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诗歌的剑意象_张瑞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7月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 u l.,2009第32卷 第4期 J o u r n a l o f S h a n x i U n i v e r s i t y(P h i l o s o p h y&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V o l.32 N o.4·古代文学研究·

论李白诗歌的剑意象

张瑞君

(太原师范学院中文系,山西太原030012)

摘 要:李白诗歌中的剑意象在中国古代诗人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占其诗作的十分之一。宝剑成为英雄的象征。李白运用鲜活的剑意象创造了许多英雄侠士的形象。同时在创造自我文武并举的形象时,总是以剑作为武功的象征。李白常常自比雄剑,表达为国立功的强烈愿望。李白诗歌的剑意象,有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有自己独创的个性特征。

关键词:李白诗歌;剑意象;英雄侠士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35(2009)04-0006-05

中国古代的侠与剑不可分离,中国古代的人既有佩剑风习,也有仗剑远游的习惯,剑也成为侠义英雄精神的象征。

李白诗歌的“剑”意象,出现近百次,占其全部诗作十分之一。在李白以前的诗人中,没有一位诗人有李白如此高的频率。同时也从未达到李白如此变化多姿的程度。然而对这一现象却未引起李白研究者的重视。

李白的诗中有宝剑、雄剑、长剑、倚天剑、龙剑、天钩、腰下剑、玉剑、孤剑、龙泉、玉巨剑、七道剑、青萍剑、横腰剑、莲花剑、湛卢剑、延陵剑等,而关于运用兵器剑的动作,更有提剑、弹剑、按剑、挺剑、学剑、挥剑、指剑、抚剑、剑、剑歌、倚剑、剑舞、说剑、拔剑、脱剑等。李白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剑文化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继承,又以自己独特的人格精神和审美眼光重新创造,使剑意象更加含蕴丰厚,焕发出新的光芒。

在李白自己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头戴高冠,腰佩雄剑、身穿珠袍的“诗侠”形象。“忆昔作少年,结交赵与燕。金羁络骏马,锦带横龙泉。”(《留别广陵诸公》)“君马黄,我马白。马色虽不同,人心本无隔。共作游冶盘,双行洛阳陌。长剑戏照耀,冠盖何赦赫。各有千金裘,俱为五侯客。”(《君马黄》)“风流少年时,京洛事游遨。腰间延陵剑,玉带明珠袍。”(《叙旧赠江阳宰陆调》)在同时代人中,李白也是一个佩剑的英雄,李白的好友,“饮中八仙”之一的崔宗之在《赠李十一》中说:“袖有匕首剑,怀中茂陵书。双眸光照人,词赋凌子虚。”李白的另一亲密好友魏颢,深知李白佩剑任侠的人品,“少任侠、手刃数人”(《李翰林集序》)至于李白身后,人们对他的任侠之风更有十分深入的认识,刘全白说他“少任侠,不事产业,名闻京师。”(《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因此,李白的剑崇拜,是任侠精神的体现。

李白曾经对剑术十分钟情,有较长时间的学剑经历,《与韩荆州书》中说“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忆襄阳旧游赠济阴马少府巨》云:“高冠佩长剑,长揖韩荆州。”《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云:“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李白也常按剑而歌,“诗因鼓吹发,酒为剑歌雄。”(《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佩剑任侠,成为李白实现理想的一种手段。“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上安州裴长史书》)

李白心中充满英雄意识,而宝剑成为英雄志士的一种标志,《北风行》:“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钗。仗剑去边,为国赴难,死而不惜,豪气冲天。”《发白马》:“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创造了边地将军的英雄形象,他们渴望如窦宪一样倚剑而登燕然之山,勒石记功,边烽虽仍在嵯峨的群山设置而没有边地警报。李白《白马篇》:“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晶明珠袍。”写五陵年少不可一世的气势和出众的武艺。尽管有针砭之意,但对豪侠勇猛强悍的形象描绘得十分生动。其他如

收稿日期:2009-05-1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李白精神与艺术世界新探”(05B Z W019)

作者简介:张瑞君(1962-),男,山西寿阳人,太原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文学博士,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6

DOI:10.13451/ ki.shan xi.univ(p hil.soc.).2009.04.006

“鼎湖流水清且闲,轩辕去时有弓剑。古人传道留其间,后宫婵娟多花颜。”(《飞龙引》其二)言明皇崩后,空留宝剑及后妃也。再如“毛公一挺剑,楚赵两相存。”(《送薛七被谗去鲁》)剑成为英雄非凡才能和过人胆识的具体物化,而具有非凡的魅力。

在李白的诗中,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也是用剑来体现的,宝剑几乎与玉玺等量齐观。如《古风五十九首》其三:“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突出剑的威力,把它作为一种武力的象征。《庄子·说剑》:“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古风五十九首》其四十八:“秦皇按宝剑,赫怒振威神。”言秦始皇按剑一怒,神威天下,莫不畏服。《塞下曲六首》其六:“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开篇写军情紧急,用“按剑起”,烘托唐朝皇帝大义凛然的气势。当两京收复后,唐明皇退位,李白诗云:“大驾还长安,两日忽再中。一朝让宝位,剑玺传无穷。”(《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服之美书怀赠息秀才》)斩蛇的宝剑与玉玺成为皇帝无上权力的象征。

写汉高祖刘邦与项羽争帝,“两龙不并跃,五纬与天同。楚必无英图,汉兴有成功。按剑清八极,归酣歌大风。”(《登广武古战场怀古》)剑的非凡力量,象征着汉高祖刘邦军事上的胜利。而写紧急时刻的君王时,李白也用剑烘托。“越客采明珠,提携出南隅。清辉照海月,美价倾鸿都。献君君按剑,怀宝空长吁。鱼目复相哂,寸心增烦纡。”(《古风五十九首》其五十六)在边塞军情紧急之时,李白常用“按剑”来写君王的情绪,借以写君王的内心世界,“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出自蓟北门行》)军情紧急,天子决断,指挥军队御敌,既写出天子的威严,也十分传神准确。面对有功之臣准许带剑上朝的荣耀,李白更是十分仰慕,常在诗中提及,“天子凭玉案,剑履若云行。”(《鼓吹入朝曲》)在《赠郭将军》一诗中写道:“将军少年出武威,入掌银台护紫微。平明指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在《感时留别从史徐王延年从弟延陵》时曾自诩在长安的荣耀,“伊昔全盛日,雄豪动京师。冠剑朝凤阙,楼船倚龙池。”虽然未必就是事实,但带剑上朝一直是诗人的企盼。

李白运用丰富的剑意象,创造了许多鲜活的英雄侠士的形象,如《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

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

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

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

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

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

惊。千秋二壮士,恒赫大梁城,纵死侠骨

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

经》。

借战国时期魏国的侠士侯嬴和朱亥助信陵君救赵的故事,歌颂侠士的崇高品质。其中剑的意象两次出现。《庄子·说剑》:“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首二句先见其人缨带,又见其剑,用霜雪状其锋利。接着写马的风采,马的迅疾,表面写马,实写人的武艺高强。主旨皆在突出人非凡的气概。《庄子·说剑篇》:“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形容侠客所向无敌,不可阻挡。接着写其品行,杀人完全为了实现诺言。接下去写侯嬴和朱亥。侯嬴窃得魏王兵符,解邯郸之围。而略其过程,仅用膝前横剑,形容其气概。而又用信陵君救赵前与侯嬴、朱亥的宴饮,写其豪气。饮酒吐然诺,其一诺千金,五岳相形也轻不足言。据史书立意而突出其意气,呼之欲出。接下去凝练史书之意,当信陵君与朱亥以偷得兵符和假借魏王之命,前去接替晋鄙的统帅位置时,“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史记·魏公子列传》)末四句赞美侯嬴、朱亥的侠义,说他们的精神千秋永存,人虽死而侠骨犹香,与世上英雄相比,毫不逊色。最后以比较的感叹作结,谁愿意像扬雄那样终身埋头于书本。反映出李白的侠义思想和人生价值取向。

在形容游侠少年的非凡气概时,也常用荆轲之典来烘托。“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少年行二首》其一)在《扶风豪士歌》里创造的英雄豪杰扶风豪士的形象,“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报恩知是谁?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扶风豪士豪气冲天,光明磊落,一诺千金的形象清晰可见了。如《结客少年场行》:

紫燕黄金瞳,啾啾摇绿鬃。平明相驰逐,结客洛门东。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

公。珠袍曳锦带,匕首插吴鸿。由来万夫

勇,挟此英勇风。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

丰。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羞道易水

寒,从令日贯虹。燕丹事不立,虚没秦帝

7

第32卷 第4期 张瑞君:论李白诗歌的剑意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