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选择育种

合集下载

第五章 选择育种ppt课件

第五章  选择育种ppt课件

编辑版pppt
28
贮藏种子
半分法
编辑版pppt
29
优点:不用隔离,还可避免系统间的 杂交和不良株系的干扰。
缺点:选种时间较长, 适合于易引起混杂的种类。
编辑版pppt
30
(6)集团选择法
方法:将从原始群体中选出的优良 单株按性状相似程度进行归类,形成几 个集团。集团内自由授粉,集团间进行 隔离。每个集团内所选择的优良单株混 合采种,并播种在一个小区内。然后进 行集团间的比较,淘汰不良集团。
适合于那些重要经济性状依次出现的植物 种类。
编辑版pppt
37
例如:苹果早熟优质品种选育 座果率的高低(第一经济性状) 成熟期早晚(第二经济性状)。 品质鉴定(第三经济性状) 入选单株就具备早熟优质丰产等性状 适合于经济性状依次出现的植物种类。
编辑版pppt
38
(二)综合性状选择
为克服单一性状选择法存在的问题, 可采用综合性状选择法。将多种性状综合 多次评比或评分,再根据分数的高低决定 取舍。 又可分为多次综合评比法、加权 评分比较法和限值淘汰法 。
编辑版pppt
31
第一年
从原始群体内选择优 良单株,按不同类型 归类混合成几个集团
标 准
第二年 品

原 始 群 体
混 合 选 择 种
混 合 选 择 种
混 合 选 择 种
鉴定 比较
混混 混 合合 合 选选 选 择择 择 种种 种
隔离并在当选集团 中进行混合选择
第三年
标原混
准始合
品群选


择 种

合 选 择
鉴定 比较

混 混 隔离并在当选集团
合 选

第五章 选择育种

第五章 选择育种

24
多次混合选择法
25
混合选择的优点 1) 简便易行;
2) 获得材料较多;
3) 保持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混合选择的缺点 1) 无法鉴别单株基因型; 2) 对劣变基因淘汰速度较慢。
26
2. 单株选择法 把从原始群体中选出的优良单株的种 子或种植材料分别收获,分别保存,分别 繁殖,根据各株系的表现进行鉴定的选择 方法。 在整个育种过程中如只进行一次以单 株为对象的选择而以后就以各家系为取舍 单位的称一次单株选择法。 如先进行连续多次的以单株为对象的 选择,然后再以各家系为取舍单位的,就 称为多次单株选择法。
2)芽变选种的时期 为提高芽变育种的效率,除在整个生长发 育期进行细微观察选择外,应根据育种目标 着重抓住目标性状最易发现的时期。
51
例子 观花植物的芽变:应着重在开花期;
果实性状变异:主要在果实采收期进行, 而选择早熟芽变则应在采收前2周开始; 抗性芽变:应着重抓住灾害发生之后的时 期。
52
3)对变异的分析 首先要区别它是芽变还是饰变
48
3. 芽变选种在品种改良中的意义 芽变是观赏植物品种变异的重要来
源; 芽变选种有效保留了体细胞内产生 的可遗传变异。
49
4.芽变选种的方法
1)选种目标 2)选种时期 3)对变异的分析和及时分离
50
1)芽变选种的目标
芽变育种通常是以原有优良品种为对象,
在保持原品种优良性状的基础上,通过 选择而使其个别缺点得到改善,所以育 种目标针对性较强。
实生群体产生的自然变异进行选择,从 而改进群体的遗传组成或将优异单株经 无性繁殖建立营养系品种的方法。
无性系选择育种(clonal selection)
无性系选种:从普遍的种群中或从天然 杂交、人工杂交的原始群体中挑选优良 单株,用无性繁殖方式繁殖,然后加以 选择的方式。

第五章选择育种

第五章选择育种

二. 选择的基本原理
1.变异、遗传和选择的关系 变异是选择的基础 遗传是选择的保证 选择促进变异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2.变异的类型
自然变异
变异 人工变异
天然杂交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剩余变异
3.选择的种类
人工选择 选择
自然选择
三. 选择的基本方法
1. 混合选择 2. 个体选择
1.混合选择 从品种群体中,按照育种目标,把成熟期、 产量性状和外部形态较一致的优良个体选 出来,混合脱粒,下一年混合播种,与原 品种和对照品种进行比较。
第五章 选择育种
第五章 选择育种
第一节 选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二节 鉴定的方法 第三节 选择育种的意义和特点 第四节 系统育种的基本原理 第五节 选择育种的方法与程序
第一节 选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 选择的意义 二. 选择的基本原理 三. 选择的基本方法
一. 选择的意义
选择:就是对育种材料选优去劣,对人工和自 然产生的变异群体,根据育种目标要求和表现型, 选择优良的基因型,固定优良性状。 选择育种:直接利用自然变异 , 即不需要人工创 造新变异而从中进行选择,并通过比较试验的育 种途径称为选择育种。
从原始品种中,选择个体,分别鉴 定, 选优系混合与原品种比较,优者繁 殖推广。
复习 思考题
1.在育种工作中,为什么要对育种材料进行鉴 定和选择,怎样才能保证鉴定和选择的效果? 2.比较两种主要选择方法的差别、优缺点及适 应范围。 3.什么是选择育种、系统育种、混合选择育种? 4.纯系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5.进行选择育种时,应注意哪些技术环节? 6.选择育种的全过程是怎样进行的?试绘制示 意图
选择的基本方法
选择的基本方法
混 合 选 择

第5章 选择育种

第5章    选择育种

三、选择的创造性作用原理:
1) ⑴ ⑵ ⑶ 从育种效果上看: 增大变异; 筛选性状组合; 影响进一步的育种成果。
选择的创造性作用原理:
2) ⑴ ⑵ ⑶ ⑷ 从遗传机制上看: 改变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使基因型的分离和重组发生改变; 淘汰群体中存在的不利基因; 使生物体产生新的基因平衡。
基因平衡定律

混合选择缺点:混合选择是按表现型进行选择, 混合采种繁殖,因而不能查清子代和亲本之间 的谱系关系,也就不能根据子代的表现进行家 系的选择。因此,在环境差异大,性状遗传力 低的情况下,选择效果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另 外,对于群体上已基本趋于一致的,在环境条 件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再进行混合选择,效果 就会越来越不显著。此时,要想进一步提高选 择效果,就需要采用单株选择或其他的育种措 施。
在一个随机交配群体中,如果没有 基因转移,漂移和定向选择,则该 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遵循 如下规律:
A- p , a – q, AA Aa aa= p 2 + 2 pq + q2 , 亲本基因 A a
频率 p q
后代基因型 AA Aa aa
p2 2 pq
选择的效果
美国著名育种学家布尔班克(Luthe

选择是植物进化和育种的基本途径之一, 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变异、遗
传和选择。 变异是选择的基础,为选择提供了材料, 没有变异,也就不会有选择。 遗传又是选择的保证,只要通过选择、 繁殖,将有利的变异性遗传下去,选择 才有意义。
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
选择就是去劣留优,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下, 在生存竞争中,生活力、繁殖力强的生物体, 则能繁衍和保留更多的后代,而生活力、繁殖 力弱的生物体则被淘汰,失去生存的可能性。 这种保留和淘汰的过程便是自然选择。 如果物种的保留和淘汰过程是按人类的需要进 行的,便称为人工选择。

选择育种.ppt

选择育种.ppt

第四节 系统育种的基本原理
2.同一个纯系内,不同个体基因型是相同的, 从同一纯系内继续选择是无效的。 同一纯系内,受环境因素影响所出现的变异, 只影响当代个体体细胞,并不影响生殖细胞, 所以,这种变异是不能遗传的。
第五节 选择育种的方法与程序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主要技术环节 二、选择育种的一般程序
一、主要技术环节
二. 选择的基本原理
1.变异、遗传和选择的关系 变异是选择的基础 遗传是选择的保证 选择促进变异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2.变异的类型
变异
自然变异
天然杂交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剩余变异
人工变异
3.选择的种类
选择
人工选择 自然选择
三. 选择的基本方法
1. 混合选择 2. 个体选择
选择的基本方法
1.混合选择 从品种群体中,按照育种目标,把成熟 期、产量性状和外部形态较一致的优良 个体选出来,混合脱粒,下一年混合播 种,与原品种和对照品种进行比较。
选择育种的意义
系统育种:如果采用个体选择法,所育成 的品种,是由自然变异的一个 个体发展成一个系统而来。
如果这种方法用于自花授粉 作物是称为纯系育种。
混合选择育种:采用混合选择法育成品种。
选择育种的意义
选择育种的实质: 就是利用自然变异,进行优中选优, 连续选优,使品种不断得到改良和提高。
斯字棉2B 系统育种 徐州209 系统育种
选择的基本方法
一次混合选择:自花作物提高纯度、

选择新品种
合 选
多次混合选择:异花、常异花物提高

纯度、选育新品种
集团混合选择:异花、常异花作物
选育新品种

第5章 选择育种

第5章    选择育种

选择是植物进化和育种的基本途径之一,
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变异、遗 传和选择。
变异是选择的基础,为选择提供了材料, 没有变异,也就不会有选择。
遗传又是选择的保证,只要通过选择、 繁殖,将有利的变异性遗传下去,选择 才有意义。
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
选择就是去劣留优,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下, 在生存竞争中,生活力、繁殖力强的生物体, 则能繁衍和保留更多的后代,而生活力、繁殖 力弱的生物体则被淘汰,失去生存的可能性。
2.选择育种见效快培育新品种时间短, 可作为独立的育种手段。
可以直接利用 自然界中优良的变异.
朱 樱 花
雪 平 雪
Copyright@cxp2003 flower breeding
勿 忘 我
蝴 蝶 兰
绿
神 秘 的 黄 玫 瑰
报 岁 兰
B
B
水仙
B
B
青 龙 卧 粉 池
而有意识人工选择是根据人们的经济要 求或某种喜好,从自然界混杂的群体中 或人工创造的原始材料中,选择人们需 要的类型或个人。这种选择一般是高强 度的选择,通常能在短期内取得重大进 展。
人工选择的结果通常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但是却未必有利于植物对环境条件的适 应性。有时,如果按单一的经济目标进 行多世代的人工选择之后,必然会导致 原有种群的遗传基础变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

金 银 木
金 银 花
B
BN
➢ 虞美人 W基因控制花色素的分布 抑制花瓣四周色素合成
B

第五章 选择育种

第五章 选择育种

杂交育种:通过不同品 种间的杂交,创造新的 遗传变异,从中选择和 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基因工程育种:利用基因 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转 入受体植物中,创造出具 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两者比较:杂交育种主要 依赖自然产生的遗传变异, 而基因工程育种则可以人 工定向改造植物的遗传物 质。
应用领域:农业、林业、 园艺等领域的植物育种。
配合力测定法:通过测 定不同亲本组合的配合 力,选择最佳的亲本进 行杂交育种。
基因工程法:利用基因工 程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 转移、突变或体外重组, 创造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 品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法:利 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目的 基因进行定位和跟踪,提 高选择育种的准确性和效 率。
杂交育种与基因工程育种
选种材料的遗传分析
目的:了解种质资 源的遗传多样性, 为育种提供基础数 据
方法:采用分子标 记、基因组学等技 术手段进行遗传分 析
意义:为选择育种 提供科学依择代 表性强的种质资源 ,进行遗传多样性 分析,建立数据库
选种材料的繁殖和推广
繁殖材料的选择:选择健康、 无病虫害、遗传性状稳定的材 料进行繁殖。
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和 方法
遗传学基础
遗传学原理:基因、染色体和遗传规律 选择育种原理:通过选择优良性状,实现基因重组和遗传改良 遗传资源:利用种质资源,发掘有利基因,提高育种效率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实现精准育种和快速育种
选择育种方法
群体改良法:通过选择 优良个体,改善整个群 体的遗传品质。
合成生物学:利用合成 生物学技术构建人工生 物系统,实现作物性状 的定向改良和优化。
生物技术与其他技术的 结合:将生物技术与传 统育种、基因转移等技 术相结合,实现作物育 种的跨越式发展。

育种学-第五章选择育种

育种学-第五章选择育种
育种学-第五章选择育种
一次个体选择: 多用于自花、常异花植物
个 体
品种改良和良种繁育,异

花授粉植物自交系的保纯

多次个体选择 :用于自花、常异花植物杂
交后代的选择
育种学-第五章选择育种
一次 单株 选择
育种学-第五章选择育种
多次 单株 选择
育种学-第五章选择育种
2.混合选择 从品种群体中,按照育种目标,把成熟期、 产量性状和外部形态较一致的优良个体选出 来,混合脱粒,下一年混合播种,与原品种 和对照品种进行比较。
育种学-第五章选择育种
(3)品种本身剩余变异的存在造成的。
有些品种育成时,有些性状(尤其数量性状)并未真正 纯合,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分离现象。 ①性状还未完全稳定就混收为品系(要求整齐一致才能 升级)。 ②有时某些性状稳定所需时间长,虽混合时间不早,但 仍有分离。如远缘杂交。 ③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复杂,选择时很难确定 其纯合的程度。 由于上述原因,品种在推广过程中常出现变异株。
原始品种群体 按类型分别混合选择,分别脱粒
经分别混合选择的不同类型的种子
集团1
集团2 集团3 原品种 各集团与原品种比较试验
经比较表现优良的集团种子
繁殖种子
所繁殖的优质种子
大田大面积推广
育种学-第五章选择育种
育种学-第五章选择育种
(二)改良混合选择(系统混合选择法)育种程序
原始品种群体 按个体选择,分别脱粒
稻麦棉三大作物: 水稻 小麦 棉花 50年代 61.2% 19.6% 74.4% 60年代 43.4% 20.5% 62.9% 70年代 27.6%↓ 9.8%↓ 56.6%↓
60年代以后,随着其他育种途径的开拓,系统育种所 占比重相对减小。

育种学-第五章选择育种

育种学-第五章选择育种
区分选择育种的选株与良种繁育的选株 选择育种的选株:主要选择新类型。 良种繁育的选株:符合原品种典型性状。
3.选择条件和时间
均匀一致、生产条件,保证原有品种特点的表现, 并能鉴定个体间遗传差异,避免环境因素的干扰。
选择时,要区分遗传变异和环境变异 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是连续的, 遗传因素引起的变异是不连续的。
芽变 选择
苹果原产于欧洲、中亚和 中国新疆西部一带,栽培历 史已有5000年以上
(三)芽变选种的目标与时期
目标:优中选优,在保留原品种优点基础上选 择缺点得到修缮的突变
时期:在经常观察基础上,抓住易发生芽变的 有利时机
经济产品采收期
自然灾害期
(四)芽变选种的程序
3、决选阶段 选种单位对复选合格品系提出复选报告(包括 选育报告、品种比较试验报告及区域栽培试验 报告)后,由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人员组成植物 新品种审查鉴定委员会,对新品系进行决选评 审。通过评审后,选种单位命名,主管单位公 布。这时,新品种才获得合法推广的资格。
二、实生选种
(一)实生选种的意义及特点
1、实生繁殖:对于无性繁殖的园艺植物来讲,利用种子进行繁殖。 实生选种(selection by seedling):对实生繁殖产生的遗传变异进 行选择、培育新品种的工作. 实生选种是应用最悠久、最广泛、同时也是最有效的育种途径之一。
Wilhelm, L. Johannsen 1901 In self-pollinated crops
一、纯系学说(The theory of pure-line selection)
1.在自花授粉作物品种群体中,通过单株选择,可以 分离出许多纯系,表明原始品种是各个纯系的混合 体,通过个体选择把不同基因型从群体中分离出来, 这是基于种群的分化,选择是有效的。

育种学 第五章选择育种

育种学 第五章选择育种

芽变 选择
苹果原产于欧洲、中亚和 中国新疆西部一带,栽培历 史已有5000年以上
(三)芽变选种的目标与时期
目标:优中选优,在保留原品种优点基础上选
择缺点得到修缮的突变
时期:在经常观察基础上,抓住易发生芽变的 有利时机
经济产品采收期 自然灾害期
(四)芽变选种的程序
3、决选阶段
选种单位对复选合格品系提出复选报告(包括 选育报告、品种比较试验报告及区域栽培试验 报告)后,由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人员组成植物 新品种审查鉴定委员会,对新品系进行决选评 审。通过评审后,选种单位命名,主管单位公 布。这时,新品种才获得合法推广的资格。
1.选择育种的特点:
• 利用自然变异,进行优中选优,环节少,年限短,过程简单;
• 连续选优,使品种不断得到改良和提高;
• 能保持原品种对当地生态条件适应性。
斯字棉2B 徐州1818
衣分增加
系统育种
徐州209
生育期变短 霜前花增加
系统育种
系统育种
徐州58
纤维强度 增加3-5g
系统育种
徐州142
丰产性好, 增产10%以上
大田大面积推广
(二)混合选择育种程序
原始品种群体
选择优良而一致的个体,混合脱粒
经混选群体 原始品种群体
经混选的改良群体 与原品种比较试验
经比较确比原品种优越的混选群体的种子
繁殖种子
所繁殖的优质种子
大田大面积推广
第五节 无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一、芽变育种
(一)概念、意义、特点
1.概念 芽变:植物芽的分生组织体细胞自然发生的遗传物质变 异。芽变总是以枝变或株变的形式表现 芽变选种:对发生变异的芽、枝进行无性繁殖并选择,从而

第五章 选择育种

第五章  选择育种

B、缺点
单株选择法的优缺点
①费工费时:要把当选的单株分别处理种植,比 较费时、费工,小区占地多。 ②选择一次留种量有限,选出优系后难以迅速应 用于生产。 由于育成的品种是来自一个单株, 种子少,繁殖年限较长,推广。应用较慢。
③异花授粉作物多次隔离授粉易引起生活力衰退。 连续的单株选择,意味着近亲交配,对异花授粉 植物来说,容易引起后代生活力衰退。
第五章 选择育种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选择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节 选择育种的简史及成效 第三节 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
第四节 选择育种的程序
第五节 鉴定的方法
选择育种:根据育种目标,在自
然变异的品种群体中,通过单株选择或 混合选择,选出优良的变异个体,经过 后代鉴定,选优去劣而育成新品种的方 法。
系统育种:如采用单株选择法法,
波尔 白玉米 含油量 变化幅度 蛋白质含量 10.9% 变化幅度 原始群 体 4.7% 改良后高含 改良后低含 量群体 量群体 16.6% 354% 26.6% 244% 0.7% 14.9% 4.4% 40%
三、选择的基本方法
(一)变异、遗传和选择的关系 1、变异是选择的基础;遗传是选择的保证;选择 促进变异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2、变异的类型 天然杂交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剩余变异
一、选择育种的意义和特点
验年限短,适于开展群众性育种。这是因为: (1)立足于选:是利用自然变异材料,省去 了人工创造变异的环节; (2)纯合快: 所选个体一般为同质结合;通 常不需要几代的分离和选株; (3)推广应用快: 只在原推广品种基础中改 进了部分性状,适应性强。试验年限可以缩短, 育成的品种易于为群众接受。我国许多推广品 种是用此法育成的,其中不少品种是农民育成 的。Biblioteka 二、选择在作物品种改良中的作用

第五章选择育种

第五章选择育种

• (二)异花授粉作物(Allogamous species) • 通过不同植株花朵的花粉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遗传 上的定义 ),育种上定义为异交率>50%,其分为三种 类型: • 1.雌雄同株异花 玉米、蓖麻 • 2.雌雄异株 大麻、蛇麻、菠菜、刁石柏 • 3.雌雄同花 自交不亲和性如黑麦、白菜型油菜、 向日葵、甘芋等 即属于此类。 • 其花器特点如下:雌蕊比雄蕊长,伸出花器,雌雄蕊 不同期成熟;花瓣多有鲜艳色彩,分泌蜜汁,有香味, 花器保护不严密,花粉多,容易飞扬,开花时间长
15
一次混合选择法 对原始群体 进行一次混合选 择,当选择的群 体表现优于原始 群体或者对照品 种时,即进入品 种预备试验圃。
选择优良单株
原始群体
混合采种
比较 鉴定
对照 品种
混合选择播 原始 种选择田 群体
16
多次混合选择法
在 第 一 次 混 合选 择 的群体内继续进行两次 以上的混合选择,直至 产量比较稳定、性状表 现比较一致并且胜过对 照品种为止。
蔬菜育种发展的3个阶段
• 建国初期,生产上利用的蔬菜品种主要是地方农家品种。 异化授粉作物由于户户留种,品种退化严重。 • 1958-1978年:58年提出了我国第一个种子工作方针 “四自一辅”;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杂种优势利用研 究,培育出一大批优良甘蓝、白菜、萝卜等的自交系及 雄性不育系等。 • 1978年以后:多倍体诱导辐射育种,生物技术育种应用 于蔬菜取得较好效果。马铃薯的组培脱毒,耐储藏的转 基因番茄等研究均取得成功。 • 传统育种方法如选择育种和有性杂交育种等仍占一定比 例,现代育种在新品种选育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杂 种优势育种是目前最重要的手段。
辣椒、蚕豆和黄秋葵,翠菊。

育种学第五章选择育种

育种学第五章选择育种
系选育具有指导意义。
局限性:
纯系的绝对化是错误的,实践证明纯系是相对的, 没有绝对的纯系。
二.品种自然变异现象和产生的原因
变异
自然变异
天然杂交 基因突变 剩余变异
人工变异
1、品种自然变异现象
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品种,随着自然杂交, 突变等原因,不断出现新的类型,即自然变 异。原来的品种则形成一个混杂的群体。
经审定合格的品系成为品种
(二)混合选择育种程序
原始品种群体 选择优良而一致的个体,混合脱粒
经混选群体 原始品种群体
经混选的改良群体 与原品种比较试验
经比较确比原品种优越的混选群体的种子
繁殖种子
所繁殖的优质种子
大田大面积推广
第五节 无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一、芽变育种
(一)概念、意义、特点 1.概念 芽变:植物芽的分生组织体细胞自然发生的遗传物质变
(3)品种本身剩余变异的存在造成的。
有些品种育成时,有些性状(尤其数量性状)并未真 正纯合,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分离现象。 ①性状还未完全稳定就混收为品系(要求整齐一致才 能升级)。 ②有时某些性状稳定所需时间长,虽混合时间不早, 但仍有分离。如远缘杂交。 ③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复杂,选择时很难确 定其纯合的程度。 由于上述原因,品种在推广过程中常出现变异株。
花授粉植物自交系的保纯

多次个体选择 :用于自花、常异花植物杂
交后代的选择
一次 单株 选择
多次 单株 选择
2.混合选择 从品种群体中,按照育种目标,把成熟期、 产量性状和外部形态较一致的优良个体选出 来,混合脱粒,下一年混合播种,与原品种 和对照品种进行比较。
一次混合选择:自花植物提纯、选择新品种 混

选择育种

选择育种

第五章选择育种2 基本选择法的综合应用1)单株-混合选择法:先进行一次单株选择,在株系圃内先淘汰不良株系,再在选留的株系内淘汰不良植株,然后使选留的植株自由授粉,混合采种,再进行一代或多代混合选择。

优点:先经一次单株后代的株系比较,可根据遗传性淘汰不良株系;以后进行混合选择,不致出现生活力衰退。

2)混合-单株选择法:先进行几代混合选择,再进行一次单株选择。

适于株间有较明显差异的群体。

3)母系选择法(无隔离系谱选择法):对所选的植株不进行隔离。

4)集团选择法:把性状相似的优株依不同的特性,分成几个集团,将不同集团收获的种子分别播种在各个小区,集团内自由授粉,集团间相互隔离。

5)亲系选择法(留种区法):每一当选单株的种子分成两份,一份用于播种株系圃,一份播种于留种区,株系圃不隔离,留种区隔离,根据株系圃的鉴定结果,在留种区各相应系统内选株留种;如此继续多次。

6)剩余种子法(半分法):每一入选单株的种子分成两份,一份播种于株系圃内不同小区,一份保存于室内,下一年播种当选株系的存放种子。

5 选择方法在不同园林植物选种中的具体应用植物的繁殖方式不同、授粉习性不同、遗传基础不同,对它们的选择应区别对待。

1)自花授粉植物(self-pollinated plants )的选择在自然情况下,以自花授粉为主的植物,异交率在10 %以下。

如凤仙花、矢车菊、桂竹香、羽扇豆、香豌豆、半支莲、金盏菊、风铃草、黑麦草等。

特点:自花授粉植物,其后代为自交系,群体中每个个体的表现型和基因型比较一致,后代与亲代相似,自交一般不发生生活力衰退,连续多代选择往往效果并不显著。

选择方法:一般采用单株选择法,但在结合生产进行品种纯化时,为了及时提供大量生产用种子,也可采用混合选择法。

只需进行1-2 次的选择。

2)常自花授粉植物(often self-pollinated plants )的选择有自花授粉习性,但花器结构不太严密,从而发生部分异花授粉的植物,异交率在10%-50% 之间。

第五章 选择育种

第五章  选择育种

(一)性状选择的时期
在选择育种时一般整个生育期都 要进行观察记载,还应根据园艺植 物种类确定重点选择时期。一般在:
1 、幼苗阶段
2 、主要经济性状形成期
3 、产品商品器官成熟期
进行重点选择。
(二)性状选择的标准
性状选择标准是落实育种目标的第一步。 园艺植物种类很多,经济性状差异很大,因 此不同种类性状选择的标准也不同。但应遵 循以下几条原则: 1 、明确目标性状 2、分清目标性状的主次 3 、所定各性状的当选标准适当 4 、减少环境饰变误差和排除生物学混杂干扰
(二)单株选择法:
又称系谱选择法或基因型选择法。 即从原始群体中选出一些优良单株,分别 留种、编号、单株种植。下一代仍然按单 株种植成一个小区,即形成一个株系,株 系间进行隔离。根据各株系的表现,选出 优良株系——入选株系。 根据选择次数的多少也分为一次单株 选择法和多次单株选择法。
品种比较
X1=6
X2 =0.7
X3 =0.02
第 3株
0.4×0.8 0.3×0.38 0.3×0.7 那么 Y2= ————×8+————×0.5+————×0.025=0.6824 7 0.524 0.025
X1=8
X2 =0.5
X3 =0.025
结果三株的选择指数 Y1>Y3>Y2 即第1株最好
3、限值淘汰法
一、选择育种的概念 二、选择的实质与作用基础 三、选择的创造性作用
一、选择育种的概念
(一)概念: 选择——从自然界植物群体中选优汰劣。 选择育种——利用现有种类、品种的自 然变异群体,通过选择的手段育成新品种 的方法(或途径)叫做选择育种。
(二)选择育种的应用范围:
1、现有品种发生了混杂、变异,但主要经 济性状基本符合要求,仅少数经济性状表现变劣, 采用选种是最有效的——提纯复壮。 2、新引进的品种不能直接利用,可通过 选择,发现较好的变异类型,将其培育成为新 品种——差别繁殖。

育种学 第五章选择育种

育种学 第五章选择育种
经分别混合选择的不同类型的种子
集团1 集团2 集团3 原品种 各集团与原品种比较试验
经比较表现优良的集团种子
繁殖种子
所繁殖的优质种子
大田大面积推广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二)改良混合选择(系统混合选择法)育种程序
原始品种群体 按个体选择,分别脱粒
当选个体的种子
分系鉴定 系行种植鉴定(一年)
经鉴定合格的各系混合脱粒
无性繁殖植物的单株选择一般都为一次单株 选择。
因为一个无性系内各株的基因型是相同的, 性状表现整齐一致,继续在无性系内选择无效。
精品课件
二. 选择育种的简史和成效
1、选择育种在我国植物育种中一直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在不同年代采用的育种方法各有侧重,
但不论哪个时期,选择育种育成的品种均占一定的比例。
致遗传基础贫乏,引起生活力衰退。
②缺点:不能鉴定个体的后代表现,选择效果较差;
精品课件
(2)个体选择 ① 方法麻烦,费工,要求技术比较严格; ② 选择比较准确,可靠,效果好; ③ 后代群体性状趋于一致。
精品课件
四. 两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一)集团混合选择育种程序(用于地方品种的改良)
原始品种群体 按类型分别混合选择,分别脱粒
• 选择是任何一种育种方法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精品课件
二. 选择在品种改良中的作用
• 可以把植物已有的变异分离出来,把优良 的变异类型挑选出来;
• 对发生了变异的生物体,按照一定方向连 续选择,可使变异逐渐积累、巩固和加强, 即选择的创造性。(P64 表5-1 玉米油份和蛋
白质70代定向选择效应)
精品课件
3-5g
增加
徐州142

遗传学 选择育种

遗传学 选择育种

Performance of sub-lines of line 1 during six years of continuous directional selection for high and low seed weight
Harvest Mean weight of year parent seed(g) Light line Heav y line 1902 1903 1904 1905 1906 1907 60 55 50 43 46 56 70 80 87 73 84 81

(二)纯系学说(The theory of pure-line selection)
Wilhelm, L. Johannsen 1901 In self-pollinated crops
纯系学说的主要论点: 1,自花授粉作物的原始品种群体内,个体选 择是有效的(分离出许多不同的纯系) 2,同一纯系内不同个体的基因型是相同的, 继续选择无效(差异由环境条件引起) 纯系学说的基础之一:变异选择育种:根据育种目标,在自然变异的品 种群体中,通过单株选择或混合选择,选出 优良的变异个体,经过后代鉴定,选优去劣, 而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德维尔莫兰分离 原则 :单株的优 劣必须通过种植 并考查其后代表 现才能作出评价
第一节 选择育种概述


一、选择育种的含义 选择—就是选优去劣,是各种育种途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 环节,包括: 自然选择:Plays a role of choice is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conditions on the living creatures, is one of the power of biological evolution (variation, genetic and choose) 人工选择:Are the choice and evaluation of conscious or unconscious, as a resul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human individual or plant be preserved, does not conform to be eliminate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1 遗传力与遗传进展(遗传增益)

VP=VG+VE

VG=VD+VH+ VI
其中VG在VP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植株对该 性状的遗传能力大小,用遗传力(h2)表示。 遗传方差又由加性方差(VD)、显性方差 (VH)和上位性方差(VI)组成,后两部分 又称为非加性方差。 遗传力又可进一步分为广义遗传力(hB2 ) 和狭义遗传力(hN2)

离自交。

对于异花授粉作物多代自交易引起生活力的下降。 可以追溯亲缘关系。 一次选择获得的种子量较少。
多次单株选择法结束的标志

株系内整齐一致。
3.2.3 根据选择方式分:
直接选择和间接选择


直接选择法(direct selection)是指对 需要改进的性状本身进行直接的选择。 它对质量性状的选择效果往往较高,在育 种过程中经常采用。但当目标性状是数量 性状并且遗传力较低时,如产量等经济性 状,直接选择效果往往较差。
所谓群体的遗传组成就是指群体中的基因及基因型的种 类和频率。基因型频率(Genetype frequency)与基因频率 (Gene frequency)是群体遗传组成的标志。
2013-7-3 9
如在月季混杂群体中选择白花植株留 种,淘汰其它花色的植株,也就是只有白 花植株能产生后代,其它花色的植株不能



在发育的不同阶段,不同组织的DNA都可用于 标记分析,使得对植株基因型的早期选择成为 可能,这一点对于生殖周期较长园艺作物的选 育有着特别的意义。
3.3 遗传力与选择效果
什么是质量性状? 如抗病性、花色等性状,受单基因或少 数基因控制,受环境的影响较小,后代 中不同类型容易区分选择,选择选择效 果较高。
变异逐渐发展成为显著的变异,从而创造出各
式各样的类型和品种。
2013-7-3 11

选择的原理和作用基础
•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其核心是变异、遗 传和选择。 • 遗传、变异和选择既是生物进化的三个重要 因素,也是人工选育新品种的作用基础。育 种过程实际上是发现或创造可遗传的变异, 并对这些变异加以选择和利用。
单株选择法的程序
单株选择法的特点

单株选择法是根据后代的表现来鉴定所选单株的优劣,因
此,选择的效率大大高于混合选择。

依据选择次数的多少可分为一次单株选择法和多次单株选 择法。多次单株选择法又称系谱选择法(pedigree selection)。 工作复杂,需要单株采种,对于异花授粉作物,还需要隔
鉴定的方法愈是快速简便和精确可靠,选择 的效果就愈高。
2013-7-3 18
性状鉴定的方法

比较直观的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等 如物候期、植株长势、株型、水果的果型和 着色、花卉的色彩和产花量等性状。
常用的鉴定方法是目测法、计数法、测量法等。

不能目测或田间观察鉴定不能充分鉴定的的植物 学性状、经济性状等 用田间鉴定和实验室鉴定、自然鉴定和诱发鉴定、 形态鉴定和生化鉴定等相结合的方法。
第二节 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2013-7-3
20
3.1选择的原理、作用及依据

选择的概念
选择的基本原理
连续定向选择的作用
选择的依据与性状鉴定
3.2 选择的方法和类型

3.2. 1 根据选择次数分: 一次选择和多次选择
•一次选择和多次选择是指在一个选种计划 中包括对几个世代进行选择。 •一次选择的作用常常仅限于对现有变异类 型的筛选,而多次选择则能起到定向积累 变异的作用
根据选择的次数又可分为一次混合选择法 和多次混合选择法。

2013-7-3
26
混合选择的程序
混合选择的特点

混合选择法是最古老的一种选择方法。 混合选择是根据植株的表型进行选择的,而且混 收的种子不能进行单株后代测验,所以又称为表 型选择。 混合选择法具有操作简单,不需要隔离的优点。


混合选择法对异花授粉作物能避免自交繁殖引起 的生活力的衰退,使后代保持较高的活力。
选择的次数

决定于材料的遗传基础。
•自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作物选种时,多进行1-2代 的选择就可以稳定,
•异花授粉作物或杂交育种的后代,需要进行多次选
择。
选择的次数

决定于材料的遗传基础 决定于作物的生殖周期的长短
•多年生果树,从播种或扦插到果实采收常常需要4-5
年甚至更长,通常只能进行一个或两个世代选择。
间接选择法(indirect selection)

间接选择法是通过选择相关性状而达到提高 选择效果而改良目标性状的选择方法。 由于作物的各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程 度的相关性,通过对与经济性状密切相关而 遗传力又较高的性状进行选择,从而达到目 标性状的选择效果。

间接选择还可以用来对那些目标性状表现 较晚的材料提早进行相关选择,这对于多 年生果树经济性状的选择有着特别的意义, 可以加速选择的进程,并且使后期选择的 工作量大大减少。
2013-7-3
3
第一节 选择与选择育种
2013-7-3
4
基本概念:

选择(selection)
就是选优去劣,是各项育种途径中必不 可少的重要手段。 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自然选择是自 然环境条件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人工选择是 通过一定的程序,将符合人类一定目标的植 株选出,使其遗传性渐趋稳定,形成新品种。 人工选择使群体向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
•生育期较短的大多数蔬菜及一年生花卉作物,一个育 种计划可以包括多代选择。
3.2. 2 根据选择的方法分:
混合选择和单株选择
这是两种最基本的选择方法。
混合选择法(mass selection)

混合选择法是根据植株表现的性状,从原 始群体中选择符合选种目标的优良单株、 单果混合留种,下一代混播于混选区内, 与标准品种或原始品种进行比较鉴定。

如水果的糖酸含量、大果型、早熟等方面,都曾 进行过长期连续的定向选择,对改进作物的经济 价值起了巨大作用。 野生型西瓜中一般含糖量较低,多在4%以下。随 着人类不断选择,目前栽培的西瓜中含糖量达到 10%左右。


再如瑞典的欧利森对白芥“波瑞米克斯”连续进 行12年含油量的选择,使含油量从7.64%增加到 37.4%。
2013-7-3
13
随着品种更新速度的加快,仅仅依靠 自然变异已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现代育 种工作既要充分利用自然界已有的变异, 更要运用人工杂交、人工诱变和转基因等 方法,有计划有目的的创造变异,为选择 提供更符合人类需要的丰富多采的材料。
2013-7-3
14
连续定向选择的作用:

有积累变异、加强变异的作用,能获得开始 选择时的原始群体内不存在的变异类型。 因此,选择具有创造性的作用。 选择创造性的表现: ①在某种性状的变异的积累; ②能够创造原始群体中间从未出现过的新 类型。
2013-7-3
7
选择育种的重要性:
一种最古老和传统的育种方法。 方法简单,省去了人工创造变异的过程。 当地生态条件下形成的,对当地条件有很 好的适应性。 是各项育种途径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
选择的基本原理:

选择的实质
• 选择就是使群体内的一部分个体能产生后代, 其余的个体产生较少的后代或不产生后代。 • 实质就是造成有差别的生殖率,从而能定向的 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
与形态标记及以后发展起来的分子标记相 比,能够利用的同工酶系统的数量非常有 限。 同工酶标记也容易受到作物栽培环境及发 育阶段的影响。

2013-7-3
40
分子标记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起 来的基于DNA多态性的标记。
分子标记的特点

分子标记是遗传物质—DNA最根本上差异的反 映,它几乎不受作物发育环境的影响; 大多数分子标记是共显性的,有利于隐性农艺 性状的选择; 基因组变异极其丰富,分子标记的数量几乎是 无限的;
产生后代,这将使后代中表现白花的植株
比例增加,在群体遗传组成中控制白花基
因的比例增加。
2013-7-3 10

选择的作用基础
• 变异和遗传是选择作用的原理和基础
• 变异是选择的基础;遗传是选择的保证,没有
遗传,选择就失去了意义。
• 通过选择把有利的向有利的方向发展,使微小的
混合选择对改良品种的效果比较有限。 混合选择可以一次选择获得大量种子。 混合选择可不能追溯亲缘关系。

单株选择法(individual selection)

单株选择法是从原始群体中选出优良 单株分别编号,单株采种,下一代每个 单株的后代分株系播种,在选种试验 圃内,每一株系种一小区,通常每隔5 个或10个株系设一对照区。根据表现, 淘汰不良株系。
第五章
选择育种
主要内容
选择的原理、作用及依据 ☞ 选择的方法和类型 ☞ 遗传力与选择效果 ☞ 株选 ☞ 有性繁殖作物的选择方法 ☞ 无性繁殖作物的选择方法 ☞ 选择育种的方法和程序 ☞ 缩短选种周期的措施

2013-7-3 2
主要内容

选择与选择育种 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无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选择育种的方法和程序 缩短选种周期的措施
3.3.1 遗传力与遗传进展(遗传增益)

VP=VG+VE
遗传方差
环境方差
性状变异 的方差
3.3.1 遗传力与遗传进展(遗传增益)

VP=VG+VE
VG=VD+VH+ VI
上位性方差 显性方差
加性方差
3.3.1 遗传力与遗传进展(遗传增益)

VP=VG+V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