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产业地产典型的三大运营模式解读
房地产区域开发与运营的三种模式
房地产区域开发与运营的三种模式前言:大多数人理解的“就地产看地产”,实际上地产行业最缺乏对产业的理解。
产业是一门学科,房地产从属于产业之一。
实际上,人们看待一个区域时,是在地产这个产业范围内进行思考,地产范畴内有交易和买卖两种形式。
以土地为例,当要解决2平方公里的土地问题时,单靠交易的方式就容易出现“鬼城”、“空城”等现象。
这类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其本身规模靠单一的房地产买卖的简单模式已经无法驱动。
由此延伸了一种概念,如果要对2平方公里以上规模尺度的土地进行区域开发,就需要伴随对其他产业的思考与探索。
产业、人、建筑三位一体,息息相关。
人凭借产业,与他人及建筑发生联系。
不同的人对尺度的把握不同,对于规划需要设立一个尺度,对于区域开发应该界定一个尺度,不至于因为人的关系影响了规划及区域开发。
区域开发是一种整体开发,正如埃及人造船问题中小船和大船的关系,把一个大型的项目切成小项目,把这些大问题以大化小,把它简单化。
比如,开始就解决30平方公里的问题很无序,那就将30平方公里化为6个5平方公里来思考,其间只需把握6个5平方公里之间的关系,理顺之后再考虑30平方公里的问题,会简单很多。
此外,我们所谓的“创新”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创新,我们只存在重组原来的结构,几十年前,就有人提到解构主义,强调对于传统的颠覆,并在这种基础上进行创造和整合,而当下IPHONE便是一款具有浓郁的充满解构主义色彩的技术革新之作。
它的出现为“创新”做了新的阐释。
我们对于区域运营的模式其实一直在进行思考和整合,这些整合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于地产区域运营模式的一种解构,一种深入浅出的探讨。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主要三种区域运营的模式。
一、“用卖房子的方法卖地”的区域运营模式新江湾模式,尺度在2到5平方公里,对产业依托性较弱,如果土地靠近城市的距离近,城市化波及到土地时,其对产业的依托性更弱。
针对这种模式不应将其复杂化,可以采取用卖房子的方法来卖地,就能简便很多。
产业地产全流程盈利模式分析
开发时序研究,是园区策划中比较重要,又很容易被忽视的一环。
对园区项目而言,科学合理的开发时序,有利于项目决策并实现产业园区价值的最大化。
但在实践中,操盘者往往会根据项目的变化临时调整开发时序,从而导致项目断层,因开发思绪混乱造成的决策不科学、不合理造成项目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
首先分析园区开发最常见的三种模式:地产导向运作模式、产业导向运作模式、地产与产业均衡模式。
1、地产导向运作模式开发商把自己包装一番,以产业概念获取政府支持,运用地产开发模式实施项目开发、销售,尽最大可能减少自持物业,产业服务交给政府或第三方运营商管理。
这种模式,在写字楼行情好的时候确实有一定可行性,但现在的情况是,整体大环境与监管力度今非昔比,一般的企业,不拿出点真材实料,非但唬不住政府,反而可能被政府的「不可分割」、「分批供地」、「先租后让」反将一军;拿到一块郊区的地,在周边配套没起来之前,新区写字楼根本卖不动,一个项目在销售环节拖个3-5年是家常便饭,银行利息根本吃不消;更何况现在政府越来越挑剔,即便是最专业的产业运营商,也一定受过政府的「训斥」,更何况披着产业外衣的地产商呢。
2、产业导向运作模式以产业集聚作为项目的基本追求,持有大量物业,并实施整体运营,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自持与销售一样,都是园区操盘中的「极端」行为,从态度上看,全部自持无疑是园区行业的「真爱粉」,是政府最喜欢的类型。
但做园区不是做慈善,再怎么有情怀,最终还要绕回到盈利上。
纯做物业租赁,面临的挑战同样很大:最直接的就是一次性投入成本巨大,且回款周期漫长。
在不考虑资产证券化的情况下,至少需要10年时间才能回本,极其考验开发商的募资能力与资金链的稳定性;而且目前园区租赁市场大都是供大于求,其中还充斥着大量的工业用地、科研用地上的「关系户」,他们租金价格低、政策力度大,一般园区根本无法与其公平竞争。
当然这种模式并非一无是处,随着资产证券化模式的成熟,一些园区开始尝试把园区未来租金收益作为资产包,通过金融工具实现快速变现,如果顺利的话,将极大缓解园区的资金压力;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业的增值部分,也是开发商肉眼可见的重大收益。
房地产产业盈利模式
房地产产业盈利模式房地产产业一直是许多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其盈利模式影响着整个产业链的运作和经济发展。
本文将探讨房地产产业的盈利模式,并分析其关键要素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售楼盈利模式房地产开发商主要通过售楼盈利来获取利润。
他们购买土地、开发项目并出售房产,赚取房地产增值的差价。
这一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土地购买:开发商通过竞拍、招标或与政府签订土地出让合同的方式获取土地使用权。
2. 开发建设:开发商投资建设房地产项目,并在项目开发阶段进行销售预售。
3. 房屋销售:开发商在开发完成后,通过销售房产来获取利润。
这一盈利模式的关键在于准确判断市场需求和价格定位。
开发商需要对市场进行调研,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和购买力,以便合理定价和销售策略。
同时,政策环境、地段、产品品质等因素也会影响开发商的销售和盈利能力。
二、租赁盈利模式除了售楼盈利,房地产产业还可以通过租赁模式来获利。
这主要适用于商业地产和住宅租赁市场。
租赁盈利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者购买物业,可以是商业办公楼、购物中心、住宅等,以期通过出租物业获利。
2. 租赁管理:房地产投资者委托专业物业管理公司来管理租赁事务,包括租金收取、维修、招租等。
3. 租金收益:投资者通过物业租金和增值获得回报。
租赁盈利模式的关键在于选择优质物业和制定合理的租金策略。
投资者需要考虑市场需求、地理位置、租金水平等因素,以确保获得稳定的租金收益和资产增值。
三、金融服务盈利模式房地产产业还涉及到金融服务,如房贷、物业贷款等。
金融机构通过提供贷款和其他金融产品来获得利润。
这一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房屋贷款: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购房者提供贷款,获得贷款利息的收入。
2. 金融产品:金融机构会创新推出一些与房地产相关的金融产品,如房地产信托、资产证券化等,以获得利润。
金融服务盈利模式的关键在于风控和创新。
金融机构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确保贷款能够按时还款。
产业地产三种盈利模式及案例
产业地产三种盈利模式及案例产业地产有别于传统的住宅开发,是围绕着产业的微笑曲线,以土地为载体,用产业为依托,实现土地的整体开发与运营。
产业地产盈利模式产业地产开发主要通过三种经营模式实现盈利,其中最主要的盈利来源是出租物业和出售物业两种。
这三种经营模式分别是,主流的出售或者出租物业及设备的模式,具有前景的信托基金的模式,靠土地溢价赚取差价的小众模式。
1、主流的出售或者出租物业及设备的模式。
开发商采取独立或者联合开发的形式,将开发出来的物业通过出租、出售或者租售结合的方式,供应给需求企业。
或者是通过提前联系相关企业,确定主题,按企业的需求制定主题开发并进行包装和装修,实现低风险及稳定收益。
2、有前景的信托基金的模式。
产业地产的开发商通过寻求将物业打包给信托基金公司,再做成相关的金融产品在内陆或者海外进行公开发售募集资金。
这一模式的优点是开发商自有资金占用时间较短,能够快速回笼资金。
3、靠土地溢价赚取差价的极小众模式。
在项目开发建设完成之后,对项目进行包装和推广,待项目具有市场接受度之后,对项目土地进行部分或者整体的转让,转让对象是各类投资机构或者产业地产开发商。
产业地产典型特征产业地产区别于传统的住宅开发,有其鲜明的特点。
一是前期投入大,自有资金占用时间长。
产业地产的开发建设规模往往很大,前期的开发投入资金基本上在几亿到几十亿不等,后期的招商、运营的资金投入也很大。
而且有别于住宅开发快速销售的模式,投资回收周期较长,一般在十几年以上。
因此对产业地产公司的资金实力以及融资渠道有较高的要求,才能完成前期的巨量投资。
二是后期现金流持续且稳定。
后期项目招商运营或者出租出售,实现收益后,能够持续不断提供现金流。
三是开发专业要求高,难度大。
近些年产业地产的投资者越来越重视项目的软件环境而不是仅仅满足于硬件环境。
产业开发商除了要完善建设厂房、办公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外,还需要搭建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各类咨询服务,以及解决融资,经营等问题。
房地产区域开发与运营的三种模式
房地产区域开发与运营的三种模式一、综合开发模式综合开发模式是指在一个区域内,将不同类型的房地产项目进行集中开发和运营的模式。
这种模式通常由房地产开发商或地产公司负责统筹规划、设计、建设和销售等工作。
综合开发模式的特点是项目种类多样化,包括住宅、商业、办公、酒店等不同类型的房地产项目。
这种模式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全方位的生活和商业配套设施,提高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以某市为例,综合开发模式的区域开发与运营可以采取以下步骤:1.规划阶段:根据市场需求和区域特点,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确定各类房地产项目的布局和用地规模。
同时,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目标人群的需求和购房意愿。
2.设计阶段:根据规划方案,进行详细的设计工作,包括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交通规划等。
设计要充分考虑人居环境、交通便利性、绿化率等因素,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建设阶段: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房地产项目的建设工作。
这包括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造等。
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质量控制,确保项目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4.销售阶段:在项目建设完成后,进行销售工作。
这包括制定销售策略、推广宣传、签订合同等。
销售过程中要注重与购房者的沟通和服务,提供合适的购房方案,满足购房者的需求。
5.运营阶段:项目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长期的运营管理工作。
这包括物业管理、商业运营、社区活动等。
运营过程中要注重提供优质的服务,保持项目的良好形象,提高居民和商户的满意度。
二、专业化开发模式专业化开发模式是指将房地产开发与运营的不同环节分别交由专业的公司或机构来负责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各个环节由专业人士负责,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以某市为例,专业化开发模式的区域开发与运营可以采取以下步骤:1.开发阶段:由专业的开发商负责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开发商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术,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区域特点,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并进行高质量的建设工作。
2.销售阶段:由专业的销售机构或中介公司负责项目的销售工作。
干货解读:产业地产三大运营模式
干货解读:产业地产三大运营模式作为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的主要平台与载体,产业园区的运营直接关系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产业园区也进入了全面升级的打造:第一,持续加强各方的协同合作,促进产业园区的平衡发展,全面提升产业运营实力;第二,加强产城融合,进一步拓宽园区内部的服务体系,以打造全产业链集群发展的产业园区模式,推动城市的升级;第三,结合科技发展趋势,利用创新科技手段,积极布局高新产业项目,打造高科技、智能运营园区。
图:产业园区全产业链协同打造产业集群模式1、联合政企、金融与科研机构多方协同深化合作,全面提升产业运营能力产业园区的客户以政府与企业为主,因此产业园区的运营对企业的资源协同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产业地产公司内部强强联手、外部联合专业优势资源互补,全面深化各方资源的合作协同能力,进一步推动产业园区的发展。
华夏幸福“开发性PPP”模式:华夏幸福秉持“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系统化发展理念,通过创新升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合作共赢”的开发性PPP市场化运作模式,探索并实现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城市发展和民生保障,有效提升区域发展的综合价值。
通过采用开发性PPP模式,华夏幸福与地方政府各司其职,政府是园区开发建设的决策者,对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质量实施监管,并专门设立园区管委会,负责对接相关事务;华夏幸福作为投资开发主体,在规划设计、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公共配套建设、产业发展、城市运营六大领域,为所在区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全流程综合解决方案,为政府与企业合作开展PPP模式提供平台,创造出“1 1>2”的效果。
联东集团的“联东U谷”模式:作为产业园区运营服务商,“联东U谷模式”通过实现区域土地集约发展与促进产业集群快速成长,有效解决企业和政府双方面临的多种问题。
联东集团实施“两优、四有、三审”的发展战略,即集中发展优质项目和优质客户,对入园客户执行“金门槛计划”,通过严格的招商体系内部自审、报政府审核、集团总部审核的“三审”流程,形成“招审分离”,最终实现产业有方向、产品有形象、客户有质量、去化有保障,可为政府提供解决土地集约利用、企业持续化税收的方案,同时将产业园区打造成为支持企业快速成长的优质平台,从而实现企业、政府、产业园区运营商三方共赢,形成园区发展的正循环。
五大产业园区运营模式分析
五大产业园区运营模式分析产业园区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运营模式的选择对于园区的成功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将对五大常见的产业园区运营模式进行详细分析。
一、政府主导运营模式政府主导运营模式是指由政府成立专门的园区管理机构,负责园区的规划、建设、招商、运营和管理等一系列工作。
这种模式的优点较为明显。
首先,政府具有强大的资源调配能力和政策支持力度。
能够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迅速推动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入驻创造良好的条件。
其次,政府主导能够保证园区规划的科学性和长远性。
从区域发展的整体战略出发,合理布局产业,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
然而,政府主导运营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方面,政府在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行政体制的束缚,决策流程相对较长,效率不够高。
另一方面,政府在市场敏锐度和企业服务的精细化方面可能不如专业的运营团队。
例如,_____产业园区在建设初期,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一批大型企业入驻。
但在后续的运营中,由于管理体制不够灵活,部分企业反映在政策落实和服务响应速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企业主导运营模式企业主导运营模式是由一家或多家企业作为园区的开发和运营主体。
这种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
企业通常具有更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高效的决策机制。
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迅速调整园区的发展策略,提高运营效率。
同时,企业在招商引资方面往往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能够更精准地吸引符合园区定位的企业入驻。
不过,企业主导运营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
企业在资金实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上可能相对有限,难以承担大规模园区的开发和长期运营。
以_____科技产业园区为例,由一家知名科技企业主导开发运营。
凭借企业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资源,园区吸引了众多创新型企业,但在园区规模扩大时,企业面临资金紧张的压力,影响了园区的进一步发展。
三、政企合作运营模式政企合作运营模式是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园区的开发和运营。
这种模式结合了政府和企业的优势。
五大产业园区运营模式分析
五大产业园区运营模式分析产业园区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运营模式的选择对于园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目前常见的五大产业园区运营模式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政府主导运营模式政府主导运营模式是指由政府成立的园区管委会或开发公司负责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招商和运营管理。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政府能够集中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具有较强的政策支持和统筹协调能力。
政府主导的产业园区通常在规划上具有较高的前瞻性和科学性,能够充分考虑区域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
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土地优惠等,吸引企业入驻。
然而,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由于政府部门的行政色彩较浓,可能导致决策过程较为繁琐,运营效率相对较低。
此外,政府在市场运作和企业服务方面可能不够专业,难以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二、企业主导运营模式企业主导运营模式是指由一家或多家企业作为园区的开发和运营主体。
这些企业通常具有丰富的市场经验和产业资源,能够更加灵活地适应市场变化。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为了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工作。
它们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企业对于市场需求的敏感度较高,能够及时调整园区的产业定位和发展策略。
但是,企业主导运营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
由于企业的资金和资源有限,可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方面存在不足。
而且,企业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可能会忽视园区的整体发展和社会效益。
三、政企合作运营模式政企合作运营模式是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产业园区的开发和运营。
这种模式结合了政府的政策优势和企业的市场优势,能够实现优势互补。
在政企合作中,政府主要负责园区的规划、政策制定和监管,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
企业则负责园区的具体建设、招商和运营管理,发挥其在市场运作和企业服务方面的专长。
政企合作模式的优点在于既能保证园区发展的方向符合政府的产业规划,又能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提高园区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浅析商业地产三种运营模式
浅析商业地产三种运营模式商业地产是指以商业活动为主要目的的地产项目,包括购物中心、写字楼、商业综合体等。
商业地产的运营模式可以分为三种:自持经营、合作经营和租赁经营。
一、自持经营模式自持经营模式是商业地产项目由地产企业自己进行购建和运营管理。
这种模式下,地产企业拥有完全的产权和经营权,承担全部的经营风险和负债风险。
优点是地产企业可以完全掌控项目的规划、建设和运营,对租户的筛选和管理具有更大的自主权。
此外,地产企业可以通过租金、物业管理费等多种方式获得稳定的现金流收入。
然而,自持经营模式需要投入大量资本,并且运营风险较高,需要具备较强的市场洞察力和运营实力。
二、合作经营模式合作经营模式是商业地产项目由地产企业与其他企业或机构进行合作共同投资和运营管理。
这种模式下,地产企业与合作方共同投入资金和资源,并分享经营收益和风险。
合作经营模式可以通过分摊风险和成本,减轻地产企业的负担。
同时,合作方的参与可以提供更多的经验和资源支持,提高项目的运营效率。
然而,合作经营模式需要双方在利益分配、决策和风险承担等方面达成共识,并且合作关系的稳定性也对项目的运营和发展至关重要。
三、租赁经营模式综上所述,商业地产的运营模式可以根据项目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式。
自持经营模式具有较高的自主权和利润空间,但风险较大;合作经营模式可以减轻地产企业的负担,增加经验和资源支持;租赁经营模式适合小型项目和创业者,投资风险相对较低。
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优缺点,地产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环境做出选择,以实现最佳的经营效果。
产业地产发展运营模式分析
产业地产发展运营模式分析产业地产是指将工业、商业、物流等产业与房地产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运营模式。
产业地产的发展模式主要包括国有企业主导模式、政府引导模式和市场导向模式。
下面将对这三种模式进行详细分析。
国有企业主导模式:国有企业主导模式是指由国有企业作为主体,依托其庞大的资金实力和资源优势,进行产业地产项目的开发和运营。
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政策支持、资源丰富和专业化运营能力。
国有企业在土地收储和招商引资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能够通过土地开发来带动产业发展,吸引企业入驻。
同时,国有企业还能够通过资本运作来获取更多的资金,加大对项目的投入和拓展。
然而,国有企业主导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体制僵化、运营困难和盈利压力。
国有企业常常面临政府的监管和政策的制约,其运营模式较为保守和缓慢,不够灵活和创新。
政府引导模式:政府引导模式是指政府作为主导力量,通过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吸引各方资源参与产业地产的开发和运营。
政府引导模式主要依靠政府的政策、规划和资源配置等手段,来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的投资和参与。
政府可以通过发展规划、土地供应、税收优惠等政策来吸引企业和资本进入产业地产领域。
政府引导模式具有政策灵活、资源丰富和市场调节能力强的特点。
它可以更好地整合和利用各方资源,推动产业地产项目的开发和运营。
然而,政府引导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执行力度不足、政策的不稳定性和市场化程度不高。
政府引导模式在投资和运营过程中,常常受到政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市场导向模式:市场导向模式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的发展和利润为目标,进行产业地产的开发和运营。
这种模式主要依赖于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机制,通过市场定位、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来获取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
市场导向模式注重市场调研和市场营销,通过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和运营模式。
市场导向模式具有市场化程度高、响应速度快和风险控制能力强的优势。
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及时调整项目的定位和经营策略,提升项目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房企转型产业地产发展的三种模式
房企转型产业地产发展的三种模式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饱和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不断加码,传统房地产企业面临转型的压力愈加趋紧。
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不少房地产企业开始探索产业地产发展的模式。
产业地产是指以满足产业需求为导向,具有地域特色和产业特色的地产发展模式。
下面将介绍三种房企转型产业地产发展的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房企自主研发产业地产项目。
这种模式下,房企通过自身的研发能力和品牌优势,自主开发产业地产项目。
房企通过深入研究当地的产业发展情况,找到符合地方特色和产业需求的项目,进行土地储备和规划设计,然后自行投资建设,并进行运营和销售。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具有较高的控制力和市场竞争力,房企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求和战略进行项目开发和管理。
同时,房企还可以利用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销售渠道,在项目销售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不过,这种模式的劣势在于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项目研发和开发,成本较高,同时也需要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第二种模式是房企与产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产业地产项目。
这种模式下,房企与当地的产业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发产业地产项目。
房企提供土地、资金和项目管理能力,产业企业提供丰富的行业资源和专业知识。
双方共同参与项目的规划设计、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共享项目的收益。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和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房企可以借助产业企业的行业资源和专业能力,提高项目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产业企业可以借助房企的品牌影响力和销售渠道,提高自身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
劣势在于需要解决好双方的利益分配问题,确保项目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一致。
第三种模式是房企通过并购或收购方式进入产业地产领域。
传统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并购或收购产业地产领域的企业,实现快速进入和扩大规模。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迅速获得产业地产领域的专业知识、资源和品牌,减少转型的时间和成本。
同时,房企还可以借助产业地产领域企业的市场渠道和客户关系,开展更加全面和有针对性的业务拓展。
产业地产运营模式
产业地产运营模式产业地产是指将产业与房地产相结合,通过开发和经营产业地产项目,集生产、销售、服务和配套为一体的综合性运营模式。
产业地产运营模式是指在产业地产项目中,通过有效的管理和运作方式,实现产业发展、资产增值和社会效益的综合管理模式。
下面将以1000字为范围,详细探讨产业地产运营模式。
一、拓展产业链条,提供全产业链服务。
产业地产运营模式的关键在于整合资源,提供全产业链服务。
这要求产业地产开发商在项目规划和运营过程中,考虑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不仅提供基础设施和场地,还要提供相关产业的配套服务。
例如,对于工业地产来说,开发商可以提供工厂建设、设备采购、物流配送等一系列服务。
通过拓展产业链条,产业地产项目能够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提供增值服务,为企业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二、提供灵活的空间布局和个性化定制服务。
产业地产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提供灵活的空间布局和个性化定制服务。
在产业地产项目中,开发商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提供不同类型的房屋、场地和设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此外,开发商还可以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根据企业的特殊需求,进行定制设计和建设,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通过提供灵活的空间布局和个性化定制服务,产业地产能够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三、建立产业生态圈,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产业地产运营模式的核心是建立产业生态圈,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在产业地产项目中,开发商可以通过吸引和引进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产业,形成链式或网状的产业协同发展关系。
例如,在科技园区中,可以吸引高科技企业、研发机构、孵化器等各类创新型企业,形成科技创新的生态圈。
通过建立产业生态圈,产业地产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技术创新,形成良性的产业发展机制。
四、提供综合配套设施和服务,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产业地产运营模式还注重提供综合配套设施和服务,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在产业地产项目中,开发商可以提供综合配套设施,如商业中心、会议中心、健身设施等,满足企业的日常需求。
产业地产主流盈利模式分析
产业地产主流盈利模式分析关于产业地产的盈利模式,业内也曾做过不少探讨。
盈利模式可以归结为两种,一种是基于机会和与政府的良好关系赚钱,另一种则是靠自身业务能力赚钱。
在市场竞争的初期,企业更多是靠第一种,也就是政府关系以及政府政策衍生出的机会赚钱。
但在近两年,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以及行业逐步迈向成熟,靠人情关系搞项目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打造属于自己的盈利模式。
今天,整理产业地产的六种主流盈利模式,权当探讨,希望能给后来者提供一点帮助。
1、产城开发模式产城开发模式是基于地方政府打造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诉求衍生出的综合性地产业务,具体做法是:地产商从土地一、二级开发(一级开发基本由政府平台公司承担,民企一般从二级开发)切入,提供从区域规划、开发建设、产业导入到产业投资、产业服务的全链条服务。
产城开发模式关系图盈利模式上,住宅和商业销售是企业最重要的利润来源;办公用房的租售收益、政府的咨询服务费、招商引资返还收入、政策性收入、政府奖励等产业部分的收入为辅。
对地产商来讲,产城开发,真正赚钱的是「城」,产业部分则很难盈利。
以前,很多开发商上来先把住宅和商业做完,美其名曰「反哺产业园」,实际上产业部分却是各种拖,实在拖不了的,要么找一个产业运营商来接盘,要么干脆直接放弃。
心想反正住宅的钱已经到账了,大不了这部分考核分我不要了,你政府能拿我怎么办?当然,近些年,监管已经比较严,地方政府已经不太允许地产商先做住宅,而是要分批供地。
「产业先做出个模样来,住宅才批给你」,很多政府甚至明文规定,要求产业不允许捆绑住宅。
总的来说,产城开发和住宅开发类似,都是高投入、高风险的投资经营活动。
一方面需要企业严格控制成本,另一方面还要尽可能缩短商业周期,实现资金快速周转;同时,企业还要面临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因为政府的诉求和你完全相反,他希望你多做产业、少做住宅)。
当地产行业景气时,产城重资产项目会帮企业赚到更多的钱;但如果遇上2021年这样的行业拐点,重资产、高负债就是企业最大的包袱,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产业地产运营模式分析
产业地产运营模式分析根据国内外以发展产业为主体的地产开发建设的经验,产业地产开发有四种开发模式,即政府主导开发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产业地产商模式和综合运作模式。
(一) 政府主导模式1、概述政府主导模式是在产业地产开发过程中以政府为主导,由各地政府负责园区的开发、建设以及招商引资等工作。
政府主导模式是目前中国各级地方政府最常使用的产业地产开发模式,同样也是中国目前产业地产市场的主要载体。
其运作主体一般是开发区或产业园区管委会下设的开发公司。
在过去几十年产业地产发展过程中政府主导开发模式更便于运作与招商引资。
因为产业园区的开发并不属于简单意义上的工业地产开发,而更多的是基于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百姓就业等各种综合因素考虑而设置的,政府在这些方面主导作用更为突出。
政府主导的开发模式在政策、税收、招商公信力等方面具有一定得优势;其缺陷是不熟悉产业地产的运作方法,项目前期缺乏科学合理的定位与策划,导致其在产业园的整体运作中不够专业化,致使大部分产业园区限制于搁荒。
2、特点政府主导模式开发是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进行,通过创造相关产业政策支持、税收优惠等条件营造园区与其他产业地产项目所具备的独特优势,然后通过招商引资、土地出让等方式引进符合相关条件的产业发展项目。
3、典型案例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是较为典型的政府主导开发产业园区,于1992年7月成立,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
1999年8月,上海市委、市政府颁布了“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明确园区以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集中体现创新创业的主体功能,自此,张江园区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2009年,上海市委、市政府颁布“聚焦张江”战略,决心集全市之力,依托上海的综合优势和浦东开发开放先试先行优势,大力发展张江高科技园区,是张江高科技园成为“特而又特”的政策区。
为了更好地实施“聚焦张江”的战略,市委、市政府不仅在政策上给予了园区充分的优惠和倾斜,还从组织给予了保证。
产业地产的运营商业模式简析
产业地产的运营商业模式简析产业地产是指基于产业需求的需求导向型物业开发模式,是将工业、商业、物流、办公等产业融合在一个园区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设施,以满足租户的各种需求。
产业地产的运营商业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规划和设计产业地产运营商首先要进行规划和设计,确定园区的定位和规模,根据当地的产业结构和需求分析,确定适合发展的产业类型。
运营商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和趋势,以便进行目标定位和规划设计。
二、招商引资产业地产运营商需要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吸引符合园区定位和产业需求的企业入驻。
运营商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进行宣传推广,组织推介会、洽谈会等活动,吸引投资者和企业家的关注和参与。
同时,运营商还可以与政府、企业和产业园区合作,共同招商引资,共享发展成果。
三、设施建设产业地产运营商需要进行园区的设施建设工作,包括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配套设施等。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排水、供电等;公共设施建设包括广场、公园、会议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包括餐饮、住宿、运动健身、医疗保健等。
这些设施的建设需要运营商与政府、企业和专业机构合作,统筹规划和实施。
四、运营管理产业地产运营商需要进行园区的运营管理工作,包括物业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等。
物业管理包括对园区内各类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保洁清理等;安全管理包括园区的安全检查、安全防范、应急救援等;环境管理包括园区的绿化、景观、环保等。
运营商需要建立健全管理团队和制度,确保园区的正常运营和秩序。
五、增值服务六、合作共赢产业地产运营商需要与政府、企业和产业园区等各方建立合作关系,进行共赢合作。
与政府的合作可以包括土地开发、政策支持、市场招商等;与企业的合作可以包括产业配套、资源共享、项目合作等;与产业园区的合作可以包括品牌推广、资源互补、共同发展等。
通过合作共赢,运营商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各方的优势,提高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和经济效益。
总之,产业地产的运营商业模式需要通过规划设计、招商引资、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增值服务和合作共赢等多个环节的协同作业,为租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和支持,实现共同发展和共赢。
房地产区域开发与运营的三种模式定稿版
房地产区域开发与运营的三种模式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房地产区域开发与运营的三种模式前言:大多数人理解的“就地产看地产”,实际上地产行业最缺乏对产业的理解。
产业是一门学科,房地产从属于产业之一。
实际上,人们看待一个区域时,是在地产这个产业范围内进行思考,地产范畴内有交易和买卖两种形式。
以土地为例,当要解决2平方公里的土地问题时,单靠交易的方式就容易出现“鬼城”、“空城”等现象。
这类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其本身规模靠单一的房地产买卖的简单模式已经无法驱动。
由此延伸了一种概念,如果要对2平方公里以上规模尺度的土地进行区域开发,就需要伴随对其他产业的思考与探索。
产业、人、建筑三位一体,息息相关。
人凭借产业,与他人及建筑发生联系。
不同的人对尺度的把握不同,对于规划需要设立一个尺度,对于区域开发应该界定一个尺度,不至于因为人的关系影响了规划及区域开发。
区域开发是一种整体开发,正如埃及人造船问题中小船和大船的关系,把一个大型的项目切成小项目,把这些大问题以大化小,把它简单化。
比如,开始就解决30平方公里的问题很无序,那就将30平方公里化为6个5平方公里来思考,其间只需把握6个5平方公里之间的关系,理顺之后再考虑30平方公里的问题,会简单很多。
此外,我们所谓的“创新”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创新,我们只存在重组原来的结构,几十年前,就有人提到解构主义,强调对于传统的颠覆,并在这种基础上进行创造和整合,而当下IPHONE便是一款具有浓郁的充满解构主义色彩的技术革新之作。
它的出现为“创新”做了新的阐释。
我们对于区域运营的模式其实一直在进行思考和整合,这些整合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于地产区域运营模式的一种解构,一种深入浅出的探讨。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主要三种区域运营的模式。
一、“用卖房子的方法卖地”的区域运营模式新江湾模式,尺度在2到5平方公里,对产业依托性较弱,如果土地靠近城市的距离近,城市化波及到土地时,其对产业的依托性更弱。
标杆地产集团 投资发展 产业地产 _产业地产三大主要模式分析V1.0
产业地产三大主要模式分析产业地产中主要有三个参与角色:政府、开发商和入驻企业。
其中政府扮演的角色是政策和税收优惠的出台者,也是最终的决策者,而开发商扮演的角色是规划设计、土地开发和招商引资的实际操作者。
而入驻企业既是主动选择者,也是被动接受者,主动选择的是是否入驻,被动接受的是入驻之后的园区环境。
因此政府和开发商成为了园区发展最重要的变量,他们所扮演的角色质量决定了园区的潜力与方向。
一、政府主导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实际上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类产业地产开发模式,全国大部分以城市+高新区/经开区冠名的产业园区都属于这一类。
由地方政府出面,包办规划设计、土地一级开发以及招商引资,实际上就是政府代行开发商的职能,将政府和开发商的角色合二为一了。
这种模式的上限很高,由于地方政府主导的产业园区最容易解决的问题是审批、拿地与基建这些本身就是和地方政府打交道的任务,所以如果地方政府的规划、招商和运营能力比较强的话,这些园区就有着非常强大的影响力与盈利能力。
包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产业园区就是产业地产行业的典范与标杆。
但政府主导模式的下限也比较低,在规划、招商和运营的能力不那么强势的地方园区,烂尾现象就时有发生了。
在我国包括市县一级的高新区和经开区数量近万,其中因为运营不力而招不到商的园区不在少数。
因此有很多地方政府选择与企业合作,自己只保留决策权、审批权与税收,将规划开发建设运营的任务交给合适的开发商打理,市场化运作。
二、开发商主导模式开发商主导模式并不是开发商全权包办,而是开发商将园区的一部分职责肩负了起来,替政府行使建设和运营等职能的同时收取一定的费用。
在这种模式下,开发商的来源往往是一些大型房企。
由于房地产住宅政策愈发缩紧,市场也趋于饱和,因此很多房企开始转型或者向着多元化发展,而成本低收入高的产业地产,也成为了房企眼中一块流淌着奶与蜜的“应许之地”。
五大产业园区运营模式分析
五大产业园区运营模式分析产业园区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运营模式的选择和优化对于园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五大常见的产业园区运营模式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从业者和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政府主导运营模式政府主导运营模式是指由政府成立专门的园区管理机构,负责园区的规划、建设、招商和管理等工作。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政府能够充分调动资源,集中力量推动园区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在规划方面,政府能够从宏观角度出发,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制定科学合理的园区规划,确保园区的发展方向与区域整体发展目标相契合。
在建设方面,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投入或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进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入驻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
招商方面,政府凭借其公信力和资源优势,能够吸引大型企业和重点项目入驻。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土地优惠等,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园区的吸引力。
然而,政府主导运营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由于政府机构的管理体制相对较为僵化,可能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对市场变化的反应不够灵敏。
此外,政府在园区运营中可能过于注重政绩,忽视了园区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主导运营模式企业主导运营模式是指由一家或多家企业负责园区的开发、建设和运营。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敏感度和创新能力,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园区的发展策略。
企业在园区运营中通常更加注重经济效益,会通过引入优质项目、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提高园区的产出效率。
同时,企业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专业团队,能够为入驻企业提供高效的服务,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不过,企业主导运营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
企业在资金和资源方面可能相对有限,难以承担大规模的园区建设和基础设施投入。
此外,企业在招商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吸引到大型国有企业和重点项目。
三、政企合作运营模式政企合作运营模式是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园区的开发、建设和运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产业园区全产业链协同打造产业集群模式
产业园区的客户以政府与企业为主,因此产业园区的运营对企业的资源协同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产业地产公司内部强强联手、外部联合专业优势资源互补,全面深化各方资源的合作协同能力,进一步推动产业园区的发展。
A、华夏幸福“开发性PPP”模式:华夏幸福秉持“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系统化发展理念,通过创新升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合作共赢”的开发性PPP市场化运作模式,探索并实现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城市发展和民生保障,有效提升区域发展的综合价值。
通过采用开发性PPP模式,华夏幸福与地方政府各司其职,政府是园区开发建设的决策者,对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质量实施监管,并专门设立园区管委会,负责对接相关事务;华夏幸福作为投资开发主体,在规划设计、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公共配套建设、产业发展、城市运营六大领域,为所在区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全流程综合解决方案,为政府与企业合作开展PPP模式提供平台,创造出“1+1>2”的效果。
B、联东集团的“联东U谷”模式:作为产业园区运营服务商,“联东U谷模式”通过实现区域土地集约发展与促进产业集群快速成长,有效解决企业和政府双方面临的多种问题。
联东集团实施“两优、四有、三审”的发展战略,即集中发展优质项目和优质客户,对入园客户执行“金门槛计划”,通过严格的招商体系内部自审、报政府审核、集团总部审核的“三审”流程,形成“招审分离”,最终实现产业有方向、产品有形象、客户有质量、去化有保障,可为政府提供解决土地集约利用、企业持续化税收的方案,同时将产业园区打造成为支持企业快速成长的优质平台,从而实现企业、政府、产业园区运营商三方共赢,形成园区发展的正循环。
在运营服务方面,联东U谷整合入园企业的需求,以区域产业政策为导向,将科研院所、产业、政府引导政策、金融机构、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等要素进行有效融合,为入园企业在技术升级、产业转型方面,提供人才、资金、市场、品牌等方面的助力,形成各方资源的协同合作,全面凸显产业园区运营的综合实力。
C、市北高新“基地+基金”、“融资+孵化”探索产业孵化投资新模式:2019年,市北高新结合园区大数据产业资源和丰富的企业客户资源,通过联合知名股权投资与基金管理机构,组建具有市北特色和优势的市场化产业投资基金,寻求产业投资新路径;同时优化产业投资体系化建设,加大对园区内企业的深度梳理,建立市北科创企业数据库,并制定全方位的科创企业引培方案,蓄力产业投资业务,进一步深化“基地+基金”、“融资+孵化”的创新运营模式,有效发挥资本的聚拢效应,帮助园区科创企业实现关键技术、商业模式、规范治理等方面的突破,同时,也将充分释放资本的“虹吸”效应,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与优秀人才进入园区,有效实现“资本”与“智本”的对接。
2、持续深化产城融合,以打造一站式、生态闭环的产业集群助推城市升级
产业园区的发展以产业为支撑,产业园区是产业要素资源聚集与发展平台,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离不开各产业要素的协同,“一站式、生态闭环”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有效加强园区价值实力的同时,也可实现整个产业链条的合作共赢,进一步助推城市的升级发展。
招商蛇口“前港-中区-后城”综合发展模式:以港口或者交通枢纽港、人流聚集的枢纽为切入口,以临港的产业园区为核心和主要载体,配套城市的新区开发,通过“港--区--城”的有机融合与协同发展,形成涵盖产业、商业及其配套的城市功能以及生活、休闲、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的产城融合生态圈,把生产、生活、生态的内在联系协调一致,实现宜业宜居、有机共荣的人民美好生活场景,形成生态圈式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由此实现港、产、城联动,将政府、企业和各类资源的协同,成为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经过蛇口工业区40年的建设运营,招商蛇口的“港口、园区、城市”三位一体综合发展模式,为企业带来商业利益的同时,也为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张江高科“新三商”模式:即科技地产商(全产品线)、产业投资商(全创新链)和创新服务商(全生命周期)。
张江高科以科技地产为产业集聚的空间载体,通过创新服务加强张江高科与园区内企业的连接,最终以产业投资的形式参与到企业各个阶段的发展,促进整个园区的产业发展,分享全产业链发展结果。
“新三商”战略定位是张江高科从单纯的园区开发向产业投资服务身份的转变,通过投资产业、孵化产业、联合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投贷一体化服务,通过变现上市金融资产等途径进行退出,形成良性的、持续滚动的投融资机制,以此助推全产业链的发展。
3、结合科技发展趋势,以智慧、科技创新园区运营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产业发展方向,通过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制造强国和创新性国家建设,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企业为迎合国家发展需要,助力国家完成产业升级,依据国家产业升级战略积极布局高新项目。
一方面,部分企业凭借强大的产业运营基础,以智慧、科技为产业为方向,全面打造高科技产业园区。
如招商蛇口在南京打造以“人工智能”和“互联网+”为主导产业的紫金智谷产业园,园区集创新孵化、科技研发、创业投资等多种产业功能于一体,助力南京高新产业升级;东湖高新与重庆两江新区合作启动两江半导体产业园项目,通过高端研发、设计来打造中国西部半导体发展新引擎、重庆半导体产业创新示范基地,进一步完善重庆半导体产业链条;启迪协信首入杭州落子丁兰智慧小镇,以科技产业为导向,未来将打造成为杭州的智慧中心、新产业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才聚集中心。
另一方面,部分企业采用高科技手段全面升级园区运营服务,全面打造智能运营产业园区。
如隆基泰和作为集地产开发、商贸物流、清洁能源于一体的环首都新型城镇化优质运营商,持
续打造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核心的全产业生态圈,主动承接北京外溢企业,不断助推环首都区域经济繁荣与发展,满足从城市建设、城市服务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运营全程需求。
在信息化与全覆盖的发展时代,隆基泰和一方面投资新兴产业,在霸州投资兴建高分子材料产业园;另一方面,利用新技术做商贸物流,包括产业园区的建设和招商,利用大数据、电子商务的技术与工业旅游相结合,真正做到线上线下一体化,全面优化产业园区的运营服务水平,以科技创新园区运营模式。
上海临港的浦江园区在双创载体和平台建设方面取得突出成果,AI-Park建设获得实质性推进,科技广场三期A-B众创空间引进了全球医疗技术创新孵化和加速基地项目。
结语语
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国内产业发展形势成为产业地产更新升级的风向标。
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产业运营商联合政企、金融与科研机构多方协同深化合作,全面提升产业运营能力;持续深化产城融合,以打造一站式、生态闭环的产业集群助推城市升级;同时,运营商注重运用信息化等创新技术手段创新园区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