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通原第4章信道
合集下载
通信原理(第四章)
27
第4章 信 道 章
四进制编码信道模型
0 0
1 送
端
发
1
收 端
接
2
2
3
3
2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4章 信 道 章
4.4 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恒参信道的影响 恒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是确定的或者 是变化极其缓慢的。因此,其传输特性可以 等效为一个线性时不变网络。 只要知道网络 的传输特性,就可以采用信号分析方法,分 析信号及其网络特性。 线性网络的传输特性可以用幅度频率特 性和相位频率特性来表征。 现在我们首先讨论 理想情况下的恒参信道特性。
平流层 60 km 对流层 10 km 0 km 地 面
6
第4章 信 道 章
电离层对于传播的影响 反射 散射
7
第4章 信 道 章
电磁波的分类: 电磁波的分类: 地波 频率 < 2 MHz 有绕射能力 距离: 距离:数百或数千千米 天波 频率: 频率:2 ~ 30 MHz 特点: 特点:被电离层反射 一次反射距离: 一次反射距离:< 4000 km 寂静区: 寂静区:
13
第4章 信 道 章
4.2 有线信道
明线
14
第4章 信 道 章
对称电缆:由许多对双绞线组成, 对称电缆:由许多对双绞线组成,分非屏蔽 (UTP)和屏蔽(STP)两种。 )和屏蔽( )两种。
塑料外皮
双绞线( 5对)
图4-9 双绞线
15
第4章 信 道 章
同轴电缆
16
第4章 信 道 章
n2 n1 折射率
25
第4章 信 道 章
4.3.2 编码信道模型
调制信道对信号的影响是通过k(t)和 使已调信号发生波形 调制信道对信号的影响是通过 和n(t)使已调信号发生波形 失真。 失真。 编码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则是一种数字序列的变换, 编码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则是一种数字序列的变换,即将 一种数字序列变成另一种数字序列。 一种数字序列变成另一种数字序列。误码 输入、输出都是数字信号, 输入、输出都是数字信号,关心的是误码率而不是信号 失真情况,但误码与调制信道有关, 失真情况,但误码与调制信道有关,无调制解调器时误码由 发滤波器设计不当及n(t)引起 引起。 收、发滤波器设计不当及 引起。 编码信道模型是用数字的转移概率来描述。 编码信道模型是用数字的转移概率来描述。
通信原理第4章信道
1
第4章 信道
4.0 信道的定义及分类 4.1 无线信道 4.2 有线信道 4.3 信道数学模型 4.4 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4.5 信道中的噪声 4.6 信道容量
2
本章教学目的:了解各种实际信道、信
道的数学模型和信道容量的概念。
本章的讨论思路:通过介绍实际信道的例
子,在此基础上归纳信道的特性,阐述信道的 数学模型,最后简介了信道容量的概念。
信道模型的分类: 调制信道 编码信道
信 息 源 信 源 编 码 加 密 信 道 编 码 数 字 调 制 数 字 解 调 信 道 译 码 解 密 信 源 译 码 受 信 者
信道 噪声源
调制信道 编码信道
31
4.3.1 调制信道模型
有一对(或多对)输入端和一对(或多对)输出端; 绝大多数的信道都是线性的,即满足线性叠加原理;
41
相位-频率畸变
指相位-频率特性偏离线性关系所引起的畸变。
1、理想相频特性是一直线
群延迟-频率特性
|H( )|
d ( ) ( ) d
( ) td
O (b) td
K0
O (a)
O (c)
42
2、实际电话信道的群延迟特性 一种典型的音频电话信道的群延迟特性。
25
光纤呈圆柱形,由芯、封套和外套三部分组成(如 图所示)。芯是光纤最中心的部分,它由一条或多 条非常细的玻璃或塑料纤维线构成,每根纤维线都 有它自己的封套。由于这一玻璃或塑料封套涂层的 折射率比芯线低,因此可使光波保持在芯线内。环 绕一束或多束有封套纤维的外套由若干塑料或其它 材料层构成,以防止外部的潮湿气体侵入,并可防 止磨损或挤压等伤害。
第4章 信道
4.0 信道的定义及分类 4.1 无线信道 4.2 有线信道 4.3 信道数学模型 4.4 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4.5 信道中的噪声 4.6 信道容量
2
本章教学目的:了解各种实际信道、信
道的数学模型和信道容量的概念。
本章的讨论思路:通过介绍实际信道的例
子,在此基础上归纳信道的特性,阐述信道的 数学模型,最后简介了信道容量的概念。
信道模型的分类: 调制信道 编码信道
信 息 源 信 源 编 码 加 密 信 道 编 码 数 字 调 制 数 字 解 调 信 道 译 码 解 密 信 源 译 码 受 信 者
信道 噪声源
调制信道 编码信道
31
4.3.1 调制信道模型
有一对(或多对)输入端和一对(或多对)输出端; 绝大多数的信道都是线性的,即满足线性叠加原理;
41
相位-频率畸变
指相位-频率特性偏离线性关系所引起的畸变。
1、理想相频特性是一直线
群延迟-频率特性
|H( )|
d ( ) ( ) d
( ) td
O (b) td
K0
O (a)
O (c)
42
2、实际电话信道的群延迟特性 一种典型的音频电话信道的群延迟特性。
25
光纤呈圆柱形,由芯、封套和外套三部分组成(如 图所示)。芯是光纤最中心的部分,它由一条或多 条非常细的玻璃或塑料纤维线构成,每根纤维线都 有它自己的封套。由于这一玻璃或塑料封套涂层的 折射率比芯线低,因此可使光波保持在芯线内。环 绕一束或多束有封套纤维的外套由若干塑料或其它 材料层构成,以防止外部的潮湿气体侵入,并可防 止磨损或挤压等伤害。
通信原理第四章ppt课件
通信原理第四章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
课件制作:曹丽娜
信道的定义
通信系统中的信道是指发送设备到接收设备之间信号传 输的通道,是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章内容:
第4章 信道
信道分类 信道模型 恒参/随参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信道噪声 信道容量
按照传输媒介的不同
概述
信道的定义与分类
无线信道 ——自由空间或大气层 有线信道 ——明线、电缆、光纤
有线信道
信道频带在几百MHz至1GHz左右 主要应用: 长途通信干线,有线电视等
基带同轴电缆:
50Ω,多用于数字基带传输 速率可达10Mb/s 传输距离<几千米
宽带(射频)同轴电缆:
75Ω,用于传输模拟信号 多用于有线电视(CATV)系统 传输距离可达几十千米
有线信道
光纤
有线信道
按照系统模型中研究对象的不同:
编
调制信道
码 器
——研究调制/解调问题
调 制 器
发 转 换 器
媒 质
收 转 换 器
解 调 器
译 码 器
编码信道
——研究编码/译码问题 恒参信道
按照信道中冲击响 应是否随时间变化
——特性参数变化缓慢,视为恒定值 随参信道
——特性参数随时间变化
§4.1
无线信道
光作为一种特殊的电磁波, 在人造介质(光纤)中传播, 实现大容量,高可靠性的通信 主要应用:
电信网和移动网的骨干网
单模阶跃折射率光纤
光纤结构示意图
优点
缺点 应用
有线信道
§4.3
信道数学模型
按照系统模型中研究对象的不同:
调制信道 ——研究调制/解调问题 编码信道 ——研究编码/译码问题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
课件制作:曹丽娜
信道的定义
通信系统中的信道是指发送设备到接收设备之间信号传 输的通道,是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章内容:
第4章 信道
信道分类 信道模型 恒参/随参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信道噪声 信道容量
按照传输媒介的不同
概述
信道的定义与分类
无线信道 ——自由空间或大气层 有线信道 ——明线、电缆、光纤
有线信道
信道频带在几百MHz至1GHz左右 主要应用: 长途通信干线,有线电视等
基带同轴电缆:
50Ω,多用于数字基带传输 速率可达10Mb/s 传输距离<几千米
宽带(射频)同轴电缆:
75Ω,用于传输模拟信号 多用于有线电视(CATV)系统 传输距离可达几十千米
有线信道
光纤
有线信道
按照系统模型中研究对象的不同:
编
调制信道
码 器
——研究调制/解调问题
调 制 器
发 转 换 器
媒 质
收 转 换 器
解 调 器
译 码 器
编码信道
——研究编码/译码问题 恒参信道
按照信道中冲击响 应是否随时间变化
——特性参数变化缓慢,视为恒定值 随参信道
——特性参数随时间变化
§4.1
无线信道
光作为一种特殊的电磁波, 在人造介质(光纤)中传播, 实现大容量,高可靠性的通信 主要应用:
电信网和移动网的骨干网
单模阶跃折射率光纤
光纤结构示意图
优点
缺点 应用
有线信道
§4.3
信道数学模型
按照系统模型中研究对象的不同:
调制信道 ——研究调制/解调问题 编码信道 ——研究编码/译码问题
第4章_信道
32
4.3 信道的数学模型
内蒙古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原理》
4.3.2 编码信道模型
由于信道噪声或其它因素的影响,将导致输出数字序列发生 错误,因此输入输出数字序列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组 转移概率 来表征。 转移概率:在二进制系统中,就是“0”转移为“1”的 概率和“1”转移为“0”的概率。
8
4.1 无线信道
内蒙古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原理》
地波
频率在2MHz以下的电磁波,趋于沿弯曲的地球表面传 播,有一定的绕射能力。 地波在传播过程中要不断损失能量,而且频率越高损 失越大,因此传播距离不大,一般在数百千米到数千千米。
传播路径 传播路径
发射天线 发射天线
地面 地面
接收天线 接收天线
导体 绝缘层
图4-9 双绞线
21
4.2 有线信道
内蒙古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原理》
传输电信号的有线信道主要有三类:
明线、对称电缆和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
由内外两根同心圆柱导体构成,两根导体之间用绝缘体 隔离开。内导体多为实心导线,外导体是一根空心导电管或 金属编织网,在外导体外面有一层绝缘保护层。其优点是抗 干扰特性好。
增大视线传播距离的途径 卫星中继(卫星通信)
利用三颗地球同步卫星可以覆盖全球,从而实现全球通信。
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能够增大一次 转发的距离,但是却增大了发射功 率和信号传输的延迟。 此外,发射卫星也是一项巨大的工 程。 故开始研究使用平流层通信。 图4-5 卫星中继
15
4.1 无线信道
发射天线 发射天线
地面 地面
接收天线 接收天线
图4-4
无线电中继
特点:容量大、发射功率小、稳定可靠等。
精品课件-通信原理(第二版)(黄葆华)-第4章
y(t) kx(t td )
(4-3-1)
式中,k和td均为常数,k是衰减(或放大)系数,td为固定的 时延。
第4章 信道
对上式进行傅氏变换,得到
Y ( f ) F y(t) F kx(t td ) k X ( f )e j2 ftd
因此,传输特性为
H ( f ) Y ( f ) k e j2 ftd H ( f ) e j( f ) X( f )
第4章 信道
调制信道的共性如下: (1) 有一对(或多对)输入端和一对(或多对)输出端。 (2) 绝大多数的信道都是线性的,即满足线性叠加原理。 (3) 信号通过信道具有一定的延迟时间,而且它还会受到固 定的或时变的损耗。 (4) 即使没有信号输入,在信道的输出端仍可能有一定的噪 声输出。 根据上述共性,我们可以用一个二对端(或多对端)的时变线 性网络来表示调制信道,该网络称为调制信道模型,如图4.2.2所 示。
P(0 / 0) 1 P(1/ 0)
P(1/1) 1 P(0 /1)
Pe P(0)P(1/ 0) P(1)P(0 /1)
第4章 信道
图4.2.3 二进制编码信道模型
第4章 信道
4.3 恒参信道特点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1.无失真传输 无失真传输是指信号通过信道后波形形状并未发生改变, 即输出信号的波形与输入信号波形相比只是成比例地缩小(或 放大)和时间上的延迟。因此,无失真传输时,输入输出信号
(4-3-2)
式(4-3-2)表明,要保证信号通过信道不产生失真,信道传 输特性必须具备下列两个条件:
(1)幅频特性为一条水平直线,即|H(f)|=k(常数)。
第4章 信道
(2)相频特性是一条通过原点且斜率为2πtd的直线, 或者其群时延特性是一条水平直线(常数)。即
苗长云 现代通信原理第二版配套课件 第四章 信道
天津工业大学 信息学院 《通信原理》
4.4 随参信道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2.对流层散射信道 (1)衰落 (2)传输损耗 (3)信道的允许频带 (4)天线与媒质间的耦合损耗 (5)特性 ①容量大; ②主要用于以上频段; ③可靠性高; ④保密性好; ⑤单跳跨距达,一般用于无法建立微波中继站的地区。
天津工业大学 信息学院 《通信原理》
内部绝缘体
铝制编织导体(屏蔽) (a) 一段同轴电缆 (b) 一段与连接器相连的同轴电缆
天津工业大学 信息学院
《通信原理》
4.3 恒参信道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2.光纤信道 光纤线径细、重量轻 ;由于不受外界电磁干扰 和噪声的影响,能在长距离、高速率传输中保持低误 码率 ;可弯曲半径小、不怕腐蚀、安全保密性好、 节省有色金属。
天津工业大学 信息学院 《通信原理》
屏蔽箔
屏蔽双绞线
非屏蔽双绞线
4.3 恒参信道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同轴电缆 基带同轴电缆的最大传输距离一般不超过几公里, 可用于数字数据信号的直接传输;而宽带同轴电缆的 最大传输距离可达几十公里,用于传输高频信号,采 用频分复用技术可以传送多路信号。
外部绝缘体 内部导体
f t
V0
V0f(t-t0)←→V0F(ω)e
-jωt0
V0 f t
迟延 t 0
V0 f t t 0
V 0 f t t 0
V0f(t-t0)+ V0f(t-t0-τ) ←→V0F(ω)e
V0 V0 f t
-jωt0 - jωτ (1+e )
迟延 t 0
天津工业大学 信息学院 《通信原理》
4.2 信道的定义及其数学模型
4.4 随参信道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2.对流层散射信道 (1)衰落 (2)传输损耗 (3)信道的允许频带 (4)天线与媒质间的耦合损耗 (5)特性 ①容量大; ②主要用于以上频段; ③可靠性高; ④保密性好; ⑤单跳跨距达,一般用于无法建立微波中继站的地区。
天津工业大学 信息学院 《通信原理》
内部绝缘体
铝制编织导体(屏蔽) (a) 一段同轴电缆 (b) 一段与连接器相连的同轴电缆
天津工业大学 信息学院
《通信原理》
4.3 恒参信道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2.光纤信道 光纤线径细、重量轻 ;由于不受外界电磁干扰 和噪声的影响,能在长距离、高速率传输中保持低误 码率 ;可弯曲半径小、不怕腐蚀、安全保密性好、 节省有色金属。
天津工业大学 信息学院 《通信原理》
屏蔽箔
屏蔽双绞线
非屏蔽双绞线
4.3 恒参信道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同轴电缆 基带同轴电缆的最大传输距离一般不超过几公里, 可用于数字数据信号的直接传输;而宽带同轴电缆的 最大传输距离可达几十公里,用于传输高频信号,采 用频分复用技术可以传送多路信号。
外部绝缘体 内部导体
f t
V0
V0f(t-t0)←→V0F(ω)e
-jωt0
V0 f t
迟延 t 0
V0 f t t 0
V 0 f t t 0
V0f(t-t0)+ V0f(t-t0-τ) ←→V0F(ω)e
V0 V0 f t
-jωt0 - jωτ (1+e )
迟延 t 0
天津工业大学 信息学院 《通信原理》
4.2 信道的定义及其数学模型
通信原理樊昌信第七版
1. 传输特性
H ()H ()ej ()
H() ~ 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
2. 无失真传输
H ( )K ejtd
H() K
()td
n 无失真传输(理想恒参信道)特性曲线:
恒参信道
|H()|
K
() td
td
0
H() K
幅频特性
0
0
()td ()dd ()td
相频特性
群迟延特性
n 理想恒参信道的冲激响应:
定义·分类
模型·特性
影响·措施
信道噪声 信道容量
20
§4.3 信道数学模型
1. 调制信道模型 n 模型: 叠加有噪声的线性时变/时不变网络:
si (t)
C()
输入
r(t)
+
输出
n 共性:
信道
n(t)
有一对(或多对)输入端和输出端
大多数信道都满足线性叠加原理
对信号有固定或时变的延迟和损耗
无信号输入时,仍可能有输出(噪声)
地球
对流层散射通信
r 流星余迹散射
无线信道
流星余迹
特性: 高度80 ~ 120 km,长度15 ~ 40 km 存留时间:小于1秒至几分钟
频率: 30 ~ 100 MHz 距离: 1000 km以上 用途: 低速存储、高速突发、断续传输
12
§4.2 有线信道
n 明线 n 对称电缆 n 同轴电缆 n 光纤
本章内容:
第4章 信道
信道分类
信道模型
恒参/随参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信道噪声
信道容量
定义·分类
模型·特性
影响·措施
信道噪声 信道容量
通信原理第四版第4章信道
列发生错误是统计独立的,因此这种信道是无 记忆编码信道。
• p(00)p(10)1 • p(11)p(01)1
2021/1/15
13
多进制无记忆编码信道模型
{X}
{Y}
x0
y0
x1
y1
… …
xM- 1
2021/1/15
yN- 1
14
3、无线信道
• 无线信道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来 传输信号。
• 有线信道利用人造的传导电或光信号的 媒体来传输信号。
k S i( ){ 1 e x p [ j (t)}
• 信道传输函数为
• H () S 0 ()S i() k [ 1 e j (t)]
2021/1/15
41
• 信道幅频特性为
H ()k [ 1 e j ( t ) ]k 1 c o s( t )j s i n( t )
k2 c o s2 (t) j2 sin (t)c o s (t)
29
➢ 幅度-频率失真
• 又称为频率失真,属于线性失真。采用均衡 器补偿。
– (a)所示是典型电话信道特性
(a) 插入损耗~频率特性
2021/1/15
30
➢相位-频率失真
• 相位-频率失真也是属于线性失真。
• 在话音传输中,由于人耳对相频失真不太敏感,因此 相频失真对模拟话音传输影响不明显。
• 可以采用均衡器对相频特性进行补偿, 改善信道传输
第四章 信 道
2021/1/15
1
主要内容
1
2、信道的数学模型
3 4、有线信道 5、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6、信道中的噪声 7、信道容量
2021/1/15
2
1、信道定义
• p(00)p(10)1 • p(11)p(01)1
2021/1/15
13
多进制无记忆编码信道模型
{X}
{Y}
x0
y0
x1
y1
… …
xM- 1
2021/1/15
yN- 1
14
3、无线信道
• 无线信道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来 传输信号。
• 有线信道利用人造的传导电或光信号的 媒体来传输信号。
k S i( ){ 1 e x p [ j (t)}
• 信道传输函数为
• H () S 0 ()S i() k [ 1 e j (t)]
2021/1/15
41
• 信道幅频特性为
H ()k [ 1 e j ( t ) ]k 1 c o s( t )j s i n( t )
k2 c o s2 (t) j2 sin (t)c o s (t)
29
➢ 幅度-频率失真
• 又称为频率失真,属于线性失真。采用均衡 器补偿。
– (a)所示是典型电话信道特性
(a) 插入损耗~频率特性
2021/1/15
30
➢相位-频率失真
• 相位-频率失真也是属于线性失真。
• 在话音传输中,由于人耳对相频失真不太敏感,因此 相频失真对模拟话音传输影响不明显。
• 可以采用均衡器对相频特性进行补偿, 改善信道传输
第四章 信 道
2021/1/15
1
主要内容
1
2、信道的数学模型
3 4、有线信道 5、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6、信道中的噪声 7、信道容量
2021/1/15
2
1、信道定义
通信原理第7版第4章(樊昌信版)课件
正确
错误
Pe P(0)P(1/ 0) P(1)P(0 /1)
学习交流PPT
24
四进制 无记忆 编码信道
0
1
发 送 端2
3
学习交流PPT
0
1
接 收 2端
3
25
§4.4
恒参/随参信道特性 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学习交流PPT
26
恒参信道 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线性时不变系统
• 特点:传输特性随时间缓变或不变。
传播路径 天波传播方式
学习交流PPT
6
无线信道
视线传播 line-of-sight
d
频率: > 30 MHz
h
发射
特性:直线传播、穿透电离层 天线 r
用途:卫星和外太空通信
传播途径
d
D
接收 天线
r
超短波及微波通信
视线传播方式
距离:与天线高度有关
D2 D2 h (m)
8r 50
D 为收发天线间距离(km)
So()C()Si()
C n (t )
学习交流PPT
22
不同的物理信道具有不同的特性C() = 常数(可取1)
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模型
学习交流PPT
23
§4.3.2 编码信道模型 模型: 可用 转移概率来描述。
二进制 无记忆 编码信道 模型
P(0/0) + P(1/0) = 1
P(1/1) + P(0/1) = 1
例如 设收发天线的架设 高度均为40 m,则最 远通信距离为:
D = 44.7 km
学习交流PPT
7
微波中继(微波接力) 卫星中继(静止卫星、移动卫星) 平流层通信
第四章《通信原理》信道
理想无失真信道, 理想无失真信道,它的
H ( jω ) = ke
jω t d
H ( jω ) = k 幅频特性 (ω ) = ωt d 相频特性
实际的信道往往不能满足这些要求。例如电话信号 实际的信道往往不能满足这些要求。 的频带在300Hz 3400Hz范围内 300Hz范围内; 的频带在300Hz-3400Hz范围内;而电话信道的幅频特性 和相频特性示于下图。
调制信道 编码信道
1、调制信道 指从调制器输出到解调器输入端的所有变换装置 及传输媒介。因为从调制解调角度而言, 及传输媒介。因为从调制解调角度而言,调制信道仅 对已调信号进行传输,因此可视为一个整体。 对已调信号进行传输,因此可视为一个整体。
2、编码信道 、 指从编码器输出到译码器输入端的所有变换装置 及传输媒介。因为从编译码的角度而言, 及传输媒介。因为从编译码的角度而言,它们之间的 一切环节只起了传输数字信号的作用, 一切环节只起了传输数字信号的作用,因此可视为一 个整体。 个整体。
第四章 信道
在讲通信系统模型中我们知道, 在讲通信系统模型中我们知道,信道是信息传 输的媒介。它可分为两大类: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输的媒介。它可分为两大类: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传统的固定电话网用有线信道作为传输媒介。 传统的固定电话网用有线信道作为传输媒介。而无 线电广播则是用无线信道传播电台节目。 线电广播则是用无线信道传播电台节目。 信号在信道中传输,一方面受信道特性的影响; 信号在信道中传输,一方面受信道特性的影响; 另一方面还要受到信道中噪声的影响。 另一方面还要受到信道中噪声的影响。本章简单介 绍信道特性和信道中的噪声, 绍信道特性和信道中的噪声,以及信道特性对信号 传输的影响。 传输的影响。
一、加性噪声的分类
通信原理_第四章 信道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通信原理
第四章
信
道
东北大学网
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 (1) 传播路径
地面高度为60km — 400km
反射层 入射角φo 4000km D F2 F1 E 吸收层
地球
■ □ □ □
电离层: 各个层次的高度、厚度、电子密度等都会随时间变化。 一次或多次反射的距离也会发生变化,且与入射角有关。 不同层次(F1、F2)的不同高度上都会产生反射。
通信原理
4.1 无线信道
第四章
信
道
东北大学网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通信原理
第四章
信
道
东北大学网
一 地球大气层的结构:
对流层:地面上 0 ~ 10 km 平流层:约10 ~ 60 km 电离层:约60 ~ 400 km
60 km 对流层 10 km 0 km 地 面 电离层
典型的模拟信道是调制信道。 典型的数字信道是编码信道。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通信原理
第四章
信
道
东北大学网
引言(调制信道与编码信道) 调制信道与编码信道分别是模拟信道与数字信道的 典型例子。
自编码器
调 制 器
发 送 转 换 器
传输媒体 调制信道 编码信道
第四章
信
道
东北大学网
通信卫星
卫星中继信道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通信原理
通信原理 樊昌信 第4章
(a)
n2 n1 折射率
(b)
n2 n1 折射率
125
7~10
(c)
单模阶跃折射率光纤
25
损耗与波长关系
1.31 m
1.55 m
0.7
0.9
1.1 1.3 光波波长(m)
1.5
1.7
图4-12光纤损耗与波长的关系
损耗最小点:1.31与1.55 m
26
信道的数学模型
调制信道:调制器输出端到解调器输入端的部分。从调制 和解调的角度来看,调制器输出端到解调器输入端的所有 变换装置及传输媒质,不论其过程如何,只不过是对已调 信号进行某种变换。 编码信道:编码器输出端到译码器输入端的部分。
9
天波:天波是靠电磁波在地面和电离层之间来回 反射而传播的,频率范围在2~30MHz。 天波是短波的主要传播途径。可以多次反射,因 而传播距离很远(可上万公里),而且不受地面障 碍物阻挡。但天波传播的最大弱点是信号很不稳 定的。
天波的传播
10
电离层对于不同波长电磁波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波长短于10m(30MHz)的微波能穿过电离层 波长超过3000km的长波,几乎会被电离层全部吸 收。对于中波、中短波、短波,波长越短,电离 层对它吸收得越少而反射得越多。因此,短波最 适宜以天波的形式传播。 但是,电离层是不稳定的,白天受阳光照射时电 离程度高,夜晚电离程度低。因此夜间它对中波 和中短波的吸收减弱,这时中波和中短波也能以 天波的形式传播。收音机在夜晚能够收听到许多 远地的中波或中短波电台,就是这个缘故。 11
d
接收天线
D2 D2 h 8r 50
h
D
m
樊昌信-通信原理(第五版)第4章 信道(专业教育)
二端口的调制信道模型, 其输出与输入的关系有
r(t)=so(t)+n(t)=f[si(t)]+n(t)
(4.1 - 1)
骄阳书苑
9
si(t)
线 性 时变 网 络
so(t)
Si(t)
时变 线性 网络
S0(t)
Si1(t) Si2(t) Si3(t)
sim(t)
… …
时变 线性 网络
S01(t) S02(t) S03(t)
S0n(t)
图 4 – 2 调制信道模型
骄阳书苑
10
式中,si(t)为输入的已调信号;so(t)为调制信道对输入信号 的响应输出波形;n(t)为加性噪声,与si(t)相互独立。f[si(t)] 反映了信道特性,不同的物理信道具有不同的特性。一般情况,
f[si(t)]可以表示为信道单位冲激响应c(t)与输入信号的卷积, 即
so(t)=c(t)*si(t)
(4.1 - 2)
或 S(ω)=C(ω)Si(ω)
(4.1 - 3)
其中,C(ω)依赖于信道特性。对于信号来说,C(ω)可看成
是乘性干扰。 如果我们了解c(t)与n(t)的特性,就能知道信道对
信号的具体影响。
骄阳书苑
11
2.调制信道分类
通常信道特性c(t)是一个复杂的函数,它可能包括各种 线性失真、非线性失真、交调失真、衰落等。同时由于信道 的迟延特性和损耗特性随时间作随机变化,故c(t)往往只能 用随机过程来描述。在我们实际使用的物理信道中,根据信 道c(t)的时变特性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
如果信道是无记忆的, 则表征信道输入、输出特性的转 移概率为
P(yj/xi)=P(Y=yj/X=x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恒参信道
? 相频失真: ? ?? ?? ? td
群迟延失真: ? (? ) ? td
典型音频电话信道:
恒参信道 幅度衰减特性
相频特性
群迟延频率特性
? 随参信道 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指传输特性随时间随机快变的信道。
频率: 30 ~ 100 MHz 距离: 1000 km以上 用途: 低速存储、高速突发、断续传输
§4.2
有线信道
明线 对称电缆 同轴电缆 光纤
? 明线
1880年纽约街貌
? 对称电缆
有线信道
由多对
双绞线组成 非屏蔽双绞线(UTP)
(便宜、易弯曲、易安装)
屏蔽双绞线(STP)
(可减少噪声干扰)
? 同轴电缆
)
?
d? (? d?
)
?
td
相频特性
群迟延特性
? 理想恒参信道的冲激响应:
恒参信道
H (? ) ? Ke? j? td
h(t) ? K? (t ? td )
若输入信号为s(t),则理想恒参信道的输出:
so (t) ? K s(t ? td )
固定的迟延 固定的衰减 —— 这种情况称为无失真传输
3. 失真 影响 措施 ? 幅频失真: H (? ) ? K
? 微波中继(微波接力) ? 卫星中继(静止卫星、移动卫星) ? 平流层通信
? 微波中继
无线信道
? 卫星中继
无线信道
地面站
地面站
地球
? 散射通信
无线信道
有效散射区域
地球
对流层散射通信
? 流星余迹散射
无线信道
流星余迹
特性: 高度80 ~ 120 km,长度15 ~ 40 km 存留时间:小于1秒至几分钟
第4章
信道
通信原理(第7版) 樊昌信 曹丽娜 编著
本章内容:
第4章 信道
信道分类 信道模型 恒参/随参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 影响 信道噪声 信道容量
概述
? 狭义信道 :
—传输媒质 ? 有线信道 ——明线、电缆、光纤 ? 无线信道 ——自由空间或大气层
信道的定义与分类
? 广义信道 :
? 调制信道 ——研究调制/解调问题 ? 编码信道 ——研究编码/译码问题
d
频率: > 30 MHz
h
发射
特性:直线传播、穿透电离层 天线 r
用途:卫星和外太空通信
d D
传播途径
接收 天线
r
超短波及微波通信
视线传播方式
距离:与天线高度有关
h ? D2 ? D2 (m) 8r 50
D 为收发天线间距离(km)
例如 设收发天线的架设 高度均为40 m,则最 远通信距离为:
D = 44.7 km
§4.3
信道数学模型
§4.3.1 调制信道模型
? 模型:叠加有噪声的线性时变/时不变网络:
? 共性:
? 有一对(或多对)输入端和输出端 ? 大多数信道都满足线性叠加原理 ? 对信号有固定或时变的延迟和损耗 ? 无信号输入时,仍可能有输出(噪声)
? 入出关系 :
r (t) ? s0 (t) ? n(t) so (t) ? f [si (t)] ? c(t) ? si (t)
正确
错误
Pe ? P (0) P (1/ 0) ? P (1)P (0 /1)
四进制 无记忆
0
编码信道
发1 送 端
2
3
0
1接 收 端
2
3
§4.4
恒参/随参信道特性 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 恒参信道 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线性时不变系统
? 特点:传输特性随时间缓变或不变。 ? 举例:各种有线信道、卫星信道…
有线信道
基带同轴电缆:
? 50Ω,多用于数字基带传输 ? 速率可达10Mb/s ? 传输距离<几千米
宽带 (射频)同轴电缆:
? 75Ω,用于传输模拟信号 ? 多用于有线电视(CATV)系统 ? 传输距离可达几十千米
有线信道
? 光纤
结构:
? 纤芯 ? 包层
按折射率分类:
? 阶跃型 ? 梯度型
按模式分类:
编调发
码 器
制 器
转 换 器
信道分类
媒 质
收 转 换 器
解 调 器
译 码 器
信道模型
§4.1
无线信道
? 地球大气层的结构 :
电离层 平流层 对流层
? 对流层:约 0 ~10 km ? 平流层:约 10~60 km ? 电离层:约 60~400 km
60 km
10 km 0 km
? 电磁波的传播方式 :
So(? ) ? C(? )Si (? )
C ?? ? n(t)
? 不同的物理信道具有不同的特性C(? ) = 常数(可取1)
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模型
§4.3.2 编码信道模型 ? 模型: 可用 转移概率来描述。
二进制 无记忆 编码信道 模型
P(0/0) + P(1/0) = 1
P(1/1) + P(0/1) = 1
? 地波 ground- wave
频率: < 2 MHz 特性:有绕射能力 距离:数百或数千米 用于:AM广播
? 天波 sky- wave
频率:2~30 MHz 特性:被电离层反射 距离:< 4000 km(一跳) 用于:远程、短波通信
无线信道
传播路径 地波传播方式Hale Waihona Puke 传播路径天波传播方式
无线信道
? 视线传播 line-of-sight
1. 传输特性 H (? ) ? H (? ) e j? (? )
H (? ) ~ ? 幅频特性
? (? ) ~ ? 相频特性
2. 无失真传输
H (? ) ? Ke ? j? td
H (? ) ? K
? (? ) ? ? td
恒参信道
H (? ) ? K
幅频特性
? (? ) ? ? td
?
? (?
1970-1974任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学系教授及讲座教授。1987-1996任香港中文 大学校长, 1992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1996年至今任香港高科桥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
高锟在电磁波导、陶瓷科学(包括光纤制造)方面获28项专利。1964年,他 提出在电话网络中以光代替电流,以玻璃纤维代替导线。1966年,在标准电话 实验室与何克汉共同提出光纤可以用作通信媒介。高锟曾获巴伦坦奖章、利布 曼奖、光电子学奖等,被称为“光纤之父”。
? 多模光纤 ? 单模光纤
有线信道
单模阶跃折射率光纤
光纤结构示意图
优点
缺点 应用
有线信道
高锟(1933~ )美国物理学家。 1933年11月4日 生于中国上海 。 1957年获伦敦大学理学士学位,1965年获博士学位。 1957~1960年任英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工程师,1960~1970年 任该公司的标准电信实验室主任研究工程师, 1974年为首席科学 家,1982年任工程总裁、行政科学家, 1986年任研究事务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