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眼中的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梵高眼中的世界
——梵高生平及作品赏析
摘要: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热情积极的人,但由于早期生活的艰辛,他开始重新寻求理解世界的方式,于是他选择了绘画。独特的思想,艰苦的创作,加上日本绘画的影响,他逐渐确立了自己的风格,那种鲜明的色彩,融入自己情感的形体,汇成了一幅幅绝世的佳作。《向日葵》,《星夜》,《麦田群
鸦》等画作,在100多年后仍然深深震撼着我们!文森特·梵高眼中的世界,才是最美丽、最真实的世界!
关键词:梵高,艺术理念,真实,《星夜》,《吃土豆的人》,《向日葵》
从小就觉得梵高是个非同一般的画家。
他出生于荷兰赞德特镇一个牧师之家,24岁之前,曾在海牙、伦敦、巴黎等地的古匹尔画店当店员。后来成为传教士,在比利时西南部的一个矿区传教,由于同情和支持穷苦矿工的要求而被解职。在度过了一段极度失望和贫困的生活后,他决定“在艺术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脱”。于是在27岁,他开始学习画画。
起初他到处求学,向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求教,向荷兰风景画家安东.莫夫学习,但最后还是决定自学。他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按自己的认识表现世界,并从普通劳动者身上发现了艺术的源泉。这一时期他创作出了《吃土豆的人》。
让我们来看看这是
一幅怎样的画,那是一
间很破旧的屋子,几个农
人在昏暗的灯光下吃着
土豆,他们的表情安分而
麻木,不知是因为劳累还
是贫困生活的折磨。这幅
看似有些粗拙的画,其实
花费了梵高大量的精力。
那个时期,他学习绘画还
不是很久,所以基本功并
不是特别扎实,画出传神的肖像,对他来说是很不简单的。他为了画出真实的农民,做了大量的观察和练习,在激情与自豪中,他终于完成了这幅画的草图,然后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完成了这件作品。当时他很兴奋,很急切的想让大家看到这幅画。便寄给了在巴黎的弟弟。巴黎那边的“反馈很强烈但却不是赞美”,这并没有打击到梵高的信心。而只有一件事打击着他的乐观,那就是来朋友帕拉德无情的批评,"你得承认这作品是不严肃的。幸运的话你能做得更好。可你为什么如此浅薄地观察和表现这一切呢?你没为什么研究运动?他们看上去如此做作,那个后面的女人的一双上流社会的手看上去如此不真实! 还有,咖啡水壶、桌子和放在咖啡壶顶端的手之间有什么联系?我看这样处理有欠妥当",梵高虽然因为这些话感到些许不安,但他并没有发怒,因为他知道是他的朋友没有了解自己。他认为绘画艺术的价值不
在于技巧,而在于真诚和热情,"我想传达的是这些人在油灯的昏暗光线下用手取食土豆,也正是共一双手,他们用它的劳动从土地上得到了食物,他们靠诚实的劳动获得了食物。"他觉得作品传达的感情比形式更为重要,“画家的画笔应该为内心服务,而不是内心为画笔服务”,可见梵高非同一般的艺术理念。
后来,在他33岁那年,他随担任画店高级职员的弟弟来到巴黎,结识了图鲁兹一劳特累克、高更、毕沙罗、修拉和塞尚,并参加印象主义画家们的集会,从而使艺术眼界大为开阔,再加上日本绘画的影响,他开始以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方法作画,画面色彩变得强烈,色调明亮。这时他创作了《唐吉老爹》,并开始绘制《向日葵》连作。
两年后,他同高更结伴同行,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写生作画,长达一年之久。这段时期,他的艺术风格逐渐确立,南国强烈阳光照耀下的田野、花朵使他异常兴奋!这段时间,他完成了著名的《向日葵》系列。
左图就是其中的一副,这盆向
日葵,像闪烁着的熊熊的火焰,是那
样艳丽,华美,同时又是和谐,优雅甚
至细腻,那富有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
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
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
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
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
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
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
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
中去。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
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
的生命体。
他画《向日葵》时, 精神异常激
动, 向日葵金黄色的花瓣, 给他一
种温暖的感觉, 使他内心充满激情地去画那些面朝太阳而生的花朵.花蕊画得火红火红, 就像一团炽热的火球;黄色的花瓣就像太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般.厚重的笔触使画面带有雕塑感, 耀眼的黄颜色充斥整个画面, 引起人们精神上的极大振奋.
他说:“生活越是痛苦和艰难,我越要用最明亮的色彩去表现。”这幅画就是他在最痛苦的煎熬中所倾心绘制的最充满光明的精神追求的作品.画面上, 浓重跳跃的金黄色似乎带着燃烧的激情, 粗犷奔放的笔触表露着对美好生活理想的渴求.
后来,高更因和他关系恶化而离去,他在割下自己的耳朵后,精神逐渐分裂。在进入一家精神病院后,他的绘画居然再次突飞猛进,创作出了《星夜》、《麦田群鸦》等绝世名作。
上图便是著名的《星夜》,记得这幅画在小学美术课本中就见到了,但那时还不明白画的内涵,感觉就是孩子们的涂鸦而已。后来慢慢才懂得它的意义。画面上用大片的蓝色绘出了旋转而不安的天空,其中镶嵌着黄色的星星,左面一棵柏树如火焰般直插云霄,右下角却是一片静谧的村庄。这幅画让我不自觉地想到蒙克的《呐喊》。那种基于作者情感的变形和表现,使作品具有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星夜》中,我们不知道是安静的村庄最终会将一切平息,还是旋动的夜空将村庄吞没。右上角那颗巨大的星星,分明就是一颗恐惧的瞳孔,注视着悲凉的世界。不安分的群山也试图爆发出更大的力量……
都说这是精神病人内心世界的写照,我却不这样认为。
我们眼中的世界,或许很客观,但是我们又了解多少呢?我们面对树木,花草,阳光,美好的,丑陋的,却熟视无睹,而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梵高就是这样的,从这个方面来看,他才是真正看到世界本来面目的人,而我们,所谓的正常人,和没有思想的动物并没有区别!
前不久看了本很不错的书,叫《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虽然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却表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世界的万物,都是以某种媒介联系着的,“你随便翻开一本书的某一页,看看某个动物,某片树叶,就能预知其他世界”,有一种宇宙的语言,只有善于观察的人才能发现。
我觉得梵高就是一个真正了解了世界的艺术家,他作品中的色彩和感情,才能称之为“真实”。
然而,这样一个人,在现实中必定是格格不入的,因为他的真实在别人看来只是荒谬的亵渎,许多这样的人最终选择了自杀,梵高也没有例外。那一年,他
3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