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经济学的方法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地利经济学的方法论

2007-01-11 10:04:31Yurii 译

原文The Methodology of the Austrian School Economists

I. Introduction

直到最近,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关注者都仅限于对十九世纪晚期边际效用理论的发展感兴趣的经济思想史学家。但是,这一学派的生命并不限于那几十年的时间,而边际效用理论也从未成为其关注的焦点。今天,奥地利经济学的传统不但没有没落,反而正在复兴之中。奥地利经济学家们致力于理论的研究,并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广阔的领域。使该学派自成一体的思想--也可以称作其主题思想--就是其成员的方法论观点:主观主义。应用到经济现象中的主观主义方法认为,经济分析的基础是对人们的选择和有目的之行为的洞悉,比如,根据他们对实现自己目标的各种选择的感知,追逐自己的目标。自从1870年代诞生以来,这种方法论一直是奥地利学派的特征,尽管不同的成员为其辩护的方式不同。就像一位当代的奥地利经济学家所言,"奥地利学派在观念史上的意义也许在于,它充分肯定了作为行动者的人在经济活动的中心位置。"

对主观主义观点及其含义的一贯关注,正是早期的奥地利经济学家和杰文斯学派(Jevonian)以及瓦尔拉斯学派(Walrasian)的区别所在,尽管后两派同样坚持边际主义的价值理论。埃里克·斯瑞茨勒(Erich Streissle)评价说"我认为,奥地利经济学家经常正确地强调,他们是独特的坚持主观价值的学派"。但是,对于奥地利经济学家,尤其是近代的奥地利经济学家来说,主观主义并不仅仅意味着主观价值理论。无论研究什么经济问题,主观主义的方法都是他们的显著特征。简而言之,主观主义已经成为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独特方法。如果奥地利经济学家仍然不能被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接受,原因就是他们有着独特的方法论,以及这种方法论对他们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的意义。

为了追溯奥地利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将集中关注六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因为他们都是应用主观主义方法论,为之辩护,并且在自己的方法论和理论的论著中坚持这一思想的人。他们是:卡尔·门格尔(Carl Menger),学派的创始人;弗里德里希·维塞尔(Friedrich von Wieser)和尤尔根·旁巴维克(Eugen von Bohm-Bawerk),他们在不同的方向上发展并推广了门格尔的思想;路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维塞尔和旁巴维克的学生之一,为理论和方法论都做出了突破性贡献;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维塞尔和米塞斯的学生,他的理论探索和跨学科的研究为他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路德维希·拉克曼(Ludwig Lachmann),他在1930年代和哈耶克一起学习,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主观主义方法的研究。奥地利经济学的传统下还有许多名气不那么大的作者,另一方面,不少有名望的经济学家都部分的受到奥地利经济学的影响。但是,人们仍然认为这六人是该学派过去最重要的,资历最老的贡献者。在结尾部分我们将关注那些今天仍然在积极的完善和发展奥地利经济思想的人,尤其是米塞斯得两位学生,以泽列·科茨勒(Isreal M. Kirzner)和穆雷·罗斯巴德(Murray N. Rothbard)。

II. Carl Menger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基础,以及其未来发展的蓝图,无疑都得益于门格尔在1871年出版的《国民经济学原理》(Grundsatze der Volkswirthschaftslehre)。这本书包含了门格尔大量独创的、极有价值的观点,以及与众不同的经济学见解。完善和发展门格尔的观点,尤其是那独特的经济见解,从此成为奥地利学派的主要任务,而"奥地利学派"这一名称也得自门格尔的国籍。哈耶克评价这一学派说"(奥地利学派的)基本观念完全得自卡尔·门格尔"。

众所周知,门格尔的《原理》在经济思想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纳特·魏克塞尔(Knut Wichsell)在1921年写道"从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诞生以来,从来没有一本书产生过门格尔的《原理》如此重大的影响"。但是,《原理》在当时并没有多大影响。这本书的关注者仅仅限于德国,而且反应也不是很

热烈。德国经济学家已经认识到古典经济理论的缺陷,因而不再对任何经济理论感兴趣。整个德国都处在德国历史学派的统治之下,他们的头领是古斯塔夫·施莫勒(Gustav Schmoller),一个认为抽象推理毫无价值的人。历史学派所关心的只是经济史和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目睹《原理》遭受的冷遇,认识到德国经济学家反对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理论,而是整个理论经济学,门格尔(用熊彼德(Joseph . A.Schumpeter)的话说)"开始战斗了,他要为对社会问题的理论分析争得一席之地"。他停止了自己的理论研究(列入计划的《原理》第二卷一直没有问世),转而为这类研究辩护。正是出于这一目的,1883年他出版了第二本书--《关于社会科学、尤其是政治经济学方法的探讨》(Untersuchungen über die Methode der Socialwissenschaften und der politischen ? konomie insbesondere)。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方法论论战(Methodenstreit)的开始,在德国历史学派和奥地利经济学派之间的"关于方法论的论战"就此爆发了。在论战的过程中,因为一位德国教授的有意中伤,门格尔和他在维也纳的门生第一次和"奥地利"联系在一起。也正是在这次论战中,奥地利经济学家第一次清楚地认识了自己的特殊地位,这一点也可见于当时该学派成员所撰写的方法论著作中。

与置身其外的维塞尔不同,旁巴维克是这场论战的积极参与者。和门格尔一样,他不是在语言的层面,而是在问题的实质层面展开激烈的辩论。旁巴维克并不怀疑历史学派的方法的有效性和达致确定目标的可靠性,而是质疑历史学派的方法是否像他们所说的那样"唯一有效"并且"最为重要"。奥地利经济学家想证明,研究经济问题的抽象理论方法是有用的,或者说,理论经济学是可行的。

门格尔对经济理论的理解是"本质主义"的,似乎来自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在《原理》中,门格尔多次引用了希腊哲学家的话。门格尔探索各种经济关系的必要特征,以及那些相关联系的性质所体现出的特征,希望了解经济关系的"本质"。如此,门格尔认为他发现了支配经济现象的"确切"规律:不是精确的数学规律,而是由各种相关因素的本质达到的规律,因此这些规律不受时间和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