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差别及其结合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联系与区别资料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联系与区别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1、概念不同(1)定性研究是指研究者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教育研究的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
(2)定量研究的结果通常是由大量的数据来表示的,研究设计是为了是使研究者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比较和分析作出有效的解释。
2、理论基础不同(1)定性研究主要是一种价值判断,它建立在解释学、现象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
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现象不像自然现象那样受因果关系的支配,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有着本质的不同。
(2)定量研究是一种事实判断,它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的。
实证主义源于经验主义哲学,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现象是独立存在的客观现实,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在评价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是相互孤立的实体,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必定存在内在的逻辑因果关系。
量的评价就是要找到、确定和验证这些数量关系。
4、在研究设计上的不同①研究环境:定性研究主要是在自然地环境下进行;定量研究多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
②研究工具和方法:定性研究主要是将研究者本身作为研究工具,运用观察、访谈等方法,(或运用录音、录像设备)获得描述性的资料;而定量研究则是用量表、调查表等工具进行测量,得到的资料可测量和统计。
③研究计划:定性研究事前没有明确的研究方案和研究假设,研究计划是根据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形成的;定量研究在研究开始时就又明确的研究假设和问题,研究计划是结构性的。
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联系(1)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都属于社会学方法。
定性研究则是主要由熟悉情况和业务的专家根据个人的直觉、经验,凭研究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进行研究判断,提出初步意见,然后进行综合,作为预测未来状况和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
定量研究是指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对有关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统计数据,建立反映有关变量之间规律性联系的各类预测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
定性与定量研究的比较与应用
定性与定量研究的比较与应用在研究方法学中,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是两种常见的研究方法。
它们在研究问题、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应用。
本文将对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
一、定性研究概述定性研究是通过描述、观察和解释社会现象来获得深入理解的研究方法。
它关注的是研究对象的特征、行为和背后的意义,以及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
定性研究常使用的方法包括个案研究、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和文本分析等。
这些方法通常以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方式收集和分析数据。
定性研究的目标是通过深入的数据解释来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复杂性。
研究者通常采用独立的、主观的方式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便捕捉到更多的细节和内涵。
定性研究的结果通常是以描述和解释为主,强调对现象背后的意义和理解的呈现。
定性研究的应用范围广泛,特别适合于理解社会现象、人类行为和观点等主观性较强的问题。
它在社会科学、教育研究、人文学科以及市场调研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定量研究概述定量研究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数值型数据来研究现象之间的关系、模式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它强调量化和统计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实验设计、统计分析等手段来收集和处理数据。
定量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定量的数据来评估和预测现象,并建立一般性的结论和规律。
研究者通常采用结构化的问卷或实验设计来收集数据,并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定量研究的结果通常以数值和统计指标为主,注重对现象的客观描述和量化。
定量研究在实证科学和应用科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广泛应用。
它适合于研究大规模样本和普遍性规律,对于研究问题的广度和普遍性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三、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在研究方法、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
下面将对它们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异同和应用。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定性研究的方法通常是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研究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和深入挖掘。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联系与区别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1、概念不同(1)定性研究是指研究者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教育研究的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
(2)定量研究的结果通常是由大量的数据来表示的,研究设计是为了是使研究者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比较和分析作出有效的解释。
2、理论基础不同(1)定性研究主要是一种价值判断,它建立在解释学、现象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
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现象不像自然现象那样受因果关系的支配,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有着本质的不同。
(2)定量研究是一种事实判断,它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的。
实证主义源于经验主义哲学,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现象是独立存在的客观现实,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在评价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是相互孤立的实体,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必定存在内在的逻辑因果关系。
量的评价就是要找到、确定和验证这些数量关系。
3、特性不同4、在研究设计上的不同①研究环境:定性研究主要是在自然地环境下进行;定量研究多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
②研究工具和方法:定性研究主要是将研究者本身作为研究工具,运用观察、访谈等方法,(或运用录音、录像设备)获得描述性的资料;而定量研究则是用量表、调查表等工具进行测量,得到的资料可测量和统计。
5,研究分析6,研究方法定量研究主要用观察、实验、调查、统计等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对研究的严密性、客观性、价值中立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以求得到客观事实。
定量研究通常采用数据的形式,对社会现象进行说明,通过演绎的方法来预见理论,然后通过收集资料和证据来评估或验证在研究之前预想的模型、假设或理论。
定量研究是基于一种称为“先在理论”的基础研究,这种理论以研究者的先验想法为开端,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
浅谈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的区别与结合
浅谈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的区别与结合摘要:社会科学领域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两种研究方法范式。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在哲学基础、研究目的、研究依据、研究路径和表述形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
由于定性研究方法在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具体研究方法的统一性、因果关系推断的确定性等方面存在不足,所以需要与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提高社会科学研究的质量与水平。
关键词:研究方法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结合方法社会科学领域主要采用两种研究方法范式。
一种范式是实证主义方法论,它模仿自然科学,主张依靠归纳法去发现新知识,用”假设—演绎”模式来检验理论,用数理统计工具来分析可量化的经验观察,确定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定量研究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具体化,它侧重于对数据的数量分析和统计计算,包括实验法、准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
另一种范式是人文主义方法论,它从人文科学衍生而来的,注重收集文本信息,并从整体上进行理解和诠释。
人文主义方法的具体化就是定性研究,它偏重于文本分析或叙事表达,强调对被研究对象的理解、说明和诠释,包括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等。
1、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区别长期以来,社会科学研究者围绕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孰优孰劣,有过大量的对话和讨论,甚至激烈的争论。
通过比较和争论,研究者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这两种研究范式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哲学基础不同定量研究秉承实证主义的观点,实证主义是以经验的确切资料为科学基础的哲学系统。
所以,定量研究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强调客观性、操作化和概括化,要求研究者采取价值中立的立场。
定性研究以本体论、个人主观意义及经验为主体的知识论和价值理性为哲学基础,认为对于社会现象的理解取决于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的互动关系,很难做到价值中立。
定性研究强调,社会科学“研究的是人类自觉的或经过反思的行为”。
1.2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研究目的不同定性研究比较注重参与者的主观感受,旨在解释社会现象,着眼于从整体上理解和诠释被研究对象,关注不同的人如何理解各自生活的意义。
(完整版)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比较分析(结合案例分析)
基于“流动子女教育问题”对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比较分析在做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比较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楚两者的概念,才能找准方向,但要我完整的解释什么是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我是做不到的。
只能根据文献资料做一个简单粗浅的解释。
一、概念界定定性研究又叫质性研究,它是指通过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与观点来对社会现象的质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对社会现象发展过程及其特征的深入分析,对社会现象进行历史的、详细的考察,解释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变化发展的规律。
定量研究又叫量化研究,它是指在数学方法的基础上,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通过研究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以及预测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二、比较分析根据阅读《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定性研究)与《关于长沙市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定量研究)这两篇关于流动子女教育问题主题的文献,以及结合“社会研究方法”课程的学习,我主要谈一下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逻辑方面的区别:(一)研究方法关于两者研究的基本方式。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的现状与趋势》这篇定性研究文章主要是采取了“文献研究”的方式。
通过对已有统计资料及相关教育文献的研究,如它开篇就例举了5篇对一个城市( 如上海市、厦门市) 或城市中的某一个区范围内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总体状况的调查,也运用了一些文献中可以适用的数据来了解流动人口对其子女教育的意向状况和民工学校( 打工子弟学校) 的情况,探讨文献研究中关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以及根据现有资料来发现目前此领域的研究趋势,最终分析研究所得的资料提出自己对于今后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方向应深入和发展的几点意见。
整篇文章作者都只是做一些总结和阐述,来描述性地解释流动子女教育研究的现状及趋势及解释一些问题的理解。
因此,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对于数据上的要求不是很高,也就是不注重对数据的具体分析。
定性与定量研究在学术中的结合
总的来说,定性与定量研究的结合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研究方法,它有助于提高研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现象的本质,揭示其深层含义和意义。在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研究者采用这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以产生更深入、更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七、未来研究方向
尽管定性与定量研究的结合已经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但仍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例如,如何选择适当的混合方法来适应不同的研究问题?如何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如何有效地将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这些都是未来研究的重的本质,揭示现象的内在含义和意义。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探索那些难以用定量方法描述的现象,因为它更关注理解和解释现象的内在结构和过程。然而,定性研究通常依赖于研究者的主观判断和解释,这可能导致结果的主观性和不一致性。
三、定量研究的优点与缺点
定量研究的优点在于其数据客观、可复制,且能够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描述和分析可以量化的现象,如人口统计数据、实验结果等。然而,定量研究可能无法揭示现象的深层含义和意义,也可能对复杂现象的描述过于简化。
总的来说,定性与定量研究的结合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克服单一方法的局限性,提高研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我们期待着这种结合方法在未来学术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标题:定性与定量研究在学术中的结合:一种整合的研究方法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定性和定量研究在学术中的结合,并阐述这种结合如何有助于提高研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我们分析了两种研究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并讨论了如何将它们有效地结合起来,以产生更深入、更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一、引言
在学术研究中,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各自具有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定性研究侧重于理解事物的内在本质,而定量研究则更关注数据和统计。尽管这两种方法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通过有效的结合,我们可以克服各自的局限性,提高研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结合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融合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作为两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在各自领域内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这两种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
本文旨在探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展示如何结合这两种研究方法以更好地揭示复杂现象的本质。
一、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优势与局限性定量研究是一种使用数学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验证假设和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通常使用量表、问卷、实验等方法收集数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客观性。
然而,定量研究往往过于关注数据和统计结果,而忽略了研究对象的背景、文化和社会因素等定性因素。
定性研究则是一种通过深入了解研究对象,挖掘其内在意义和经验的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通常采用访谈、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收集数据,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深入性。
然而,定性研究往往过于主观,缺乏客观性和可复制性,且难以对普遍性结论进行验证。
二、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结合策略为了克服这两种方法的局限性,研究者需要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
具体策略包括:1.收集多源数据:尽可能多地收集不同来源的数据,包括量表数据、访谈数据、观察数据等,以便更全面地了解研究对象。
2.运用混合方法: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方法结合起来,如采用定量分析来处理量表数据,采用定性分析来挖掘访谈数据中的深层含义。
3.重视解释性理论:在结合研究中,应注重解释性理论的应用,以指导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并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实证研究案例分析为了验证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结合的可行性,本文选取一项实证研究案例进行分析。
该案例研究了一所小学中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表现,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数据收集与分析:研究者首先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参与情况、态度和表现等方面的数据。
然后,研究者对部分学生进行深度访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报告中的定量和定性研究结合方法
报告中的定量和定性研究结合方法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两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各自有其优势和局限性。
然而,将定量和定性研究结合起来可以弥补各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深度。
本文将从六个小标题展开详细论述报告中的定量和定性研究结合方法。
一、概述定量和定性研究的定义和特点定量研究是以数字数据为基础的研究方法,通过统计分析来得出结论。
定性研究则是通过描述和解释来获取深入的理解和洞察力。
两种方法各自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但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二、论述定量和定性研究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定量研究的优点在于能够提供量化的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使得结论更加客观和可靠。
然而,定量研究往往忽略了背后的复杂因果关系和背景信息,可能无法获取深入的理解。
另一方面,定性研究能够提供丰富的质性数据,并且能够深入探索研究对象的主观经验和观点。
然而,定性研究的结果往往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并且无法进行统计分析。
三、说明为什么结合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可以增强研究的准确性和深度结合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可以弥补各自方法的不足之处。
定量研究可以提供大样本和广泛的数据,通过统计分析验证假设和得出结论。
然而,定量研究常常局限于表面的现象,无法解释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这时候,定性研究可以提供更加深入的解释和理解,通过描述和分析来揭示背后的动因。
因此,结合定量和定性研究可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深度。
四、介绍定量和定性研究结合的具体方法定量和定性研究结合的具体方法有多种。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先进行定量研究,然后根据定量研究的结果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定性研究,以深入了解案例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另一种方法是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编码和分析定性数据来得出定量结论。
此外,也可以使用混合方法,即同时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并将两者的结果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
五、讨论定量和定性研究结合的优势和挑战结合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弥补各自方法的不足之处,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深度。
如何在学术论文中结合定量与定性研究
如何在学术论文中结合定量与定性研究在学术研究的领域中,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两种常见且重要的方法。
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而将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能够为研究提供更全面、深入和准确的视角。
那么,如何在学术论文中有效地实现这种结合呢?定量研究侧重于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数字和统计的方式来揭示现象的规模、频率和关系。
它依靠严谨的实验设计、大规模的样本调查和精确的测量工具,以得出具有普遍性和可推广性的结论。
例如,在研究某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时,可以通过收集大量的经济数据,如 GDP 增长、失业率、人均收入等,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来揭示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定性研究则更注重对现象的理解和解释,通过深入的观察、访谈和文本分析等方法,获取丰富的细节和背景信息,以揭示现象背后的意义、动机和社会文化背景。
比如,在研究某个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时,可以通过与当地居民的深度访谈、参与他们的生活和仪式,来理解他们的价值观、信仰和传承方式。
然而,单独使用定量研究或定性研究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定量研究可能会忽略个体的差异和情境的复杂性,而定性研究则可能受到研究者主观偏见的影响,结论的普遍性也相对较弱。
因此,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取长补短,使研究更加完善。
在实际的学术论文写作中,要实现定量与定性研究的结合,首先需要明确研究问题和目标。
这是整个研究的出发点,决定了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如果研究问题侧重于揭示大规模的趋势和关系,那么定量研究可能会占据主导地位;如果研究问题更关注个体的经验和意义,那么定性研究可能更为重要。
但在很多情况下,研究问题既需要了解宏观的趋势,又需要深入理解微观的个体体验,这就需要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
在研究设计阶段,要精心规划定量和定性研究的顺序和比重。
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先进行定量研究,通过大规模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初步了解研究对象的总体情况和主要趋势。
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研究,通过深入的个案分析和访谈,进一步解释定量研究中发现的现象和关系。
快速总结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不同
快速总结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不同编辑导语: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两种常用的研究方法,两者并非对立,可以使用在一个研究项目中。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对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区别进行了阐述分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是我们常用的两种研究方法,最近收到很多同学关于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提问,我尝试用三篇文章系统的讲清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是什么,他们的区别是什么,这是第三篇文章,主要用来阐述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区别。
01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核心区别1. 抽样方式不同由于研究的目标研究经常涉及了解一个较大的群体,比如某个游戏品牌想要了解Z世代人群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但受时间和预算的限制,无法做到大规模的普查,所以常常需要通过抽样,从部分中来了解全部的特征。
不管是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都需要抽样。
一般而言,定量研究常使用概率抽样,定性研究常使用非概率抽样。
概率抽样中的具体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非概率抽样包括偶遇抽样、立意抽样、配额抽样、滚雪球抽样。
具体的抽样方法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中提到。
2. 样本大小不同定量研究的核心是通过分析统计来衡量、判断具体的量和度,因此定量研究要求具有代表性的大样本,而具体样本量的设定要基于具体的分析单元来定。
所谓分析单元,是指根据用户属性划分的“最小分析单位”,比如“男性用户”和“女性用户”就是两个分析单元。
将所有“分析单元”需要的样本量加总起来,就是项目所需总样本量。
理想的状态下,样本量越大,抽样存在的误差就越低,若想得到科学、可操作且置信度较高的发现,单个分析单元的样本量需要>=100,当总体的规模足够大,每个“分析单元”的样本量>=30,也已经具备统计学意义。
而定性研究的样本选择相对随机灵活并且数量偏少,通常会选择小型便利可执行的样本数量,定性研究中,样本量>=8,就已经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分析意义,也不排除执行过程中有样本量小于8个的情况。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异同
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1.定性研究:定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研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2.定量研究:定量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
二、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理论基础定性研究的理论基础是自然主义研究范式;定量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理性主义研究范式。
①关于现实:理性主义者认为,存在这一个单一的、有形的、可分割成独立变量和过程的现实,其中任何一个变量和过程都能独立的予以研究;自然主义者则认为,存在着一些多元的、无形的并只能从整体上加以研究的现实,这些现实作为一个整体式不可分割的,都有其特性并且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研究也只能是分散的。
②关于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理性主义者认为,在科学研究中,研究者要在自己和研究对象之间保持一段分离的距离,即做到相互独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研究的客观性;自然主义者则认为,研究者与研究对象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这种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非但不妨碍研究,反而是研究得以可能的前提条件。
如果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不能实现互动,研究反而不能进行。
③关于真理陈述的特征:理性主义者认为,研究的目的在于提出或形成一种超越背景的普遍性规律,注重对研究对象相似性的概括,因此研究的结论能够推论到样本以外的范围中去;自然主义者认为研究的目的在于形成一种受社会——文化背景制约的独特假设或知识,注重对研究对象差异性的描述,因此结论只适用于特定的情境和条件,不能推论到样本以外的范围中去。
④行动和归因于解释:理想主义研究范式认为,每个行动都能被解释为一个具体原因或几个原因的结果,原因在时间上限于结果,研究者可以运用适当的方法,明确地用函数关系或概率形式去确立这种因果关系;自然主义研究范式认为,可以把行动解释为多种因素、事件和过程的相互影响,行动可以理解为是从形成它的种种因素不断相互影响中出现的,而形成它的所有因素又是这一行动的一部分,它们难以与行动区别开来,因此,形成与被形成又是同时发生的。
报告中的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差异
报告中的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差异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简介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中两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它们主要区别在于研究问题的性质和数据分析的方式。
定性研究侧重于深入理解现象,通过采访、观察和文本分析等方法收集非结构化数据,强调对现象的描述和解释。
而定量研究则侧重于测量和统计,通过问卷调查、实验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收集结构化数据,强调数据的量化和分析。
二、研究目标的差异1.定性研究的目标定性研究的目标是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特征、行为和动机等。
研究者通过详细的观察和深入的访谈,能够全面地揭示出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关系,帮助人们对社会现象有更深入的认识。
2.定量研究的目标定量研究的目标是通过统计分析来描述和解释研究对象的特征和关系。
研究者通常会设计问卷调查或实验来收集大量的数据,通过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代表总体的结论,提供对问题的客观认识。
三、数据收集的方式和特点1.定性研究的数据收集方式和特点定性研究主要通过采访、观察和文本分析等方式收集数据。
这些数据通常是非结构化的,包括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
定性研究注重对研究对象的深入了解,数据收集的过程通常更为灵活和自由,研究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
2.定量研究的数据收集方式和特点定量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实验和统计分析等方式收集数据。
这些数据通常是结构化的,包括数值、百分比、频率和比例等。
定量研究注重对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数据收集的过程通常更为标准化和系统化,研究者需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四、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1.定性研究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技巧定性研究的数据分析主要依赖于研究者的主观判断和理解。
研究者需要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然后从中提取出关键信息,进行分类、比较和解释。
数据的分析结果通常是通过文字和图表等形式进行展示。
2.定量研究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技巧定量研究的数据分析依赖于统计分析和数学模型。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差别及其结合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差别及其结合一、本文概述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中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它们在理论构建、数据收集和处理、结果解释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别。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这两种研究方法的本质区别,并进一步分析它们如何在实际研究中相互结合,共同推动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我们将对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并详细阐述它们在理论构建、数据收集与处理、结果解释等方面的主要差别。
接着,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指出它们在各自领域中的优势与不足。
我们将着重探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如何相互结合,如何取长补短,以及如何通过这种结合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一种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视角,以推动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二、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差别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在方法论、研究目标、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别。
定性研究侧重于深入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内在逻辑,通常采用非结构化的方式收集数据,如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讨论、观察法等。
这种方法强调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描述,以揭示其背后的意义、观点和经验。
定性研究的数据分析往往是归纳性的,从具体案例出发,通过反复比较和归纳,逐渐形成对现象的一般性理解。
相比之下,定量研究更注重对社会现象的量化描述和预测,通常采用结构化的问卷、量表等工具收集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定量研究追求的是数据的客观性和普遍性,通过大样本的调查和统计分析,揭示社会现象的数量关系和规律。
这种方法的数据分析往往是演绎性的,从一般到特殊,通过验证假设来得出结论。
在理论基础上,定性研究主要依赖于社会科学理论,强调对社会现象的解释和理解;而定量研究则更多地依赖于统计学和数学理论,强调对社会现象的预测和决策。
在研究对象上,定性研究通常关注个别案例或特定群体,而定量研究则更注重整体或普遍性的描述。
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联系与区别-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旳联系与区别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旳区别1、概念不同2、定性研究是指研究者运用历史回忆、文献分析、访问、观测、参与经验等措施获得教育研究旳资料, 并用非量化旳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论旳措施。
3、定量研究旳成果一般是由大量旳数据来表达旳, 研究设计是为了是使研究者通过对这些数据旳比较和分析作出有效旳解释。
4、理论基础不同3、定性研究重要是一种价值判断, 它建立在解释学、现象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人文主义旳措施论基础上。
其重要观点是: 社会现象不像自然现象那样受因果关系旳支配, 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有着本质旳不同。
4、定量研究是一种事实判断, 它是建立在实证主义旳措施论基础上旳。
实证主义源于经验主义哲学, 其重要观点是:社会现象是独立存在旳客观现实, 不以人旳主观意志为转移。
在评价过程中, 主体与客体是互相孤立旳实体, 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必然存在内在旳逻辑因果关系。
量旳评价就是要找到、拟定和验证这些数量关系。
4.在研究设计上旳不同①研究环境: 定性研究重要是在自然地环境下进行;定量研究多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
二、②研究工具和措施:定性研究重要是将研究者自身作为研究工具, 运用观测、访谈等措施, (或运用录音、录像设备)获得描述性旳资料;而定量研究则是用量表、调查表等工具进行测量, 得到旳资料可测量和记录。
三、③研究计划:定性研究事前没有明确旳研究方案和研究假设, 研究计划是根据研究工作旳开展状况形成旳;定量研究在研究开始时就又明确旳研究假设和问题, 研究计划是构造性旳。
四、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旳联系(1)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都属于社会学措施。
定性研究则是重要由熟悉状况和业务旳专家根据个人旳直觉、经验, 凭研究对象过去和目前旳延续状况及最新旳信息资料, 对研究对象旳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旳一种措施, 进行研究判断, 提出初步意见, 然后进行综合, 作为预测将来状况和发展趋势旳重要根据。
教育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对立与调和
教育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对立与调和教育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教育学研究中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强调统计和量化分析,而定性研究则注重描述和理解现象。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和限制,但并非孤立的对立关系,而应当相互调和运用,以深化对教育问题的认识。
教育定量研究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值数据来揭示教育问题的普遍模式和规律。
它依赖于统计学和计量学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实验设计、量表评估等手段获取大量的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来得出结论。
优点是能够对大规模样本进行研究,得出具有代表性的结论,并且结果可重复和可比较。
定量研究过于注重数值和量化分析,可能忽视了研究对象的个体差异以及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意义。
相反,教育定性研究则注重对现象的深入描述和理解,通过观察、访谈、文本分析等方法来收集和分析质性数据,以揭示出更丰富和具体的教育现象。
定性研究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好地理解研究对象的细节和背景,并能够针对性地挖掘个体差异和独特性。
定性研究结果的一般化和可比较性较差,受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尽管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在方法和目的上存在差异,但是它们并非对立关系,而是可以相互补充与调和的。
可以结合定量研究的统计结果来验证和支持定性研究的结论,从而增强研究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也可以借助定性研究的深入描述和理解,为定量研究提供背后的真实意义和解释,避免结果过于肤浅和片面。
应用这两种方法还要考虑研究问题和资源的特点。
对于一些问题,比如教育政策和教育改革的效果评估,定量研究可能更加适用。
而对于一些通过定量方法难以回答的问题,比如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和意义,定性研究可能更为合适。
在研究设计中,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教育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在教育学研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其综合运用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和解决教育问题。
研究者应该在选择方法时灵活考虑,充分发挥两种方法的优势,并将其有效融合,以促进教育研究的发展。
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比较分析
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比较分析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它们在目的、数据收集、分析方法和结果解释上有很大的区别。
下面结合一个案例分析来比较和分析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不同之处。
案例分析:研究主题:消费者对电子产品的满意度评价定量研究方法:一位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500位消费者关于电子产品的满意度评价。
问卷设计包括了一系列封闭式问题,消费者需要在给定的选项中进行选择。
研究者通过统计分析,计算平均分、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等。
定性研究方法:另一位研究者选择了10位消费者并进行了个别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对该电子产品的满意度评价。
访谈内容是开放式的,消费者可以自由表达他们的意见和看法。
研究者对访谈内容进行了分类和主题分析,提取了主要的观点和主题。
比较和分析:1.目的:定量研究方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数据分析来获得客观的、可量化的结论,而定性研究方法的目的是深入理解被研究对象的态度、行为和观点。
2.数据收集:定量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大量的结构化数据,使用问卷调查等工具,得到相对客观的数据。
而定性研究方法通过个别深度访谈、观察等方式,获得深入的、主观的数据。
3.分析方法:定量研究方法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如平均数、标准差等,来得出结论。
定性研究方法使用分类分析、主题分析等方法来提取主要观点和主题。
4.结果解释:定量研究方法的结果解释相对直接,通过统计数字来支持结论。
而定性研究方法的结果解释可能更加丰富和复杂,需要通过深入的描述来解释结果。
在上述案例中,定量研究方法适合快速收集大量数据,获得整体满意度情况,但可能无法提供深入的洞察和理解。
而定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入访谈可以获得消费者真实的声音和反馈,但样本数量较小,结果无法进行普遍推广。
综上所述,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之间存在较大差别,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取适合的方法,或者结合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研究,以更全面地了解问题。
定性与定量研究的比较与应用
定性与定量研究的比较与应用在科学研究领域中,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是两种常见的研究方法。
它们在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比较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并探讨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一、定性研究定性研究是通过描述和解释现象,探索研究问题的内在意义和复杂性。
定性研究通常基于主观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其目的是深入理解研究对象的特征、态度和行为。
以下是定性研究的几个特点:1. 灵活性:定性研究允许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进行调整和深入探索。
研究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研究方法和工具,以适应研究对象的特点和需求。
2. 深度理解:定性研究更关注细节和背后的含义。
通过直接观察和深入访谈,研究者可以获取更加丰富的信息,并深入理解研究对象的想法、感受和动机。
3. 小样本:由于定性研究注重深入理解个体,所涉及的样本通常较小。
研究者更注重质量而非数量,通过少数精选的个体来代表整个群体,以获取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数据。
定性研究的应用领域广泛,特别适用于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市场研究等领域。
比如,社会学家可以通过深度访谈和观察来研究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市场研究人员可以使用定性方法来洞察消费者行为和市场需求。
二、定量研究定量研究是通过统计分析和测量来获得客观数据、验证假设以及回答研究问题。
定量研究通常基于问卷调查、实验、统计分析等方法,其目的是对大样本进行广泛而一般化的描述。
以下是定量研究的几个特点:1. 可重复性:定量研究要求研究者使用标准化的工具和程序,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
通过大样本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研究者可以得出普遍适用的结论,提高研究的科学性。
2. 对比性:定量研究通过量化数据的方式,可以进行变量之间的比较和关联分析。
研究者可以使用统计方法来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验证研究假设。
3. 广泛适用性:由于定量研究关注普遍性和一般化,其研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推广到整个目标群体中。
这使得定量研究在大样本调查和预测分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联系与区别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1、概念不同(1)定性研究是指研究者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教育研究的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
(2)定量研究的结果通常是由大量的数据来表示的,研究设计是为了是使研究者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比较和分析作出有效的解释。
2、理论基础不同(1)定性研究主要是一种价值判断,它建立在解释学、现象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
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现象不像自然现象那样受因果关系的支配,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有着本质的不同。
(2)定量研究是一种事实判断,它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的。
实证主义源于经验主义哲学,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现象是独立存在的客观现实,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在评价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是相互孤立的实体,事物部和事物之间必定存在在的逻辑因果关系。
量的评价就是要找到、确定和验证这些数量关系。
4、在研究设计上的不同①研究环境:定性研究主要是在自然地环境下进行;定量研究多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
②研究工具和方法:定性研究主要是将研究者本身作为研究工具,运用观察、访谈等方法,(或运用录音、录像设备)获得描述性的资料;而定量研究则是用量表、调查表等工具进行测量,得到的资料可测量和统计。
③研究计划:定性研究事前没有明确的研究方案和研究假设,研究计划是根据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形成的;定量研究在研究开始时就又明确的研究假设和问题,研究计划是结构性的。
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联系(1)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都属于社会学方法。
定性研究则是主要由熟悉情况和业务的专家根据个人的直觉、经验,凭研究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进行研究判断,提出初步意见,然后进行综合,作为预测未来状况和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
定量研究是指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对有关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统计数据,建立反映有关变量之间规律性联系的各类预测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差别及其结合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差别及其结合从实际应用角度看,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本质差别主要体现在二者回答的问题不同、研究的程序不同、研究的策略不同、研究的工具不同上。
二者的结合不可能发生在抽象的认识论和理论视角层面,只能发生在方法论、特别是具体方法层面。
在定量研究的某个阶段使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在以定量为主的研究中使用定性研究的方式或方法作为辅助,以及对研究问题的不同方面分别使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展开研究共同回答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二者常见的结合形式。
而真正意义上两种研究方式的结合主要是指后者。
关键词: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方法论;定性与定量结合定性研究自20世纪末、21世纪初被系统介绍到国内学术界以来,逐渐受到国内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关注,各种介绍定性研究方法的著作和论文逐渐增加,定性研究方法的学习者和使用者也越来越多。
然而,由于定性研究是一种与人们相对熟悉的定量研究完全不同的新的研究方式,加上定性研究无论是在基本概念上还是其所包含的主要类型上,学术界对其还没有统一的答案,因此,初学者在学习和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
其中,有关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主要有哪些显著的不同、定性研究能否与定量研究结合以及如何结合等等,无疑是最为突出的问题。
尽管已经有不少学者对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两种方式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对二者之争进行过探讨,也有学者从介绍“混合方法研究”中来论述定性,但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探讨和分析还较为少见。
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学习和认识,主要从实际应用的角度,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初步探讨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本质差别由于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研究范式或研究类型,因而各种社会研究方法的著作往往都会对这两类研究方式进行比较。
作者们纷纷指出,无论是在各自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渊源方面,还是在各自的研究方式、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方面,二者之间的确存在着众多不同的特征和差别。
面对这些差别,初学者或许会有些眼花缭乱,实践中也难以把握其中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差别及其结合从实际应用角度看,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本质差别主要体现在二者回答的问题不同、研究的程序不同、研究的策略不同、研究的工具不同上。
二者的结合不可能发生在抽象的认识论和理论视角层面,只能发生在方法论、特别是具体方法层面。
在定量研究的某个阶段使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在以定量为主的研究中使用定性研究的方式或方法作为辅助,以及对研究问题的不同方面分别使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展开研究共同回答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二者常见的结合形式。
而真正意义上两种研究方式的结合主要是指后者。
关键词: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方法论;定性与定量结合定性研究自20世纪末、21世纪初被系统介绍到国内学术界以来,逐渐受到国内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关注,各种介绍定性研究方法的著作和论文逐渐增加,定性研究方法的学习者和使用者也越来越多。
然而,由于定性研究是一种与人们相对熟悉的定量研究完全不同的新的研究方式,加上定性研究无论是在基本概念上还是其所包含的主要类型上,学术界对其还没有统一的答案,因此,初学者在学习和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
其中,有关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主要有哪些显著的不同、定性研究能否与定量研究结合以及如何结合等等,无疑是最为突出的问题。
尽管已经有不少学者对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两种方式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对二者之争进行过探讨,也有学者从介绍“混合方法研究”中来论述定性,但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探讨和分析还较为少见。
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学习和认识,主要从实际应用的角度,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初步探讨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本质差别由于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研究范式或研究类型,因而各种社会研究方法的著作往往都会对这两类研究方式进行比较。
作者们纷纷指出,无论是在各自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渊源方面,还是在各自的研究方式、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方面,二者之间的确存在着众多不同的特征和差别。
面对这些差别,初学者或许会有些眼花缭乱,实践中也难以把握其中的关键。
那么,仅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二者之间哪些方面的差别是最为重要的差别呢?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回答的问题不同:“我关心的不是你关心的”一切研究都始于研究问题的提出。
而研究方法的任务就是帮助研究者正确地收集和分析资料,以达到回答研究问题的目的。
对于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这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来说,它们最大的差别之一也正是体现在它们所回答的问题不同上。
一般情况下,定量研究主要关注和回答有关整体的、相对宏观的、相对普遍的、侧重客观事实的,特别是有关变量之间关系的问题;而定性研究主要关注和回答的则往往是有关个体的、相对微观的、相对特殊的、侧重主观意义的,特别是有关具体情境之中的互动问题。
举例来说,社会调查方法(定量研究中的主要方法之一)往往只能回答诸如“特定人口总体中精神病出现的频率是多少”、“不同社会阶层中这种患病的比率有什么不同”等问题。
但对于某些特定的研究问题,比如“精神病患者的带病生活对其本人和其家人意味着什么”、“疾病对患者及其家人的主观意义是什么”等问题,则必须采用定性研究的方式来回答。
这也即是说,只有诸如采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民族志研究、个案研究等定性研究方法,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回答上述后一类问题。
研究所回答问题的不同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两类研究在目标上的不同。
概括地说,定量研究更多地是以描述总体的分布、结构、趋势及其相关特征,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验证已有理论假设等为目标;而定性研究则更多地是以揭示现象变化过程、现象内在联系、研究对象的主观认知、诠释行为意义、发展和建构新的理论假设为主要目标。
正是由于目的地不同,它们各自所经历的路径自然不同,而为到达目的地所需要的交通工具也会不一样。
有的目的地需要坐飞机才能到达,有的目的地则只能靠双腿徒步跋涉才能达到。
不难理解的是,研究者借助两种不同的工具、经历两条不同的路径所看到的风景自然会大不一样。
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它们的确都是在以自己的方式“观看”和“认识”现实的世界。
有学者明确指出:“定量研究方法与定性研究方法不是回答同一问题的不同方法,相反,这两种方法构造不同的途径来回答不同类型的问题。
”这些学者的看法实际上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研究问题来说,我们往往只能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这两种方式之一来进行研究。
换句话说,对于某一个具体的研究问题,研究者既可以使用定量研究方式来研究,也可以使用定性研究方式来进行研究,这种情形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二是之所以存在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就是因为来自于现实社会中的各种不同性质的问题纷繁复杂、多种多样,只靠一种研究方式不可能很好地去解决和回答,而必须有适合不同问题的两类研究方式分别解决和回答。
(二)研究的程序不同:“一切视情况而定”关于研究程序,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相对广义的理解,指的是“所有研究”都遵循的“一般程序”,即从选择研究问题开始,经过研究设计、资料收集、资料分析,最终到研究结果为止的过程。
二是相对狭义的理解,指的是实际实施各种不同的研究方式时,所具有的特定的“操作步骤”。
比如实施实验研究时,就有建立因果假设、设计实验环境、招募实验对象、随机指派分组、实施实验前测、给予实验刺激、实施实验后测、数据统计分析、撰写研究报告等具体操作步骤。
又比如实施调查研究时,就有设计抽样方案、实际抽取样本、变量操作化、设计问卷、发放和回收问卷、数据录入和清理、统计分析、研究报告撰写等具体操作步骤。
在狭义的研究程序层面,即在具体操作步骤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情形相似,即定量研究不同方式(比如实验研究、调查研究)的具体操作步骤不同,定性研究的不同方式(比如民族志研究、叙事研究、个案研究等等)之间的具体程序同样千差万别。
换句话说,在狭义的研究程序层面,不同的研究方式具体操作程序都各不相同,不论是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都是如此。
但是,在广义的研究程序层面,定性研究则表现出与定量研究明显不同的特征。
定量研究在这种广义的“一般程序”上,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固定性、结构性,即各种不同的定量研究方式虽然在具体操作步骤上会有所不同,但在大的研究阶段上却基本一致。
它们基本上都严格遵循从选择研究问题开始,经过研究设计、资料收集、资料分析,最终到达研究结果为止的“标准程序”。
正是由于具有这种研究程序上的系统性、固定性和结构性,因而定量研究不仅相对来说更便于学习和检验,同时也更加便于进行研究的复制。
然而,在这种广义的“一般程序”上,定性研究却有着很强的灵活性、开放性、变动性,即各种不同的定性研究方式不仅在具体操作步骤上有所不同,就是在大的研究阶段上也不一致。
它们通常都不会严格遵循定量研究所遵循的上述“标准程序”,而是整个研究的进程经常会随着研究的开展而不断进行改变、修正、调整和反复,研究者也不使用可供检验的程序来收集和分析资料。
无论是实地情景的某些变化,或是参与观察中研究者的某种体验和感受,还是资料收集过程中研究者的某些突发奇想,或是研究者与被访者的一次深入的交谈,都有可能成为研究者改变和调整研究程序、改变和调整研究方向,甚至改变和调整研究目标的触发器。
而各种不同的研究方式、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研究主题,也都会使定性研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形成不同的研究阶段。
比如,资料的收集与研究问题的形成同时进行;资料的收集、资料的分析与研究的设计相互交织、不断反复等等。
定性研究这种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充满开放性、灵活性、变动性的特征,可以用一位定性研究学者的话来形象地概括和描述,这就是:“一切视情况而定。
”换句话说,研究的进程如何开展,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性,一切都视上述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定。
这或许就是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在研究程序上的最大差别。
(三)研究策略的不同:“还原现实的复杂性”社会现象是复杂的,不同的社会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的。
面对这种复杂性、相互联系性,定量研究的主要策略和指导思想可以说就是“化繁为简”,即尽可能将原本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通过必要的“裁剪”、“删节”、“修整”、“简化”,最终转变成为几个关键的“变量”,并以此来开展研究。
无论是描述或解释不同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还是集中探讨某些核心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也无论是最常见的大规模调查研究,还是相对少见但更为严格的实验研究,抑或内容分析、二次分析、现有统计资料分析等等,所有这些定量研究的方式始终都是围绕着这些经过简化的、并且十分有限的“变量”进行的。
即使是在定量研究中对各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使用,其所能涵盖和处理的也依然是这种十分有限的“变量”。
而定性研究的主要策略和指导思想则可以说与此恰恰相反,定性研究的“目标不是通过将现象分解成变量来减少复杂性,而是通过将情境背景因素包括在分析之中来提高其复杂性。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定性研究是在“扩简为繁”,即通过将所研究的现象放回到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放回到具体的时空背景中、放回到具体的社会互动中去观察、去研究、去理解、去诠释,来达到真正认识这种特定社会现象的目的。
定性研究的这种策略和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实际意味着将原本“相对简单”的现象变为“相对复杂”的现象,或者说将原本就“相当复杂”的现象扩充为“更加复杂”的现象。
定性研究中,研究者无论是对现象背景的注重、对行为发生的情境的注重,还是对现象各方面情况了解深度的追求、了解细致程度的追求、对研究对象主观认知及其理解的追求,无一不是在“扩充”与其所研究现象相联系、相关联的现象。
也正是通过这种“扩充”,定性研究者才更加准确地认识和理解了其所研究的现象。
在“扩简为繁”的同时,定性研究又以其在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上的多样性来应对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即在研究中尽可能保持研究对象的完整性、复杂性,保持研究对象与各种相关因素的关联性,在尽可能现实的状态中,全方位、多角度、多联系地仔细探究和理解所研究的现象。
也正是为了做到这一点,定性研究才必须让自己保持方法上、程序上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多样性。
然而,由于研究者处理现实对象的能力所限,定性研究在依靠研究方式和方法的多样性、研究程序的灵活性、保持研究现象的整体性和复杂性、追求研究结果的深入性和细致性的同时,只能牺牲其所考察的现象的范围和广度,牺牲研究所得结论的推广程度,将自己的研究视野局限在相对小的空间,探讨和分析相对较少的案例上。
(四)研究的工具不同:“我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工具”在定量研究中,研究者为了保证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的客观性、精确性、可靠性和可复制性,同时也为了达到发现社会现象总体特征、相互关系和普遍规律的目标,通常需要对所研究的现象进行严格的、符合统计分析要求的抽样、测量,也需要采用问卷、量表等各种标准化的、高信度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