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使用指南
抗凝药物使用制度
![抗凝药物使用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1f0e7b6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08.png)
抗凝药物使用制度1. 背景抗凝药物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的药物。
在医疗领域广泛应用,但由于抗凝药物的特殊性,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
为了确保抗凝药物的合理、安全和有效使用,制定本制度以规范抗凝药物的使用流程和注意事项。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涉及抗凝药物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等。
3. 主要内容3.1 抗凝药物的分类根据药物的不同作用原理和药理特点,抗凝药物可以分为抗血小板药物、肝素类药物和直接抗凝药物等。
3.2 抗凝药物的适应症抗凝药物主要适用于以下疾病或情况的预防和治疗:-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和治疗- 心房颤动患者的栓塞性并发症预防- 各类血管支架置入术后的抗栓保护- 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术后的抗栓治疗- 其他特殊情况下的抗凝治疗3.3 抗凝药物的使用流程3.3.1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抗凝药物,并遵循临床指南和相关规范。
3.3.2 剂量调整: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指标,合理调整抗凝药物的使用剂量。
3.3.3 给药途径:根据药物的特点和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皮下注射、静脉输液等。
3.3.4 治疗监测:对于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应定期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和评估,确保治疗效果与副作用的监测。
3.4 抗凝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使用抗凝药物可能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如出血、过敏反应等。
医务人员应熟悉不同抗凝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及时监测和处理。
4. 监督与培训为了保证全体医务人员对抗凝药物使用制度的理解和执行,并提高抗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相关培训和监督。
5. 法律责任未按照本制度执行抗凝药物的使用,导致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医务人员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 附则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疗机构所有,若对本制度有任何疑义或建议,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抗凝药物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抗凝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19e31e56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48.png)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抗凝药物
--------常见药物解析
凝血系统药物: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止血、溶栓等
抗血小板 药物
血管损伤 血管内皮下组织暴露
血小板激活:粘 附、聚集、释放
凝血因子激活启 酶原
纤溶酶
促成凝血因子合成--维生 素K
抗凝药物:抑制凝血因子--香 豆素类;灭活某些凝血因子肝素
+ 尿激酶、链激酶
-,止血药:氨甲苯酸
常见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 1.环氧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环氧化酶,进而抑制花生四烯、 减少血栓素A2合成; 阿司匹林、 奥扎格雷
● 2.(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P2Y12受体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活化;氯吡格雷 (首次300-600mg,维持75mg),以及新一代ADP受体拮抗剂;替格瑞洛(首次180mg,维持 90mg)、普拉格雷(首次60mg,维持剂量10mg);
● 3.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GP IIb-IIIa); 阿昔单抗 为直接抑制GPIIb-IIIa受体的单克隆抗体,特 别是进行介入治疗时;人工合成:替罗非班、依替巴肽、拉米非班
●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西洛他唑、双嘧达莫
抗凝静脉药物
● 普通肝素;肝素对富含血小板的白色血栓作用较小; 停用肝素后可能出现继发性凝血酶活性增高, 逐渐停用肝素可减少缺血症状反跳;
● 低分子肝素:具有强烈抗Xa因子及IIa因子活性; ● 磺达肝癸钠:选择性Xa 因子间接抑制剂 ● 比伐卢定:直接抗凝血酶抑制剂,有效成分水蛭素衍生物;
口服抗凝药物
● 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 ● X因子拮抗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 ● II因子拮抗剂:比伐卢定、达比加群酯 ● 凝血酶直接抑制剂 ● 凝血酶间接抑制剂:
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ppt课件
![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89373c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f.png)
3、早晨服药组的PGI2 水平夜间高于白天,晚间服药 则低于白天。夜间为心脑血管事件高发时段,为保证 夜间PGI2 处于较高水平,ASA早晨服较晚间服有助 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氯吡格雷治疗建议(一)
NSTE-ACS患者,不准备进行早期(5天内)诊断 性冠脉造影或CABG术者,所有患者立即给予氯吡 格雷负荷剂量300 mg,继之75 mg/天。 除非有 出血的高风险,应持续应用12个月
STEMI患者,无论是否采用纤溶治疗,应给予首剂 负荷剂量300mg(75岁以上和出血高危的患者不 用负荷剂量),继之75 mg/天,应至少持续两周 14天,可考虑长期治疗,如1年
抗血小板药的 临床合理应用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病 —世界上首位死亡原因*
动脉硬化血栓病 (血管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
肺部疾病 癌症
暴力死亡
爱滋病
0
2
4
6
8
10
12
14
16
*世界8个发达和发展中地区 Murray et al. Lancet 1997;349:1269-1276.
死亡数 (x106)
血栓形成有三个主要因素:
I 低危
只有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 (一级预防)
阿司匹林
ESRS3分的高危患者, 预防卒中再发,波立维®优于阿司匹林
CAPRIE :缺血性卒中患者的ESRS分析
12
卒 10 中8 事 件6 率/ 年4 (% )2
0 0
心力衰竭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心力衰竭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de654e86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9c.png)
心力衰竭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是指心脏无法将足够的血液泵入全身,导致身体各个器官功能受损的疾病。
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是心力衰竭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可以减少血栓的形成和进一步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本文将重点介绍心力衰竭的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
抗凝治疗是指通过使用药物抑制凝血系统,从而防止血栓的形成。
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导致血液回流缓慢,易于在心腔和血管内形成血栓。
血栓可以导致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和中风。
因此,抗凝治疗对于心力衰竭患者非常重要。
目前常用的抗凝药物主要有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酯和阿哌沙班。
华法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口服抗凝药物,它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活性,阻止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的合成,从而降低凝血功能。
但是,华法林有一些局限性,它需要密切监测凝血时间(INR值),而且与许多药物和食物有相互作用。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则更加方便和安全,它们不需要频繁监测凝血时间,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也相对较少。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减少心脏血栓的形成,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除了抗凝治疗外,抗血小板治疗也是心力衰竭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抗血小板治疗通过使用药物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合成的TXA2(血小板激活因子)来发挥抗血小板作用,从而防止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的形成。
氯吡格雷是另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它通过抑制ADP受体,防止血小板激活和聚集。
抗血小板治疗在心力衰竭患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减少心脏血栓的形成,预防心血管事件。
然而,抗血小板治疗也有一定的风险,因为它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需谨慎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风险评估确定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
除了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外,控制心力衰竭原发病的治疗也非常重要。
例如,对于心力衰竭患者中存在明显冠心病的患者,需要进行冠状动脉疾病相关的治疗,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使用须知
![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使用须知](https://img.taocdn.com/s3/m/2960d489b7360b4c2f3f642e.png)
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同意书
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号:
目前诊断:
患者因病情需要需应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如下:
□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华法林;
□抗血小板药物:拜阿斯匹林、玻立维;
□其它。
使用该类药物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益。
但使用此类药物有导致机体出血的可能,如消化道出血、咳血、皮肤瘀点瘀斑,严重时有颅内出血可能。
我们会根据病情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或血小板变化并及时调整用药、采取相应措施。
是否同意用药是否
家属姓名与患者关系
医师签字日期。
社区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的综合合理用药
![社区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的综合合理用药](https://img.taocdn.com/s3/m/eae617d471fe910ef12df8e0.png)
社区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的综合合理用药作者:钱宁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38期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在社区越来越多见,社区医师也经常会接触到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本讲我们将结合2009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介绍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的综合合理用药。
社区主要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种类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已经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在抗血小板方面主要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双嘧达莫双嘧达莫已经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主要用于抗血小板聚集和预防血栓形成。
氯吡格雷氯吡格雷未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高聚集状态引起的心、脑疾病及其他动脉的循环障碍疾病。
曲克芦丁(维脑路通) 曲克芦丁未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主要用于脑血栓形成和脑梗死所致的偏瘫、失语以及心肌梗死前综合征、动脉硬化、中心性视网膜炎、血栓性静脉炎等。
社区主要抗凝药物种类由于口服的华法林和新抗凝都需要定期监测凝血时间及其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在社区一般做不到这些,所以在本文不做介绍,主要介绍不能口服需要注射的肝素与低分子肝素。
肝素肝素(钠)已经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主要用于血栓形成后栓塞性疾病。
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未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主要用于预防末梢血管病变,不稳定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等。
主要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的综合合理使用阿司匹林除注意本品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出血、过敏等)外,社区使用时还要注意的是:胃肠道反应较为多见,可能发生胃肠道出血或溃疡;双嘧达莫除注意本品的不良反应(如头晕头痛、过敏、呕吐腹泻等)外,社区使用时还要注意的是:本品与抗凝剂、抗血小板药合用时应注意出血倾向,与阿司匹林有协同作用;有出血倾向、低血压及儿童、孕妇不宜使用;可能加重严重冠脉病变。
氯吡格雷除注意本品的不良反应(如腹痛、消化不良、过敏等)外,社区使用时还要注意的是:对本品过敏、近期有活动性出血者禁用;需要手术、肝脏损伤、有出血倾向者及儿童、孕妇和哺乳妇女应慎用;增加阿司匹林对胶原引起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效果,和萘普生合用,胃肠潜血损失增加。
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使用指南
![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使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8ecfce5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45.png)
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使用指南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使用指南1.简介1.1 目的1.2 适用范围1.3 定义2.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指南2.1 适应症2.1.1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2.1.2 动脉血栓形成防治2.1.3 非心脑血管手术患者抗凝治疗2.2 药物选择和用药剂量2.2.1 乙酰唑胺2.2.2 氯吡格雷2.2.3 替格瑞洛2.2.4 其他抗血小板药物2.3.1 肝功能异常的患者2.3.2 肾功能异常的患者2.3.3 妊娠和哺乳期患者2.3.4 高龄患者2.4 不良反应及处理2.5 监测及调整3.抗凝药物使用指南3.1 适应症3.1.1 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治疗 3.1.2 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3.1.3 心脑血管疾病的继发预防 3.2 药物选择和用药剂量3.2.1 肝素3.2.2 低分子肝素3.2.3 维生素K拮抗剂3.2.4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3.3.1 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3.3.2 肝功能异常的患者3.3.3 肾功能异常的患者3.4 不良反应及处理3.5 监测及调整4.附件4.1 抗血小板药物相关研究4.2 抗凝药物副作用报告4.3 监测表格样本法律名词及注释:1.适应症:指药物在特定疾病或情况下的使用合理性和安全性。
2.禁忌症:指药物在特定疾病或情况下的使用风险和不适宜性。
3.不良反应:指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
4.监测及调整: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指标,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
附件:1.抗血小板药物相关研究:附上最新研究文献和临床试验结果。
2.抗凝药物副作用报告:附上抗凝药物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报告。
3.监测表格样本:附上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使用过程中的监测表格供参考。
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及护理
![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99c294b0f78a6529647d53f0.png)
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及护理抗凝药是指能降低机体的凝血功能,防止血栓形成或对已形成血栓的可防止其进一步发展的药物抗凝药物的基本分类1、阻止纤维蛋白形成的药物: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蚓激酶等2、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药物:尿激酶、链激酶、降纤酶、阿替普酶等3、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前列环素、双嘧达莫、氯吡格雷等一、阻止纤维蛋白形成的药物1、肝素类成份及种类:肝素钠/ 钙,普通/低分子机制:在体内外都有抗凝血作用与凝血酶原-III 结合,对活化的Ⅱ、Ⅸ、Ⅹ、Ⅺ和Ⅻ凝血因子的抑制作用。
2 香豆素类华法令:为香豆素类口服抗凝剂,结构与VitK类似机制:竞争性拮抗VitK 的作用,使维生素依赖的凝血因子作用产生障碍,致II、VII 、IX、X 失活,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对已经合成的凝血因子因子并无直接对抗作用。
华法林没有溶栓(化栓)的作用药动学论1 、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100% 作用发挥慢2 、半衰期36-42 小时3、几乎完全通过肝脏代谢清除,主要通过肾脏排泄4 、剂量反应关系变异很大,因此需要严密监测INR5、受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小剂量华法林引起较高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6、药为酸性,遇碱性药物则失去抗凝性能小结—不宜合用的药物1、解热镇痛药2、广谱抗生素3、镇静剂4、同化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5、口服降糖药6、抗结核药7、制酸药、轻泻药监测1 、用药的第一周每3 天监测1 次INR2 、INR 达到治疗目标并维持至少两天,1 周监测1 次3 、当INR 稳定后对于门诊患者,可以每4 周监测1 次INR 目标值多数75 岁以下的房颤患者2.5 (2.0-3.0 ),75 岁以上出血高危患者2.0 (1.6-2.5 )不良反应1 、常见的不良发应是出血,最常见是鼻出血,此外有齿龈,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统等2 、对于出血,一般采用维生素K1 对抗治疗3、输入新鲜的血液。
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药物尿激酶1、来源:健康人尿液中提取的蛋白水解酶,也可由2、机制:直接作用于血块表面的纤溶酶原,产生纤溶酶,使纤维蛋白溶解注意事项1、不可肌注给药。
血栓预防的药物选择及使用注意事项
![血栓预防的药物选择及使用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d0f767e9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7a.png)
血栓预防的药物选择及使用注意事项血栓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会导致血管阻塞,引发心脑血管事件,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血栓预防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
一、抗凝药物抗凝药物是预防血栓形成的主要药物,其通过抑制血液凝固来减少血栓的风险。
常见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等。
1. 肝素肝素是一种常用的静脉注射抗凝药物,主要用于急性血栓的预防和治疗。
使用肝素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2. 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药物,常用于长期预防血栓的形成。
使用华法林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调整剂量,并定期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评估药物的疗效。
二、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来预防血栓的形成。
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1.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常用于预防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血栓形成。
但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因此在使用时需权衡风险与益处。
2. 氯吡格雷氯吡格雷是另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适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心脑血管手术后的血栓预防。
使用氯吡格雷时,患者需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以及遵循医生的剂量和用药指导。
三、其他血栓预防药物除了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还有一些其他药物可用于血栓的预防。
例如,肌肉注射低分子肝素(如依诺肝素)常用于骨科手术后的血栓预防;曲美他嗪可作为静脉内置管相关血栓的预防药物。
在使用以上药物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按时按量服药,不可自行调整药量或停药。
2. 积极告知医生自身的病史、药物过敏史和现有的药物治疗情况。
3. 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如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等,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4.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出血、过敏等,及时就诊并与医生沟通。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应用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174f0a451e79b896802263a.png)
之前抗凝治疗或中断抗凝期间发生过任何血栓栓 塞事件;
过去3个月中发生过脑血管意外或短暂性脑缺血发 作(TIA)或发生过VTE
近期(1个月内)有附壁血栓或左心耳血栓凝块的 证据;
置入二尖瓣机械瓣膜;或老式笼球瓣或翻转阀机 械瓣膜;
VTE和高凝状态,包括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蛋白C 或蛋白S缺乏、抗凝血酶3缺乏。
14
现有证据:NOAC在非瓣膜病房颤方面作用优于华 法林。
瓣膜病房颤、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瓣膜修补术后 应用NOAC临床证据缺乏。这类患者及严重的肾功 能不全的患者,华法林首选。
15
冠心病合并房颤推荐
推荐 证据
等级 水平
稳定性冠心病、房颤有卒中风险的患者,PCI后, Ⅱa B
推荐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加口服抗凝药物三
并需加强监测。(或根据患者意愿应用)
5
6
积分≥3分时提示“高危”,无论接受华法林还是阿司匹林治疗,均 应谨慎,并在开始抗栓治疗之后定期复查;应当处理可纠正的出血风 险因素,如血压控制不良、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INR波动,合用药物饮 酒等。
7
植入人工生物瓣膜的患者,尤其二尖瓣,华法林 抗凝3个月。
.
1
华法林-香豆素类,抑制维生素K及其2,3-环氧化 物的相互转化而发挥抗凝。
胃肠道迅速吸收,口服90分钟后血药浓度达峰值, 半衰期36-42小时,在血液循环中与血浆蛋白结合 (主要是白蛋白),肝内发生作用。
2
适用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的预防、瓣膜病、人工瓣膜置 换术后和腔内血栓形成等。
19
临床医生可考虑使用BleedMAP评分(既往出血、机械 二尖瓣、活动性癌症和低血小板)来评估出血(和血 栓栓塞)发生率。也有医师应用HAS-BLED评分评估出 血风险。
抗栓药物-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纤溶药物!
![抗栓药物-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纤溶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5f63a9c3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e.png)
抗 栓 药 物 作 用 机 制
药 代 动 力 学 特 征
检测方法
• 抗血栓药物是否起效、维持剂量是否安全,需要进行实验室监测。抗血栓药 物相关出血的患者均需检测血常规并筛查凝血功能。
• 常规凝血功能筛查至少包括PT、APTT、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 • 不同类型抗血栓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药物起效后对凝血功能指标造成的影
• 2)新型抗凝药替换华法林: INR 小于 2.0 时,可以直接换用新型抗凝药;INR 2.0~2.5 时,第二天开始;INR > 2.5 时,建议 考虑华法林的半衰期(36~42 小时)待 INR 降至 2.5 以下,再行换药。
• 3)肝素及低分子肝素与新型抗凝药: 停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后,下一次计划使用时可开始肝素治疗。停用肝素后可以直接开始新型抗凝药 口服。
• 03. 漏服或者过量 1)华法林漏服或者过量后,立即检测 INR 值,根据结果回报调整口服剂量。对于新型抗凝药,漏 服 1 次,下次服药正常服用。
• 2)对于新型抗凝药,原计划日一次的患者,漏服后 12 h 内可补充漏服的剂量,如果已超过 12 h, 无需补服,按原计划服下一次药。原计划日两次的患者,漏服后 6 h 内可补充漏服的剂量。如果已 超过 6 h,无需补服,按原计划服下一次药。
• 4)新型抗凝药不同种类间的替换: 计划服用下一次药物时,可直接开始其他种类药物。
• 5)抗板药与新型抗凝药:停用抗板药物后,可以直接开始使用抗凝药物。
• 02. 停药 1)手术治疗,一般术前 5 天停用华法林,根据血栓风险选择是否使用桥接治疗。
• ① 血栓栓塞风险较低的患者,可以不采用桥接治疗;
急性期口服P2Y12受体拮抗剂间的转换流程. 慢性期口服P2Y12受体拮抗剂间的转换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4/15
9
血液凝固机理及药物作用
2021/4/15
10
临床应用重点
抗血小板药
动脉系统的血栓 冠心病 脑梗塞
抗凝药
静脉系统的血栓 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房颤
2021/4/15
11
2021/4/15Leabharlann 12ACCP 2008
关于房颤处理的指南
抗栓治疗: 级别推荐
1级:表示大多数患者应当选择
因为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引起“盗流”现象,所 以不能用于严重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近 期的心肌梗死)和左室流出道梗阻性病变。
2021/4/15
7
西洛他唑
西洛他唑通过抑制血小板及血管平滑肌内 的环磷酸腺苷磷酸二酯酶(cAMP-PDE) 活性,提高血小板和平滑肌内cAMP浓度水 平,抑制血小板聚集,产生血管扩张作用
2021/4/15
15
ACCP 2008
关于房颤处理的指南
所有AF患者,无论阵发性或慢性,既往有缺血性 卒中,TIA,或系统性栓塞,均推荐长期抗凝治疗
防止血栓栓塞。 (1A)
房颤包括阵发性房颤,有下列可能导致将来卒中的 2-3个危险因素 :>75岁,高血压病史,糖尿病、 左室收缩功能中度-重度受损/或心衰者,推荐长期
口服抗凝治疗。(1A)
2021/4/15
16
ACCP 2008 关于房颤处理的指南
房颤包括阵发性房颤,伴有1个危险因素,推荐长
期抗栓治疗 (1A) ,使用口服抗凝剂如华法令 (1A)
或阿司匹林(75-325mg)(1).
对于房颤持续时间≥48小时或时间不清楚、计划 实施药物或电复律的患者,推荐复律前3周和恢复 窦律后4周口服华法令抗凝(1C);也推荐立即静 脉注射普通肝素或LMWH或至少5天口服华法林 (INR2-3),并且多切面经食道超声检查。复律成 功后,口服4周华法令抗凝。
比格雷 治疗至少14天 I (B)(新推荐)
2021/4/15
21
ACC/AHA 2007 关于STEMI的抗栓治疗
STEMI 患者不论是否接受纤溶再灌注治疗,75mg/d氯比
格雷的长期(比如1年)维持治疗是合理的。IIa (C)新推 荐
拟行CABG术患者,停药5-7天,除非紧急血管重建手术效益 明显大于出血的风险(IB).
2
抗栓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抗凝治疗
2021/4/15
3
抗血小板药物的分类
血栓素 A2 抑制剂
乙酰水杨酸 (ASA)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双密哒莫(潘生丁)
西洛他唑
ADP-受体拮抗剂
氯吡格雷(波立维)
普拉格雷
糖蛋白(GP) IIb/IIIa阻滞剂
胃肠外用药: 阿昔单抗、eptifibatide, tirofiban
林并长期维持 (I A)
对于 因为高度 敏感或消化道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
患者,应当给予氯比格雷. (I A)
2021/4/15
20
ACC/AHA 2007 关于STEMI的抗血小板治疗
接受药物涂层支架的患者,如无出血的高风险, 应当给予氯比格雷 75 mg /至少12个月;接受裸支 架患者,如无出血的高风险,最少给予1个月,理 想的是给予12个月 ;否者的话,最少要给予2周。
I (B)修改的推荐
对于没有接受支架(单独药物治疗或只作了 PTCA球囊扩张而未放支架 )的STEMI 患者 ,氯
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 临床应用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黄全跃
2021/4/15
1
常见的血栓栓塞性疾病
心肌梗死(MI) 缺血性脑梗塞(CI) 外周血管病(PAD) 静脉血栓栓塞(VTE) 每种发病率均为1-3/1000人/年 PAD发病率为心脑血管病的总和 血栓是老年人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2021/4/15
2021/4/15
4
2021/4/15
5
抗血小板机理
斑块破裂
血小板粘附
凝血酶
血小板激活
GPIIb/IIIa 受体拮抗剂
血小板聚集
TXA2
2021/4/15
水蛭素 肝素
噻氯匹定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6
双嘧达莫
抗血小板的机理至今尚有争议,主要是提高血小 板内cAMP的水平,可能通过一是抑制血小板内 环磷酸腺苷磷酸二酯酶从而减少cAMP的分解, 二是阻止腺苷摄取,刺激血小板腺苷环化酶活性, 增加cAMP的生成
心肌梗死后患者,临床上如果有心房颤动、左室血栓,推
荐使用华法林,保持INR在2-3 I (A) 修改的推荐
华法林与阿斯匹林或氯比格雷联合使用会增加出血的风
险,应当密切监测. I(B) 新推荐
2021/4/15
22
ACC/AHA 2007 关于NST ACS的抗血小板治疗
来院后立即开始 抗血小板治疗,尽早给予阿司匹
2021/4/15
17
ACCP 2008 关于房颤处理的指南
对于二尖瓣狭窄的房颤患者,推荐长期口 服华法令抗凝(1B);对于人工瓣膜置换术 后的患者,推荐长期口服华法令抗凝(1B), 抗凝强度视瓣膜类型而定。
2021/4/15
18
房扑患者的抗栓治疗与房颤患者
的相同 (1 C)
2021/4/15
2级:提示个体差异,可能引起不同的选择
2021/4/15
13
CHADS2 评分
C 充血性心衰 H 高血压 A 老年≥75岁 D 糖尿病 S 卒中(缺血性卒中或TIA)
2021/4/15
14
非瓣膜性房颤 CHADS2 评分与年卒中风险
评分 0 1 2 3 4 5 6
年卒中率 1.9% 2.8% 4.0% 5.9% 8.5% 12.5% 18.5%
1995年经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间歇性跛行 的一线药物
2021/4/15
8
抗凝药物的种类
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令 凝血酶抑制剂
间接凝血酶抑制剂:肝素,低分子肝素(LMWH)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水蛭素,比伐卢定,阿加曲班
新型口服凝血酶直接抑制剂达比加群酯 dabigatran X因子抑制剂
胃肠外途径: 磺达肝癸钠(间接) 口服:阿派沙班,利法沙班(直接)
19
ACC/AHA 2007 关于STEMI的抗血小板治疗
对于所有支架术后的STEMI患者,如无阿 斯匹林抵抗、过敏或出血风险增加,裸支 架植入者应当给予阿斯匹林 162 mg - 325 mg/d至少1个月,西罗莫司 涂层支架者3月, 紫杉醇涂层支架者6月,以后每天服用
75mg/d长期使用。I (B) 修改的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