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清照诗词的情感色彩

合集下载

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婉约清新:李清照的词多以婉约风格为主,情感表达细腻、含蓄,语言清新自然,给人以柔美、优雅的感觉。

2. 情景交融:她善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情感,使情景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深远、美妙的意境。

3. 音律和谐:李清照对音律有着很高的要求,她的词往往押韵工整,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美感。

4. 用典巧妙:她在词中巧妙地运用典故,不仅丰富了词的内涵,也增加了词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

5. 真挚情感:李清照的词情感真挚,无论是表达相思之情、离别之苦,还是抒发对生活的感悟,都能让读者感受到她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6. 女性视角:作为女性词人,李清照的词常常展现出独特的女性视角,对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有着深刻的描绘。

例如,她的代表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就体现了她婉约清新的风格,通过对雨后海棠花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感慨;《声声慢·寻寻觅觅》则以叠词的运用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她独特的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词在婉约中蕴含着深沉,清新中透露着隽永,
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赏析

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赏析

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赏析李清照是中国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史学家认为是宋代女词人中的代表性人物,具有深远的文学影响力。

她的诗词以自然淳朴的情感、浪漫主义的倾向和艺术表现力强而著称。

以下是对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的赏析:一、自然淳朴的情感李清照的诗词情感表达自然、淳朴,没有底蕴深邃、状况复杂的复杂情感。

她的情感如白沙献瑶池一般,简单的表达中透露着深刻的情感思想,反映了她自然而然的情感感受。

如《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一句,通过对昨晚的自然变化进行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失恋的痛苦和回忆。

她把自己的感觉流露出来,而没有表现出欲盖弥彰的姿态。

二、浪漫主义的倾向李清照的诗词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倾向。

她常常表现出对自由、爱情等主题的追求和渴望,充满了个人主义的情感色彩。

她的诗词内容深入浅出,富有幻想性和遐想性,把私人的感觉融入到舒展的自然图景之中。

如《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这一句就是流露出对失恋的痛苦和对追求爱情的向往的表达。

三、艺术表现力强李清照的诗词具有良好的表现力和较高的艺术成就。

她运用极富感染力的情感语言,把婉约、柔媚的情感深入人心。

她的诗词对于色彩的表现尤为绚烂,常用色调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情感。

如《如梦令》中“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表现了诗人对失恋的幻灭,悲伤.而此时的海棠花带给人一种跌宕、悲凉的感觉,在敌我之间,更多了一份孤独感,衬托出诗人更深的失意与万分难过的感情。

总之,李清照的诗词把自然特征和人的主体性结合起来,不同的情感感受不同的自然背景产生不同的诗情,所表现的情感和表现方法,是文学创新的蓝本,她的文艺风格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的独特之处,对于后人的文学原创有着深远的影响。

李 清照的诗词为何充满个人色彩

李 清照的诗词为何充满个人色彩

李清照的诗词为何充满个人色彩李清照,这位在词坛上独树一帜的女子,她的作品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其诗词充满了鲜明的个人色彩,这背后有着诸多深刻而复杂的原因。

首先,李清照生活的时代背景对她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出生于北宋末年,经历了北宋向南宋的过渡,社会的动荡不安、政治的风云变幻,都在她的心灵深处留下了烙印。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个人的命运往往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她的诗词中自然流露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李清照自身的性格特点也是其诗词充满个人色彩的重要因素。

她聪慧、敏感、细腻,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种性格使得她能够敏锐地感知周围的事物,并且毫不掩饰地将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表达在诗词之中。

她不随波逐流,敢于突破传统的束缚,追求真实的自我表达。

家庭环境对李清照的诗词创作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她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著名的学者,母亲也有着良好的文化素养。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李清照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

家庭的温暖与关爱给予了她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让她能够自由地抒发内心的情感。

同时,家庭的变故,如父亲的仕途坎坷等,也使她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态的炎凉,这些经历都成为了她创作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李清照的婚姻经历也是影响其诗词个人色彩的关键因素。

她与赵明诚的爱情堪称佳话,两人志同道合,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收藏和研究。

在这段美好的婚姻中,她的诗词充满了甜蜜与幸福。

然而,后来赵明诚的离世给她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她的作品从此充满了对亡夫的思念和孤独的哀怨。

这种深刻的情感体验使得她的诗词更加真挚动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再者,李清照丰富的人生阅历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她曾游历名山大川,见识过不同的风土人情,这些经历拓宽了她的视野,也让她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在她的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通过自然来寄托自己情感的独特方式。

浅析李清照诗词的情感特征和艺术风格

浅析李清照诗词的情感特征和艺术风格

浅析李清照诗词的情感特征和艺术风格1. 李清照诗词的情感特征李清照的诗词情感特征以清新淡雅、悠然自得为主,表达出一种淡泊名利、清心寡欲的仙风道骨的境界。

她在诗中抒发出对爱情的渴望,但又不失清高,把激情化作淡淡的思念,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柔而又抒情的清新之意。

她的诗歌中更多的是抒发出对生活的淡然,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自然之中,表达出一种自然而又淡雅的情怀。

李清照的诗歌情感特征淡淡的,没有张扬,也没有太多的浪漫,但是却能够把她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而又淡雅的情感。

2. 李清照诗词的艺术风格,字数在200字以上李清照的诗词艺术风格以其独特的节奏、押韵和抒情性而著称。

她的诗歌通常以五言、七言古诗为基础,又有自己的特色,表达了深厚的情感。

她的诗歌中渗透着浓郁的婉约风格,抒发了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渴望。

此外,她的诗歌中还有着浓郁的抒情色彩,把自然风景与情感融为一体,把淡淡的悲伤和深沉的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李清照的诗歌艺术风格也受到了众多诗人的影响,她的诗歌中不仅有着深厚的情感,而且有着清新的节奏,把自然风景与情感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被誉为“诗仙”。

3. 李清照诗词的情感表达李清照的诗词,以情感表达为主,有着浓郁的悲伤情怀。

她的诗歌,多以抒发心中的悲伤为主,抒发了她的孤独、无奈、失意之情,表达了她内心深处的无奈和愤怒,以及对社会的不满与反抗。

此外,李清照的诗歌也有着浓厚的感情色彩,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渴望、对友情的珍惜、对家庭的深情等。

此外,她的诗歌还有着浓郁的哲理色彩,表达了她对人生的思考,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总之,李清照的诗歌,以情感表达为主,有着浓郁的悲伤情怀,表达了她心中的悲伤、无奈、失意,以及对爱情、友情、家庭的珍惜,以及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4. 李清照诗词的艺术形式李清照诗词的艺术形式是以诗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她的诗歌结构主要有五言古诗、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三种形式,其中以五言古诗最为常见。

李 清照的作品如何表现女性情感

李 清照的作品如何表现女性情感

李清照的作品如何表现女性情感李清照,这位在宋代词坛独树一帜的女词人,以其细腻、真挚而独特的笔触,深刻地描绘了女性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

她的词作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女性内心的喜怒哀乐、忧愁思念,让千百年后的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份深沉而动人的情感力量。

李清照的作品中,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在她早期的词作中,我们能看到少女怀春的娇羞与期待。

比如《点绛唇·蹴罢秋千》中“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刚刚荡完秋千,见到陌生人来访,匆忙害羞离开,却又忍不住倚门回首偷看,假装嗅着青梅来掩饰内心好奇与激动的少女形象。

这里没有直白的倾诉,却通过细腻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将少女对爱情的懵懂憧憬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在婚后与丈夫赵明诚相濡以沫的日子里,李清照的作品又充满了夫妻间的深情厚意。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将夫妻分居两地的相思之苦刻画得入木三分。

那种思念之情,刚刚从眉头消散,却又在心头涌起,循环往复,无法断绝。

这种对相思的细腻感受,若非亲身经历且有着敏锐的情感洞察力,是难以如此传神地表达出来的。

除了爱情,李清照的作品也展现了女性的孤独与寂寞。

在经历了国破家亡、丈夫离世等一系列变故后,她的词作更多地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孤独和哀伤。

《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连用七组叠词,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让人仿佛能看到一位形单影只的女子在寒秋中独自徘徊,寻觅着温暖与安慰,却只有无尽的冷清和凄惨。

这种孤独感不仅仅是个人的遭遇所致,更是那个时代女性在社会变迁中的无奈和悲哀的写照。

李清照还在作品中表达了女性的自尊与自强。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她敢于突破传统,展现自己的才华和个性。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展现出一种豪迈奔放的气概,丝毫不逊色于男性词人。

李 清照词的抒情特色如何体现

李 清照词的抒情特色如何体现

李清照词的抒情特色如何体现李清照,这位宋代的女词人,以其独特的抒情风格在词坛上独树一帜。

她的词作情感真挚,细腻入微,常常能够触动读者内心深处的弦。

那么,李清照词的抒情特色究竟是如何体现的呢?李清照词的抒情特色首先体现在其情感的真挚与深沉。

她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将真实的情感融入到词作之中。

比如《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便连用十四个叠字,营造出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将她晚年历经国破家亡、颠沛流离后的愁苦心境展露无遗。

这种真挚的情感表达,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她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李清照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情感的微妙变化。

在《一剪梅》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通过描写愁绪在眉头与心头之间的徘徊,生动地展现了相思之苦的缠绵不绝。

她能够捕捉到情感中最细微的瞬间,并用简洁而精准的语言加以表现,使读者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

李清照词的抒情还常常借助自然景物来烘托氛围,表达情感。

在《醉花阴》中“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西风、黄花等自然景象,衬托出自己的孤寂与憔悴。

她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情感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李清照在抒情时,也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

在《永遇乐·落日熔金》中,通过回忆昔日汴京的繁华热闹与如今的孤独凄凉相对比,“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鲜明地表现出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沉浮,从而加深了情感的表达力度。

李清照的词作语言简洁明快,却又韵味无穷。

她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朴素的语言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

如《如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用简洁的文字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也流露出她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由的向往。

此外,李清照的词在抒情中还体现出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敏感。

浪漫主义在南宋词人李清照词中的表现

浪漫主义在南宋词人李清照词中的表现

浪漫主义在南宋词人李清照词中的表现引言浪漫主义是一种文化思潮,追求个体自由、情感表达和对自然、热爱和向往社会理想的情感。

南宋词人李清照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词作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本文将探讨浪漫主义在李清照词中的表现。

1. 自然意象李清照以自然景色描绘来表达内心世界,展示了她对大自然的喜爱与渴望。

她运用各种自然意象,如春花、秋月、江河等,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身边的风景之中。

"重帏深下蛾眉仄,卷《诗经》小雅调。

未挂轻云答谢妆,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相逢皆不见,似闻名字新。

输出耽中好为棹;再颠覆恐层篁。

"这首词表达了李清照对于自然的赞美,形容了她独自品酒欣赏花间风景的情景。

通过描绘灯火阑珊、燕子双飞等场景,直观地传达了浪漫主义对自然的追求。

2. 情感宣泄李清照的词作表达了浓郁的个人情感。

她将内心复杂纷绕的感情通过文字表露出来,包括爱情、离别、思念等。

她以自己真实的情感为基础,创造出了多变且深刻的词意。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描述了女主角在一夜春雨之后,多愁善感地回忆起前任情人。

通过描绘雨声、酒香和海棠凋谢等细节,反映了李清照内心复杂而纠结的情感体验。

3. 自由意志浪漫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意志,李清照也在自己的词作中表达了对于个人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渴望。

"如梦令:何处望神州?满眼风云识夜舟。

兰舟弄晓钟山月,碧海青天夜度沧洲。

迷花倚石忆吹箫,年年华发易销魂,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这段词描述了女主人公留连忘返、追逐自由的情景。

通过描绘夜晚的海洋、星辰等意象,以及对音乐、花朵等美好事物的向往,李清照表达了她对自由生活与幸福追求的渴望。

4. 社会理想浪漫主义追求社会理想和改革。

李清照也在她的词作中反映了她对社会不公和悲剧命运的关注。

李 清照女性作品中的独特情感表达手法是什么

李 清照女性作品中的独特情感表达手法是什么

李清照女性作品中的独特情感表达手法是什么李清照,这位宋代的杰出女词人,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手法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她的作品犹如一面镜子,反映出女性内心深处的细腻情感和复杂思绪,为后世所传颂和赞赏。

李清照善于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来传达情感。

在她的词作中,常常能看到对内心感受的入微刻画。

比如《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便通过一连串的叠词,生动地展现了她内心的空虚、寂寞和愁苦。

这种细腻的心理描写并非直白的倾诉,而是通过对环境、动作和情绪的细腻描绘,让读者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她的心境。

她仿佛在与读者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将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助娓娓道来。

李清照还擅长借景抒情。

她能敏锐地捕捉到自然景物中的细微变化,并将其与自己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通过描绘日暮时分的美景和游玩的欢快场景,表现出她早年生活的无忧无虑。

而后期的《醉花阴》中“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则以西风、黄花等萧瑟的景象,烘托出她思念丈夫的愁苦之情。

她笔下的景物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观,而是情感的寄托和象征,使读者能够通过这些景象深切地体会到她的喜怒哀乐。

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李清照的作品中也运用得炉火纯青。

她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表达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

在《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将无形的愁绪化作有重量的物体,形象地展现了内心的沉重压抑。

拟人手法的运用则让她的作品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如《清平乐》中的“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赋予梅花人的情感和动作,使其成为自己忧愁的见证者。

此外,李清照在情感表达上还具有真实坦率的特点。

她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都能真诚地展现在作品中。

她的爱情词中充满了对丈夫的深情思念和热烈爱恋,如《一剪梅》中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直白地表达了相思之苦。

李清照的诗词风格

李清照的诗词风格

李清照的诗词风格
李清照(1084年-1155年)是北宋时期的女词人,其诗词风格独特,以清新、婉约、感伤而著称。

李清照的诗词主题广泛,涉及爱情、自然、家国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她的诗词风格的几个特点:
1. 情感真挚:李清照的诗词情感真实而深刻,她能通过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现内心的悲喜哀乐。

2. 形象细腻:李清照的诗词以描写女性形象为主,她对女性身心状态的描述非常细腻,能够捕捉到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柔弱之处。

3. 描述自然:李清照的诗词中经常出现自然景色的描写,她能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4. 借景抒怀:李清照善于借助景物来抒发自身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她能够表达自己对命运、爱情、家国等话题的思考和感受。

5. 常用修辞手法:李清照的诗词中常常使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总体来说,李清照的诗词风格清新、婉约、感伤,表达了她独特的情感和思考,使她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具一格的女性词人。

李 清照如何通过词传达个人情感

李 清照如何通过词传达个人情感

李清照如何通过词传达个人情感李清照,这位在词坛熠熠生辉的女性,以其独特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为后世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词作。

她的词犹如一扇扇心灵之窗,让我们得以窥探她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李清照早期的词作,多充满着少女的纯真与欢快。

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描绘了她在溪边游玩至日暮,饮酒沉醉,尽兴而归却迷路误入藕花深处的情景。

词中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而是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展现出少女时期的无拘无束和天真烂漫。

那种尽情享受生活的愉悦情感,透过文字自然地流淌出来,让读者仿佛能看到那个活泼俏皮的少女形象。

而在《点绛唇·蹴罢秋千》里,“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刻画了一位刚刚荡完秋千,慵懒娇憨的少女形象。

当有客人突然来访,她害羞地匆忙跑开,却又忍不住倚门回首,假装嗅着青梅,偷偷打量来人。

这种细腻的心理描写,将少女的羞涩、好奇和期待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感受到她内心深处那微妙而又纯真的情感波动。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转和生活的变迁,李清照的词作情感也逐渐变得深沉和忧伤。

北宋灭亡,南宋偏安,李清照在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剧痛后,其词作中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悲愤。

《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开篇连续使用七组叠词,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

秋风瑟瑟,淡酒难御寒意,旧时相识的大雁,如今却带来无尽的伤痛。

满地凋零的黄花,无人采摘,独自守着窗儿,直至黄昏,细雨点点滴滴,这一切的一切,又岂是一个“愁”字能够说尽的!这种深沉的哀愁,不仅仅是个人身世的感慨,更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破碎山河的悲叹。

唐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艺术特点与思想内涵

唐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艺术特点与思想内涵

唐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艺术特点与思想内涵李清照,是中国古代唐宋时期的女词人,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她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李清照的词作艺术特点与思想内涵。

一、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点1. 真挚感人:李清照的词作情感真实,不做作,贴近生活。

她能够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真挚而纯粹的情感,令人动容。

2. 抒发离愁:“千里共婵娟”,这句经典开篇使得李清照在表达离别之情时显得格外凄美动人。

她善于运用意象和比喻手法来抒发对亲友远去或者爱侣分离所带来的伤感之情。

3. 唯美浪漫:李清照擅长营造优美、富有幽香氛围的场景,并将自然景色与个体感受相结合,形成了既具体又抽象、既客观又主观的艺术形象。

4. 技法独特:李清照常用对仗、借物抒情、婉转表达等技巧,使她的词作更具音乐性和韵律感。

同时,她也善于使用典故和历史事件来增强词作的文化底蕴。

二、李清照词作的思想内涵1. 唱吟人生:在李清照的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对人生苦难与无常的体验与领悟。

通过描述自然景色或者个人经历,她将自己对世事沧桑以及爱情离别之感悲凉而淡泊地展现出来。

2. 叙述女性命运:作为一位女性词人,李清照用笔赞美了古代女子们勇敢坚毅地面对困境,并渴望得到真正幸福生活的愿望。

她关注着妇女权益,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普通女性所处位置和心理状态。

3. 思考宣泄:在快意恩仇之余,李清照也有不少伤怀忧国之辞。

这些作品表达了她对时事政治的思考和关注,以及对国家疾苦的担忧。

三、李清照词作的影响与意义1. 文学成就: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位具有重要地位的女性诗人。

她用自己细腻动人的文字,创造了许多经典之作,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遗产。

2. 社会价值:李清照通过自己的词作反映出当时社会风貌和女性处境,提高了妇女在文学领域中的地位。

同时,也启迪着后来者对于个体情感体验和生活态度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3. 传承发展:李清照是唐宋时期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女性词人之一。

李清照的诗思想感情总结

李清照的诗思想感情总结

李清照的诗思想感情总结李清照(1084年-1155年),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北宋时期著名女词人。

她的诗思想和感情表达深受后世文人的赞赏和倾慕。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爱情、家国和悲凉命运的独特诠释,表达出她绵长而深沉的思想和丰富多彩的感情。

李清照的诗思想主要集中在爱情和生活哲理两个方面。

从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她对爱情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诠释。

她以细腻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女性在爱情中的渴望和失落。

她清晰地意识到婚姻并非爱情的终点,而是关系的起点,她的诗中呈现出对婚姻不完满的痛苦和对未来的期许。

她的诗中既有对爱情的执着和痴迷,又有对人生苦难和辗转反侧的思考。

在李清照的诗思想中,也有非常浓厚的生活哲理。

她以自然和日常生活为背景,借用鲜活的形象和意象来表达她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她关注人性的善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描绘人们的生活琐事和人情冷暖,表达了她对于社会现象和人伦关系的深刻洞察。

她的诗中融入了许多深刻的哲理,如“玉树临风千夫指,罗衣何事两相愁”、“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等,这些诗句常常令人产生共鸣和沉思。

李清照的感情表达非常丰富多彩,她既有对父母的思念和感恩,也有对爱人的深情和依恋。

她的诗中充满了对日常琐事的感慨和对不幸遭遇的痛苦。

她描绘出自己在流离失所、身心疲惫中的痛苦神情,表达了对人生苦难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抱怨。

她的情感非常真实和直接,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和共鸣。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诗思想和感情总结起来可以用四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真挚、悲凉、激情和洞察。

她用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爱情和生活的追求和思考;她的诗中流淌出一种深沉而悲凉的情绪,表达了对生命的抱怨和对命运的无奈;她的诗中充满了激情和独特的表达方式,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她对人性的洞察和对生活的思考让她的诗作具有思想深度和内涵。

李清照的诗思想和感情表达展示出了她作为女性词人独特的魅力和才情。

她的作品虽然主题局限于个人的情感和命运,但却蕴含着超越时空和性别的普世价值和深刻哲理。

李清照的情感与人生观从诗词看女性的内心世界

李清照的情感与人生观从诗词看女性的内心世界

李清照的情感与人生观从诗词看女性的内心世界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女诗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诗词不仅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人生观,也从侧面展现了女性内心世界的某些特点。

本文将从李清照的情感和人生观的角度,通过分析她的诗词来探讨女性的内心世界。

一、情感表达的纤细与细腻李清照的诗词以纤细、细腻而著称,她常用婉约、柔情的笔触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例如在《如梦令》一词中,她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这句词描绘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陶醉之情。

通过细腻的描述,形成了女性柔情脉脉的韵味。

二、对于爱情的痴迷与追求李清照的诗词中经常出现对爱情的痴迷和追求,她以一种深沉、真挚的情感表达对爱情的渴望和执着。

在《如梦令》的开头,李清照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这表明作者因思念而无法入眠,浓重的情感彰显出女性心灵深处对于爱情的向往。

三、对于逝去时光的怀念与感叹李清照的诗词中常常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感叹。

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过往美好时光的场景和感受,流露出对过去的眷恋。

在《如梦令》的结尾,她写道:“已恨非长云物,不雨终风又定。

”这句词语带有对岁月流转的无奈和不舍,寄托了女性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四、对人生的悲观与无奈除了对爱情的表达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李清照的诗词中也透露出对人生的悲观和无奈。

她在诗中抒发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疑惑和忧虑,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

在《如梦令》的中间部分,她写道:“闲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嘘。

”这句词语表达了对生活枯燥乏味和无法改变的不满,折射出女性对于人生困境的思考。

五、对世事的冷静与观察尽管李清照的诗词中充满了韵味和情感,但她对世事的冷静观察也是其作品的特点之一。

她以犀利的目光透视社会现象和人情世故。

例如在《如梦令》的开头,她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这句词语反映了她对世事变幻无常和社会的冷漠,也是女性对于社会现实的审视。

结语:通过对于李清照的诗词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她纤细、细腻的情感表达,对于爱情的痴迷与追求,对于逝去时光的怀念与感叹,对于人生的悲观与无奈以及对世事的冷静与观察。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女性意识与情感表达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女性意识与情感表达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女性意识与情感表达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之一,她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她独立而坚定的女性意识,同时也体现了她深情而真挚的情感表达。

在她的词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于女性地位的思考、对于婚姻与爱情的追求,以及对于生活的痛苦与无奈。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李清照的作品表现了她对于女性地位的思考。

在宋代的封建社会中,女性处于被动和弱势的地位,束缚在家庭和婚姻之中。

然而,李清照却通过她的作品表达了对这种束缚的不满和渴望自由的意愿。

例如,在《如梦令》中,她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她以自己误入莲花深处的比喻,暗喻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困顿和束缚。

通过这样的意象描写,李清照让读者感受到了她对于以爱情婚姻为束缚的不满情绪。

其次,李清照的作品展现了她对于爱情的追求与表达。

她的词作以表达内心深情为主题,倾诉了她对于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在《如梦令》中,她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她用雨疏风骤的情景描绘了她在爱情中的纠葛和心思缠绕,通过描写眷恋和无奈的情感,向读者展示了她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对于爱情的痴迷。

最后,李清照的作品折射了她对于生活的痛苦和无奈。

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于人生苦难的思考和对于命运无奈的感叹。

例如,在《一剪梅》中,她写道:“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她以红藕香残、玉簟秋的景象表达了她对于痛苦和寂寞的感受,通过自己的个人经历,反映出她对于人生苦难和无常的深入思考。

总之,李清照作为宋代词人,她的作品不仅展示了她的女性意识,还表达了她深情而真挚的情感。

她通过对于女性地位的思考、对于爱情的追求与表达,以及对于生活的痛苦与无奈的抒发,让读者感受到了她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

她的作品不仅具有历史的价值,更是对于现代女性的启示和鼓舞。

无论是在当代还是在历史长河中,她都是不可忽视的文学巨匠。

李清照诗词背后的情感世界古代女性的心声如何触动现代人

李清照诗词背后的情感世界古代女性的心声如何触动现代人

李清照诗词背后的情感世界古代女性的心声如何触动现代人李清照诗词背后的情感世界——古代女性的心声如何触动现代人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她的诗词以婉约柔媚、抒发情感而著称,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然而,她的诗词不仅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更融汇着古代女性的心声,触动着现代人的心灵。

一、对爱情的细腻表达李清照的诗词中流露出深刻的爱情触动,这种情感的表达在当时的女性诗人中极为罕见。

她以细腻的笔触,讴歌了爱情中的甜蜜和痛苦,引发了读者对于爱情的共鸣。

例如《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几句简单的诗句,却展现了深深的思念和对爱人的期待之情。

二、对婚姻的无奈和痛苦古代女性的命运常常受限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婚姻更是受到重重束缚。

李清照的诗词中时常流露出对婚姻的无奈和痛苦,反映了古代女性心灵的挣扎。

她的《醉花阴》一词,诉说了自己深爱的丈夫的离去,以及此后再婚带来的心理冲突和痛苦,揭示了古代女性在婚姻中的无奈处境。

三、对人生的哲思和苦闷李清照的诗词中也蕴含着一种对于人生的哲思和苦闷。

她独特的才情和对人生的思考,使诗词中常常透露着对人生的痛苦和迷茫。

她的《醉花阴》中就反映了自己人生起伏的心路历程,并反思了人生的无奈和矛盾。

四、对于家国的忧虑和追忆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然而李清照的诗词中却不乏对于国家和家国的忧虑和追忆。

在她的诗词中,家园的荣辱和国家的兴衰是她关注和思考的重要主题。

例如《如梦令》中的“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通过对故国的思念和追忆,她抒发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对国家命运的牵挂。

李清照的诗词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深刻的内涵触动着现代人。

她的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情感和心声,既反映了过去古代女性的命运和心理,又启示了现代社会女性在情感和心理层面上的共鸣和关怀。

李清照诗词背后的情感世界,正是通过她那独特的方式,将古代女性深沉的内心世界传递给了现代的读者。

李清照诗歌特点

李清照诗歌特点

李清照诗歌特点
李清照的诗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感情真挚、婉约:李清照的诗词表达细腻,情感真挚,她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2.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李清照在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用平实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3. 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李清照的诗词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用寻常语度八音律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使得她的作品更加贴近生活,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4. 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李清照的诗词善于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5.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李清照的诗词在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则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这也表现出了她对中原的怀念。

6. 将南宋的生活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李清照的诗词将南宋的生活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她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诗歌特点可以用“婉约、清新、忧愤、深沉”来概括。

她的作品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也反映了社会现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1000字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其词作品多以艳丽、愁苦的爱情为主题,描绘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所遭受的各种磨难、困顿和悲伤。

在她的词作中,愁情是一种非常突出的主题,其深刻地表现出了李清照对于爱情、生活和美好事物的无尽眷恋和追求。

李清照的愁情体现了她对生命的无尽憧憬。

她的词常常反映出她对于传统封建社会的不满和疑惑,特别是对于女性地位和自由的思考和探讨。

同时,在她的词中,爱情被赋予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意义,表达了她对于真挚、纯粹的情感的不断追求和渴望。

正因为如此,她的词中充满了愁情,而这种愁情的表现也让她的词作品更加深入人心、感人至深。

其次,李清照的愁情体现了她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在她的词作品中,爱情被渲染成一种非常美好、无尽的情感,因此愁情也被赋予了一种非常美好的色彩。

她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把爱情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非常具有感染力的艺术氛围。

这种追求美好的情感体现了她对生活的优美和完美的不懈追求,也让她的词作品更加充满了力量和激情。

最后,李清照的愁情体现了她对于自己价值的认同和肯定。

她的词作品充满了对于爱情的感悟和思考,因此也可以理解成她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肯定。

在她的词作品中,愁情被赋予了一种非常真挚、纯粹的情感,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她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于生命的热爱。

这种情感渗透到每一行词中,表现出了她对于生命和自身价值的重视和认同,也让她的词作品更加深入人心、打动人心。

综上所述,李清照的词作品中愁情的体现是非常突出的,他所表现的情感深刻、真挚,表现出了她对于美好、生命和自己价值的追求和认同。

她的词作品令人感动、真挚,对人们的情感有着深刻的影响和启示。

李 清照的词为何感情细腻

李 清照的词为何感情细腻

李清照的词为何感情细腻李清照,这位宋代词坛的璀璨明珠,她的词作以感情细腻著称,如涓涓细流,润泽着读者的心灵。

为何她能将情感刻画得如此入微?这其中蕴含着多种因素。

首先,李清照生活的时代背景对她的词作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代,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为文人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创作环境。

然而,李清照经历了北宋的灭亡和南宋的动荡,国家的兴衰变迁在她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这种历史的沧桑感和个人命运的无常,使得她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沉。

她在词中既抒发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又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悲哀。

再者,李清照自身的性格特点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她聪慧敏感,心思细腻,对周围的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感悟力。

这种性格使她能够捕捉到生活中细微的情感变化,并将其融入到词作之中。

她的内心世界丰富而复杂,无论是喜悦还是忧愁,都能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来。

李清照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也为她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熟读诗词经典。

家庭的文化氛围熏陶了她的文学素养,使她具备了高超的表达能力。

她能够用精准的词汇和优美的句式,将内心的情感细腻地展现出来。

而且,李清照的个人经历丰富多样。

她经历了爱情的甜蜜与苦涩,婚姻的美满与波折。

与丈夫赵明诚的相濡以沫,琴瑟和鸣,让她体会到了爱情的美好;而丈夫的离世,又给她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孤独。

这些情感经历成为了她创作的源泉,使她能够在词中深刻地表达出爱情的种种滋味。

李清照在词作中善于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

她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红藕香残玉簟秋”,以残荷、秋凉等景象烘托出内心的寂寞和凄凉;她对人物的心理和神态描写也十分入微,“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生动地展现了内心的彷徨和愁苦。

此外,李清照还擅长运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情感的表达。

比如“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将无形的愁绪比作有重量的物体,形象地表现出内心沉重的忧愁。

李清照的词之所以感情细腻,是时代背景、性格特点、家庭环境、个人经历、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古代诗人李清照的创作风格与情感表述

古代诗人李清照的创作风格与情感表述

古代诗人李清照的创作风格与情感表述李清照,一个古代诗人,她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述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她的诗作中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展现了她对生活、爱情和自然的独特感悟。

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细腻而深沉的情感表达,以及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首先,李清照的创作风格独特而丰富。

她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得她的诗作富有音乐性和韵律感。

她的诗句往往抓住瞬间的美丽,用简练而精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比如她的《如梦令》中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几句诗以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了一个雨夜的情景,给人一种清新而梦幻的感觉。

她的诗作中还常常出现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使得她的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李清照的情感表述深入人心。

她的诗作中常常流露出对爱情的思念和痴迷。

她的爱情诗作中充满了对爱人的眷恋和对离别的伤感。

比如她的《声声慢》中写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这几句诗抒发了她对爱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离别的无奈之感。

她的情感表达细腻而真挚,让人感受到她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此外,李清照的诗作中还常常展现了她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她的诗作中常常出现对花、草、树木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使得她的作品充满了自然的美感和生命的活力。

比如她的《如梦令》中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几句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她对春天和月亮的向往之情。

她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展现了她对生命和世界的独特感悟。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述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她的诗作中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让人感受到她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她的诗句简洁而精确,富有音乐性和韵律感。

她的情感表达细腻而真挚,让人产生共鸣。

她的诗作中展现了她对生活、爱情和自然的独特感悟,使得她的作品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美感。

无论是当代还是古代,李清照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述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的。

浅谈李清照诗词的情感色彩

浅谈李清照诗词的情感色彩

浅谈李清照诗词的情感色彩摘要:李清照一生的生活可分为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的词中分别表达出了各个时期的词人的感情色彩:未婚浪漫的少女感情色彩;已婚后多愁善感的思妇感情色彩;国破家亡后凄苦悲凉的寡妇感情色彩。

关键词:李清照词;情感色彩。

李清照是我国宋朝一位著名的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又自名为易安室,宋朝历城(现在山东省济南市)人。

出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死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以后,一生历经表面繁华,实则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与动乱不已,偏安江南的南宋初年。

从富裕走向苦难的现实生活,使她酿就成了一颗千回百折的词心和诗意。

她在我国浩瀚文学史上,在词的创作领域内,占有相当重要地位。

她的遗作不多,《宋史.艺文志》作六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作《漱玉集》一卷,又有别本分五卷,但都已经散佚,至今辑存的仅有五十余首,其中还间或有别家作品窜入。

但其感情世界里,既有表现在词里的“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少女的天真和羞却,又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的丧夫之痛和流亡之苦,但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在诗中表现的“生当作人杰,死以为鬼雄”的爱国主义的激情和豪迈。

论李清照其人、其诗词,只看到她词里的婉约柔细的一面,或者只看到她诗文里豪迈刚强的一面,同样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

关于她的生平事迹,现代学者徐培均先生在《李清照》里搜集的相当完备,我们为了便于说明她作品里的情感变化,只摘取和她情感与创作的几点关系作简要的论述。

李清照生长在一个仕宦家庭里,她的父母都很有文化修养。

家庭中浓厚的文学气氛,对于培养她成为一个具有很高文化修养的人,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条件。

她在十八岁左右与山东诸城的一个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家也是个仕宦家庭,但夫妻之间共同生活所充满的却不是庸俗的享乐生活和利禄思想,而是可贵的学术气氛和艺术气氛,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作过详细的记载。

夫妻的共同趣味和爱好,精神生活的和谐,使她沉醉在一种无尚的幸福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李清照诗词的情感色彩摘要:李清照一生的生活可分为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的词中分别表达出了各个时期的词人的感情色彩:未婚浪漫的少女感情色彩;已婚后多愁善感的思妇感情色彩;国破家亡后凄苦悲凉的寡妇感情色彩。

关键词:李清照词;情感色彩。

李清照是我国宋朝一位著名的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又自名为易安室,宋朝历城(现在山东省济南市)人。

出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死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以后,一生历经表面繁华,实则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与动乱不已,偏安江南的南宋初年。

从富裕走向苦难的现实生活,使她酿就成了一颗千回百折的词心和诗意。

她在我国浩瀚文学史上,在词的创作领域内,占有相当重要地位。

她的遗作不多,《宋史.艺文志》作六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作《漱玉集》一卷,又有别本分五卷,但都已经散佚,至今辑存的仅有五十余首,其中还间或有别家作品窜入。

但其感情世界里,既有表现在词里的“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少女的天真和羞却,又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的丧夫之痛和流亡之苦,但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在诗中表现的“生当作人杰,死以为鬼雄”的爱国主义的激情和豪迈。

论李清照其人、其诗词,只看到她词里的婉约柔细的一面,或者只看到她诗文里豪迈刚强的一面,同样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

关于她的生平事迹,现代学者徐培均先生在《李清照》里搜集的相当完备,我们为了便于说明她作品里的情感变化,只摘取和她情感与创作的几点关系作简要的论述。

李清照生长在一个仕宦家庭里,她的父母都很有文化修养。

家庭中浓厚的文学气氛,对于培养她成为一个具有很高文化修养的人,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条件。

她在十八岁左右与山东诸城的一个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家也是个仕宦家庭,但夫妻之间共同生活所充满的却不是庸俗的享乐生活和利禄思想,而是可贵的学术气氛和艺术气氛,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作过详细的记载。

夫妻的共同趣味和爱好,精神生活的和谐,使她沉醉在一种无尚的幸福里。

这就是李清照前期作品所产生的生活基础,也是她后期作品所时时追忆的实际内容。

决定李清照晚期作品思想内容和情感基础的是时代灾难中个人生活的不幸。

李清照生活在我国民族危机十分严重的时代,外民族的疯狂入侵和宋室的败退南渡,直接破坏了她的宁静、温暖的生活。

在逃难中,李清照失去了她和丈夫历年来所苦心搜集的金石书画等宝贵文物,而她的丈夫也在建炎三年死去了。

国破家亡的遭遇使她对于国家命运和政治现实都表现出十分关心的感情,但可惜她这方面的生活感触并没有在她的词中得到直接反映,除了《永遇乐》比较直接地表现出一种故国之思外,她的一腔爱国热情大都表现在其诗文中。

她此时的创作既笼罩了一层十分孤独、凄楚的感情,又表达了她强烈的民族爱国精神。

一、天真烂漫的情感作品年轻时的李清照,性格比较开朗、活泼。

她所处的环境,又是一个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所在。

那里有闻名的千佛山、大明湖,湖光山色,映照全城,名胜古迹也特别多。

加之幼年时代,她处在北宋统治阶级的表面繁荣时期,“垂髫之童,但习歌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

”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宋徽宗借“与民同乐”之口,“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

这时的李清照,生在贵族豪门,在闺房里,她感到闷倦,在人面前,她显得腼腆,可是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她就显得无比的天真:“湖上风来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花,清露洗萍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怨王孙》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小词,上半阕写初到湖上的感受,下半阕写归去的心情。

作者把热爱自然的主观意识赋予了客观存在的景物:分明是她爱好“水光山色”,却偏说“水光山色”要与人亲近;分明是她舍不得离开离开沙鸥和白鹭,却偏说沙鸥和白鹭对人有情。

词中写的虽然是“红稀香少”的晚秋景色,却毫无那种悲秋与迟暮之感。

整个艺术境界中充满着热情爽朗的朝气,跃动着青春的活力。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溪亭为宋时历下名泉之一,靠近历城西北的大名湖。

此时湖上荷花盛开,景色令人陶醉。

词人游览至日暮,逞足了游兴,始奋力划船,赶着回去,惊动了一群正在栖息的鸥鹭。

少女的欢笑与惊呼仿佛依稀可闻。

还有一首词塑造了一个天真爽朗、机灵活泼的少女形象,其实就是李清照自己的写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铲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点绛唇》刚踏罢秋千,薄汗湿衣时,有客来访。

慌乱中,少女来不及穿鞋,只穿着袜子急忙躲闪。

带着羞涩,回首倚门,把手中的青梅轻闻——这是怎样天真烂漫的少女啊!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清照从天真的少女逐渐成为大家闺秀。

青春的情怀、人生的滋味,渐渐潜入她的心怀,在一些词里,她清晰地描写了这时的心情:“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这里描写的少女连“斗百草”的兴致都没有了,足不出户,默默地看着细雨打湿空空的秋千,表现了少女无尽的伤春情怀,真是:少女的心思莫去猜啊!李清照十八岁时,嫁给了赵明诚,两人志同道合、意趣相投。

李清照这时的词,充满的仍是天真与浪漫,如《浣溪沙》“辟食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和《减字木兰花》“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把一个新妇在丈夫面前的妖媚娇憨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显得清新活泼,犹不减少时词作中所写的天真风韵。

但随着丈夫的出仕,离情别绪之情也日见的多了起来。

二、离愁别绪之情的作品正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夫妻间难免有分离的时刻。

婚后两年,赵明城出仕,少则小别数月,多则一年半载,时间即使比较短暂,也常常牵动李清照的离情别绪,有《一剪梅》为证:“红藕香残玉覃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作者由云间翱翔的大雁而想及锦书,将苏轼雁足传书的典故巧妙地融化于词中,自然妥帖,细致地刻画了一刹那间的思维过程。

结尾三句,反复咏叹抒发了难以排解的相思之苦。

还有一首小令,也是写思妇的离愁:“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词中写女主人和卷帘人的对话,意味隽永,波澜曲折,深闺少妇内心深处的伤春惜别情怀和小丫鬟天真无邪的神态,栩栩如在眼前。

全词字面上无一“愁”字,而深深的离愁别恨却渗透在整个艺术形象之中,特别是“绿肥红瘦”一语,极富于形象美,写出了作者主观上红颜易老的感慨。

更有一阕名作《醉花荫》,其中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语塑造出一个消瘦的思妇形象。

相传赵明城读此词时,叹赏不已,一方面自愧弗如,一方面又想超过她,于是闭门谢客,废寝忘食,写了三天三夜,得词五十余首,把妻子的词放进去,拿给友人陆德夫看。

陆玩赏再三,说:只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绝佳。

说明了此词的感人之深。

李清照本是一个在思想上、才能上、性格上都应该得到发展的作家,可是封建社会的的制度却把她困在无所事事的狭小天地里,又经历了家庭矛盾与政治斗争的双层折磨,使这时她的词充满了恹恹终日、百无聊赖的情绪,但这些决不是仅限于爱情上的苦闷,而是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阶层妇女的精神世界。

公元1127年,是历史上称之为“靖康之难”的一年。

面对国破家亡的惨剧,勾起了词人一腔爱国之情,写下了流亡途中一些爱国之诗,可惜流传极少。

1130年,赵明城去世,就在他去世前,李清照把离愁别绪和对时局的耽心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阕凄婉动人的新词:“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这首词是将幻想的境界与生活的现实联系起来写的。

女词人眼前的景况是这样的孤寂、凄清,不然的话,怎会感觉到蟋蟀的鸣叫竟把梧桐叶也抖落下来了呢?结尾一句,词人通过阴晴不定的天气变化,驰骋丰富的想象,抒发了如怨如诉的感情,其中似乎也隐含着对时局多变的担忧。

难道词人已预感到和明城的长离吗?赵明城的去世,对李清照无疑是个最沉重的打击,也是她人生道路上的一大转折。

从此,她一身承受着国破、家亡的双重痛苦,流落江南,“飘零遂与流人伍”,开始了孤苦凄凉的晚年生活。

这对她本人来说,当然是极其不幸的,但也由于有了这段惨痛的经历,她的艺术才华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她个人的命运与时代脉搏也进一步结合起来,从而写出了许多血泪凝成的爱国诗文。

三、抒发民族爱国之情的作品如果说李清照前期词表现出敏感的青年妇女所具有的精神苦闷、爱情心理以及对个性自由的朦胧欲望,那么她后期的词和诗文(南渡及亡夫之后)则是以民族情绪和爱国情感为主题,在前期词哀愁伤感的基调上更趋悲怆、沉郁,情感的忧郁也更加深刻化,乃至变前期的“终日凝眸”为后期的“欲语泪先流”。

徽钦二帝被虏北去,北宋就此告亡。

赵构南渡,偏安东南半壁,过着苟且偷生的日子。

李清照随夫南渡,但两年后丈夫病故,她完全陷入国破家亡的惨境,从此开始了二十余年颠沛流离的生活,直至客死他乡。

绍兴五年,诗人流落金华,写下了著名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国破家亡这一人生惨剧,使她在南渡后,心情更加愁苦沉痛。

“倦梳头”、“事事休”,竟至“欲语泪先流”!此词可见词人早年所没有的如此深广的悲痛之情,同时告诉人们,正是那悲剧性的社会时代铸就了女词人的悲剧性格,这时的“愁”,已不是“正人间天上愁浓”的夫妻离别之“愁”,而是国家破碎、人往何处的亡国之愁了!“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如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问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永遇乐.元宵》元宵佳节,人们都在诗酒庆贺,女词人此时心中有着愈发难言的痛苦,女伴来相邀,被她婉言谢绝。

词人此时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及时寻乐,不是醉生梦死地求解脱,而是勾起她国家破碎、身世飘零之感,不能不思念“中州盛日”、金瓯无缺的旧时盛况。

南宋著名词人刘辰翁读此词“为之涕下”,“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须溪词》),可见其爱国思想情感之深沉动人。

《漱玉集》中有一首风格独特的《鱼家傲》,也写自她流亡时期:“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