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教学设计精品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间隔排列》教学设计(校赛课一等奖)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间隔排列》教学设计(校赛课一等奖)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间隔排列》教学设计(校赛课一等奖)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间隔排列》是学生学习数学中关于排列知识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意义,掌握间隔排列的方法,并能够应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思考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但同时,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间隔排列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意义,掌握间隔排列的方法,并能够应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意义,掌握间隔排列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应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知识。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例子和练习题等。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如小卡片、小球等,用于学生的观察和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与间隔排列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间隔排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间隔排列》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体间隔排列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发现物体之间的间隔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但对于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规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间隔排列的特点,逐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规范的语言描述间隔排列的特点,能够找出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并运用规律进行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描述间隔排列的特点,发现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间隔排列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发现间隔排列的特点和规律。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间隔排列的实例和规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中的间隔排列图片,如停车场、队伍等。

3.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小卡片,用于操作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间隔排列图片,如停车场、队伍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现象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间隔排列的规律,让学生初步感知间隔排列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活动,用小卡片摆出不同的间隔排列,并观察和描述其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教学设计4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教学设计4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教学设计精选4篇(一)教学目标:1. 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2. 能够在规定的数值范围内进行间隔排列;3. 能够进行简单的间隔排列问题求解。

教学重点:1. 间隔排列的概念;2. 在规定的数值范围内进行间隔排列。

教学难点:1. 进行简单的间隔排列问题求解。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识(5分钟)1. 老师出示一组数字:3、5、7、9、11,请学生观察并思考是否存在一种排列方式,使得任意两个数字之间的差为2。

2. 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排列方式应为:3、5、7、9、11,间隔为2。

3. 引入间隔排列的概念,解释间隔排列的含义。

Step 2:数学活动(10分钟)1. 老师发放数字卡片给学生,每个学生手中有一个数字卡片。

卡片上有各种数字,如:1、3、5、7、9、11。

2. 老师给出一个规定的数值范围,比如0到20之间的数字。

3. 老师给出一个间隔数,比如2。

学生根据间隔数进行排列,形成间隔排列数列。

Step 3:操练练习(10分钟)1. 学生自行调整数字卡片上数字的顺序,形成自己定义的间隔排列。

2.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相互观察和比较自己的间隔排列。

Step 4:归纳总结(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间隔排列的规律,如间隔排列的数列是递增的;2. 学生对于间隔排列的概念进行描述。

Step 5:拓展延伸(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给出一个间隔排列,学生能否根据数列的规律推测出缺失数字?2.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找出规律,推测出缺失数字。

Step 6:课堂小结(5分钟)1.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练习作业,要求学生完成间隔排列的练习题;2. 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进行更多的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问题、数学活动和问题拓展等环节,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58.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58.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58.间隔排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58.间隔排列》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能够应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和理解间隔排列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来发现和理解间隔排列的规律。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间隔排列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间隔排列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在小组活动中共同解决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能够描述间隔排列的特点。

2.难点: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

2.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体验和理解间隔排列的特点。

3.小组合作法: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练习法: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和实践活动,巩固学生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间隔排列的图片、实例和练习题目。

2.学习材料:包括图片、卡片和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3.计时器:用于控制教学过程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的图片,如停车场、座位排列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片中的规律。

教师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入间隔排列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间隔排列的实例,如排队、植树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实例中的间隔排列特点。

教师提问:“这些实例中有间隔排列吗?请描述一下。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强调间隔排列的特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间隔排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间隔排列》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讲述了物体排列中的间隔概念,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间隔排列的方法和规律。

本章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能够发现物体排列的规律。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间隔概念理解不够深刻,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知道间隔排列的方法和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间隔排列的概念理解。

2.间隔排列方法的掌握。

3.间隔排列规律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和方法。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间隔排列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生活中的实例图片,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间隔排列能力。

3.准备板书,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提示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物体排列的规律。

例如,展示街道两边的树木、教室里的座位等,让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间隔。

2.呈现(10分钟)讲解间隔排列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间隔,如何进行间隔排列。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间隔排列的方法和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间隔排列的方法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间隔排列的掌握程度。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之处。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间隔排列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停车场的设计、园林布局等。

让学生发挥想象,提出自己的见解。

5.4《间隔排列》(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5.4《间隔排列》(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5.4《间隔排列》(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章第四节《间隔排列》。

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将学习物体间隔排列的概念,以及如何用图示和文字描述间隔排列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理解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能够用图示和文字描述间隔排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大家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以及如何用图示和文字描述间隔排列的规律。

难点在于让大家能够理解和运用间隔排列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包括花朵、椅子等,以及一些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大家展示一些图片,比如一排花朵或者一排椅子,让大家观察并描述它们的排列方式。

2. 概念讲解:通过观察图片,我会向大家解释间隔排列的概念,并告诉大家如何用图示和文字描述间隔排列。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大家出一道例题,让大家一起解决,然后解释解题过程,让大家理解间隔排列的规律。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大家一些练习题,让大家运用间隔排列的规律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间隔排列概念:物体按照一定的顺序,每隔一个位置放置一个规律:物体的排列有一定的间隔,可以用图示和文字描述七、作业设计1. 请用图示和文字描述下面图片的间隔排列规律。

图片1:图片2:答案:图片1的间隔排列规律:每隔一个位置放置一个物体。

图片2的间隔排列规律:每隔两个位置放置一个物体。

2. 请用图示和文字描述下面题目中的间隔排列规律。

题目:在一排花朵中,每隔一个位置放置一个蝴蝶。

如果有一排8朵花朵,请问应该放置几个蝴蝶?答案:应该放置4个蝴蝶,每隔一个位置放置一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应该已经掌握了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规律,并能够用图示和文字描述间隔排列。

希望大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间隔排列的规律,比如在布置房间或者种植植物时,能够合理地安排物体的位置,创造出美丽和有序的空间。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5.4《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5.4《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5.4《间隔排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间隔排列》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能够找出两个事物的排列特点,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发现事物的特点。

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表达和交流能力,能够用语言来描述事物的排列特点。

但是,学生对于间隔排列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能够找出两个事物的排列特点,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能够找出两个事物的排列特点,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规律,能够灵活运用间隔排列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交流互动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实践操作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学具准备:准备一些卡片或者小物品,用于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些树木、花朵或者座椅的排列图片,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排列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更多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呈现间隔排列的概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是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排列组合的一个基本概念。

学生在学习了简单的排列知识后,进一步学习间隔排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和几何图形的认知。

但是,对于间隔排列这样的抽象概念,学生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来理解和消化。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间隔排列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间隔排列的规律。

2.难点:对于复杂排列情况下间隔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规律。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

2.教学环境:教室、黑板、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如停车场上的车辆、书架上的书籍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教师总结并引入间隔排列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间隔排列的实例,如排队、座位安排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间隔排列的特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并尝试用语言描述。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间隔排列的问题,如如何在一定数量的物品中进行间隔排列,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间隔排列》苏教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间隔排列》苏教版

《间隔排列》苏教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间隔排列的含义,运用间隔排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具等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排列特点。

(2)学生回答观察到的排列特点,教师总结:这种排列方式叫做间隔排列。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间隔排列?怎样进行间隔排列?(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间隔排列是指在排列过程中,相邻的两个物体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间隔排列的方法是将物体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

(3)教师出示课件,展示间隔排列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间隔排列的规律。

(4)学生回答观察到的规律,教师总结:间隔排列的规律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相邻的两个物体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3. 实践应用(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一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间隔排列知识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汇报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巩固拓展(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一组练习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点评。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规律。

(2)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总结。

6. 布置作业(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间隔排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完成作业,家长签字,教师批改。

五、板书设计1. 课题:《间隔排列》2. 板书内容:(1)间隔排列的概念(2)间隔排列的规律(3)间隔排列的应用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使学生掌握了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规律。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间隔排列》区级一等奖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间隔排列》区级一等奖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间隔排列》区级一等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间隔排列》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规律。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物体之间的间隔排列规律,并能够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发现和总结规律。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间隔排列的概念理解不够清晰,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操作来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并能够发现和总结间隔排列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并能够发现和总结间隔排列的规律。

2.难点:学生能够应用间隔排列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规律。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间隔排列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实物或者图片,用于展示间隔排列的例子。

2.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物或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物体之间的间隔排列规律。

例如,展示一些树木、电线杆等,让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间隔排列情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课件,向学生介绍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间隔排列的规律,并给出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和说明。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间隔排列的规律。

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每组学生自己设计和排列一些物体,然后分享和展示给其他小组。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6:间隔排列-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6:间隔排列-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6:间隔排列苏教版一、课题名称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6课:间隔排列苏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间隔排列的含义,能正确识别和描述间隔排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间隔排列的含义,并能正确识别和描述。

2. 教学重点: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能运用间隔排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间隔排列的概念。

2. 操作活动教学: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间隔排列。

3. 案例分析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实际应用。

五、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2. 学具:彩色卡片、间隔排列图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有趣的现象——间隔排列。

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老师的演示,找出规律。

(展示间隔排列的图形)2. 新课讲授(1)认识间隔排列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生:每个图形都是由一个正方形和两个三角形组成的。

师:说得很好!那么,这种由一个正方形和两个三角形组成的图形,我们称它为什么?生:间隔排列。

(2)间隔排列的性质(学生操作)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生:间隔排列的图形,每个图形之间都是相邻的。

师:没错!这就是间隔排列的一个重要性质。

(3)间隔排列的应用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请看大屏幕,这是一个由间隔排列的图形组成的迷宫。

请同学们找出正确的路径。

(学生操作)3. 随堂练习(展示练习题)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间隔排列,了解了它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希望大家能够学以致用,将间隔排列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教材分析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并能正确识别和描述。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实际应用。

间隔排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间隔排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设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间隔排列的规律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排列组合的概念,如简单的排列和组合问题。他们已经能够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并能够进行一些基本的运算。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 掌握间隔排列的规律。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问题。
3. 运用间隔排列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设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间隔排列的规律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本节课也是后续学习更复杂数学知识的基础,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数学学科通常具有一定的兴趣,尤其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学习。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喜欢通过具体例子来理解抽象概念。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倾向于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来解决问题,喜欢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可能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
将这三种情况相加,得到总的放法数为C(3,1) + C(2,1) + C(1,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区级公开课《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区级公开课《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区级公开课《间隔排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间隔排列》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体间隔排列的特点及规律。

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发现物体的排列特点。

但是,对于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规律,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一些操作活动和问题解决,需要教师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间隔排列的特点和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间隔排列的特点和规律。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间隔排列的特点。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间隔排列的过程。

3.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图片和生活用品,如花、树、桌子等,用于展示和操作。

2.学具:准备一些小卡片、小棒等,让学生动手操作。

3.课件:制作相应的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如停车场、书架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它们是怎样排列的?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呈现间隔排列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间隔排列的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间隔排列的现象。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间隔排列》苏教版(2023秋)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间隔排列》苏教版(2023秋)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间隔排列的概念和间隔排列中物体数量的计算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间隔排列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间隔排列的基本原理。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积极参与,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但在引导讨论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提问时有时过于具体,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在今后的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我将尝试提出更多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今天的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间隔排列》苏教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间隔排列》,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七单元“图形的排列”。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发现间隔排列的特点;2.学会使用间隔排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用图片、小棒等物品进行间隔排列;3.掌握间隔排列中物体数量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关,注重实际操作和思考,提高学生对间隔排列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学生们对《间隔排列》这一章节的学习热情。通过引导他们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间隔排列的概念仍然感到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用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示间隔排列的特点,以便他们能够更快地理解和接受。

《间隔排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间隔排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间隔排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识别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增强对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教学内容1. 间隔排列的定义:介绍间隔排列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基本特征。

2. 间隔排列的类型:引导学生识别不同类型的间隔排列,如交替排列、循环排列等。

3. 间隔排列的应用:通过实例展示间隔排列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排队、植树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和特征,能够识别和创造间隔排列。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规律性和逻辑性,能够运用间隔排列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备彩笔、剪刀、纸张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新授:介绍间隔排列的概念和特征,通过实例讲解间隔排列的类型和应用。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间隔排列的实践活动,如排队、植树等。

板书设计1. 《间隔排列》2. 内容:包括间隔排列的概念、特征、类型和应用等。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间隔排列的知识,并将其应用于生活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特征及应用。

间隔排列【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间隔排列【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间隔排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认识数字的间隔排列规律和特点。

2.能够熟练进行数字的间隔排列。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理解数字的间隔排列。

技能目标1.认真观察,准确判断间隔排列规律。

2.灵活运用数字的间隔排列规律,进行计算。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间隔排列,主要包括间隔排列的认识、应用和练习。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5分钟)通过向学生介绍和谈论数字的书写习惯,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间隔排列的认识(10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数字间隔排列的规律,让学生能够观察和判断数字的间隔排列规律。

3. 应用(10分钟)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引导学生理解数字的间隔排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演示。

4. 自学练习(1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指定的数字进行间隔排列练习,通过自学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5. 合作学习(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协作完成一些有趣的数字排列游戏,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6. 提高练习(20分钟)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提高练习,综合体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7. 思考总结(5分钟)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思考,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学习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数字的间隔排列规律和特点。

2.灵活应用数字的间隔排列规律,进行计算。

3.合作学习,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准确观察和判断数字的间隔排列规律。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数字的间隔排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估与反思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意愿和听课动力,评价学生的兴趣参与。

2.通过提问和指导,评价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和思考,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探究能力。

2.下一次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利用教具和影像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间隔排列规律。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4《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4《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4《间隔排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间隔排列》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平面图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理解间隔排列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符号表示间隔排列,并能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平面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间隔排列这一概念,他们可能是初次接触,因此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过程中,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际的例子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间隔排列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符号表示间隔排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学会发现和总结间隔排列的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间隔排列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符号表示间隔排列。

2.难点:理解并掌握间隔排列的规律,能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的例子中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间隔排列的实际例子,如座位排列、花坛布置等。

2.准备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以便学生在操作中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例子,如座位排列、花坛布置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他们感受到间隔排列的存在。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引导他们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每组选一个图形,按照间隔排列的规律进行排列。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间隔排列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2《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2《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2《间隔排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间隔排列》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学会用符号表示间隔排列,并能够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是,对于间隔排列这一概念,他们可能首次接触,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学会用符号表示间隔排列,并能够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学会用符号表示间隔排列。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间隔排列的理解。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一些小道具或者卡片,用于学生的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的图片,如停车场、操场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注意到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让学生思考并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PPT,介绍间隔排列的概念,并用符号表示间隔排列。

同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间隔排列的应用,如停车场的设计、队伍的排列等。

操练(10分钟)教师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些小道具或者卡片。

《间隔排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间隔排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2)间隔排列的历史发展:介绍间隔排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历史上著名的间隔排列应用案例,如古希腊的间隔排列建筑、文艺复兴时期的间隔排列艺术等。
(3)间隔排列的数学原理:介绍间隔排列的数学原理,如斐波那契数列、黄金分割等,以及它们在间隔排列中的应用。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间隔排列的创意设计:鼓励学生利用间隔排列的原理,进行创意设计,如设计间隔排列的图案、模型等。
c.一个长方形有13个点,这些点按照每隔4个点排列,请问长方形的长是多少?
d.一个图书馆里有16本书,每本书之间的间隔是5个单位,请问第11本书和第13本书之间的间隔是多少?
e.一个广场上有21个路灯,这些路灯按照每隔6个路灯排列,请问第11个路灯和第13个路灯之间的间隔是多少?
3.请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选择一个与间隔排列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间隔排列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间隔排列的认识和理解。
(5)评价反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的进步,帮助他们发现和改进不足。
(6)作业辅导: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教学过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间隔排列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间隔排列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间隔排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间隔排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教案:《间隔排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间隔排列的排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耐心、细心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1. 间隔排列的概念。

2. 间隔排列的排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

2.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间隔排列的排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间隔排列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排列过程中遇到过间隔排列的情况吗?你们是如何解决的呢?2. 探究新知出示例题,引导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间隔排列的排列方法。

3. 实践应用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讲解习题,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改正。

4. 课堂小结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间隔排列有什么规律吗?5.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完成练习册P5657)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间隔排列的概念2. 间隔排列的排列方法七、作业设计1. 练习册P56572. 自选一道数学问题,尝试用间隔排列的方法解决。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例题和练习题,使学生掌握了间隔排列的概念和排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但在课堂实践应用环节,发现部分学生对间隔排列的排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探究新知”和“实践应用”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掌握新策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步骤,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教学设计精品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78~79页。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以及其中的简单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一一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这一规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 ┃×┃×┃×┃×┃×┃
引导学生指出:当两种物体交替出现,也就是一个隔一个出现,在数学上称作一一间隔,这样的排列叫做一一间隔排列。

板书:间隔排列。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
类似现象中简单的数学规律。

并能运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
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三、出示自学指导。

有了目标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自学指导。

1、分别观察图中小兔与蘑菇、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这三组物体的排列方式。

2、这三组物体的排列有什么共同点?
3、认真观察乐园图,数清后把书p78表格填写完整。

4、比较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想法。

四、先学。

1、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能认真地自学。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发现问题及时板书。

五、后教:
1、大家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学习。

①夹子和手帕
生:夹子个数比手帕块数多1。

师:反过来?
生:手帕块数比夹子个数少1。

师:为什么夹子个数会比手帕块数多1,手帕块数比夹子个数少1?
②小兔和蘑菇
生:小兔个数比蘑菇块数多1,蘑菇块数比小兔个数少1。

师:8只小兔中间有几个蘑菇?9只小兔呢?10只小兔呢?
师:为什么说得这么快?
生:根据规律说就快了。

③木桩和篱笆
生:树桩个数比篱笆个数多1,篱笆个数比树桩个数少1。

2、猜想
(1)提问:从位置上看,夹子、小兔、木桩在每组的排列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我们把处于一一间隔排列成一行两头的物体叫两端物体。

(课件出示)
(2)师:每组中的两端物体相同吗?
(3)师:反过来,手帕、蘑菇、篱笆处于中间,就叫?
生:中间物体。

(课件出示)
(4)师:猜一猜,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成一行,两端物体相同,两端物体个数和中间物体个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用式子表示?
六、归纳总结。

师生讨论总结:“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如果两端相同,他们的数量相差1;如果两端不同,他们的数量正好相等”
七、联系实际,巩固规律(当堂训练)
1、练习:
马路一边有34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

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呢?
2、小小设计师
①桃红柳绿
(课件出示:小操场照片)
师:沿圆形池塘的一周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温馨提示)围成一圈和排成一行规律一样吗?
师:你是怎么想的?一定要认真思考哟。

学生先交流讨论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封闭图形:围成一
圈、首尾相连、两种物体的个数相等。

八、盘点收获。

师:这节课很快就结束了,回忆一下,你在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师:能具体说一说吗?
师:这些规律都经过我们的观察分析、实验验证过。

可以说,有规律的现象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一定能发现更多规律,解决更多问题。

板书设计:
找规律
一一间隔排列
排成一行两端相同两端物体个数-中间物体个数=
1
不封闭图形
排成一行两端不同两种物体的个数相等
封闭图形围成一圈首尾相连两种物体的个数相等
教学反思:
间隔排列同步练习题
一、轻松填一填。

1、如果黑板的一端到另一端共挂了7个气球,每2个气球间隔5分米,那么黑板长()分米。

2、一根木料,每据一端需4分钟,锯成10段需()分钟。

3、一条公路长35米,在路的两旁从头到尾每隔5米种一棵树,路两端都要种,一共种()棵。

4、○○○○○○在每相邻2个○之间摆2个△,一共要摆()个△。

二、按规律填数。

1、 3、7、11、15、()、()、()。

2、 5、15、25、()、()、()、65.
3、 121、232、343、()、()、()。

三、解决问题。

1、马路边有一行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之间有一个广告牌,已知广告牌有28个。

那么电线杆有多少根?
2、圆形餐桌上均匀地摆放着8副碗筷。

每两副碗筷中间摆着2包餐巾纸。

餐桌上一共有多少包餐巾纸?
3、沿着一个圆形池塘的一周共栽60棵桃树每两棵之间栽一棵杏树,一共要栽多少棵杏树?
4、电梯从一楼上升到四楼大约用6秒,小亮要到15楼需要多少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