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知识点
怎么总结文献知识点
![怎么总结文献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418f80b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37.png)
怎么总结文献知识点一、概念与定义在文献综述中,定义和概念是首先要明确的内容。
例如,对于某一研究领域或者一个研究对象,我们需要明确它的概念和定义,而这些定义和概念通常来自于已有的文献。
在这部分中,我们可以总结相关文献中的概念和定义,分析不同文献对相同概念的理解和表述,从而梳理出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研究方法与技术文献综述还需要总结已有文献中使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是支撑研究成果的基础,因此对于某一研究问题或者对象,我们需要了解其在已有文献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包括实验方法、数据处理技术、模型构建等。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还可以进行不同研究方法和技术的比较和评价,分析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三、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文献综述中还需要总结已有文献中的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
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获取实验结果,而这些实验结果通常在文献中得到记录和报告。
对于某一研究对象或者问题,我们需要了解其在已有文献中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分析其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还可以对不同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价,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四、理论框架与科学问题文献综述还需要总结已有文献中的理论框架和科学问题。
科学研究的理论框架是其理论基础和思维模式,而科学问题则是其核心内容和研究重点。
对于某一研究领域或者一个研究对象,我们需要了解其在已有文献中所提出的理论框架和科学问题,分析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可以总结已有文献对于该理论框架和科学问题的讨论和分析,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指导和建议。
五、研究进展与展望文献综述最后需要总结已有文献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科学研究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而其发展方向和前景则需要从已有文献中进行总结和展望。
对于某一研究问题或者领域,我们需要了解其在已有文献中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其科学意义和社会价值。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可以总结已有文献中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启示。
文献学章节考研知识点梳理pdf
![文献学章节考研知识点梳理pdf](https://img.taocdn.com/s3/m/7ed1b47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98.png)
引言:
概述:
本文将围绕文献学的主要章节展开,包括文献学的基本概念、史前文学、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和近代文学。
每个章节将详细介绍相关的考点和要点,并提供丰富的示例和解析,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献学的知识。
正文内容:
一、文献学的基本概念
1.文献学的定义和范围
2.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3.文献学的分类和发展史
4.文献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5.文献学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二、史前文学
1.史前文学的概述和特点
2.史前文学的分类和代表作品
3.史前文学的创作背景和影响因素
4.史前文学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5.史前文学的主题和意义
三、古代文学
1.古代文学的概述和特点
2.古代文学的分类和代表作品
3.古代文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
4.古代文学的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
5.古代文学的流派和传统
四、中世纪文学
1.中世纪文学的概述和特点
2.中世纪文学的分类和代表作品
3.中世纪文学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4.中世纪文学与宗教文化的关系
5.中世纪文学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五、近代文学
1.近代文学的概述和特点
2.近代文学的分类和代表作品
3.近代文学的社会背景和思潮影响
4.近代文学的艺术追求和表现形式
5.近代文学的主题和文化价值
总结:。
历史文献知识点
![历史文献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a465a27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ba.png)
历史文献知识点历史文献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可以了解和认识过去的历史事件、社会文化、政治风貌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历史文献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历史文献的类型、编写方法、价值和应用等方面。
一、历史文献的类型历史文献根据其形式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口述文献和书面文献两大类。
口述文献主要包括口头传统、口述历史和访谈记录等,这些文献通过口头言语传递历史信息。
书面文献则是通过文字记录的历史资料,包括史书、文集、档案、日记、信件等。
史书是最主要的历史文献类型之一,它是对历史事件进行系统梳理和叙述的著作。
例如《史记》、《资治通鉴》等,这些史书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文集则是收集了某一历史人物的文献作品,如《毛泽东文集》、《魏晋世系表》等。
档案是国家、组织或个人收集整理的历史文献,常见的有国家档案、地方档案等。
日记和信件是个人记录的历史文献,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个人生活等。
二、历史文献的编写方法1. 口述文献的采集和整理:对于口述文献的采集,可以通过对老人和历史见证者的采访,记录他们的口述历史和回忆。
在整理时,要注意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并尽可能还原当事人的原话和态度。
2. 书面文献的撰写和整理:书面文献的编写包括收集、整理、校对和出版等环节。
收集可以通过查阅历史档案、文献资料、专业书籍等途径获取。
整理时需要对文献进行筛选、分类、排序等工作。
校对是确保文献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排除文字错误和漏洞。
最后,将编写好的文献进行出版,以便更多人了解和研究。
三、历史文献的价值和应用历史文献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应用价值。
1. 历史价值:历史文献是还原历史真实性的主要途径,通过研究文献,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的经过和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
文献不仅反映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还反映了历史阶段的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的状况。
2. 应用价值:历史文献不仅可以用于学术研究,还可以应用于教学和社会实践。
医学文献检索知识点
![医学文献检索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e626374011ca300a6c39069.png)
医学文献检索1、文献(literature,document):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2、文献的四个基本要素:(1)记录知识的具体内容(2)记录知识的手段,如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
(3)记录知识的物质载体,如纸张、光盘等。
(4)记录知识的表现形式,如书、刊,以及电子版等多种形态。
*3、文献按内容加工深度可分为四类:(1)一次文献(primary document):是指作者以其本人的研究成果(如实验、观察、调查研究等的结果)为基本素材携程的原始创作,如专著、期刊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等。
(2)二次文献(secondary document):是将大量无序、分散的一次文献收集、整理、加工、著录其著者、篇名、分类、主题、出处等特征,并按一定的顺序加以编排,形成供读者检索所需一次文献线索的新的文献形式。
(3)三次文献(tertiary document):是科技人员围绕某以专题,借助于二次文献,在充分研究与利用大量一次文献的基础上,即经过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撰写而成的新的文献,或综述已取得的成果进展,或加评论、或预测发展趋势。
(4)零次文献(zero document):指未经信息加工,直接记录在载体上的原始信息。
4、文献按获取的难易程度可分三类:(1) 白色文献:完全公开(2) 黑色文献:完全不公开(3) 灰色文献:内部交流*5、文献信息的特点(1)数量庞大,增长迅速(2)文种繁多,但呈明显的英文化趋势(3)内容交叉重复(4)文献形式呈现多样化(5)文献分布既集中又分散,但呈专题化或专集化趋势(6)知识老化加快,文献寿命(半衰期)缩短(7)交流传播及变化速度加快7、医学文献的结构(1)图书的结构:主要包括封面、封底、书脊、书名页、出版说明、前言(序)、目次、附录、后记等。
参考文献的格式(NLM采用的ANSI标准格式)Norman IJ, Redfern SJ,editors. Mental health care for elderly people. New York: Churchill Livingstone ;1996书中的章节:Philips SJ, Whisnant JP. Hypertension and stroke. In: Laragh JH, Brenner BM, editors. Hy(2) 期刊论文结构:期刊论文包括文章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
综合文献知识点总结
![综合文献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16b9a03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90.png)
综合文献知识点总结一、综合文献的来源和分类1.来源:综合文献的来源包括书籍、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
其中,学位论文是研究者进行综合文献研究时常用的资料来源之一,因为学位论文通常具有系统性、深度和实证性。
2.分类:综合文献可以按照内容分类为理论性文献和实证性文献;按照形式分类为文献综述和文献综合分析。
二、综合文献的获取1.文献检索:研究者可以通过图书馆的书刊查询系统、学术期刊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等途径进行文献检索,以获取相关的文献资料。
2.文献借阅:研究者还可以通过图书馆或者国家图书馆向借阅相关文献资料,以获得原始文献进行分析研究。
3.文献下载:一些学术期刊数据库和学术网站还支持用户在线下载文献全文,方便研究者进行文献阅读和分析。
三、综合文献的分析与应用1.文献评价:研究者可以通过对文献的质量、可信度、适用性等进行评价,筛选出适用于自己研究的文献资料。
2.文献概述:研究者可以对文献进行概括、总结和分类,了解某一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和主要研究方向。
3.文献综合:研究者可以通过对不同文献进行对比、综合和整理,构建起自己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思路。
4.文献引用:研究者可以通过引用相关的文献资料,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四、综合文献的注意事项1.来源可信:在进行综合文献研究时,研究者需要注意选择来源可信、内容全面、观点客观的文献资料。
2.时效性:研究者需要注意文献的时效性,选择最新的文献资料,以反映某一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3.综合性:在进行文献综合分析时,研究者需要对不同观点进行综合对比,形成自己的理论和观点。
4.引用规范:研究者需要遵循学术规范,正确引用文献资料,并标注出处,以避免学术抄袭和侵权问题。
五、综合文献的作用和意义1.研究依据:综合文献为研究者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为研究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2.研究指导:综合文献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某一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为研究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b14750f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69.png)
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历史文献是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资料来源,记录着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针对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的主要分类和其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史书类文献1. 《史记》:《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纪传体的形式,详细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
该书是后世通史类书籍的重要范本,被誉为中国古代史书的鼻祖。
2. 《汉书》:《汉书》是东汉时期的一部史书,分为纪传体和表格式两个部分。
纪传体主要记载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而表格式则呈现了一系列官职任免和重要的年表内容。
《汉书》对于研究汉代历史以及政治制度变迁具有很大的价值。
3. 《后汉书》:《后汉书》是东汉末年编撰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录了从新朝到东汉末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
该书对于了解东汉末年政治动荡、中外交往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4.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囊括了从战国到五代十国的历史。
该书以事件为线索,通过纵横交错的编排方式,系统梳理了中国历史上重要阶段的事件演变过程。
二、经部类文献1. 《易经》:《易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也是卜筮学的基础文献。
该书主要讲述了阴阳学说和八卦六十四卦的组成和解释,具有深刻的哲学思想和卜筮指导意义。
2. 《尚书》:《尚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法律文献,记录了周朝早期的政治制度、礼仪制度和各种法律条文。
该书是研究周朝政治制度和社会风俗的重要参考资料。
3. 《春秋》:《春秋》是孔子编纂的一部年代纪实的史书,记载了鲁国的历史事件。
该书以简洁明了的文字方式,概括性地记录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和外交等重要事件。
4. 《周礼》:《周礼》是古代礼制文献,记录了周朝的礼仪制度和社会风俗。
该书对于研究古代社会制度和官职任免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历史文献学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文献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4f2fb3a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11.png)
中国历史文献学知识点总结一、文献学的基本概念文献学是研究古代文献的学科,它包括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和编辑等内容。
文献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古代的书籍、碑文、简牍等史料,通过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二、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古代就有人对古代文献进行了整理和研究。
比如《尚书》就是我国最早的文献学作品之一,它对周代的历史、制度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记载。
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文献学也不断得到发展,唐代的《新唐书》、宋代的《宋史》和明代的《明史》等作品,都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的代表作品。
三、中国历史文献学的主要内容中国历史文献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和编辑等方面。
其中,文献的收集是文献学研究的第一步,通过广泛的搜集古代文献,可以为后续的整理和研究工作提供充足的史料。
文献的整理是文献学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古代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和编目,可以使研究者更好地了解文献的内容和特点。
文献的研究是文献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可以为后人对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了解提供重要的参考。
文献的编辑是文献学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整理、修订和校对,可以使古代文献更加全面、准确。
四、中国历史文献学的主要方法中国历史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考古学、史志学、碑学、考证学等方法。
其中,考古学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通过考古发掘,可以为文献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实物依据。
史志学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对古代历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可以为后人了解古代历史提供重要的参考。
碑学是研究碑文的学科,通过对碑文的整理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考证学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通过对古代文献的考证,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认识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五、中国历史文献学的重要成就中国历史文献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很多重要成就,比如《尚书》、《新唐书》、《宋史》和《明史》等作品,都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的重要成就。
文献考据的知识点总结
![文献考据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d5a4a5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f.png)
文献考据的知识点总结一、文献考据的概念和意义文献考据是指对文献资料进行详细的鉴别、整理、归纳、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它是研究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研究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1. 概念文献考据是指对所选用的文献资料,要依据它们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之条件加以审查和比较,以确保所选用的文献资料能够真实的反映出事物的真相,对研究过程进行重要的辅助作用。
2. 意义(1)确保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考证,可以排除虚假、错误和不实的信息,提高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2)为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支持。
文献考据可以帮助研究者获取真实、准确和权威的信息和数据,为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支持。
(3)促进研究成果的传播和应用。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系统考据,可以提高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促进其在学术界和社会中的传播和应用。
二、文献考据的基本原则文献考据的基本原则是全面性、准确性、权威性和规范性。
遵循这些原则,可以保证文献考据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1. 全面性全面性是指文献考据应该覆盖相关的全部文献资料和信息,不偏不倚地进行考证和分析。
对于文献考据的内容和范围应该尽可能的全面,确保考据过程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2. 准确性准确性是指文献考据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对文献资料的内容和信息进行详细和准确的分析和验证。
对于文献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应该进行严格的筛选和判断,确保所用文献资料的准确性。
3. 权威性权威性是指文献考据应该以权威的文献资料和信息为依据,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考证和分析。
对于文献资料的来源和权威性,应该进行详细的了解和评价,确保所用文献资料的权威性。
4. 规范性规范性是指文献考据应该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进行,不随意性和主观性。
对于文献考据的方法和过程,应该遵循相应的规范和标准,确保考据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三、文献考据的基本步骤文献考据的基本步骤包括文献查阅、文献鉴定、文献整理、文献分析和文献评价。
文献综述相关知识点总结
![文献综述相关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0377a2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39.png)
文献综述相关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研究背景与意义近年来,文献综述作为科研工作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系统整理、分析和总结,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促进研究者对某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分析,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本文旨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总结出一些相关领域的知识点,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方法在进行文献综述时,首先要确定研究的范围和目的。
选择合适的文献检索数据库,如PubMed、Web of Science、CNKI等,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
然后对文献进行筛选,选择与研究目的相关的文献进行阅读和分析。
最后,根据文献的内容和研究要点,对文献进行综合归纳和总结。
第三部分:心理学领域文献综述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的学科,涉及范围广泛。
在进行心理学领域的文献综述时,可以选择一些热点问题或者前沿课题进行综述。
比如,可以选择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综述,总结不同研究方法和治疗手段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及发展情况。
第四部分:营养学领域文献综述营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及其代谢规律的学科,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营养学领域的文献综述时,可以选择一些与营养物质相关的疾病进行综述,比如肥胖症、糖尿病等。
通过对不同营养素和饮食模式对这些疾病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可以为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部分:教育学领域文献综述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对培养人才和促进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进行教育学领域的文献综述时,可以选择一些与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相关的问题进行综述,比如课堂教学方法、学生评价体系等。
通过对不同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应用及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第六部分:总结与展望通过对心理学、营养学和教育学领域的文献综述,我们可以发现不同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同时也可以了解到这些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政治文献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献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9c6ce00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78.png)
政治文献知识点总结一、政治文献的定义政治文献是指在政治生活中产生的各种书面资料和文件,包括宪法、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议会文件、党派文件、宣言、议定书、条约、协定、协议、政治演讲、政治宣传材料、政治传单、政治宣传片等。
二、政治文献的分类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的基本法。
宪法包括宪法正文和宪法解释。
宪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的根本制度、政治制度、法律权利、公民权利、国家机构和其他重要问题。
2.法律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依法办事的基础。
法律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际法和国际条约等。
3.政策文件政策文件是国家制定的对特定问题或特定领域的解决方案,是国家管理的具体行动指南。
政策文件包括国家发展战略、政府工作报告、规划纲要、政策解释、政府文件、行政命令等。
4.议会文件议会文件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议案、决议、问题调查文件等。
议会文件包括定期议会会议记录、临时议会会议记录、全体会议决议、委员会会议记录等。
5.党派文件党派文件是政党制定的党章、纲领、党务文件、政策文件和其他重要文件。
党派文件是政党组织和政治活动的重要指导和依据。
6.宣言宣言是国家、政党、政治组织或政治领袖公开的宣布立场、宣称主张、宣扬理念的文书。
宣言是政治宣传和政治表态的主要形式。
7.议定书、条约、协定、协议议定书、条约、协定、协议是由国家或国际组织签订的具有约束力和规范性的国际文件。
议定书、条约、协定、协议是国际关系和国际合作的基础。
8.政治演讲政治演讲是政治领袖、政治人物或政治思想家在重大政治场合或重要政治活动中发表的有关政治理论、政治主张、政治态度和政治政策的演讲。
9.政治宣传材料政治宣传材料是政治组织、政治团体、政治宣传机构和政治宣传人员制作、发布和传播的有关政治理论、政治主张、政治政策的各种宣传资料。
10.政治传单政治传单是政治组织、政治团体、政治宣传机构和政治宣传人员制作、发布和传播的有关政治理论、政治主张、政治政策的单页宣传资料。
文献检索知识点汇总
![文献检索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38377dd700abb68a982fba6.png)
1.信息的定义: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运动状态及其特征的反应,是事物发出的信号、消息。
2.信息的特征:(1)载体依附性(2)无限共享性(3)永不枯竭性(4)开发增值性(5)应用时效性(6)存在普遍性3.知识的定义:信息是知识的源泉和基础,知识是信息的升华和结果,系统化、理论化的信息就称为知识。
4.知识的分类:(1)Know What(2)Know Why(3)Know How(4)Know Who5.文献的定义: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6.文献的四要素:(1)信息内容(2)信息符号(3)记录方式(4)载体材料信息、知识、情报、文献四者之间的关系:信息是产生知识的原料,知识是被人类优化、理论化后的信息集合,式存储和传递信息、知识的载体。
7.信息源的类型:(按信息源存在形式分):(1)个人信息源(2)组织机构信息源(3)事物型信息源(4)文献型信息源(5)电子型信息源文献型信息源:1)图书:是指内容比较成熟、资源比较系统、有完整定型装帧形式的出版物。
要较全面、系统地获取某一专一的知识,参阅图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优点:成熟可靠、系统全面。
缺点:知识陈旧。
2)期刊:与图书相比,期刊出版发行速度快,内容新颖、丰富,但是不系统。
(按信息源内容加工深度分):定义、例子、特点(1)零次文献:未经出版发行或未进入社会交流的最原始的文献。
如:私人笔记、底稿、手稿、个人通信、新闻稿等特点:内容新颖、但不成熟,不公开交流,难以获得。
(2)一次文献:以作者本人取得的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论文、报告等经公开发表或出版的各种文献,习惯上称为原始文献。
如:期刊论文、专利说明书、技术标准等。
特点:在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在内容上具有原创性,在出处上具有分散性。
内容新颖丰富,叙述具体详尽,参考价值大,但数量庞大、分散。
(3)二次文献:是按照特定目的对一定范围或科学领域的大量分散的、无组织的一次文献进行鉴别、筛选、分析、归纳和加工整理重组而成的系统的、有序的、方便查找使用的浓缩简化产物,即所谓的检索工具。
古典文献学知识点整理
![古典文献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6b01d7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19.png)
古典文献学知识点整理古典文献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献的学问,它涵盖了诸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以下为您整理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希望能帮助您对这门学科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古典文献的载体1、甲骨甲骨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
其内容多为占卜记事,对于研究殷商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2、金石金指青铜器,上面的铭文称为金文;石主要指石碑,刻有文字的石碑称为石刻。
金石文献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3、简牍竹简和木牍是古代常用的书写材料,用笔墨书写。
其使用时间跨度长,对于研究先秦至汉代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4、缣帛缣帛是丝织品,质地柔软,便于书写和携带,但成本较高,未能广泛使用。
纸张的发明和推广极大地促进了文献的传播和保存。
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开始,纸张逐渐成为主要的文献载体。
二、古典文献的形制1、卷轴装将纸张粘连成长幅,以木棒等为轴,从尾向前卷起存放。
这种装帧形式在唐代以前较为常见。
2、经折装将长幅纸张折叠成册,形如折扇。
这种形式便于翻阅,多用于佛经的装帧。
3、旋风装将书页按照一定顺序粘贴在一张底纸上,翻阅时书页如旋风般展开。
4、蝴蝶装将书页对折,以中缝为准,将有文字的一面向里对折,再将各页中缝对齐,用糨糊粘连书脊,最后以硬纸包裹作封面。
这种装帧形式使书页展开如蝴蝶展翅。
5、包背装与蝴蝶装类似,但书页的文字面向外对折,装订时将书背用糨糊粘连,再用硬纸包裹书背。
是我国古代书籍装帧的最后一种形式,用线将书页装订成册,经久耐用,美观大方。
三、古典文献的版本1、善本指具有较高文物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版本。
通常包括年代较早、刻印精美、内容完整准确、传承有序等特点的版本。
2、稿本作者的原稿,分为初稿、修改稿等。
3、抄本以手写方式复制的版本。
4、刻本通过雕刻木板印刷而成的版本,又分为官刻、家刻、坊刻等。
5、活字本使用活字排版印刷的版本,如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等。
6、影印本通过照相技术复制的版本。
文献学的基本知识点
![文献学的基本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955af7f27284b73f242507a.png)
复习大纲1、文献的定义及其演变如何?答:文献就是将知识,信息用文字,符号,图像,音频等记录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结合体。
演变:(1)结绳记事:古记事的一种方法,毕竟不能全面地记载复杂的事物,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被图画或文字取代(2)甲骨文:是龟甲、兽骨文字的简称,全称“龟甲兽骨文字”,也称“龟甲文”、“卜辞”、“占卜文字”、“契文”、“殷契”等。
(3)树皮画、帛、金、竹简等作为载体记录文献。
⑷纸质文献,活字印刷术产生⑸非纸制文献,如光盘等2、文献的一般性质和社会功能如何?答:一般特性:信息性:也称情报性、知识性,就是把知识外化了,是文献的立命之本。
人们不断地认识世界,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记录知识,不断地生产出各种文献;另外为了促进社会和生产力的发展,还必须不断地阅读各种文献,增长知识和才干。
文献最本质的属性就是知识性,有了这一性质,它才能具有保存和传递的价值,也才能发挥文献在人类各种活动中不可代替的独特作用。
载体性:文献要外化就需要载体,物质的形态,它是奠定其它性质的物质基础符号性/记录性:通过这个性质将内容和载体连接起来(客观实在性)文化性:所有人类文化活动都是文明的活动可交流性:有横向交流和纵向交流智力资源性:因为文献可反复利用价值模糊性:表现在其内容,由语言和文字的交流时效性:时效性越强,就越有价值,要强调适用性总而言之:文献数量急剧增加,形势复杂、文中多样,内容日趋分散于交叉重复,时效性增强,新陈代谢频繁。
社会功能:文献的记录——存储——积累功能;文献的交流传递功能;文献生产过程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文献的质量是衡量社会文明的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3、简述国内外文献定义的流派。
答:国内:早期:《论语、八俏》: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郑玄和朱熹的释义:文,典籍;献,贤也马端临《文献通考》特点:广义,图书,典籍,书籍交互使用;狭义,经文的史料现代:⑴载体论: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叫文献,这是文献的一般性定义⑵知识论:文献即知识,一切知识即文献,一切记录的内容都是文献。
文献学概要重点整理
![文献学概要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8bf19bf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ac.png)
文献学概要重点整理
文献学是研究文献的起源、发展、传播、保存及其文化价值的学科。
以下是文献学的重点整理:
一、文献的概念和特征
文献是指以书面形式存在的各种文字、图像、声音等记录物,包括书籍、报纸、期刊、手稿、纪录片、音频等。
文献具有存储信息、传递知识、记录历史等功能,同时也具有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二、文献的分类
文献可以按照内容、形式、载体、语种等多个方面进行分类。
按照内容可分为学术文献、文学文献、历史文献等;按照形式可分为书籍、报纸、期刊、手稿、碑刻等;按照载体可分为纸质文献、电子文献等;按照语种可分为中文文献、外文文献等。
三、文献的阅读方法
文献的阅读方法包括预读、略读、精读、批判性阅读等。
预读是指先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结构和思路,确定自己的阅读目的;略读是指在预读的基础上,加快
阅读速度,抓住文章的重点和关键词;精读是指仔细阅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和思路;批判性阅读是指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价,发现文章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四、文献的引用和著录
文献的引用和著录是学术研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引用文献时,需要注明文献的来源、作者、出版时间、出版地点、页码等相关信息,在著录时,需要按照不同的文献类型采用不同的著录规则,如MLA、APA、Chicago等。
五、文献资源的获取途径
目前,获取文献资源的途径主要有图书馆、数据库、互联网等。
在图书馆中,可以通过图书馆目录、馆藏书目、在线检索等方式获取文献;在数据库中,可以通过检索引擎、文献数据库等进行检索和下载;在互联网上,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开放获取资源等方式获取文献。
以上是文献学的概要重点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文献学知识点
![文献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d59815b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06.png)
文献学知识点一、什么是文献学文献学,是图书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文献的收集、整理、组织、利用及管理等问题。
它不仅关注文献的形式和内容,还深入研究文献的产生、传播和影响等方面。
通过研究文献学,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各类文献资源,提高信息检索和利用的效率。
二、文献分类根据文献的性质和形式,我们可以将文献分为以下几类:1.专著:指由一位或多位作者合著或编写的书籍,通常是对某一特定主题的系统研究。
2.学术期刊论文:指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研究论文,以其权威性、及时性而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3.会议论文集:指由学术研讨会或学术会议组织者出版发行的文集,收录与会者的研究成果。
4.报刊文章:指发表在报纸和杂志上的短文或长文,涉及各类社会问题。
5.学位论文:指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一般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
6.工业文献:指反映特定行业或领域研究和发展动态的技术报告、标准规范、专利文献等。
7.官方出版物:指政府机关、各级行政部门及事业机构出版的各类文件、公报、年鉴等。
8.电子文献:指以电子形式存储和传播的各类文献资源,包括电子书籍、电子期刊、网页等。
三、文献检索文献检索,是指根据自身信息需求,在各种信息资源中查找与其相关的文献资料的过程。
文献检索的目的是找到最合适的信息资源,满足信息需求。
常用的文献检索工具包括图书馆的图书检索系统、学术数据库、互联网搜索引擎等。
四、文献引用和参考文献著录在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中,引用他人的观点或研究成果是一种常见的做法,同时也要对引用的文献进行详细的著录。
常用的引用标注方式有美国心理学会(APA)、现代语言协会(MLA)、芝加哥手册(CMS)等,不同学科领域可能有不同的引用要求,需要根据指定的引用规范进行书写。
五、文献评价文献评价,是指对文献的质量、可信度、权威性等进行评价和判断的过程。
对于学术研究来说,文献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筛选出高质量的文献资源,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古典文献学知识点整理
![古典文献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642463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fe.png)
古典文献学知识点整理古典文献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献的学问,它涵盖了从文献的产生、流传、整理到利用的全过程。
对于喜欢历史文化、从事学术研究或者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来说,了解古典文献学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一些古典文献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古典文献的载体在古代,文献的载体多种多样。
最早的文献载体可以追溯到甲骨,古人将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占卜和记事。
随后出现了青铜器,上面的铭文被称为金文,往往记载着重大的事件或祭祀等活动。
竹简和木牍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使用,将文字写在狭长的竹片或木片上,用绳子串联起来。
帛书则是写在丝织品上的文献,相对昂贵,但质地柔软便于书写。
到了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张逐渐成为主要的文献载体,极大地促进了文献的传播和保存。
二、古典文献的类型1、总集是汇集多人作品的文献,如《诗经》《楚辞》等。
2、别集是个人作品的结集,如李白的《李太白集》、杜甫的《杜工部集》。
3、丛书把多种书籍汇集在一起,冠以总名,如《四库全书》。
4、类书是辑录各种书中的材料,按门类或韵部编排,以供查检和引用,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
三、古典文献的版本版本学是古典文献学的重要分支。
版本指的是一部书经过传抄、刻印等所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本子。
1、善本通常是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版本,如精校精刻本、名家批校本等。
2、稿本作者的手稿,具有很高的原始性和权威性。
3、抄本手写的副本,有传抄本和影抄本之分。
4、刻本雕版印刷的本子,又分为官刻本、家刻本和坊刻本。
四、古典文献的校勘校勘是对古籍进行整理和研究的重要手段,目的是纠正文献在流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
校勘的方法主要有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
对校法是将一部书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本校法是以本书前后内容互证,判断是非;他校法是用其他相关书籍来校勘;理校法是根据逻辑推理来判断正误。
五、古典文献的目录目录是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及其叙录,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文献的存佚、内容和流传情况。
文献的知识点总结初中
![文献的知识点总结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ff7fce6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c.png)
文献的知识点总结初中一、文献的概念文献是人们从事科学、技术和学术研究活动所需要的最基本资料。
文献的种类很多,包括书籍、期刊、报纸、会议论文、专利、标准、统计年鉴等。
文献的内容涉及广泛,涵盖了人类的各个领域,是人类知识的宝库。
二、文献的分类文献可以按照载体的不同形式分为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
纸质文献包括书籍、期刊、报纸等,而电子文献则包括网络资源、数字图书馆等。
文献还可以按照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比如专业文献、大众文献等。
三、文献的检索当我们需要查找某一方面的信息时,我们需要运用检索技术来找到相关的文献。
检索工具有很多种,比如图书馆的目录、数据库检索系统、互联网搜索引擎等。
我们需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检索工具,并掌握一定的检索技巧,才能找到所需的文献。
四、文献的利用文献的利用是指通过阅读、分析、研究等手段,从文献中获取知识和信息。
文献的利用对于科研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新知识、汲取经验、解决问题。
五、文献的评价评价文献的质量是很重要的,因为文献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我们所获取的知识和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我们需要根据文献作者的资质、研究方法、实验设计等因素来评价文献的质量。
六、文献的管理对于大量的文献资料,我们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方便我们的学习和工作。
文献的管理包括整理、分类、储存、索引等过程,需要我们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管理技能。
七、文献的保护文献是人类的智慧结晶,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文献,包括合理使用、规范引用、防止盗版等。
八、文献的传播文献的传播是指将文献资料广泛传达给社会大众,以便更多的人能够获取其中的知识和信息。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文献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途径,比如网络图书馆、电子期刊、数字出版等。
综上所述,文献是我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来源,了解文献的概念、分类、检索、利用、评价、管理、保护和传播等知识点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文献知识,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文献查找知识点总结
![文献查找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596c2ce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b6.png)
在进行学术研究和论文撰写时,文献查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查找文献,我们可以获取到前人的研究成果,了解当前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支持。
本文将从文献查找的方法、工具和技巧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文献查找的方法1. 图书馆查找图书馆一直是学术研究者获取文献的主要渠道之一。
通过检索图书馆的书目目录、期刊数据库和电子资源库等,可以获取到丰富的学术文献资源。
图书馆提供的检索工具有书目检索系统、期刊数据库等,研究者可以根据检索关键词和分类号等进行文献检索。
2. 在线检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术文献资源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检索。
像Google Scholar、百度学术、知网、万方数据等学术搜索引擎和数据库,提供了海量的学术文献资源,可以方便研究者进行检索。
3. 会议论文和学术交流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也是获取学术文献资源的途径之一。
通过参会交流、听取报告和交流讨论等,可以了解当前学术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并获取到一些尚未发表的学术文献资料。
二、文献查找的工具1. 检索工具在进行文献查找时,研究者可以借助一些检索工具来帮助自己进行检索。
像EndNote、Note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文献转换工具等,都可以帮助研究者收集、管理和整理文献信息。
2. 数据库学术数据库是研究者查找文献的重要资源之一。
国内外有很多知名的学术数据库,像Web of Science、Scopus、CNKI、VIP、Wanfang Data等,提供了丰富的学术期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文献资源。
3. 学术社交平台有一些学术社交平台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文献资源,像ResearchGate、等,这些网站上不仅有研究者自己的学术成果,还有其他研究者的成果,可以进行多维度的文献查找。
1. 关键词选择在进行文献检索时,关键词的选择非常重要。
研究者应该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选择合适的关键词进行检索,尽量细化和专业化,以准确地锁定所需文献资源。
文献学知识点
![文献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765273b3169a4517723a34f.png)
1、汉石经:熹平石经是中国古代最早刊刻与碑石上的官定儒家经书,又名《汉石经》,《一字石经》,熹平石经初刻与东汉熹平四年(175年),于光和六年(183年)完成。
共有46块碑,200911字。
原立于洛阳太学讲堂的东西两侧,遗址在河南偃师县佃户乡。
熹平石经共包括《鲁诗》,《尚书》,《周易》,《礼仪》,《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种经文,经文从右向左直行书写,书体秀美,为汉隶精品。
2、魏石经:正始石经是中国三国曹魏时期刊刻的碑石经书,又名《魏石经》,《三体石经》。
初刻于正始二年(241年),原立于魏都洛阳南郊太学讲堂,遗址在河南偃师佃户乡。
正始石经用篆文,古文,隶书等三种文字刻成,因此又被称为《三体石经》,碑文仅有《尚书》,《春秋》两种,从左向右刻写,碑文每面约33行,每行60字,,共有28碑。
3、唐石经:唐石经始刻于唐文宗大和七年(公元833年),于开成二年(公元887年)刻成,当时立于长安国子监太学,今存西安碑林。
包括《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共十二经。
4、别集:汇集一人的多种文体作品为一书称为别集。
“别集”之名是于“总集”相对而言的。
5、政书:是中国历代记录“典章制度”的书籍,它收集历代或一个朝代制度的沿革以及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方面的史料,分门别类地加以编排和叙述,具有制度史、文化史和学术史的性质。
6、类书:辑录古籍原文中的部分或全部资料,按类或按韵编排,以供人们查考用的工具书。
7、丛书:是指按一定的目的,在一个总名之下,将各种单独著作汇编于一体的一种集群式图书,又称丛刊、丛刻或汇刻等。
形式有综合型、专门型两类。
8、方志:方志以地区为主,综合记录该地自然和社会方面有关历史与现状的著作,又称地志或地方志,有关专载江河湖海、祠庙寺观、名胜古迹、水利交通的著作,亦可归入其内。
9、家谱:又称族谱、祖谱、世谱、家乘、家牒等,是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文献的定义及其演变如何?答:文献就是将知识,信息用文字,符号,图像,音频等记录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结合体。
演变:(1)结绳记事:古记事的一种方法,毕竟不能全面地记载复杂的事物,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被图画或文字取代(2)甲骨文:是龟甲、兽骨文字的简称,全称“龟甲兽骨文字”,也称“龟甲文”、“卜辞”、“占卜文字”、“契文”、“殷契”等。
(3)树皮画、帛、金、竹简等作为载体记录文献。
⑷纸质文献,活字印刷术产生⑸非纸制文献,如光盘等2、文献的一般性质和社会功能如何?答:一般特性:信息性:也称情报性、知识性,就是把知识外化了,是文献的立命之本。
人们不断地认识世界,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记录知识,不断地生产出各种文献;另外为了促进社会和生产力的发展,还必须不断地阅读各种文献,增长知识和才干。
文献最本质的属性就是知识性,有了这一性质,它才能具有保存和传递的价值,也才能发挥文献在人类各种活动中不可代替的独特作用。
载体性:文献要外化就需要载体,物质的形态,它是奠定其它性质的物质基础符号性/记录性:通过这个性质将内容和载体连接起来(客观实在性)文化性:所有人类文化活动都是文明的活动可交流性:有横向交流和纵向交流智力资源性:因为文献可反复利用价值模糊性:表现在其内容,由语言和文字的交流时效性:时效性越强,就越有价值,要强调适用性总而言之:文献数量急剧增加,形势复杂、文中多样,内容日趋分散于交叉重复,时效性增强,新陈代谢频繁。
社会功能:文献的记录——存储——积累功能;文献的交流传递功能;文献生产过程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文献的质量是衡量社会文明的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3、简述国内外文献定义的流派。
答:国内:早期:《论语、八俏》: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郑玄和朱熹的释义:文,典籍;献,贤也马端临《文献通考》特点:广义,图书,典籍,书籍交互使用;狭义,经文的史料现代:⑴载体论: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叫文献,这是文献的一般性定义⑵知识论:文献即知识,一切知识即文献,一切记录的内容都是文献。
注重它的记录特征。
北大教授指出,文献是一切用图像、声频、文字、影像等记录下来的内容知识。
⑶符号论:符号的集合就是文献。
不要太注重特征,要看到文献本体。
是按逻辑的、有系统的、能理解的符号。
⑷融合论:有知识、载体、符号的融合国外:拉丁文:Documentun document literatura literature广义:一切有文字的记录狭义:图书资料4、文献记录符号和信号分别几种类型?答:记录符号:与文献语言是同义词分成四类:(1)形象符号:象形文字图画图像(2)声音符号:口语声响音乐(3)文字符号:文字(4)人工代码符号记录信号:A信道的角度来说。
换一个角度说,符号属于符号学、语言学及逻辑学B信号属于信息论和通讯技术范畴,是文献信息内容的携带者,是信道。
C分成四类(1 视频信号/视觉信号:文字图像(2声觉信号/声频信号:语言音乐(3 视频、声频同步信号:磁带光盘(4触觉信号:盲文D从技术角度,还可以分:文字/数字信号,光信号,磁信号,声信号,电信号等5、按照文献的载体和记录特征可以分成哪几种文献?各自特点如何?答:㈠印刷型文献种类:铅印、平版印刷、油印、石印、胶印、木印等优点:便于阅读、携带,可以大批量复制,成本低廉缺点:体积大,份量重,信息密度低,收藏空间大㈡缩微型文献种类:缩微胶片和缩微平片优点:1)能忠实地复制原件2)记录的自由性大3)记录密度高4)影像可永久保存5)生产容易,记录速度快,适于大批损坏文献的抢救6)便于检索7)体积小、重量轻和信息储存量大缺点:1)不能区分颜色或复制下特殊记录。
2)不能忠实再现原件大小及其细微部分和版本艺术。
3)缩微品清晰度较差,每复制一次,缩微胶片的清晰度就要降低5%。
4)利用统摄方式复制文献的信息内容,常因处理不当而损坏原件。
5)缩微制品的保管条件比纸质文献更严格,库房造价也高,同时阅读不方便㈢声像型文献载体:电、磁、胶质材料记录符号/信号:电磁波、机械振动、声波种类:视觉、听觉和音像1)视觉资料,2)听觉资料3)视听资料优点:1)直观的感觉,所以又称直感型资料,对于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传播情报均有独特作用。
2)电影制品可以真实地再现语言、文字难以表达的细微差别和连续过程。
3)声像型文献传播信息速度之快.也是印刷文献难以企及的。
4)以磁性材料为载体的音象资料还可以反复录制,便于知识内容的更新。
缺点:1)声像型文献需要借助设备来获取信息2)不易保存3)检索不够方便4)对某些载体来说存储密度较㈣机读型文献载体:磁性材料记录信号/符号:数字代码、文字图像记录方式:编码与程序设计种类:穿孔纸带、穿孔卡片、磁带和磁盘优点:①信息存储量大、密度高,存取方便;②可进行多途径、多角度检索,保证较高的查全率和查准率③存贮文献具有较高的标引深度④内容能够及时更新;⑤图像、声音表现力丰富缺点:1)由于需用计算机才能阅读,所以成本较大2)须借助于计算机才能使用,故在一段时期内尚不足以取代印刷型文献㈤光盘记录方式:激光载体:塑料、金属种类:只读光盘、一次写入光盘,简称WORM 和可擦除重写光盘,简称E—RW优点1)可用于记录或检索各种文献,2)可远距离输入,3)便于利用与检索。
利用光盘外借系统,不同文献(书刊、地图、档案等)可以通过同一终端查询。
贮存在光盘内的文献,可在几秒钟内显示并同时为几个用户服务;4)光盘存储密度高,成本低,易复制。
5)光盘易于操作,6)利用光盘能提高对原件的分辨率。
缺点:1)光盘的寿命较短,一般只能保证20年以内的有效期。
2)光盘误码率高,另外将文献信息转化成数字编码进行存贮时,若技术稍处理不当,就会使原件上信息丢失或被删改.因而光盘复制件没有法律凭证性,不适于作为未解密的备查档案的复制件,但可作为已解密档案的复制件。
3)成本问题上,仅仅将光盘作为一种参考服务工具比较合适,在档案工作中利用光盘并不合理,因为大多数档案利用率比较低。
4)需要比较昂贵的设备辅助读取6、按照编辑和出版特征可以分成哪几种文献?答:图书:装祯上的变化:卷轴制度(汉晋至唐后期)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册页制度(唐后期至现代)平装和精装特点:主题突出,系统完整、成熟;思想,理论,技术的创新和划时代的成果都以书的方式发表;缺点:撰写周期长,内容可能滞后报刊:①期刊:期刊一般是指名称固定、开本一致的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物。
期刊论文内容新颖,报道速度快,信息含量大,是传递科技情报、交流学术思想最基本的文献形式。
②报纸:报纸是以刊登新闻和评论为主的定期连续出版物。
报纸有期刊的大部分优点:出版周期更短,传播信息快,内容新颖等丛刊,特种文献;介乎于图书与期刊之间;内容广泛,类型多样;出版分散,密级程度不同;收集困难,出版周期不定;情报价值高特点;告知性、保密性、时效性实践性 :发表快,出版快、灵活性零散资料:档案、舆图、图片、乐谱等7、非纸质文献有哪几种?答:古代:骨(甲骨文),金(铜器铭文),石(石刻文献),竹(竹简和木牍),帛(丝绸),贝叶(贝叶棕叶)。
现代:音像文献,缩微文献,机读电子文献。
(同上5)8、了解古籍文献的版式结构。
答:古籍单页版式包括版面、界行、版心、鱼尾、象鼻、天头、地脚、书耳等名称。
9、西方印刷技术对中国的书籍结构有哪些影响?答:a)开本大小的变化;向小开本过渡;向石印和铅印过渡b)传统版式的改进;页码编制采用;句读、人、地名标示符号的应用;界行消失;文字横排c)两面印刷“洋装”问世平装和精装的出现;文献的题名开始在书名页中间、右上或者左斜下等位臵;封面有图案装饰d)现代版权页的出现10、了解ISBN ISSN 和中国标准文献号,定义,结构,所在文献的物质单元位置。
答:1.国际标准书号ISBNISBN 0 – 8013 – 0019 – 3组号出版号书号校验号2.国际标准期刊号 ISSNa. ISSN由8位数字组成,在前后4位数字之间有一个连接符号。
前7位是标准号由ISSN 中心分配b.前缀码3位(977),是国际物品编码协会指定给国际标准刊号(ISSN)专用的前缀码。
c.数据码7位,是不含校验码的中国标准刊号的ISSN部分。
d.特别数位(2位),也称顺序变化位,通常以“00”表示,可以用来表示同一刊物价格的变化,或用于识别每周内日报的不同期号。
e.校验码(1位),是最后一位数字,是根据EAN规定的特定方法计算出来的,用以表示数字的准确性。
f.附加码(长度自行设定),也称加长码3.中国图书标准文献号a.由分类号、出版社代号、书序号三部分组成b.第一、二部分与第三部分之间用圆点“〃”相隔,圆点前有四位数或五位数。
c.圆点前的三位数即为出版社代号,所余的数字为分类号,圆点后为种次号。
d.分类号,按图书内容确立,采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17个基本大类的类号。
类号是一位或两位数字。
出版社代号是固定的三位数字。
11、文献标准号的作用是什么?答:⑴判断该文献是否是正式公开出版物。
所有正式出版的文献都经过一系列程序,经国家相关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获得标准文献号,并在市场上流通,所以文献标准编号可以作为正式公开出版物的标志,同时文献标准号是经过相关管理中心统一分配具有校验作用的号码,也是判断文献是否盗版的重要手段。
⑵有利于生产、发行、管理部门进行统计、发行、管理工作。
由于文献标准编号具有唯一性的特点,因此非常方便文献生产、管理、发行、统计工作。
如通过查验文献生产单位的标准文献号使用情况,可以知道该单位文献生产的数量。
国家通过对标准文献号的管理。
可以知道某一时期文献的出版或销售情况。
标准文献号,尤其是其中条码的使用,使得输入速度较快、准确性提高、应用于出版管理、发行中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⑶提高文献收藏和服务部门的工作效率文献只有在利用中才能发挥其价值。
各图书馆或各服务部门利用标准文献号,可以清楚地了解文献额收藏情况。
同时,文献收藏和服务部门为了更好的方便读者使用文献,通常要对文献惊醒加工整理。
利用标准文献号可以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⑷进一步实现文献的国际交流。
由于不同语言的限制,文献在国际传播中会受到地域的影响。
但标准文献号采用拉丁字母和数字,适用国际统一标准,可以不受语言的限制,文献在国际间的传播更加便利。
12、从《七略》到《中图法》请梳理中国图书分类法的发展轨迹.答:⑴七分法:大约在公元前6年,由汉代刘向、刘歆父子所编的《七略》,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系统地反映国家藏书的分类目录,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图书分类法。
《七略》有总序、有类序、有书名、有叙录,是著录相当完善的书目。
它的分类标准已兼顾了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如“诸子略”之按学术流派划分、形式如“诗赋略”之按体裁及作者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