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模型.docx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型概况

模型为框架结构,长24m,宽16m,共15层,总高61米。除底层层高为5m外其余各层层高均为4m。使用PKPM2010中SATWE模块按8度0.2g抗震设防标准进行配筋设计和验算,后将设计结果输入SAP2000中进行分析。为便于分析和使用孙新宇的静力试验结果,在SATWE设计结果基础上对标准层和构件进行了归并,结构分为1~8层和9~15层两个标准层。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构件情况见表1。

图1 标准层平面布置

表1 构件参数表

(梁柱混凝土C40,纵筋HRB400,箍筋HRB335。板厚均为120mm。)

底层柱最大轴压比为0.62

每层恒荷载2.5kN/㎡,活荷载2kN/㎡

模型三维示意图

动力特性分析

PKPM软件在高层模态计算上精度不足,且构件配筋在SATWE计算结果基础上进行了归并,因此动力特性分析以SAP2000计算结果为准。模型前十二阶自振周期如表2所示。

反应谱分析

为验证接结构设计抗震性能,对结构进行双向反应谱工况分层,层间位移角响应见表3

由表3

时程分析

时程分析选用Elcentro波,TCU115波Y向输入,两种波频谱特征如表4所示。将地震波峰值加速度分别调幅为70gal和400gal以模拟八度多遇、罕遇地震情况。

层间位移角响应值

多遇、罕遇状况两种地震波作用下结构层间位移角值见表5、6,层间位移角包络图见图2、3。

图3 多遇地震层间位移角包络图

图4 罕遇地震层间位移角包络图

加速度响应

多遇、罕遇状况三种地震波作用下结构加速度值见表7、8,层间位移角包络图见图5、6。

图5 多遇地震层间位移角包络图

图6 罕遇地震层间位移角包络图

关于PKPM电算设计中“偶然偏心”的理解

对于规范的理解1Δ

《高规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4.3.2条(强制性条文)规定,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第4.3.3条规定,计算单向地震作用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每层质心沿垂直于地震作用方向的偏移值可按下式采用:

e±0.05L

e为每层质心偏移位移值,L为每层垂直于地震方向建筑总长度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对于规则结构的扭转效应,抗震规定允许不进行扭转耦连计算,但应对平行于地震作用方向的边榀进行地震作用效应放大。高规则规定应考虑单向地震偶然偏心作用,偶然偏心值见该规范第4.3.3条规定。可见,高规的规定更加严格。

PKPM中处理原理

先按照无偏心的初始质量分布计算结构的振动特性和地震作用,然后按照规范规定的四种偏心方式计算各质点的附加扭矩,再将四种偏心方式计算各质点的附加扭矩与无偏心的地震作用叠加,从而形成相应于四种偏心方式的地震作用。考虑偶然偏心地震后,共有三组地震作用效应:无偏心地震作用效应(EX、EY),左偏心地震作用效应(EXM、EYM),右偏心地震作用效应(EXP、EY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