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汉语借词研究概览_马睿颖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研究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研究作者:杜欣欣来源:《高教学刊》2017年第06期摘要: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中西方各层次交流日益密切,英语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汉语词汇。
这些借词作为一个个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而广博的文化,较好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探讨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演化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增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在此次的尝试性研究中,作者首先讨论了借词的界定。
其次,介绍了英语中汉语借词的概况,内容涉及汉语借词的种类、特点、借入方式以及汉语词语的“英化”过程。
接下来,作者举例介绍了“Guanxi”“Hongbao”等有趣的汉语借词。
最后,作者总结了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发展趋势并浅析了汉语借词这种语言现象背后的意识形态问题,指出西方媒体的受众在获取英语新闻的时候应该增强自身的“语言意识”,关注汉语借词的潜在意义,学会展开批判性语篇分析。
关键词: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借词概况;意识形态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6-0049-03Abstract: With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the East and West have increasingly made close exchanges. As a result,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Chinese words appearing in English. As a symbol of culture, these words help to show the world the Chinese soft power in aspect of cultu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hinese Loanwords in English, we can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two languages. To a certain extent, it also helps to enhanc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its Western counterparts. In this tentative study, the definition of loanwords is firstly discussed. Secondly,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relating to the content and process of Chinese loanwords being borrowed into English. Next, the author introduces some interesting Chinese loanwords such as "Guanxi" "Hongbao" and so on. Finally,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Loanwords in English. More importantly, the author discloses the ideology behind this language phenomenon, pointing out that the readers should enhance their awarenes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especially towards the loan words borrowed from Chinese.Keywords: Chinese Loanwords in English; overview of loanwords; ideology 引言不同語言之间的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为了满足沟通的需要,往往会互相借用词汇。
现代文阅读英语中的汉语借词涉及范围广泛
现代文阅读英语中的汉语借词涉及范围广泛
(最新版)
目录
1.现代文阅读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的概念
2.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范围
3.汉语借词的影响和意义
正文
一、现代文阅读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的概念
现代文阅读英语中的汉语借词,是指在英语中,由于文化交流、语言融合等原因,从汉语中借用过去的词汇,并在英语中使用的现象。
这些词汇在英语中被称为“汉语借词”或“汉英词”。
二、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范围
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各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汉语借词的例子:
1.科技领域:例如“纳米”(nano)、“基因”(gene)等。
2.文化领域:例如“功夫”(kung fu)、“太极”(tai chi)等。
3.食物领域:例如“豆腐”(tofu)、“茶”(tea)等。
4.思想领域:例如“道德”(morality)、“仁爱”(benevolence)等。
5.艺术领域:例如“书法”(calligraphy)、“国画”(Chinese painting)等。
三、汉语借词的影响和意义
汉语借词对英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词汇的丰富上,而且也体现了语言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
汉语借词的使用,丰富了英语的词汇,增加了语言的表现力。
例如,“纳米”这个词汇的引入,使得英语在描述微观世界时有了更精确的表达。
汉语借词的使用,也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例如,“功夫”这个词汇的引入,使得英语世界对中华武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关于英汉借词的研究报告
关于英汉借词的研究报告英汉借词是指从英语中借用到汉语中的词汇,它们成为了汉语词汇的一部分,并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英汉借词的研究对于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交流和语言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分类以及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英汉借词的研究。
首先,英汉借词的研究需要了解历史背景。
自19世纪以来,随着中国与西方的接触增强,英语作为第二外语在中国的学校中教授。
这导致了英语词汇大量进入汉语中,丰富了汉语词汇体系。
例如,"汽车"一词就是从英语单词"car"借用而来的。
相关研究表明,英汉借词对于中华文化的交流及舶来文化的渗透有积极影响。
同时,英汉借词的使用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
其次,英汉借词可根据语言层次进行分类。
基于语音层面,借词可以再分为音译和音义合并两类。
音译是指将外来词的音译成对应的汉字,如"coffee"音译成"咖啡"。
音义合并则是将外来词的读音和意义都借用,如"butter"的音译成"黄油"。
基于词汇形态层面,借词又可以再分为完全文化外来词和部分文化外来词两类。
完全文化外来词是指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外来词,如"tea"。
部分文化外来词则是指在外来词的基础上进行了汉字化处理,如"咖喱"。
这些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英汉借词的特点和规律。
然后,英汉借词对于两种语言的影响是双向的。
对于汉语而言,英语词汇的借用补充了汉语的词汇缺陷,丰富了表达方式。
同时,借词也对汉语的语音、语法和用词方式产生了影响。
对于英语而言,汉语词汇的借用也有助于英语的发展,丰富了英语的多样性和词汇资源。
例如,英语单词"typhoon"就是从汉语"台风"借用而来的。
英汉借词的互动关系促进了两种语言的交流和发展。
综上所述,英汉借词作为两种语言的文化交流和语言演变的产物,对于研究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特征分析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特征分析
汉语与英语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两种语言,两种语言之间互相影响和借鉴是一种文化
交流的表现。
英语中汉语借词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些借词具有一定的特征与特点。
一、音译和义译结合
二、与中国文化、饮食、体育相关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大多与中国的文化、饮食、体育相关,如“kung fu”(功夫)、“zen”(禅)、“qigong”(气功)、“dim sum”(点心)、“chopsticks”(筷子)、“noodles”(面条)、“wok”(炒锅)、“panda”(熊猫)、“feng shui”(风水)等。
汉语中的文化元素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些汉语借词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
输出形式。
三、带有特定意义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通常带有特定的意义,这些意义可能与汉语原词汇的语义有所不同。
例如,“chop suey”(杂烩菜)在汉语中是一种荪菜,但在英语中是一个听起来有趣的
词汇,被用来描述一种杂烩的烹饪风格,“kowtow”(磕头)在汉语中是一种尊敬的表示,而在英语中则指某人向他人卑躬屈膝。
四、融汇口语、语言和文化的元素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融合了口语、语言和文化的元素,这些借词的使用频率也让它们成
为英语语言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例如,“ping pong”(乒乓球)、“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等
总的来说,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充分反映了汉语和英语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这些借词不
仅丰富了英语的表达方式,同时也让人们更加认识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1.借词的定义与普遍性2.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重要性二、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历史过程1.古代汉语借词的传入2.近现代汉语借词的传入三、英语中汉语借词的文化成因1.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2.汉语词汇的独特魅力四、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借词词源1.汉语借词的语音变化2.汉语借词的形态变化五、汉语借词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1.促进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了解2.丰富英语词汇体系六、结论1.汉语借词的独特价值和意义2.汉语借词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正文一、引言在世界各主要语言中,借词是一种普遍现象。
借词,顾名思义,是指从其他语言中吸收借用而来的词语。
这种语言现象不仅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在各领域不断交流和融合的结果,同时也是对各种文化差异的一种反映。
在众多的语言借词中,汉语借词在英语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对中西方文化交流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二、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历史过程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历史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古代汉语借词的传入和近现代汉语借词的传入。
古代汉语借词的传入主要源于 17 世纪至 18 世纪,这一时期,由于中西方贸易往来的加强,一些汉语词汇随着商品、文化等形式传入西方。
例如,“茶”(tea)、“丝绸”(silk)等词就是这一时期传入英语的。
近现代汉语借词的传入则始于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这一时期,大量的西方传教士、学者和商人来到中国,他们为了更好地与当地人沟通,开始学习汉语。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将许多汉语词汇翻译成英语,并带回西方。
如“孔夫子”(Confucius)、“道”(Tao)等词就是这一时期传入英语的。
三、英语中汉语借词的文化成因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传入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密切关系密不可分。
随着中西方交流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关注中国文化,对汉语词汇产生浓厚兴趣。
同时,汉语词汇的独特魅力也吸引了许多英语使用者。
例如,汉语中的许多成语、典故等,都具有很强的文化内涵和表达力,这使得许多英语使用者愿意将这些词汇引入英语中。
《2024年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视角》范文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视角》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其词汇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其中一部分变化来自于对其他语言,特别是汉语的借词。
本文旨在从接触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英语中的汉语借词进行深入研究。
二、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现状随着中西方交流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汉语词汇被引入到英语中,成为英语词汇的一部分。
这些借词涵盖了各个领域,如科技、文化、生活等,丰富了英语的词汇系统。
同时,这些借词也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三、接触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化的一门学科,它关注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在接触语言学的视角下,汉语借词进入英语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过程,涉及到语言、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语言间的相互接触和交流是汉语借词进入英语的前提条件。
随着中西方交流的增多,汉语词汇逐渐被引入到英语中。
其次,社会和文化因素也影响着汉语借词的借用和传播。
一些具有文化特色和实用价值的汉语词汇更容易被英语所接受和借用。
最后,语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也起着重要作用。
英语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量汉语借词,形成了独特的词汇系统。
四、汉语借词的影响汉语借词对英语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丰富了英语的词汇系统,拓展了英语的表达能力和范围。
其次,汉语借词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促进了文化交流和理解。
此外,汉语借词还影响了英语的语法、发音和语调等方面。
五、结论本文从接触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英语中的汉语借词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表明,汉语借词是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体现,也是英语词汇系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未来,随着中西方交流的进一步深入,汉语借词将继续进入英语,为英语的词汇系统和发展带来更多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汉语借词的现象,深入研究其背后的文化和语言因素,以更好地理解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列表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列表English Answer:List of Chinese Loanwords in English:Dim sum: Small, bite-sized steamed dumplings typically served as a snack or appetizer.Fungus: A type of mushroom, typically referring to edible varieties.Ginseng: A medicinal root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its various health benefits.Kung fu: A Chinese martial art characterized by its emphasis on self-defense and physical fitness.Mahjong: A tile-based game of Chinese origin played by four players.Noodles: A type of pasta made from wheat flour and water and often served in soups, stir-fries, and other dishes.Peking duck: A renowned Chinese dish consisting of roasted duck served with thin pancakes, scallions, and hoisin sauce.Qi: A concep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ilosophy that translates to "vital energy" or "life force."Renminbi: The official currenc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ao: A Chinese philosophical concept that refers to "the way" or "the path" and is central to Taoism.Yin and Yang: A Chinese philosophical concept that represents the complementary forces of dark and light, negative and positive, and the balance between them.Chinese Answer:点心 (diǎnxīn): 小块蒸饺,通常作为零食或开胃菜食用。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摘要:一、引言-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背景和意义- 研究英语中汉语借词的重要性二、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历史过程- 古代英语时期-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借词高峰- 现代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三、英语中汉语借词的来源及特点- 来自汉语原词的借词- 意译词和音译词- 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特点四、汉语借词对英语的影响- 丰富了英语的词汇体系- 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使用情况五、结论- 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价值和意义- 未来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发展趋势正文:一、引言英语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吸收了世界各地的许多语言元素,其中汉语对英语的影响尤为明显。
汉语借词已经成为英语词汇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英语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历史过程、来源及特点,以及汉语借词对英语的影响。
二、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历史过程1.古代英语时期早在古代英语时期,英语就已经开始吸收汉语借词。
这一时期的汉语借词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的,如“茶”(tea)和“丝绸”(silk)等词。
2.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借词高峰19 世纪末20 世纪初,随着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的开展,大量的汉语词汇涌入英语。
这一时期的汉语借词涉及到社会、文化、政治、科学等多个领域,如“民主”(democracy)、“科学”(science)等词。
3.现代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现代英语中,汉语借词的数量不断增加,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汉语借词已经成为英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英语中汉语借词的来源及特点1.来自汉语原词的借词许多汉语借词在英语中保留了原词的音、形和义,如“饺子”(dumpling)、“包子”(steamed bun)等词。
2.意译词和音译词此外,英语中还有一些汉语借词是通过意译或音译的方式传入的,如“风水”(feng shui)、“功夫”(kung fu)等词。
3.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特点汉语借词在英语中具有鲜明的特点,如在发音、拼写和语法等方面与英语词汇体系的差异,以及文化内涵的丰富等。
《2024年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视角》范文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视角》篇一一、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语言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
这种交流与融合不仅表现在各种语言间的直接交流,也体现在语言中的词汇借贷。
尤其是在英语中,来自汉语的借词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
本文旨在从接触语言学的视角,对英语中的汉语借词进行研究。
二、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存在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也日益明显。
在这个过程中,汉语的词汇逐渐进入英语,成为英语词汇的一部分。
这些借词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科技、文化、生活等,丰富了英语的词汇体系。
三、接触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化的一门学科。
在接触语言学的视角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研究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现象。
首先,语言间的接触和交流是推动借词产生的主要动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语言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为借词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汉语词汇被引入到英语中。
其次,借词的产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新词汇的产生;另一方面,人们的交流和互动也促进了借词的使用和传播。
此外,语言的类推和演化也会对借词产生影响。
四、汉语借词的影响和意义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存在和发展,对英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丰富了英语的词汇体系,为表达新的概念和现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其次,它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增强了语言间的互动和融合。
此外,汉语借词还反映了中国文化和经济的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的增强。
五、结论总的来说,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存在是一个重要的语言现象,它反映了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
从接触语言学的视角来看,语言间的接触和交流是推动借词产生的主要动力,而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的交流和互动都为借词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影响和意义不容忽视。
英语中汉语外来词音译的指称蕴含
翻译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梁书英语中汉语外来词音译的指称蕴含刘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陕西杨陵712100)摘要:汉语外来词是中华文化的承载者,随着全球化程度加深,英语中汉语外来词也越来越多,汉语外来词的翻译问题也备受关注。
目前,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英语中汉语外来词的翻译方法,虽大部分学者赞同音译法,但却少有人探究翻译汉语外来词时选择音译法的内在原因。
研究发现,汉语外来词之所以要用音译策略,是为了传达出源语中指称和指称对象的联系。
研究结果有利于深化读者对英语中汉语外来词内涵的认识及其翻译研究。
关键词:汉语外来词;英译;音译;指称论;外来词内涵中图分类号:H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9)11-0147-021引言外来词也叫借词,顾名思义,是指从别的国家的语言中借来的词汇,即借用某种外语的音或意来表达自身文化中不存在的概念。
外来词充分地体现出语言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相互融合,并在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发展。
伍卓(2001)提到,语言要不断地吸收融合异族语言文化,最终使其约定俗成。
[1]英语是一门国际语言,包容性较强,在发展过程中从很多的其他语言中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语。
其中,汉语外来词对英语词汇的影响日益增大,已经成为丰富英语语言体系的重要来源。
指称论认为,意义即指称。
[2](王寅2014:33)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出现,究其原因是英语本土文化中不存在那个词所指称的物体。
比如,饮茶文化发源于中国,陆羽的茶经中提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汉字中的茶,能找到其所指称的物。
在茶传入西方之前,他们词汇中便没有tea 这个词。
由此可见,要做好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翻译,有必要考虑译文是否对应汉语文化中的指称对象。
2英语中汉语外来词的音译渊源近三十年来,英语中汉语外来词的翻译问题备受语言学家们的关注。
国内学者(汪榕培,1986;李文中,1993;周红,1999;唐祥金,2000;黄焰结,2005;马睿颖,2008;杨映春,2011;周婧,2014;杜欣欣,2017;王彦侠,2018)从未停止过对英语中汉语外来词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2024年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视角》范文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视角》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其中,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便是这一现象的生动体现。
本文将从接触语言学的视角出发,探讨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现象,旨在揭示其背后的语言演变机制、文化交流机制及其对跨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
二、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现状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英语中融入了大量的汉语借词。
这些借词涉及科技、文化、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成为英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tea”(茶)、“fu”(福)、“kung fu”(功夫)等,都是广为人知的汉语借词。
这些借词不仅丰富了英语的词汇量,还为英语带来了新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
三、接触语言学的视角接触语言学是研究不同语言之间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学科。
从接触语言学的视角来看,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现象反映了两种语言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这种互动不仅包括语言的借入和输出,还涉及到文化、社会和心理等多个层面的交流。
四、汉语借词的演变机制(一)历史演变汉语借词进入英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在早期,由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需要,一些汉语词汇被引入到英语中。
随着时间和文化的演变,这些借词逐渐被英语所接纳并融入其词汇体系。
(二)语言机制在语言机制的层面,汉语借词的演变得益于语言的类推和引申等规则。
例如,一些汉语词汇在进入英语后,通过类推和引申等规则产生了新的含义和用法,从而丰富了英语的词汇体系。
五、文化交流机制(一)文化交流的桥梁汉语借词作为两种文化之间的桥梁,传播了不同文化的信息。
通过这些借词,英语使用者得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二)多元文化的体现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广泛使用,体现了英语的多元文化特性。
这些借词不仅丰富了英语的词汇量,还为英语带来了新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使其更具包容性和多元性。
六、对跨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一)促进跨文化理解与沟通汉语借词有助于英语使用者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思想,从而促进跨文化理解和沟通。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摘要:一、引言1.介绍《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的主题2.阐述研究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的重要性二、英语中汉语借词的来源与历史1.古代丝绸之路对英语词汇的影响2.近现代中国与世界交流对英语词汇的贡献3.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增长趋势三、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分类1.日常生活类汉语借词2.科技类汉语借词3.文化类汉语借词四、汉语借词对英语的影响1.丰富了英语的词汇体系2.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3.反映了全球化的趋势五、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问题与挑战1.语言融合带来的困惑2.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解3.汉语借词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六、结论1.总结《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的主要观点2.对未来英语与汉语借词融合发展的展望正文:《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一文对英语中汉语借词的来源、历史、分类以及对英语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从其他语言中汲取词汇,其中汉语对英语的影响尤为显著。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当时的贸易往来使得很多汉语词汇进入了英语。
近现代以来,随着中国与世界交流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汉语词汇被英语所吸收。
这些汉语借词不仅丰富了英语的词汇体系,也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汉语借词在英语中有日常生活类、科技类和文化类等不同的分类。
日常生活类汉语借词如"tofu"(豆腐)、"dim sum"(点心)等;科技类汉语借词如"kung fu"(功夫)、"yin and yang"(阴阳)等;文化类汉语借词如"Confucius"(孔子)、"Taoism"(道教)等。
然而,汉语借词在英语中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语言融合带来的困惑以及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解都给英语使用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此外,汉语借词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英汉借词范畴化认知研究
英汉借词范畴化认知研究借词是语言演变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既是语言交流的必然产物,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传统的语言学研究通常将借词看作是语言间的横向借用,即某一语言从其他语言中直接借用词汇。
然而,随着语言接触现象的增加,语言借用的研究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横向借用,转向了纵向借用,即一个语言在自身内部的不同语义领域中借用其他语言的词汇。
英汉借词范畴化认知研究正是聚焦于这种纵向借词现象的认知过程。
一、纵向借词的定义纵向借词是指一个语言在内部不同的语义范畴中借用其他语言的词汇。
这种借词通常发生在两个语言的语义范畴相似或相近的情况下。
比如,在英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来自中文的借词,如“wok”(炒锅)、“kung fu”(功夫)、“feng shui”(风水)等。
这些词汇在汉语中属于具体的词汇,但在英语中却成为了抽象的词汇,被用来指代一类特定的事物或概念。
二、纵向借词的认知过程纵向借词的出现离不开借用语和借入语之间的语音、语义和语用等方面的相似性。
在认知过程中,借用语的来历会被被借入语所采纳,成为借入语范畴中的一个成员。
这个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 初期认知:在初期认知阶段,借用语被引入到借入语中,但表达的还是其原始的意义,只是在表达方式上适应了借入语的语音特点。
这种初期认知的特点是词汇的直接借用,语义范畴的转移并不明显。
2. 后期认知:在后期认知阶段,借用语在借入语的语境中被重新评价和解释,其语义范畴逐渐转移到了借入语的相关范畴中。
这个过程需要借入语的语境、使用者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的共同作用。
通过不断的使用和交流,借用语在借入语中的应用范围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
三、纵向借词的联系与差异纵向借词的认知过程和横向借词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借词过程中的语音和语义的相似性,借用语的范畴与语法结构的适应和转移,以及借用语在借入语中的语用功能的满足等。
然而,纵向借词和横向借词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首先,纵向借词更多地涉及到语义范畴的扩展和转移,而横向借词通常只涉及词汇的直接借用。
浅论英语词汇中的汉语借词及其文化影响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6期(总第102期)Journalof"thePartySchoolofCPCZhengzhouMunicipalCommitteeNo.6,2009(Sum,102)教育探讨浅论英语词汇中的汉语借词及其文化影响马恕旁(防空兵指挥学院语言教研室,河南郑州450052)摘要:词汇借用是文化交流中必然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是文化融合和语言发展的必然产物。
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英语词汇中出现了大量的汉语借词,这些汉语借词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英语词j12;汉语借词;文化;影响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701(2009)06—0167-02词汇借用是文化交流中必然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是文化融合和语言发展的必然产物。
英语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从各种语言中借用了大量的单词。
英语中的借词主要来自印欧语言,也有来自其他语言如东方语言,汉语就是其中之一。
英语中出现汉语借词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在用英语表示中国社会文化中某些特有的事物与现象时,经常发现空词项,即英语中无对应表达法,出现了表达真空。
这时人们常通过借代手段,使汉语词汇进入英语交际。
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对世界影响的不断扩大,西方人渴望了解中国的内在动力,也促使他们接受本民族文化中没有的事物。
特别是20世纪以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特有的“说法”译成英语。
据统计,牛津字典中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汇有1189个,居英语中借词第11位,根据我国学者的最新统计,英语中的汉语借词有1488个。
实际上,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新闻报刊上出现的,未被收录进词典的汉语借词远远超过这个数字,许多汉语借词已经在英语词汇中确立了牢固的地位,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汉语借词涉及的范围辞书编纂学家GadandCannon致力于收集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多年,他在1988年发表了“ChineseBorrowingsinEnglish”《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一文。
《2024年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视角》范文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视角》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之一,自然也吸收了来自其他语言的大量词汇。
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自然也是英语借词的重要来源之一。
本文旨在从接触语言学的视角,对英语中的汉语借词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产生、发展及其背后的文化交流现象。
二、英语中的汉语借词概述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汉语词汇逐渐进入英语,并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这些借词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科技、文化、生活等,不仅丰富了英语的词汇量,也反映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
三、汉语借词的产生与传播1. 文化交流的推动: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汉语词汇开始进入英语。
这种交流可能源于贸易、战争、宗教传播等多种途径。
2. 媒体的传播: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普及也加速了汉语词汇在英语中的传播。
例如,“Kung Fu”(功夫)、“Taoism”(道教)等词汇都因为电影的传播而广为人知。
3. 商业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英语使用者需要了解和掌握汉语词汇,以适应商业交流的需要。
四、接触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借词研究从接触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汉语借词的产生和发展是语言接触和语言传播的结果。
语言接触不仅包括直接的语音和文字交流,还包括文化、历史、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
在语言传播的过程中,借词的形成和接受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语言的发音规律、文化背景、社会需求等。
五、汉语借词的影响1. 丰富了英语的词汇量:汉语借词为英语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方式和词汇选择。
2. 促进了文化交流:借词是文化交流的产物,通过借词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
3. 推动了语言的演变:借词的存在使得语言不断发展和变化,以适应社会和文化的需求。
六、结论英语中的汉语借词是语言接触和融合的产物,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状。
《2024年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视角》范文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视角》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其中,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现象尤为引人注目。
本文旨在从接触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英语中的汉语借词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来源、传播途径、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现状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越来越多的汉语词汇被引入到英语中。
这些借词涵盖了各个领域,如科技、经济、文化等。
例如,“kung fu”(功夫)、“taiko”(太极)等词汇已经成为英语中的常用词汇。
此外,一些汉语表达方式、语法结构等也对英语产生了影响。
三、接触语言学的理论框架接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间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的一门学科。
在研究英语中的汉语借词时,接触语言学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框架。
该理论认为,语言的接触与传播受到社会、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研究汉语借词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四、汉语借词的来源与传播途径4.1 借词来源汉语借词主要来源于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科技合作等方面。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汉语词汇被引入到英语中。
此外,互联网的普及也加速了汉语词汇的传播。
4.2 传播途径汉语借词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包括贸易往来、文化交流、影视作品、互联网等。
其中,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例如,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促进了双方商品的流通,使得一些与商品相关的汉语词汇被引入到英语中。
此外,中国的影视作品也在西方国家广受欢迎,推动了汉语词汇的传播。
五、汉语借词的影响5.1 对英语词汇的丰富汉语借词的引入丰富了英语的词汇量,使得英语更加多样化。
这些借词不仅扩大了英语的表达范围,还为英语带来了新的语义和文化内涵。
5.2 对语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汉语借词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通过借词,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
同时,这也促进了语言的相互影响和融合,推动了语言的发展和创新。
英语中的汉语词语研究
英语中的汉语词语研究作者:张滢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2期张滢(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摘要:文章通过厘清"借词"的定义,梳理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历史、借词类型,并总结了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生存状况,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借词;历史;类型;生存状况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2-0190-02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它敏锐地反应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正如萨丕尔所言,语言像文化一样,是很少能自己自足的[1]。
经历了1500年变迁的英语,从最初的几个日耳曼部族的语言,发展至当今流行于世界的语言,这与其词汇的开放性是分不开的。
几个世纪以来,中西文化的交流使大批英语词汇进入了汉语,反过来也有不少汉语词汇进入了英语。
两种语言这样的相互融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对象:英语中的汉语词语,也就是所谓的英语中的汉语“借词”。
一、借词的定义借词,也称“外来词”,其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支持狭义定义说的学者从结构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语言是带有严格等级划分的系统结构,主张把借词的概念限定在因音译而变换的词汇,即所谓的“音译词”才是借词。
”而广义定义说认为,除语言学这一维度外,也应把社会、文化因素纳入研究借词的范畴,“不论语音上的模仿还是语义上的模仿,新词都反映了外来语言文化的影响”[2]。
本文采用“借词”广义定义,即从宏观的角度研究借词。
因为这样不仅不用考虑借词与其原型是否在语音上相同或相似,还对研究语言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大有裨益。
二、汉语词语进入英语的历史英语的词汇众多,表达丰富,这与其善于借用不同民族和文化的语言密不可分,其中汉语在丰富英语词汇方面功不可没。
在英语各类借词的来源中,汉语的数量排第11位[3]。
汉语词语进入英语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下面将从三个阶段,即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至建国时期和建国后至今来考察汉语词语在英语中的发展历史。
刍议英语中的汉语借用词
刍议英语中的汉语借用词
李婷
【期刊名称】《双语学习》
【年(卷),期】2007(000)004
【摘要】词语借用属世界各语言中的共有现象。
借用词即外来词,是指从其他语言中吸收借用而来的词语。
本文将探讨英语中的汉语借用词英语借用汉语词汇的原因(借用词语义论),借用词的三种构词规则和方式(借用词词源说),最后追溯到其与中英文化的关系;阐明英语中的汉语借用词是中英文化交流渗透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们对英语起着一种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页数】1页(P)
【作者】李婷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外语学院;湖北武汉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4
【相关文献】
1.刍议英语中的汉语借用词 [J], 李婷
2.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刍议 [J], 徐凤霏
3.网络英语新闻中的汉语借用词研究——以网络版《中国日报》为例 [J], 张忻;魏晓燕;
4.刍议英语中的汉语借用词 [J], 李婷
5.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刍议 [J], 徐凤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译介语与源出语(下)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译介语与源出语(下)
安德鲁·J·穆迪;马睿颖
【期刊名称】《学术评论》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全文共有五个部分:一、本研究的语料来源;二、译介语;三、源出语;四、非汉语外来词;五、汉语借词的趋势。
【总页数】4页(P141-144)
【作者】安德鲁·J·穆迪;马睿颖
【作者单位】康萨斯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美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英语中汉语借词的译介语与源出语(上) [J], 安德鲁·J·穆迪;马睿颖
2.英语中汉语借词的译介语与源出语(下) [J], 安德鲁·J·穆迪;马睿颖
3.英语中汉语借词的译介语与源出语(上) [J], 安德鲁·J·穆迪;马睿颖;;
4.评美安德鲁·J·穆迪的《英语中汉语借词的译介语与源出语》 [J], 马睿颖;
5.苗语汉化举隅——安顺市两个村苗语中的汉语借词差异 [J], 杨悠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第3期外国语言文学(季刊)(总第97期)英语中汉语借词研究概览马睿颖(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摘 要]本文拟就语言学界对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研究状况做一初步梳理,围绕借词的定义、英语中汉语借词研究的规则、方法、范围以及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类型做一简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较为系统的参考资源。
[关键词] 英语;汉语借词;研究;概览[中图分类号] H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4720(2008)03-0172-041. 引言英语中存在大量法语借词熟为人知,因为英法两种语言同属印-欧语系且英法两国的历史接触也众所周知,而英语中还存在不少汉语借词,则更能说明语言动态发展的社会性和当今世界日益突出的国际性。
语言学界对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
但是,进一步研究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则有待于我们对现有研究基础有所了解。
因此本文将围绕借词的定义、英语中汉语借词研究规则、方法、范围以及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类型做一简介,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较为系统的参考资源。
2. 借词定义语言中的词汇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不断吸收外来词是语言丰富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个民族在与其它民族交流过程中,不断吸收其它民族语言成分来丰富自己的词汇,是各种语言词汇发展的一种共同现象,即一种语言为保持自身活力而必需的借词手段。
但对于“借词”的界说,存在种种或笼统或细密的看法。
2.1 借词定义从笼统到具体的细密化陆刚(2004:80)认为,“外来借词是指一种语言取自另一种语言的借词。
”熊文华(1996:126)认为,“‘借词’又称‘外来词’,是指一种语言从另一种语言中吸收进来的词语。
”以上两种界说显然过于笼统。
高丹丹(2006:70)认为,“直接从外语引进的词,或者通过翻译一个概念或模仿一个概念,取自另一个语言的词。
”王芳姿(2001:107)认为,“当语言使用者模仿使用另一种语言中的某个词,并将其发音和使用规则纳入自己的语言体系,这个过程就叫借用,这个词则被称作外来词或借词。
”田卉(2005:103)认为,“当人们在自己的本族语中找不到确切的语言去表达某一引入的新事物或概念时,人们就借用其它语言中的词汇,或音译、或意译、或两者相结合,这就是语言中的借词。
这些词先在特定的范围内或人群中使用,在与固有词汇的竞争中,有些词被淘汰出局,而部分词经约定俗成的认可后进入全民语言,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
”显然,接下来的种种界说越来越具体。
2.2 广义与狭义“借词”界说以上各种界说可以说只圈定一定的范围,虽然各种界定从笼统到具体,越来越细密,但并没有具体辨析。
相对说来,梁改萍172(2005:49)的以下观点更为鲜明:“借词是雇佣一种符号转换(code switching)抑或是符号混合(code mixing)的方式,后来称作借词,然后渐渐深入本土语层。
只有把音和义都借过来的词,即一般所说的‘音译词’,才是借词。
”他认为“借词”概念的界定学术界历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不同观点。
吕叔湘(1942)、高名凯和刘正(1958)、王力(1958)和Navota (1967)诸学者主张狭义定义说。
他们认为“语言是严格地按层分级的系统结构”,所以“分析音位时不允许考虑语素或语法层面,而且研究借词也不能涉及如社会和文化等非词汇因素”。
他们从结构主义的观点出发,强烈“主张把借词局限于因音译而变换的词汇”,即只有把音和义都借过来的词,即一般所说的“音译词”,才是借词。
“因意译变换而产生的词汇不是借词,他们只是受外语影响而产生的新词。
”而赵元任(1976)、高华年(1942)、邹嘉彦(1975)和Masini(1993)诸学者则持广义的观点。
他们“主张以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借词,不论语音上的模仿还是语义上的模仿,新词都反映了外来语言文化的影响。
”因此,除了语言学角度外,还应加入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借词。
从这个宏观的角度出发研究借词,不但不必考虑借词原模在语音上是否相同或相似,而且还有利于研究语言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
3.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研究规则、方法及其范围要对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研究规则、方法和研究范围做一分析,首先必须为借词划定范围。
本文在综合上述种种界说的基础上,认为广义的借词定义更符合客观实际,更符合语言发展的内在和外在规律。
3.1 研究规则和方法这里的“研究规则和方法”,指研究者如何发现和挖掘英语中的汉语借词。
通过分析众多资料,笔者发现,“研究规则和方法”主要体现为从三种构词法入手。
第一种,音译法( transliteration),即直接按照汉语发音翻译过来的词。
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来源于国语,即官话。
二是中国各地方言,如粤语、闽语、吴语或少数民族语言。
第二种,意译法( loan translation),即根据词语的意思,用相应的英语对应词翻译而成。
语言学中意译法称为转移借词( loan shift),是指用原始词汇中已有的词语形式表示借用来的意思。
三是音意结合法( transliteration + free translation),即语言学中混合借词( loan blend)的一种形式,意即成词的部分形式是原始语言词汇,部分形式是借用而来。
此类词一般是由汉语单词引申来的词组。
这是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研究规则和方法。
3.2 研究范围这里的“研究范围”,指研究者从英语中汉语借词现象所侧重阐述的重点内容。
综而观之,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通过英语中汉语借词,分析借用词与语言文化的关系,即与生活习俗、地理概貌以及外语教学等关系(如何雅文,2005;甘成英,2006;唐祥金,2003;张艳君,2007;唐祥金,2000等)。
二是透视汉语方言,探寻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相互联系的起源及各种不同的借词类型(如刘法公,1991;严筠,1987;梁改萍,2005;张艳君,2007;林伦伦、陈慨丽,2000;肖云萍,2002;邹园艳,2006;李建红,2004等)。
三是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讨论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社会文化渊源(如卞凤莲张艳莲、石颖,2007;彭永和,1994;李建红,2004;邓道宣、谢结果,2000;杜明甫,1999;朱雪茹,2005;严筠,1987;陶岳炼,2006;汪榕培、常骏跃,2001;张艳君,2007;邹园艳,2006;黄焰结,2005;顾菊华,2006;巫坚贞,2006等)。
四是集中探讨借词的语法特征、词法特征、语音特征、拼写方式等(如邓道宣、谢结果,2000;王丽,2006;李小飞,2004;杜明甫,1999;唐祥金,2000;肖云萍,2002;陶岳炼、顾明华,2001;顾173菊华,2006;巫坚贞,2006;唐祥金,2000;余刚,1999;梁改萍,2005等)。
五是着重阐明借词的借用特点及其原因(如田卉,2005;刘彦仕,2004;高丹丹,2006;黎昌抱,2001;杜再玲,1999;廉英红、李彩红,2007;顾菊华,2006;李冀宏,2003;邹园艳,2006等)。
六是着重阐述借词的同化现象或本土化现象(如李小飞,2004;高丹丹,2006;王芳姿,2001;黎昌抱,2001;林伦伦、陈慨丽,2000;汪榕培、常骏跃,2001等)。
七是突出介绍某些借词来源的个案研究(如郑朝红、李玲,2007;乔建珍、冯梅,2006;刘法公,1991;李容嵩,1989;阮绩智,2002等)。
4. 英语中汉语借词类型汇编如何认识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类别,需要探讨分类原则,而这方面的研究目前比较匮乏。
正因为如此,我们仅就目前所见,做一粗略的划分。
4.1 语内借词和语际借词熊文华(1996:126)认为,“语内借词是指两种地域方言之间或方言与标准语之间的互借词;语际借词包括境内兄弟民族语言之间的相互借用和通过国际科技文化交流及商贸往来与境外他族语言进行互借。
就语际借词而言,它的产生的条件是:如果某一外族词语所表示的事物在自己民族生活范围内不存在,或它所表示的概念在自己民族语言现有词汇中无对等表达方式,就需借译或者用自己的民族语料去创造表达那种事物或概念的词语。
这是语言充满生命力的表现,也是各种语言丰富自己词库常采用的有效手段。
”从目前众多研究成果看,语际介词是英语中汉语借词的主要内容。
而在语际借词中,分类的标准以借词所涉生活领域为主。
4.2 类型汇编通过对大量资料的考察,我们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类,得出英语中汉语借词的以下14种类型(兼注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形成手段):1.政治类;2.经济类;3.宗教信仰类;4.生活用品类;5.动植物类;6.时令、地理类;7.食物类;8.茶类;9.职业、称谓类;10.医药类;11.习语类;12.衣服、穿戴类;13.动作、心理类;14.量词类。
如政治类:Long March(长征,意译)、Maoism(毛泽东主义,音意译)、Taiping(太平天国,音译)、dazibao(大字报,音译)、yamen(衙门,音译)、Kuomintang(KMT,国民党,音译)等;经济类:family-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译)、hong(行,商行,音译)、sycee (银锭,音谐粤语的“细丝”)、laisee(利是,又称利市,吉利的意思,粤语)等;宗教信仰类:Confucius(孔夫子,音译)、Mencices(孟子,音译)、Confucianism(儒教,儒家思想,音意译)、yinyang(阴阳,音译)、Taoism(道家思想,音意译)、Guanyin(观音,音译)、tao(道,音译)、fengshui(风水,音译)、pakua(八卦,音译)、Panchen Lama(班禅喇嘛,藏语)等;生活用品类:shantung(山东绸,音译)、Honan(河南绸,音译)、pekin(北京宽条子绸,音译)、Nankin(白底青花瓷器,音译)、Canton ware(广东瓷器,音译)等;动植物类:kaoliang(高粱,音译)、longan(龙眼,音译)、lychee(荔枝,音译)、yak(牦牛,藏语)、dzo(犏牛,藏语)、beggars chicken(叫花鸡,意译)等;时令、地理类:Ching ming(清明,音译)、the Lunar New Year (春节,意译)、the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节,意译)、typhoon(台风,粤方言“大风”);Peking(北京,音译)、Canton(广东,音译)、hutong(胡同,音译)、Chinese Wall(长城,意译)、the Great Wall(长城,意译)、the Summer Palace(颐和园,意译)等;食物类:chow fan(炒饭,音译)、chow main(炒面,音译)、kumquate cake(金橘糕,借自粤方言“金橘kumquat”,再加上英语单词cake)、tsamba (糌粑,藏语)、lo mein (拉面,音译)等;茶类:tea(闽方言“茶”的读音模拟音译)、Oolong(闽方言“乌龙”茶音译)、Congou (闽方言“功夫茶”的讹音音译)等;职业、称谓类:shifu(师傅,音译)、174kwailo(鬼佬,粤方言“老外”)、Red Guard(红卫兵,意译)、barefoot doctor(赤脚医生,意译)、coolie(苦力,音译)等;医药类:Chinese herbal medicine(中草药,意译)、genki drinks (金鸡汤,音意译)、Bak Foong Pill(白风片,音意译)、Xuebao(血宝,音译)、ginseng(人参,粤方言,音译)等;习语类:people mountains and people seas(人山人海,意译)、one arrow,two hawks(一箭双雕,意译)、fiery trees and silver flowers(火树银花,意译)、cure the sickness to save the patient(治病救人,意译)、cut the foot to fit the shoes(削足适履,意译)、to fall behind Sun Shan(名落孙山,意译)等;衣服、穿戴类:cheongsam(旗袍,长衫,音译)、Sun Yat-sen(中山装,意译)、tea gown(长袍,意译)、Chinese jacket(马褂,意译)等;动作、心理类:long time no see (好久不见,意译) 、kowtow(叩头,粤方言音译)、cumshaw (感谢,粤方言)、yen(瘾,音译)、work one’s heart out(呕心沥血,意译)、gung ho(狂热的,或当动词表“起劲地干”,音译)等;量词类:Yuan(元,音译)、jiao(角,音译)、fen(分,音译)、mu(亩,音译)、zhang(丈,音译)、chi(尺,音译)、cun(寸,音译)、sheng(升,音译)、liang(两,音译)、li(里,音译)、chou(州,音译)、chiao(角,音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