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建筑论点及特性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主义建筑的论点及特性分析
摘要:本文论述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建筑的技术与特性、主要的流派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特性,趋势。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
现代主义建筑理念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简单地说,它根植于两种新的传统,一是19 世纪末以来对现代建筑形式的探索,它包括先驱者们的各种实验,如表现主义的、未来主义的、风格派等;另一种是由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米斯、卢斯等大师的现代建筑思想所构成的。

现代主义建筑表达出的理性价值是简洁的、单纯的、明确的。

现代主义之后出现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对意义的表述却是隐喻的、含糊的、多元的。

20 世纪70 年代,随着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崛起,人类建筑史上呈现出新气象。

由众多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设计的风格迥异的建筑作品,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盖里大胆和魔术般的风格,用抽象的语言唤起人们对历史与民族文化回忆的罗西,博塔的“塑造地段”的建筑理念后现代主义的意义在于它不仅强化了每个建筑的样式、结构和元素的审美价值,同时也激起了人们对这一起初只作为躲避风雨的避难所的审美情趣,在不断艺术化、理想化之后,审美超越了对形式本身的审视,对意义的捕捉过程变成了审美过程。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住宅建筑方面的成就极其辉煌。

著名的
建筑作品比比皆是,罗比住宅、流水别墅、考夫曼沙漠别墅等。

尽管其中某些建筑的实用功能难以实现,不过,它更多地体现了人们对审美的追求和更想贴近自然的心理。

解构主义建筑是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兴起的建筑思潮,有人称它为20 世纪建筑界的第三次浪潮。

解构主义建筑有哪些建筑理念、原则和形式上的共同点,在建筑界至今尚未达成共识。

它是在现代主义建筑的基础上进一步突破传统建筑规范、原则和理念,试图建构一种前所未有的建筑样式的新风格、新思潮。

其建筑作品都是采用极度扭曲、错位、拆解、变形、旋转等手法,使建筑在形式上表现出松散、凌乱、无序、偶然、随意的特点。

看上去,原有的建筑结构被“解构”了。

但实际上,被解构的不是结构本身,而只是建筑的表面形式。

由贝尼希设计、于1987 年建成的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太阳能研究所就是典型一例。

从外观上看,其造型像一大堆建筑构件的胡乱拼接,杂乱无章,但作为一种建筑艺术风格,它表现出了近乎非理性的审美情趣。

这与中国传统绘画中“不以形象塑造为目的,而以笔墨抒写为中心”的艺术观有相通之处。

经过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建筑100 多年的冲击,世界建筑呈现出百花齐放、多元共生的格局。

现代与古典、后现代与民族性、世界性与地域性、新与旧的建筑共同繁荣了人类当代建筑。

二、主要流派
象征主义是现代主义范围内发展起来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
流派之一, 因为后现代主义建筑要有强烈的表现力, 要有深奥的
隐喻性, 从50年代起象征主义建筑就有所发展, 闻名世界的悉尼歌剧院便是象征主义的杰作, 丹麦建筑师约恩·伍重利用白色壳体作为屋顶, 既象白帆又象白壳, 整个建筑就如这个特定环境中的自然生成物处在一个统一的审美场里的有序结构中, 从而使它成为了澳洲的骄傲与象征。

七十年代,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 提倡表现现代文明的“高度技术派”在西方建筑界兴起。

巴黎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便是这一流派的代表作。

此中心是意大利建筑师皮阿诺和英国建筑师罗杰斯于1972一1977年建成的, 它是一个设备完善的棚屋, 由层层的均匀空间从外部以一个自主的结构框架支撑而成。

整个建筑的平面、斜面及立面的各种结构均能改变, 以适应一切需要的变化。

这是一座有功效的、玲珑剔透的以及内外设备调换的建筑。

这种“高度技术派”的建筑反映了社会科技发展对建筑艺术的要求和建筑师对建筑形式创新的努力。

地方风格派, 这是一些西方建筑师在70年代极力追求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流派, 反对国际风格的划一形式是其主旨。

在地方风格派里最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建筑师文图里, 由他所设计的耶鲁大学教员俱乐部采用木板和砖砌的墙壁, 旧式的门窗造型及老式的斜坡屋顶, 充满了乡土气息, 灰里灰气, 故文图里的建筑又被称作“乡土派”亦或“灰色派”。

样式主义, 作为西方后现代主义建筑流派之一, 它是所求与众不同而追求矫揉造作的建筑形式。

这种形式与世纪欧洲建筑中流
行的巴洛克式十分相似, 故此派建筑又被称为“现代巴洛克式”。

而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恐怕要算1975年建成的纽约联合国广场一号大厦, 那是一座窗格划分整齐的玻璃大厦, 但在转角部分削去
了几块, 显得十分离奇古怪, 引人注目。

此外, 八十年代在西方建筑中还流行一种带三角形的或锐角的
建筑造型, 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日本的丹下健三和美籍华人贝幸铭, 他们的作品为后现代主义建筑注人了新的内涵。

三、建筑的技术与特性
在材料本身的质感、结构所创造出具有形体感和空间意识表现的技术上, 这也是现代主义建筑很注重的方向。

艺术表现注重于建筑造型的面和体的表现, 这一部分崇尚形式及结构的美是跳出简化
建筑外观造型。

因此可以说现代主义建筑是根据技术、材料与艺术相结合的精神产生。

现代主义建筑的形式与技术包含应同工业化时代条件相互的配合应用, 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的革新, 摆脱历史建筑样式的紧箍咒放手创造新形式。

四、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
无论是和平还是战争,世界文化各体系之间一直处在交流之中,建筑艺术也是如此。

众所周知,11 世纪末开始的由教皇发起的十字军东征,大规模的传教活动使得中世纪教堂和修道院大量修建。

欧洲第一个国际性风格—罗马式美术成为古希腊罗马美术、爱尔兰—萨克森和维京美术、加洛林美术、奥托美术、拜占庭美术以及当地日耳曼美术传统的混合体。

在当下,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
地球的地域性逐渐缩小,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当代建筑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还会出现什么主义的建筑,又是谁将引领21 世纪建筑界风潮。

徐悲鸿说:“不必先有一什么主义,横亘胸中,使为目障。

”从世界范围看,当代建筑呈现出三种发展趋势:一、实验性、探索性建筑仍在继续向未知领域推进,向理想境界攀升。

二、建筑的风格与形态越来越表现出高度的综合性。

三、对各地域、各民族文化的尊重。

中国当代建筑艺术如何能融入世界建筑艺术之中,又是怎样的发展趋势?终究,在现今无论是木材资源的开采、木质材料本身的不利,还是现代生活方式的需求,都要求我们与更新着的观念、现代化的科技相一致。

艺术是不断更新的过程,但无论建筑呈现多少种发展趋势,它最终都必将是向着“以人为本、注重审美、回归自然”的方向迈进,都要被大众所接受,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艺术本身最基本的价值。

中国建筑意识的进步与宽容,高科技的发展,材料的更新,各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都将给中国建筑在新的历史时期提供机遇并提出挑战,未来的建筑杰作会像2008 年奥运经典之作一样,给世界当代建筑带来无限生机。

五、结语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

但中国的建筑在这三十年中却一直处于向外学习的过程,中国应该走自己的路,在吸收外来事物时要学会“拿来主义”,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1 世纪将是中国建筑发展的又一辉煌世纪。

参考文献:
[ 1]吴焕加. 二十世纪西方建筑史[ m] . 台北: 田园城市出版社,2002.
[ 2]陈柏冲. 建筑形式论——迈向建筑思维[m ] . 台北: 田园城市出版社, 2003.
[ 3] 镇时龄. 建筑理性论[m] . 台北: 田园城市出版社, 2001. [ 4] 吴焕加, 刘先觉. 现代主义建筑20 讲[ m] .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