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在线教学案例分享与反思
数学高中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高中数学教师关注的焦点。
本案例以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为例,探讨如何在实践中实现这一目标。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集合的概念、性质及运算,掌握函数的概念、性质及表示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性质及运算,函数的概念、性质及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集合运算的实际应用,函数性质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创设情境: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班级人数、水果种类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是否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
2. 提出问题: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些现象?如何表示这些现象之间的关系?(二)新课讲授1. 集合的概念: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如:自然数集合、实数集合等。
2. 集合的性质:教师通过讲解集合的运算,如:并集、交集、补集等,引导学生掌握集合的性质。
3. 函数的概念:教师通过讲解函数的定义、性质及表示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
4. 函数的性质:教师通过举例说明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引导学生掌握函数性质的灵活运用。
(三)课堂练习1. 集合运算练习:教师给出一些集合运算的题目,如: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交集、补集等,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函数性质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函数性质的题目,如: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出疑问。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优秀7篇)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优秀7篇)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篇一期中考试过去了,为了及时发现问题,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学成绩,我特做了以下总结及反思。
一、情况介绍POINT这课考了前两章有关模板和幻灯片的操作,内容虽然没有面面俱到,但重要的知识点都有涉及,看似简单的操作,学生要准确的完成还是得靠平时扎实的基本练习。
从考试过程来看,好的学生不足20分钟就能完成,差的学生直到下考也没更正自己的错误操作。
从考试结果来看,高分低分学生悬殊太大,与往届相比优生率有所下降。
二、经验教训这次考试,我在考前做了充分准备,比如,学生动员工作很成功,学生都纷纷问题积极练习,考核方案的制定也是经过反复斟酌,考试前一晚把方案打印出来,保证考试时学生人手一张,避免了学生由于抄错、听错带来的失分。
考试中组织不是太好,方案时间制订不合适,导致好的学生早早完成后有窃窃私语或做其它的现象,由于停电临时安排下午重考的计26班显得尤其仓促。
评分时当着学生面绝对公平、公正、严格,绝不弄虚作假值得下次借鉴。
三、反思准备充分却“学生滑波”,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课程设置,四个高一计算机班刚步入此专业,我们没有从WINDOWS XP基础讲起,使学生不能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和规范的正确操作;同时开设办公自动化OFFICE的三个模块WORD、EXCEL、POINT,违反了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没法找到三者之间的关联,学得有点“懵”;二是教学模式,“一个老师、四个班级、一个模块”与往届“一个老师、一个班级、四个模块”相比,不容易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状况,说实话到现在每个班我能叫出名字的学生没几个;三是本人自己的问题,可能是教学疲劳的原因,这学期缺乏教学激情,缺乏管理学生的耐心;四是今年的`学生秩序较差,普遍存在不会学习、严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表现好的学生也只是做到老师教授什么做什么,完成后不知所以或偷偷玩游戏。
努力做一名“称职甚至优秀的教师”,首先还是要从自身做起,今后要时刻调整自己的情绪,以最佳状态面对学生。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校数学教研组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
本文以“圆锥曲线中的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探讨如何将数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二、案例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案例实施1. 教学内容: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
2.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探究法、小组合作法、案例分析法等。
(1)实践探究法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圆锥曲线的图像,思考如何将参数方程转化为普通方程。
教师提供一组参数方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自主探究互化方法。
(2)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圆锥曲线,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互化。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一组实际案例,如设计曲线、工程应用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一组圆锥曲线的图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参数方程转化为普通方程。
(2)实践探究教师提供一组参数方程,让学生自主探究互化方法。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归纳互化方法。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圆锥曲线,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互化。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组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反思。
四、案例评价1. 学生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方法,提高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师方面教师通过实践探究、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数学教学反思案例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反思(优秀6篇)
数学教学反思案例高中数学教学案例反思(优秀6篇)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教师一直非常重视之。
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6篇高中数学教学案例反思,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数学教学反思案例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数学教学反思案例篇一本节课的教学是在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以及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课的开始,我让学生进行两道计算练习:561+325= 37+25= 通过学生的计算与交流,巩固了竖式计算中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的方法,同时也复习了以前所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这样的复习既巩固了旧知又为新知作铺垫。
在新课教学中,我还是利用前面的图书馆借书的情况统计表这个题材,根据各个年级的借书情况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列出进位加的算式后,我让学生尝试先独立计算,因为在笔算两位数加法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个位上数相加满10要想十位进1的方法,因才在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做题,在交流算法时,提出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十位上的8+4=12,该怎么办?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在教学试一试时,虽然在计算中连续进位的难度对学生来说比较高,但遵循的是相同的运算方法,我还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再同桌交流。
交流时,我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十位上哪几个数相加,得多少,你是怎样处理的?每道题目加的顺序时怎样的?为什么从个位加起?通过这些提问,使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完成对加法技能的掌握,同时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学生计算出结果后提出“计算的对不对呢”这个问题引出学生验算的需要,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验算方法进行验算,进一步提高计算正确率。
然后及时引导学生比较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异同,从而更好的巩固了用竖式计算的注意点,同时强调“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在习题的练习时,我安排了竖式计算、改错,还有解决问题。
竖式计算中学生计算速度比较慢,改错题中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很快发现错误原因,再进行改正。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范文(必备3篇)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与区间角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难点: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顾角的定义①角的第一种定义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②角的第二种定义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二)教学新课1、角的有关概念:①角的定义: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②角的名称:注意: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 ”或“∠α ”可以简化成“α ”;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⑶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
⑤练习:请说出角α、β、γ各是多少度?2、象限角的概念:①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例1、如图⑴⑵中的角分别属于第几象限角?高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教学目的: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并能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及有关运用教学难点:标准方程的灵活运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探究标准方程二、掌握知识,巩固练习练习:⒈说出下列圆的方程⑴圆心(3,-2)半径为5⑵圆心(0,3)半径为3⒉指出下列圆的圆心和半径⑴(x-2)2+(y+3)2=3⑵x2+y2=2⑶x2+y2-6x+4y+12=0⒊判断3x-4y-10=0和x2+y2=4的位置关系⒋圆心为(1,3),并与3x-4y-7=0相切,求这个圆的方程三、引伸提高,讲解例题例1、圆心在y=-2x上,过p(2,-1)且与x-y=1相切求圆的方程(突出待定系数的数学方法) 练习:1、某圆过(-2,1)、(2,3),圆心在x轴上,求其方程。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反思总结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反思总结
在本次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在设计教案时,注重了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我成功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在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点方面,我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结合实际生活中有趣的例子,生动形象地向学生讲解了数学概念和定理。
例如,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与数学的联系,从而引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激发学生思维能力,鼓励他们独立解决问题。
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和讨论题,我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欲望,引导他们自主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例如,在讲解完一个数学定理后,我会设计一些应用题目,让学生动手尝试解答,从而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最后,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我及时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对本次教学的效果进行了评估。
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我虽然注重了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思维能力,但在课堂管理和学生个别差异性的处理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下一次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课堂纪律的管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
总的来说,本次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确保每堂课都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5篇)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5篇)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5篇)高中数学教学反思1 本人任教高中数学新课程已有三年,通过理论,对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课标下的详细教学施行有了一些经历或想法。
以下就是自己在新课改背景下,对一些教学内容所做的考虑与体会。
一、将数学教学内容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承受的教育形态[案例1]弧度制的教学在弧度制的教学中,教材在介绍了弧度制的概念时,直接给出“1弧度的角” 的定义,然而学生难以承受,常常不解地问:“怎么想到要把长度等于半径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假设教师照本宣科,学生便更加感到乏味:“弧度,弧度,越学越糊涂。
”“弧度制”这类学生在生活与社会理论中从未碰到过的概念,直接给出它的定义,学生会很难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如下设计的教学过程。
1、创设故事情境一个生病的小男孩得知自己的体温是“102”时,非常忧伤地单独一个人躺在床上“等死”。
而他的爸爸对此却一无所知,他以为儿子是想休息,所以才没有陪伴他,等他从外面打猎回来,发现儿子不见好转时,才发现儿子没有吃药。
一问才知道,他儿子在学校里听同学说一个人的体温是“44”度时就不能活。
当爸爸告诉他就像英里和千米一样,有两种不同的体温测量标准,一种37度是正常,而另一种98度是正常时,他才一下子放松下来,委屈的泪水哗哗地流下来。
在生活、消费和科学研究中,一个量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计量单位〔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如长度、面积、质量等一些量的不同计量单位〕,并指出对于“角”仅用“度”做单位就很不方便。
因此,我们要学习角的另一种计量单位——弧度。
如此引入很.自然引出或鼓励学生猜测“角”还有没有其他度量方式,从而开启思维的闸门。
2、探究角新的度量方法可从两种度量本质上的一致之处开始探究:拿两个量角器拼成一个圆,可以看出圆周被分成360份,其中每一份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就是1度,然后提出问题“拿”圆上不同的圆弧,度量圆周时,得到的数值是否一样?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把学生分成假设干小组,考虑以下问题:① 1度的角是如何规定的?② 用一个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来度量一个圆心角的大小是否可行?同一个圆心角在半径不等的圆中所对弧长相等吗?③ 用一个圆的半径来度量该圆一个圆心角的大小是否可行?其值会不会由于圆半径的变化而变化?④ 如何定义圆心角的大小?说明这种度量的好处。
数学教学的反思案例(优秀5篇)
数学教学的反思案例(优秀5篇)数学教学的反思案例篇一对于“8和9的认识”,教材在编排上和前面的“6和7的认识”基本一样,不过比“6和7的认识”的要求稍微高一些。
我在教学“8和9的认识”时,是按照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这样的思路进行设计的。
一、充分运用主题图,用好教材对于8、9的认识,学生的脑子里并非一片空白,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8和9,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只是还没有足够的机会用语言表述出来,因此我充分运用主题图,给学生提供可供数数的丰富的资源,让学生数一数,说一说校园主题图中数量是8和9的物体,当学生说出,黑板上有8个大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时,我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不失时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认识了8和9之后,我安排了摆一摆、画一画,这个环节,首先,让学生从学具盒里数出8个、9个学具,在以往教学“6和7的认识”时,都是要求用数的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而对于8和9的认识,教材只要求摆出8个圆形,9个三角形,因此我设计了画一画,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来表示8和9,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也很高,使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领会8,9的基数含义。
在教学比较大小时,我出示“点子图”,我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数,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而且还会联系左右图来数。
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数完点子图后,我让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
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三。
注重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我在教学主题图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数量是8或9的物体。
可以将课堂教学空间延伸到课外,使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领会8,9的基数含义。
同时让学生说一说,强化学生的感知,也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构建自然数和被数物体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进行信息交流,也可以培养低年级学生“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等比数列》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比数列的定义,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也容易让学生接纳,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并且积极思考。
<三>探索问题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法一:不完全归纳法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类比 …… 由此归纳等差数列由此归纳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可得 得 的通项公式可得: 【设计意图】:类比等差数列的不完全归纳法,进 而归纳得到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法二:累加法 【设计意图:】类比等差数列求通项公式的方法, 通过叠乘法得到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同时也渗透方程 思想,可“知三求一”。培养学生不断探究,归纳总结 的能力。 <四>例题分析 例 1.一个等比数列的第3项和第4项分别是12 和18,求它的第1项和第2项.
其通项公式,并能运用定义及其通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
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2、能力目标:培养用不完全归纳法去发现并解决
问题的能力(即归纳、猜想能力),方程的思想,计算
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培养学生发现意识、创新意识。
由于前面已经讲过等差数列,学生对数列的知识已
学生学习能 经有所了解,但是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理解能力,
<六>作业及思考题
1、课本 P144 练习 A 第 1、2、4 题。
2、对照等差数列,试猜想等比数列的一些相应的
性质。
3、探究活动:
①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你如果能将一张报纸对折
38 次,我就能顺着它在今天晚上爬上月球。
②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
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新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
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反思范文(2篇)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反思范文一、教学内容分析圆锥曲线的定义反映了圆锥曲线的本质属性,它是无数次实践后的高度抽象.恰当地利用定义解题,许多时候能以简驭繁.因此,在学习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几何性质后,再一次强调定义,学会利用圆锥曲线定义来熟练的解题”。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强,思维活跃,但计算能力较差,推理能力较弱,使用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也略显不足。
三、设计思想由于这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如果离开感性认识,容易使学生陷入困境,降低学习热情.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参与教学,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现、获取新知,提高教学效率.四、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圆锥曲线的定义,能灵活应用定义解决问题;熟练掌握焦点坐标、顶点坐标、焦距、离心率、准线方程、渐近线、焦半径等概念和求法;能结合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求解圆锥曲线的方程。
2.通过对练习,强化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不断引申,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学习解题的一般方法。
3.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___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2.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最值”3.“定义法”求轨迹方程教学难点:巧用圆锥曲线定义解题六、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思路】(一)开门见山,提出问题一上课,我就直截了当地给出——例题1:(1) 已知A(-2,0), B(2,0)动点M满足|MA|+|MB|=2,则点M的轨迹是( )。
(A)椭圆 (B)双曲线 (C)线段 (D)不存在(2)已知动点 M(x,y)满足(x1)2(y2)2|3x4y|,则点M的轨迹是( )。
(A)椭圆 (B)双曲线 (C)抛物线 (D)两条相交直线【设计意图】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熟悉不同概念的不同定义方式,是学习和研究数学的一个必备条件,而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学生们对圆锥曲线的定义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是否能真正掌握它们的本质,是我本节课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
高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课题: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教学目标:
1. 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函数图象的绘制方法;
3. 能够分析函数的性质并进行相关计算。
教学重点:
1. 函数的定义;
2. 函数图象的绘制;
3. 函数的性质及计算。
教学难点:
1. 函数的概念理解;
2. 函数性质的分析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通过提出问题引入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二、学习新知:讲解函数的定义、函数图象的绘制方法和函数的性质。
三、示例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演示函数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四、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并相互讨论。
五、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思绪。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介绍了函数的概念及性质,通过讲解和示例演示,学生基本掌握了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函数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在计算函数性质时还存在一定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同时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教案带反思
高中数学教案带反思
课题:函数的概念与应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2. 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3. 能够解决函数应用问题。
教学重难点:
1. 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函数的四种表示方法。
3. 函数应用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教学PPT。
3. 相关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通过举例引入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函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二、讲解(15分钟)
1. 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2. 函数的四种表示方法:文字、表格、图像、公式。
3. 函数的应用问题解决方法。
三、练习与讨论(15分钟)
老师出示一些函数应用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并进行讨论交流。
四、总结(5分钟)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函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反思】
本节课教学时间安排合理,导入部分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明白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中结合具体例子讲解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但是,在练习与讨论环节,学生参与度不高,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练习,提高学生积极性。
同时,在总结环节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记忆。
下节课可以增加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及其分析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及其分析案例一:应用题的解决策略案例描述某高中数学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出了一道应用题,题目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出一个矩形的面积,并求出使该矩形面积最大的长和宽。
学生们对这道题感到困惑,不知道应该如何解答。
分析和解决策略这个案例涉及到应用题的解决策略。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学生需要首先理解题目中所给的条件,然后根据这些条件建立数学模型,最后利用数学知识解题。
对于这道题,学生可以首先将已知条件列出来,比如矩形的周长等。
然后,他们可以利用周长公式求出矩形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并将矩形的面积表示为长和宽的函数。
接着,学生可以利用微积分的知识,求出这个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从而得到使矩形面积最大的长和宽。
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掌握应用题解决策略的基本步骤,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建模能力。
案例二:几何图形的证明案例描述某高中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几何图形的证明,其中一道问题要求学生证明三角形欧拉线的存在。
学生们对如何证明欧拉线存在感到困惑,不知道从何入手。
分析和解决策略这个案例涉及到几何图形的证明。
在证明几何问题时,学生需要运用几何性质、定理和推理,以严密的逻辑推导出结论。
对于这道问题,学生可以从三角形的内心、外心和重心等几何特征入手,通过证明这些点在一条直线上,从而得出欧拉线的存在。
他们可以利用几何性质和定理,如垂心定理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进行推导和演算。
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学会运用几何知识证明几何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和证明能力。
案例三: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分析案例描述某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函数的图像,并要求学生分析该函数的性质,如定义域、值域、增减性和极值等。
学生们在分析中遇到了困难,不知道从何着手。
分析和解决策略这个案例涉及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分析。
在分析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学生需要熟练运用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利用图像和公式进行分析和判断。
对于这个案例,学生可以首先观察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整体形态和基本特征。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精选4篇】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精选4篇】高中数学教育案例篇一说来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已经几年有余了,谈及自己的教学经历和教学方法,自己感想颇多,现在的我比较注意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全面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的彼此交融,彼此协调,从而使自己能够顺利完成教学的目标。
这一举措的实施,使我的教学的效果获得了全面的提升,并且我的课堂也朝气洋溢,充满活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变得越来越浓厚。
记得在一次上课时,那时是在讲数列问题,是要求学生把握通过观察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课堂上我出了几道题让学生练习,要求学生通过前几项的规律归纳总结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在巡视过程中发现这些题普遍做的不好,即使班上的好学生也冥思苦想,当时我感到很纳闷。
在课后,我做了仔细的思考和调查,发现学生遇到此类不懂的题目时就一筹莫展,真有点盲人摸象的感觉。
就连优等生也感到有些茫然。
但是学生到感到很有兴趣,都能很认真的在思考。
她们都以为此题看似简单解起来为什么却如此之难。
看到学生学习情感和立场,我由衷的感到开心。
我给学生提示:数学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应用数学规律题,一类是发明数学规律题。
应用数学规律题,指的是需要学生应用之前学习过的数学规律解释回答的题目。
发明数学规律题,指的是与学生之前学习的数学规律没有什么关系,需要学生先从已知的事物中找出规律,才能够解释回答的题目。
学生所做数学操练,绝大多数属于头类。
找数学规律的题目,题目有关一个或几个变化的量。
所谓找规律,多数情况下,是指变量的变化规律。
于是,捉住了变量,就等于捉住了解决不懂的题目的关键。
通过我的提示,更加激发了她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让同学们汇集我们相关的习题和课外题,因为有些同学们想难为一下老师,也想准确展示一下自己。
于是刻意查询了许多资料,找了许多她们以为的难题,我也调整了我的教学计划,打算用一节课的时间解决这个不懂的题目,并为此做了充实的准备。
又一节课开始了,孩子们都很期待这节课,都挖空心思,彼此争论着,终于解释回答出来,她们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分享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分享1. 引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丰富多样的案例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分享一些优秀的高中数学教学案例,通过多种形式和结构的展开,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数学素养。
2. 案例一:数列求和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求解一个数列的部分和。
例如,给定一个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让学生通过观察数列的规律,找出求解公式并进行证明。
这个案例可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3. 案例二:平面几何的三角形性质通过设计一个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案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特性。
例如,让学生观察一些常见的建筑物或自然景观中的三角形,讨论它们的特性,并引导他们寻找与三角形相关的数学原理。
这种案例可以激发学生对几何的兴趣,并加深他们对几何知识的理解。
4. 案例三:函数图像的变换通过设计一个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相关的案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函数图像的变换规律。
例如,让学生观察一辆汽车在不同速度下行驶的轨迹,并让他们探究速度对图像的影响。
这样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图像和数学模型之间的关系,并提高他们的图像思维能力。
5. 案例四:概率与统计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探究概率与统计的应用。
例如,让学生通过观察一项日常活动中的数据,如学生们的身高数据,运用统计学原理对数据进行分析,探究身高的分布规律和概率。
通过这样的案例,学生将学会如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案例五:解析几何中的点、线、面关系通过设计一个与几何图形的构造相关的案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点、线、面的关系。
例如,让学生探索如何通过给定的线段和点的位置确定一个平面,或者通过给定的点和平面的位置确定一条直线。
这个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空间感知能力和几何思维。
7. 案例六:导数的物理应用通过设计一个与力学问题相关的案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导数的物理应用。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分享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经典分享数学一直被认为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因为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在高中阶段,数学的难度和要求也随之增加,教学变得更加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高中数学教学案例,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带来帮助。
一、巧用游戏教授数学学生最喜欢的事情之一是玩游戏,如果你把这个因素融入到教学中,将会有更好的效果。
在我之前的教学中,我曾尝试过不同的游戏方式来教授数学,例如角色扮演游戏、寻宝游戏和团队竞赛游戏。
这些游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我扮演一个数学天才,鼓励学生向我提出问题,并督促他们思考。
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并让学习变得更加快乐。
二、用实例解释复杂的概念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可能非常抽象和难以理解,但可以通过生动的例子来加以解释。
例如,我曾为学生准备了一个名为“数学小故事”的项目。
在该项目中,我为学生讲解了数学中的各种概念,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例如,为了解释什么是三角函数,我讲了一则关于海上航行的故事,让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实战知识,还能够促进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采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许多学生会因难以理解数学概念而感到失落。
为了激励他们,我制定了一些激励机制。
例如,我会通过奖励学生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在班级中公开表彰优秀学生。
这种积极推动方式让学生感到自己的成就被认可,也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四、科技应用教学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都意识到科技应用对教学的重要性。
在我之前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安排过一些与数学有关的在线活动,例如在网站上玩数学游戏或用应用程序解决数学问题。
这些在线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数学概念,并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中更好地适应学习。
五、鼓励小组合作在学习数学时,有时候你会发现学生的逻辑思维程度都不一样。
高中数学教案案例(素材18篇)
高中数学教案案例(素材18篇)高中数学教案案例篇1__月,我在江苏连云港新海高中上了一节《椭圆的几何性质》公开课。
这节课从准备,到与组内老师探讨、交流,并修改、上课,直至最后聆听各位老师和专家的指导,都让我受益非浅。
本节课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1―1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在学完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椭圆的标准方程来探究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利用曲线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是解析几何的主要任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让学生了解了椭圆的几何性质,又让学生初步体会了利用曲线方程来研究其性质的过程,同时也为下一步学习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性质做好了铺垫。
本节课是围绕着探究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进行的。
因此,依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及教学目标,将之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又因为学生第一次系统地按照椭圆方程来研究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学生感到困难,且如何定义离心率,学生感到棘手,所以我将之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然而,课后的反思过程中我发现了几个问题:第一,在讲解“顶点”定义时,单纯定义为椭圆与坐标轴的交点,没把握住顶点的重要特征,即“顶点是椭圆与其对称轴的交点”,如果把握住这一点,在讲解时就应先讲“对称性”,再讲“顶点”;二是本节课对几何性质的导入,是由学生回顾上节所讲特征三角形的三边与的大小关系开始的,而多数人对特征三角形的记忆是很模糊的,上节课在这个知识点上学生吸收的并不好,如果把它放在本节课“顶点”之后再讲解,会显得更自然一些;三是“对称性”的讲解过于单薄,学生既然很快就观察出了这个性质,何不趁热打铁,再从代数的角度证明一下呢?过于避重就轻的做法不利于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上的几点不足都提醒我今后要在研究教材上下更多的功夫。
还有在讲解完“对称性”、准备讲“离心率”之前,我穿插了一道“画椭圆的简图”的题目。
并提圆相似吗?椭圆呢?引起了同学们注意。
这道题起到了较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巩固了刚学的性质,又引发了一个问题:椭圆的“扁”的程度与哪些要素有关。
高中数学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教学案例及反思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教学案例及反思一、案例描述1 引子这是本人高三第二轮的一节复习课,课题是《求曲线的轨迹方程二》.在第一节课中已经复习了“已知圆锥曲线类型的方程,利用待定系数法去求”;同时高三的学生脑海中已经有了定义法、待定系数法、直接法、参数法、相关点法、交轨法等求曲线方程的相关方法.2 案例情景描述师:求曲线方程是解析几何的两个基本问题之一.昨天我们已经复习了已知圆锥曲线类型的方程的求法,一般采用待定系数法解决.如果曲线类型未知,我们应该怎么解决呢? 首先从一简单的问题出发.师:题目中点P 形成的曲线类型未知,但是能否通过定义直接判断出曲线的类型呢?生1:能!2,=⊥OC PC OP为直径的圆上在以OC P ∴1)1-(22=+∴y x P 的轨迹方程为师:这就是……生(齐):定义法!师:对!假如我们第一直觉没有通过定义判断出曲线的类型,还有其他的办法吗?生2:直接法也可以处理!师:直接法是怎么操作的呢?能先说一下它的主要步骤吗?生2:建设现代化!师:这是帮助我们记忆的小秘诀,你能具体说说吗?生2:通过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动点,找到动点满足的限制条件,直接代入坐思考:(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解答,体会每种方法的特点) 过原点O 作射线交圆04:22=-+x y x C 于另一点N ,线段ON 的中点为P ,当ON 绕着O 点转动时,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标,再化简.是轨迹上任意一点设),(y x P ,0=⋅0),2(),(=--⋅∴y x y x 0222=+-∴y x x P 的轨迹方程为师:很好!也就是如果我们能直接找到动点满足的等量关系,就可以用直接法求出曲线方程!但如果题目中你也不能直接找到动点满足的等量关系?这时应该怎么办呢?学生一阵沉默,不一会儿,就有学生举手了.生3:P 点运动的原因是由于直线ON 在动,当ON 斜率存在时,设ON :kx y =与04:22=-+x y x C 联立得:)1(04)1(2=-+x x k)的两根是方程(1,0N O x x =设),(y x P ,则⎪⎩⎪⎨⎧=+=+=+=)2()1(12)1(242220kx y k k x x x Nkx yk 消去参数代入得:由)1()2(=, 0222=+-∴y x x 得 当ON 斜率不存在时,)0,0(P 也符合上式0222=+-∴y x x P 的轨迹方程为 这时马上又有学生举手.生4:P 点与N 点有关系,N 点的轨迹又是知道的,所以我可以:设),(N N y x N ,相应的点为),(y x P ⎪⎩⎪⎨⎧+=+=∴)2(20)1(20N N y y x x ⎩⎨⎧==∴y y x x N N 22 0422=-+N N N x y x C N 上,即在圆 08)2()2(22=-+∴x y x0222=+-∴y x x P 的轨迹方程为师:那这两位同学用的是什么方法呢?生4:相关点法.生3迟疑了一会:通法吧!在很多问题中都是这样处理的!特别是处理直线与椭圆问题的时候!师:其实这两位同学的做法,我们可以给同一个名称,就叫做参数法!凡是借助一个中间变量来找动点),(y x 的坐标y x ,关系的方法,都是参数法(如:相关点法、交轨法、点差法等),可以以变量为参数,建立有关参数以及y x ,的表达式,通过消去参数,得到动点的轨迹方程.生4同学的方法中有两个参数NN y x ,,因为N N y x ,满足圆C 的方程,本质上还是由于一个参数(可以认为是N x ,也可以认为是N y )连续变动引起整个系统的变动,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使点P 产生轨迹.生4:原来是这样!师:刚才这几位同学的解题方法几乎涵盖了求曲线方程所有的方法,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对于一般的求解曲线方程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去寻找最优的解决办法呢?有怎样的思考流程吗?生5:第一节课我们知道,一般题中已经给出曲线类型的话,直接用待定系数法;今天通过“思考“我们知道,没有给出曲线类型,但能判断出曲线的类型,就用定义法解决;否则看能不能用直接法;如果这些办法都不行的话,就用参数法吧!师:这位同学总结的很好!体现了处理这一问题的思维流程.为了使它更加直观明确, 我们可以将刚才同学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流程用算法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实这就是求轨迹方程的思考流程:求轨迹方程的思考流程曲线类型已知吗? 能判断曲线类型吗? 能找到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吗? 待定系数法 是 是 是 否 否 否 开 始 定义法 直接法 参数法(相关点法、交轨法、点差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上课前--自己同步打开钉钉、课件以及可能用到的手机电脑同步视屏软件等,要求学生准备好笔记本、(打印课本)、笔、草稿纸。
3.合理安排上课内容
线上教学明显会比以往教学速度要慢一些,所以上课一定不能只为了赶进度而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也因如此所以上课时把不必要的前奏、、引入、幻灯片、背景介绍等可以压缩或者删除。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到有效的知识,同时也能尽量保护学生的视力。
总结与反思
6.反思
线上教学不能看到学生的上课状态让我内心焦虑了很久,而且长时间对电脑学生视力影响也不容忽视,所以课件应当精减再精减。备课时练习尽可能精而少,更需要用幽默简短通俗的语言讲解来吸引学生认真听课。
线上教学虽然教学速度慢、有学生偷懒但是更能培养绝大多数的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毅力,也能让家长体会现在学生学习的压力和负担,同时也让我们老师在不断学习中有所收获和成长。
4.课后工作
每天下课后把钉钉小助手反馈的上课学生数据及不听课学生名单发布到群里,防止有学生签到后开溜,让家长起到监督作用。并及时布置作业。
5.作业的监督
这是学生上课情况的一个反馈。通过钉钉家校本、智学网、学习群等平台布置作业后最终选择了智学网,出题形式多样,可以很容易看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每天课前把作业做得好的、没有交作业的都发布到群里,让老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监督孩子。同时也提倡学生自己线下做题并有不会的及时私信老师问题。
2.课前准备
(1)备课--依然是上好课的第一准备工作,线上教学的备课和以前比有所不同,现在以课件为主,而且没有黑板可以随手写,所以做课件就得把很多学生想不通的详细过程也要做出来,这就很花费时间,有时用平板虽然可以把过程用触屏笔写出来,但写出来的字常常影响视觉学生说不如做成课件清楚。所以课前的备课很重要。
在
单位
具体做法
在线教学已近两个月了,在此期间教学有苦有乐也有不少收获,先就我在线教学的几点具体做法做一总结:
1.熟练上课使用平台
在知道要用线上教学后因为对设备及在线教学平台的完全陌生“痛苦”了好几天,还好学校也开始了同步培训我们,先让各学科的一些优秀老师在群里为大家教学实践传授经验,又让信息组老师帮助我们解决网络方面等后顾之忧,老师们之间也互相交流摸索好的教学平台和方法。终于在上课时我们都能用这个全新的方法教学了。自己熟练之后还要带领学生熟悉上课使用平台,因此在第一二节时我分别用连麦、语音、输入等方式提问学生从而比较优劣的同时也让学生熟练平台使用方法,这为后期上课节约时间做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