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汉语借词研究概览_马睿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第3期外国语言文学(季刊)(总第97期)

英语中汉语借词研究概览

马睿颖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摘 要]本文拟就语言学界对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研究状况做一初步梳理,围绕借词的定义、英语中汉语借词研究的规则、方法、范围以及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类型做一简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较为系统的参考资源。

[关键词] 英语;汉语借词;研究;概览

[中图分类号] H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4720(2008)03-0172-04

1. 引言

英语中存在大量法语借词熟为人知,因为英法两种语言同属印-欧语系且英法两国的历史接触也众所周知,而英语中还存在不少汉语借词,则更能说明语言动态发展的社会性和当今世界日益突出的国际性。语言学界对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但是,进一步研究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则有待于我们对现有研究基础有所了解。因此本文将围绕借词的定义、英语中汉语借词研究规则、方法、范围以及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类型做一简介,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较为系统的参考资源。

2. 借词定义

语言中的词汇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不断吸收外来词是语言丰富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一个民族在与其它民族交流过程中,不断吸收其它民族语言成分来丰富自己的词汇,是各种语言词汇发展的一种共同现象,即一种语言为保持自身活力而必需的借词手段。但对于“借词”的界说,存在种种或笼统或细密的看法。

2.1 借词定义从笼统到具体的细密化

陆刚(2004:80)认为,“外来借词是指一种语言取自另一种语言的借词。”熊文华(1996:126)认为,“‘借词’又称‘外来词’,是指一种语言从另一种语言中吸收进来的词语。”以上两种界说显然过于笼统。高丹丹(2006:70)认为,“直接从外语引进的词,或者通过翻译一个概念或模仿一个概念,取自另一个语言的词。”王芳姿(2001:107)认为,“当语言使用者模仿使用另一种语言中的某个词,并将其发音和使用规则纳入自己的语言体系,这个过程就叫借用,这个词则被称作外来词或借词。”田卉(2005:103)认为,“当人们在自己的本族语中找不到确切的语言去表达某一引入的新事物或概念时,人们就借用其它语言中的词汇,或音译、或意译、或两者相结合,这就是语言中的借词。这些词先在特定的范围内或人群中使用,在与固有词汇的竞争中,有些词被淘汰出局,而部分词经约定俗成的认可后进入全民语言,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显然,接下来的种种界说越来越具体。

2.2 广义与狭义“借词”界说

以上各种界说可以说只圈定一定的范围,虽然各种界定从笼统到具体,越来越细密,但并没有具体辨析。相对说来,梁改萍

172

(2005:49)的以下观点更为鲜明:“借词是雇佣一种符号转换(code switching)抑或是符号混合(code mixing)的方式,后来称作借词,然后渐渐深入本土语层。只有把音和义都借过来的词,即一般所说的‘音译词’,才是借词。”他认为“借词”概念的界定学术界历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不同观点。吕叔湘(1942)、高名凯和刘正(1958)、王力(1958)和Navota (1967)诸学者主张狭义定义说。他们认为“语言是严格地按层分级的系统结构”,所以“分析音位时不允许考虑语素或语法层面,而且研究借词也不能涉及如社会和文化等非词汇因素”。他们从结构主义的观点出发,强烈“主张把借词局限于因音译而变换的词汇”,即只有把音和义都借过来的词,即一般所说的“音译词”,才是借词。“因意译变换而产生的词汇不是借词,他们只是受外语影响而产生的新词。”而赵元任(1976)、高华年(1942)、邹嘉彦(1975)和Masini(1993)诸学者则持广义的观点。他们“主张以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借词,不论语音上的模仿还是语义上的模仿,新词都反映了外来语言文化的影响。”因此,除了语言学角度外,还应加入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借词。从这个宏观的角度出发研究借词,不但不必考虑借词原模在语音上是否相同或相似,而且还有利于研究语言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

3.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研究规则、方法及其范围

要对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研究规则、方法和研究范围做一分析,首先必须为借词划定范围。本文在综合上述种种界说的基础上,认为广义的借词定义更符合客观实际,更符合语言发展的内在和外在规律。

3.1 研究规则和方法

这里的“研究规则和方法”,指研究者如何发现和挖掘英语中的汉语借词。通过分析众多资料,笔者发现,“研究规则和方法”主要体现为从三种构词法入手。第一种,音译法( transliteration),即直接按照汉语发音翻译过来的词。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来源于国语,即官话。二是中国各地方言,如粤语、闽语、吴语或少数民族语言。第二种,意译法( loan translation),即根据词语的意思,用相应的英语对应词翻译而成。语言学中意译法称为转移借词( loan shift),是指用原始词汇中已有的词语形式表示借用来的意思。三是音意结合法( transliteration + free translation),即语言学中混合借词( loan blend)的一种形式,意即成词的部分形式是原始语言词汇,部分形式是借用而来。此类词一般是由汉语单词引申来的词组。这是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研究规则和方法。

3.2 研究范围

这里的“研究范围”,指研究者从英语中汉语借词现象所侧重阐述的重点内容。综而观之,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通过英语中汉语借词,分析借用词与语言文化的关系,即与生活习俗、地理概貌以及外语教学等关系(如何雅文,2005;甘成英,2006;唐祥金,2003;张艳君,2007;唐祥金,2000等)。二是透视汉语方言,探寻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相互联系的起源及各种不同的借词类型(如刘法公,1991;严筠,1987;梁改萍,2005;张艳君,2007;林伦伦、陈慨丽,2000;肖云萍,2002;邹园艳,2006;李建红,2004等)。三是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讨论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社会文化渊源(如卞凤莲张艳莲、石颖,2007;彭永和,1994;李建红,2004;邓道宣、谢结果,2000;杜明甫,1999;朱雪茹,2005;严筠,1987;陶岳炼,2006;汪榕培、常骏跃,2001;张艳君,2007;邹园艳,2006;黄焰结,2005;顾菊华,2006;巫坚贞,2006等)。四是集中探讨借词的语法特征、词法特征、语音特征、拼写方式等(如邓道宣、谢结果,2000;王丽,2006;李小飞,2004;杜明甫,1999;唐祥金,2000;肖云萍,2002;陶岳炼、顾明华,2001;顾

1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