語言
智能障礙
心理
智能 生理
反抗對立
反社會
ADHD 廣泛性發展障礙 行為
品行規範
情緒
飲食障礙 排泄障礙 睡眠障礙
情緒障礙
衝動控制
適應障礙
關係議題
精神疾患
受虐議題
診斷宛如性格
•廣泛性發展障礙/四個向度的受限 •語言 •智能 •情緒 •行為
多元成因的考慮
•生理層面 感覺身體動作 腦部功能/內分泌影響
•心理層面 認知、語言情緒、氣質行為
•社會層面 社會人際適應功能、自理
正常發展與診斷之對應
•身體.知覺動作發展 •語言.認知與學習能力 •心理.情緒與人際成熟度 •道德.利社會行為發展
各類兒童青少年 相關問題與心理診斷
以下資料蒙彰化基督教醫學中心兒童心智科江瑞豐醫師提供,特別感謝
精神疾病
由於各種生理、心理、社會環境 等不良因素導致大腦功能障礙,出現 精神活動功能減退或混亂的疾病
焦慮的特質(2)
•焦慮疾患為兒童精神疾患第二大族群最 普遍常見的精神疾病,僅次於行為疾患, 約達4-8%生盛行率
原因學
•與父母有相互影響:學習與示範效果 •中等遺傳質 •生活事件可能有關,強調累積效應 •來自主要依附者之真實或威脅性的分離 •內在衝突 •氣質度:害羞、抑制型的嬰兒較易發展
成兒童期之焦慮
過
憂鬱症的病因
•病因學的研究結果很分歧 •憂鬱症為一群症狀的組合 •異質性高
憂鬱症的造成原因
•遺傳:家族研究、雙胞胎研究、領養 研究、憂鬱症的家族史。
•早期的發育:兒童時期父母不和、兒 童虐待
•憂鬱的兒童易有憂鬱的父母或手足 •憂鬱的父母較易有憂鬱的小孩
•人格:神經質、自卑、悲觀。
•環境因素:最近發生的生活事件(挫折、失落、 財務、家庭問題、重大的變化等)、壓力、缺 乏社會支持、不良的人際關係
預後
•只有一小部分有焦慮疾患的兒童青少年 長大時仍有焦慮疾患或憂鬱疾患
最常見的焦慮疾患
•特殊畏懼疾患 •分離焦慮疾患 •廣泛性焦慮疾患
特殊畏懼疾患(Specific phobia)
•其他
症狀 悲傷、沮喪 失去興趣、沒有喜樂 容易哭泣 不能集中注意力 失眠 自殺想法 疲怠 激動 動作遲緩 食慾變差、胃口不好 沒有希望、絕望 記憶力變差 妄想 自殺企圖 聽幻覺
憂 鬱 症 的 症 狀
百分比 100% 99% 94% 91% 86% 82% 76% 76% 76% 66% 51% 35% 33%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