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1框《科学立法》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9.1科学立法 教案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9.1科学立法 教案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课题: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九课第一框(9.1)科学立法教学设计课程类型:新授课授课教师:梁源清授课班级:高一5班(选考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一)必备知识:理解科学立法的内涵、原则;理解科学立法的措施。

(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聚焦现实问题使用法律解决的能力。

(三)学科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科学立法的相关内容,认可科学立法的过程,认同我国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对国家立法工作所做的努力持肯定态度。

(2)科学精神:知道科学立法的内涵,掌握科学立法的原则和措施,培养发挥主观能动性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3)法治意识:通过活动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能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4)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为国家立法建言献策,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教学内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教学单元分析、教学篇章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定位分析)本课内容是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中的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一框的内容。

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第一目“科学立法的内涵”。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科学立法的内涵,分析科学立法的原则。

第二目“推进科学立法”。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推进科学立法的具体要求。

本框内容作为第九课第一狂,有必要理顺第九课四框的关系。

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立法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首要环节,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起点。

【学情分析】生活经验:高一学生根据其他生活中的现实案例或者普法途径已经学习一定的法律经验,知道维权的途径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但是学生对于打官司依据的法律是需要更新的意识比较薄弱。

学生已经了解到立法机关有人大,但是对于如何科学立法还缺乏认识。

知识基础:经过第七课第八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1 科学立法教案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1 科学立法教案

科学立法教师讲解: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那么法律就要维护和保障人民的利益,即要体现国家性质,符合人民根本利益,要符合当前我国国情和实际。

我们举个例子:2018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正式施行,原由环保部门征收近40年的排污费正式谢幕,改由税务部门征收环保税。

《环保税法》规定,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环保税的纳税人,采用费税平移、当量计污等计税标准。

“费改税”不但减少了环保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方便了办事群众和企业,同时解决了行政收费存在的执法刚性不足等弊端,对保护和改善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来说就是:①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立法要符合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

②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

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关链接:材料补充:宪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立法法等有关法律规定了我看图说明,科学立法还应该如何做?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

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相关链接:广东省在立法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很多具有开创性的尝试,1999年9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就广东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条例修正草案举行了国内首次立法听证会,再次被称为我国立法民主化公开化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经过不断探索,广东省的立法听证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

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都可以向省人大常委会。

书面提出听证建议,发起立法听证。

除充分运用信函电话传真电子邮件面谈问卷调查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外立法机关还积极探索通过新型社交媒体等渠道进一步增强参与对便捷性。

第九课第一框科学立法说课稿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第九课第一框科学立法说课稿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
1.部分学生对立法程序和技术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2.学生在讨论立法案例时,可能出现观点偏颇或争论激烈的情况。
3.课堂时间有限,可能导致部分教学内容无法充分展开。
应对措施如下:
1.针对学生的理解困难,通过举例、讲解等方式,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解答。
4.评价互动:开展自评、互评活动,让学生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促进共同成长。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时事引入:通过播放近期热门的立法新闻,让学生了解立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发他们对科学立法的关注。
2.提出问题:在播放新闻后,提出问题:“什么是科学立法?为什么我们要进行科学立法?”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进入新课的学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认识到科学立法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对我国立法制度的认同感。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立法的概念、原则、程序和技术,以及我国立法制度的特点。这些知识点是学生掌握科学立法的基础,也是提高其法治素养的关键。
第九课第一框科学立法说课稿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为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三的第九课第一框,主题为“科学立法”。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立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我国立法制度的认识,提高其法治素养。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立法的概念、立法的原则、立法的程序、立法的技术以及我国立法制度的特点。

9.1科学立法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

9.1科学立法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对政治与法治知识有一定的基础,但大部分学生对立法领域的了解尚浅,对科学立法的概念、原则和程序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在此基础上,学生普遍对法治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希望通过学习政治课程,提高自己的法治素养,为国家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从认知发展角度来看,高一学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立法背后的原则和理念。但在实际操作中,他们可能缺乏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学生在团队协作、沟通交流方面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引导。
4.教师推荐一些与科学立法相关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课后阅读,并进行思考,具体要求如下:
-阅读材料可包括立法案例分析、立法原则的解读等。
-学生阅读后,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并与同学分享。
-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质疑、思考,提高法治素养。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一些与科学立法相关的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对习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解决疑惑,提高其对立法知识的理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科学立法的原则、程序和我国立法体制等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9.1科学立法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科学立法的概念和内涵,掌握科学立法的基本原则和程序,了解我国立法体制及立法过程。
2.学会分析立法案例,运用所学知识对立法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和探究,提高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立法的基本技能,如查阅法律法规、分析立法背景、提出立法建议等,为今后参与法治建设奠定基础。

科学立法:以良法,促善治—高中政治统编教材必修三第九课第一框议题式教学设计

科学立法:以良法,促善治—高中政治统编教材必修三第九课第一框议题式教学设计

科学立法:以良法,促善治—高中政治统编教材必修三第九课第一框议题式教学设计摘要:高中思政课教学在开展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更进一步把握议题的思辨性、情景的真实性、设问的启发性、任务的多样性。

合情、合理的议题式教学设计,更能让学生走近科学立法,树立法治意识,培养理性精神,提升公共参与能力。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科学立法教学设计一、本课地位科学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环节。

本框是第九课的逻辑起点,也是凸显“法治”主题的重要内容。

二、内容分析本框厘清了科学立法的内涵和基本标准,系统阐释了科学立法的要求,与后三框一起构成了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即四个环节。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接受过一定法治教育,但对法律的立、改、废、释等较为专业的问题缺少系统学习,社会生活经验相对缺乏。

四、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一)教学目标了解我国法律制定的流程,明确科学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理解科学立法的内涵、标准、要求,认同我国立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增强对建设法治社会的信心, 增强立法等方面公共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科学立法的要求;难点:科学立法的内涵。

五、教学过程【总议题】科学立法:以良法,促善治导入话题:你的宠“爱”,把我宠“坏”?播放视频:《萨摩耶小区里没拴绳咬伤业主,民警:属禁养犬只,没收并罚款2千》【议题一】自由养狗?——保障人民权利呼唤良法活动一:议“最严养狗令”议学情景:材料一:为治“狗患”,部分地方出台“最严养狗令”:7点到22点,宠物狗禁止上街;不能饲养大型犬;不能在重点限养区饲养身高高于45CM的犬;城区禁止遛狗,三次就捕杀。

材料二:《昭通中心城区养犬管理通告》被称为“史上最严养狗令”:早上6:00-凌晨00:00内,禁止任何犬只进入中心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城市公共绿地等公共场所;中心城区内未拴绳、未在规定时间内进入公共区域、排泄物无人清理的犬只,均视为流浪狗进行进行集中收容处置。

材料三:网友热评:(1)对狗狗太残酷了!又是“一刀切”,管理者逃避责任!(2)现在城市楼群那么密集,养狗就是和人抢空间,凭什么我们不养狗的遭罪?就应该全面禁狗!(3)侵犯了养狗人士的自由!也难以执行吧?(4)80年代出台养犬条例已经废止了吧?昭通这么轰轰烈烈的“打狗令”有法律依据吗?活动任务:1. 说一说:你支持“最严养狗令”吗?谈谈你的理由。

科学立法(教学设计)

科学立法(教学设计)

9.1 科学立法教学设计【教材结构】【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核心,探究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

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其中科学立法是前提、严格执法是关键、公正司法是保障(也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全面守法是基础,四者必须全面推进。

第一框“科学立法”,主要介绍科学立法的内涵、原则以及如何推进科学立法。

【第九课教材结构】【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通过学习,认同科学立法的标准以及我国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支持国家的立法工作。

科学精神:科学立法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立法为依法治国奠定基础。

法治意识: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推进科学立法。

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为国家立法建言献策,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

【教学重点】1.科学立法的内涵、原则2.如何推进科学立法【教学难点】1.科学立法的内涵、原则2.如何推进科学立法【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学生活动:观看视频结合视频内容和教材讨论回答议题一:科学立法的重要性?议题二:十年立法为何取得了立法数量和质量双丰收?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一、科学立法的内涵(一)科学立法的原因科学立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

(二)科学立法的含义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核心),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关键)。

注意!有法可依主要是从“量”的角度考量,是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增量”;科学立法主要是从“质”的角度考量,是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质”。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结合视频内容和教材讨论回答议题三: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实施,对科学立法的启示?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三)科学立法的原则(标准)1.从立法方向上◆原则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第九课1科学立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3政治与法治

《第九课1科学立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3政治与法治

《科学立法》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科学立法的概念、意义和基本原则。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1. 掌握科学立法的基本含义,理解其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2. 了解科学立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民主性、科学性、法治性等。

3. 学会运用科学立法的理论,分析当前我国在立法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面临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科学立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立法在国家治理中的实践意义。

为此,需要着重解决以下问题:1. 科学立法的核心内容及其对法律制度建设的指导作用。

2.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科学立法在具体立法工作中的运用。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科学立法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教学准备为了顺利完成本课时的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准备:1. 搜集和整理有关科学立法的理论资料,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等。

2. 准备相关案例,如近年来的重要立法案例和立法过程中的先进经验等。

3.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

4. 设计互动式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本环节旨在通过引入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课程内容打下基础。

1. 引出话题:教师可先从社会热点或学生身边的法律案例入手,如“最近热议的某部新法规的制定过程”或“学校校规的制定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立法的重要性。

2. 提出问题:询问学生对立法的理解,以及他们认为立法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初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后续的教学内容调整做好准备。

二、知识讲解环节本环节旨在通过系统的知识讲解,使学生对立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有清晰的认识。

1. 立法的基本概念:讲解立法的定义、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明确立法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科学立法的原则:介绍立法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民主性、科学性、公正性等,强调这些原则在立法过程中的重要性。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依法治国的内涵和意义。

2. 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3. 培养法律认识和法治思维,树立法律崇奉,做到遵纪守法。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立法、峻厉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 难点:如何将法治思维运用到平时生活中,培养良好的法治习惯。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法律条文的PPT。

2. 搜集一些依法治国的案例,用于教室讨论。

3. 准备一些与法治相关的视频或短片,用于教室导入。

4. 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为教室讨论做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社会热点法治事件,引导学生思考法治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 讲授新课:PPT展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包括依法治国、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和司法公正。

a. 依法治国:强调法律至上,任何组织和个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对等。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如一些官员违法乱纪的现象,以及一些企业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b. 执法必严:强调执法机关必须峻厉依法行使职权,任何违反法律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做到执法必严,如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能力等。

c. 违法必究:强调任何违法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任何人都没有超出法律的特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做到违法必究,如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法律监督等。

d. 司法公正:强调司法机关必须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公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做到司法公正,如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加强司法监督等。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盘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展开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提出一些具体的法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新)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9课第一框《科学立法》说课稿

(新)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9课第一框《科学立法》说课稿

(新)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9课第一框《科学立
法》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9课第一框《科学立法》说课稿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的第三单元第9课第一框《科学立法》。

第九课讲授“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分四框展开:第一框“科学立法";第二框“严格执法”;第三框“公正司法”;第四框“全民守法”。

这四框的内容有严谨的内在逻辑,紧紧围绕“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四框的逻辑关系是:先阐述科学立法,这是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科学立法才能落到实处。

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过程中,这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四框内容在讲述上都按一定顺序:含义——内涵——如何推进。

通过本框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立法,如何推进科学立法,从而理解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本框题承载着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内容要求:“3.2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的基本要求。


二、教材分析。

本框“科学立法”,由一个“探究与分享”导入,讲述了科学立法的含义、内涵、如何推进,从立法角度阐述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包括两目:“科学立法的内涵”、“推进科学立法”。

第一目阐述。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3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9课第1框科学立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3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9课第1框科学立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框科学立法课标要求研学导航1.明确科学立法的内涵。

2.理解推动科学立法的标准。

3.了解我国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

议题一| 科学立法的内涵是怎样的1.内涵:尊重和表现社会开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2.标准(1)科学立法表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开展要求,推动国家开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立法要符合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

(2)符合国情和实际。

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X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X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开展的需求。

(3)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

要明确划分不同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和界限,形成符合国家开展目标的法律体系。

3.我国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机关权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根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相关部门制定部门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制定地方性法规大与其常委会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制定地方政府规章民政府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辨析] 国家机关制定、修改国家法律。

提示:不同国家机关的立法权限不同,全国人大与其常委会有权制定、修改国家法律。

全国人大常委会2021年4月13日在某某召开黄河保护立法座谈会。

会议透露,将进一步凝聚立法共识,加快立法进程,制定一部保护黄河的良法、促进开展的善法、造福人民的好法。

据悉,黄河保护立法将突出生态保护修复、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全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污染系统治理、水沙调控、流域生态环境风险管控等。

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改变黄河流域生态脆弱现状,对上中下游采取不同的保护治理措施。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9.1科学立法(1)教案部编版必修3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9.1科学立法(1)教案部编版必修3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9.1 科学立法(1)教案 部编版必修3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自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中的9.1节“科学立法(1)”。教学内容围绕科学立法的概念、原则和过程展开,重点解析科学立法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要性。具体内容包括立法的基本要求、立法过程中的公众参与、以及立法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 通过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技能。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撰写立法草案、分析某一立法案例等。
-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与科学立法相关的书籍、网站和视频,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出具体反馈,指导学生改进。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科学立法的知识和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增加学生的知识深度和广度。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评价和自我提升的习惯。
知识点梳理
1. 科学立法的概念
- 立法的基本含义和功能
- 科学立法的内涵与特征
2. 科学立法的原则
- 合法性原则:立法必须符合宪法和上位法的规定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首先,提升法治意识,使学生理解科学立法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公平正义的作用,培养尊重法律、依法行事的法治精神。其次,强化公共参与,通过分析立法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环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热情,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再次,增强理性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和逻辑思维分析立法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审视法律规范,形成批判性思维。最后,培养时代观念,使学生认识到立法与时代发展的紧密联系,激发其关注国家法治进程,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贡献力量。这些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契合,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科学立法》教学设计

《科学立法》教学设计
重难点
重点:科学立法的内涵,如何推进科学立法。
难点:如何推进科学立法,提高立法质量。
导学过程
环节
问题导学
学法指导
自主
学习
1、科学立法的内涵是什么?
2、科学立法的标准有哪些?
3、如何推动科学立法,提高立法质量?
聚焦基础性目标,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课本,回答问题,对知识点形成初步印象。
合作
探究
一、科学立法的内涵
①科学立法是法律本身属性的必然要求 ②科学立法是对主观立法和经验立法的肯定 ③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④科学立法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前提和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 立法有温度,民生总关情。看似高冷的国家立法,其实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为百姓健康提供更强保障,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让网购大军维权更有底气……2018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人民群众所盼所需,进一步加快推进民生领域立法,用完备的法治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这( C )
设问:根据材料回答编纂民法典是如何体现科学立法。
聚焦挑战性目标,从依法立法、民主立法、合理立法三个角度的要求出发,进行总结归纳。
达标
检测
1. 为切实保证疫苗安全、有效和规范接种,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草案)》,并自2019年1月4日起至2月3日征求公众意见,公众可通过中国人大网发表意见和建议。让公众参与疫苗管理立法( B )
基础性练习
拓展性练习
挑战性练习
①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是国家履行专政职能,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体现
③有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立法汇聚民智、体现民意,更好尊重和保护人权

第九课第一框科学立法教学设计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第九课第一框科学立法教学设计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认同我国法律体系的优越性。
-学生能够自觉维护法治权威,尊重法律,积极参与法治建设。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关爱社会、关爱他人,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教师组织学生分析典型立法案例,让学生了解立法背景、过程和影响。
-小组讨论立法原则和程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2.结合时事政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法律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分析立法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选取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分析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并提出运用科学立法原则解决问题的建议。要求不少于500字,明确问题、分析、建议三个部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3.学生互评、讨论练习题,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科学立法的含义、原则和程序,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2.强调立法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社会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3.整合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图片、视频、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立法过程和法律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科学立法(教学设计)高一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3)

科学立法(教学设计)高一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3)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一框科学立法【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中的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一框“科学立法”的内容,以一个“探究与分享”导入,包括了两个目的知识,“探究与分享”通过介绍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制定和修改历程,引导学生为科学立法提出可行性建议,帮助学生认识科学立法的内涵,明确科学立法的重要原则,探究实现科学立法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目“科学立法的内涵”,阐述科学立法的含义,分析科学立法的原则,即要体现我国的国家性质,要符合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国情和实际,要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立法工作规律、立法程序,要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科学化;第二目“推进科学立法”阐述实现科学立法,必须依法立法,充分发扬民主,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对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有了基本的了解。

认识了法治,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而且,学生对法治与良法之间的关系有清晰的认识,知道了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还对何为良法有了一定的判断。

但是,大多数中学生对科学立法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如何推进科学立法等知识缺乏系统性认识;尤其对于公民为什么要积极参与科学立法,公民参与科学立法有哪些重要途径,缺乏一定的了解和深人的思考。

本节课就是要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情,可以在课前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对科学立法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如何推进科学立法是否清楚,了解到什么程度,等等。

依据调查结果确定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的基本要求。

教学提示:以“公民参与立法有什么意义、有哪些途径”为议题,探究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的意义,理解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

(新)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9课第一框《科学立法》说课稿

(新)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9课第一框《科学立法》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9课第一框《科学立法》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的第三单元第9课第一框《科学立法》。

第九课讲授“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分四框展开:第一框“科学立法";第二框“严格执法”;第三框“公正司法”;第四框“全民守法”。

这四框的内容有严谨的内在逻辑,紧紧围绕“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四框的逻辑关系是:先阐述科学立法,这是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科学立法才能落到实处。

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过程中,这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四框内容在讲述上都按一定顺序:含义——内涵——如何推进。

通过本框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立法,如何推进科学立法,从而理解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本框题承载着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内容要求:“3.2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的基本要求。


二、教材分析。

本框“科学立法”,由一个“探究与分享”导入,讲述了科学立法的含义、内涵、如何推进,从立法角度阐述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包括两目:“科学立法的内涵”、“推进科学立法”。

第一目阐述。

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1框《合理立法》教学设计

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1框《合理立法》教学设计

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1框《合理立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2. 理解《合理立法》的概念和重要性3. 掌握制定合理立法的原则和方法二、教学内容1.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概述-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保障公民权利和社会公共利益- 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2. 《合理立法》的概念和重要性- 合理立法的定义和特点- 合理立法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作用3. 制定合理立法的原则和方法- 立法目的和原则- 立法程序和流程- 参与立法的主体和方式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概念、原则和方法,向学生介绍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和合理立法的重要性。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讨论合理立法的实际案例,并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结论。

3. 观看案例视频:引导学生观看与合理立法相关的案例视频,加深他们对合理立法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教学评估1. 练题:设计一些针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和合理立法的练题,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2. 小组讨论表现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发言质量、团队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全面依法治国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2. 视频案例:合理立法的相关视频案例。

3. 讲义:教师准备的教学讲义,包括概念解释、案例分析和练题等。

六、教学扩展1. 请专业人士或相关领域的专家来进行讲座或座谈,深入探讨全面依法治国和合理立法的实际问题和挑战。

2. 组织学生参观有关法律机构或法律案例现场,加深他们对全面依法治国的认识和体验。

七、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维能力。

2. 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合理立法的原则和方法。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上是《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1框《合理立法》教学设计》的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科学立法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2

科学立法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2

必修三第九课第一框科学立法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展开阐述,在回顾我国法治建设成就、理解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明确在总目标统领下的重点任务,懂得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三部分,阐明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即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

第一框“科学立法”讲述科学立法的内涵、原则以及推进科学立法的具体要求,即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层面展开论述。

本框与其他三框统一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之中,其中科学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严格执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公正司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全民守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生初步学习了“法治中国”概念,对于法治有了基本的认识,意识到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思政课堂之外,学校以及社会进行的各种普法教育使得法治意识在学生的心中逐渐萌生。

所以,学生对于这部分的内容能够有更多的感触,通过真实情境,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深化对于法治以及与之相关的立法的认识,深化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

三、教学目标1、结合我国某部法律的制定与修改过程,探究科学立法的内涵,阐明科学立法的重要原则,即立法需要体现我国的国家性质、政治制度、历史传统,符合国情和实际、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

2、分析体现我国立法体制机制的具体事例,阐述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充分发扬民主,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科学立法的基本要求教学难点:依法立法的具体含义五、教学环节议题:立良法,护环境环节一:课堂导入展示新晋网红——大熊猫花花的照片,并且播放《非凡十年——不负青山万物生长》的微视频问题: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我们做了哪些努力?设计意图: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以大熊猫为代表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处境逐渐好转,以此来展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果。

科学立法教学设计方案

科学立法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科学立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程序。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立法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增强法治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科学立法的基本概念2. 科学立法的原则3. 科学立法的程序4. 科学立法的实践案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科学立法的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立法的实践过程。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科学立法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立法的模拟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科学立法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科学立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程序(1)详细讲解科学立法的基本概念,包括立法、科学立法等。

(2)阐述科学立法的原则,如民主原则、法治原则、科学原则等。

(3)介绍科学立法的程序,包括立法调研、草案起草、审议、表决、公布等环节。

3. 案例分析法(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科学立法案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

(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科学立法的实践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4. 讨论法(1)围绕科学立法的相关问题,如立法质量、立法效率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 实践操作法(1)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立法的模拟实践,如模拟起草立法草案、审议立法草案等。

(2)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科学立法的技巧和方法。

6.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科学立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实践等方面的表现。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科学立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实践能力:评价学生在模拟实践中的表现,如起草立法草案、审议立法草案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第1框《科学立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核心,探究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

第九课围绕怎样建设法治中国的问题,重在从微观上说明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主要探究了人大科学立法的内涵、要求,政府严格执法的内涵、要求,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的内涵、要求,公民全民守法的要求。

第一框“科学立法”,阐述了建设法治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系统阐释了建设法治社会的具体要求和重要意义,与前两框一起构成了法治中国的体系,明确了建设法治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党和国家统筹和谋划。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 必备知识:理解科学立法的内涵、基本标准;理解科学立法的要求。

2.关键能力: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通过学习,明确科学立法是依法
治国的前提和基础。

二、学科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

认可科学立法的标准,认同我国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及其做法的科学、严谨性。

增强建设法治社会、促进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信心。

2.科学精神。

通过案例和老师讲授、学习,明白法律制定的流程,知道立法的科学为依法治国奠定基础。

3.法治意识:全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建设法治社会。

4.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为国家立法建言献策,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

学习法律知识,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科学立法的内涵、判断标准;理解科学立法、提高立法质量的要求。

2.教学难点:理解科学立法的判断标准;理解科学立法、提高立法质量的总体要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建设法治中国是系统性工程,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

本节课我们学习科学立法的相关知识。

【进行新课】
一、科学立法的内涵
总议题:推进科学立法、提高立法质量
议题情境:1.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得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呼声越来越高。

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部署启动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改工作。

(播放相关视频)
2.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更加凸显了生物安全的重要性,中国将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

(播放相关视频)
议题问题:1.查阅相关背景资料,结合我国这两部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围绕“如何实现科学立法”开展讨论,并提出可行建议。

2. 结合教材知识和材料,分析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是什么,其内涵和标准是什么。

3.据教材知识和材料,归纳科学立法的重大意义。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结合自主预习和教材知识组织答案,自由发言,其他同学随时补充。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归纳讲解知识点。

从设问一得出结论:要实现科学立法,需要明确什么是科学立法,科学立法的标准是什么,科学立法的要求是什么。

知识点:1.科学立法的内涵。

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2.科学立法的判断标准——突出“科学”性。

即立法质量。

科学立法主要是从“质”的角度考量,是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质”。

(1)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具体要求:立法要符合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

(2)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

具体要求: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关链接)我国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

(3)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

具体要求:要明确划分不同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和界限,形成符合国家发展目标的法律体系。

3.科学立法的重要意义。

(拓展归纳,不够全面,仅供参考)(1)有利于巩固人民当家作主党的地位,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2)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

(3)有利于更好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

(4)与理由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法治社会,在全社会形成守法用法的氛围。

二、推进科学立法
接总议题的问题:1.查阅相关背景资料,结合我国这两部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围绕“如何实现科学立法”开展讨论,并提出可行建议。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结合自主预习和教材知识组织答案,自由发言,其他同学随时补充。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

知识点:1.推进科学立法的要求。

子议题一:依法立法,提高立法质量
议题情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四条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第五条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立法公开,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第六条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

法律规范应当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

议题问题:结合上述法律条文,谈谈如何提高立法质量。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结合自主预习和教材知识组织答案,自由发言,其他同学随时补充。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

知识点:1.推进科学立法的措施。

(1)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依据: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

子议题二:立法要广开言路
议题情境:视频《法治中国——发扬民主》
议题问题: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谈谈你对“开门立法”的理解。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结合自主预习和教材知识组织答案,自由发言,其他同学随时补充。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

引导得出结论:开门立法就是发扬民主、聚民心、集思广益。

(2)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

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3)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应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

立法还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根据国家治理需求,授予国家机关必要的权力,并对其加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课堂小结: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乃善治之前提。

十九大报告提出,“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良法是善治和发展的前提。

立法工作必须反映客观规律、体现人民意志、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科学立法,回应时代命题,方能用法律保障国家发展。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高,课堂氛围很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