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3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艺蕾师生为患病同学捐款
艺蕾 / 国际学校六 ,+-班学生 刘辉华不幸身患重病#近日转至南 / 国 京治疗' 得知这一消息后#艺蕾 际学校师生纷纷捐款#一些班级还 利用周末组织学生上街义卖 ' +% 月 %' 日#学校举行了%相约在爱的 冬季 集中捐款活动 #全校师生共 为刘辉华捐款 +,%*" 余元 ' 一些 社会人士得知此消息后也主动到 学校捐款' $曹小卫%
三+推进"三大联合()拓展发展空间
推进国际联合' 一方面#我们继续加强与日本(韩国驻华使 馆的联系#争取他们多派出志愿者到我市任教#通过日语(韩语 与传统专业的嫁接#拓展%东亚语&专业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 我们将加强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0-的联系#培养一大 批实用的计算机软件人才*我们还要利用各种条件 #积极组织 对外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技能人才 #到国际市场上去 摔打(去淘金#为江都的对外开放事业增添后劲' 推进区域联合' 我们将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的联系#通过委 培(代培(联合办班等形式#共话成长#共谋发展' 我们将在中西 部地区建立稳定的生源基地' 推进校企联合' 我们将主动介入地方骨干企业#扩大 %订 单&培养规模#共建实验实训基地 #参与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 ' 我们将突出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 职工岗位技能提高培训(下 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等#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实践证明# 职业教育如果没有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质量#就 不可能得到企业的参与#那就会失去发展的持久生命力' 我们 将以精美的校园环境(精彩的校园文化(精良的教学条件(精确 的培养目标(精当的专业设置(精心的教学管理#培养技能精湛 的专业技术人才#把江都市职业教育集团打造成全省一流的职 业教育中的%精品学校&'

小学语文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

小学语文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

小学语文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指针对小学阶段(一至六年级)语文学科所制定的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门关于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文件。

近年来,语文课程标准也不断进行更新和修订,以适应新时期的教育需求和社会发展,下面就是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一、课程目标小学语文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让他们能够熟练运用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1、基本语言能力:使学生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能够正确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包括听、说、读、写。

2、文学素养:让学生了解文学的基本知识和特点,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

3、心理素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自信、自尊、自爱、自强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听: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和专注能力,掌握基本听取信息的技能。

2、说:培养学生正确清晰的说话能力,掌握丰富的表达方式和交流技巧。

3、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掌握各种文本类型的阅读技能。

4、写: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言符号和表达能力,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5、文学: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基本认识和鉴赏能力,让其了解各种文学类型和文学作品,提高其文学审美水平。

三、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学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维发展。

1、活动化教学:采用游戏、竞赛、戏剧等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2、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达到知识的主动掌握。

3、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促进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效果。

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如音频、视频等媒体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知识。

四、教师角色1、引导者:教师应扮演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发展思维能力的角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2、组织者:教师应通过活动策划、课件准备等方式,保证教学流程的有序性和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最新修订版】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尊敬的教师、家长和学生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学科,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语文课程标准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指导方针和教学标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

一、课程目标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汉字、理解语法、感悟文学、运用修辞、进行思考和沟通。

具体目标如下:1. 发展语言文字基本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和认字;2. 培养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包括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和文学鉴赏等;3. 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等;4.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使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基本知识,培养对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二、课程内容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明确了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1. 一年级一年级的语文课程以汉字和基本的语音、词汇为主要内容,重点培养学生对汉字的识字能力和初步的阅读能力。

2. 二年级二年级的语文课程在巩固汉字和词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和阅读技巧。

通过课文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三年级三年级的语文课程进一步加强了汉字、词汇和语法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古代诗词和传统文化。

4. 四年级四年级的语文课程以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阅读名著和文学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5. 五年级五年级的语文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学习古代文化和中国传统节日。

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6. 六年级六年级的语文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修辞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口头表达。

通过学习现代文学作品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文化素养。

(完整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完整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张满小学:刘有年《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一、重视语文教育的丰盛内涵,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1.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2.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

3.强调了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而非灌输。

二、增强了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1.提出了语文能力的新要求2.更新了教学内3.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表现在:课程理念,凸现语文综合素质;课程体系,着眼于开放、创新;课程目标,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课程内容,提倡新、活、宽;课程实施,重视探究,加强实践;课程评价,重在激励、反馈。

三、根据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阶段目标,选择教学策四、兼顾例外的教学需求,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对《语文课程标准》各部分的解读第一部分前言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地位:“两个基础,一个严重”。

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

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学习方式、审美情趣、学习习惯的融合。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应研究:(1)重视教师观念的转变。

(2)要改变学习方式,必须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如何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大视野、大语文观。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关于目标设计课程目标的设计纵向结构是三个维度,横向结构是五个方面。

二、关于总目标(一)总目标的内容排列前5条目标从语文素养的宏观层面着眼,后5条目标从详尽语文能力培养的层面着眼。

(二)总目标的基本精神1.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实践性的本质。

(三)总目标的基本任务1.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

2.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品质。

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

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

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

小学语文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移动知识、文化和智慧的桥梁。

而语文,则成为人们进行语言交际、传递文化信息的最大载体。

语文课程作为小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在传授阅读、写作、听力和口语等基础技能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语文思维和文化素养。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语文课程目标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语言技能,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增强文化意识,促进人格发展,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阅读、写作、听力和口语等基本语言技能的掌握。

学生应能熟练掌握语音、语调、语法等语言基本技能,基于能听(说)和能读(写),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歌曲、诗歌、童话、寓言、课外读物等多种文学形式,培养学生丰富的文学欣赏素养,鲜明的文化特色、审美情趣和综合性的思维能力。

3、传授国学、古诗词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让他们明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形成珍爱传统、尊重历史、崇敬先贤的文化态度。

4、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语文情感能力和语言文化意识,以及会形成直观的、生动的、全面理解作品的能力。

5、促进学生成为有思想、有文化、有情感、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现代公民。

二、语文课程内容小学语文课程应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生活常识、科普知识等阅读材料,写作、口语训练、语文思维等知识技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文学作品、文化知识等文化素养,同时要精选适宜年龄的现实题材和优秀文学作品等内容。

1、语音和语调口语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良好的口语和语调是基础。

学习重点应该是声母、韵母、声调、语音和口号的准确发音,自然的语调节奏和音节、句子之间的交际口吻。

2、词汇词汇是语言交流的载体,掌握词汇是基础。

小学教育应重点关注词的基本意义、拼音、记忆技巧,厉行词的练习和知识累积。

3、语法了解语法可以使学生对语言有更深的理解。

2013年(第九期)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

2013年(第九期)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

2013年(第九期)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科研课题申报指南在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后,遵循语文新课标精神编撰的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得到了教育理论界及实验区一线教师的广泛赞誉。

目前,全国有许多省、市在使用这套教材。

开展新课改,实施新课标,使用新教材,教师是最直接的参与者,将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升华为教学理论,无论是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还是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质量,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面向实验区的广大教育工作者,组织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

一、关于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科研课题立项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围绕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探索小学语文教育规律,着眼于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问题的研究,鼓励大胆探索,力求研究的原创性和开拓性,立足教育实践,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小学语文教材建设服务,为小学语文教育服务,为全面发展和繁荣祖国的小学母语教育事业服务。

二、关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选题(供参考,可自拟)(一)我国小学母语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1.小学生阅读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2.小学习作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小学识字写字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4.小学口语交际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5.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与分析。

6.新课改后学生语文课业负担的调查分析7.新课改后语文教师工作状况的调查比较研究(二)以“语文素养——养成”为核心的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研究。

1.苏教版教材特色解析与教学策略方法研究。

(1)识字、写字教材编写特色与教学策略方法研究。

(2)阅读教材编写特色与教学策略方法研究(可以进一步分年段、分文体)。

(3)习作教材编写特色与教学策略方法研究。

(最新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最新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注:凡是加粗的部分,均是课程标准(修订稿)新改动的,或增或删,或调或整合。

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 年修订版】一、课程性质与地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 1~2 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注意间架结构。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1------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关心自然和生命,并乐于与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第二学段( 3~4 年级)(一)识字与写字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全国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全国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全国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全国版)一、前言为了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我们制定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全国版)》。

本课程标准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语文学科特点,提出了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建议等,旨在为全国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课程目标总体目标1. 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能熟练运用汉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

3. 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5.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具有全球素养的人才。

分学段目标1. 第一学段(1-2年级):侧重于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兴趣,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打下基础。

2. 第二学段(3-4年级):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兴趣。

3. 第三学段(5-6年级):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创新思维。

三、课程内容教学内容1. 汉字:学习3000个左右常用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规律。

2. 词汇:积累一定的词汇量,学会正确使用词语。

3. 语法: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能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思想。

4. 阅读:学习阅读各类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5. 写作:学会写作各类文体,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写作能力。

6. 口语交际:培养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

课程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教材,注重学科整合,丰富教学内容。

2. 读物: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网络资源: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手段。

四、实施建议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3-4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语文课程标准编号

语文课程标准编号

语文课程标准编号
在中国,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编号可能因版本、年代和地区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在中国使用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常见编号: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准:
•编号:人教版编号为JB/T 10438-2018,部分地方可能会有不同版本的编号。

•年代:2018年发布。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编号:人教版编号为JB/T 0751-2013。

•年代:2013年发布。

3.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编号:人教版编号为JB/T 10381-2002。

•年代:2002年发布。

4.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编号:人教版编号为JB/T 10437-2017。

•年代:2017年发布。

这些标准由中国国家语委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单位联合发布,主要用于指导全国各级学校的语文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

在具体使用时,可能会根据地区和教材版本的不同而有一些变化。

如果你需要查找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建议查阅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的官方文件或教育出版社的官方网站。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指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总体要求和规定,它是指导小学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明确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包括语文教学的总体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规定。

它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按照国家制定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学的总体要求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的内容包括语言文字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

语文教学的方法要求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语文教学的评价要求教师要注重多元化评价,注重全面发展评价,注重个性化评价。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师要严格按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学生要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提高语文能力,全面发展自己的语文素养。

总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和学生要严格按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共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第1页共33页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小学生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生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生语文课程标准小学生语文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颁布的一项重要文件,它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指导和保障。

语文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小学生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思维和表达的重要工具,学会准确、流畅地表达思想是每个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自信心和能力。

其次,小学生语文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获取知识、丰富情感、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各种文学作品,了解传统文化,感受人生百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的速度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兴趣。

再次,小学生语文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文学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文学鉴赏是培养学生情感、审美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各种文学作品,了解作者的生活和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最后,小学生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差异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成长。

总之,小学生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导,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持。

教师要深入理解和贯彻语文课程标准,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语文教育,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学段(5~6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