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与环境物探实验报告
环境工程与监测实习报告
环境工程与监测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及背景本次实习地点为某环境监测中心,实习时间为2022年7月1日至2022年8月30日,共计两个月。
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环境监测与治理相关工作,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了环境工程与监测的实践应用。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1. 环境监测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环境监测的工作。
通过实验室实践和野外调研,我熟悉了各种环境参数的测量方法,并掌握了现场操作技巧。
在实际工作中,我主要负责水质监测和大气监测方面的工作。
a) 水质监测我参与了多个水质监测点的调查和采样工作。
通过使用各类水质监测设备,我学会了常用的水质分析方法和处理技术。
通过对采集样品的分析和检测,我们能够综合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
b) 大气监测我还参与了大气监测工作,了解了空气质量的评估和监测方法。
通过设置并维护监测点位,采集空气中的污染物样本,我深入了解了大气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和污染程度。
2. 环境治理除了环境监测,我还参与了一些环境治理的项目。
其中,我主要参与了某水体污染整治项目的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工作。
通过了解项目的背景和目标,我协助进行了水体采样和测试工作,并参与了治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三、实习心得体会在此次实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环境工程与监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而环境工程与监测正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我更加坚定了从事环境工程与监测工作的决心。
此次实习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
在实习期间,我严格按照实习单位的要求,保持了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与同事的交流和合作,我学会了如何与不同人合作,有效地解决问题。
四、实习收获与建议1. 实习收获a) 学到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对环境工程与监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b) 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如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探_实习报告
物探实习报告一、前言我于2023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物探实习,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物探技术及其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物探,即地球物理勘探,是利用各种物理场和方法探测地下地质结构、矿产资源和其他地下物质的技术。
在这次实习中,我参与了野外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解释等工作,收获颇丰。
二、实习内容1. 野外数据采集野外数据采集是物探工作的基础。
我们使用了地震勘探、电磁法、重力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数据采集。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地震仪、电磁法设备、重力仪等设备,并了解了各种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2.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物探工作的重要环节。
我们使用了地震数据处理软件、电磁法数据处理软件等工具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数据预处理、数据编辑、数据解释等工作,并了解了数据处理的重要性。
3. 数据解释数据解释是物探工作的最终目的。
我们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分析了地下地质结构、矿产资源等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分析数据、绘制地质图、建立地质模型等技能,并了解了物探成果的应用价值。
三、实习收获1. 知识与技能的提升通过这次实习,我掌握了物探基本原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解释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物探技能。
2.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一起完成了各项任务,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提高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
3. 实践经验的积累这次实习让我有了实际操作的经验,对我今后从事物探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四、实习总结通过这次物探实习,我对物探技术及其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收获颇丰。
我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努力学习物探知识,为将来从事物探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环境监测实习报告(通用3篇)
环境监测实习报告(通用3篇)环境监测篇1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短短两个星期的实训生活无声无息的接近尾声了,然而实训的过程还历历在目。
我们的监测项目是对我们学校的人工湖进行监测,测出各个指标并给出相应的治理方案。
两个星期的实训时间,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使我在理论上对环境监测整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实践能力上也得到了提高,明白了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高专技术人才一定要做到了学以致用,更学到了其它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这些对我来说受益匪浅。
除此以外,我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别人沟通,如何更好地去陈述自己的观点,如何说服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
又一次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大开眼界。
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吧!这次实习对于我以后学习、找工作也真是受益匪浅,在短短的两个星期中让我初步从理性回到感性的重新认识,也让我初步的认识这个社会,对于以后做人所应把握的方向也有所启发!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会成为我今后成功的重要的基石。
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在校学习,对程序设计有了理性的认识和理解。
在校期间,一直忙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机会也没有相应的经验来参与项目的开发。
所以在实训之前,环境监测对我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一个完整的项目要怎么来分工以及完成该项目所要的基本步骤也不明确。
而经过这次实训,让我明白一个完整环境监测的流程,必须由团队来分工合作,并在每个阶段中进行必要的总结与论证。
经过这次实训,我对环境监测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与深入,对相应的工作原理认识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以及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针对相应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环境监测实习报告篇2时间如风,太匆匆,从秋天到冬天,我们2个月的实习工作马上就要结束了。
从完全陌生到慢慢熟悉。
从特别拙笨到稍微可以慢慢领悟。
我在环境监测站实习的2个月。
环境监测站主要是接受一些公司的委托监测他们的生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否在国家标准允许的正常范围内,以及一些地表水污染物指标的日常性监测和辐射源监测还有一些大气污染物的监测,主要是水源监测。
物探报告样本
地球物理勘探报告受甲方委托,我单位承担了工程建设场地地球物理勘探的任务,旨在确定该扩建工程场地内是否存在断裂。
拟建场地位于张庄的东侧,西侧为张家港,南与李村相临,北有顾店村,地理坐标北纬XX,东经XX。
野外工作于XXXX年10月26日~10月31日,历时4天,共完成电阻率层析成像勘探剖面2条。
一、场地工程地质、地球物理条件(一)地层岩性场地位于北部山区山前冲洪积扇的前缘,上覆地层主要为一套第四系冲洪积地层,下伏基岩为花岗闪长岩,地层总体有向南倾斜之势。
地层分布自上而下:1、第四系冲洪积地层:粉土、粉质粘土、砂组成的冲洪积地层。
2、花岗闪长岩:灰色、浅粉红色。
主要矿物成分长石、石英及少量的角闪石和黑云母,等粒结构,块状构造,强风化,呈碎石状。
埋藏深度为50多米。
(二)地球物理条件场地第四系冲洪积地层与下伏基岩(花岗闪长岩)间存在明显的波阻抗及电阻率差异,具备了电阻率层析成像勘探的地球物理前提。
三、工作方法与技术1、工作方法本次采用电阻率层析成像法,共布设电阻率层析成像剖面2条,剖面Ⅰ—Ⅰ'位于场地的东部,为南北向,剖面长700m;剖面Ⅱ—Ⅱ'位于场地的中部,为西东向,剖面长570m。
(见图1地球物理勘探剖面位置图)图1 地球物理勘探剖面位置图(1)电阻率层析成像方法技术电阻率层析成像(简称电成像)利用丰富的信息量和非线性反演,所得结果的分辨率远远高于常规电法勘探。
所反演的二维真电阻率的分布图像十分便于地质工作的分析与解释。
真电阻率值与地层的岩性、裂隙密集、孔隙液体的性质与分布有着密切关系,电成像技术在识别断层、破碎带、油气层及其污染等方面非常有效。
电成像中出现的低阻区(带)或者强梯度带会主要反映着断裂带、破碎区和富集水的分布位置。
这是对CT图像进行地质推断的基本依据。
本次工作采用电法CT地表测量方法,使用重庆地质仪器厂DUK—2电阻率层析成像测量系统,在地表分别布设88、72根电极进行探测,剖面Ⅰ—Ⅰ'电极距8m,单次测量的最大展布为700m;剖面Ⅱ—Ⅱ'电极距8m,单次测量的最大展布为570m;采用温纳和偶极观测装置。
物探,实习报告
物探,实习报告篇一:物探实习报告目录第一章实习目的和要求 (2)一实习目的 (2)二实习要求 (2)第二章工作内容和方法 (4)一工作内容 (4)二工作方法 (4)第三章收获及体会 (8)第四章问题和不足 (9)第五章致谢 (10)第一章实习目的和要求一实习目的作为一名地质学校的在校学生,我们不仅应该认真学习课本上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野外地质勘查工作的基本工作原理,更应该积极参加野外地质勘查工作,以便更加深入的学习和掌握野外地质勘查工作的工作方法和流程。
而这次顶岗实习不仅是对我们所学习的专业知识的加强和巩固,培养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对野外施工的认识,培养我们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勇于探索、不畏艰苦的工作作风。
而且,通过这次顶岗实习,有利于巩固我们在学校所学习的专业知识。
二实习要求这次顶岗实习中,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在野外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种问题及工作方法。
学习野外施工过程中的基本工作方法及大概工作流程。
初步掌握地质野外勘察的具体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能熟练的操作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专业勘察仪器,切实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及保证仪器安全的主要措施。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要服从公司的工作安排,积极向老员工学习工作过程中的各种注意事项以及野外施工过程中各个工作岗位上的工作方法及技术。
有问题,及时向老员工请教。
实习工作过程中,要将在学校中学到的各种专业知识付诸于实践当中去,养成严谨认真、不畏艰苦的工作作风。
争取早日将自己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地质工作者。
第二章工作内容和方法一工作内容此次我们的实习单位是山东中煤物探测量总公司电法队,实习地点是新疆伊宁市霍城县,工作的主要目的任务包括(1)查明测区范围内小窑采空区的分布范围(2)尽量查明测区内大的断裂构造的位置、产状和煤层的埋藏深度、起伏状态(3)查明测区内火烧区的分布范围。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工作的地质任务,我们的主要工作方法是:首先,利用GPS RTK放样进行野外地质测量放样;再在勘察范围内利用瞬变电磁法(PROTEM 67)进行野外地下数据采集;最后,通过对采集数据进行推导和反演,从而得到勘察结果。
物探_实习报告
一、实习单位及时间实习单位:XX石油物探公司实习时间:2023年7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二、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我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深入了解石油物探行业的基本工作流程,掌握物探野外采集、数据处理、解释分析等方面的技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习内容1. 物探野外采集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地震数据采集工作。
具体内容包括:(1)学习地震仪器操作,了解地震数据采集原理。
(2)跟随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进行野外实地作业,掌握地震数据采集流程。
(3)熟悉地震数据处理设备,了解地震数据采集质量评价标准。
2. 数据处理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地震数据处理工作。
具体内容包括:(1)学习地震数据处理软件,了解数据处理流程。
(2)参与地震数据预处理,包括去噪、增益、滤波等。
(3)进行地震数据反演,提取地质信息。
3. 解释分析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地震解释分析工作。
具体内容包括:(1)学习地震解释分析方法,了解地质构造、储层等地质信息。
(2)参与地震剖面解释,绘制地质构造图、断层图等。
(3)对地震解释结果进行验证,提高解释准确性。
四、实习收获1. 提升了专业技能:通过本次实习,我对物探野外采集、数据处理、解释分析等方面的技能有了深入了解,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3. 拓宽了视野:实习让我对石油物探行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为我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4. 培养了敬业精神:在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石油物探行业的工作严谨性和责任感,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五、实习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石油物探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本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还让我对石油物探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物探的实习报告
物探的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介绍物探是地球科学中的一项重要研究领域,通过使用各种物理探测方法,探测地球内部的物质性质和结构特征,对地质资源勘探、地下水资源评价、地震预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习是我作为一名地学专业的学生,在公司X参与的物探实习项目。
二、实习目标与任务本次实习的主要目标是学习和掌握物探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操作技能,通过实地勘探、数据处理和分析,了解地下地质构造情况,并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制定合理的地质预测与勘探方案。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主要承担了以下任务:1.参与实地勘探工作,包括地质地貌调查、岩芯采集与分析等。
2.学习和掌握地球物理仪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地震仪、电磁测深仪等。
3.参与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包括地震波形解译、测深数据处理等。
4.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制定地质预测与勘探方案,提出优化建议。
三、实习过程与心得体会1. 实地勘探在实习的初期,我与同组的同学一起进行了实地勘探工作。
我们首先对勘探区域进行了地质地貌的调查,了解了区域的地形、岩性分布等信息。
随后,我们进行了岩芯的采集与分析工作,通过对采集到的岩芯样品进行观察与测试,了解了地下岩石的构造和特征。
2. 地球物理仪器的使用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还学习并掌握了地球物理仪器的使用方法。
其中,地震仪是我们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仪器。
我们通过设置合理的参数,记录地震波形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解译。
电磁测深仪是另一种常用的仪器,通过测量地下电磁场的变化,了解地下地质结构和含水层的情况。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工作。
通过使用专业软件,对采集到的地震波形数据进行解译与解析,了解地下地质构造和岩性分布情况。
同时,我们还对测深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地下水位的位置与深度,为后续工程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4. 地质预测与勘探方案最后阶段,我们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制定了地质预测与勘探方案。
根据前期的勘探与数据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了合理的地下构造预测,解释了地质问题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建议,为后续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实习报告范文(12篇)
环境监测实习报告范文(12篇)环境监测实习报告范文篇1一、实习目的1、了解环境监测工作的性质,以及在环境保护中所处的位置;2、了解环境监测站的基本工作情况,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及工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熟悉水环境质量监测的基本内容,掌握水污染重要指标的测定方法。
4、掌握空气中 SO2 的采样和测定方法与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方法。
熟练使用声级计监测城市环境噪声。
5、掌握挥发酚和 COD 的测定方法以及计算公式6、熟悉大气监测的基本内容,掌握大气污染重要指标7、对于理论联系实际,奖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8、发现自己的的不足,有利于在以后的学习中全面提高自己二、实习感想这次实习最让我们受益的是监测站提供了我们每一位学生实践的机会。
使我们对所学过的课本知识加以巩固,对所做的实验加深印象,较好地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还有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学校实验所用的仪器与监测站的仪器不同,监测站的仪器更先进,因为监测站的工作量大,需要的精密度,准确性更高,所以学校的那些仪器无法满足监测站工作的需求。
此次的实习让我们有机会操作这些先进的仪器。
此次实习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我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为理论与实践毕竟是存在着差异的,理论知识是最理想化的,而实践是需要考虑更多因素,为了更好地完成监测工作,服务社会,两者必须进行必要的调和。
而也正是此次监测实习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为我们以后踏上社会,从事环境保护工作铺下了不可或缺的垫脚石。
此外,监测站老师的爱岗敬业,服务社会的职业精神让我们深为感动。
对我们这些学生,他们更是关爱有加,不厌其烦帮我们讲解有关环境监测的理论知识,监测实验的操作步骤原理,比较学校与监测站对同一实验分析的不同之处,使我们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告知我们当今的环保现状,以及我们赋予的环保历史使命。
让我们了解到作为环境工程的学生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为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环境工程实习报告范文(通用6篇)
环境工程实习报告范文(通用6篇)环境工程实习报告篇1(1476字)大四下学期,我们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进行了大学最后一次实习,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在我们学完所有的专业课程和专业选修课后,在环境监测实习,生产实习基础上又一次重要的实践环节,也是毕业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巩固、验证和强化我们所学习过的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我们即将开始的毕业设计和将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这次毕业实习,能使我们将课堂学过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联系,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充分利用实习基地的有利条件培育我们分析工程实例的能力,强化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的综合能力。
随着经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市政自来水水质以及水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传统的自来水处理工艺以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传统的自来水工艺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要求有更高的过滤速度以及更高的过滤精度来满足当前的需求。
给水厂工艺流程一:微絮凝过滤工艺流程:工艺特点:此工艺由高效混合器、863过滤技术组成。
各组成工艺特点如下:1、高效混合器具有水头损失小、混合效果好、设备简单、不需土建构筑物、不需外加动力设备等优点,在设计流量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混合效果;2、863过滤技术具有过滤速度快、精度高、反冲洗耗水率低、抗冲击负荷,采用气水反洗和表面水扫洗,冲洗效果好等特点,在同水量条件下,可有效减少占地面积,节省土建投资,提高出水质量;3、絮凝剂自动加药系统采用游动电位原理,可在线测量水中加入絮凝剂后的净电荷强度,可实时改变投加量以获得最佳絮凝效果,节约药剂,提高絮凝效果。
因此本工艺具有投资省、效率高的特点。
一般适用于水质较好的水库水、地下水和溪水等。
给水厂工艺流程二:混凝沉淀+过滤工艺流程:工艺特点:此工艺由高效混合器、絮凝池、沉淀池和DA863过滤技术组成。
各组成工艺特点如下:(1)高效混合器和絮凝剂自动加药系统的特点(见前述);(2)絮凝池:①网格絮凝池:网格絮凝池具有絮凝时间短、絮凝效果较好等优点,适用于原水水温4。
物探综合实习报告
物探综合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本次物探综合实习是地球物理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技能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野外物探工作的综合考察和调查,能够获得典型的物探相关知识,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并初步掌握物探野外考察、调查方法和步骤。
二、实习时间、地点和线路2.1实习时间:XX年XX月至XX年XX日2.2实习地点:XX省XX市XX物探队2.3考察路线:野外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成果解释三、实习区域概况3.1地理位置:实习区域位于XX省XX市,地处东经XX度XX分至XX度XX分,北纬XX度XX分至XX度XX分。
3.2地质条件:实习区域地质构造复杂,涵盖多个地质年代,岩性多样,具有良好的物性条件,是进行物探实习的理想场所。
四、实习内容与过程4.1野外数据采集野外数据采集是物探实习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地震数据采集、重力数据采集、磁法数据采集等。
在野外数据采集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地震仪、重力仪、磁法仪等设备,掌握了数据采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要求。
4.2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物探实习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数据整理、预处理、正演、反演等。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掌握了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4.3成果解释成果解释是物探实习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地震解释、重力解释、磁法解释等。
在成果解释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物性特征和地质条件,解释地震、重力、磁法等数据,得出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分布规律。
五、实习收获与体会5.1专业技能提升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掌握了物探野外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成果解释等基本方法和技能,提升了专业素质和能力。
5.2团队合作与沟通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5.3对物探工作的认识通过实习,我们深刻认识到物探工作的重要性和艰辛性,增强了从事物探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六、实习总结本次物探综合实习使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工程与环境物探实习报告汇总(各类资料处理软件学习)
本科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工程与环境物探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学生姓名0000学生学号000000000000000指导教师张玮实习地点5417实习成绩二〇一七年三月 ---- 二〇一七年五月填写说明1、专业名称填写为专业全称,有专业方向的用小括号标明;2、格式要求:格式要求:①用A4纸双面打印(封面双面打印)或在A4大小纸上用蓝黑色水笔书写。
②打印排版:正文用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页边距采取默认形式(上下2.54cm,左右2.54cm,页眉1.5cm,页脚1.75cm)。
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③具体要求:题目(二号黑体居中);摘要(“摘要”二字用小二号黑体居中,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小4号宋体);关键词(隔行顶格书写“关键词”三字,提炼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小4号黑体);正文部分采用三级标题;第1章××(小二号黑体居中,段前0.5行)1.1 ×××××小三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1.1.1小四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参考文献(黑体小二号居中,段前0.5行),参考文献用五号宋体,参照《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实验一1.实验内容归类总结每种装置的跑极方式、测点分布范围、勘探特点、适用地质情况等。
2.实验内容(高密度电阻率法常用装置)1.α排列,又称温纳装置(AMNB),即为AM=MN=NB的对称四极装置,电极排列系数为k=2πa(a为电极距)。
该电极排列进行的断面测量所得的结果图示为下图1.1:图示1.1 α排列跑极图示跑极方式:测量时AM=MN=BN=a,a为一个电极间距,A,M,N,B依次逐点向右移动,得到了第一条剖面线;接下来将AM,MN,BN同时增大一个电极距,同上步骤得到第二条剖面线;如此循环测量便得到倒梯形断面图示1.1。
工程与环境物探实习报告
地质与环境学院电法勘探教学实习报告姓名:班级:地质工程 xxxx班学号: 1009040xxxxx 专业:地质工程指导老师: XXX 实习地点:西安科技大学勘探线设计报告(一)电法勘探工作设计电法勘查的野外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符合设计要求的观测数据。
合理的野外作业技术是取得合乎设计精度要求的野外资料的重要保证。
野外作业必须按照规定的野外作业技术进行。
野外作业技术包括测站布置、导线敷设、电极接地、漏电检查、测站观测、数据记录与野外草图、困难条件下的观测和处理等内容。
1.1 装置简介与选择根据工作任务的要求,选择的方法如下:偶极剖面法:确定花岗岩和辉绿岩的边界;电测深法:确定基底起伏或海水入侵情况;联合剖面法:确定花岗岩和辉绿岩的边界或淡水渗透通道。
各种电剖面装置优缺点比较如下:表1-1 各种剖面装置优缺点对比(1)电测深法电阻率测深法简称电测深,是用来探明水平层状岩石在地下分布情况的一组电阻率法变种。
电测深方法有多种,本次使用的是对称四极测深。
其原理是通过改变供电极距A B之间的距离,观察测点下方垂直方向上电性层的变化情况。
一般情况下,MN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A B极距不断加大,若MN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则△∪MN将逐渐减小,以至于无法观测。
因此,随着AB极距的加大,需适当的加大MN距离。
通常需满足以下条件:1/3AB≥MN>1/30AB布极方向:应根据工作任务、测区地质、地球物理条件及施工条件等确定,一般沿测线方向或与地形等高线总方向一致。
电极距系列:应使各极距在6.25cm的双对数座标纸上沿AB/2轴有大致均匀的分布,相邻电极距的比值在1.2~1.8之间。
应以能获得完整的电测深曲线、满足解释推断的需要为原则。
为保证观测精度和工作效率,AB/30≤MN≤AB/3。
这次电测深工作设计的AB/2和MN/2极距系列为, 见表3-1-1。
表1-2 供电电极与测量电极极距关系表AB/2 3 4 6 9 12 15 20 25 30 40 60MN/2 1 1 1 1 1 1 1 15 5 5 5 5我们小组在刘家河工区应用的是对称四级装置测深。
物探认识实习实习报告5篇
物探认识实习实习报告5篇第一篇:物探认识实习实习报告目录第一章实习目的和要求一、实习目的及要求二、各种方法目的方法及内容…………………………1.磁法勘探…………………………………………2.电法勘探…………………………………………3.地震勘探…………………………………………第二章磁法勘探……………………………………第三章电法勘探……………………………………第四章地震勘探…………………………………………第五章实习总结…………………………………………第一章实习目的和要求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实际工作能力,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特安排专业教学实习,将磁法、电法、地震各方法与野外地质条件和工程任务相结合,进行专业教学实习。
通过此次实习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加强和巩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野外施工的认识。
一、实习目的1、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不畏艰苦的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野外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综合分析问题方面得到初步训练。
3、巩固校内理论教学成果,理论联系实际,卫进一步学习各种物探方法打好基础。
4、培养学生组织和管理生产的能力。
5、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训练和培养。
二、实习要求1、初步掌握重、磁、电、震等各种物探方法在野外施工中各个环节的基本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
2、能熟练地操作各类专业仪器,切实掌握仪器及保证仪器安全的主要措施。
3、掌握各方法的工作设计、资料整理、图件绘制、推断解释和报告编写,要求每人能独立完成各方法实习报告。
三、实习方式1、室内教学与野外施工相结合;2、仪器操作、物探数据采集、资料处理与资料解释相结合;3、教学实习的全过程与报告编写相结合。
四、个方法实习简介Ⅰ、磁法勘探实习1、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使每个同学都掌握磁法勘探野外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工作设计、仪器操作、数据采集、资料整理、地质解释及报告编写。
因此要求每个同学端正实习态度,严格遵守实习期间的各项规定,确保人员及仪器设备安全,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工程环境物探实习报告分解
防灾科技学院实训报告书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系别防灾工程系报告题目工程物探实习报告书报告人班级指导教师王伟带队教师王伟实训时间 2014.7.8-2014.7.13 实训单位防灾科技学院教务处监制目录前言 (1)第一章地震勘探实习 (4)1.1、实习目的 (4)1.2、实习要求 (4)1.3、实习内容 (4)1.4、数据整理 (5)第二章常时微动测试 (6)2.1、实习目的 (6)2.2、实习要求 (6)2.3、数据整理 (6)第三章、波速测井方法及资料处理 (8)3.1、测井设备介绍 (8)3.2、数据处理 (9)第四章、高密度电法认识实习 (10)4.1、实习目的: (10)4.2、实习要求 (10)4.3、实习内容 (10)4.4、数据整理 (10)第五章、地质雷达认识实习 (11)5.1、实习目的 (11)5.2、实习要求 (11)5.3、实习内容 (12)第六章、磁测工作方法的认识实习 (12)6.1、实习目的 (12)6.2、实习步骤 (12)6.3、实习要求 (13)6.4、数据整理 (13)第七章、桩基完整性实验 (14)7.1、实验概述 (14)7.2、实验目的 (14)7.3、实验数据 (14)结束语 (21)前言勘查技术与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加强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能更好地适应毕业后的实际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此次实习主要是针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本科三年级生产实习,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模块之一,及工程物探实习,历时两周(10天)。
主要与工程物探方法技术为主。
目的是增强血红色呢个实际动手能力,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学生毕业后承担工程及环境灾害勘察任务奠定找事的基础。
根据实习要求,反复踏勘,实习基地选在位于京东30公里的防灾科技学院。
此次实习是对工程物探》课程的更深入学习,目的在于了解掌握地震勘察、常时微动测试、波速测井法、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磁测法和桩基完整性测试等试验的基本理论后展开的实地的实习。
工程与环境物探实验报告
工程与环境物探教程实验报告一个反射地震纪录道的形成专业: 勘查技术与工程学号: ********XXXX姓名: XXXXXXX1.解决的问题假设在地面以下半空间内有n+1层弹性介质, 则有n个波阻抗界面, 在第I 层的p波速度为v[i], 密度为p[i], 第i层反射界面上反射系数用R[i]表示, 进行实验一个反射地震纪录道的形成。
已知模型如图所示,p1=2000kg/m3 v1=800m/s p2=1600kg/m3 v1=1000m/sp3=2600kg/m3 v1=2000m/s p4=1800kg/m3 v1=900m/sp5=3200kg/m3 v1=2300m/s h1=h2=h3=h3=50m2. 计算要求1.求每个反射界面的反射系数波阻抗: Z[i]=D[i]*v[i] — D[i]为第i层密度, v[i]为第i层速度反射系数:R[i]=(z[i+1]-z[i]/(z[i+1]+z[i]整理后反射系数表达式如下:R[i]=(V[i+1]*D[i+1]-V[i]*D[i])/(V[i+1]*D[i+1]+V[i]*D[i]) 实验选取选取Ricker (雷克)子波:z[i]=(1-π*f*i*π*f*i)*exp(-(π*f*i)*(π*f*i ));2.思路方法主导思想: 地震记录道由振幅反射系数序列与子波的褶积构成多层反射界面, 在地面接收的反射波总和的一个地震到记录X (t )可表示为地层反射系数序列R[i]和地震子波z[i]的褶积(卷积)的结果, 公式表示如下:X(t)=∑R [i ]∗z [i ]=R[itao]N n=1∗b[itao]4.程序代码# include<stdio.h># include<math.h># include<string.h># define pi 3.1416int Wave(float,float ); //定义子波int Reflect(float,float); //定义反射系数int Convolution(float,float,float ); //定义合成记录int main(){float d=0.004,f=30.,h=50; / /设定采样间隔 频率 厚度if(Wave(f,d)!=1) printf("error");if(Reflect(h,d)!=1) printf("error");if(Convolution(f,d,h)!=1) printf("error");return 1;}/***********子波的求取***********/ int Wave(float f,float d){FILE *fpw;if((fpw=fopen("Wave.text","w"))==NULL)printf("error");int i;float Wa[100],t;for(i=0;i<50;i++){t=(50-i)*d;Wa[i]=(float)(1-(pi*pi*f*f*t*t))*(float)exp(-2*pi*pi*f*f*t*t);}for(i=50;i<100;i++){t=(i-50)*d;Wa[i]=(float)(1-(pi*pi*f*f*t*t))*(float)exp(-2*pi*pi*f*f*t*t);}for(i=0;i<100;i++){fprintf(fpw,"%f\n",Wa[i]);}fclose(fpw);return 1;}/*******反射序列的求取*******/ int Reflect(float h,float d){FILE *fpr;fpr=fopen("Rflct.text","w");int i,c=0;float v[5]={800,1000,2000,900,2300};float p[5]={2000,1600,2600,1800,3200};float Re[50];for(i=0;i<50;i++)Re[i]=0;for(i=0;i<4;i++){c+=(int)(h/(v[i]*d));Re[c]=(float)(v[i+1]*p[i+1]-v[i]*p[i])/(v[i+1]*p[i+1]+v[i]*p[i]);}for(i=0;i<50;i++){fprintf(fpr,"%f\n",Re[i]);}fclose(fpr);return 1;}/**********褶积的计算*********/ int Convolution(float f,float d,float h){FILE *fpr,*fpw,*fpc;int i,iao;float w[100],w1[100],r[200],r1[50],Con[150];if((fpw=fopen("Wave.text","r"))==NULL) printf("error");if((fpr=fopen("Rflct.text","r"))==NULL) printf("error");if((fpc=fopen("Convolution.text","w"))==NULL) printf("error");for(i=0;i<100;i++){fscanf(fpw,"%f",&w1[i]);//printf("%f\n",w1[i]);w[100-1-i]=w1[i];//printf("%f\n",w[100-1-i]);}for(i=0;i<50;i++){fscanf(fpr,"%f",&r1[i]);}for(i=0;i<200;i++)r[i]=0;for(i=0;i<50;i++){r[100+i]=r1[i];}for(i=0;i<200;i++)printf("%f\n",r[i]);for(i=0;i<150;i++){Con[i]=0.;for(iao=0;iao<100;iao++)Con[i]=Con[i]+w[iao]*r[i+iao];}for(i=0;i<150;i++){//printf("%lf\n",Con[i]);fprintf(fpc,"%lf\n",Con[i]);}fclose(fpw);fclose(fpr);fclose(fpc);return 1;}5.数据及解释f=40Hz地震记录f=25Hz地震记录f=20Hz地震记录由图可知, 当频率f逐渐变小时, 子波开始产生干涉现象, 导致分辨率降低。
物探生产实习报告
一、前言为了更好地了解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于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在某物探公司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物探生产实习。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物探的基本原理、野外施工流程、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内容,并亲身体验了物探工作的艰辛与乐趣。
现将实习过程及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实习内容1. 物探基本原理实习期间,我系统地学习了地球物理勘探的基本原理,包括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等。
通过对这些原理的学习,我了解了不同勘探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2. 野外施工流程在实习过程中,我跟随物探队进行了野外施工。
具体流程如下:(1)选址:根据勘探目的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勘探地点。
(2)布设测线:按照设计要求,在选定的地点布设测线,测线间距和测点间距根据勘探深度和精度要求确定。
(3)采集数据:使用相应物探仪器,对测线上的测点进行数据采集。
(4)数据处理与分析: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进行数据预处理、滤波、反演等处理,最终得到所需的地球物理信息。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1)数据预处理:包括去噪、滤波、平滑等,提高数据质量。
(2)反演:根据地球物理原理,将采集到的数据反演为地球物理信息。
(3)解释:对反演结果进行地质解释,为勘探目的服务。
三、实习心得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地球物理勘探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2.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物探工作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完成,因此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完成勘探任务。
3. 增强动手能力实习期间,我亲自动手操作物探仪器,学会了野外施工流程,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4. 感受物探工作的艰辛物探工作需要在野外环境下进行,工作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
工程环境物探实习报告
防灾科技学院实训报告书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系别防灾工程系报告题目工程物探实习报告书报告人班级指导教师王伟带队教师王伟实训时间 2014.7.8-2014.7.13 实训单位防灾科技学院教务处监制目录前言 (1)第一章地震勘探实习 (4)1.1、实习目的 (4)1.2、实习要求 (4)1.3、实习内容 (4)1.4、数据整理 (5)第二章常时微动测试 (6)2.1、实习目的 (6)2.2、实习要求 (6)2.3、数据整理 (6)第三章、波速测井方法及资料处理 (8)3.1、测井设备介绍 (8)3.2、数据处理 (9)第四章、高密度电法认识实习 (10)4.1、实习目的: (10)4.2、实习要求 (10)4.3、实习内容 (10)4.4、数据整理 (10)第五章、地质雷达认识实习 (11)5.1、实习目的 (11)5.2、实习要求 (11)5.3、实习内容 (12)第六章、磁测工作方法的认识实习 (12)6.1、实习目的 (12)6.2、实习步骤 (12)6.3、实习要求 (13)6.4、数据整理 (13)第七章、桩基完整性实验 (14)7.1、实验概述 (14)7.2、实验目的 (14)7.3、实验数据 (14)结束语 (21)前言勘查技术与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加强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能更好地适应毕业后的实际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此次实习主要是针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本科三年级生产实习,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模块之一,及工程物探实习,历时两周(10天)。
主要与工程物探方法技术为主。
目的是增强血红色呢个实际动手能力,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学生毕业后承担工程及环境灾害勘察任务奠定找事的基础。
根据实习要求,反复踏勘,实习基地选在位于京东30公里的防灾科技学院。
此次实习是对工程物探》课程的更深入学习,目的在于了解掌握地震勘察、常时微动测试、波速测井法、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磁测法和桩基完整性测试等试验的基本理论后展开的实地的实习。
物探的实习报告
物探实习报告一、前言我于2023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物探实习,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物探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和解释等工作,现就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收获作如下报告。
二、实习内容1. 实习单位简介我实习的单位是XXX物探公司,成立于1990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地球物理勘探的公司。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地震勘探、测井、钻井等,服务于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开发。
2. 实习任务在实习期间,我主要负责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和解释工作。
具体工作内容包括:(1)参与地震野外数据采集,了解地震仪器的使用和摆放要求;(2)学习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包括去噪、速度分析、震源定位等;(3)进行地震资料解释,识别地震反射界面,推断地下构造;(4)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收获。
三、实习过程1. 地震数据采集在地震数据采集阶段,我了解了地震仪器的组成、使用方法和摆放要求。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地震测线的设计、地震仪器的布置、激发和接收等环节。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等因素优化测线布局,提高数据采集质量。
2. 地震数据处理在地震数据处理阶段,我学习了去噪、速度分析、震源定位等处理技术。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这些技术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评估处理结果的质量,以便为后续的解释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3. 地震资料解释在地震资料解释阶段,我学会了如何识别地震反射界面,推断地下构造。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地震剖面图的阅读方法,能够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判断地层的岩性、厚度和分布规律。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断裂发育程度、油气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四、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掌握了物探基本原理和地震数据采集、处理、解释等关键技术;其次,我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物探工作打下了基础;最后,我加深了对物探行业的认识,了解了物探技术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t=(50-i)*d;
Wa[i]=(float)(1-(pi*pi*f*f*t*t))*(float)exp(-2*pi*pi*f*f*t*t);
}
for(i=50;i<100;i++)
{
t=(i-50)*d;
Wa[i]=(float)(1-(pi*pi*f*f*t*t))*(float)exp(-2*pi*pi*f*f*t*t);
if((fpr=fopen("Rflct.text","r"))==NULL) printf("error");
if((fpc=fopen("Convolution.text","w"))==NULL) printf("error");
for(i=0;i<100;i++)
{
fscanf(fpw,"%f",&w1[i]);
已知模型如图所示,
p1=2000kg/m3v1=800m/sp2=1600kg/m3v1=1000m/s
p3=2600kg/m3v1=2000m/sp4=1800kg/m3v1=900m/s
p5=3200kg/m3v1=2300m/sh1=h2=h3=h3=50m
2.计算要求
1.求每个反射界面的反射系数
int Convolution(float f,float d,float h)
{
FILE *fpr,*fpw,*fpc;
int i,iao;
float w[100],w1[100],r[200],r1[50],Con[150];
if((fpw=fopen("Wave.text","r"))==NULL) printf("error");
{
//printf("%lf\n",Con[i]);
fprintf(fpc,"%lf\n",Con[i]);
}
fclose(fpw);
fclose(fpr);
fclose(fpc);
return 1;
}=25Hz地震记录
f=20Hz地震记录
由图可知,当频率f逐渐变小时,子波开始产生干涉现象,导致分辨率降低。
波阻抗:Z[i]=D[i]*v[i]
—D[i]为第i层密度,v[i]为第i层速度
反射系数:
R[i]=(z[i+1]-z[i]/(z[i+1]+z[i]
整理后反射系数表达式如下:
R[i]=(V[i+1]*D[i+1]-V[i]*D[i])/(V[i+1]*D[i+1]+V[i]*D[i])
实验选取选取Ricker(雷克)子波:
Re[c]=(float)(v[i+1]*p[i+1]-v[i]*p[i])/(v[i+1]*p[i+1]+v[i]*p[i]);
}
for(i=0;i<50;i++)
{
fprintf(fpr,"%f\n",Re[i]);
}
fclose(fpr);
return 1;
}
/**********褶积的计算*********/
z[i]=(1-π*f*i*π*f*i)*exp(-(π*f*i)*(π*f*i));
2.思路方法
主导思想:地震记录道由振幅反射系数序列与子波的褶积构成
多层反射界面,在地面接收的反射波总和的一个地震到记录X(t)可表示为地层反射系数序列R[i]和地震子波z[i]的褶积(卷积)的结果,公式表示如下:
X(t)=
}
for(i=0;i<100;i++)
{
fprintf(fpw,"%f\n",Wa[i]);
}
fclose(fpw);
return 1;
}
/*******反射序列的求取*******/
int Reflect(float h,float d)
{
FILE *fpr;
fpr=fopen("Rflct.text","w");
return 1;
}
/***********子波的求取***********/
int Wave(float f,float d)
{
FILE *fpw;
if((fpw=fopen("Wave.text","w"))==NULL)printf("error");
int i;
float Wa[100],t;
工程与环境物探教程
实验报告
一个反射地震纪录道的形成
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
学号:20100506XXXX
姓名:XXXXXXX
1.解决的问题
假设在地面以下半空间内有n+1层弹性介质,则有n个波阻抗界面,在第I层的p波速度为v[i],密度为p[i],第i层反射界面上反射系数用R[i]表示,进行实验一个反射地震纪录道的形成。
4.程序代码
# include<stdio.h>
# include<math.h>
# include<string.h>
# define pi 3.1416
int Wave(float,float );//定义子波
int Reflect(float,float);//定义反射系数
int Convolution(float,float,float );//定义合成记录
{
r[100+i]=r1[i];
}
for(i=0;i<200;i++)
printf("%f\n",r[i]);
for(i=0;i<150;i++)
{
Con[i]=0.;
for(iao=0;iao<100;iao++)
Con[i]=Con[i]+w[iao]*r[i+iao];
}
for(i=0;i<150;i++)
int main()
{
float d=0.004,f=30.,h=50;//设定采样间隔频率厚度
if(Wave(f,d)!=1) printf("error");
if(Reflect(h,d)!=1) printf("error");
if(Convolution(f,d,h)!=1) printf("error");
//printf("%f\n",w1[i]);
w[100-1-i]=w1[i];
//printf("%f\n",w[100-1-i]);
}
for(i=0;i<50;i++)
{
fscanf(fpr,"%f",&r1[i]);
}
for(i=0;i<200;i++)
r[i]=0;
for(i=0;i<50;i++)
int i,c=0;
float v[5]={800,1000,2000,900,2300};
float p[5]={2000,1600,2600,1800,3200};
float Re[50];
for(i=0;i<50;i++)
Re[i]=0;
for(i=0;i<4;i++)
{
c+=(int)(h/(v[i]*d));
当中间某层速度低于上下两高速层时,地震波在此层会发生顶底反射,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发生波导效应全反射。如下图:
6.结论
利用地震褶积模型可以正演地震记录。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地震子波,第二是反射序列,第三是褶积过程,第四是一个地震道的记录。
地震褶积模型是简化了的反射纪录道线性模型,一般说来,她忽略了介质吸收,透射损失等诸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