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氮素营养循环及调节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氮素营养循环及调节营养循环和物质循环是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两个基本过程,对它们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循环的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各种矿质营养的流动过程,对指导我们在农业实践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合理施用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同时又可以在保持原有产量下,减少资源成本投入、保护环境等等重要意义。
动植物及人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称为营养元素[1],营养循环即为营养元素的循环,包括了大量元素的循环、微量元素的循环和痕量元素的循环。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则是这些元素在人工农业系统如:农田、牧场、草地等和自然系统中的土壤、水、植物等等之间的循环。
可见农业系统中的养分循环是联系土壤、作物、人、畜禽的纽带,是维持农业系统时空上的联系的重要手段,使农业系统具有稳定性和自调力的基础[2]。
氮、磷、钾是肥料的三要素,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作物极易缺乏的三种营养元素,也是化肥施用量最多的元素;故一直以来,对它们在农业系统中的循环研究也是最多。
本文就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氮营养元素的循环及其调控方法为主作了综述。
1.氮素的循环氮素是植物的必须营养元素,也是作物产量最重要的养分限制因子。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氮素循环是指,氮素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农业生态系统,再经过许多相互联系的转化和移动过程后,又不同程度地离开这一系统,这一循环是开放性的,它与大气和水体等外界环境进行着复杂的交换[3]。
2.氮素在农业生态系统的输入2.1化肥(有机肥和无机肥)氮素的输入施肥方式输入氮素营养是农业生态系统中氮素输入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它对增加农田中氮素营养的总量的效果也是最为明显。
故农业生产遇到氮素不足时,常以施肥方式来解决。
可见,施肥还是调节农业生态系统中氮素平衡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人为进行调控方式之一。
1998 年我国化肥平均施用量氮肥中的N已超过225 kg/hm2;而北欧等国家施用要相对低一些,挪威东南农田氮肥施用量为N 110 kg/hm2[4]。
土壤养分循环
第十章土壤养分循环土壤养分循环:是指在生物参与下,营养元素从土壤到生物,再从生物回到土壤的循环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土壤元素通常可以反复的再循环和利用,典型的再循环过程包括:(1)生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2)生物的残体归还土壤(3)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生物残体,释放养分(4)养分再次被生物吸收一、土壤氮素循环(一)氮素循环由两个重叠循环构成,一是大气层的气态氮循环,几乎所有的气态氮对大多数植物无效,只有若干种微生物或少数与微生物共生的植物可以固定大气中的有效氮。
另一个是土壤氮的循环,即在土壤植物系统中,氮在动植物体、微生物体、土壤有机质、土壤矿物质各分室中的转化和迁移,包括有机氮的矿化和无机氮的生物固持作用、粘土对氨的固定和释放作用、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腐殖质形成和腐殖质稳定化作用。
(二)土壤的氮的获得(来源)1土壤氮的获得(来源)(1)土壤母质中的矿质元素(2)大气中分子氮的生物固定大气和土壤空气中的分子态氮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同化,必须经生物固定为有机氮化合物,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土壤。
(3)雨水和灌溉水带入的氮灌溉水带入土壤的氮主要是硝态氮形态,其数量因地区、季节和降雨量而异。
大气层发生自然雷电现象,可使氮氧化成NO2及NO等氮氧化物。
(4)施用有机肥和化学肥料2土壤N存在形态土壤无机态氮主要是铵态氮和硝态氮,是植物能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效态氮。
有机态氮是土壤氮的主要存在形态,一般占土壤全量氮的95%以上,按其溶解度的大小及水解的难易分为水溶性有机氮、水解性有机氮和非水解性有机氮三类。
土壤溶液中的铵、交换性铵和硝态氮因能直接被植物根系所吸收,常总被称为速效态氮。
3土壤中氮的转化(1)有机态氮的矿化过程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在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为简单的铵态氮的过程矿化过程:第一阶段:把复杂的含氮化合物的含氮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氨基糖及其多聚体等,经过微生物酶的系列作用下,逐级分解而形成简单的氨基化合物,称之为氨基化阶段。
潮滩生态系统中生源要素氮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综述
第19卷第5期2004年10月地球科学进展A DVAN CE S I N E AR TH S C I E N C EV o l.19 N o.5O c t.,2004文章编号:1001-8166(2004)05-0774-08潮滩生态系统中生源要素氮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综述侯立军1,2,刘 敏2,许世远2,欧冬妮2,刘巧梅2,刘华林2,蒋海燕2(1.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综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62;2.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上海 200062)摘 要:海岸带潮滩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 G B P)、海岸带陆海交互作用(L O I C Z)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的10~20年之间,潮滩生源要素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基于此,较为全面、系统地总结和分析了有关潮滩氮营养盐的来源、潮滩氮素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迁移转化过程及氮素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底栖生物效应等一系列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今后潮滩生源要素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向。
关 键 词:潮滩;生态系统;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硝化—反硝化耦合作用中图分类号:X142 文献标识码:A 滨岸潮滩是海陆作用的重要地带,是一个多功能的复杂生态系统[1~3],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和资源潜力。
由于受海陆交互作用影响,滨岸潮滩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变化剧烈,是一个典型的环境脆弱带和敏感区[4],易受各种自然和人为活动的干扰和破坏。
尤其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人为污染物如营养盐、微量重金属、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等污染物质输入到滨岸地区[5],给滨岸环境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对潮滩复杂环境的初级生产力、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功能产生深刻的负面效应[6]。
其中富营养化对滨岸潮滩生态环境产生的潜在危害日益严重,已成为当前国际环境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之一[7],而潮滩富营养化现象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营养盐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了解和认识[8~10]。
湖泊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微生物的作用
湖泊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微生物的作用
湖泊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湖泊中氮素元素的循环过程,包括氮素的输入、输出和转化过程。
微生物在湖泊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主要通过氮素的转化过程参与湖泊的氮素循环。
具体来说,微生物在湖泊中扮演了以下几个角色:
1. 固氮微生物:某些细菌和蓝藻能够利用大气中的氮气通过固氮作用将其转化为氨。
这些固氮微生物生活在湖泊水体中,通过固定氮气为湖泊提供可利用的氮源。
2. 氨氧化微生物:氨氧化细菌能够将氨氧化为硝酸盐,这是湖泊中氮素转化的关键步骤。
氨是一种常见的氮源,氨氧化微生物将其转化为硝酸盐,为其他微生物提供可利用的氮源。
3. 反硝化微生物:反硝化细菌能够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将其还原成气体态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这个过程将湖泊中的硝酸盐还原为氮气,从而完成了湖泊中氮素的排除。
4. 腐解微生物:湖泊中存在大量有机物,包括植物残体、藻类和动物死亡物质等。
这些有机物中含有大量的氮素,腐解微生物通过降解有机物释放出氮素,进而参与湖泊的氮素循环。
综上所述,微生物在湖泊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通过固氮作用、氨氧化、反硝化和有机物腐解等过程参与氮素的转化和循环,对湖泊生态系统的氮元素的平衡和稳定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氮循环过程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氮循环过程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一、介绍生物体内的氮素是其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元素。
氮元素在地球上处于一个类似于氮气(N2)和氨(NH3)这样的不同状态之间的循环过程中。
由于复杂的互作用和氮素在环境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氮素的过渡状态变得越来越庞大,难以预测和管理。
二、氮的循环方式被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CO2)和水(H2O)结合在一起形成葡萄糖和其他的有机分子。
植物和动物体内的蛋白质和核酸中所含的氮素来源于土壤和水中的无机形式(例如硝酸盐和铵离子)。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将氮素从一个形式转换到另一个形式:1.氮固定:在大气中,十分稳定的两个氮原子(N2)通过闪电或传统的人工方法被转换成氮化合物(如硝酸盐和铵离子)。
2.硝化:细菌将氨转化为硝酸盐或者氧化氮氧化物(NOx)。
3.反硝化:当器官胞或其他物质不被分解后,它们通常会被排放到土壤或者泥浆中。
然后反硝化细菌将硝酸盐和铵离子还原为N2。
三、细菌的作用在氮固定、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许多细菌起着关键作用。
细菌可以利用它们的酶或者线粒体异黄酮的原型淀粉糖来从化石燃料中提取氮元素。
这些细菌在环境中的循环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代谢和化学反应。
例如,在反硝化过程中,细菌将硝酸盐和铵离子还原成氮气(N2)。
这种反应有时也会被称作脱氮作用。
同样的,硝化作用会将氨或氧化氮氧化物转化为硝酸盐或亚硝酸盐。
此外,一些细菌甚至可以利用土壤中含有的多价金属离子,以生成一种被称为养子的无机盐化合物,这种无机盐可以提供羟基或者其他化学基团,来帮助细菌存活并进行化学反应。
四、氮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大气氮解离过程和化学工业在全球的人类干扰下,导致了土地和水源中硝酸盐以及其他氮化合物的富集。
在地球的氮循环过程中,细菌、植物和动物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通过把植物分解产生的氨从一种化学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细菌将氮素变为了有效的生物可利用的形式。
这使得生物可以利用氮元素来合成蛋白质和核酸。
在太古时代和地质历史中,并非所有生物体都利用氮的生物循环过程。
海洋中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海洋中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海洋中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在海洋中,氮元素在生物体内和海水中不断转化的过程。
氮元素是生命体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而海洋是全球最大的氮库之一。
在海洋中,氮元素主要以无机形式存在,包括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
海洋中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了氮的固氮、硝化、反硝化、氮素的生物利用和氮素的沉降等多个环节。
其中,固氮是指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或亚硝酸盐,由一些细菌和蓝藻完成;硝化是指将氨转化为硝酸盐,由硝化细菌完成;反硝化则是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由反硝化细菌完成。
氮素的生物利用是指海洋生物体内的吸收和利用,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
氮素的沉降则是指氮元素从海洋中下沉到海底沉积物中的过程,包括颗粒有机物的沉降、死亡生物体的沉降和沉积物中的化学沉淀等多种方式。
海洋中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海洋生态系统和全球氮循环具
有重要影响。
其中,硝酸盐是海洋中氮的主要形式,对调节海洋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生态位和物种结构等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海洋中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还对全球氮循环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 1 -。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环境水体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中的应用_李荣富
R e v i e w o n a l i c a t i o n s o f s t a b l e i s o t o e t e c h n i u e s i n s t u d i n p p p q y g c c l e o f n i t r o e n i n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w a t e r b i o e o c h e m i c a l y g g
1 基于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氮 溯源研究
12 12 12 12 3 , , L i R o n f u L u o Y u e h u i Z e n H o n u R u a n X i a o h o n L i u C o n i a n , g g g y g *, g q g* , , , ,
( , , , , 1. D e a r t m e n t o f W a t e r S c i e n c e S c h o o l o f E a r t h S c i e n c e s a n d E n i n e e r i n N a n i n U n i v e r s i t N a n i n p g g j g y j g ; , , , ; 2 1 0 0 2 3, C h i n a 2. MO E K e L a b o r a t o r o f S u r f i c i a l G e o c h e m i s t r N a n i n U n i v e r s i t N a n i n 2 1 0 0 2 3, C h i n a y y y j g y j g , , 3. S t a t e K e L a b o r a t o r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G e o c h e m i s t r I n s t i t u t e o f G e o c h e m i s t r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o f y y y y y , , ) S c i e n c e s G u i a n 5 5 0 0 0 2, C h i n a y g : A b s t r a c t T h e n i t r o e n c c l e i s o n e o f t h e m o s t c o m l i c a t e d b i o e o c h e m i c a l c c l e s i n t h e a u e o u s e n v i r o n m e n t . S t a b l e g y p g y q i s o t o e t e c h n i u e s h a v e b e e n w i d e l a l i e d i n t h e s t u d i e s o f t h e b i o e o c h e m i c a l c c l e o f n i t r o e n . T h e s e s t u d i e s h a v e p q y p p g y g , r e a t l e n r i c h e d o u r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o f s o u r c e s m i r a t i o n s a n d b i o e o c h e m i c a l c c l e s o f n i t r o e n a n d e s t a b l i s h e d t h e g g g y g g y t h e o r e t i c a l s s t e m o f t h e b i o e o c h e m i c a l c c l e o f n i t r o e n . W e r e v i e w t h e r e s e n t r e s e a r c h o f n i t r o e n s o u r c e s w h i c h y g y g p g h a s b e e n e x t e n d e d f r o m t h e u a l i t a t i v e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t o t h e u a n t i t a t i v e a o r t i o n m e n t b a s e d o n s t a b l e i s o t o e t r a c i n q q p p p g
氮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水样的环境生物- 地球化学过程模拟。模拟的意义 是可以计算反硝化的量。 • 逛荡河水生植物较少的河段可以不用考虑植物对氨 氮的吸收。在此河段取两个断面A和B,分别测量水 样的 NO2- --N、 NO3 --N 及NH3 -N 浓度值。在AB 河 段之间,取若干个柱状沉积物样品,测量 T N、 NH3 -N、 释放通量, 取平均值。将上游A 断面水样一分为二, 一份立即测量或立即固定,另一份进行模拟。模拟时 室温与河流水温相同, 并缓慢振荡, 使瓶中泥沙始终 保持悬浮状态。24h 后再测量或固定水生植物生长 不显著的河段。水生植物生长显著的AB 河段应每季 测量水生植物的种类和干湿重。此外还有水温参数 的测量
在工作初期可以通过当地水利局了解逛荡河的各种水温参数比如宽度流域状况二逛荡河氮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不考虑大气中氮素的干沉降并且河流水体无显著的气态有机氮和氨氮的挥发在这种情况下河流水体中的氮素从上游流至下游的过程中主要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行为有沉积物中水溶性有机氮和氨氮的释放水体悬浮物中有机氮和氨氮的沉降再悬浮水生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吸附有机氮的氨化氨氮的硝化硝氮的反硝化
• 考虑水草的 氮素的数据处理 • 水生植物对氮素的作用为,对氨氮硝氮的吸 收、对氨氮有机氮的吸附、 水生植物的反 硝化、 水生植物的氨化和硝化等过程。本 文中,假设水生植物氨化硝化产生的氨氮硝 氮被植物本身全部吸收或吸附,没有进入水 体。
三、湖泊氮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湖泊水体中氮素来源较多,可概括为点源、面 源和内源,已有较多文献进行了相关报道
• 在不考虑沉积物的释放和悬浮物的沉降再 悬浮,总氮减少唯一途径是反硝化,因此,可以 通过恰当模拟确定氮素的反硝化量。由于 氮素的反硝化唯一前提物是硝氮, 因此可以 根据反硝化量来确定反硝化消耗掉的硝氮 量。在确定氮素的反硝化量和反硝化消耗 掉的硝氮量后,可以根据有机氮和无机氮质 量平衡方程, 确定氮素在环境生物- 地球化 学过程各种行为的定量关系。
第九章_微生物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Root Nodule Bacteria and Symbiosis with legumes
Soybean root nodules
Unnodulated soybean Nodulated soybean
Steps in the formation of root nodule in a legume infected by Rhizobium
• Respiration:
(CH2O) + O2 CO2 + H2O
碳素循环
Carbon Cycle
• The most rapid means of global transfer of carbon is via CO2 of the atmosphere.
• CO2 is removed from the atmosphere primarily by photosynthesis of land plants and is returned to the atmosphere by respiration of animals and chemoorganotrophic microorganisms.
CO2+H2O
Decomposition
厌氧分解
• 有机物
发酵
CO2 +各种还原产物
厌氧呼吸
• 有机物
CO2 +CH 4
四、纤维素的分解
纤维素 内切葡糖酶 小纤维素 纤维素 外切葡糖酶 纤维二糖 葡萄糖苷酶 葡萄糖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 包括细菌、放线菌和真菌。 • 如食纤维菌和生孢食纤维菌, • 如裂解纤维乙酸弧菌。 五、半纤维素和其他糖类化合物的分解
1.生物固氮: N2
解释生物地球化学中的氮素循环
解释生物地球化学中的氮素循环嘿,朋友!咱今天来聊聊生物地球化学里那个神奇的氮素循环。
你知道吗?氮素就像个调皮的小精灵,在咱们的地球大家庭里到处蹦跶,玩着它独特的循环游戏。
先来说说氮气吧,它在大气中占了好大一部分,就像一个超级大仓库。
但是呢,植物们可没法直接把这个仓库里的氮气拿来用,这可咋办?别着急,这时候微生物就登场啦!比如说根瘤菌,它们就像是神奇的小工匠,能把氮气加工成植物能吸收的形式,这过程就好像把一块粗糙的石头雕琢成精美的玉器一样。
植物吸收了氮素,开始茁壮成长。
动物们吃了植物,氮素也就跑到了动物的身体里。
这是不是有点像接力赛,一棒接一棒?
可是,生命有始有终,动物和植物也会死亡啊。
它们死后,微生物又来发挥作用啦,把氮素分解出来,重新放回大自然的怀抱。
氮素在土壤里、水里、大气里来回穿梭,这不就像一个孩子在不同的房间里玩耍吗?有时候在这个房间玩累了,就跑到另一个房间去。
再想想,氮素循环要是出了问题,那可不得了!就好比一辆汽车的某个零件坏了,整个车子都跑不顺畅。
要是氮素循环太慢,植物可能就营养不良,长不好;要是太快了,说不定又会带来环境污染。
咱们人类的活动也会影响氮素循环呢!比如大量使用化肥,这就好像给氮素循环的小火车加了太多的燃料,一不小心就可能失控。
所以说呀,氮素循环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儿,它关系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咱们得好好了解它,保护它,才能让咱们的地球家园一直美丽、富饶。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总之,氮素循环就像是一场永不停息的舞会,各个角色相互配合,共同演绎着大自然的精彩篇章。
咱们可不能让这场舞会乱了节奏,得让它一直优美地跳下去!。
氮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
氮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一、前言氮素是生命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其不同形态及其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转化过程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氮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着手,探究其在不同环境下的形态、转化机制及相应的影响。
二、氮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1. 氮素的形态氮素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主要呈现的形态有无机氮和有机氮两种。
其中,无机氮包括氨氮、硝酸氮和亚硝酸氮等,有机氮则以蛋白质、核酸、氨基酸等形式存在。
2. 氮素的转化氮素的转化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非常重要,主要包括固氮、硝化、反硝化等过程。
(1) 固氮固氮是将空气中的氮气还原为氨氮或亚硝酸氮的过程。
该过程主要由一些特定的细菌或蓝藻完成,如通常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寄生的根瘤菌等。
(2) 硝化硝化是将氨氮或亚硝酸氮转化为硝酸氮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由硝化细菌完成。
首先是由亚硝化菌将亚硝酸氮氧化为硝酸氮,再由硝化菌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氮,最后由亚硝化菌将亚硝酸氮氧化为硝酸氮。
(3) 反硝化反硝化是将硝酸氮还原为氮气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由反硝化细菌完成,并释放出大量的氮气。
该过程是氮素从有机物到无机物的还原,并且可以从环境中去除过多的氮素。
三、氮素的影响及应用1. 环境影响氮素的含量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系统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氮素的过量输入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例如,过量氮素输入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甚至形成赤潮,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 应用氮素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农业生产中,氮素肥料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生物技术中,通过合成生产氨基酸、酶、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
氮素的应用也需要注意合理利用,以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四、结语氮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涉及到生物学、化学、生态学等多个领域,不同形态和转化机制的认识可以为现代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指导。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加深对氮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认识。
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主要包括氮的固定、氮的氧化和氮的还原等过程。
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于维持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氮是许多生物体内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元素。
在生态系统中,氮的固定是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氮元素,并将其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如尿素)的过程。
含氮化合物在细菌和真菌的作用下被降解为氨和二氧化碳,其中一部分被植物吸收,用于合成蛋白质和核酸。
然而,大部分的氮元素最终会以硝酸盐的形式被归还到大气中,这是氮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另一种循环方式。
氮的氧化是指将含氮化合物(如尿素)转化为含氧化合物(如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含氧化合物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被分解为氧气和各种含氧化合物,其中一部分被植物吸收,用于合成有机物和进行光合作用。
然而,当含氧化合物被不易分解的有机物污染时,会形成臭氧层空洞等环境问题。
氮的还原是指将含氮化合物(如硝酸盐)转化为氮元素的过程。
硝酸盐是土壤中常见的含氮化合物,它们可以被微生物还原为氮气或其他含氮化合物。
氮的还原过程对于维持土壤肥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固定、氧化、还原和循环利用等过程。
这个过程对于维持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
湖泊氮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氮同位素技术的应用
湖泊氮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氮同位素技术的应用作者:梁越,刘小真,赖劲虎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第10期梁越,刘小真,赖劲虎(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南昌330047)摘要:营养元素(C、N、P等)在自然界的循环是基本的物质循环,营养元素在湖泊系统中的输入、迁移、转化、输出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是复杂的动态过程,稳定同位素必然会对这一动态过程产生响应。
阐述了氮元素在湖泊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并从柱状沉积物δ13C、δ15N的变化、水质污染与有机质迁移释放、沉积物—水营养元素交换过程、湖泊氮的同位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概括了氮同位素技术在湖泊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氮;生物地球化学;影响因素;同位素分馏;应用;湖泊中图分类号:P593;X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0-2238-06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生物参与下物质在自然环境中的传输和转化过程。
营养元素(C、N、P等)在自然界的循环是基本的物质循环,由于人类活动的干预,破坏了这些元素的正常循环,从而面临系列环境问题,如湖泊富营养化、酸雨、温室效应等[1]。
不同环境中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控制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有差异,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中氮的循环过程存在区别,研究环境变化中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可以揭示环境变化的内在因素。
湖泊是水文系统中最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营养元素在湖泊系统多界面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湖泊水环境变化的原动力,从流域到水体,从水体到水生生物、沉积物,再从沉积物返回水体、大气,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会对湖泊系统环境变化产生响应。
营养元素在湖泊系统中的输入、迁移、转化、输出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是复杂的动态过程。
湖泊氮的迁移转换机制主要与有机质含量、O2含量、酸度、氧化还原电位、温度、微生物和底栖生物扰动等因素有关[2,3]。
曝气复氧对底泥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
生态 环境学报 2 1, 01) 1 1—7 9 0 12 (1: 7 31 1
E oo ya dE vr n e tl ce c s c l g n n io m n a in e S
ht:w w. ec. m t / w j si o p/ e e
E ma :dtr esi o — i ei @jec. m l o c
素 造 成 上 覆 水 体 中氮 磷 污 染 物 变 化 的现 象 关 注 较 多 ,对 环境 因子 影 响底 泥氮磷 污染 物 释放 和循 环 、
实 验底 泥 :采用 彼得 森抓 斗 式底 泥采 样器 从广
州市美林小区旁河涌采集表层 2 的底泥 ,作为 0m c 试验用泥 。取样河涌受周边排污影响 ,水体黑臭, 主 要 水 质 指 标 为 :pC ) I. (OD = 65 mgL ・~,p 氨 ( 氮)2 0 g ~ 户总氮 T )3 . ・~ p磷酸 =. ・ , ( 2m L N = 71 mg , ( 3 L 盐)04 ・~, ( = .9mgL p总磷 T )I1 ・~ 采集 的 实 P= . mg 。 4 L 验室 底泥 呈 黑臭状 态 ,底 泥 p . ,氧化还 原 电 H 69 0 位 ( R ) 2 O P- 0mV,w( 机 质)5 . mgg 2 总有 = 8 ・ 1 ~,w 总 ( 氮) 23 ・~ ( = -mgg ,w 含水 率) 4 . = 59 %。
N的净矿化作用名词解释
N的净矿化作用名词解释N的净矿化作用是指氮元素在土壤中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即有机氮化合物被微生物降解分解为无机形态的氮,如铵盐(NH4+)和硝酸盐(NO3-),从而使土壤中氮素的有效性增加。
N的净矿化作用是氮循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维持土壤氮素的平衡、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供给植物生长具有关键性作用。
1. 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氮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它在自然界中以氮气(N2)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然而,氮气对大多数生物来说是不能直接利用的,因为氮分子的键能很高,要使其能够参与生物体的代谢过程,必须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转化和转移过程,形成可利用的氮元素。
这些过程包括氮的固定(氮气还原为氨或硝酸盐)、硝化(氨氧化为硝酸盐)和脱氮(氮元素返回大气中)等。
2. N的净矿化作用的过程与机制在土壤中,有机质是氮的主要储存形式。
有机氮化合物(如蛋白质、氨基酸等)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被分解为无机形态的氮。
这种分解过程称为矿化,其中产生的无机氮可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
N的净矿化作用需要依赖于一系列微生物群落,包括硝化细菌、硝化古菌和硫酸还原细菌等。
硝化细菌和硝化古菌将有机氮逐步氧化为硝酸盐,而硫酸还原细菌则参与有机氮的脱氮过程。
这些微生物群落通过分解有机物质并释放无机氮素,使得土壤中的氮营养供应得到增加。
3. N的净矿化作用的影响因素N的净矿化作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性质、环境条件和土壤管理措施等。
例如,土壤中有机碳含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净矿化作用的速率和强度。
有机碳越丰富,微生物分解有机氮的能力越强,净矿化作用的效果也会更为明显。
同时,土壤湿度、温度、氧气含量等环境条件也对净矿化作用有一定影响。
较高的湿度和适宜的温度能够促进微生物代谢活动,加快净矿化作用的进行。
4. 净矿化作用的生态效应N的净矿化作用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将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净矿化作用能够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有效性,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
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服务
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服务生态系统是由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有机体系,它们互相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地球上的生命。
其中,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生态系统运转的基础,其作用在于将地球上的化学元素不断地循环利用,维持着生命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而生态服务则是生态系统为人类和其他生物群体提供的各种物质和能量上的支持,这些服务支撑着人类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活动。
本文将从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服务两个方面对生态系统进行探析。
一、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碳、氮、硫等元素在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循环作用。
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生物体都会从水、土壤、空气等地方摄取不同的元素,并在其体内进行代谢作用。
这些元素会随着生物体的代谢排放至环境中,又被其他生物摄取,不断地循环利用。
这种循环的重要性在于,它使得世界各地的元素分布得到均等,没有任何地区缺乏所需元素的情况出现。
同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也能够维持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和能量平衡。
1、碳循环碳元素是生命活动中最为关键的元素之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碳元素的循环。
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生成能量和氧气。
同时,动物则摄取植物中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将其氧化为二氧化碳排放至环境。
这样,碳元素在生物和非生物之间不断地循环。
此外,生境中的土壤微生物通过各种代谢反应,也能有机地储存和释放碳元素。
2、氮循环氮元素是生态系统中最为丰富的元素之一,它是蛋白质、核酸的组成成分,是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物质。
氮循环是指氮元素在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循环作用。
在生态系统中,大气、土壤、水体中都存在氮元素。
植物通过根部的菌根和瘤根吸收氮元素,在其体内形成氮固氮素固定的有机物,将其储存。
而动物则通过吃植物来摄取其中蛋白质和其他氨基酸。
此外,土壤中的氮素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也能自主固氮,生成氨和硝酸。
这样,氮元素在生物和非生物之间不断地循环利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
化学实验氮的活性与循环的理解
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排放到大气中会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等环境 问题。同时,氮氧化物也会通过大气干湿沉降进入土壤和水体,影响氮循环过程。
04 实验室模拟氮循 环实验设计与实 践
常见实验室制备氨气方法比较
01
加热氢氧化钙和氯化 铵混合物
通过加热二者的混合物至高温,可以 分解产生氨气。这种方法操作简单, 但需要注意氨气的收集和防止泄漏。
03
动物对氮素的摄取和排泄
动物通过食物链摄取植物体内的有机氮,经过消化吸收后,将部分氮素
以尿素、尿酸等形式排出体外,进入土壤或水体中。
人为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影响分析
化肥的施用
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中的氮素含量增加,部分氮素通过淋溶、径流等方式进入水体,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
畜牧业发展
畜牧业的发展导致大量的动物粪便产生,其中含有丰富的氮素。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 氮素的流失和环境污染。
氮的氧化物
如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 (NO2)等,是大气污染的主 要成分之一。
氮的氢化物
如氨气(NH3)、联氨( N2H4)等,在化工、农业等领 域有广泛应用。
氮的含氧酸及其盐
如硝酸(HNO3)、硝酸盐( NO3-)等,在化学工业中有重
要地位。
氮化合物种类及其性质概述
氮的氧化物
氮的氢化物
一氧化氮为无色气体,能与血红蛋白结合 使人中毒;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气体,具有 强氧化性。
实现原子经济性
尽量使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产物,减少副产物的生成,提高 资源利用率。
节能减排技术在实验操作中应用
1 2
采用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
使用高效节能的实验设备,如微波反应器、超声 波反应器等,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降低能耗 。
生态学--微生物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
一、N2的固定 主要由微生物完成,有的微生物游离固氮,
有的微生物与植物根形成特殊的结构-根瘤
能源
氧化态
H+ e-
铁氧化还原蛋白
ATP
还原态
固
固氮酶
氮 酶 作
Fe N2 Mo
2e-
NN
用 图
2e-
NH NH
2eADP + Pi
NH2 NH2 NH3 NH3
2NH3
每年由微生物固定大气中的N2为1.7x108吨。 其中,自生固氮菌固氮速度较慢,共生固氮 菌固氮速度快。对木薯地中的二者进行比较: 共生固氮菌固氮300Kg/hm2;自生固氮菌固 氮0.5-2.5Kg/hm2。固氮效率受氧气影响较 大。
黄箭头表示生物固氮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大气n生物体有机氮nhohnh作用铵盐同化作用生物固氮异化性硝酸盐还原作作用硝化作用氨化作用氮素在自然界的循环总图的固定主要由微生物完成有的微生物游离固氮有的微生物与植物根形成特殊的结构根瘤能源atp氧化态还原态铁氧化还原蛋白adppi固氮酶femonhnhnh其中自生固氮菌固氮速度较慢共生固氮菌固氮速度快
自生固氮菌的种属较多,能够固氮的微生物 不断发现,如固氮菌属,拜叶林克氏菌属, 红硫菌属,红假单孢菌属,红螺菌属,脱硫 弧菌属,克雷氏菌属等;水中主要是蓝细菌 属。
二、有机态N被微生物降解形成NH3的过程
氨化作用
有机氮
NH3
氨化菌
(1)蛋白质物质的氨化作用过程
蛋白酶 蛋白质 水解 肽
肽酶 水解
氨基酸 降
3、环境对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① 通气状况:厌氧或氧浓度较低条件下,才进行反
硝化作用 ② pH值:影响反硝化途径,pH越低形成的氧化氮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对湖泊中氮素循环的研究中确定其中氮 素的输出与输入,及不同因素的影响,从 而确定氮素在循环中的数量关系,确定实 际测量中所采取的取样时间,测量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要考虑生物对氮素生物地 球化学循环的影响。取样点具有代表性, 采用模拟的方法确定氮素的输出量。
长江流域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及其对输送无机氮的影响
• 氮的循环:氮在流域内的循环主要通过下 列途径,即农作物从土壤中通过收获输出 氮,经过人和动物的食物链,转化为粪便, 粪便再通过施肥回到土壤中。其中假定50 %的粪便通过施肥返回到土壤中,25%通 过降水径流输出,25%仍然以粪便形式储 存在流域内。
• 有关各种作物产量的数据均取自《中国统 计年鉴》。农作物从农田输出氮量由如下 公式可以得出:农作物输出氮量一农作物 产量X氮的含量。 在农作物输出氮中,农作 物产量包括籽粒和秸秆,各种作物的氮含 量列于表2。粪便中的含氮量由如下公式可 以得:粪便含氮量一人和动物数量×单个 人和动物的粪便量×粪便含氮量。
• 研究地点与方法 • 选择长江大通站为控制站点进行定量计算和研 究。大通站(东经117。37’,北纬30。46’)。位于 安徽省贵池市梅龙镇,是长江潮汐的影响上界, 不受潮汐影响。该站点是中国水文监测网的重 要站点之一,其流域集水面积1.71×106km2, 约占整个长江流域面积的95%,径流量约占整 个长江径流量的90%,基本代表长江的输送情 况。长江流域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计算基 于长江大通站所控制的流域面积,流域内各省 (市)所属面积占各省总面积
• 氮输入的另一因素是生物固氮量,包括植 物固氮和微生物固氮2部分。 物固氮量=作 物种植面。大气沉降氮量是氮输入的另一 来源,每年大气干沉降氮量约占大气湿沉 降氮量(降水沉降氮量)的一半,可通过计算 湿沉降氮量来得到大气沉降氮量。湿沉降 氮量=年均降水量。
• 氮的输出:氮在流域内的输出包括氮的反硝化、 氨氮挥发和河流径流输出氮。可设定年均氮肥 施用量的5%为反硝化的估计值,这与一般反 硝化量计算中所采用的平均数据是大体相近的。 气态氨挥发可分为2部分:施用化肥氨挥发和 生产化肥氨挥发。平均气态氨挥发量的计算采 用的是王文兴等人的研究方法一目,即将主要 人为源分为3类:畜禽源、化肥施用源和人类 粪便源,根据各地区氮肥施用量及各种氮肥的 百分比组成,即可算得各地区氮肥施用的挥发 量。在氮的输出中,河流往流输出溶解态无机 氮量一年平均径流量×年平均无机氮浓度。
总结
• 对某个生态系统中氮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 环的研究,首先要清楚氮素在此系统中发 生的主要反应。氮循环主要涉及固氮作用 、 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三个过程。根据其 自然状况分析氮素的输出与输入,根据质 量守恒定律建立等式。。
• 在对氮素循环的研究中,还可以充分利用新技术进行跟 踪。 • 宏基因组学通过直接从环境样品包含的全部微生物的遗传组成及其群落功能。 • 微区分析:利用各种微束或探针技术来直接(原位)分 析在光学显微镜下所选的微区物质的化学成分分析。 • 同位素示踪技术是从外面加入与生物体内的元素或物质 完全共同运行的示踪物,用以追踪生物体内某元素或某 物质的运行或变化的一种方法。示踪物,可利用元素的 同位素本身或用同位素置换该物质成分某元素的标记化 合物,按不同目的,关于同位素可利用放射同位素或稳 定同位素。
• 考虑水草的 氮素的数据处理 • 水生植物对氮素的作用为,对氨氮硝氮的吸 收、对氨氮有机氮的吸附、 水生植物的反 硝化、 水生植物的氨化和硝化等过程。本 文中,假设水生植物氨化硝化产生的氨氮硝 氮被植物本身全部吸收或吸附,没有进入水 体。
三、湖泊氮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湖泊水体中氮素来源较多,可概括为点源、面 源和内源,已有较多文献进行了相关报道
• 在工作初期可以通过当地水利局了解逛荡河的 各种水温参数,比如宽度,流域状况等。
二、逛荡河氮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 环
• 不考虑大气中氮素的干沉降,并且河流水体 无显著的气态有机氮和氨氮的挥发, 在这种 情况下, 河流水体中的氮素从上游流至下游 的过程中, 主要的环境生物- 地球化学过程 行为有沉积物中水溶性有机氮和氨氮的释 放、 水体悬浮物中有机氮和氨氮的沉降再 悬浮、 水生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吸附、 有机 氮的氨化、 氨氮的硝化、 硝氮的反硝化。
• 湖泊生态系统中氮素的输出方式有三种.首先, 藻类、高等水生植物、底栖动物等将氮素转化 为自身生物量,经人工捞取或收获后离开湖泊 生态系统.其次,氮素以气体(如N20、N2等) 形式退出湖泊系统.再次,氮素通过沉积作用 进入沉积物并固定下来.
• 氮素在沉积物一水界面的交换
• 氮素在沉积物一水界面的交换是水体中氮 素迁移转化的主要过程之一,对湖泊的营 养状态和水质都有要影响。进人沉积物的 氮素主要是有机氮,它在沉积物中的浓度主 要依赖于初级生产力,并和有机碳强烈相关
关于逛荡河氮的生物地球化学 循环
一、逛荡河
• 莱山区有条逛荡河,发源于凤凰山脚下。 它东流经过午台、宋家庄、于家滩等村, 北折入黄海。约摸算来,有二十里左右。 这是条季节性河流,汛期和枯水期流量相 差较大,导致河床松垮逛荡,故名“逛荡 河”。
• 由于近些年的治理工作,逛荡河整体污染不严 重,流域面积小,流程长度短,有的河段水草 分布少,有的河段水草分布较多。根据逛荡河 的自然状况况,我们可以通过恰当的模拟和实 测, 并根据河流水体中水污染物的质量平衡原 理,可以定量分析水污染物的环境生物地球化 学过程行为。
• 在不考虑沉积物的释放和悬浮物的沉降再 悬浮,总氮减少唯一途径是反硝化,因此,可以 通过恰当模拟确定氮素的反硝化量。由于 氮素的反硝化唯一前提物是硝氮, 因此可以 根据反硝化量来确定反硝化消耗掉的硝氮 量。在确定氮素的反硝化量和反硝化消耗 掉的硝氮量后,可以根据有机氮和无机氮质 量平衡方程, 确定氮素在环境生物- 地球化 学过程各种行为的定量关系。
主要研究方法
• 同位素标记15N示踪技术。15N标记的化合物可计算 氮素在食物网中进行的迁移和转化速率、测定硝化 速率等。 • 分子生物学技术。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各 种分子生物学工具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微生物群落 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使得人们能够突破这些限制, 在基因水平研究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以及环境变化所 带来的影响. • 建立人工生态系统。为了便于控制实验条件,建立 人工生态系统如中宇宙、微宇宙等来模拟自然界中 氮素的迁移转化,还可以与微型传感器等其他技术 联用来检测氮素流通量。
• 氮素在湖泊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迁移转化。湖泊中 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构成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 链,各种生物通过同化吸收或选择性捕食,使得氮 素在营养级中自下而上进行传递。选择东太湖和梅 梁湾的底泥和水体构建微宇宙进行硝化一反硝化作 用研究。本实验中发现,在太湖藻型湖区和草型湖 区的沉积物和水体中都进行了剧烈的硝化作用,且 藻型湖区的硝化作用进行程度强于草型湖区.湖泊 的营养状态影响其生态结构;食物链中的生态群落 组成同样也会影响氮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本实 验中藻型湖区的营养水平异于草型湖区,其相对应 的微生物生态结构的差异性必然会影响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等进程.
• 湖泊氮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微生物参与的 重要过程
• 在氮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生物转化 比非生物转化更重要.微生物是氮循环的驱动 泵,一方面使氮循环不被中断,另一方面维持 生态系统的氮素平衡.在没有人为活动干扰的 湖泊中,微生物在氮素的输入和向大气释放过 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硝化反硝化, 固氮作用,氨化作用。
• 任何进入河流水环境的物质都有一个源- 流汇过程, 环境物质的环境生物- 地球化学过 程涵盖了源的部分内容及流和汇的全部内 容。因此, 对水污染的环境生物- 地球化学 过程展开定量分析至为重要。因此只有定 量地分析了各类水污染物环境生物- 地球化 学过程各部分物质变化的绝对量和平均速 率,才能了解环境物质的部分来源, 物理生化 过程和最终归宿, 才能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 一个科学基础。
• 氮的输入:氮在流域内的输入包括无机化 肥施用氮、生物固氮和大气沉降氮。无机 化肥施用氮是最主要的输入因素。无机化 肥施用氮是最主要的输入因素,所采用的 相关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其中普 遍施用的尿素约占化肥施用总量的38.6%, 施用的碳铵约占化肥施用总量的55%。所 有肥料均按照氮的含量折算成纯氮。
• 不考虑水草的氮素的数据处理 • 氮素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为,沉积物的氨 氮释放、 沉积物总氮(氨氮和有机氮)释放、 沉 积物- 水界面对氨氮和有机氮的吸附解吸、 沉 积物- 水界面的氨化-硝化-反硝化、 悬浮物中 有机氮和氨氮的沉降再悬浮、 水体中氮素的 氨化-硝化-反硝化等过程。首先, 我们确定水流 从 A - B, 水体反硝化值,N反硝化。模拟水样中, 氮素唯一去除途径是反硝化, 因此根据模拟水 样中总氮平衡原理, 我们有, N 反硝化 =CA*Q*TCA24h后*Q*T
• 水样的环境生物- 地球化学过程模拟。模拟的意义 是可以计算反硝化的量。 • 逛荡河水生植物较少的河段可以不用考虑植物对氨 氮的吸收。在此河段取两个断面A和B,分别测量水 样的 NO2- --N、 NO3 --N 及NH3 -N 浓度值。在AB 河 段之间,取若干个柱状沉积物样品,测量 T N、 NH3 -N、 释放通量, 取平均值。将上游A 断面水样一分为二, 一份立即测量或立即固定,另一份进行模拟。模拟时 室温与河流水温相同, 并缓慢振荡, 使瓶中泥沙始终 保持悬浮状态。24h 后再测量或固定水生植物生长 不显著的河段。水生植物生长显著的AB 河段应每季 测量水生植物的种类和干湿重。此外还有水温参数 的测量
• 的比例进行加权转化,并假定氨循环的各 计算因子在各省是按面积平均分配的。具 体计算方法是将各省所在长江流域的面积 除以各省总面积,再乘以相应指标因子, 最后各省因子之和为长江流域总和。长江 流域各省组成及各省所属面积占各省总面 积的比例见表1。
• 研究方法 • 氮在流域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氮的输入、输 出,和氮在流域内的平衡(即氮在流域内的储存)。 氮的输入量=无机化肥施用氮总量+生物固氮量+大 气沉降氮量;氮的输出量=氮反硝化量+氨氨挥发量 +河流径流输出氮量。氮的平衡=氮的输入量—氮的 输出量=氮的储存=氮在土壤中的累积+氮在粪便中 的累积+氮的其它累积(包括地下水+地表水+森林等)。 在此假定流域内的粮食输入等于输出。本文利用氮 的这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来探讨长江流域近30 年来(1 968~1 997年)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与 变化趋势,及其对长江溶解态无机氮输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