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小论文
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通用7篇)
![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82f59a2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2.png)
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通用7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
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篇1论文摘要:文章从传统美学的审美角度,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归纳、演绎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太极拳的关学特征。
其具有身法之美、姿态之美、意境之美、和谐之关、神韵之美、虚实之关、劲力之美等。
通过研究揭示了传统审美方式形成和发展的个性特征,可以促进太极拳传统美学的发展,弘扬太极拳的文化优势,加强太极拳的交流,从而更好的发扬太极拳。
论文关键词:太极拳;传统美学观点;特征1太极拳的思想起源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底蕴,太极拳就是植根于传统文化这块肥沃的土壤上产生、发展、壮大的。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太极拳美学思想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太极拳的内外兼修、形神兼备、刚柔相济的特点可以看出其渗透着一些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中的易学思想和天人合一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尤为突出。
1.1易学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经典著作,分为《易经》和《易传》两部分。
太极拳的“太极”二字出自于《易经》。
它将自然规律归纳为“太极八卦”,即“易在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
《周易·系辞上》中称:“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学辩证法最基本的范畴是阴阳,如天地、刚柔、动静等,都是阴阳对立的,因此,阴阳是概括一切统一物的两个矛盾方面的抽象概念。
《易传》对矛盾两方面是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关系,在实践过程中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使个体有所改变,它注重的是对立面的和谐统一。
阴阳的协调统一以及阴阳的相互转化思想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远的影响,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太极拳法和拳术理论等方面。
大学体育课太极拳论文
![大学体育课太极拳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30bbd7a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70.png)
大学体育课太极拳论文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的武术形式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随着现代生活的压力和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和练习太极拳。
作为一门大学体育课程,太极拳不仅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太极拳的历史渊源、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学生的品质等方面,探讨大学体育课太极拳的意义。
首先,了解太极拳的历史渊源对于我们理解其意义具有重要的作用。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追溯到明代,发展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太极拳的拳理基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学说和易经,强调阴阳和谐,以柔克刚的原理。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而流畅,练习者需全身放松,通过调节呼吸和集中注意力,从而使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
太极拳强调的是身心合一,通过舒缓的动作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其次,太极拳对健康的影响是大学体育课太极拳的一大重要意义。
太极拳的动作独特而优美,它注重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运动,增强了人体的柔韧性、力量和平衡能力。
太极拳练习者的身体姿势和呼吸控制有助于改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同时,太极拳的练习还能锻炼肌肉和骨骼系统,并对心理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
太极拳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舒缓紧张情绪,提高自我控制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因此,大学体育课太极拳不仅有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健康。
最后,大学体育课太极拳还有着培养学生品质的重要意义。
太极拳注重的是内在的修身养性,它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太极拳要求学生坚持练习,并注重每个动作的细节和精准度,这需要学生的毅力和耐心。
太极拳还教会了学生宽容、谦逊和互相尊重的精神,通过和他人的合作和交流,提高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大学体育课太极拳在培养学生身心健康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的武术形式,通过舒缓的动作和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方法,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都有积极的影响。
太极拳毕业论文
![太极拳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c3d904b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6.png)
太极拳毕业论文太极拳毕业论文太极拳作为一种古老的武术形式,源远流长,凝聚了中华文化的智慧与精髓。
它不仅是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
本文将从太极拳的历史渊源、技术要点以及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太极拳的历史渊源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武术文化,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末年的张三丰。
张三丰是武当派的创始人,他将道家哲学与武术技巧相结合,创造了太极拳这一独特的拳法。
太极拳的核心思想是“以柔克刚”,通过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来应对外界的力量。
太极拳的练习方法主要包括慢功和快功两种,慢功注重内在的调养和修炼,而快功则强调外在的力量和技巧。
二、太极拳的技术要点太极拳的技术要点主要包括身体姿势、呼吸方法和动作流程等。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身体姿势要求放松自然,保持重心稳定,同时保持头部、颈部和脊椎的垂直状态。
呼吸方法是太极拳练习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深呼吸和缓慢的呼吸节奏,可以调节身体的能量和气血循环。
太极拳的动作流程包括一系列连贯的动作,每个动作都有特定的名称和含义,通过练习这些动作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三、太极拳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太极拳作为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太极拳的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其次,太极拳的呼吸方法可以调节呼吸系统的功能,增加肺活量和氧气的摄入量。
此外,太极拳的练习还可以改善心理状态,减轻压力和焦虑,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
太极拳的练习还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四、太极拳的应用领域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武术形式,不仅在中国有着广泛的传承和应用,也在国际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在中国,太极拳已经成为一种普及的健身运动,许多人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来保持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太极拳还被应用于医疗和康复领域,用于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和改善身体功能。
在国际上,太极拳也逐渐受到了科学界的关注,一些研究表明太极拳对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和焦虑症等方面有积极的影响。
武术论文5篇范文
![武术论文5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d32814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5.png)
武术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武术论文太极拳习练对我院学生性格塑造的价值“虎借风威抟阵式,龙乘云气显功夫。
乾元虚实凌霄剑,坤道柔刚太极湖。
竞技包容增智慧,武林拳艺演真如。
”-----------题记时间太窄,指缝太宽,不经意间,昨天已是流年。
刺眼的阳光照射着宿舍,坐在电脑前,开始敲击自己练习太极拳的心得。
不觉间,在塔沟已经度过了两年的大学生活,武术练习也已成了习惯。
匆忙的日子总不给人闲暇的喘息机会,只能意犹未尽的去回想。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太极拳,对我的影响颇深,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
回想刚入学时自己的模样,练习武术扭扭捏捏,到现在却已经能够淡定自若,不能不说练习武术的功劳,而作为武术项目中的精华---太极拳,更不得不提。
伟大领袖邓小平曾在1978年会见日本友人时赞誉“太极拳好”,可见太极拳的地位。
而国家领导人为何如此重视太极拳呢?不得不与太极拳对中国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对某些疾病的治疗作用,以及对人的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有关。
下面是我对太极拳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的一些见解。
我们在进行每一次的太极拳练习时,教练都会要求我们先站桩,目的就在于使心情静下来,而练习时保持心无杂念才可能达到追求的最高境界,即追求人生的自我感悟,人格的自我完善以及内心的自我更新。
在太极拳的习练中,唯有心静才可能练出太极的韵味,因为太极本身就是一个追求天人合一的运动。
心静,自然无杂念,忘记自我,与自然浑然融为一体,长此以往,那么我们的性格就会变得平缓,对于大学生来说非常有益。
因为现在的大学生都非常的偏激,心理承受能力非常的脆弱,遇事容易冲动,甚至做出一些傻事蠢事,酿成不可收拾不可挽回的后果。
现在大学都普遍开设了武术教程,而太极拳往往是最主要的,可见人们已经意识到太极对大学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就拿我们教练来说,经常练习太极拳,使他看上去是那么谦和。
如果我们可以坚持把太极练下去,那么我相信我们也可以达到太极所教授的‘修心养性,尽性如天’的境界。
太极拳大学体育论文
![太极拳大学体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f6ca7c5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c0.png)
太极拳大学体育论文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武术体育活动,已经广泛流传于世界各个角落,成为了人们重要的身体运动和健身方式。
在太极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体验到身体和精神之间的和谐,这对于当代人繁忙的生活和压力很是重要。
在今天的大学体育教育中,太极拳应该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首先,太极拳可以满足大学体育教育中多元化的需求。
当今的大学体育教育课程越来越多元化。
太极拳体育活动是一项非常有代表性的身体运动之一,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需求。
太极拳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耐心和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其次,太极拳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
大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面临严峻的学习压力,而太极拳正是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而平稳,可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和集中力,从而缓解学习的压力。
太极拳的呼吸法也可以帮助学生放松身体,调节呼吸,帮助学生恢复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最后,太极拳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旅途的起点,正面临各种新的体验和新的挑战。
太极拳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太极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人类精神和身体的本质,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人类生命的本质和意义,从而更加深入地对世界和人类社会进行探究。
总之,太极拳作为一种身心平衡的武术体育活动,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流行的健身运动之一,在大学体育教育中也应该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太极拳的练习可以为每个人提供全面的身心锻炼,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还可以帮助人们流派反思和探索人生的意义和目的。
因此,大学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参与太极拳体育活动,从而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浅谈太极拳所蕴涵论文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论文
![浅谈太极拳所蕴涵论文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b5517bbe45c3b3566ec8b29.png)
统文化思想论文浅谈太极拳所蕴涵论文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论文【摘要】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其基本理论主要植根于古老而深厚的中国哲学,它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中文化内涵最浓厚、文化渊源最久远的体育活动之一。
太极拳文化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它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形神合一的生命观、矛盾的对立统一观以及传统文化的养身观和审美观。
【关键词】太极拳中国传统文化和谐天人合一形神合一“文化”一词出“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在这里文化的意思为以文德教化之,后来即泛指文治与教化,时至今日,文化正成为现代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我们也无时无刻不在文化中生活,文化统治着整个星球。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宇宙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孟子就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述。
基于此,“贵和尚中”成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更进一步地成为华夏民族的情感心理原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太极拳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无论其在道德层面还是在技术理论层面,都能找到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它代表着东方文化,《太极拳论》指出:“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极,阴阳之母,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阴阳、动静之美感,是太极拳的精致巧妙之处。
它融武术、哲学、医学、养生及其他理论精华于一身。
一太极拳体现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太极拳在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就是把“天人合一”思想渗透到拳理和拳法中,从而达到逐步完善。
太极拳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和谐,所以“天人合一”观不仅是中国哲学中最基本的观点,而且也是太极拳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其套路的动静、虚实、开合、刚柔、轻重、蓄发、进退等都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体,通过长期修炼,能使人达到“天人合一、内外和一、形神合一”的最佳境界。
“天人合一”最基本的含义即指人与自然、宇宙的和谐统一,可引申为外在的客体世界(天道)和内在的主体世界(人道)的和谐、圆满。
河南文化小论文:太极拳
![河南文化小论文:太极拳](https://img.taocdn.com/s3/m/e9de52e44693daef5ef73d8e.png)
2009年中学生河南文化参评小论文我所了解的太极拳焦作市博爱县清化镇中心学校九年级:王珊辅导教师:武苗歌在小学时,我对电视上的武打片就十分有兴趣,特别是那些气功大师的精彩表演更是喜欢看。
进入初中后,我们就开始学习太极拳。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精华。
我一边练习,一边查阅有关中华武术的书籍资料,对太极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繁锦纷呈,各个门派均有其精华奥妙。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一个分支,是我国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产物,也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它涉及了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体育学、健康学等方方面面,内涵十分丰富。
认识太极拳起源及流派太极拳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利用暑假我到陈家沟进行实地了解。
现在人们所练的太极拳,包含杨家、吴家、武家、孙家、以及在本地流行的郑子太极等等,都出自河南温县陈家沟。
陈氏太极拳的创编人是陈王廷,他是一位卓有创见的武术家。
太极拳自陈王廷首创之后,在陈家沟世代相传,陈氏子孙妇孺皆知,老幼皆练。
陈家沟的人丁越来越兴旺,练太极拳之风也愈来愈盛,后浪推前浪,历代都有名拳师.太极拳的一意一念,一举一动,随心所欲,都在自我控制之中。
太极拳有很好的健身功能太极拳结合了中医、导引、以及养生等方面的知识,对人体有鲜明的锻炼、保健和治疗作用。
目前,很多部门正在对太极拳通过医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解剖学、心理学等方面进行研究,证明长期习练太极拳对高血压、心脏病、肺病、肝炎、关节病、胃肠病,神经衰弱等慢性病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太极拳有良好的修心养性功能太极拳基于古代传统思想,对肢体外形不加限制,纵观太极拳所有的动作,无不极其简单,没有束缚,习练总给人以轻松自然的感觉,举手投足无不赏心悦目,通过挥洒肢体,感受自然规律,数以时日,自能收敛身心,涵养性情,对人的品质行为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太极拳有着比较隐蔽的技击作用许多人认为太极拳只能强身健体,不能用于技击,实际上,太极拳具有深刻的技击作用,武术的本质是技击,太极拳既是一种“拳”,不能技击焉能称之武术。
介绍太极拳的作文
![介绍太极拳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80c328b6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2.png)
介绍太极拳的作文朋友!今天咱来唠唠太极拳。
哇,这太极拳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呢!我呀,在文字这一亩三分地儿里摸爬滚打了20多年了,可对太极拳,那也是有自己的一番见解的。
我记得我第一次接触太极拳的时候,嗯...那时候我还以为就是那种慢悠悠,像公园里老头老太太随便比划的健身操呢,唉,我这孤陋寡闻的。
其实啊,太极拳可大有来头。
我听说啊,这太极拳有好多流派呢,什么陈式、杨式之类的。
我就认识一个练陈式太极拳的老哥,叫老王,那打起拳来虎虎生风的,和我之前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老王说他练这个陈式太极可有年头了,在他们那小县城的公园里,每天早上天还没亮透呢,就有一群人跟着他练。
他还跟我讲过一个行业传说,说是以前有个太极高手,能以一敌十,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大家瞎传的,不过听起来就很厉害的样子。
咱再说说这太极拳的招式吧。
什么“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名字取得可真有诗意。
我记得好像是这样,不过也可能记错喽。
这每一招啊,都像是一幅画似的。
你想啊,当你做“野马分鬃”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像是一匹在草原上奔腾的骏马,嗯,虽然我做起来可能没那么潇洒啦,哈哈,我这老胳膊老腿的。
而且打太极拳的时候啊,那呼吸都有讲究的。
我一开始练的时候,总是掌握不好呼吸,老是乱喘气,就像刚跑完马拉松似的,那叫一个狼狈。
后来练久了才慢慢有点感觉,就像有一股气在身体里流转,这种感觉还挺奇妙的。
现在的太极拳啊,和以前可有点不一样喽。
以前感觉就是在小圈子里流行,现在呢,都走向世界啦。
我看到新闻上说,好多外国人都在学太极拳呢。
你说奇不奇怪?这就像一阵潮流似的,刮遍了全球。
这要是搁以前,我都不敢想。
这太极拳啊,不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文化。
我觉得它里面蕴含着中国人的那种内敛、含蓄的性格。
不像现在有些运动,强调的就是那种激烈的对抗。
嗯,这也不是说那些不好啊,就是各有各的魅力呗。
我还犯过一个挺搞笑的错呢。
有一次我在练太极拳的时候,脑子不知道在想啥,把“手挥琵琶”的动作做成了像是在弹吉他,周围的人都笑翻了。
非遗太极拳作文
![非遗太极拳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abc38b1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d.png)
非遗太极拳作文篇一《我爱非遗太极拳太极拳,那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呢。
我和太极拳的缘分啊,那可真是像电视剧里演的一样,充满了意外和惊喜。
记得有一次,我去公园溜达,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什么是太极拳呢。
我就看见一群人在那慢悠悠地比划,就像在演慢动作的武侠片一样。
我当时想,这群人在干啥呀,这么慢吞吞的。
我就凑过去看,哦,原来是太极拳啊。
其中有个老爷爷,看着特别精神。
他一招一式打得那叫一个稳,就像一棵深深扎根在地里的老树,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我就好奇地跟老爷爷打听,老爷爷就跟我说太极拳的好处。
说什么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修身养性。
我听着觉得有点玄乎,但是看着老爷爷那中气十足的模样,又有点信了。
然后我就跟着老爷爷学了几招。
哇,这看起来简单的动作,做起来可真不容易啊。
我就像一个刚学走路的小鸭子一样,摇摇晃晃的。
老爷爷笑着说我太着急了,太极拳讲究的是慢而稳,要像流水一样自然。
从那以后,我就对太极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开始跟着公园里的那些爱好者们一起练。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的身体好像真的变好了,以前爬几层楼就气喘吁吁的,现在轻松多了。
而且啊,练太极拳的时候,心里特别安静,就像有一股清泉流过一样。
没有了平常的那些烦恼和浮躁。
太极拳就像一个沉默的老友,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只要和它相处久了,就能体会到它的好。
这非遗太极拳可真是个宝贝,我要一直把它练下去。
篇二《神奇的非遗太极拳》我接触到非遗太极拳之后啊,真是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就说我邻居张大叔吧。
他以前可是个出了名的火爆脾气,一点就着的那种。
我常听他和家人吵架,那大嗓门能把楼都震一震。
后来不知道咋的,他跑去学太极拳了。
我一开始还纳闷呢,他那急性子能练这个?有一次我下楼倒垃圾,就看见他在小区花园里练太极拳。
那神态和动作跟我之前认识的张大叔完全不一样。
他的眼神里不再是那种急躁,变得很平和,就像平静的湖水一样。
他的手缓缓地抬起,每一个动作都像是有棉花拖着一样轻柔,跟他以前大手一挥恨不得把东西给挥没了的风格简直判若两人。
太极拳结课论文
![太极拳结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5dda6f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b3.png)
太极拳结课论文第一篇:太极拳结课论文一、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一)体松心静:体松心静是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之一。
“体松”是指在练拳时,身体肌肉处于一种放松状态,使身体自然舒展,不得用僵力。
“心静”是指练拳时要排除一切杂念,注意力要集中。
(二)缓慢柔和:缓慢柔和也是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一套简化太极拳,四十势动作,按正常速度需要在五~六分钟之间完成,缓慢还需要连贯,即动作连绵不断,而柔的前提是要放松,在此基础上,使两臂的姿势及运动路线都得保持弧形。
(三)动作、呼吸和意念相配合:初学时要保持自然呼吸,练习到一定程度时,须将呼吸、意念相配合。
太极拳的呼吸一般都是与动作相配合的,即起吸、落呼,开吸、合呼,如起势、收势动作,两臂向上抬起时吸气,下落时呼气。
两手张开时吸气,合时为呼气。
另一种呼吸方式为,凡是一个动作完成时为呼气,过渡动作为吸气,还可以理解为,向外进攻的动作为呼气,进攻前的动作为吸气。
无论哪一种呼吸方式都应力求自然。
动作与意念的配合,就是练拳时要排除一切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到动作上。
以意识引导动作,做到“意领身随”。
二、太极拳的运动价值(一)太极拳的动作姿势有利于气血运行:太极拳的动作姿势要求身体的各个部位须保持一定的弧形或圆,便于身体各部位肌肉放松,这种身体姿势有利于经络与气血舒畅地运行,不易造成运动性的局部受挤压而产生组织器官缺氧,因而,是健身运动中最为理想的有氧代谢健身内容之一。
(二)太极拳的技术特点有利于新陈代谢:太极拳技术运动特点决定了太极拳运动为运动量适中的健身运动。
据有关试验证明,一般练习者,以24式太极拳为例,平均运动量在110~130次/分左右心率。
适中的运动量使机体新陈代谢处于适宜状态,无论是能量物质的供应,还是代谢产物的排放都在一个比较有序的状态下进行。
研究表明,太极拳练习后血液气体成分产生良性改变,氧饱和度、氧分压增加,二氧化碳分压降低、呼吸指数有所下降,说明太极拳练习时对氧的利用率提高,增强了机体氧代谢和能量的储存,促进了心血管系统机能,对有机体产生保健功效。
太极拳大学体育论文
![太极拳大学体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b53224fd1f34693dbef3ea7.png)
太极拳大学体育论文1太极拳的教法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提升。
在高校太极拳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只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才会主动的投身于太极拳这项运动中,学习效果才会有大程度的提升。
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要懂得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创造性的学习,最终达到优化课程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大学本科阶段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8-24周岁,这个阶段学生身体发育基本成熟,性格活泼,喜欢运动,对一些节奏快、激烈性强、运动强度大、有对抗性和有一定难度的运动感兴趣。
太极拳节奏缓慢,运动强度不大,大多数学生刚开始一般不很投入,学习兴趣也不大。
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个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阐明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太极拳的攻防作用、太极拳的养生和健身作用、太极拳优美的旋律与人体各器官的和谐调节作用,激发学生掌握太极拳技术动作和技巧的浓厚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学习太极拳的主观能动性。
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培养要贯穿于太极拳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1.2运用多种教学法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教学过程中,第一步教师采用讲解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言精意骇的阐明太极拳的发展简史,阐明以阴阳二字为核心的太极拳论要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可以自觉主动的学习和领悟太极拳的基本要领;第二步教师采用完整教学法示范,使学生对所学套路有个整体概念;第三步教师采用分段分解教学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动作要领,初步学会和掌握套路动作;第四步采用分组教学法,学生按掌握套路动作的水平高低交叉分组,有水平高的学生领做,互相观摩互相纠正,教师巡回辅导和纠正,目的是熟练掌握套路动作,巩固学习成果;第五步采用比赛法让学生轮流几个人练习或者单人练习,由教师打分和综合评定;使用比赛法教学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多表扬鼓励,对每个学生的错误动作要进行艺术性的点评。
太极拳学习论文
![太极拳学习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ed8a1d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4e.png)
太极拳学习论文太极拳学习论文太极拳的学习经过了一学期的过程,我了解到练太极拳可以强身健体,陶冶情操,深入的练习也能用于防身。
另外还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一些其他的好处。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已经被长期的大量实践所验证,也有很多体育工作者、医学家、科学家进行了原理性研究。
从传统的养生、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等方面都得到论证。
首先,呼吸方式科学。
太极拳强调腹式呼吸,不管是用自然呼吸还是拳势呼吸,都强调腹式呼吸。
呼吸还配合意念,这种呼吸锻炼扩大了肺活量。
科学实验表明,肺活量的大小与力量的大小及生命长短成正比。
诸如,人体处于睡眠状态,呼吸深、细、匀、长的必是强健者,而呼吸短促无力或长、短不匀者,非病即弱无疑。
再者,太极拳运动是有氧运动,所有的有氧运动项目都有良好的健身效果。
其次,可以令气血运转流畅,促进血液循环。
太极拳锻炼要气达梢节。
人体从外形的四肢八节、筋骨皮到内在的五脏六腑、精气神,都离不开血液的滋补润泽。
太极拳行功走架,竖项贯顶,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内气上至百会、下通涌泉、达于四梢,促进了血液循环,还疏通了经络,加快了循环频率,大动脉畅通无阻,毛细血管经久不衰,四肢百骸肌肤延缓了老化。
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则气血饱满,健康长寿。
另外,可以使汗腺通畅,促进新陈代谢。
人体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除通过眼、耳、鼻、口七窍和谷道排泄外,机体内分泌主要靠汗腺外排。
除此,汗毛与汗毛孔尚具有保温、散热的自然调节功能。
因此,中医有“汗腺通则百病不侵,汗腺堵则乱病缠身”一说。
太极拳作为一门内家功法,在肌肤的锻炼上有其独到之处。
行功走架不分春夏秋冬,每每于身形的开合收放之中导引肌肤的膨缩和毛孔的张闭。
比一般不练拳的人较好地保持了肌肤的纯洁性和通透性。
新陈代谢渠道畅通,病毒垃圾不易滞留,故而小病不生、大病不长。
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陶冶超然脱俗的心境。
众所周知,清心寡欲的人多高寿。
反其道而行者往往早亡。
原因是:多欲之人必多求,多求之人必贪饮、贪食、多忧、多虑、多思、多恼、多惊、多恐,凡欲有多必伤。
太极拳论文
![太极拳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e50fb12b7360b4c2e3f64b7.png)
感悟武术专项课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这一学期的体育课已经接近尾声。
在老师的系统指导下,我初步接触并学习了二十四式太极,感觉收获颇多。
二十四式太极拳是上课的重点,也是考试重点。
以前对太极的了解就是慢动作的老年人的运动。
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趋之若鹜的感觉。
但通过这短短一学期的学习,改变了我对太极这一传统的运动的态度。
虽然一开始对于招式还有诸多问题,但是老师每节课都带着我们复习,我发现只要多练习几遍,就可以牢记动作与顺序。
太极二十四式之间都有一种逻辑,一招到另一招之间的转换都是很自然圆润的。
太极拳要打得好,要流畅,心一定要静下来。
就比如简单的抱球,就需要既不能把手臂伸太直、或把球抱得太大,又不能太抠缩,只有把握好那个度,才能“抱”出一个匀称的、合适大小的“球”。
在太极拳每一招中穿梭,在动与静中取得身体的平衡,而不是东摇西晃。
这对于现在的我就是一种磨练,在学习与生活中,习惯了快节奏,太极正好可以使自己心境平静,又锻炼了身体。
太极拳在学习中强调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
它是意识、动作、呼吸三者同时协调地运动,它要求“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是合乎生理规律的。
我们知道,人类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以适应外界环境并改造外界环境。
练太极拳时,首先要求精神贯注,“意守丹”,不存有杂念,即要“心静用意”。
这样,在意识的支配下,人的意念始终集中在动作上,排除了大脑其它思绪的干扰,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协调动作,使神经系统受自我意念控制的能力得到提高。
其次,练习动作需要“完整一体”,从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上下不散,前后连贯,绵绵不断。
同时,由于某些动作比较复杂,需要有良好的支配与平衡能力,因此要求大脑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这也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间接训练作用,从而达到强化大脑的调节目的。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走过误区,——一开始过分的强调动作的一致,而忽略了太极的本质。
这样对于自己的学习没有什么提高,也打不到那种行云流水的舒畅。
太极拳论文身心健康论文:论太极拳与人体身心健康
![太极拳论文身心健康论文:论太极拳与人体身心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6a63e4ee6294dd88d0d26bb0.png)
太极拳论文身心健康论文:论太极拳与人体身心健康摘要:太极拳自诞生之日起发展至今,已普及到世界各个角落,成为人们喜爱的体育活动之一,作为强身防病和治病的方法在民间广为流传。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体验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对各个年龄段的人的身心健康都有非常好的作用。
太极拳与人体身心健康的关系密不可分,经常习练太极拳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会产生很多有益的影响。
关键词:太极拳;中老年;青少年;身心健康一、太极拳对中老年人身体的作用1.太极拳对中老年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太极拳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有许多,经研究证实,太极拳锻炼能延缓心血管机能的减退,提高血液系统的功能,尤其是免疫功能,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延缓衰老。
2.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太极拳与其他拳种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练拳要用“意”而不用力,要求“完整”一气,前后连绵不断,全神贯注,以意导气,一招一式都是讲求意念要在身体动作前先动,意不动身不动,意动身随,意静形止。
所谓意念,也即是大脑中枢神经发出的各种指令、信号。
同时动作的某部分比较复杂,而要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大脑要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从而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对中枢神经系统能起到训练作用。
3.太极拳对中老年人骨密度的作用太极拳确实能降低骨矿物质丢失率,有效地降低骨折的发生机会,另外练习太极拳能显著改善肌肉力量及柔韧性,从而达到防治骨质疏松和预防由于摔倒而引起的骨折。
常年从事太极拳运动,可对骨骼肌肉运动系统形成良好的刺激,有效地减少体内骨矿物质的自然丢失,使骨密度多年保持稳定,有效调节骨钙、血钙平衡。
二、太极拳对中老年心理的作用1.太极拳对中老年人修心养性的作用老年阶段,更能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更能体会到身体健康的重要。
单纯的健身,以期延年益寿,而不重视健心以期修心养性,是很难达到安度余生、颐养天年、寿终正寝的目的。
所以对于老年人一定要在观念上用内涵丰富的健康取代目标单一的健身,并在运动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要注重适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也要注重适合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太极拳论文
![太极拳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643c803cc175527072208c7.png)
24式太极简单研究1 学习理论,了解太极的健身作用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广泛推广太极运动,国家体委组织专业人员,在杨氏拳的基础上创编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并一直流传至今。
其动作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易学,适合男女老少。
太极拳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健身作用,经常练太极拳对改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均有良效,它具有预防疾病和抗衰老的作用,对神经衰弱、高血压肠、胃炎、风湿寒腿病、关节炎、糖尿病等慢性病有很好的医疗作用。
所以,太极是一种有康复作用的健身运动。
2 了解简化太极拳的自身特点,掌握其技术要领要学好太极,首先要了解太极拳自身的特点,了解这套太极自身有哪些要求,在学习中要注意哪些问题,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习质量。
在学习其技术要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2.1 轻松柔和,意动身随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架式比较平衡舒展,动作柔和。
没有大幅度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
在练拳时,要求用意识(指想象力)引导动作,把自己的意念、气息、用力点等融入到动作之中去,真正体会到太极的韵味。
2.2动作连贯,分清虚实太极拳动作的整套动作中,从“起势”到“收势”,每一个位置和方向的改变处处都贯穿着步法的变换和转移重心的活动,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衔接紧密,并要求身法和手法的运用。
由虚到实或由实到虚,既要分明,又要连贯一气,速度均匀,一气呵成,好像行云流水,绵绵不断。
2.3动作协调,上下相随太极拳的动作不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姿势,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含,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密切配合,习拳时必须以腰为轴,手、脚的许多动作都由躯干来带动,并互相响应,即:全身“一动无有不动”,“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成一气”。
2.4圆弧均匀,呼吸自然太极拳的动作中要求上肢动作处处带有弧形,这与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状态相吻合,通过这种弧形活动的锻炼,有得动作的圆洛自然。
练习者的呼吸也应按自己的习惯和当时的需要进行,动作和呼吸不要互相约束,可根据个人锻炼的体会程度毫不勉强地随着速度的快慢和动作幅度的大小进行。
太极拳论文
![太极拳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d3691d67f1922791688e838.png)
保健班理论作业一、收获今年因为手术的原因没有办法正常上体育课,所以来到了保健班学习42式太极拳。
很早就想学习太极拳,因为喜欢道家文化,也被太极拳以静制动和柔中有刚理念吸引。
学习了十多周太极拳,虽然仅仅学习和领悟了一点皮毛,但对我来说还是大有裨益的。
首先,我平时容易紧张,做动作的时候身体僵硬,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能够让我将身体放松下来,身体舒展开来,有效的缓解了我的紧张情绪。
其次,学习太极拳提高了我的注意力,在打太极的过程中,眼睛随着身体慢慢移动,做到视线和身体一致性,使我慢慢摆脱了经常走神的恶习,能够专注于一件事情。
再者,学习太极拳锻炼了我的柔韧度,在一些下势,拍脚的动作学习之后,感觉韧带被拉开了,同时结合太极拳舒缓的节奏,使我的身体更加协调,更有柔韧美。
最后,学习太极拳加深了我对道家文化的理解。
平时经常喜欢读些道家的书籍,学习太极拳后,在太极拳舒缓圆润的动作中,更能深刻的理解道家中“上善若水”“规律”“守静”等文化的精髓。
二、太极拳对头部、躯干部和腿部的要求头部练习太极拳时,对头部的姿势的要求是很严格的。
所谓“头顶悬”、“虚领顶劲”,或“提顶”、“吊顶”的说法,都是要求练者头向上顶,避免颈部肌肉硬直,更不要东偏西歪或自由摇晃。
头颈动作应随着身体位置和方向的变换,与躯干的旋转上下连贯协调一致。
面部要自然,下颏向里收回,口自然合闭,舌上卷舔住上颚,以加强唾液的分泌。
眼神要随着身体的转动,注视前手(个别时候看后手)或平视前方,既不可皱眉劝目,也不要随意闭眼或精神涣散。
打拳时,神态力求自然,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否则会影响锻炼效果。
躯干部1.胸背:太极拳要领中指出在“含胸拔背”,或者“含蓄在胸,运动在两肩”,意思是说在锻炼过程中要避免胸部外挺,但也不要过分内缩,应顺其自然。
“含胸拔背”是互相联系的,背部肌肉随着两臂伸展动作,尽量地舒展开,同时注意胸部肌肉要自然松弛,不可使其紧张,这样胸就有了“含”的意思,背也有了“拔”的形式,从而也可以免除肋间的紧张,呼吸调节也自然了。
太极拳论文
![太极拳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b4b033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3e.png)
太极拳论文第一篇:太极拳论文太极拳的静与动上个学期我的体育课就是太极拳,很幸运这学期我还是选了这门课。
照理说一门课我已经学过了,24式的太极拳套路我也记住了,可能会有人觉得再上一次太极拳课不会有什么意义的。
刚开始时,我也是这样想的。
但是我发现学一样东西没有那么简单。
通过这一学期的太极拳学习,我也有了新的认识。
我发现在太极拳中,动中求静,动静结合:即肢体动而脑子静,思想要集中于打拳,所谓形动于外,心静于内。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太极拳是一种动作柔和、缓慢、轻灵、内外并修的拳术运动,既可以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又能预防和治疗疾病,还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使人终身受益。
静极生动、柔活缓慢、虚实渐变、刚柔互换、弧线运行、圆活运转是太极拳的运动特征。
记得在《倚天屠龙记》中,有这样一段关于太极拳的描写:张三丰说道:“生死胜负,无足介怀,武当派的绝学却不可因此中断。
我坐关十八月,得悟武学精要,一套太极拳和太极剑,我这套太极拳和太极剑,跟自来武学之道全然不同,讲究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只须这套太极拳能传至后代,我武当派大名必能垂之千古。
”说到这里,神采飞扬,豪气弥增,竟似浑没将压境的强敌放在心上。
张三丰缓缓站起身来,双手下垂,手背向外,手指微舒,两足分开平行,接着两臂慢慢提起至胸前,左臂半环,掌与面对成阴掌,右掌翻过成阳掌,说道:“这是太极拳的起手式。
”跟着一招一式的演了下去,口中叫出招式的名称:揽雀尾、单鞭、提手上势、白鹤亮翅、搂膝勾步、手挥琵琶、进步搬拦锤、如封似闭、十字手、抱虎归山…… 这是以慢打快、以静制动的上乘武学,想不到世间竟会有如此高明的功夫。
”他武功本就极高,一经领会,越看越是入神,但见张三丰双手圆转,每一招都含着太极式的阴阳变化,精微奥妙,实是开辟了武学中从所未有的新天地。
张三丰道:“这拳劲首要在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张三丰道:“用意不用力,太极圆转,无使断绝。
当得机得势,令对手其根自断。
中国武术之我爱太极拳作文
![中国武术之我爱太极拳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66bf8d00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30.png)
中国武术之我爱太极拳作文中国武术之我爱太极拳作文(通用16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中国武术之我爱太极拳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武术之我爱太极拳作文 1说到太极拳,我们会马上想到“以柔克刚”这个词,打太极拳是要慢悠悠的,表面看起来慢得要命,但是它的力是很足的。
我刚开始学太极拳的时候,因为以前从来也没有打过太极拳,所以我打太极拳笨手笨脚的,但是看我们班的郭东明打得那么出神入化,我很不甘心,我便发愤图强,开始认真地来练太极拳,其实,打太极拳完全可以看成是一种享受。
在打太极拳时,身旁没有任何杂音,那时,恍然中你会感觉自己有一种太极之气已微荡于天地之间,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太极拳还可以强壮体魄,还能愉悦心情,是一项很好的运动方式。
因此作为我校的早操形式,是每天必需练的,这样就形成了几百人演练的了,练太极拳可是我们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告诉你们一个很好的秘诀,打太极拳的时候如果一个人全身心投入进去练太极拳的话,有时会让你觉得自己像一条亢龙正在天空中腾飞,忽然似潜龙正在海洋中倘徉穿梭,不管你是在品太极拳,还是在打太极拳,它都会让你觉得气劲十足,都会为你打开玄妙之门。
太极拳是我们中国的文化遗产,我爱太极拳。
中国武术之我爱太极拳作文 2初次接触太极时,我爱上了它的舒缓。
柔中带刚,一股巨大的力量在胸中徘徊,在空中划出柔和的圆。
天地浑然一体,气壮山河。
再次接触太极,我爱上了它的沉稳。
闭目养心,深入自然,与清新的空气产生交集。
太极,以平衡为重,身心与世隔绝,沉下心来,稳住身子,深吸一口气,是一种绝好的养生疗法。
又一次接触太极,我爱上了它黑白对立的八卦图。
黑是深沉的黑,白是纯洁的白,没有花花绿绿灼人眼目的色彩,永远都是两个干净的极端。
万物都有对立面,太极,则黑白分明,绝无混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张旭学号:3110104687 上课时间:周四六七节
一谈谈对太极拳的体验和认识
我以前从没接触过太极拳,今上大学有幸得以接触这么一门充满中国古代文化气韵的传统体育项目。
尤记得在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的“自然”环节:太极的表演体现了传统与未来的交融,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给全世界的人民带来了视觉的震撼。
从那时起,我便对太极拳充满着神秘的向往之情。
在我上理论力学的时候,老师给我们看过一段视频,是由国家体育局和中央电视台制作的。
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张志俊给我们展示了太极拳的奥秘。
首次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解密了太极拳。
实验发现,练习太极拳的人并非出拳速度快,也并非作用力大,而是具有使作用力作用时间长和使肌肉协调发力性能好的特点。
太极拳行拳时讲究松沉圆活,用于实战如何展现特点,主要后发制人,注重观察了解对手(听劲),通过引导而不是抵抗对手的发力,和改变占位来使对手的进攻落空,同时让对手暴露弱点,然后自身蓄力和发力进行反击。
听劲的基础建立在掤劲上,没有掤劲,听劲很难听得明;若掤劲够强,则听劲会十分明显。
太极拳一般动作都是连贯的。
各个动作之间,前后衔接,不能停顿。
全部动作应该节节贯串、连绵不断、一气呵成,有如“滔滔江水”一般。
太极拳还要求身体动作走弧线。
由于动作是前后连贯,以弧线往返相接,整体动作自然就变成圆形。
总体来说,太极拳轻松柔和,连贯均匀,圆活自然,协调完整,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体育和文化运动。
二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建议
很显然,大学的体育和中学的体育有很大的不同.中学体育侧重在繁忙的课程之中的放松作用,其娱乐性更强.而大学则着重树立体育意识,以便为将来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开设体育课的目的都是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身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使学生掌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使之终身受益。
那么大学体育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加强自身建设呢?我认为可以从这四个方面来展开。
第一,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大提出最迫切的要求就是改革。
当然学校这种公共事业部门也不能例外。
学校应该在舆论导向,体育课程,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管理,评估等方面为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通过各种手段强调体育的重要作用,使体育深入人心, 使每位同学能真正意识到体质健康对自己发展和国家未来的重要性。
第二,处理好教学的关系。
在体育课中,老师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老师应该在教会学生一门体育课的同时培养其对体育的兴趣。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不同学生做出不同要求。
同时要求教师上课时要示范讲解,动作精简清晰,让学生一目了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
第三,在体育选课时理好学生兴趣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现在的大学生体质普遍下降,我校也出过不少这方面的事故。
但学校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选课时,有的同学只注重这门体育课水不水,耗不耗费大量体力,考试容不容易拿高分,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不对体育有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部分同学缺乏锻炼,体质下降,一到有大幅度长时间的体育运动时就很容易出事故。
第四,开展好课余体育活动。
目前学校开展的各项体育运动普遍参与度不高,学校的晨跑也未实施,这使得广大同学未能得到一个良好的引导。
中央七号文件明确指出:要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很显然,在浙大没做到。
学校应该思考如何提出能够使广大学生都能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从而提高整体大学生的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